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系统1.系统2人们有哪些应用体会

发布时间: 2023-06-27 19:00: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思考,快与慢》,第一章,总结《思考,快与慢》,第一部分:,系统1,系统2,第一章,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来看上面的图1,我们...

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系统1.系统2人们有哪些应用体会

《思考,快与慢》 第一章 总结

《思考,快与慢》 第一部分: 系统1,系统2 

第一章 一张愤怒的脸和一道乘法题

来看上面的图1,我们从中可以自然判断这是女性,头发黑色,正在生气。接下来还可以说一些刻薄话等等。这个活动是无意识,而且毫不费力的,这个就是 快思考 。

我们再看下面这个问题:  

      17x 24 =?

你马上知道这是一道乘法题,你可能还想到如果有纸笔,应该可以马上算出答案。 你需要从记忆中抽取乘法的相关知识才能算出来,这种按部就班的运算过程就是 慢思考 。

我们先给出两个定义:

系统1 :无意识且快速,不怎么费脑力,没有感觉,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快思考

系统2 :将注意力集中、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例如复杂计算。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慢思考

——其实这2个系统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们只是作者杜撰出来的角色。

举一些例子:

系统1:

1、确定两个物品哪个近,哪个远

2、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

3、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

系统2:

1、赛跑时随时做好起跑准备

2、在一件嘈杂、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

3、寻找某位白头发妇女

总结来说:

系统1是自主、初始的印象和感觉,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

例如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无意识活动,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

而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如果注意力分散,运作也会随之中断。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时进行几项活动很难,甚至是不可能的。

系统1和系统2的协作关系是怎样的呢?

我们醒着的时候,系统1和系统2都处于活跃状态。系统1是自主运行,二系统2则通常处于不费力前端轻松状态,运行时只有部分能力参与。系统1不断为系统2提供印象、直觉、意向和感觉等信息。

如果系统2接受了这些信息,则会将印象、直觉等转变为信念,将冲动转换为自主行为。

一般,系统2会稍微调整或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系统1的建议。但如果失误违背了系统1所设定的关于世界的模式,系统2就会被激活——就像我们看前面”17x24=?” 这个问题,系统1遇到了阻碍,变会向系统2寻求支持。

实际上,这 2 个系统是有冲突的

“低   右  左   

 高”

比如判断以上4个字“左右“、” 高低“和它们的对应关系,它们的意思跟实际处于的环境是相反的,为了正确判断,你需要战胜两个相互冲突的反应。

你的自主反应和控制这种反应的意图,产生了冲突。

再来看另一个冲突

这幅图(也叫缪勒-莱耶错觉图)两条不同长度水平线,有朝向不同方向的箭头,而且上面一条线肯定比下面的长。但是如果你用直尺测量,就会发现两条水平线是等长的。

接下来你会有一个新观念接受:两条线等长。 但是你的肉眼所见依然是下面这条线比较长。你选择相信测量的结果,但无法控制系统1带给你的直观感受。这就是认知错觉

So,如何能避免这种错觉呢。

因为系统1是自主运行的,我们不可能一直没有成见,因为系统2对系统1产生的错觉毫无所知。即使有所察觉,也需要系统2进行强有力的调控和积极的运作才有可能避免。 如果日常抉择使用系统2替代系统1,会非常低效。

最好的解决方法是:学会区别出现重大错误的情境,风险很高的时候,尽力避免系统1的错误。

最后介绍书中2个小游戏。大家可以尝试玩一玩。

游戏1:

游戏2:

尝试记忆随机数字,看看你最长能记住的数字是多长?   

记完来留言说说你记住了几个数字,我记住了20个以上。

备注:的编辑功能看起来好差,各位朋友有什么编辑技巧推荐吗。

《思考快与慢》---很多看不懂

丹尼尔•卡尼曼,他把人的思维方式分为了系统1和系统2(只是两个虚拟的系统)。系统1是直觉的系统,是感性、即时、直觉、经验反应,而系统2则是理性、延时、思考、概率的。在人的思维方式中占主要地位,往往不需要经过太多思考就可以得出答案,但不一定靠谱,比如对一个人的第一感觉;在漫长的进化中,为了趋利避害,我们的系统1被锻造的无比强大,能够在遇见危险的第一时间产生反应,这一特性的延续,让我们即便成为现代人之后,系统1仍然在我们的思考过程中占绝大多数比例;系统2是经过严密思考与推理的系统,比如算出17×24等于多少,但很多情况下系统2会偷懒、怠惰、懒散,能不动脑则不动脑的。会服从系统1(因此人确实是有惰性的~)。,

系统1快速,是因为我们从长期记忆中直接提取了成型的结论或印象,而它的错误则直接来源于我们头脑中的偏见。系统2懒惰,是因为使用工作记忆确实非常费力。至于思考错误,长期记忆本身就是工作记忆的信息来源,如果其中存在偏见,当然也很容易让工作记忆的结论跑偏。但是,通过有意识的、大量的练习,人们可以形成正确的观念以替代原有的偏见,也就是说,更为准确、有效的思考方式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这当然就是作者写书的前提。他在书中主要做的工作就是向我们一一揭示本能地存在于人类头脑中的偏见,以及何种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偏见。书中提到:利用闲谈来发现和分析别人犯的错误,对比分析自己的错误更容易。所以这本书都在分析别人的错误,我们听一听别人分析别人的错误,再对照一下自己,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收获。

在很多两个系统相互作用的例子中,系统2似乎总是处于最高的决策地位,并有能力抵制系统1的建议,它能使事情放缓,开始进行逻辑分析和自我批评。但是在态度方面,系统2更像是系统1各种情感的赞许者而非批评者,或者说是各种情感的转让者而非实施者。而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的多,要想对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作者给出的建议是,我们的直觉往往只是错觉,包括一些看到的东西,也不一定就是眼见为实,在心情有起伏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急于做决定(因为此时系统2处于懒惰的状态)。还有一种方法叫“事前验尸",就是假设某个项目在一段时间后会失败,但是在该项目开始前,先提前考虑导致可能失败的所有因素,这样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最大程度上地避免失败的可能因素。

遇到事情时,大家有没有停下来想一想,我一定要照按系统1工作吗?我还可以采取哪些不同的方式,做出其他的选择?凡事三思而后行,多想想这件事情还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怎么能对之前预期的判断进行优化?只有长时间的这样坚持下去,改变和调整我们处理问题时的惯性,才能让自己处理事情时远离偏见,回归理性。我们的大脑比我想象中的要懒。自认为我的大脑是运转得比较勤快的,能够在瞬间找到多个链接点。但其实并不是这样,不自知地犯了书中所说的多个毛病,比如我也喜欢用直觉来判断,不自觉地避开复杂的思考。这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工作面试时别人常说,要给人好的第一印象,要让面试官喜欢你,因为一旦面试官喜欢你了,他/她就不会那么费力去挑你的毛病了。再如,美国总统候选人的第一特质是要能讨选民喜欢,因为美国选民投票往往是靠直觉上的喜欢与否来做判断的,并非理性地衡量候选人是否具备相当的执政能力。

这个世界的随机性比我们想象的要大。我喜欢总结规律,喜欢见微知著,并以此为傲。但殊知诸多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根本是没有规律可言的。就如痛苦未必就意味着天降降大任,只是这样的自我安慰会让痛苦变得有意义。佛教里所说的因果关系也可能只是人们出于对安全感和稳定感的需求而自行定义的,而事情的发生很可能只是随机的。书读得越多,越觉自己所知甚少。所幸的是,通过自我反思和反复的训练,我们都还是有救的。

附录:超强Xmind图  http://www.xmind.net/m/e3SZ/

《思考,快与慢》全书总结:

1.大脑中两套系统,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无意识且快速的,不费脑力,没有感觉,自主控制,无法停止。

•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常与行为、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

2.联想和启动效应都来自系统1。

3.曝光效应:只要不断重复接触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

光环效应:喜爱/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讨厌这个人的全部。

眼见即为事实的理念有助于达成连贯性和认知放松的状态。

4.系统1不善于质疑。它抑制了不明确的信息,不由自主将信息处理得尽可能连贯。

系统2能够提出质疑,因为它可以同时包含不相容的多种可能性。

5.可得性启发法:通过“实例呈现在脑中的轻松程度”来判断概率的过程。

情绪启发:感性细节掌控理性大局。

典型性启发:依据典型性作出自动评估。

6.大多数人们不愿从普遍现象中推导出特殊性,这一点与他们愿意从特殊现象中归纳出普遍性如出一辙。

7.后见之明的偏见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标准。这是典型的“结果偏见”。

8.当统计学信息与个人印象相冲突时,这些信息总会被舍弃。在与内部意见的竞争中,外部意见丝毫没有取胜的机会。

9.过高权衡不太可能的结果是系统1的特点。

10.四重模式:

•较大可能获得:怕失败;风险规避。

•较大可能损失:希望避免损失;冒险。

•较小可能获得:希望得到更多;冒险。

•较小可能损失:怕更大损失;风险规避。

11.当有更好的投资项目时,对亏损账户进行额外投资的决策被称为沉没成本悖论,这是代价高昂的错误决策。

12.峰终定律:整体的回顾性疼痛评级可通过将最高峰时期和最后时刻的疼痛程度的平均加权而评估出。

过程忽视:过程的持续对所有疼痛的评估没有任何影响。这是系统1的作用。

13.系统2并不是理性的模范,其能力以及能够掌握的信息都是有限的。

14.避免系统1出错的方法:认识到正处于的认知领域,放缓并要求系统2来加以强化。

《思考快与慢》读后总结

大脑的运作原理,分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的,非常快,不怎么费脑力;系统2,注意力都要集中在事情上面,需要费脑力。

没有办法同时处理几件复杂的活动,平时系统2一动不动,非常懒,这也是多数时候我们避免深度思考的原因。

系统1工作主要依赖联想。当系统1没办法提供问题答案的时候,出现令人吃惊的事情时,出现一些违背常识的事情时,系统2就会被激活,瞬间注意力激增。

认知放松度介于放松和紧张之间,在不用投入更多精力、注意力,没什么障碍,没什么新情况时,心情特别好的时候,就会处于认知放松状态。

如果你想成为别人眼里很值得信赖的的人,要学会言简意赅,不要让别人处于一个认知紧张的状态。往往押韵的话,很有可能就会变成金句或是真理,因为押韵的话容易让人处于认知放松的状态。

启发效应就是,别人给你一个概念,你不仅会联想到这个概念周围的概念,还会影响到你的行动和情感。

①替代效应, 当我们面临一个困难问题的时候,我们会用简单的问题,去替代困难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答案。

你愿意为保护环境圈多少钱?给保护环境捐多少钱?你会偷偷地替换成我喜欢丹顶鹤,我对丹顶鹤到底有多喜欢?喜欢丹顶鹤的程度,类比到我有100万,我愿意拿多少钱捐出去的程度,你就可以给出说我愿意捐20万的答案。

这个过程是你对原来的问题做了替换,系统1在运行过程中会做这种程度的类比,我们特别擅长做这种类比。

②可得性效应 当我问你说坐飞机安不安全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想起来之前看到一个新闻事件,说一个飞机坠毁了,死了很多人,然后就会给出一个坐飞机不安全的回答,这就是可得性启发。

当我们在做出判断的时候,很容易把最近发生的事、当下发生的情景、最容易想起来的事,作为我们判断的一个依据,实际上这样的判断并不理性。

③光环效应, 非常注重第一印象,后续的信息比如说这个人做了一件不好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就会被消解掉,因为我们会受到第一印象的影响。

④眼见即为实效应, 如果两个朋友吵了起来,打了起来,其中有一个朋友找你哭诉,哭诉的一方给了证据,如果你只听一方的证据,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 一个好故事,最重要的是信息前后一致,不是完整性, 掌握得少,就能更自信,更大胆地做出结论,反而可以把知道的所有事情都囊括到连贯思维模式当中。但是如果你看了双方的证据,你反而不好得出结论了。这就是眼见即为实效应。

所以最后就是,我们会忽略那些我们考虑不到的没有掌握的那些证据事实,然后我们会用自己的联想功能把我们所看到的事实串起来,进入一个认知放松的状态,最后就相信我们自己得出的结论是真的,然后我们看到的也是真的。

普遍性偏见,大数法则和小数定律

普遍性偏见告诉我们,每次听到一个消息,信任是多于质疑的,我们很容易相信。因为我们会把听到的消息片段,用一个合理的因果关系去连贯起来,这是系统1工作的一个特性。所以在听到这些消息的时候,我们很容易会相信。

感想:之前去化妆店买护肤品,她们又是推荐面膜,又是推荐去角质,又是推荐红糖等等,我很容易理解为那是别人对我的关心,各种温馨提醒,也是希望我越来越美丽吧,然后我就特别容易相信别人,比如每次去用完了水去买水,回来不仅买了水,还买了其他的东西。

第二种偏见,锚定效应

当我让你猜一件衣服的价格的时候,你会被我报出的数字所影响,我以70为锚的时候,你会猜65、56,而我以110为锚的时候,你就敢猜80了。

以后买东西的时候,我们应该先出价。其实按照锚定效应,后出价的人,反而会陷入一种不利的状态。就是你在做决策的时候,会被之前给的信息所影响。

以后别人报价的时候,报了80块,你心里面要告诉自己:没有关系,我不要受到你这个标准的影响,我想30买,我就报30。

其实我们做每个第一次选择的时候,都要慎重,因为你之前做的选择,可能就是你下一次做选择的参考标准,可能会影响到你以后的决定。

所以一定要重视自己的第一个选择,同时要学会去除掉锚定效应的影响。

第三种偏见,典型性启发

当你在地铁上看到一个女孩在阅读书籍,那你觉得她会考上博士的概率有多大?你很有可能会给出一个很大的概率,因为在你的印象中,能考上博士的都是非常好学的。其实在那个小镇上,能考上博士的人概率只有5%

所以有时我们很容易忽略掉基础概率,给出一个错误的结论,然后我们会更偏好一个小概率的事件。这就被作者称之为典型性启发。

第四种偏见,合取谬误

越详尽的描述某个可能的事件时,它发生的概率就越低。这就叫合取谬误,条件越多,发生的可能性是越低的。

第五种偏见,因果关系基础比率与思维定式

我们很难忽略有因果关系的基础比率,比如告诉你出事故的车里面有85%都是绿车,你就很难忽略它。最后你很容易得出结论,出事故的可能是绿车,因为你觉得开绿车的人都很危险,这种思维定势,很容易影响你的判断。

第六种,回归均值

当你突然夸自己家孩子这次考得真好,下一次孩子肯定考得不好;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夸奖的时候,就证明这个人的水平超出了他的一般水平。所以第二天孩子并不是退步了,也不是考试没认真,而是水平回到均值了。

所以一般情况下给了你一个惊人的表现之后,到第二次肯定是要回归到均值,也就是说会下降。

1.后见之明

坏事发生之前,预测不出来,坏事发生之后,就会一拍脑门说自己早就想到了是这样。俗称“马后炮” 当意外发生之后,你会快速调整自己的认知和世界观,去适应这个意外。这种认知偏差会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去理性评估。

如果你做了一个很失误的决策,你都会在那自责:这个事早就有迹象的,我早该看到这个错误的,这么明显,为什么我还会犯错?实际上是后见之明在影响着你,你事先根本就看不到,你也没办法知道,所以不要对自己过于苛责。

2.有效性错觉

比如新同事打水的时候,忘了问你要不要帮忙,然后你就判断新同事非常自私。你以为是有依有据的,但其实是你的猜测是错误的,这是认知错觉的一种。

我们应记住,①我们的预测是经常出错的,错误不可避免,因为世界就是不可预知的;②我们不能对于自己的知识和预测能力过度自信,就觉得自己预测的准确度会更高。

3.公式比直觉可靠

靠直觉给人打分的话,是不理性的。最好是有一个公式。比如这个人的学历加几分,他在某个方面有经验加几分,如果某个方面表现失误扣几分,最后用分数来判断一个人,可能这样才更科学、更理性。

4.学会采纳外部意见

我们经常在做规划的时候,会有这种谬误,比如你认为写一本书的时间是两个月,但最后往往在两个月之内完不成。也许你在写作的过程当中,突然生病了,跟朋友出去聚餐了。

这时候你可以去问问那些和你类似的写作者,他们在完成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如果你有外部意见可以参考的话,你就不会过低的估计做一件事情花费的时间和金钱,最终也不会超支,这样你才会去避免掉这种规划谬误。

5.乐观偏见

我们还容易夸大自己预测未来的能力,进而导致过度自信,这就会影响到我们决策的合理程度。

乐观偏见,能让我们在困难面前不被打倒,

乐观偏见的弊端: ①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的计划上,我们会忽略相关的基础比率;②我们只关注自己想的和能做的,却忽略了他人的计划跟技能。

我们强调了技能的因果角色,忽略了运气的影响,我们只重视自己已经知道的,忽略自己不知道的,对自己的信念过度自信等等。

6.事前验尸

试想做事前的最坏打算,就克服了乐观偏见。

1.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就是对损失的反应比对盈余更大更敏感。

感悟:就像淘宝上买东西,在纠结要不要剁手的时候,看到有七天无理由退换,然后就会下单。货到后,发现衣服在网上看和实际穿在身上有出入,不喜欢,这时候就想到要退货,但是退货还要自己付邮费,虽然只有十几块钱,但是买的东西也才几十块钱,这时候损失厌恶就发挥了作用,算了还是凑合着穿吧,省得烦了。

2.禀赋效应

一个人,他一旦拥有一个东西,他对这个东西价值的评价,要比没有拥有之前高得多。

感悟:比如说最近缺洗面奶,不知道选哪家的洗面奶好,这时候有人推荐她经常用的一款,她说这款适合任何肤质,温和不刺激。只要买过一次或用过一次,感觉用得效果好,肯定跟没买之前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

3.对公平性的重视

人在做选择、决策的时候,往往他们不只在乎钱,更在乎哪个选择对自己有利。

两个人分钱,一个人决定分多少给对方,另一个人决定要不要。我不要的话,谁都拿不走钱,我要的话,各自拿各自的钱。哪怕一个拿98,一个拿2块,都是赚的。但如果给第一个人分的钱少了,没按照他的意愿,他宁愿放弃也不想受到不公平待遇。这样就会影响我们做选择时的理性。

4.被过分关注的罕见事件

我们大脑对个案比对概率更敏感,对画面比对抽象的东西更敏感。

表达方式很重要:

画面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进而影响我们的决策。

感悟:比如刚开学,有人说这次新生里面有很多姓黄的同学,然后你就会在开学的时候更关注姓黄的学生,其实全校姓黄的人没有很多,但你就是特别关注,把焦点都放在姓黄的同学身上,把问题无限放大,后来就得出原来有这么多姓黄的同学的结论。

5.心理账户

1)平时赚到的工资,放到勤劳致富的账户里,我们会花得小心谨慎。

2)奖励的钱,放到奖励的账户里,我们会抱着更轻松的态度去花钱,去买一些平时不舍得的东西。

3)彩票的钱。会被放到天上掉馅饼这个账户里面,花的时候,也不会多想,就直接花掉了。

原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家里拆迁了之后后来还变穷,中了彩票之后并没有致富的原因,这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

有些人他一年只旅行一次,所以在花账户里的钱的时候,跟平时在家里买日用品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他会觉得旅行一次花就花了,他会买很多平时不会买的东西,这就是心理账户在起作用。明白心理账户后,花钱就会更理性。

1.峰终定律

我们对一个事情的体验,取决于峰值和终值,不管这个峰值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个定律对我们生活有指导意义,可以有效去运用在别人对我们的印象上。

感悟:所以女人在生孩子的时候,虽然觉得做手术的过程非常痛苦,但当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觉得很幸福。因为过程的痛苦被终值的幸福替代了,往往会觉得生孩子也不过如此。所以她们可能还会生二胎。

2.经验自我和记忆自我

经验自我是你当下的感受,记忆自我是你总体如看待这件事情的。人很擅长忽略过程。

我们应更多得体验当下的幸福,不能只在意结果。我们要在意幸福的长度,不能只重视对幸福的评估。我们不要过度的去重视记忆自我,而忽略掉经验自我的重要性。

3.聚焦错觉

你以为你得到了你喜欢的东西,你就会非常快乐,其实只有当你看到这样东西的时候你才会快乐,你考虑的问题是这东西对于你生活某个时刻的影响。

不要把自己的不幸福归结于某一个原因,也不要认为有一辆车、有套房,就能够完全的幸福起来。

我们要避免思维的误区,然后在生活里做出对于自己更好的选择,成为一个更谨慎更理性的人,理性就是大脑的勤奋。

END
本文标题: 思考快与慢里面的系统1.系统2人们有哪些应用体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1809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食物请大家帮忙看看这个对联写的是什么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