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文指的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5-09 23:59:4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什么是铭文?铭文,是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

铭文指的什么

什么是铭文?

铭文
是指在金属铸器,如鼎,钟等上以或突起或凹陷的形式铸造或刻制的文字。或硬币、勋章、奖章、纪念章、印章、器物上的文辞。
错金铭文是指用错金工艺(错金工艺指在器物表面刻出沟槽,以同样宽度的金线、金丝、金片等按纹样镶嵌其中随后磨光表面的工艺)在铸器表面制作的铭文。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比之同时期的甲骨文字,有着更多的有意味的创作特性,而且可以凭藉精湛的铸造技术,使优秀的青铜器文字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笔意来。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少则如图像化的族徽,多也不过百十来字。西周的文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著名的《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大盂鼎铭》和《散氏盘铭》被称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
印章上或别的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凹下的铭文,叫阴文。而凹上的叫阳文。印章上的阴文也叫做白文。
西周时期铭文
由于西周铜器断代研究已进行得比较深入,所以西周金文在整个西周时期各个阶段的面貌即大致得以明朗。鉴于青铜器铭文的发展阶段与主要依据形制、纹饰进行的铜器分期似并不完全同步,同时也为了使对西周金文所发生的阶段性变化在时间上有个较清晰的印象,其下以西周早、中、晚三期为序来概述青铜器发展、演化情况。虽然在一定时期内,青铜器铭文会有某些共同流行的,带时代性的风格。然而这并不能排斥铭文风格上有某些不合主流的个性的体现,因为当时书写铭文的作者在风格上未必皆雷同,所以,以下对各阶段铭文特征的介绍,就只是泛泛而谈。
西周早期金文可分两个阶段来概述:第一阶段,主要是武王、成王时期,但康王时期(约偏早)仍有部分器铭具有本阶段特点。在内容上,仍存在较多的字数很少的族氏铭文及其与先祖曰名组合的铭文。铭有此类铭文的铜器,多数当属于商亡国后臣服于周人的商朝遗民。但自此阶段开始,长篇与较长篇的铭文已多了起来,内容关系到许多西周初期的重要史实及当时的官制,军制等。从总体上看,此阶段金文扔保留了不少商晚期金文的持点。首先是布局不够规整,依然是竖成行而横不成排。字形大小仍不均匀。象形性还较强。书写气势亦较豪放 ,笔画较浑厚、凝重,有的笔画中间粗肥,而首尾出尖,笔捺皆有波折。所有这些均与商金文近同。上述特征可从武王时期的利簋与成王时期的保卣、甗侯鼎及康王时期(约偏早)的作册大方鼎的铭文中得知。
第二阶段,康、昭王时期。此阶段铭文多为较长篇或长篇,内容范围与第一阶段较长铭文相近似,亦多关系当时的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史实。族氏铭文已少见。与第一阶段铭文不同的是,多数铭文排列较第一阶段规整,不仅竖成行,而且横也成排。但仍有部分铭文由于每竖行字数与字的大小未能一律,在总体较整齐的情况下显出个别的不整齐。此阶段铭文有两种字体形式。 其一:字体笔画仍显浑厚,还有明显的波折,部分笔面仍作中间粗两头尖形。如康王廿三年之大盂鼎铭文。 其二:字形一改过去较浑厚、豪放的书风而为规整、拘谨。多数字笔画均匀,但仍有一些字点画上作粗肥笔,如天字上一笔,王字下一横,才(在)字横画与竖笔交接处等皆是,此外有的字右边捺笔仍有波折。此种形式的铭文大致出现于昭王时期,如御正卫簋与启卣铭。 以上两种字形属于本阶段之主流。但本阶段铭文另有一种较松散的形式,每竖列字数基本相同,但因其字大小不一,横排基本上不齐整,字形亦有波折,似仍具第一阶段遗风。惟笔划较细,且多圆笔。
本期金文中记录周王于宫廷进行册命之礼的铭文始出现,并渐成套子。“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之类文辞始流行。本期只有极少数铭文后铭有族氏名号。字体形式则大致可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穆王时期,共王时期部分器铭仍有此阶段特征。铭文基本上沿袭以上所述昭王时期出现的那种小而规整、拘谨的字型,总体显现出一种整洁的风貌。文字的象形性己甚弱,表现人体的字多不再作下跪状而下肢向下伸展。 第二阶段,共王至懿王时。部分器铭于铭文布局之规整程度及字形结体上尚留有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但笔道 已粗细一致,进一步向线条化方向发展,波折与粗肥笔画皆已不存在,这显然是为了使书写更加便利。而在字形上也相对上一阶段拘谨的形式有所变化,显得较宽松,此种风格的铭文可见于共王时的墙盘铭文。本阶段另有一些器铭风格较别致,布局上均比较散漫,虽已无波折与肥笔,但字体比较开扩、敦厚。 由上述可知,本期第二阶段的铭文亦存在规整与粗犷两种风格,而以前者为主流。但在本期末叶约孝王时,又已出现西周晚期金文的形式了。
本期在时间上即指夷王至幽王时期。本期有较多长篇铭文,内容多为套子化的廷礼册命。有关战争、土地狱讼 等方面内容亦较多见。宣王时出现最长的西周金文毛公鼎铭,长达四百九十九字的铭文,记宣王对毛公之诰命。此外,本期铭文末尾多有套辞,盛行“万年无疆”之类辞句。特别是本期还有许多器铭属于韵文,亦是非常有特色的。本期铭文布局工整规范,横成排,竖成列,在少数器铭拓本上可看到清楚的长方格,表明当时在制范时是采用先画格后按格作字的。本期字形特征较明显:一是普遍作长方形,字形大小相近同;二是笔道绝大多数为细劲均匀的线条,仅个别字,如“天”字上一横,“旦”字下一横仍有作圆点状的,“丁”字仍多写成圆点。此种金文字体旧或称为“玉箸体”。由于字形典雅,行列整齐,所以本期铭文总体上显得庄重、肃穆。如上文所言,此种“玉箸体”实源起于中期末叶,但在本期才盛行。如:夷王时的史颂鼎铭文,夷王或厉王时期的大克鼎铭文等等。
魔兽世界
铭文:
铭文学是专业技能之一,可制造出雕纹、副手物品、各种等级属性卷轴、传送卷轴、套卡、还有附魔卷轴等,制作出的雕纹可以镶在身上,他和插在装备上的宝石类似,不过一个是增强属性一个是增强技能。
雕文分为初阶和极效两种雕文,每个人物有初阶与极效各三个插孔。15级的时候开启雕文系统并开放初阶极效各一个插孔,其他插孔呈锁定状态,必须等达到相应的等级才能开启。铭文还可以做卷轴,还能做能让附魔附在上面拿去AH卖的卷轴(就是使用后附在上面的附魔就会附到你装备上),学铭文的人还能多一个大槽(现在已经取消了)
铭文就是技能加强 简单的举例来说 比如战士的冲锋 距离是25码,通过镶铭文师制作的雕文可以让25码变成30码
魔兽世界里的一个新副职。可以用来强化技能。
死人的文字

王者荣耀铭文是什么意思 王者荣耀铭文的意思是什么

1、王者荣耀中的铭文就是召唤师属性加成,铭文可以增加英雄属性,就是英雄的物理攻击和法术攻击强度移速等等。

2、提前在每个插槽里插好相应属性的铭文(物理,法师,坦克,刺客等类型),之后每局比赛选择英雄的同时你可以选择为他准备好的铭文,这样在游戏开始时你的英雄就具备了这些铭文所带来的属性加成。

3、铭文等级越高,加的属性越多,越好。

王者荣耀铭文有什么用

铭文是王者荣耀中,提升属性的一个重要道具,可以为英雄增加额外的属性,让英雄进入游戏后,获得一定的属性加成。

属性。铭文可以为英雄提供攻击、生命、防御、吸血、攻速、暴击、穿透、移速、冷却所见等多种不同的属性加成,可以有效提升英雄的战斗力。

英雄铭文设置方法/步骤:

1.进入备战页面 在游戏中,点击打开备战功能。

2.进入英雄更换页面 进入铭文备战页面后,点击英雄头像,更换英雄。

3.选择英雄 选择需要配置铭文的英雄。

4.进入铭文设置页面 选好英雄后,再在铭文配置页面,点击铭文后的三横,进入铭文选择页进入推荐铭文页面。

5.进入铭文选择页面后,可以使用专属铭文,也可以点击进入推荐页面。

6在推荐页面,可以选择职业选手或者国服玩家的铭文。

7也可以自定义铭文。

8完成铭文设置后,如果有1级铭文,可以直接选中铭文,点击升级即可,前提条件为,有足够的铭文碎片。

铭文是什么意思?

 

 

 

铭文是铸在或刻在某些器具上的文字。如果你问的是图中铭文的内容,那我告诉你,那个是假文物,甲骨文刻在青铜器上岂不是莫名其妙?没必要花心思去考证那上边的铭文含义。
是刻在某些器物上的文字
在哪里仍的

铭文是什么意思?

指刻写在金石等物上的文辞。具有称颂、警戒等性质,多用韵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石志》:“若有德业,则为铭文。按 俭 此说,石志 宋 齐 以来有之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颂敦铭》:“铭文十五行,凡古篆一百五十二字。”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铭文最古,旧史所称, 黄帝 始作。”[1]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铭文来源
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指铸刻在青铜器物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同样为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是华夏文明的瑰宝。它不单单是判断青铜器年代的最重要标准,更是器物形制及纹饰方面的标准。青铜器铭文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古人往往将国家或宗族的大事铭刻其上,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化。[2]
青铜器铭文是中国初期书籍形式之一。青铜器大约行用于商、周至西汉,是当时统治阶级贵族的专用品。 青铜器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为礼器、乐器、兵器、食器及其它日用器具。 青铜器中的礼器也称为“吉金”,像各式各样大小不同的鼎,被贵族视为传家宝和国家权力的象征,所以也称为“重器”。春秋战国时期,凡消灭一个国家,一定要“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以示权力的转移。当时的贵族凡有重要文件需要长期保存或有重大事件需要永久纪念,就铸造一件青铜器,把文件或事件用文字记录下来,铸刻在青铜器物上面。
青铜器
早期青铜器上面的文字比较简单,有的只记姓名,有的只记年月。后来文字逐渐增多,有的甚至成了专门的文件或事件的记载,如著名的毛公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史啬盘等,都有较长的铭文。至于春秋末期郑国、晋国铸造的刑鼎,简直是古老的法典了。
青铜器本身有固定的用途,铸刻在上面的文字也只是档案性质的资料,尚不具备正规书籍的涵义与性质。
但青铜器作为一种文字载体,传播了历史事件和古代知识,又起到一定的书籍作用,故历来的中国书史研究者把青铜器铭文视为中国书籍的初期形式之一。
产生演变
铭文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与文字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大的关联。中国文字在夏代的晚期就已产生,但这个时候还没有出现铭文。考古发掘的二里冈遗址、盘龙城墓葬,以及同一时期的其它遗址和墓葬,出土了许多没有带铭文的青铜器。这可能是中国的文字尚处在早期阶段,青铜器铸造技术也较原始的缘由。铭文是按照墨书先刻出模型再翻范铸造出来的。由于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的精湛,铭文字迹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意,因此我们所讲的青铜器铭文的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实际上也是商周时期墨书的书体演变和书法艺术。总的来讲,我国青铜器铭文的发展经历了简铭期、长铭期以及衰退期。[2]
简铭期
铭文产生的商代早期,只有个别传世青铜器上有铭文发现。商代中期,随着盘庚迁殷之后社会局面的稳定,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卜辞的书契迅速发展起来,青铜器铭文的铸造在以上两个有利的条件下逐渐兴盛起来。虽然这个时候的铸铭青铜器增多,但青铜器上所铸的铭文字数不多,一般为一字、两字,四、五字算得上是少见的。这种态势发展到殷末,字数还没有超过五十字,数十字的也仅有几例,所以这一时期被称为“简铭期”。
青铜器铭文拓片
商代铜器铭文的内容也较简单,一般不含重要意义。铸铭的目的主要是标记器主的族氏,器物的名称、用途、使用的地点等,一般都铸在器物不显着的部位。如“戈”、“天”、“子渔”是标记铸器的氏族或铸器人;“父乙”、“母丙”是表明器为祭祀父乙或母丙而作;“寝小室盂”则是标识存放地点和使用场所。但更多的内容是表明礼器制作者的族氏以及被祭祖先在宗庙里的称号。例如:“(子)父乙”,“子”是作器者族氏,“父乙”是被察者(其父)的庙号。铭都铸在如爵、斝的錾阴,尊、觚的外底,鼎、 的内壁,簋、卣的腹底等隐蔽之处。
商代晚期,金文书体的特点是笔道刚劲有力,首尾出锋,波磔明显,被称为“波磔体”,而且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较长的记事性铭文,发现共十几篇。例如小臣俞犀尊,内底有27个字的铭文:“丁子(巳),王省夔,王易(赐)小臣俞夔贝,惟王来正(征)人方,惟王十祀又五,肜日。”这篇铭文讲的是商王在丁巳那天巡视夔地,在途中用夔地的贝赏赐小臣俞。“丁巳”大概是在商王(帝乙)十五年征伐人(夷)方举行肜祭的时候,所以这段内容讲的应该是帝乙(纣的父亲)十五年征伐夷方的史实的一部分,为研究商人和东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
商代青铜器铭文大体可以分为两种风格:一种是形体丰腴,笔势雄健,笔划的起止多显锋露芒,间用肥笔,其代表作品是司绩戊鼎铭和小臣俞尊铭,为以后的书法演变趋势奠定了基础;另一种则是运笔有力,形体虽瘦,但笔划多挺直劲美,不露或少露锋芒,肥笔甚少,与第一种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书体显得遒美挺拔,代表作品有戍嗣子鼎铭。[2]
长铭期
西周是青铜器铭文大发展的时期。由于周人比商人更加重视礼制,随着铸铭之器骤然增多,铭文的内容也变得丰富多彩。不仅商代晚期青铜器铭文的书体风格得到了继承和发展,铭文的性质、内容、形式、数量等方面,都较前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大量的青铜器铭文中,有着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制、礼仪情况的重要资料,如王室的政治谋划、历代君王事迹、祭典训诰、宴飨、田猎、征伐方国、政治动乱、赏赐册命、奴隶买卖、土地转让、刑事诉讼、盟誓契约,以及家史、婚媾等等内容,具有明确的书史性质。这些可贵的资料可以起到证信古史、补苴史书缺佚的作用,而且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对我们研究古代历史及上古语言文字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是长篇书史铭文的增加,所以这个时期称为铭文的长铭期。
周代青铜器铭文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这是和周初时巩固统治地位和加强礼制建设的政治目的相关联的。作器铸铭,说到底其本质上也是礼的体现。他们利用大量铸以长篇铭文的青铜礼器,来颂扬祖德,刻纪功烈,记述周王赐命,传遗子孙后代。出土的青铜器中,用何尊、大盏鼎等记述贵族们接受周王的训诰和册命典礼的长篇巨制,屡见不鲜。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强调奴隶主贵族权威的形成,二是宗法制度的加强。西周早期的贵族大多因为是辅助文、武王伐商灭纣而有功于王室,随着周朝的建立,他们也被封侯授爵成为周的大权贵。
他们为了长时间地拥有这种能显示其地位和职务的优势,于是就把自己的功劳或祖父辈对王室的贡献以及周王的赐命铭文,铸刻在青铜礼器上。另外,宗法制度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周人维护其内部稳定、巩固和加强统治的一种手段。西周时代,王臣都是世官,靠祖先的荫庇获得地位和特权。他们在青铜器铭文和祭祀活动中,追述祖先的功烈,告祭自己的荣誉,都是为了加强自己在其宗族体系中的地位。正如《礼记·祭统》上说的“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自铭以称扬其先祖之美,而明着之后世者也”[3]。
为了便于阅读,铭文多铸在容易看见的器物内底等明显部位;出现了比较固定的语句体例和用辞,颇为一致的格式和写法;在铭文读法和阅序上,已形成了从右向左或顺时针的读览定规。
从铭文书体上看,商代晚期和周初的书体常用“波磔体”:笔画粗大,间用肥笔,起止锋芒尽显。字体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如宝、宗、室、家的“宀”头两边斜行方折,或作形如侧视的屋顶的四笔书写;“贝”字的下两划在内部,相对向上或相连;“障”字所从的双手奉酉形,酉字上两竖划不出头;“其”字上两划与两侧划垂直;“于”字一般作繁体“”;“保”字上从“玉”;“文”字中间有心形;而文王、武王的专用字“文、武”多从“王”旁。
西周早期的书体可细分为三种不同的风格。
第一种风格是瑰异凝重。书法凝炼奇古、雄伟挺拔,结体使用肥笔,起止不露锋芒,字的大小因体而施,显得非常得体。以成王时期的何尊、康侯簋和康王时期的旗鼎、大盂鼎铭文为代表。大盂鼎铭共19行,291字,其铭文大字,端庄卓伟,瑰丽通奇,是成康之世铜器铭文中书法造诣最高的一品,它的拓本、摹本至今尚为书法大家所珍视。它记载了康王追述文武受命去克殷建邦,以及殷人朝野酗酒酿成丧师亡国的教训。
第二种风格是雄奇恣放。有的遒劲中略带华丽,行气比较自由;有的则书写随意,不受通常严谨格局的束缚。从人形或以人、卩、斤、夨、页等为偏旁的字,以及有人肢体形状的象形字,都用肥笔突出描绘其形态,波磔现象也非常明显,故书法家称其为“波磔体”,是继承商代末期书体风格发展而成的。其它像王、炎、十等字也用肥笔。在一篇铭文中相同的字写法多不雷同,在其提捺轻重、形体大小等方面着意进行变化。这种铭文典型的作品有成王之世的保卣、康王之世的作册大方鼎、昭王之世的召卣和令簋铭文。

铜器研究中的一种术语。原本是指古人为表明建青铜器的缘由和所祭祀人物的生平,而特别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泛指在各种器物上留下的表明时间、地点、工和作坊的文字。

本文标题: 铭文指的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78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历史调研室最新一期有关芬兰的视频宋词在古代主要在哪些场合演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