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称呼西楚霸王多为项羽而不是他的名字项籍

发布时间: 2023-04-16 11:01: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为什么都叫项羽,不叫项籍?籍才是他的名啊。还有屈原不叫屈平?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

为什么人们称呼西楚霸王多为项羽而不是他的名字项籍

为什么都叫项羽,不叫项籍?

籍才是他的名啊。还有屈原不叫屈平?
古时怎样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十分讲究的。在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方或别人直呼其名,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叫“大逆不道”,所以便产生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这里暂时不说,下边再详细介绍。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示尊敬。有两种情况,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种情况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如:
孔父嘉,孔子在宋国的祖先,“孔父”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
叔梁纥(he),孔子的父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
孟明视,百里奚的儿子,“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里”。
西乞术,蹇叔的儿子,“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
白乙丙,蹇叔的儿子,“丙”是名;“白乙”是字;姓为“蹇”。

第二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如:
“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干…··”这是曹丕《典论·论文》中的一段话,提到“建安七子”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因为古时候的习惯就是叫这个人的字是对他的尊敬,叫这个人得名是一种蔑视。所以总是叫项羽,但是后来项羽死后,刘邦下了一份旨意,内容是:凡是叫项籍的人,我都提拔他,凡是叫项羽的人,我都贬他。有个人叫作郑君,以前是项羽的部下,项羽死后归顺刘邦,但是他总是上奏都是叫项羽,或者项王,后来被刘邦贬为庶民,饿死在家中

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真名是什么

  项羽可谓是中国 历史 还是那个一个赫赫有名的猛将了。他一生经历了大大小小几百次的战争,机会从来没有失败过,因此他也被后世的人们称为“战神”。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真名,希望对你有帮助。

  著名的西楚霸王项羽真名
  项羽真名是项籍。在《项氏宗谱》上有记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而项羽的父亲并不是众人所认为的项仲,而是项燕的长子项超,母亲则是楚国的贵族,名字没有记载。但是项羽这个名字也算是项羽真名。

  项羽的原名是项籍,字羽。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是有一定相关联的,但是项羽真名和字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在楚国那个时候,籍的古读音和鹊是相近的,鹊是一种鸟类,所以项籍的字为羽便也解释的通了。至于项羽真名在历史上有记载,有据可查,所以也没有什么争议。

  项籍生活在乱世,在楚国灭亡之后,就跟着自己的的叔父项梁流亡吴中,也就是今天的苏州这一代。项籍在小时候并不是一个好学的孩子,通常是三分钟热度。在最开始的时候叔父项梁教他 书法 ,但是没坚持;便又开始学习剑法,又不成。此时项籍立志要学万人敌,于是乎项梁开始教项籍学习兵法,但是项籍也只是学了个皮毛。并没有学下去。可见,如果真的要深究起项籍的真本领,可能都只是一般般,但是好在项籍天生神力。

  而在一次秦始皇出巡的时候,项籍看到秦始皇的仪仗队浩浩荡荡,脱口而出:我将来要取代他。年少时候志向远大,身材高大,力大无穷的项籍,背后还有楚国残留的不下跟随。在之后,项籍又借着农民起义的时机,项籍在吴中举兵响应。那时候年仅24岁的项籍一下子被推上了历史舞台,随后项羽这个名字也在一次次胜利的征战中越来越响亮。最为著名的就是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故而项羽真名被这样掩盖。
  项羽真的是英雄吗
  项羽是英雄吗?当然是,并且是一个本色英雄,不计较成败利害。并且不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项羽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包括他最后在乌江边上自刎而死,这也是一个本色英雄的傲气使然,所以不能否认项羽是一个英雄。

  项羽是英雄吗?在项羽之前,六国面对秦国的吞并都只是在观望的姿态,而项羽响应农民起义,带领八千江东子弟一路杀到秦朝的大本营。最后击败秦军,虽然之后被刘邦捡漏先入了咸阳宫,但是这一壮举难道还不能被称为那个时代的英雄?

  但是在灭了秦国之后,项羽坑杀20万秦国降兵,火烧阿房宫,那么项羽是英雄吗?当然是。在当时,杀降是传统,再加上古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根本养活不了那么多人,所以情有可原。至于项羽火烧阿房宫,这是出于国仇家恨。秦始皇之前灭了楚国,逼死项羽的爷爷项燕,连抚养自己长大的叔父项梁也在定陶之战中受伤而亡。本来报仇就是支持项羽灭秦的动力,如今胜利了, 自然 是要发泄心中的仇恨。

  在兄弟情义上,项羽有情有义,即使是面对跟自己争夺权力的市井流氓刘邦,项羽依然在鸿门宴上放走了他。而在个人感情上,项羽一生到死最爱的女人也就只有一个虞姬,即使是自己四面楚歌的时候,也还是担忧虞姬和骏马的安危。

  随后是项羽的个人实力,虽说他小时候学东西三分钟热度,但是项羽在之后带兵征战的过程中,出色的 军事 能力令人折服。项羽是个英雄,但是太傲气。
  后世对项羽的评价如何
  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的评价就褒贬不一,评价项羽的人也是各行各业都有,其中最著名的恐怕要数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曾有诗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李清照看来,项羽活着的时候,是人中之龙凤,就算是死了,他也是鬼中的大英雄,这是对项羽评价中非常高的。当然除了李清照等人对项羽的高度赞扬之外,也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做诗词贬低项羽。

  因为项羽一生主要的作为就是与刘邦的楚汉之争,所以拿他跟刘邦做比较是在所难免的。据记载,有一次秦始皇 出国 巡游,他的车辇经过的时候,项羽说道:“他日定取而代之”,而刘邦则说男人就该是这样,当然项羽的一生也是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由此可见,项羽是敢想敢做的真英雄。正如项羽在《垓下歌》中所唱的一样,历史上赞扬项羽力气大的也比比皆是。在大多数的人印象中,项羽是力拔山河气盖世,在军事上是非常有才华的一个人。他在与秦军的作战中,从未有过失败,其中最有名的战役便是巨鹿之战。

  当然在军事上非常有才华的项羽在 政治 上却是非常的幼稚的,为人处世全凭心情,听不进去谋臣的劝谏,刚愎自用,这也是他在楚汉之争中失败的主要原因,如果他在之前听从了亚父范增的建议,直接杀死刘邦,那么这 天下 早就是他的了,又怎会落入刘邦手中,让他建立西汉。

项羽为什么不叫姬籍?

姬姓,项氏,名籍,字羽。
先秦,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所以应该叫“项籍”。

中国汉族人常常一生下来,父母或者长辈给孩子“取名字”,这是现在含糊的说法,古代包括近代甚至现代有些地方还是分为‘名’和‘字’。所谓“幼而名,冠而字”,即表示先有名,要在冠年才有字。一般尊称别人叫他的“字”而不是“名”,这也是为什么是项羽而不是项籍的缘故。

另外两个比较好玩的细节分享一下:

在南方,会说“给孩子取名了没?”,而不是“给孩子取名字了没?”。因为南方口语中的语言习惯,用了很多单字,保留了古汉语的习惯,很难向北方人解释。现在想想可能省掉那个“字”不是发音的缘故。

在南方,男方在结婚的时候,会在宗族的祠堂里挂一个镜框,里面是用红字写上“姓XX,字YY,行ZZ”。其中XX表示平常写在身份证上的名(字);YY表示的就应该是“字”;ZZ是数字,代表该新郎在家族里的排行序列,例如比他年纪小的族弟如果早结婚,排行可能高于他。这里回到YY,在结婚的时候才知道,而且绝大多数人当事人一辈子也没记住这个YY,对于结婚时才获得YY,我觉得应当是对“冠而字”的替代措施。

“姓”与“氏”的区别,古人解释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简单来说,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姓就好比一个家族,无论出生多少孩子,都只用这一个姓,而子女多了可能要分家,男子带头迁到其他地方,那就可能以国名为氏,以居住地邑名为氏,以官职名为氏,当然,也有因赐姓、避讳而改的氏。所以《史记·项羽本纪》说:“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古时候,姓、氏,并不能完全划等号。
据史料记载,项羽(项籍,字 羽)的祖辈世代在楚国为将,封在"项",后来就以项氏为姓。故而,项燕、项梁、项羽、项伯、项庄等人物皆姓项。

为什么史记项羽不写项籍

因为司马迁写的是《史记·项羽本纪》,而不是《史记·项籍本纪》。
虽然后来班固写汉书,写的是《汉书·项籍传》。
但是《史记》的影响更大,所以多数人会喊“项羽”,少数人会喊“项籍”。
······
说个题外话。
并不存在“项籍”是贬称,“项羽”是正称或尊称的说法。
《史记》里关于“项籍”二字的记载,比比皆是。
比如《项羽本纪》的开头就是“项籍”二字。
《史记·项羽本纪》: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
有些网友看到《史记·汲郑列传》里的一段记载,就误认为“项籍”是贬称。
《史记·汲郑列传》: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比如这句“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如果项籍是贬称,那么就应该写作“高祖令诸故项羽臣名籍”。
刘邦这么做,是因为当时项籍有个专属尊称“项王”,刘邦不准其他人继续喊项籍为“项王”,只能称呼“项籍”或“项羽”。
因为刘邦一朝对项籍的定调是“鲁公礼”,即不承认项籍是西楚王(西楚国国王),只承认项籍是鲁公(楚国鲁县县令),也就是篡楚弑君的逆贼。
············
末尾,照常自荐分封天下是集体造反的文章。
熊小心:原来是一场集体造反?关于项羽分封天下和杀义帝熊心的一点见解
秦汉之际有点身份的人都会取字,用表字/号(陶渊明、苏东坡)、用尊号(杨贵妃叫出去比杨玉环响当当多了。这好理解,天底下好几百号玉环,几个能成贵妃?人们记住你是因为你贵妃的身份,至于你的真名无所谓)、用职业称呼人(杜甫杜工部)算是社会地位的体现。 当然,除了表字以外,智商在线、《史记》读得滚瓜烂熟、反对野蛮暴力崇拜、对项羽有点了解的人,想同时套近乎却内心轻蔑的,一般会叫本名项籍,更多的是昵称项鸡或者项沐猴。想鄙夷又想礼貌保持距离感的,就用姓+职业称呼,也就是项屠夫,多棒。
古代名字是很讲究的,不同于今天的小名(乳名),大名(书名)。
以前的小名是成年前的名,大名是成年后的名字。
字也不是今天的辈份,而是大名。
所以冠礼之前叫项籍,冠礼之后叫项羽。
项籍,字羽。
古人称呼名一般是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平辈之间只有亲密的人才会直呼名。当时项羽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时人一般会尊称他的字羽或是项王。
《史记》中项羽不是帝皇却有《项羽本纪》,是因太史公有自己的私心,他个人是十分尊重这位西楚霸王的。但由于这点私心流传到后世,大家就都记住了项羽这个称呼。
故有后世两千余年的尊称项羽。

人们为什么不多称项羽为项籍?

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做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做为个人的进身之阶。可钦可敬!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
本文标题: 为什么人们称呼西楚霸王多为项羽而不是他的名字项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250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IGCSE选课 全球视野和历史选哪个好紫砂壶的鼻祖是谁 范蠡,朱元璋还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