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贞洁观念在中国女子的脑子里到底有多根深蒂固

发布时间: 2023-04-03 13:01: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8

结合古代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分析各时期妇女贞洁观念演变的原因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由于战争频繁,人口不多,对于妇女的贞洁,并没有...

中国古代贞洁观念在中国女子的脑子里到底有多根深蒂固

结合古代传统文化的演进历程 分析各时期妇女贞洁观念演变的原因

从春秋战国到西汉前期,由于战争频繁,人口不多,对于妇女的贞洁,并没有太多的约束,从王公贵族到民间,野合、通奸乱伦、改嫁的事情并不鲜见,如吕不韦和秦始皇他妈,陈平盗嫂,汉武帝他姑姑馆陶长公主、平阳长公主蓄养面首、汉武帝他妈进宫的时候还不是处女,还有很多时候是皇帝主动让自己的姐姐妹妹改嫁的。这个时候,一般只会对通奸乱伦进行道德谴责,但在法律上还有很大的操作空间,社会上也不是看的很严。
从西汉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儒家“人伦”理论开始逐渐发挥作用,对妇女贞洁开始有具体要求,但也不是很严重。东汉开始,世家大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儒家理论要求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开始世袭把持朝廷大权,血统的纯正越发重要,把妻子看成了私产,对妇女的贞洁开始重视起来,但并不重视是不是处女,重点是婚后是否能保持贞洁,子嗣是否纯正。看曹丕娶了袁家的媳妇,曹操也很开心。
两晋南北朝,世家进一步发展,对女子的贞洁也进一步严苛,世家大族的女儿在出嫁前不是处女的话,很丢脸的,婚后如果发生通奸行为更是不耻,如南朝萧昭业皇后。
唐朝胡风很盛,对贞洁的观念并不是很看重。
宋朝儒学大兴,尤其是程朱理学盛行后,女子的贞洁变的很严苛,“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概念大行于道,甚至发生了女子的手被别的男人摸了,还被父亲要求砍掉的事情。女子婚前性行为和婚后通奸要浸猪笼都是宋朝,尤其是南宋开始的。从宋朝开始有贞洁牌坊,从政府层面开始鼓励妇女的贞洁观念。元朝对民间控制不严,但由于蒙古人享有初夜权的法令,汉人对女子贞洁的控制进一步加剧。明清两朝,也是程朱理学盛行的朝代,对女子贞洁的要求,一代比一代严苛,变成未婚成年女子在街上与陌生男子交谈也变成了大忌,更别说性行为了。

守寡对于古代的女性来说有多重要?为什么有的女人要终身守寡?

说到贞洁其实在古代对于很多女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是一个礼仪志邦,同时中国古代也是一个封建王朝,历史上的中国人们思想非常保守,人们的思想就是认为女人就应该老老实实受着自己的身体,如果,不守着自己的身体就是有悖常理,是大逆不道的一种行为,其实,说到底,这也与当时中国的大环境背景有关,当时人们的思想就是男尊女卑的。认为男人就是顶梁柱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而女人也是在家带带孩子做做家务服侍男人的。所以,久而久之,人们的思想也就根深蒂固了,当然了,我也是看到当时古代女人有的一生都在守寡,为什么女人要把自己的贞洁看的这么重呢?话说,在古代还是专门的贞洁牌坊,为哪些保守贞洁的女性树立牌坊,立碑来纪念。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下古代女子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贞洁受着这么重吧!

据说古代的女子如果自己的丈夫死了,就会开始守寡,如果自己运气不好,碰到自己的丈夫很早就死了,那就只有自己守寡一生了。不过如果自己所在的婆家非常好的话,可能会帮女子改嫁,这样女子便可以重新找一个新的人家了。为什么当时女子会有这样的思想,其实,说到底还是有如下几点原因的

首先,当时的女子其实就是一个陪衬品,当时的女子自从自己嫁进男方就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女人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哪怕是自己的丈夫死了,自己的上面还有男人的爷爷奶奶或者哥哥可以帮自己做主。自己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好了。所以说当时的女子是没有任何权利的。

不过,哪怕有自己的婆婆哥哥替自己做主,那也是会最大程度的满足他们的利益。把女人当做一个陪衬品来使用,就是一个等价交换的工具罢了。所以,在这个时候,女人一般就会选择保守自己的贞洁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人们非常的迷信。一般认为当时的人死后还会有魂魄。如果自己要改嫁的话,那自己丈夫的灵魂就会不断的纠缠着自己,让自己不得安神。

中国古代的女子如何坚守自己的贞节

  在中国古代道德领域中,人们最看重的就是“忠”“孝”两字。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很低,他们很少为人们所重视,史书也很少为他们所记载。但翻开一部厚厚的《二十四史》,从“后汉”开始,很多朝代就开始为“列女”作传。理由呢,很冠冕堂皇,说是贤惠的妃子有功于国君的施行美政,明白事理的妇人使家中和睦相处,品德卓绝的人弘扬清雅淳朴的风尚,坚贞的女子使鲜明纯洁的节操更加昭彰。还说女人的美德,虽然在于温婉柔和,但树立节操流名于世,都依靠坚贞光明。所以,在一部又一部的“列女传”中,古人最津津乐道的还是那些为了坚守自己的贞节,而牺牲自己一生幸福、甚至生命的女子,皇帝老儿并不同情她们存活于世的艰难,和离世时的悲惨,或是赏赐造祠祭祀,或是树立贞洁牌坊,让她们死后备受哀荣,目的是教化天下的女子也能用坚贞洁白要求自己。其实,一座座贞洁祠堂、牌坊就是压在女子心头的一座座大山,使她们几千年来都翻不过身、出不来一口气。读完她们坚守贞节的所谓事迹,竟不住掩卷扼腕长叹,唏嘘不已。一部“列女传”,就是一部中国古代女子的血泪史。  汉代以来,为列女作传,还大多是孝悌为先、相夫教子的佳话。如曹娥寻父、乐羊子妻教夫潜心读书、不拾遗金,陶侃母教子清廉、陈婴母劝子勿王、王陵母教子事汉、伯宗妻见微知著等。所以,在《明史》“列女传”中说,刘向为列女作传,取其做人处世时可以作为参照的例子,不在于统一操守。范晔继承了他的做法,也采集了才学品行高尚优秀的入书。魏、隋以后,多吸收患难颠沛流离、杀身殉义的事情。到了明代,朱元璋以此作为国策,写成了规矩条例,巡学督方一类的官员每年都要向朝廷汇报她们的事迹。大的赏赐造祠祭祀,次一等的也树立牌坊表彰,所以有明一代,是列女涌现记载最多的的一朝。这类人物写进实录和郡邑志一类书籍的,不下于一万多人,虽然其中有因为文学技艺出名的,总的来说节烈地占了大多数。因为尽管从汉代起就提倡“以孝治天下”,但真正把“礼教”列为基本国策,以此为纲来教化子民的,朱元璋则是真正的大力倡导者。记得去年到安徽黄山旅游时,在休宁、黟县等地,很多的贞节牌坊都是明代所立。所以,明朝的“列女传”,无不充满着血泪辛酸,读来令人触目惊心。  明朝洪武年间,山东佥事唐方犯法被处死,妻子孩子被没收为官府的奴婢。有关官吏在登记提取她们时,监护的人向唐方的妻子丁氏借梳子梳头,丁氏将梳子掷在地上,那人拾去梳了梳,拿着还给丁氏,丁氏骂着不接,对家里人说:“这种人没有礼貌,一定要污辱我,不死不能保全节操。”于是,在坐轿子经过一处陡峭的悬崖时,跳出来投潭求死,衣服太厚沉不下去,她就用手收紧裙子,随着水流沉没了,这年才二十八岁。  滁州人彭禾生病起不来,却放心不下貌美的妻子,于是,就假惺惺地和他的妻子施氏握手诀别说:“病得非常疲惫,知道我一定要死的。你没有儿子,选个女婿嫁过去,不要守着死人,白白苦了自己。”施氏哭着说:“您还不了解我吗?我希望比您先死。”彭禾阻止了她,等到彭禾一死,施氏就上吊了。又有个芜湖监生缪釜的妻子张氏,十八岁时嫁给缪釜。过了四年,缪釜病得快要死了,回头望着张氏,瞪着眼睛合不上。张氏哭着说:“丈夫以为我有二心吗?有儿子就谨守志向奉主人,这是妻子的道义。没有儿子就洁身跟丈夫一道去死,这是妻子的贞节。”于是沐浴更衣,关上门上吊了。过了一天,缪釜才死。  慈溪人王氏,聘给了陈佳,而陈生病,他父母娶她过去以安慰他。一进门,就侍候汤药。没过多久,陈佳就死了。王氏这年才十七岁,矢志不嫁。婆婆劝她说:“没有成婚礼就守寡,没有名分。”王氏女子说:“进了陈家门,已经侍奉过君子了,怎么叫没有名分?”婆婆就让她的两个女儿慢慢劝说她。媳妇不答应,剪了头发,毁坏容貌。婆婆还想强迫她,百般刁难,两个小姑象奴仆那样欺陵她,稍微不顺心就抓她的脸。女子口不出怨言,说:“不要逼我出嫁,做女仆也心甘情愿。”晚上睡在小姑的床下,因为受潮湿得了佝偻病,她还私下庆幸说:“我知道这下子可以免了。”  秀水有一个叫项贞的女子,许配给吴江人周应祁。她精于女红,会弹奏琴瑟,通晓《列女传》,事奉祖母及母亲极为孝顺。十九岁时,听说周氏病了,就吃斋、点香油灯礼拜佛像,默默地祈祷。一天,她对乳母说:“没有出嫁丈夫就死了,应当怎么办?”乳母说:“没有成为妻子,改嫁是没有关系的。”女子严肃地说:“古代贤人有一把剑送给别人还不忍心辜负,何况是身体呢?”等到死讯来了,父母把它保密起来,不让她知道,但是有人说吴江有人来了,女子已经明白了。祖母让她母亲进屋去看看,女子留母亲坐下,表情很温顺,母亲放心地去了。夜里等女仆们都熟睡了,独自起来用白色丝线扎住头发,里外衣服都是白色的,并且缝住了裤子,在案几上写上大字说:“上告父母,我不能让你们过一天高兴的日子,今天为了周郎去死了。”就上吊了。  “三纲五常”中,夫为妇纲最为历代男人所推崇。因为他们要用这套封建的礼仪束缚愚化女子,使自己可以放心大胆地为所欲为。这样,男人们就可以一方面要求家中的女子坚贞专一,讲究操守气节,另一方面又可以放心拥有成群妻妾,还四处寻花问柳。大男子主义自私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中国古代的女子,封建社会不但在经济上剥夺了她们的生存权,在政治上逼得她们无路可走,而且又用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吞噬了她们的灵魂。所以,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说,封建社会的历史每一页都写着“吃人”,说的就是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戕害、压抑人性,具有吃人的性质。

为何古代女性注重贞洁呢?

为什么古代的女人非常看重贞洁,想要贞洁牌坊?

相信大家也知道,很多朝代对于不贞的女人都订制了一些刑罚,以此来惩罚她们。

而有些女人甚至会因为从小无父无母,也没人给她们点守宫砂,而选择自尽,甚至有的女人在丈夫死了之后,一直迫切的想要贞洁牌坊,但苦于生病的缘故,她却不治而亡。

因为那个时候给她治病的是一个男大夫,秉承着男女授受不亲的信念,她的病一拖再拖,虽然是要到了贞洁牌坊,却也因此搭上了自己的命。

那么到底为什么古代的女人这么看重贞洁呢?不妨听小编给大家讲一讲。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封建思想惹下的祸根,早知道,古代一直都秉承着男尊女卑,而男人往往是家里的主导者,女人只能是他的附属品。

要是自己的附属品被别人的男人碰了一下手臂,那这个男的肯定就认为自己的妻子想要对自己不忠,自然而然也会对妻子进行暴打,甚至是杀了她。

而很多女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自然早已经被这种思想吓得不敢反抗,自然而然。就对贞洁非常看重,生怕她的一个举动会引来杀身之祸。

另外,古代的人都重视香火和子女继承问题,而这就要女人必须保持除了自己的丈夫并没有之外的男人,只有这样,他们的子女血统才会正规,不至于混淆他们家族的血统。

一般古代的女子在嫁给丈夫后,都不能与外界的男人进行接触,而在丈夫死后,她若是选择了改嫁,就会被视为不贞之人,也肯定会受到刑具的等待,所以就在丈夫死后,选择了守寡。

当时一些皇帝会因为赞颂她们的这种贞洁行为,而为她们分发贞洁牌坊。

所谓的贞洁牌坊就是告诉世人,这个女人到底有多么看重贞洁,只要一个女人得到了贞洁牌坊,就会受到人们的尊重,对于原本就地位低下的女人,自然也迫切的希望能够得到贞洁牌坊,站在她所期望的平等里。

所以哪怕是丈夫英年早逝,她们也一定会选择守寡,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别人看得起自己。

这说起来多多少少有些可悲,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夫死从嫁,可谓是正常不过的了,不过,封建的压迫下,却要让一个女人早早的就守寡。

若是他们有一个儿子那还好,最起码能有一个心灵的安慰,可要是在她还没有来得及为她的丈夫产下一子后,那她面临的将会是一辈子的等待和折磨。

甚至到死了之后也会遗臭万年,而不能入土为安,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公公婆婆也一定会先她而去,没有了依靠的她终会孤苦伶仃,在她死后,谁又会是埋葬她的人呢?

或许到头来她很可能会得到一个贞洁牌坊,但也只是赢得了人们的尊重而已啊!

说到这里,我想你们大家也会对古代的那些女人感到一些同情,不免会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男女平等的世界里吧。

这是因为古代女性很看重自己的尊严,而且很不想要让别人侮辱,所以注重贞洁。
古代女性只有贵族家庭和大家族才会守贞,第一,贵族和大家族之间是有联姻关系的这就要保证自己家女性的贞洁,毕竟古代贵族和大家族对血统很看重,第二,贵族和大家族的小姐养在深宫也不接接触什么人,也难以做出太出格的事,第三,烈女传等的文化熏陶加上怕影响自己家族的声望,至于平民家里没钱也没文化你有什么烈女思想女性也需要工作,说不定就和那个文艺青年擦出火花了干柴烈火,而且平民而言很少有在意血统的,女人能生孩子就行毕竟光棍娶不上媳妇的到处都是,古代贵族之间通婚女性干净是血统的保证,平民没守贞思想两极分化严重。
因为在古代女性的地位比较低,而且女性要遵守三从四德。因此古代女性十分注重贞洁。
古代思想比较封建,女性地位比较低。所以他们才非常注重贞洁,从而才能体现她们的价值。

古代妇女受贞洁观影响深刻,为何宋明两朝最为凄惨?

说到贞洁观,这个名词大家都不陌生,也很清楚它意味着什么。

贞洁观自古就有,最远可以追溯到周朝,

而生活在古代的女子,或多或少都还会受到贞洁观念的束缚。

历史上,受贞洁观影响深刻、最为凄惨的当属宋明两朝。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局面,是由于宋明时代的社会风气以及理学的兴起而导致的,这其中也与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需要有关。但无论如何,

中国古代妇女被压迫的程度越来越高是不可否认的。

如今,在一些地方,还是有一些食古不化的人用贞洁观指责女性,可见贞洁观影响之深。

下面我就谈一谈,架设在中国妇女身上的枷锁——贞洁观,以及贞洁观在历朝历代的表现形式。

说起贞洁观,可能大家都会想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但

这种严重禁锢妇女的枷锁其实并非从古至今一直存在,虽然最远可以追溯到周朝,但那时并没有那么恐怖残忍,而自宋朝开始,准确的说是理学的兴起后,妇女所受到的迫害才日益加深。

有一次,我在读《鸡肋编》,看到“近时婚丧礼文亡阙”一文,这篇文章篇幅很短,但吸引到了我的注意。其中吸引到我的地方,有古时婚礼习俗和丧礼习俗,但最最吸引我注意的还是那句:

“如民家女子,不用大盖,放人纵观。处子则坐于榻上,再适者坐于榻前。其观者若称叹美好,虽男子怜抚之,亦喜而不以为非也”。

其中,“再适者”可以理解为再嫁的女子,也就是说,

在此时,女子再嫁也还是允许的,但是其所受待遇跟初嫁的女子还是有所区别,

处子可以坐在榻上,而再嫁的女子则只能坐在榻前,而从整句话也能看出,女子地位还是比较低的。

汉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而反观宋之前的朝代,女子二嫁乃至三嫁都是很平常的,没有人会过多批评什么

。在汉朝,汉武帝刘彻的母亲孝景皇后王娡在嫁给汉景帝刘启之前就嫁过人了,而且还生下一女。而王娡的母亲臧儿嫁给王娡之父后,也改嫁过,还生了历史上有名的田蚡田宰相。而汉朝皇室公主就更多改嫁的了,譬如王娡所生的平阳公主、南宫公主,卫子夫所生的卫长公主,汉宣帝刘询的敬武公主,都曾二嫁甚至是三嫁,虽说她们都是皇室出身,

但由此也可见汉代时并不太注重贞洁观。

此外,在文学作品《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被迫休离回家后,便有其他男子上门提亲,只不过是她自己不愿嫁,最后“举身赴清池”。可见,当时的社会并不看低嫁过人的女子,仍然愿意将其娶回家。不过,

汉代时,大儒董仲舒开始提倡“三纲五常”,还出现了两本对后代女性影响深远的书,一是刘向的《列女传》,一是班昭的《女诫》,这都表达了“男尊女卑”以及希望女子守贞洁的观念,只不过当时并没有成为一个社会风俗习惯。

隋唐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隋唐时期,就更不用说了,唐朝保有“胡人”血统以及风俗,对于女性并没有太多的约束,甚至比汉代还要自由。唐高宗就立了自己父亲唐太宗的才人武则天为妃为后,唐玄宗抢自己儿子寿王的妃子杨玉环立为贵妃,这在我们现在看来是乱伦的事情,而在当时就这么真真切切的发生了。

武则天剧照

而且,

唐朝的女子地位也比前朝后世要高,

武则天自立为女王,在她之后,女子的地位又再提高了不少,反倒不是那么强调“男尊女卑”了。况且,武则天本人还有男宠面首,她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有男宠侍奉。

自然,贞洁观这一概念在唐朝也是淡薄的,

毕竟当时皇室是“胡人”出身,作风还是相对比较开放的。

宋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北宋、南北宋过渡时期

女性

贞洁观,在宋朝时有了大转变,但在宋前期,还不是特别的明显。

比如范仲淹,他母亲也曾改嫁,而他本人在苏州创义庄,也规定了女子改嫁可以得到二十贯钱做嫁妆,和男子娶妻一样,可见范仲淹并不太重视女性贞洁观念,甚至他的儿子早死,他还将其寡媳嫁给自己门弟子王陶。

此外还有王安石,王安石之子王雱精神失常,每天和他的妻子庞氏吵架争斗,王安石觉得庞氏无罪,想替她离异,又怕她名声受损,所以王安石决定替她挑选佳婿让她再嫁。

连身为宰相的王安石都能主张替儿媳找夫婿改嫁,没有女子必须从一而终三从四德的观念,

可见宋前期的社会风气还是比较开放的,女子在此时还

是比较自由的。

在宋神宗时,法律还允许妇女在丈夫出外长期得不到消息时改嫁,还允许寡妇招进后夫,称为“接脚夫”。

北宋社会不以妇女改嫁为耻,也不会从伦理道德上对其非议,还很同情妇女。

南宋时期

然而

等到程朱理学兴起时,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大家都熟悉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句话就出自程颐之口。他认为:娶孀妇为妻,是娶“失节者”,自己也不免“失节”。朱熹还进一步发展纲常礼教,把“夫为妻纲”抬高到“三纲”第一位,而且继续提倡妇女守寡,反对改嫁,这也是今人提起程朱理学都给予批判的一点原因,是他们给妇女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束缚和悲惨。

在《夷坚志》里,记载了多则故事,故事鼓吹妇女改嫁后会得到报应,娶改嫁的妇女的男子,也会得到报应,这虽然是迷信的,但还是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多数人们的观念。不过,据《鸡肋编》中《近时婚丧礼文亡阙》一文论述,婚礼习俗讲到的“再适者坐于榻前”,而庄绰是北宋末南宋初年间人,因此得出:此时妇女再嫁还是允许的。这也可以看出,

宋朝对于女性贞洁观虽然有所强化,但还不是最为严重的,毕竟任何事物都是从量变再到质变的,

而后面的朝代则使得守贞洁这个观念更加强化。

明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明代更加崇尚儒学,对理学也更加推崇,“夫为妻纲”、男尊女卑、相夫教子、守节这些观念更加的强化,并且还更加的官方化。

明太祖朱元璋就尤其强调男女有别,禁止男女混杂,以免败坏风俗。

古代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还有“三寸金莲”裹小脚也是在这时期强调的,还提倡“女子无才便是德”,

当然这几点有男尊女卑的原因在:为了迎合男性审美以及让妻子更好的相夫教子。

而且,

这个时期更加提倡守节,皇帝们会下令修《女诫》,皇后等后妃也会自己编撰女教书,

像《内训》等等,这无疑使得守贞洁的观念变得官方化。

由于皇帝皇后作出了表率,故而上行下效,士大夫们也开始编撰女教书,整个社会从上到下,无一不强调贞洁的重要性,规范女性行为。

据统计,“贞洁烈女”、“节妇”等在明朝是很多的,而且政府还会给立贞节牌坊,给予表彰。

清朝女子贞洁观的表现形式

到了清代,

由于是满族统治国家,所以对女性贞洁观比之明朝要稍微宽松些,

虽然也会鼓励妇女守节,将颁发旌表(注解①)所要求的年份也有所降低,但不会禁止寡妇再嫁,还禁止寡妇殉葬。

注解①:1、表彰。后多指官府为忠孝节义的人立牌坊赐匾额,以示表彰。2、指官府颁赐用以表彰的牌坊或匾额。

而且,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他们的女子是不缠足的(清初,出于统治需要,清政府反对和禁止民间女子缠足,但收效甚微,后来依然是出于统治需要,清政府不再反对,禁止缠足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清朝是禁止满族女性缠足的,因此清朝的皇室女子比之前朝,要活得稍微轻松一点。

等到清末,朝廷开始开设新学堂,并允许女子上学,甚至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像淑妃,还可以和溥仪离婚且再嫁,可见一些女子已经不再受贞洁观的束缚了。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贞洁观这个束缚女性人身和精神自由的观念,是如何一步步变得“深入人心”的,虽然我参考的材料不多,但对于古代妇女受贞洁观的束缚问题,仅从中也可窥得一斑。

其实,可以这么说:整个中国古代史,有半部是妇女的受难史。

因此,由衷的庆幸:我们生活在开明的现代,尽管女性在某些情况还是会受到歧视,但与古代相比,我们敢于奋起斗争,为男女平等而战,妇女受贞洁观的影响也在渐渐变淡,这就是社会的进步。所谓“以史为鉴”,古代妇女的悲惨命运,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贞洁观念在中国女子的脑子里到底有多根深蒂固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869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从雅典民主到罗马帝国:是开历史的倒车吗养乌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