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法国没有法王集权并且国内有大量自治城邦,那么它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吗

发布时间: 2023-03-23 11:01:0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1、都是是指19世纪工业生产中以机器为...

如果法国没有法王集权并且国内有大量自治城邦,那么它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吗

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

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

1、都是是指19世纪工业生产中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的一场变革。

2、都是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3、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法国、美国、俄国、德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1、法国产业革命的基本道路和过程与西欧其他国家大体上相同。但是,也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①经过产业革命,重工业虽然有了相当大的发展,轻工业中,高级奢侈品的生产占了很大的比重。奢侈品的生产要依靠手工技艺,使用机器比较困难,而且产品也主要是供应国外的需求,并不能扩大国内市场。

②在产业革命过程中,企业大型化的进展比较缓慢,中小企业仍然占有很大比重,大型企业的数量大大落后于当时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③法国产业革命从开始到基本完成,用了大约50年的时间。但是它发生在英国产业革命之后,在可以汲取外来的先进经验和技术的有利条件下,这样的发展速度同其他国家相比也就显得缓慢了。

美国进行产业革命的条件趋于成熟,表现在:

①具备了独立自主地发展近代工业的政治前提。

②农业繁荣,市场广阔。

③可以从外来移民以及其他途径获得英国的先进技术。

④这时期商业、海运业资本向工业的大转移,加利福尼亚金矿的发现和开采,以及吸收外国投资,基本上解决了产业革命所必需的资金问题。

⑤经济资源极其丰富。

⑥自1816年开始,逐步地实行了保护工业发展的关税政策。

俄国经济技术落后和资金不足成为俄国长期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问题:

①工业生产的技术设备主要靠国外引进,本国没有建成独立的门类比较齐全的机器制造业。这表明俄国所完成的是一场不完全成熟的产业革命。

②产业革命前期与农奴制相交织,后期与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阶段相联系。

③在上层建筑方面,并没有形成工业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俄国产业革命是在沙皇封建专制的统治下进行和完成的。

德国产业革命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开始得较晚,但得以利用从英国进口的新机器和先进技术,因而加快了工厂工业的发展。

②从轻工业开始,但能较早重视发展生产资料生产,改组工业结构,结果重工业跟着轻工业迅速发展起来。在普鲁士军国主义影响下,重工业的发展与军火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③受普鲁士的传统影响较多,产业革命是在城市封建残余势力存在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同一时期的工业增长不如美国发展迅速。德国产业革命的这些特点对以后德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一次工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国工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产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俄国产业革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德国产业革命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在论及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时,人们总不忘提及它的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税收政策等等方面,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还有一点必须补充进去,那就是市场的扩大。正由于市场上商品需求量的扩大,才直接成为增加生产的导因,才产生出强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追求,从而引发了机器的发明。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凯伊、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克隆普顿、卡特莱特以及瓦特等人的发明等等,这里就不去叙述了。需要略加说明的是,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可说是得天独厚之处。这当然要首推它的“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通过吞并、廉价购买等等手段,不断向西扩张领土。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东起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加拿大,南连墨西哥的领土辽阔的大国。仅半个多世纪,领域便增加了7倍半。西部领土的矿产、水利和森林资源都很丰富,而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就为它的工业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农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在不长的时间里,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便形成起来。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西部是辽阔的农业区,而且依自然环境的不同,出现了“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和葡萄园区。这种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支配下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专业化,是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工业化的北部,棉花、甘蔗的重要产地南部,产粮为主的西部,都需要互补,需要加强商品交流。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10倍地增长。美国工业革命所拥有的国内市场条件,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另外,随着内战中北方的胜利,战后重建南方的过程也使南方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个大的难题,就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19世纪初年,美国人口只有700万左右。到19世纪中叶,国土面积如此庞大,人烟更显得稀少。年轻的美国以开放的气势,大量吸收外来移民,才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仅19世纪后半期,移居美国的人口就有2700万之多。美利坚合众国居民的主体,就是由外来移民构成的。美国工业革命便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进行的。美国在独立后的一段日子里,政治上虽已取得主权国家的地位,但在经济上却还一时无法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因此,工业革命也是它争得经济独立的出路。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联邦政府的政策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它建立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吸收游资,贷款给工业界;实行关税保护;鼓励科技进步,实施专利法,等等。政府的支持,是美国工业革命又一个有利条件。
与英国一样,美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始于棉纺织业。还在18世纪末,美国人便仿造了珍妮纺纱机。不久又发明了轧棉机,将清理原棉的效率提高近百倍。19世纪初又从英国引进织布技术。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迅速发展为棉纺织业中心。随后,服装、制革、玻璃、毛纺等行业也实现了使用机器生产。南北战争后,工业革命有了飞速进展,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更快。采矿、冶金、石油开采和提炼等行业,都以10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之中,有两个巨大的国内刺激因素。一是开发西部造成的对农业机械的急切需要。二是为沟通东西部交通而掀起的铁路建设高潮。这两大因素既是工业革命的强劲的推动力量,其本身又成为工业革命的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
修铁路、制造机车、客车、货车,自然为钢铁业特别是钢轨轧制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铁路建设也是包括车站修建、枕木供应、车厢设备、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等等众多项目的综合性事业,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铁路交通还为商业流通、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具有专业化经济特点的各个区域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美国在不大长的时问里就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是不足为奇的。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惟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情况才有明显好转。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平均马力由16降到12.5。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使用得更普遍了。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11.6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整体看来,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形成了传统。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大量直接投资于工业。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阻,以至资金不足,投资心理难以形成,半个多世纪下来,仍然水平不高。这正是它的突出特点。
工业革命的最大转机,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以强力的手段稳定了形势,又以种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帝国时期被称作“农业黄金时代”。到60年代后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表明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时,德意志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并非所有邦国都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以普鲁士为带头人,并不断扩大在全德意志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普鲁士的资产者逐步引进英国的机器,使用机器的纺织厂开始建立。就在这时,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于1834年建立起关税同盟。18个同盟国互相取消商品进口关税,还统一了税制。这个全德性质的关税同盟,率先突破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在经济领域促成了全德意志的统一市场,为工业革命的腾飞注入了新的血液。
第一次工业革命
50年代正是普鲁士经济改革告一段落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为提高,产值增长迅速,在提供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到工业革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工业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50、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股份公司,铁路线长度迅速增加,铁路运货量增长27倍,生铁产量增长5.6倍,钢产量增长近28倍。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货币制度、税收制度、度量衡单位、商业法规、交通管理等等的统一,更使工业革命如虎添翼。普法战争后从法国攫取来的50亿法郎赔款,充实了工业资本;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金属矿钾盐和铁矿石,为化学工业和冶金业提供了巨量的原料。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但是在其腾飞之时,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之际,这就有利于它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开展。同时德国政府又十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这就使工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得德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编辑本段
意义作用
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小资产阶级热衷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意义(影响)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为: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生产组织形式: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工厂制度兴起。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          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制度最终取得了统治地位 。

(2)阶级关系: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生活方式: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4)世界市场:改变了世界面貌,密切了各地联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为全球

         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和未来全球一体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5)社会意识:推动资产阶级调整内外政策——自由主义与殖民扩张。

楼上的,不要到处去粘贴,要简洁一点嘛。
我就回答楼主提的两个问题,自己的话。
开始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
影响: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2、促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段,且二者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3、改变的世界的面貌。人类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第一次浪潮经济现代化第一次浪潮主要包括第一次工业革命、欧洲农业革命和运输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第一次浪潮的核心,它首先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的英国。工业革命不是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发生在工厂和矿山里的一种静悄悄的变化。在经济现代化的第一次浪潮里,只有极少数国家成为赢家,少数国家紧紧跟进,多数国家仍然沉睡在农业经济的美梦里。在1820~1870年期间,英国成为欧洲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高中历史选修世界近代现代史上 66页
19世纪初-1870年
影响:工业革命不仅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
2 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3 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
4工业革命大大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
5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奴役当地人民,加剧了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东方从属西方
6 同时,他们也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兴起。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呢?
1.前提17世纪所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形成了君主立宪制,从而建立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资产阶级通过国家政权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土地政策、殖民政策,并且随着英国逐步走上法制社会的道路,资产阶级从法律上保证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各要素的自由流通,从而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前提。
2.条件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是市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这些基本要素在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前是怎样得到充分满足的呢?
18世纪中叶,英国已成为海上霸主,控制了主要航道,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舰队,在北美和南亚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在印度,仅55年中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就掠取了高达10亿英镑的财富。英国还积极参与罪恶的奴隶贸易,它是18世纪最大的奴隶贸易国,1680年-1780年运到美洲的黑奴达230万人,利润高达100%--300%,仅利物浦的奴隶贩子在1783年-1793年10年间赚取的纯利就达1500万英镑。海外殖民活动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所需的雄厚资金、丰富原料,也为它的产品开辟了广阔的市场。
从15世纪晚期开始的圈地运动,在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得以公开地、大规模地进行。在176O年-1844年间,议会共通过3800个圈地法案,圈占土地700万英亩以上。到18世纪中期,自耕农作为一个阶级在英国已不存在了。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成为一无所有的游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的来源。不仅如此,圈地运动还被马克思称作是18世纪在英国发生的一场“农业革命”,因为它使土地关系、生产技术、经济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大推动了农业生产和国内市场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工业革命之前,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已非常发达,手工工场主要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精细的分工,使工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专门从事一种单一的机械操作,这样的工人是未来大机器生产所需要的。精细的分工导致了生产工具的专门化,每一种工具都只有一种特定的性能与用途,为以后大机器的发明创造了技术前提。
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资本的大量积累、大量雇佣劳动力的获取、大量生产技术知识的积累,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内外市场扩大了,商品销售量随之增加,工场手工业生产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了,这就越来越要求其在生产技术上加以革新,因此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使工业革命的发生成为必然。
所有这些情况表明,时代在强烈呼唤生产规模、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英国工业革命已经提上了日程。
3.过程及重大发明
(1)棉纺织机的发明
大家知道,工业革命以前英国传统的轻工业主要是纺织业,确切地讲应该是毛纺织业,英国的呢绒无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居欧洲市场的首位,以至于毛纺织业被称为英国的“民族工业”。而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哪个行业呢?是从棉纺织业中产生的。因为棉纺织业是当时新兴的工业部门,受旧习惯的束缚比较少(如绵纺织业没有成立行会组织),对于新方法的采用比较容易;棉纺织业比较集中,也比较容易改变为机器化的大生产;另外,棉纺织品价格低廉,市场需求量巨大,也为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开展技术革新提供了动力。
1733年,英格兰中部的钟表匠凯伊发明了飞梭。原来织工织布,手掷梭子于经纬线之间,现在脚踏踏板,带动梭子往返飞动,提高功效一倍。这里我们要注意工具与机器的区别。工具一般是指人从事劳动、生产所使用的器具,它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如斧头、钳子、缝纫针;而机器一般是由三部分:工具机(或作业机)、传动机和动力机组合而成。因此凯伊的飞梭只能是手工工具的一个部件,不是机器。尽管飞梭不能算作是完整意义上的机器,但它的功效是显著的,飞梭的使用造成了纺与织之间的不平衡,一个织工往往需要6-8个纺工供给棉纱,引起严重的“纱荒”。为了解决这个矛盾,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新式纺纱机,以他女儿的名字命名为“珍妮纺纱机”,把一次只能带动一个纱锭的纺车改革成为能带动16——18个纱锭,这意味着由一次只能纺一根线变成能同时纺16至18根线,大大提高了功效。尽管“珍妮纺纱机”仍在使用人力,但它具备动力、传动、工具三个部分的装置,已经是一台机器了。“珍妮纺纱机”以及后来骡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纺纱的效率,把织布这个环节又远远地抛在了后面。1785年,英国的牧师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利织布机,使织布效率提高40倍。这样,棉纺织业中纺和织两个环节连锁反应使棉纺织业率先普及了机器生产。“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成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棉纺织业中机器的使用,又引发了其他行业的连锁反应,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实现了机械化,一个新的课题又摆在人们面前,这就是动力问题。一种任何地方都能装置的动力机,在当时便成为生产发展的迫切需要。客观形势的需要使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应运而生。
(2)动力机器的革新
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但徒工出身的他既具有重实践、重应用的意识,又有进行科学实验和理论分析的头脑。他对蒸汽机的改良主要有两大贡献:一是汽缸外添置一个冷凝器,用来节省燃料,提高热效率;二是将活塞的上下移动通过曲轴或齿轮变成圆周运动,从而增加功率。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被用做纺织机器的动力,并推广到其他行业,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
蒸汽机的使用,是对自然力认识的一个巨大进步。在人类历史上,摩擦取火曾把机械运动转化为热能,蒸气机的发明和使用,又把热能转变为机械能。这说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需要把科学推向前进,而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指导技术改革,技术改革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生产过程,从而构成直接生产力。
如果说纺织技术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炬,那么蒸汽机的出现才使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由蒸汽机引发的一场动力革命给人们增添了无穷力量。恩格斯说:“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用来摇撼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工场手工业时代的迟缓的发展进程变成了生产中真正的狂飙时期。”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3)工厂的出现
手工工场的“工场”能不能写成“工厂”呢?工厂是怎样出现的?它有什么意义?工厂生产的出现,意味着自然经济的消灭,意味着资本经济渗透到社会每个角落。工业从家庭中分离出去,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与传统的决裂。工业革命使工农业生产比重发生根本变化——这是一个重大转折。它开拓了经济重心从农业转向工业的持续变化,所以也被人们称做是“第二浪潮”。
随着工厂雨后春笋般的建立,大机器生产需要运进大批原料,并及时把堆积如山的产品运销到各地,人力、畜力、和简陋的交通工具已经无法承担日益繁重的运输任务了,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势在必行。
(4)交通运输业的革新
虽然早在1783年法国人就造出了以蒸汽为动力的汽船,但却没有投入商业运营。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成的汽船成功并迅速投入商业运营,所以我们一般认为交通运输业的突破首先发生在美国。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机器制造业也诞生了。用机器制造机器,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工业革命完成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到21%,这表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18世纪末,工业革命跨出了英国,向欧洲大陆和北美传播。后来,又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

比较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请从时间等多方面比较,越多越好,速度啊···
  第一次工业革命
  条件:①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为工业革命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②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扩大了英国国内市场。
  ③手工工场的蓬勃发展为技术改革和机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条件。
  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它是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和保障。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概况:①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中心向欧美扩展。
  ②1765年,英国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出珍妮纺纱机,这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成果:①1782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并制造出万能蒸汽机。它标志着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出汽船。
  ③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出蒸汽机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影响: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新时代,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上)。
  ②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同时也催生了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政治上)。
  ③工业革命的扩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大大冲击了旧制度、旧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上)。
  ④但工业革命的扩展同时也加速了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与侵略和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给被殖民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概况: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这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德国为中心。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成果:①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
  ②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
  ③1879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出电灯。
  ④1893年,德国人本茨发明了一内燃机为动力的四轮车。标志着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⑤1896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出无线电报。
  ⑥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发明出飞机。
  影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电力、汽车、化工等新兴产业的诞生。
  ②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与沟通变得更加紧密,有利于促进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③它促进了生产的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同时也促进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的转变。
  ④它进一步加剧了列强的对殖民地的资源掠夺和商品倾销。
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
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背景
第一次: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海外贸易和指明掠夺以及奴隶贸易使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3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生产技术为英国提供了技术条件
5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从而扩大了国外市场
第二次: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富的资本
3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电磁感应理论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影响
第一次: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粗竟了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4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如<国富论>)
5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同志,造成了
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第二次: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
值,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2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趋于完善和成熟
4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具和激化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
和世界霸权的矛盾
背景
第一次:1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
2海外贸易和指明掠夺以及奴隶贸易使英国积累了大量资本
3圈地运动为英国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4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的生产技术为英国提供了技术条件
5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从而扩大了国外市场
第二次: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欧洲一些国家通过殖民掠夺积累了丰富的资本
3自然科学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电磁感应理论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影响
第一次:1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2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粗竟了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
4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自由主义思想兴起(如<国富论>)
5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本主义在世界的同志,造成了
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第二次:1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发达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
值,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2促进了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3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政治趋于完善和成熟
4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5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家具和激化了帝国主义争夺殖民
和世界霸权的矛盾

①相同点:
a.两次科技革命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b.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
c.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
d.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不同点:
a.从发明者看,第一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主要是劳动者,他们凭借经验或技能取得许多成果,这些发明成果都是生产经验的总结;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明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
b.从发源地看,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英国,约半个世纪后才在各国真正展开;第二次科技革命则是多源的。
c.从突破口看,第一次科技革命以轻工业为突破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重工业为突破口。
1763年以前的那一时期中,欧洲诸强国仅在亚洲和非洲拥有少数立足点,它们主要的占有地是在南北美洲。1763年以后,它们从政治上控制了亚洲的大部分地区和几乎整个的非洲。不过,在南北美洲,它们所能做到的比这要多得多。它们利用美洲的人口比较稀少,真正地使北美洲和南美洲欧化了。这一点在亚洲和非洲是办不到的,因为那里土著居民为数太多,而且已有高度的发展。但是,在南北美洲,尤其是在澳大利亚,欧洲人从各个方面——种族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方面—— 整个地移植了他们的文明。
工业革命在很大程度上是造成这一欧化的主要原因。我们已经看到,生产率的增长和医学的进步导致19世纪欧洲人口的急剧增加。由此引起的人口压力是通过海外迁移找到出路。铁路和汽船有效地把大批大批的人运过海洋和大陆,而种种迫害进一步促进了迁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5年中,150万犹太人从俄国逃往美国,就是这方面的一个主要例子。这种种因素相结合,导致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迁移。每过去10年,人口迁移的潮流便有巨大的增长。19世纪20年代中,总共才14.5万人离开欧洲,19世纪50年代中,有大约260万人离开欧洲,而在1900至1910年间,移民人数高达900万,也就是每年有近一百万移民。
1885年以前,大部分移民来自北欧和西欧;那时以后,多数移民来自南欧和东欧。一般说来,英国移民前往大英帝国的自治领和美国;意大利人前往美国和拉丁美洲;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前往拉丁美洲;德国人前往美国,其中还有小部分人前往阿根廷和巴西。从世界历史的观点看,这种极其巨大的迁移的意义在于:除很大一部分人涌入亚洲俄国地区和一小部分人慢慢流入南非外,迁移的目标是完全对着美洲和大洋洲的。结果,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在种族方面几乎完全欧化。虽然南美洲的印第安人设法活下去,但幸存下来的只是少数。换句话说,1763年之前这一时期中的殖民地分枝,在19世纪期间已成为与旧欧洲相并排的若干新欧洲。
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不但在种族上,而且在经济上被欧化。1763年以前,这些大陆上的欧洲殖民地主要限制在沿海一带。但在后一世纪中,大陆的内地被横越。工业革命通过提供必需的机械和技术,使由陆路侵入成为可能。如果没有从海岸导向内地的道路、没有连接河道的运河、没有横跨大陆的铁路和电报、没有往返于大河和沿海航道上的汽船、没有能割除大草原草皮的农业机械、没有征服诸土著民族的连发枪,荒野原是不可能被征服的。这些征服大陆的广阔区域用的机械装置对拉丁美洲人和澳大利亚人来说,如同对于美洲边疆居民一样,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有个阿根廷人曾在1878年撰文评论道:“印第安野蛮人的军事力量被完全摧毁,因为雷明顿已使他们认识到,一支军队能越过整个南美大草原,使地面上盖满敢于反对它的人们的尸体。”
新大陆在殖民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也自然地导致欧洲文化的移植。诚然,文化在移植过程中发生变化。文化不仅被采纳,也被改变。如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与大不列颠并不完全相同,拉丁美洲也不是伊比利亚半岛的一个精确的复制品。然而,事实依旧是,语言基本上是相同的,虽然美国俚语使英国人着迷、陈旧的法属加拿大方言使法国人好奇。宗教也是同样的,尽管存在着营火复兴会和摩门教信徒。文学、学校、报纸、政体——所有这一切都有着可以追溯到荚国、西班牙、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根源。
当然,在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也存在着某些并非起源于欧洲的文化。美洲的黑人保留了有着其非洲背景的某种残余物。幸存的诸土著民族,尤其是拉丁美洲的印第安人,促成了一种混合文化人们也不应忘记荒原的影响;它给欧洲移民及其风俗留下了难以去除的印记。所有这种种力量说明了为什么纽约、墨尔本和多论多迥然不同于伦敦,为什么布宜诺斯艾利斯、巴西利亚和墨西哥城迥然不同于马德里。

法国大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详细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765年至1840年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机的使用。
兴起原因:
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国家。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工业革命的影响
使生产力大为提高,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French Revolution)
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厂,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和贵族组成的第二等级,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特权阶级。资产阶级、农民和城市平民组成第三等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特权阶级的最高代表是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六。18世纪末第三等级同特权阶级的矛盾日益加剧。特权阶级顽固维护其特权地位。在第三等级中,农民和城市平民是基本群众,是后来革命中的主力。资产阶级则凭借其经济实力、政治才能和文化知识处于领导地位。
1789年5月国王被迫召集三级会议,继而改为国民议会和制宪议会。7月14日巴黎人民起义,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爆发。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确立人权、法制、公民自由和私有财产权等资本主义的基本原则。议会还颁布法令废除贵族制度,取消行会制度,没收并拍卖教会财产。革命初期,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斐扬派)取得政权。1791年6月20日路易十六乔装出逃(参见路易十六出逃事件),企图勾结外国力量扑灭革命,中途被识破押回巴黎。广大群众要求废除王政,实行共和,但君主立宪派则主张维持现状,保留王政。君主立宪派制定了《一七九一年宪法》,召开立法会议,维护君主立宪制,反对革命继续发展。
第一、二等级和大资产阶级的取得了妥协,但和占法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和城市平民的矛盾依然没有缓和,相反,人民在斗争中看到了自己的力量。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义,推翻君主立宪派统治,逮捕路易十六国王。9月21日召开国民公会,次日宣布成立法兰西共和国。
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后,吉伦特派取得政权。9月20日法国军队在瓦尔密战役中打败外国干涉军。由普选产生的国民公会于9月21日开幕,9月22日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吉伦特派执政期间颁布法令,强迫贵族退还非法占有的公有土地,将没收的教会土地分小块出租或出售给农民,严厉打击拒绝对宪法宣誓的教士和逃亡贵族。1793年1月21日,国民公会经过审判以叛国罪处死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把主要力量用于反对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雅各宾派、巴黎公社和巴黎无套裤汉。从1792年秋季起,要求打击投机商人和限制物价的群众运动高涨起来。以忿激派为代表的平民革命家要求严惩投机商,全面限定生活必需品价格,以恐怖手段打击敌人。吉伦特派却颁布法令镇压运动。1793年2~3月,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加强武装干涉;国内也发生大规模保王党叛乱。4月,前线的主要指挥、吉伦特派将领迪穆里埃叛变投敌。在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巴黎人民于5月31日~6月2日发动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的统治,建立起雅各宾派专政。
雅各宾派颁布《雅各宾宪法》,废除封建所有制,平定吉伦特派叛乱,粉碎欧洲君主国家的武装干涉;但仍保持反劳工的《列·霞飞法》和《农业工人强迫劳动法》,并镇压忿激派和埃贝尔派。
[1][2]但不幸的是,雅各宾派过激 和恐怖的政策,也使它走向分裂和内讧,陷于孤立的罗伯斯比尔也末能完全守护住法国革命的成果,而反法同盟一而再地被各欧洲封建君主拼凑起来,它们一轮轮地围剿法国革命,企图恢复法国波旁王朝的封建政治。1794年7月27日,雅各宾中被罗镇压的右派势力发动热月政变,逮捕了罗伯斯比尔和圣鞠斯特,建立热月党人统治。这时革命最危急的关头已过去,热月党人成立了新的革命政府--督政府,他们清除了罗伯斯比尔时期的革命恐怖政策和激进措施,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正常统治,维护了共和政体,在法国国内维护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但国外围剿革命的势力仍是浊浪滔天,此时,督政府中又一个新的政治明星应运而生,他就是拿破仑,历史又淘汰了热月党人,在“雾月政变”中,年轻的拿破仑执政,担负起了扫荡欧洲封建势力、最后巩固大革命成果的重任。
法国的革命力量就是这样一波一波地行进,一批人完成了特定阶段的历史使命,就被历史无情地淘汰,如此行进直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也震撼了欧洲封建体系,推动了欧洲各国革命。
法国大革命时间表(1789.5.5~1870.9.4)
一、波旁王朝(843~1791.9){封建君主专制}
1789.5.5­ 三级会议召开,后改名“制宪会议”{第三等级:}
7.14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爆发】
8月 《人权宣言》{君主立宪派:大资、自由派贵族}
1791.9 《179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确立(~1792.9)
1792.8.10 “八月起义”{吉伦特派:工商业资产阶级}
9月 瓦尔密村击退普军,国民工会宣布成立第一共和国
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9~1804.12.2)
1793.1 处死路易16世
6.2 雅各宾派掌权{中小资}
秋 罗伯斯比尔为首的公安委员会推行“恐怖政策”
1794.7.27 “热月革命”{热月党人}【法国大革命高潮阶段的结束】
1799.11.9 “雾月政变”,拿破仑任第一执政,颁新宪法,建立独裁统治
1804.3 《法兰西民法典》(=《拿破仑法典》)
三、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2~1814.6.22){资产阶级帝制}
1804.12.2 拿破仑加冕,称拿破仑一世
1812. 兵败俄国【开始崩溃】
1813.10 兵败莱比锡【开始瓦解】
1814.3 反法盟军、路易18世进入巴黎,拿破仑后被放逐厄尔巴岛
1815.3.1. 拿破仑登陆法国
3.20. 拿破仑重登皇位
6.18. 滑铁卢
6.22. 拿破仑退位,不久被流放圣赫勒拿岛【第一帝国最终覆灭、波旁王朝复辟】
四、波旁王朝复辟(1815.6.22~1830.7.29){封建统治}
路易18世颁《大宪章》
1824. 查理10世继位
1830.7 查理10世签《七月赦令》【导火线】
7.27 “七月革命”(~7.29“光荣的三日”){大资}
五、七月王朝(1830.7.29~1848.2.24){君主立宪制,大资政权}
1830.7.29. 路易·菲利浦被推上王位,三色旗为国旗
1831.&1834. 里昂工人起义
1847. 欧洲农业歉收
1848.2.22~24.“二月革命”{中小资+工人}
六、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48.2.24~1852.11){小资}
1848.6. “六月革命”失败{工人}
12月 路易·波拿巴成为第一位普选产生的总统
1849. 秩序党在议会选举中大胜
1851. 波拿巴发动军事政变,解散议会,开始独裁
1852 初 颁布新宪法
七、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1~1870.9.4){资本主义专制统治}
1852.11 波拿巴登基称帝,称“拿破仑三世”。经济繁荣,政治脆弱
1870.7. 普法战争爆发
9.2. 法降于色当
八、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9.4~1940.)
1870.9.4. 共和派在市政大厅宣布废黜波拿巴家族,建立共和国
1875. 宪法修正案确认共和制【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
1877. 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
1878. 国歌《马赛曲》,国庆7.14.
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力地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发展。具体来说,为革命提供了经济保证,技术支持,以及带来的思想解放。
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也因而带动了思想的进一步解放,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工业革命的进步。
二者相互促进。

第一次工业革命简单经过

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利用国家政权加速推行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工业革命各种前提条件的迅速形成。
  ②资产阶级通过大规模地对外掠夺以及在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和广阔的国内市场。
  ③工场手工业的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富有实践经验的熟练工人,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创造了条件;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成就,特别是牛顿的力学和数学,为机器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
  ④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于是,一场生产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随着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操作,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资产阶级工厂诞生了。
  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生产已基本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工业国家。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市场上的商品越来越丰富,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2.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科学技术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彻底改变了传统生产方式,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3.在工业社会中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19世纪30、40年代,工人运动兴起;   4.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传播到各地,冲击着旧制度、旧思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5.加快了整体世界的最终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工业革命前后的一些重要发明 时间 发明人 发明 第一次工业革命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纽可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33年 凯伊·约翰 飞梭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机   1769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1778年 约瑟夫·勃拉姆 抽水马桶   1779年 克伦普敦 走锤纺骡   1785年 卡特莱特 动力织机   1796年 塞尼菲尔德 平版印刷术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蒸汽轮船   1812年 特列维雪克 科尔尼锅炉   1814年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1815年 汉·戴维 矿工灯   1844年 威廉·费阿柏恩 兰开夏锅炉编辑本段改造作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面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
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5张)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于参加民主运动,也是出于争取提高社会地位的愿望。编辑本段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为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以英国为首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强占原料产地,倾销工业品,将亚、非、拉广大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而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资本主义国家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进一步加深。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造成中国长期贫困落后。
中国人民英勇抗争
  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人民不断抗争,农民阶级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新思想萌发
  魏源、林则徐等开明知识分子,开始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中国近代化起步
  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中国近代工业、科技、教育起步,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发展经济必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的共同富裕;生产力的发展不能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英国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最早开始于英国。在论及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时,人们总不忘提及它的农业革命、海外贸易、殖民掠夺、国债制度、税收政策等等方面,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还有一点必须补充进去,那就是市场的扩大。正由于市场上商品需求量的扩大,才直接成为增加生产的导因,才产生出强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追求,从而引发了机器的发明。关于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包括凯伊、哈格里夫斯、阿克莱特、克隆普顿、卡特莱特以及瓦特等人的发明等等,这里就不去叙述了。需要略加说明的是,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不少国家也都开始了工业革命,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共同规律。
美国工业革命
  美国工业革命的条件有一定的特殊性,也可说是得天独厚之处。这当然要首推它的“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通过吞并、廉价购买等等手段,不断向西扩张领土。到19世纪中叶,已成为东起太平洋,西濒大西洋,北接加拿大,南连墨西哥的领土辽阔的大国。仅半个多世纪,领域便增加了7倍半。西部领土的矿产、水利和森林资源都很丰富,而且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还有漫长的海岸线和优良的港口。这就为它的工业化和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美国农业发展迅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之一。在不长的时间里,美国经济的专业化布局便形成起来。东北部是传统的工业区,西部是辽阔的农业区,而且依自然环境的不同,出现了“小麦王国”、“牧牛王国”、“棉花王国”和葡萄园区。这种在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支配下自然形成的区域经济专业化,是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特点,也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工业化的北部,棉花、甘蔗的重要产地南部,产粮为主的西部,都需要互补,需要加强商品交流。各地区之间的贸易额成倍增长,甚至成10倍地增长。美国工业革命所拥有的国内市场条件,是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另外,随着内战中北方的胜利,战后重建南方的过程也使南方成为颇具吸引力的投资场所。美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一个大的难题,就是劳动力的严重缺乏。19世纪初年,美国人口只有700万左右。到19世纪中叶,国土面积如此庞大,人烟更显得稀少。年轻的美国以开放的气势,大量吸收外来移民,才使这个问题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缓解。仅19世纪后半期,移居美国的人口就有2700万之多。美利坚合众国居民的主体,就是由外来移民构成的。美国工业革命便是在这样的背景和环境下进行的。美国在独立后的一段日子里,政治上虽已取得主权国家的地位,但在经济上却还一时无法摆脱对英国的依附。因此,工业革命也是它争得经济独立的出路。在促进工业革命方面,联邦政府的政策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它建立国家银行,发行纸币,吸收游资,贷款给工业界;实行关税保护;鼓励科技进步,实施专利法,等等。政府的支持,是美国工业革命又一个有利条件。   与英国一样,美国的工业革命也开始于棉纺织业。还在18世纪末,美国人便仿造了珍妮纺纱机。不久又发明了轧棉机,将清理原棉的效率提高近百倍。19世纪初又从英国引进织布技术。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迅速发展为棉纺织业中心。随后,服装、制革、玻璃、毛纺等行业也实现了使用机器生产。南北战争后,工业革命有了飞速进展,尤其是重工业发展更快。采矿、冶金、石油开采和提炼等行业,都以10倍甚至几十倍的速度发展,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这之中,有两个巨大的国内刺激因素。一是开发西部造成的对农业机械的急切需要。二是为沟通东西部交通而掀起的铁路建设高潮。这两大因素既是工业革命的强劲的推动力量,其本身又成为工业革命的成果和重要组成部分。   修铁路、制造机车、客车、货车,自然为钢铁业特别是钢轨轧制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铁路建设也是包括车站修建、枕木供应、车厢设备、管理和服务人员的招聘与培训等等众多项目的综合性事业,从各个方面促进了工业革命。铁路交通还为商业流通、货物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使得具有专业化经济特点的各个区域结合成一个整体。因此,美国在不大长的时问里就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实力最为雄厚的国家,是不足为奇的。   法国工业革命   法国直至19世纪中叶仍然是仅次于英国的第二大经济强国。它的工业革命开始很早,还在大革命爆发之前,就已从英国引进了蒸汽机、珍妮纺纱机。在全欧洲都占有首屈一指地位的勒克勒佐冶金公司,作为全欧最大采煤企业之一的昂赞矿业公司,都配备有蒸汽机、汽锤、马拉铁路等先进设备。个别的纺织厂使用了珍妮纺纱机。但是,随着1789年大革命的爆发,1792年起又进行了反对外来武装干涉的战争,随后又有连年不断的拿破仑战争,再加上内部局势的长期动荡不宁,这种战连祸结的情景,使得刚刚起步的工业革命不得不停下步来。虽然也曾在某些空隙之时有所动作,但毕竟是极为滞缓,难成气候。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工业革命有些起色。尤其是英国政府于1825年解除了机器出口的禁令,使法国工业界有机会较多地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迈出了工业革命复兴的步伐。然而,当时是复辟王朝统治时期,投资环境颇为不利。1824年即位的国王查理十世更是倒行逆施,妄图全面恢复封建制度,工业革命愈发举步惟艰。1830年的七月革命推翻复辟王朝,建起资产阶级的奥尔良王朝(七月王朝),情况才有明显好转。七月王朝以大革命的继承者自居,工业革命的环境由此而大为改善,于是开始起飞。到40年代末,蒸汽机数量从625台增加到5212台,而且平均马力由16降到12.5。蒸汽机马力的降低说明,蒸汽机已开始小型化,使用得更普遍了。以往蒸汽机主要是用于采矿时从矿坑中抽水,需要大马力。这时已可安装到轻纺工业中作为动力装置。法国的纺纱机已有了11.6万台。   作为工业发展重要标志的铁路,修筑速度相当缓慢。整体看来,法国工业中仍然是小生产占绝对优势,使用机器的大工业为数不是很多,工业革命尚有很长的路要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两点最为重要:第一,大革命以来政治局势长期动荡不宁,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虽然安定了一些,但是复辟王朝是靠反法联军刺刀的保护重建统治的,前景如何难以测知。在这种情况下,资产阶级不愿甘冒风险去投资工业,宁肯将资金投放到信贷业务上,甚至贷出国外,坐食利息。第二,自16世纪以来,经济实力最雄厚的就是金融资产阶级。这个阶级以包债、放国债而起家发财,几个世纪来形成了传统。在他们看来,以食利而致富,既得利快又少担风险,还可利用手中的资金影响操纵有价证券市场。因此,他们更热衷于放债和股市交易,而不愿大量直接投资于工业。七月王朝正是由金融资产阶级操纵的政权,自然以金融贵族的意志为转移去施政,这就阻碍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这种矛盾在开始之时还不明显,到工业资产阶级得到一定程度发展之后,就日益尖锐起来了。这说明,法国工业革命真正起飞后不久,又因统治者的政策而受阻。法国工业革命尽管起步很早,但是进进退退、走走停停,多次受阻,以至资金不足,投资心理难以形成,半个多世纪下来,仍然水平不高。这正是它的突出特点。   工业革命的最大转机,是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之后。由拿破仑三世统治的第二帝国以强力的手段稳定了形势,又以种种顺应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第二帝国时期被称作“农业黄金时代”。到60年代后期,重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迅速,表明法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完成。
德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开始时,德意志还是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同时,各地发展极不平衡,并非所有邦国都同时开始了工业革命。以普鲁士为带头人,并不断扩大在全德意志的影响,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是德国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   19世纪30年代德国工业革命开始起步。普鲁士的资产者逐步引进英国的机器,使用机器的纺织厂开始建立。就在这时,普鲁士政府出面,联合了18个相邻的邦国,于1834年建立起关税同盟。18个同盟国互相取消商品进口关税,还统一了税制。这个全德性质的关税同盟,率先突破了政治上的分裂局面,在经济领域促成了全德意志的统一市场,为工业革命的腾飞注入了新的血液。   第一次工业革命   50年代正是普鲁士经济改革告一段落的时期,农业机械化程度也大为提高,产值增长迅速,在提供原料、市场、劳动力等方面,到工业革命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德国工业革命进入了高潮时期,50、60年代出现了一大批股份公司,铁路线长度迅速增加,铁路运货量增长27倍,生铁产量增长5.6倍,钢产量增长近28倍。1871年德意志统一的完成,货币制度、税收制度、度量衡单位、商业法规、交通管理等等的统一,更使工业革命如虎添翼。普法战争后从法国攫取来的50亿法郎赔款,充实了工业资本;割占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拥有十分丰富的非金属矿钾盐和铁矿石,为化学工业和冶金业提供了巨量的原料。德国工业革命开始得比较晚,但是在其腾飞之时,恰逢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之际,这就有利于它在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上得到开展。同时德国政府又十分重视教育和科学研究,这就使工业革命有了比英法两国工业革命更为坚实的根基,从而使得德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工业大国。
工业革命对社会的改造作用,常常超过了政治革命,只是在形式上不似政治革命那样出现强烈的冲击波和引起局势的大动荡。生产力的超乎人们意料的大发展,工厂制取代手工工场的巨变,展现出资本主义社会机制的一种新的而貌,带动着整个社会快速地演变。几十年下来,就使得以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了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大规模地改变着人的生活和国家的经济地理状况。新城市的兴起,旧城市的改观,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的大趋势,国家向城市化社会迈进的走向,工业产值远远超过农业产值的现象,如此等等,都使得身处其境的普通人和当政者大为惊讶,有悲有喜,但却只能去适应,决计无法阻拦。
  这种全面深刻的社会变化,说到底就是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表现,后者比前者更加显露出创造与进取的精神,奋力竞争的意识,更具有挑战性。它以不可逆转的气势,改变着人们的传统习俗、价值取向,乃至择业的标准。在这个社会转折的进程中,伴随着严重的剥削与压榨,“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状况甚为鲜明。于是,社会结构、阶级结构都发生了变化,组合成一些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阶级的形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比起工场手工业时期由商人组成的资产阶级,有着更强的进取精神和在自由竞争中求发展的意识。它以使用机器的产业为依托而取得的成就,也远非旧日的资产者所能比拟。工业对农业的改造能力,吸收自由劳动力的容量,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都使资本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潮流中扮演了主角,迅速改变着资本主义与前资本主义力量的对比。19世纪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席卷全球,到世纪中叶就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正是这种历史巨变的体现。封建的和封建以前的社会制度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只能让位给资本主义。无产阶级即产业工人的队伍,是又一个全新的社会利益群体。它与过去的手工工场工人不同,没有小块土地,没有传统的生产工具,也不带任何的宗法色彩,是纯然的雇佣劳动者。使用机器生产的劳动条件和由机器联结的集中劳动环境,使他们具有了集中、团结、纪律性强的特点。为时不久,他们就逐渐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群体是同命运和具有共同愿望与要求的。这就是通常所说的阶级意识,知道自己属于同一个群体。后来经过科学理论的引导,才会体会到阶级觉悟的概念。当然这只是那些先进的工人。工人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起来斗争,争取自己的利益和社会地位,从而形成为一股历史潮流,为世界历史增添了新的内容。正是这股潮流推动了意识形态领域中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的逐步结合,这股潮流也日益壮大起来,成为19世纪并行交错的历史大潮之一。
  两大社会阶级的形成和发展,机器工业对手工业的排挤,使以往的中等阶级发生了分化和改组。所谓中等阶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小资产阶级,包括小企业主、小店东、手工工匠、商贩等等。他们中的少部分,在机器大工业的排挤下遭到破产,大量被迫受雇于工厂,成为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多数人则还继续存在,但是有不少人感到岌岌可危,面临破产的威胁,更多的人虽还没有面临危机,但瞻望前景也颇感担忧。因而也形成为另一个社会利益群体,渴望在社会巨变中求得一席之地,竭力为维护和提高社会地位而斗争。19世纪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流派为数众多,其根源就在于此。其中,无政府主义倾向大抵上反映的是破产者的情绪;而极力宣传保留小私有制的学说,则常是小资产阶级忧心忡忡地体现。小资产阶级热衷。
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工场手工业新兴的棉纺织业。1733年,机械师凯伊发明了飞梭,大大提高了织布速度,棉纱顿时供不应求。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幅度增加了棉纱产量。“珍妮纺纱机”的出现首先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发明机器、进行技术革新的连锁反应,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此后,在棉纺织业中出现了骡机、水利织布机等机器。不久,在采煤、冶金等许多工业部门,也都陆续有了机器生产。
  随着机器生产的增多,原有的动力如畜力、水力和风力等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在英国伯明翰,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得到迅速推广,大大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和发展。人类社会由此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欧洲其他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1712年 英国人汤姆斯·纽可门获得了稍加改进的蒸汽机的专利权
  1733年 凯伊·约翰 飞梭
  1765年 詹姆士·哈格里夫斯 珍妮纺纱机
  1769年 阿克莱特水力纺机
  1769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1779年 克伦普敦 走锤纺骡
  1785年 卡特莱特 动力织机
  1797年 亨利·莫兹莱 螺丝切削机床
  1802年 詹姆斯·瓦特改进了牛考门蒸汽机,现代蒸汽机成型
  1807年 富尔顿蒸汽轮船
  1814年 史蒂芬孙蒸汽机车
本文标题: 如果法国没有法王集权并且国内有大量自治城邦,那么它能产生第一次工业革命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54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卵巢癌手术后如何正确的预防复发现在真的还有盗墓贼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