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六和尼古拉斯二世谁更傻一点呢

发布时间: 2023-03-20 22:0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9

英国王储中的查尔斯,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是什么关系,谁的权利更大。流沙19840928说得就言言简意赅,我再给你详细的说一下英王在保...

路易十六和尼古拉斯二世谁更傻一点呢

英国王储中的查尔斯,和英国首相布莱尔是什么关系,谁的权利更大。

流沙19840928说得就言言简意赅,我再给你详细的说一下
英王在保障民主宪政制度,避免专制统治中的作用也是值得重视的。在英国,实际上最有权力的人是首相,因此,最有可能走向专制,危害民主制度和人民权利的是首相。但英国首相行使的大部分权力名义上是国王的权力,首相要推行专制首先面临如何摆脱国王这个障碍以解决名实相符的问题。国王在英国地位最高,但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下,国王要恢复其原来的专制权力已经决不可能了。但这样一个虚位的国王却能非常有效地屏蔽首相,遏止首相走向专制统治。事实上,在现有的体制下,一个谋求专制统治的首相必定危害国王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王甚至有可能领导人民共同抵制一个专制首相。一直以来,人民摆脱专制统治的最顽固的敌人就是君主,而如今,经过英国式的改造,国王甚至可能成为捍卫民主制度的一个可靠力量。真是让人感到奥妙无比!
1、从国王抱头鼠窜到各国纷纷采纳新型君主制度
随着人权、民主等思想的广泛传播,传统专制君主到处受到指责甚至武装反抗。尤其法国革命以来,王冠甚至国王的人头纷纷落地,国王们抱头鼠窜。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押上断头台,德国皇帝逃亡,奥地利哈布斯堡末代皇帝被流放,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被枪杀,中国皇帝溥仪被劳动改造……。在这滚滚的革命洪流中,其中一个古老的王室幸免于难,这就是英国王室。在由法国革命引发的将近二百年的革命浪潮逐渐平息下来以后,再去看民主宪政的老巢——欧洲,我们竟然发现,除了英国,还有许多国家依然保留着,或恢复了他们的君主制度,当然是模仿英国进行了改造: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挪威……。人们发现,这些国家的民主程度和人权保障水平绝对不比其他国家差。人权、民主与君主制度可以并行不悖。

1999年,澳大利亚进行全民公决:是采用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还是继续采用英国女王作为国家元首。公决结果表明:55%的澳大利亚人支持继续以英国女王作为其国家元首。这一结果发人深思:一个广袤土地上的人民,宁愿以一个相距万里之遥国家的国王为国王,而不愿自己选举自己的总统。这表明,君主制度——这个古老的政治制度,经过英国式的改造,在二十一世纪仍然是有生命力的。对英国的君主制度,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其权力、地位以及存在的价值。

2、英国国王法律上的权力
英国自十七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以来,国王的权力处于不断的削弱之中。但在形式上和法律上,英王的地位至高,权力很大,一般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国家元首权。根据英国法律,英王是英国世袭的国家元首、立法机关的组成部分、司法系统的领导、全体武装力量的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因而英王是“国家的化身”,一切权力的源泉。对内,他有权解散议会和组织政府,任命官吏等;对外,英王有权代表国家与他国缔约、建交、宣战或媾和。

第二,立法权。从法律上讲,英国的议会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上院、下院和国王。“国王在议会中”,一切立法权的行使和上、下两院的运作在名义上都是在英王的意愿下进行的。议会开会和闭会由国王宣布,国王有权随时宣布终止议会对某项议案的审议和讨论,有权下令解散任期尚未结束的下议院,有权册封上议院议员。最后,议会两院讨论并通过的议案,只有呈请英王批准和签署并以英王的名义公布后,方能生效。

第三,行政权。国王是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并在法律的执行需要任何中央公务机关参预的时候,执行法律。”在英国,政府被称为“英王陛下的政府”。政府的任何权力的行使都是以国王的名义进行的。国王作为中央政府行政部门的首长,在法律上有权任免内阁首相、任命首相提名的内阁大臣及其它政府高级官员;任命高级法官、武装部队高级官员、海外属地的总督、驻外使节和教会的各种重要教职;内阁所作出的一切重大决策,必须由首相亲自向英王汇报。内阁所发表的一切重要文件,必须由英王签署(首相或大臣附署)才能生效。英国与他国缔约、宣战、媾和,都要以英王的名义进行。英王以国家元首的名义出访他国,接受国书和接见外国使节等。

第四,司法权。英王是司法公正的象征和源泉,是司法系统的首领。英王任命高级法官,有权赦免犯人、减少犯人的刑罚甚至停止刑事追诉;有权允许殖民地的诉讼当事人向枢密院司法委员会提出上诉。

第五,其他权力。除上述权力外,英王全权统率英国的武装力量,英国的武装部队因此而被冠以“皇家部队”之名。在英国处于战争期间,英王有权代表英国对外宣战,并有权征用一切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投入战争。英王有权召开枢密院会议。有权听取政府的工作汇报。一般而言,每星期二晚上是首相向女工汇报政务的时间,汇报时间通常为一小时,谈话内容不做记录,属绝对保密。女王每天要花两三个小时批阅议会、内阁及各部的公文。

此外根据英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英王还是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是英联邦的元首。另外英王享有一些个人特权:除法律明文规定外,法律一般不适用于英王本人,英王不能被起诉等。

3、英国国王受到的限制
虽然法律明文规定的国王权限一直没有改变,但是英王的政治权力实际上要受到一系列的限制,总的包括:

(1)国王“统而不治”,不直接参政。

(2)国王要严守政治中立,不参与或介入政党政治。

(3)国王对内阁提出政策建议,并无约束力,而大臣对国王提出建议,国王则有义务听取,并据此行动。国王的一切国事活动均由内阁建议或安排,国王不能对此行使否决权。

(4)国王必须根据首相的建议任免所有重要的国家职务。国王虽有罢免大臣的权力,但自1783年托利党人小威廉·庇特出任首相实行内部改革以来,从未行使过这种权力。

(5)国王必须根据首相的建议,册封上议院议员。

(6)国王解散议会的权限只能根据内阁的建议行使。近100年来,从未出现过国王拒绝内阁解散议会建议的先例。

(7)国王批准两院通过的法案仅仅是个程序或形式。自1707年安妮女王否决了议会两院的关于苏格兰民兵法案以后,英王迄今已有290多年未再使用过法案否决权。

(8)国王必须授权下院多数党领袖组织政府,国王虽可自由任命首相,但实际上只是政党政治的一种安排。

4、现代英国国王的作用
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这段历史岁月中,英王的权力不断受到削弱。然而英国长期固守君主立宪制,君主在英国宪政体制中起着其他政治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英王在英国宪政体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英王是国家统一的象征。英国人依然把君主看作是国民道德感情的表现,是国家的象征。为了充分体现这一点,英王原来所姓的姓氏是德国汉诺威家族的萨克斯·科堡·歌特公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改为“自古以来的英国姓氏”:温莎。这一姓氏的更换更加体现了英国作为一个独立和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存在。《女王万岁》被定为英国国歌。英王的生日是英国法定的国庆日。英王的登基、加冕、结婚、寿辰等均视为全国、全民族的节日。英王代表英国主持对外对内重要庆典仪式。正由于此,1976年进行的一次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竟有81%的英国人情愿保留君主,而只有10%的人愿意要总统。显然,英王在英国宪政体制和政治统治中所起的精神支柱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此外,英王的象征作用还表现在英联邦关系方面。战后在大英帝国分崩离析的背景下,英国为维护它在世界各地的利益及其在世界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建立了英联邦。至今英联邦有49个成员国。英国国王是英联邦的元首,同时兼任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在内的18个国家的国家元首。英王通过任命总督代国王在除英国之外的17个国家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英王及王室成员经常对英联邦国家进行访问,出席两年一次的英联邦首脑会议和一年一度的英联邦国家财政部长会议,并参与英联邦国家一些重要的庆典活动,以此作为维系英国本土与英联邦国家的纽带。

其次,英王是国家宪政体制连续性和稳定性的体现和保证。马克斯·韦伯曾说过,单是君主的存在就保持了社会制度的重要性,因为一切决定都是以他的名义做出来的。[v]王位世袭制使国家权力在现代政党政治和代议制政府的条件下在形式上得到了连续性的体现。君主与政府的联系,赋予了政府尊严和正统性,从而加强政府体制和政府运作的合法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英国宪政体制的稳定性。

再次,英王是英国政党斗争和社会矛盾的协调者和缓解器。在实行政党政治的现代英国,政党之间围绕国家政权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执政党与在野党之间的冲突威胁着宪政体制的稳定性与有效性。在实行多元主义民主政治的现代英国,社会阶级、阶层和社会利益集团矛盾的分化和整合日益明显与剧烈。在政党冲突和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秩序和宪政体制时,英王作为超阶级、阶层和集团、超党派的“中立人”,出面调解这些冲突和矛盾,从而在“国家利益”的形式下使这些冲突和矛盾得到协调和缓解。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931年的政党政治危机。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工党麦克唐纳政府陷入了政治危机。乔治五世出面斡旋,建议组成保守党、工党和自由党三党联合政府,并主张仍由三党中处于软弱地位的工党领袖麦克唐纳留任首相。三党中最大党的领袖鲍德温接受了国王的劝告,从而平息了这场政治危机。[vi]

最后,英王通过咨询、鼓励、忠告等形式,对内阁的执政活动作出实际影响。英王以其世袭、长期任职的地位,通过调阅内阁文件和其他文件的特权以及听取首相、大臣报告政务的机会,为掌权者提供一些经验。通过咨询、鼓励、忠告,在现代政党政治过程中保证政策的理性与效率。据《英国政事,1900-1979年》一书的统计,1909年至1977年间,国王在特殊情况下参与政事的情况有14起,其中6起与任命首相有关。

此外,英王在保障民主宪政制度,避免专制统治中的作用也是值得重视的。在英国,实际上最有权力的人是首相,因此,最有可能走向专制,危害民主制度和人民权利的是首相。但英国首相行使的大部分权力名义上是国王的权力,首相要推行专制首先面临如何摆脱国王这个障碍以解决名实相符的问题。国王在英国地位最高,但在政党政治和议会政治下,国王要恢复其原来的专制权力已经决不可能了。但这样一个虚位的国王却能非常有效地屏蔽首相,遏止首相走向专制统治。事实上,在现有的体制下,一个谋求专制统治的首相必定危害国王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国王甚至有可能领导人民共同抵制一个专制首相。一直以来,人民摆脱专制统治的最顽固的敌人就是君主,而如今,经过英国式的改造,国王甚至可能成为捍卫民主制度的一个可靠力量。真是让人感到奥妙无比!
当然是首相大了;英国是个君主立宪的国家,君主在名义上是国家元首,但是实际国家的权力掌握在首相上;换句话说,在地位上在名义上查尔斯王子是布来尔的上级,是布来尔的领导;而事实上什么都不是!
英国是君主立宪制 王室只作为国家的 象征 没有任何权利 与首相的关系是独立的

玛丽皇后:谁有玛丽皇后的详细资料?

建议你去看一下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 ·茨威格写的《玛丽 ·安托内特传》,里面写得非常详细,如电影画面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还有图片和私人信件资料。
http://baike.baidu.com/view/158634.html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之女。奥地利宫廷出于政治需要,1770年将她嫁给法国王储,路易十六。
到法国宫廷后,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在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曾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当时还是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茨威格,他们都是王后的忠实追随者。当然还有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所以他们只好不停地逃,不断地逃.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但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不过这又有什么错呢?她只是孝敬父母而已,难道应该带领法国人民去杀她妈妈?
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起义推翻了君主制。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于当普尔监狱。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被判处死刑,送上了断头台。
玛丽绚烂而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金玉良言”:
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这句话讽刺得很好,因为参与法国革命的绝大多数是富有的政客,他们只是在利用暴民的无知,以自由解放为借口,来谋取他们自己的私利,并且每次政变成功后,他们都没有兑现给法国人民的共产主义的承诺,反而是变本加利地折磨虐待法国人民,剥削压迫他们,夺取他们的劳动成果,以革命为借口。你要民主是吧,你是民,我是主,你要共产是吧,所有劳动成果归国库,我来指导你们怎么分配和享用。所以,那个时代的革命者,他们不但有面包和蛋糕吃,他们还有鲍鱼海参。所以,法国才诞生了无政府主义。法国非常著名的街垒运动也是这么来的。
当玛丽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玛丽说了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这是胡说的,法国革命时期的死刑犯是不允许说话的,他们只会被绑起来,堵上嘴。

【童年】
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比她大三岁的姐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比她小一岁的弟弟马斯米利安的陪伴下长大。 她其他的哥哥约瑟夫二世、利奥波德二世和费迪南已经在哈布斯堡王朝里扮演重要的角色。
作为孩子,她是可爱和淘气的, 但是她几乎没有受过真正的教育。 她反复无常,无法集中注意力于枯燥乏味的教材,在艺术和美学方面有着天赋的造诣,她非常爱美,凡是美丽的东西她都爱。她的法语很差,而且只愿意说德语。
7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遇见了6岁的莫扎特。 他为皇家弹了他最拿手的小星星。过后当女皇问他想要什么作为奖励时, 莫扎特这样回答,他希望能在婚礼上与女皇最小女儿亲嘴。女王被逗乐了,笑得前俯后仰。
玛丽·安托瓦内特是奥地利女皇玛丽亚·特蕾西亚和弗朗茨一世的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她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和亲】
奥地利和法国签订了一个新的和平条约,这使得从1494年开始的间歇性的战争有希望结束。 路易十五的继承人是他的孙子路易-奥古斯特,计划中, 他应该与玛丽亚·特里萨的其中一个女儿结婚。 由于约翰娜的逝世就决定了玛丽·安托瓦内特会送到法国与王储结婚。
但是当她的八姐约翰娜在1762年死于天花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了下个介入她母亲的政治游戏中的孩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姐姐们很快与欧洲各个皇族联姻。
四姐玛丽亚·克里斯蒂娜嫁给了未来的荷兰总督,
六姐玛丽亚·阿玛丽亚与帕尔马公爵结婚,
玛丽·安托瓦内特最要好的十姐玛丽亚·卡罗莱纳和那不勒斯王国国王费迪南结婚。
当玛丽亚·特蕾西亚问预言家她的女儿在法国是否会幸福,他回答:“有十字架来保证。”
1770年4月玛丽·安托瓦内特离开了维也纳,此时她十四岁。 女皇对她呜咽的女儿的告别词是:“别了, 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人民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当然,这是假的,她说的应该是:“别了,我最亲爱的孩子。 要对法国王子非常好,让他们能说我为他们送来一个天使。”

【登基】
凡尔赛宫水晶灯闪耀,衣香鬓影,上流社会的贵族们常在这里举行宴会。但是在今天则有所不同。它将决定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一生,今夜是法国太子迎娶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妻的大婚日子。
玛丽·安托瓦内特为奥地利公主。出生于1755年11月2日,拥有一头金色波浪卷秀发,嫣红的双唇,吹弹可破的雪肌,迷人的双眼,被誉为奥地利最美的公主。年仅14岁的她,美丽迷人的她,成了奥地利与法国险恶政治之间的牺牲品。1770年,嫁给了年仅16岁的法国波旁王朝的太子,也就是将来的路易十六,成为了路易十六的太子妃。
19岁成了法国皇后,有着太重太重的责任和压力在玛丽的肩膀上面,这些责任都等着她去面对,要与比她年长的贵族夫人们应对,懂得在这奢华浮靡的凡尔赛宫生存,要适应奥地利与法国政治间的勾心斗角,对直率热情的她的确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当然,虽然实际上也没什么,她从来不在乎什么应对进退的问题,那是下等人考虑的问题,因为她是一个爽直的人,习惯看谁不爽就叫人拖出去砍了,没有人敢对她有半点不敬。而当她一有什么异想天开的念头,她就象个孩子般撒娇发嗲,大哭大闹,逼丈夫为她实现。而且经常是管用的。
路易十六是个木讷的男人,温文儒雅但是却不善语言,整天只关在铁匠房,冶铁是他的最大兴趣,温吞的他无法博得玛丽的欢心。玛丽未尝过恋爱的滋味,她知道自己不爱男人,在玛丽心里,他只是自己的丈夫,这是她对路易十六唯一的感觉。
16岁那年,一个男人在玛丽的生命之间掀起了大波澜,这男人的名字叫做菲尔逊,一个瑞典的贵族。据说他们俩在扮装舞会中相识,依照规定,太子妃不可随便外出,但是就是在这场宴会让她认识了菲尔逊伯爵,菲尔逊有着幽默风趣的特性,机智迷人的又同时兼具政治天才,还可以带兵打仗,多才多艺又深具领导能力让玛丽深深着迷。对于整天面对不善于说话而且木讷的路易十六的玛丽而言,菲尔逊的出现在她的生命点燃一道光。于是,她终于知道恋爱的滋味是怎样,她喜欢菲尔逊,为他着迷,也和他之间发展出一段外遇。
皇宫的苦闷让玛丽想找个宣泄的出口,除了与菲尔逊的外遇之外,她积极寻找娱乐,所以她参加很多皇室外的宴会,乔装偷偷摸摸让她享乐其中;与生俱来的美貌和贵族优越感,让她对服装、鞋子、珠宝需索无度,因为从小生长在皇宫之内,不懂人间疾苦,国库都让她拿去做衣服,买珠宝,还有赌博,因此有了历史上著名的“项链事件”,法国人称这个奥地利籍的皇后为“赤字皇后”。虽然后来证明“项链事件”的玛丽皇后是无辜的,却让她声望下跌,而且这时候法国的民间正在酝酿一股反皇室的气氛,玛丽这时就成了众矢之的,由于是她下令处死主教。

【项链事件】
[编辑本段]
出场人物:
路易十六 20岁
玛丽·安托瓦内特 19岁
让娜·德拉·莫伯爵夫人 18岁
德拉·莫伯爵 23岁
雷托 22岁
红衣主教德雷萨 38岁
奥莉诺小姐 15岁
珠宝商人 41岁
珠宝商人从供应商那里弄来了一串昂贵的红宝石项链,款式笨拙,造型丑陋,雨果形容说只配带在马脖子上。但是,它造价昂贵,一共镶嵌了3000多颗大小不一的红宝石,所以,这项链显然是脱不了手的,珠宝商人曾打算把它推销给西班牙王后和玛丽特蕾西娅,但都失败了,他听说玛丽·安托瓦内特是个奢侈铺张的女人,于是以为她肯定很傻,想找她当冤大头,就骗她说只要160法郎,但玛丽·安托瓦内特不是傻瓜,高雅精致的她当然不肯花钱买这种垃圾,于是就派人把他轰出去了。
这时,正赶上法国驻奥地利大使红衣主教德雷萨回国,他因为在奥地利宫廷里坚持错误的意见,得罪了玛丽特蕾西娅,被遣返法国,同时,玛丽特蕾西娅写信给女儿,叫她动用皇后的特权,去给丈夫路易十六吹枕边风,进谗言,叫他不要提拔红衣主教,并成功地毁掉了红衣主教在法国的政治前途。红衣主教悔恨内疚,想求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放他一条生路,但玛丽·安托瓦内特很听妈妈的话,当面拒绝了。
美丽的前英国公主让娜·德·瓦罗尔,由于祖先在王位争夺战中失败,被贬为庶民,过着颠沛流离的悲惨生活,受尽苦难的迫害,但到了她的出生,穷人们已经不再迫害这个没落贵族了,反而拼命巴结她,因为她很美貌,他们希望得到她的肉体,而她也很擅长利用自己的这个优势,但她并没有失身,却令所有贫民窟的男人沦为奴隶。
到了法国后,她和刻薄吝啬的国王卫队长德·拉莫 伯爵结婚了,两人志趣相投,非常恩爱,都以欺骗冒犯上级,剥削压迫下人为乐。在他们共同的努力下,德·拉莫得到了伯爵的爵位,而让娜也成了凡尔赛宫的社交名媛,即所有贵族和骑士的情妇。两夫妇一个逼良为娼,一个负责拉皮条,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但很快,他们找到了更好的生财之道。红衣主教的悔恨内疚令他们灵感大发。
让娜伯爵夫人曾经到处宣传自己见过玛丽·安托瓦内特,虽然只见过一面,但谣言是可怕的,他们几经周折,传播成了“让娜伯爵夫人是玛丽·安托瓦内特的闺中密友”,当人们询问查证时,让娜伯爵夫人总是淘气地撒谎说是的。反正撒谎也没有罪,如果王后知道了,也不一定会立即处死她,也许会对她感兴趣,到时候她再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王后,这样,谣言还是会变成真的。所以也不做多余的辩解。
但红衣主教相信了。他咬钩了。他求让娜去为他向皇后美言,让娜骗他说王后要他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她认错,于是他写了,皇后的回信一开始冷冰冰的表示原谅,但后来几次口气总算温和下来了,红衣主教很高兴,整整三年都一直以通信的方式和往后联系。这三年里,让娜也没有虚度,她勾引了红衣主教的亲信,前龙骑兵队长雷托,让他做内应,后来为了节省时间,让娜直接叫雷托冒充皇后的名义,写回信给红衣主教,也省得自己手酸,而雷托也省下了来回跑邮局,避免脚酸。
但红衣主教开始怀疑了,因为王后她在信里虽然很亲切,但公众场合却总是对他冷眼相待,他着急地询问让娜,让娜骗他说皇后因为政治上的理由,不便在政治敌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红衣主教很高兴,就求她让王后来跟他见一面,以证实她没有撒谎。
让娜决定找人假扮。就诱骗15岁的奥莉诺小姐戴上头巾面纱,穿上王后画像上的衣服,乔装成王后的样子,去把一封信和一朵玫瑰花交给红衣主教,还教她说一句表现王后愤怒而傲慢的台词,“现在你该知道了吧。”奥莉诺小姐觉得这很有趣,就爽快地答应了,因为可以愚弄一个成年人,而且还是高官,然后,请假旷工的雷托假扮成仆人带女王上场。
临场发挥时,她太紧张了,哆嗦地把东西塞给主教,然后,恐惧而结巴地说:“让我们忘记过去吧”,然后,德拉莫伯爵夫人带着让娜伯爵夫人上场,亲吻“王后”的手,然后四人退场。既是为了救场,防止泄露,也是为了表示王后确实与自己有亲密关系。虽然表演很失败,但红衣主教相信了,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再表示过任何怀疑。虽然他总是诧异雷托签署公文的笔迹和他亲吻过多次的王后的回信很象,也几乎差点认出了那天“王后”身边的侍从就是雷托假扮的。
然后接下来的事很顺利,让娜骗红衣主教,说王后要买那条项链,160法郎,但国王不许,所以她想用自己的钱来买,但她手头紧,又怕国王怪罪,希望红衣主教作为中间人,先付钱买来,然后往后再还钱给他,红衣主教终于找到向王后效忠的机会,当然不肯放过,虽然很贵,但他还是咬咬牙买了,然后嘲笑王后的品味来发泄对这女人的怨恨,最后用的是分期付款的方式,珠宝商人也很高兴,因为这件垃圾终于脱手了。
红衣主教花了两年才偿清债务,才从珠宝商人那里拿到了项链的发票和所有权证明,然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向王后要钱了,但,很不幸,这两年时间已经足够完成很多事,让娜和丈夫以及情夫三人很高兴,他们把项链上的宝石拆下来,然后叫雷托拿到各大珠宝店和黑市销赃,但有一次因价格问题争执不休,珠宝店老板诽谤诬告,说他是偷来的项链,就把他拘留了。而德拉莫伯爵则去妻子的娘家英格兰销赃,但有一次因得罪了海关,被刑事拘留了。并且被政府终生禁止回法国。
让娜只好花钱把他们都赎出来,继续买卖,但最后,终于,他们三人一起买了城堡,过上王室般奢侈铺张的生活。每天留连于舞会,赌博。
红衣主教带着珠宝商人,去找王后要钱时,王后告诉他没有这种事,她没有买过那蠢项链,然后叫人把主教赶了出去,并且她承认自己从来不认识什么德拉莫伯爵夫人。
好心的珠宝商人告诉他他可能被让娜公爵夫人骗了。但主教否认,坚称自己是亲手从王后的手里拿到钱的。以掩饰自己的愚昧无知。然后到处讲王后背信弃义,说她的坏话。
但王后觉得尊严和原则受到了伤害,决定撤查此事,她采取的办法是严刑拷打,屈打成招,杀光所有有牵连的人,所有人都被下令处死,其中红衣主教的死被革命者炒作,只有奥莉诺小姐由于是未成年人,只有15岁,所以逃过一死,只殴打了一顿放她走了,让娜伯爵夫人最后也落网了,临刑前,她的被困在国外无法回来的丈夫收买了狱卒,帮助她逃狱,因为他需要妻子在英国的上层关系来帮助他脱离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的困境。
最后,他俩在英国过了一段快乐的生活,伯爵就另结新欢,飞上枝头。甩掉了让娜,人老珠黄的让娜凄凉地死去。不久,玛丽安托内特女王也在革命中被斩首。
王后死后,奥莉诺小姐口述出书炒作,得到了一大笔钱,因为她是唯一的幸存者。

【死刑】
法国大革命期间,一堆人说“把那个奥地利的女人赶出去”、“杀死她,她是魔女”、“都是她,害的我们这么穷”,皇室这时又不肯召开三级会议,民怨越来越高涨,这时路易十六与玛丽打算逃出法国境内去避风头,女王的情夫之一菲尔逊帮助逃亡,但是却在法国边境维洛那被逮个正着,被押回巴黎囚禁,在路易十六被处斩之后,她也被交付审判而且送上断头台。

【子女】

路易十六的七岁的儿子路易·查理(路易十七)在狱中三年,一日仅有一餐“并且主要成分是粪便和垃圾”,随地大小便,连洗澡都得不到准许。当然,这都是轻的。最后他被砍去四肢,折磨虐待成残废,悲惨地死去。然后他们捏造出体弱多病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罪行。
而他的姐姐昂古列姆公爵夫人,也遭到暴民和狱卒的殴打和轮奸,他们还逼迫她签署父母的死刑,并逼她作伪证,指控她母亲与弟弟的乱伦关系。年仅9岁的她被屈打成招,签了。所以她最后非常痛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常常割脉自杀,也多次服毒,但都没有成功。
革命结束后。她侥幸逃过一死,在她年龄相仿的叔叔路易十八重新登基后,她被邀请回到王宫,但非常蔑视贱民和革命者,并聪明地认清了他们伪善而奴态的玩弄政治权术的嘴脸,他们只是利用革命和自由为借口,来满足他们自己的利益,她常常公开扬言表示对共和派和雅各宾派的憎恨,叫人在放火烧俱乐部和出版社,用炸药轰炸先贤祠(未遂)。刺杀被流放的革命当权者,还叫人去岛上,往拿破仑的尸体上撒尿,阉割他,挖掉他的眼睛,凌辱他。
她的仇恨激起了许多正直的贵族和平民的同情和义愤,他们写了很多东西来颂扬公主的高贵,并痛叱那些无耻的玩弄权术愚弄群众的贱人,其中包括雨果和他的夫人,《悲惨世界》和《雨果回忆录》就多次表达了他们的政治观点。茨威格也很爱她,曾装门写过《幕后政治家》和《玛丽女王》。当然,那些不著名的就更是数不胜数。
但她也被狡猾的大臣利用,他们利用她搞跨了贵族宫廷里最后的贱民阶级的富歇,把他流放到奥地利,后来他自己提出去林咨安度晚年。

洛可可式的玛丽皇后和路易十六?

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1755~1793年),原奥地利帝国公主,生于维也纳,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索瓦一世与奥地利女王玛丽亚·特蕾西亚(又译:玛丽亚·特蕾莎)第十五个孩子(最小的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1755年11月2日出生在维也纳霍夫堡皇宫。她被取名为玛丽亚·安东尼亚·约瑟芬·约翰娜(Maria-Antonia-Josepha-Johanna)。 玛丽亚是以纪念圣母玛丽亚, 安托瓦内特是纪念帕多瓦的圣安东尼, 约瑟芬是纪念她的哥哥约瑟夫大公,约翰娜是纪念传教士圣约翰。 一位大臣是这样描述这个新生儿的:“一个娇小但完全健康的女大公。”

1766年,为政治上的需求,法国王室正式向11岁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公主求婚。奥地利宫廷欣然应允。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场婚礼被拖了数年。直到1770年,玛丽·安托瓦内特快15岁时,才终于踏上法国国土,成为法国王储,路易·奥古斯特·德·波旁(即日后的路易十六)的王太子妃。

  1774年,路易十五驾崩,路易十六即位。玛丽·安托瓦内特成为法国王后,母仪法兰西。但很可惜,她本人并没有作为一名王后所应该具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进入法国宫廷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每天只是热衷于舞会、时装、玩乐和庆宴,修饰花园,奢侈无度,有“赤字夫人”之称。在法国大革命开始后,她身上却意外地体现出一位王后的骄傲与尊严,表现得比路易十六更有主见,更为顽固。

  1789年7月14日,群众攻打巴士底狱时,玛丽·安托瓦内特劝说路易十六带兵去梅斯避难。她支持国王拒绝了国民议会提出的废除封建制度和限制王权的要求,结果成为众矢之的。不过,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仍有很多人站在王后的一边,比如法国的雨果,奥地利的斯蒂芬·茨威格,都对王后抱有同情。当然还有其他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保王派人物。

  1789年10月,随同路易十六从凡尔赛宫迁回巴黎,处于革命群众的监视之下。她暗中活动,向一批流亡贵族求援,但他们不但没有帮忙,还落井下石,每个人都想用国王的头来换一笔赎金。这批贵族中包括国王的弟弟,普罗旺斯伯爵(即日后的路易十八),和更小的弟弟阿图瓦伯爵(即日后的查理十世)。国王夫妇苦于左右无援,迫于形式,他们不得不自行谋划一次又一次的逃亡。

  于1791年6月与国王一同秘密出逃,至边境城市瓦伦时被发现,外逃未遂。

  1792年,法国对奥地利宣战,她继续勾结奥地利,并把作战计划提供给外国干涉军,企图借外部势力镇压革命。此时奥地利女皇玛利亚·泰丽沙(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母亲)和约瑟夫二世皇帝(即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兄长)相继去世,奥地利王权掌握在玛丽·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约瑟夫手中。

  叛国的事情败露后激怒了法国人民,导致1792年8月10日巴黎人民起义,彻底推翻了君主制。随后,她和国王一起被囚禁在当普尔堡。次年10月,被交付给革命法庭审判,判处死刑,送上断头台。享年38岁。死后尸体一度被扔在万人坑埋葬,直到22年之后,普罗旺斯伯爵复辟成为路易十八,才将她的白骨重新挖出,并妥善安葬。

  传闻,玛丽短暂的一生中留下了两句名言:

  当大臣告知玛丽,法国老百姓连面包都没得吃的时候,玛丽天真甜蜜地笑道:“那他们干嘛不吃蛋糕?”历史上玛丽很可能没有说过这句话,是后人将愤慨宣泄在这位热衷于打扮的皇后身上。

  当玛丽被推上断头台的时候,她踩到了刽子手的脚,这时玛丽说了句:“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此事亦见于斯蒂芬·茨威格传记小说《断头王后》中。)其实,法国革命时期的死刑犯会被绑起来,堵上嘴,玛丽也不应例外。

死刑·倾国之花凋落】  法国大革命期间,玛丽·安托瓦内特的命运出现悲剧性转折。在这无可抵挡的反王室浪潮中,国王和王后成了攻击的首要目标——特别是王后。温和仁慈的国王在国民看来还不是那么有害,但挥霍无度的王后实在令人无法忍受。有人做过统计,在路易十六执政的十二年间,法国负债达到十二亿五千万!国王本身勤俭节约,谁用了这些钱,答案不言自明。当时的人们将她描绘成邪恶凶残的魔女、无耻的淫妇,人民的怒火几乎全部集中在她一个人身上。而路易十六,则被描述成一位仁慈爱民的好君主,只是被她带累了。

  1789年7月11日,法国大革命正式宣告开始。随后,14日,巴士底监狱被攻陷。路易十六很明白革命的意义,但他毫无办法应对。而玛丽王后,则认定”革命就是造反“,坚决不肯向革命派低头。当整个法国贵族都四散奔逃,甚至有些人自愿放弃贵族身份,加入革命队伍的时候,玛丽·安托瓦内特却依然在用她微薄的力量捍卫王权帝位。原本只知道享乐的女人,此时终于爆发出惊人的意志力。如法国政治家米拉波所说,”她是当时凡尔赛中唯一的男子汉“。

  但是,即便王后如此坚强,一方面贵族的不合作,一方面革命的浪潮又不可抵抗,国王夫妇还是不得不败下阵来。1789年10月5日,凡尔赛宫被女性(和伪装成女性的男性)革命者队伍攻陷。6日,路易十六和王后及王子、公主,被押送往巴黎,住在杜伊勒里宫。

  在这里,国王一家所有的举动都被监控,随时防止他们逃跑,并且严格监控所有的信件往来和信息传递。但安托瓦内特不死心,她运用所有的聪明才智与外界联络,向外国求援,向流亡贵族求救。很可惜,人人都想独善其身,甚至想从中渔利,根本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们的死活。

  唯有忠诚的费森,这时候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为安托瓦内特设计一套精密的逃跑计划,但结果却因为国王一家缺乏应变知识和其他各种各样偶然因素,而最终宣告失败。他们在边境城市瓦伦被发现,押送回巴黎。

  重返巴黎后,路易十六接受了革命群众们制订的宪法,并成立国民议会。玛丽·安托瓦内特表面同意,内心却仍不肯屈服。她支持国王拒绝召开三级会议,结果反而使民众的怒火更加高涨。

  1792年,奥地利皇帝,安托瓦内特的侄子弗兰茨即位。同年,奥地利与法国之间正式宣战。

  这一场战争让玛丽·安托瓦内特看到了新的希望。她不断利用自己在国内的优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将情报传递给奥地利军方。毫无疑问,她期待着自己侄子的军队能进入巴黎,解救他的姑姑,帮助他们重振王室声威。

  尽管玛丽将所有信件都销毁,各种行动隐藏得非常好,但事情终究还是败露了。再加上当时普奥联军统帅布伦瑞克偏偏发表了一篇要法国革命群众尊重王室的宣言,其中用词激烈,态度嚣张,大大激怒了革命者。1792年8月10日,愤怒的巴黎人民涌入杜伊勒里宫,扬言要杀死国王一家。惊恐的国王和王后走投无路,只好带着王子公主寻求国民议会的保护。

  1792年8月13日以后,国王一家被转移到丹普尔堡,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9月21日,立法议会宣布废除王政。翌日,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安托瓦内特耗费如此心血维护的王权,终究还是烟消云散。

随着革命的进程,密藏在杜伊勒里宫内的勾结外敌、阴谋镇压革命的大量文件被发现,路易十六被国民公会以叛国罪处死刑。1793年1月20日,他最后一次见玛丽·安托瓦内特,次日便被送上断头台。当时法国所使用的断头台就是这种吉伦特式断头台。效率极高)。安托瓦内特就此成为寡妇。传说中她却仍不死心,还是进行了几次逃跑,但皆以失败告终。

  1793年10月12日,玛丽被送上审判席。诸多的罪名加在了她身上,其中有些简直匪夷所思,例如与自己的儿子,路易十七发生乱伦关系。这种审判进行了数天,到15日,玛丽被正式判处死刑。

  1793年10月16日大约11点,玛丽·安托瓦内特在革命广场(即协和广场)被公开执行死刑,之后草草下葬。可以说,直到最后死亡,她也未真正低过头,始终维持着王后的尊严。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法国国王(1774年~1792年在位),路易十五之孙,法兰西波旁王朝复辟前最后一任皇帝,也是法国历史中唯一一个被处死的皇帝。路易十六性格优柔寡断,即位后多次更换首相和部长,任由内阁内讧,从激进的改革到保守的节俭措施,政策变化无常。路易十六无心朝政,经常来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与各式各样的锁为伍,路易十六制锁的技术很高,且极富创意,几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艺术品,他的成就有点类似中国的明熹宗,天才皇帝不补天。他高薪聘请著名的铜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寝宫。18世纪80年代法国陷入财政危机后,更经常借打猎等活动逃避复杂的国事。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路易十六被迫组织立宪派拥立资产阶级掌握实权。由于奥地利等国的威胁,1792年法国被迫对奥地利宣战。此后,法国长达20多年的对外战争开始了。起初,路易十六暗地与外国侵略者勾结共同镇压国内革命党人。1792年法国民众组成的义勇军打退了国内的侵略者,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波旁王朝自此灭亡。人民迫切要求处死路易十六。后在吉伦特派的公开下,于1793年在巴黎革命广场被推上断头台。

请问谁知道西餐,餐桌布置的历史,传说跟路易十六王后有关!!跪求!!

就是说现在西餐餐桌的布置,上面有很多花儿啊什么的,总之就是有点儿向艺术品发展了balabalabala,谁知道发展的历史,这个东西开始流行是咋来的呀??
这是一篇我看过的关于西餐的文章,觉得是很详细的介绍了西餐的由来,还有西餐的重要组成部分,介绍的是非常详细的,希望LZ有空的时候可以看一下,那就对西餐有一个大体的了解。  一、何谓西餐  西餐这个词是由它特定的地理位置特点所决定的。我们通常所说的西餐不仅包括西欧国家的饮食菜肴,同时还包括东欧、美洲、大洋洲、中亚、南亚次大陆以及非洲等地的饮食。西餐一般以刀叉为餐具,以面包为主食,多以长形桌台为台形。西餐在我国从最早的“住宅菜”、“洋人饭店中的西餐厅”、中国商人经营的“番菜馆(20世纪初期)”,已发展到今天社会上众多的“西餐厅”、各大涉外宾馆、饭店的“西餐厅”。  1.西餐的主要特点  (1)口味香醇、浓郁。西餐的独特用料使其与我国其他菜类相比,有明显的香味浓烈的特色。西餐多用奶制品,如鲜奶油、黄油、干酪等。西餐的调料、香料品种繁多,烹制一份产品往往要使用多种香料,如桂皮、丁香、肉桂、胡椒、芥末、大蒜、生姜、香草、薄荷、荷兰芹、蛇麻草、驴蹄草、洋葱等。  西餐常用葡萄酒作为调料,烹调时讲究以菜配酒,做什么菜用什么酒。其中法国产的白萄萄酒和红葡萄酒用得最为普遍。  (2)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西餐常用的烹调方法有煎、焗、炸、炒、烤、烩、烘、蒸、熏、炖、煮、扒、铁扒、铁板煎等,其中铁扒、烤、焗在烹调中更具特色。许多高档产品多用铁扒、烤、铁板煎的方式烹制,如烤火鸡、铁扒牛排等。  (3)调味沙司与主料分开烹制。西餐产品在形态上以大块为主,如大块的牛排、羊排、鸡、烤肉等,很少把主料切成丝、片、丁等细小形状。大块原料在烹制时不易入味,所以大都要在产品成熟后伴以或浇上沙司。沙司在西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厨房中设有专门的厨师制作,不同的菜烹制不同的沙司,在使用时严格区分,如薄荷汁配羊扒,法汁、意大利汁、油醋汁配沙拉等。  (4)注重肉类产品的老嫩程度。西餐对肉类产品,特别是牛肉、羊肉的老嫩程度很讲究。服务员在接受点餐时,必须问清顾客的需求,厨师按顾客的口味进行烹制。一般有5种不同的成熟度,即全熟(Well done)、七成熟(medium well)、五成熟(medium)、三成熟(medium rare)、一成熟(rare)。  2.西餐的主要菜系及其特点  西餐大致可分为欧美式和俄式两大菜系。欧美菜系主要包括英、法、美、意菜以及少量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地方菜。下面介绍几个主要菜系。  (1)英式菜的特点是油少、口味清淡。调味很少用酒,调味品大都放在餐台上由顾客自己选用。常备佐料有醋、生菜油、芥末、番茄沙司、辣酱油、盐、胡椒粉等。烹调的方法多用烧、烤、熏、煮、蒸、烙等。  主要名菜名点有:薯烩烂肉、烤羊鞍、野味派、冬至布丁、牛扒腰子布丁等。  (2)美式菜的特点是咸里带甜。烹调方法大致和英式菜相似,但铁扒菜较为普遍。美国人一般对辣味菜不感兴趣,常将水果烧在菜里作为配料,如菠萝焗火腿、苹果烤鸭、紫葡萄烧野味,点心和色拉也大多用水果作原料,早餐普遍爱喝各种果汁。  主要的名菜名点有:丁香火腿、美式火鸡、苹果色拉、糖油煎饼带熏咸肉或火腿等。  (3)法式菜的特点是选料广泛,如蜗牛、马兰、百合、大鹅肝等均可入菜。调味用酒较重,也很讲究,什么菜用什么酒都有严格的规定,如清汤用葡萄酒,海味用白兰地,火鸡用香槟,水果和甜点用甜酒或白兰地等。  法国人爱吃冷盘,喜食沙丁鱼、火腿、奶酪以及各类禽的肝酱,配料爱用大蒜头,喜欢清汤及酥面点心、蒸点心。他们还特别爱吃新鲜水果和新鲜奶酪。  法式菜还讲究生吃,如生吃蚝(Oyster)、牛肉,羊腿只需七八成熟。重视蔬菜,每道菜都必须配蔬菜。  法国菜之所以享有盛名,还在于它有许多客前烹制(Flambe)表演,如服务员在顾客面前表演烹制青椒牛扒、苏珊特饼燃焰等。  主要的法式名菜名点有:马赛鱼羹、巴黎龙虾、法式蜗牛、红酒山鸡、奶油千层酥等。  (4)意大利菜的特点是味浓,讲究原汁原味,烧烤菜较少。烹调以炒、煎、炸、红烩、红焖等方法著称。意大利人喜爱面食,把各种面条、通心粉、饺子、面疙瘩作为佳肴。意大利面条品种很多,长、短、粗、细、空心、圆形、扇形、弯曲等各种形状都有,烹制方法也五花八门。意大利的番茄酱、腌腊、奶酪等制品也较著名。  主要的名菜名点有:通心粉素菜汤、铁扒干贝、焗馄饨、奶酪焗通心粉、匹萨饼(Pizza)等。  (5)俄式菜的特点是油大味重,制作也较为简单。肉类、家禽及各式各样的肉饼菜均烧得很熟才吃。口味一般喜欢酸、辣、甜、咸,还喜欢用碎肉末、鸡蛋和蔬菜制成发面包子。咸鱼和熏鱼大都是生吃,调味喜用酸奶油。  主要的名菜名点有:串烧山鸡、什锦冷盘、鲭鱼饺子、酸黄瓜汤、冷苹果汤、鱼肉包子、白塔鸡卷、果酱酸奶油等。  3.西餐的组成  西餐的午、晚餐不论是宴会还是便餐,大致由头盘、汤类、副盘、主菜、甜点组成。  (1)头盘(Appetizers)。头盘就是开餐的第一道菜,旨在开胃,所以又称开胃品或开胃菜,一般分量较少。头盘又分为冷头盘和热头盘。头盘常用中、小型盘子或鸡尾酒杯盛装。色彩鲜艳,装饰美观,以达到增进顾客食欲的目的。  冷头盘:顾名思义,由冷制食品制成,如熏三文鱼、黑鱼子酱、生蚝和鹅肝酱、虾仁鸡尾杯等。  热头盘:由热制食品制成,如法式田螺(Escogot)、串烧海虾、奶油鸡酥盒、酿班戟和蔬菜冻(Vegetable Terrine)。  (2)汤类(Soups)。西餐中的汤类品种很多,大致可分为冷汤和热汤,也可分为浓汤和清汤。要求原汤、原色、原味。热汤有牛尾清汤、鸡清汤、奶油汤、法式洋葱汤等。冷汤较少,比较有名的有西班牙冻汤、德式杏冷汤、格瓦斯冷汤(Cold Cucumber Soup)。  (3)色拉(Salad)。色拉意为“凉拌”,具有开胃、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色拉可分为水果色拉、素菜色拉和荤菜色拉三大类。前两种味淡、爽口,适合中、晚餐伴随主菜一起食用。后一种多用于冷盘,可单独作为一道西餐。常见的色拉有什锦色拉(Mixed salad)、厨师色拉(Chef?s salad)、海鲜色拉(Seafood salad)、水果色拉(Fruit salad)。  (4)主菜(Main)。主菜又名主盘,通常是甜品前的一道菜,是全套菜的灵魂,制作时相当考究,既考虑色、香、味、形,又考虑产品的营养价值。主菜多用海鲜、禽畜作主要原料,采用炸、焗、烘、烤、煮、蒸、烧等方法制作而成,如大虾吉列、法式烧鸡、古巴式煎猪肉、法式烤羊腿等。  (5)奶酪(Cheese)、甜点(Dessert)。主菜用完后即为甜点。西餐厅还需请问顾客是否要奶酪,先吃奶酪,后吃甜点。  吃奶酪要配黄油、面包、克力架、芹菜条、小萝卜等,调味用胡椒、盐。奶酪常配喝葡萄酒(Port)。  甜点有冷热之分,是顾客的最后一道餐食。常有冰淇淋、布丁、疏乎利(Souffle)、派(Pie)、啫喱冻(Jelly)、蛋糕、水果等。  4.西餐早餐  西餐早餐大致由果汁类、水果类、五谷类、鸡蛋类、肉类(火腿、香肠、咸肉等)、面包类、热饮类组成。  早晨是一天活动的开始,人们为了赶着出门上班或办事,对早餐的要求是简单、快捷。但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餐品种类、餐食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不一样。西式早餐分大陆式早餐、英式早餐和美式早餐。  (1)大陆式早餐(Continental)包括果汁或水果,牛角包或丹麦甜饼,各种面包配黄油和果酱,咖啡或茶。  (2)英式早餐(English)包括果汁或水果,冷或热的谷物食品,各式鸡蛋或煎希墨鱼,吐司配黄油及各式果酱,咖啡或茶。  (3)美式早餐(American)包括果汁或水果,冷或热的谷物食品,糖胶煎饼或各式蛋类配以肉食(咸肉、小香肠、火腿等),吐司配黄油及果酱,有时还加炸土豆条、咖啡或茶。  另外,美国人爱吃将蛋打碎后制作的安列蛋,爱喝冰牛奶,喜欢在麦片等谷物食品中加入冷牛奶。  有些西餐厅在供应早餐时往往将三种早餐方式结合起来。  在西餐中,酒水与菜式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人们长期饮食实践的总结,也可以称之为饮食习惯。  总的来说,色、香、味淡雅的酒品应与色调冷、香气雅、口味纯、较清淡的餐品搭配,如头盘、鱼、海鲜类应配白葡萄酒(需冰冻);香味浓郁的酒应与色调暖、香气浓、口味杂、较难消化的餐品搭配,如肉类、禽类配红葡萄酒。另外,咸食选用干、酸型酒类,甜食选用甜型酒类。在难以确定时,则选用中性酒类。  了解西餐餐品与酒水的搭配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服务时向顾客推销恰当的酒品,使之与顾客所点用的餐品相得益彰。当然,最终还是要取决于顾客本人的意见,不得硬性推销。  5.几种较为流行的餐品与酒水搭配方法  (1)餐前酒。用餐前可选用具有开胃功能的酒品,如鸡尾酒(Cocktails)和软饮料(Soft drinks)等。  (2)汤类。一般不用酒。如需要可配较深色的雪利葡萄酒(Sherry)或白葡萄酒(White wine)。  (3)头盘。头盘大都是些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可选用低度、干型(Dry)的白葡萄酒,如德国Mesel白葡萄酒、法国Bursundy白葡萄酒等。  (4)海鲜。海鲜选用干白葡萄酒、玫瑰露酒,如德国Rhin白葡萄酒、法国Bordeaux白葡萄酒等,在喝前一般需冷冻。一般来说,红葡萄酒不与鱼类、海鲜类餐品相配饮。  (5)肉、禽、野味选用酒度为12~16度的干红葡萄酒。小牛肉、猪肉、鸡肉等白色肉类最好用酒度不太高的干红葡萄酒,如法国的Beaujolais、Bordeaux红葡萄酒,意大利的Chanti红葡萄酒等。牛肉、羊肉、火鸡等红色、味浓、难以消化的肉类,则最好用酒度较高的红葡萄酒。  (6)食用奶酪时一般配较甜的葡萄酒,也可继续使用配主菜的酒品,有时也选用Porte Wine配蓝奶酪(Blue Cheese)或山羊奶酪(Goat Cheese)。  (7)甜食类选用甜葡萄酒或葡萄汽酒,如德国的rhin red wine、法国的Graves red wine香槟酒和德国的henkel。  (8)用餐完后,可选用甜食酒、蒸馏酒和利乔酒等酒品,也可选用白兰地、爱尔兰咖啡等。香槟酒则在任何时候都可配任何餐品饮用  二、西餐服务的种类  西餐服务起源于欧洲的贵族家庭,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服务方式。  经过多年的归纳、总结和提高,西餐服务形成了现在常见的法式服务、俄式服务、英式服务和美式服务四种服务类型。当今的西餐厅,往往为了协调其菜谱和西餐厅设施,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服务方式结合起来使用。特色西餐厅则使用一种别具一格的服务方式,如法式西餐厅里使用法式服务。  我们将着重阐述法式服务、俄式服务、英式服务和美式服务。  1.法式服务(French style service)  法式服务是一种十分讲究礼节的服务方式,流行于西方上层社会。让顾客享受到精制的餐品,尽善尽美的服务和优雅、浪漫的情调是法式服务的宗旨。法式服务服务周到、节奏较慢、用餐费用昂贵。  传统的法式服务相当繁琐。顾客用完一道菜后必须离开餐台,让服务员清扫完毕后再继续入席就餐,这样耗时很多。西餐厅还必须准备许多用具,每餐的食品很多,浪费也很大。现在,这种服务方式已经见不到了。  当今流行的法式服务是将食品在厨房全部或部分烹制好,用银盘端到西餐厅,服务人员在宾客面前作即兴加工表演,如戴安娜牛排、黑椒牛柳、甜品苏珊煎饼就是服务员在烹制车上进行最后的烹调加工后,切片装盘端给顾客的。又如凯撒色拉(Caesar salad)由服务员在顾客面前制作,装入色拉木碗,然后端给顾客。  法式服务需两名服务人员,即一名服务员和一名服务员助手,为一桌顾客服务。服务员的任务是:接受顾客点单,上酒水;在顾客面前作即兴烹制表演,以烘托西餐厅气氛;递送账单,为顾客结账。服务员助手的任务是:送点餐单入厨房,将厨房准备好的菜盘放在推车上送入西餐厅,将服务员已装好盘的餐品端送给顾客,负责收拾餐具,听从服务员的安排。  在法式服务中,除面包、黄油、色拉和其他必须放在客位左边的食品从顾客的左首边上桌外,其他食品饮料一律用右手从客位的右边送上餐桌。  法式服务是一种非常豪华的服务,最能吸引顾客的注意力,给顾客的个人照顾较多。但是,法式服务要使用许多贵重餐具,需用餐车、旁桌,故西餐厅的空间利用率很低,同时还需要较多经过培训的专业服务人员。
餐饮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西餐随着文化的演绎,设备的变迁,从古埃及尼罗河畔奴隶主宴会上的烤羊肉、烤牛肉和水果到希腊贵族的日常食品:畜肉、鱼、奶酪、面包直至后来古罗马的豪华盛宴,这些烹调精华的沉淀,奠定了当今风行世界的西餐雏形。地域文化演绎优越、高贵、荣耀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183年,伦敦出现了第一家出售牛肉、鹿肉、鱼和家禽为原料的西餐菜肴。    1650年,英国的牛津出现了第一家咖啡厅,到了1700年,伦敦就有200家咖啡厅。    1765年,伍朗格在法国巴黎开设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西餐厅,这家西餐厅已经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今天的西餐厅很相似了。    16世纪文艺复兴席卷欧洲。1533年,意大利凯瑟琳公主嫁给法皇亨利二世。由于凯瑟琳公主喜欢烹调,出嫁时带上了私人厨师和厨具,为法国带来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烹调方式、技术、食谱以及华丽的餐桌装饰艺术,以此为契机,法、意两国烹调精华得以融合,为法国大菜造就了欧洲霸主地位,同时由此也可认定意大利菜是西餐的鼻祖。    随着太阳王路易十四登基,法国进入最为灿烂辉煌的时期,宫廷饮食豪华奢侈。路易十四改变把所有美食一块上桌的上菜模式,改为一道菜吃罢,再上另一道菜的分道上菜的西餐礼仪。这样的礼仪一直沿用至今。    路易十四还在凡尔赛宫举办烹饪比赛、厨艺精良者被赐予兰带奖(condoneblue),一时间兰带成为“荣耀或优越”的代名词,中国人熟悉的兰带啤酒即源于此。    而今凡尔赛宫辉煌依旧,园中葱绿郁郁,兰带奖已成为法国黄厨会的最高国际奖项。“优越”再显高贵气质,“荣耀”更是璀璨夺目。    法国大革命把路易十六和王后送上了断头台,君主专制与贵族特权被废黜,原来的御厨和侍者失去生计,纷纷在巴黎及附近开设餐厅,宫廷饮食文化和烹调方式流入民间,为宫廷菜式的普及与推广开了绿灯。    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1804年在巴黎圣母院加冕为法兰西皇帝,其后东征西伐,军事决策和外交旋律均在餐桌上决议,促使饮食为上流社交活动的一部分。随着滑铁卢拿破仑大败,法国国力衰弱,高级厨师流向欧洲各国及海外,更使精湛优美的法国饮食文化和宫廷烹调艺术走向全世界。    从路易十四时代宫廷御宴的十七道菜,演变到现代全球首富微软公司董事长主席比尔盖茨招待胡锦涛总书记的私人晚宴三道菜,穿越了近500年的时空隧道,我们看到西餐正经历着时代的进步、理念的更新,由繁至简,绿色健康!
首先需要一张可以容纳31个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条形或是椭圆形。14个人在左,十四个人在右,主人一个人坐在上座,另外两个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仅盖住桌面,得每个边都垂到地面。
餐桌上铺着7块花缎面亚麻桌布,为了避免褶皱,这几块桌布均被细心地缝合在一起。光洁发亮的大型银餐具被摆放在恰当位置,在模仿烛光的灯光的照射下,更加光彩夺目。主人座位两侧,装饰有1米多高的枝状大烛台。宴会厅两侧的桌上,摆满了红白葡萄酒杯、香槟杯、焙盘、瓷碟、装饰性茶杯和英国以及欧洲大陆产的精美瓷器,这一切堪称一场感官盛宴。
上次看英国女王开御宴的时候就是这个布置,至于你说的路易十六王后的并没看到,希望能帮到你
首先需要一张可以容纳31个人的桌子,桌子的形状为方形、圆形、长条形或是椭圆形。14个人在左,十四个人在右,主人一个人坐在上座,另外两个人坐在下座。白色桌布不能仅盖住桌面,得每个边都垂到地面。
本文标题: 路易十六和尼古拉斯二世谁更傻一点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469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gwy考试录取和古代科举入仕有何区别这些是什么植物 有什么功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