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国双默哀事件中各国的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2-26 10:04: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7

美国默不作声,日本不敢相信,朝鲜战争中国取胜,各国作何反应?20世纪50年代,朝鲜和韩国内部战争在朝鲜半岛战役一举打响,我国25...

从联合国双默哀事件中各国的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美国默不作声,日本不敢相信,朝鲜战争中国取胜,各国作何反应?

20世纪50年代,朝鲜和韩国内部战争在朝鲜半岛战役一举打响,我国25万志愿军连夜踏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抗衡美国主导的联合国部队,正式爆发抗美援朝战争。在此战役中所有人不看好中国志愿军的情况下,甚至美军当时也根本没把我国志愿军放在眼里,但是两年零十个月后美国却主动与我国签署《停战协议》,这一协议的签订,这是中国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给这个世界抒写的一段神话,成为我国的立国之战。中国利用三年将世界改变,这些参与者和见证者在1953年后又对中国有什么新看法呢?这场战役对我国来说又存在哪些利弊,真的非打不可吗?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时英国战争学专家这样评价我国:一支以骡马化为主的中共精锐军队,与机械化、装备精良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用枪杆子打赢十几个国家的坦克大炮,是世界战争 历史 的一绝。彭老总也说道,西方各国在东方海岸线竖立几门大炮,就可以侵夺一个国家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这场战役是我国成立一年后第一次与超级大国美国交手之战,对美国来说也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战役,更是不愿意在美国后人面前提起这段不光彩的战役,尽管这场战争对美国来说是刻骨仇恨,但自这场战争结束从不敢轻易踏入中国半步,正是因为这场战争美国吃了大瘪,心里也更加明白那个清王朝的中国已经不复存在,中国展现给世界的是一段传奇,用美国几十万人鲜血抒写的传奇。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场所有人都不看好战争我国是怎样打胜的。

与其说是打赢美国,倒不如说是打赢了全世界,因为当时以美国带头的包括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等共计十六个国家,长达三年的战役,中国直接将这十六个国家给打服了,令全世界集体失声,1950年6月25日清晨,随着中国东部一声声炮火轰鸣,朝鲜半岛内朝鲜对韩国擦起战火,朝鲜军队一鼓作气将韩军大败,吃了败仗的韩军不得不提裤子南逃,此南逃与老蒋南逃大有不同,因为朝鲜半岛地形较为狭长,一个月时间韩军还是没能逃出朝鲜手心,只能在半岛南端的釜山附近安营扎寨,随着一声声炮火在我国东部轰鸣,毛主席就知道大事不好,随之全世界的小九九都聚焦于此,让我们先说一下朝鲜内战为何会让我国伟大的毛主席局促不安?

因为在这之前我国计划解放台湾,不巧的是这个计划也是在1950年准备实施的,朝鲜的不宣而战也将解放台湾计划全部打乱,就连同穿一条裤子的新中国都没有提前告知,我们也是在东部一声声炮鸣中才得知这一消息的,因为朝鲜的不宣而战,又将我国宝岛同胞分割70余年,从这一点来说,朝鲜做的就有点气人。但是朝鲜对我国在抗日期间时,在杨将军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中也曾带领朝鲜族队伍作战,但在那个时候大哥苏联才是可以保护朝鲜的臂膀。

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时期,匪帮为了争夺东北地区与我军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东北战争初期,我国情况还不是很好,林将军率领的东北民主联军在当时也面临着装备较为缺乏,后勤也跟不上,有时候战士们受伤也没地方医治,再加上当时匪帮的穷追不舍,那时候朝鲜就给予了我军大量帮助,不仅帮着我军大量转运物资,甚至还将我军受伤战士转移朝鲜境内修养,自此可以看出中朝两国的革命友谊还是十分深厚的。但是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我国对朝鲜的发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我国与朝鲜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的 社会 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

当时的朝鲜想要一统半岛,只能求助于苏联,但是此时我国解放宝岛计划也需要苏联伸出援手才可以完成实施,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毛主席首次访问苏联时期,就与苏联方面一起讨论解放宝岛计划,苏联方面表示全力支持我国,当这期间苏联方面也表示支持朝鲜方面对半岛完成的统一,并支持朝鲜主动对韩国发起战争,但是苏联也是两头顾不来,暂时只能支持先来的朝鲜,由于朝鲜对韩国发起的半岛战役,我方解放宝岛计划只能暂告一段落,新中国的刚刚成立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没有那么乐观,因为多方面战争让刚成立的新中国根本无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与之抗衡,而当时西方等资本主义国家又十分敌视我国的 社会 主义制度,尤其是二战期间老蒋带领匪帮的政权让中国在国际上的名声地位一落千丈,在清末时期很多西方国家就十分蔑视中国,这些西方国家以为1949的新中国还像无力回天的清王朝,一蹶不振的中华民国一样可以随便来踩上一脚。

西方国家十六个联合国部队在美国上将麦克阿瑟的带领下登陆仁川,想要帮助韩国一举击败朝鲜方面,当时他们想到了我国会支援朝鲜,但是他们根本没把我国支援朝鲜的志愿军放在眼里,认为他们的飞机大炮可以打赢我国的枪杆子,认为就算是我军参战对朝鲜的败局也无法挽回。可能他们觉得当时的冲绳岛战役一举将日本大挫,更是觉得我方会像日军一样无能,但是真的会是这样吗?

当时的美国自拥强大的核武器,而我国刚刚结束抗日战争和二战,面对这样的实力碾压,美军的麦克阿瑟会有所忌惮我方支援朝鲜反倒奇怪了,再加上还有西方15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帮助美军入朝,让美军的士气大大增加。战争中的真理往往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尊严建立在刀锋之上,我国志愿军于1950年10月19日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奔赴朝鲜,我国志愿军用枪杆子和刺刀让世界重新认识新中国,第一个重新认识中国的人正是美国上将麦克阿瑟,第一个认为中国站起来的国家也是美国,我军前往朝鲜之时,美国并不在意,美军的战机在中朝边境像个苍蝇一样飞来飞去,可能美军的视力不好,并没有发现我军悄然入朝志愿军的足迹。当时是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指挥这场战争,这个人指挥过日美多次战役,都是利用炮雨将日军大挫,从而此人就只会运用这种所谓的“速胜战略”,此人利用“速胜战略”带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快速冲向中朝边境鸭绿江一带麦克阿瑟答应给联合国军在圣诞节前夕将朝鲜拿下,但在我国志愿军的帮助下真的会这样吗?

我国志愿军刚刚入朝,计划是到达预设阵地后,原地休整快速建立防御阵地使我志愿军在朝鲜境内站住脚并掩护受伤的朝鲜战士撤退,但联合军认为朝鲜军队已经自乱阵脚,并且失去了抵抗能力,并异想天开的认为控制边境后就可以消灭朝鲜军队,于是联合军肆无忌惮的大举北进,在联合国军有坦克装甲车的加持下,比我军提前一步到达有利的预设阵地,但是联合国军兵力涣散,根本没有将我军放入眼里,我军抓住这一点在运动战中各个歼敌的有利战机,我军一鼓作气,在10月25日突然对联合国部队发起进攻,一举拿下在朝鲜战争的第一次胜利,随后我军的冲锋号便在朝鲜境内响彻云霄,像是死亡歌颂一样环绕在联合军脑海。

中国解放军志愿军呈破竹之势,在第三次战役中直接将联合国军逼退至三七线,且占领了韩国首都汉城,这一消息被当时的媒体报道至全世界,全世界人都为之震惊,之前雄心壮志的联合国军退至三七线后瞬间变得心灰意冷,面对如此强大的新中国志愿军,联合国再也不会说出狂妄的话了,也更不会狂妄到说出赶回去过圣诞节这样的话了,后面我军更是百战不殆打的联合国主动向我军求和。

朝鲜战争的胜利,就代表着我国站起来了,再也没有人敢来挑衅我国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瞬间提升,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深深的被那十六个国家铭记在心。作为在朝鲜战场上的当事人美国对朝鲜战争的停战反应平平,抗美援朝胜利后,我国与朝鲜一起欢呼着胜利,而美国却怎么也开心不起来,对这场碾压局势的败战只能默然承认,暴风雨停息之后,却有人来污蔑我国这是在给苏联交投名状,认为我国帮朝鲜打这场仗是错误的,这些人应该都是美国的“小弟”,为了给美国挽回面子,不遗余力的损害我国的利益去讨好“大哥”这些人真的是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是在污蔑我国对抗美援朝的胜利,其背后的原因大家也可想而知,想利用自己的一套说辞来给“主子”找回面子。那么这场战役真的非打不可吗?

首先朝鲜在二战时期给予了我国帮助,如果没有朝鲜的帮助,谁也不知道当时中国的东北军命运将会如何,第二点是人人皆知的一点,对于说中国不该帮朝鲜打联合军这样的说辞,这完全就是在扯淡,因为当时的美国试图将朝鲜攻下之后接着就会利用朝鲜的地理优势对我国进行打击,包括现在人人都说朝鲜是我国的大门,大门要是被美国给占了,那岂不是将中国拱手送入美国的手里,包括现在还有人来对此事进行污蔑,这无疑是荒谬至极。

在这场战争之前所有人都不看好我国,那么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各国对我国又有什么新看法呢?是佩服?还是嘴硬污蔑?

后面的美国佬对此事件大做文章,拍的电影更是花里胡哨,试图用一些优美的词语和美军的先进 科技 向联合军解释这场战争的失败,但即使是这样,也无法修饰联合国军在我军面前的不堪。

如若从当时的表面形式来看,1953年7月27日签订的朝鲜停战协议,虽然快被我军击退至北约,但也不能真正算是美国的战败,但是美国也不傻,被我志愿军用枪杆子和落后的补给打得节节败退直至美军要求停战,这种情况美国虽不能接受,但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美国和西方各国有多无能,最后一任联合国总司令也亲口承认他是美国 历史 上唯一一个没有在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朝鲜战争已经过去多年,但是美国却对后人只字不提,而我国却家喻户晓,美国关于越战和日战的影视浩如烟海,但是关于朝鲜战争的却屈指可数,因为美国人知道那场战争让自己面子全无,美图也试图去修改这样的 历史 不愿让美国后人知晓,对此是一直怀恨在心,直到60多年后的2021年美国领导人再次将此事再次强调给自己的国人,朝鲜战争并非平局,而是我国的失败无能,是中国的胜利。当然,2021年美国领导人的那段不甘的叙述表现出对我国的尊重和明面上的的敌意。

韩国的不甘心表现的尤为突出,想必至今都耿耿于怀吧,当时的韩国看着联合军急匆匆的离开朝鲜战争,韩国领导人直接拒绝在停战协议上签字,因此停战协议至今都没有韩国的签字,韩国不仅仅不承认败局,还妄想破坏停战协议,韩国方面事后不仅没将战俘还回去,还强制将战俘加入自己的军队当中,这种破坏国际的行为使得让我国志愿军在战后对韩方单方面发起进攻,这也是朝鲜战争最后一战,即“金城战役”,将苏联装备换装上之后我军火力更是势如破竹,犹如猛兽一般死死咬住韩军,共歼韩军5.3万余人,更是重创了韩方4个师,打得韩国军队溃不成军,我军用1100门大炮对着韩军部队半小时内发射炮弹共计1900吨,这场战役都可以说是19世纪50年代打得最富裕的一场战役。但是除了美国和韩国以外,还有一个当时联合军国家对此战役做出评价。英国说中国在此战役中是用小米加步枪的“骡马化部队”在这种敌我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将装备优良的联合国军打的望风披靡,最后的结果震惊了世界,代表着中国正式从昏庸无能的清王朝走了出来,也代表着中国不再是任人宰割的中国。

就连最后美国的崇拜者日本也表现出对中国的畏惧,要知道当时的美国在日本心里那就是“神”一般的存在,更本想不到自己的“大哥”结合15个国家没有将中国志愿军击败。当时日本首相尽管感谢朝鲜战争带动了经济恢复,但我国在朝鲜半岛的表现也是令日本心服口服,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心目中不可战胜的“神”为何会被不堪一击的中国志愿军打的主动求和,抗美援朝战争中从根本上改变了日本对我国的看法,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对我国发出的警告不以为然,在多次的警告下还公然踏入北纬三十八度线朝着鸭绿江进军,而在美越战场上,美国从始至终都不敢踏入北纬十七度线一步,这是因为我国在此之前就已经警告了美国不准踏入北纬十七度线一步,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中国令西方国家畏惧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中国可以用实力赢得第三方国家的支持。

其实现在我国不用再看别的国家对我国的评价,因为我国已经不需要了,1950年的新中国面对西方军事的十几个国家联军都没有表现出一丝丝畏惧,更不要说我国已然是世界第一大国,全方面的领先更是不会害怕任何一个国家,不过那时的战争我们也可想而知,背井离乡支援朝鲜,多达两年十个月才将胜利握在手里,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用自己的无畏、面对敌人的飞机大炮敢于较量的血腥底色将中国从糟粕的时代救治出来,打出了中国人的志气,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更是打破了美国控制东南亚的遐想,从那以后我国慢慢的被国际认可,让敌军害怕,再也没有人敢来中国撒野,因为他们见到了中国人的精神,用自己老旧的枪杆子面对敌人的炮筒子,才让中国人的腰杆子直了起来,现在中国人的腰杆子不仅很直,而且很硬!

美国默不作声,日本不敢相信,朝鲜战争中国取胜,各国作何反应?

为什么国旗要降半旗?代表什么?

下半旗(fly a flag at half-mast),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其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为下半旗的旗帜降旗时,需将旗帜上升至杆顶后,方才下降至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下半旗仪式通常使用国旗,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别行政区区旗、日本都道府县旗等地区性旗帜、团体旗、社旗、学校旗等,都可以用于下半旗志哀。

沙特阿拉伯国旗与索马里兰国旗是不得降半旗的国旗。原由是旗上记载清真言,清真言中含有真主之名,所以不得降半旗。

扩展资料:

一、起源

下半旗为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某个国家的重要领导人物逝世后,以下半旗表示对死者的哀悼。这种做法最早见于1612年。一天,英国船“哈兹·伊斯”号在探索北美北部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船长不幸逝世。

船员们为了表示对已故船长的敬意,将桅杆旗帜下降到离旗杆的顶端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当船只驶进泰晤士河时,人们见它的桅杆上下着半旗,不知何意。一打听,原来是以此悼念死去的船长。

到17世纪下半叶,这种致哀方式流传到大陆上,遂为各国所采用 。从中不难看出,下半旗这一致哀方式自古有之,至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

二、相关法律

第十四条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3、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4、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3、4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第十六条在直立的旗杆上升降国旗,应当徐徐升降。升起时,必须将国旗升至杆顶;降下时,不得使国旗落地。

下半旗时,应当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降至旗顶与杆顶之间的距离为旗杆全长的三分之一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半旗

下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下半旗,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其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

下半旗的范围并不确定,就国家领导人逝世或大量人员因天灾人祸罹难设全国哀悼日时,全国各地下半旗;对部分国家领导人、外国政治人物志哀,或悼念在境外遇难(1999年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牺牲的三名记者)烈士等,一般在新华门、天安门广场、外交部等国务院确定的范围下半旗。

扩展资料:

在1990年6月之前,以半旗志哀的国家领导人有20位,分别是任弼时(1950)、罗荣桓(1963)、谢富治(1972)、何香凝(1972)、邓子恢(1972)、李富春(1975)、董必武(1975)、康生(1975)、周恩来(1976)。

朱德(1976)、毛泽东(1976)、郭沫若(1978)、罗瑞卿(1978)、苏振华(1979)、刘少奇(1980)、宋庆龄(1981)、廖承志(1983)、刘伯承(1986)、叶剑英(1986)、胡耀邦(1989)。

联合国降半旗的事件举例:

1、1948年,印度的国父“圣雄”甘地(遇刺),联合国降半旗表示默哀。

2、1953年,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去世,斯大林在苏联的地位可想而知。

3、1962年,前任联合国秘书长哈马舍尔德,逝世1周年(这可以说只是补办,也可说是破例)。

4、1968年,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世界为他降半旗。

5、1976年1月9日(逝世次日)至15日(葬礼日),周恩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半旗

下半旗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降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四条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玉树哀悼日
玉树哀悼日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下半旗也称“降半旗”,是公众表示哀悼的重要礼节。过程是先将国旗升至杆顶,然后下降到离杆顶约占全杆三分之一处。降半旗是一个国家行为,一般是在某些重要人士逝世或重大不幸事件、严重自然灾害发生时来表达全国人民的哀思和悼念。期间全国各公开场合的国旗,驻国外的使、领馆的国旗均应下半旗志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第十四条下列人士逝世,下半旗志哀: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院总理、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玉树哀悼日
  玉树哀悼日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三)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四)对世界和平或者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发生特别重大伤亡的不幸事件或者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伤亡时,可以下半旗志哀。
  依照本条第一款(三)、(四)项和第二款的规定下半旗,由国务院决定。
  依照本条规定下半旗的日期和场所,由国家成立的治丧机构或者国务院决定。
下半旗是当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种致哀方式。当一个国家的重要人物逝世后,习惯上要把国旗升起后下降到离旗杆顶端一段距离(距杆顶1/3处),以表示对死者的哀悼。 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据说最早出现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兹·伊斯”号的英国船徐徐地驶进泰晤士河,它的桅杆上飘半旗,象征船员们对已故船长的敬意。该船长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寻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时不幸去世的。以后许多船只沿用了这种哀悼方式,不过直到17世纪上叶,下半旗的做法还一直局限在船上。 随着时间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传到陆地上,后来它被官方承认,并为世界各国所采用。 在中国领袖去世,被视作国家大哀,会举国降下半旗。 第一次是周恩来总理 第二次是朱德总司令 第三次是毛泽东主席 之后胡耀邦、李先念、邓小平、杨尚昆等去世大陆下半旗志哀[指在天安门、新华门下半旗] 特别在1999年5月12日,为哀悼驻南联盟大使馆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袭击中遇难的三位烈士,香港特别行政区所有政府机构、新华社香港分社、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均下半旗志哀。 还有就是这次:2008年5月19日,全国为5。12地震遇难者降半旗志哀。
记得采纳啊

为什么联合国安理会默哀一分钟?

3月23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与会代表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前为伦敦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默哀。

当天,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在安理会作为本月轮值主席主持会议时说,他代表安理会强烈谴责这期懦弱的恐怖袭击,并向袭击受害者家人表示慰问。随后,安理会与会者起立,为袭击遇害者默哀一分钟。

英国伦敦市中心议会大厦附近22日下午发生恐怖袭击事件,目前已造成包括袭击者在内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23日表示,秘书长古特雷斯谴责这次伦敦恐怖袭击事件,向袭击受害者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对英国人民和英国政府表示支持,希望伤者早日康复。

3月24日电
03月23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与会代表在参加联合国安理会会议前为伦敦恐怖袭击中的遇难者默哀。

人教版七年级下语文24课《真正的英雄》的教案!!

越全越好
《真正的英雄》
教学重难点:

1、加强朗读,把握文章内容,体味文章感情。

2、主动探究,演讲词的主题。

3、培养探索精神

背景资料: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基础知识:

1、字词

哀悼(dao ) 锲而不舍(qie ) 勋章(xūn ) 锤炼( chui)

阴霾(mai ) 孜孜不倦(zī ) 企求(qĭ ) 凝聚(ning )

战栗(li ) 拓荒(tuo ) 弥补( mi ) 不朽(xiŭ )

2、词语积累

哀悼:悲痛的悼念(死者)。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迫不及待:急迫的不能再等待。

建树:建立(功绩)。

锤炼:磨练。

孜孜不倦:勤勉,不知道疲倦。

梦寐以求:睡梦中都想着寻找,形容迫切希望着。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

课文内容把握:

1、结构梳理:1-4: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

5-13: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

14-21: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尽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2、感情归纳:

(1) 前半部分抒发悲痛心情。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

,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2) 后半部分主要表达力量。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

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

3、主题概括:

这篇演讲词哀悼了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

问题研究:

1、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却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如何理解?

2、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世纪前的开拓者”?“今天的荒漠就是太空和人类知识没有达到的疆域”,相对于“今天的荒漠”,“昨天的荒漠”指的是哪里?

3、我们的国家的确非常幸运,因为我们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和刚毅

不屈的品质,我们仍然有像‘挑战者’号上七位宇航员那样的英雄。”这是“美国精神”的集中表述,你是如何这种“美国精神”的?

答案:

1、人类探索本来就意味着冒险,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很有可能是灾难,但他们并没有害怕,而是义无反顾随时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他们的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者。

2、此为例证明美国历史上就有 这样的传统,不怕失败,开拓进取,也为下文号召大家“重新振作起来,忍受着磨难,不断前进”做好铺垫。

3、这种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绝不仅仅只属于美国精神,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课后习题答案

(一)、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1、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高度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英雄们之所以是英雄的真正原因的看法。

2、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3、这是作者对英雄们的祝愿,也表明了英雄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三)略

拓展练习:

全体队员分成两组,携带剩余的全部公共和个人装备继续负重行军。在明朗的阳光下,大家穿越一道道流水冲击谷,爬上一道道漫坡。回首望去,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漂浮在高远的云雾间。此时此刻,你才能对自己在以往7天里作出的建树有所估量。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

你会透彻的感悟到,当你一旦离开被各自的功利扰昏了头脑的人群,投入到大自然固有的逻辑和灵性中去时,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

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遏制你的下滑,你后方队员扎下的冰镐会让你及时获得一个支点。那一瞬间,你会为自己以往在人群中对无助老人的冷漠而深刻的汗颜。

当你完成了背负20公斤的行囊,一天走完30公里山路,并垂直上升1000你的业绩时,你无法不想到,在此前的日子里,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娇惯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

人类创造了光辉的现代化的物质,也令人悲哀的未能躲开某些现代伦理对个人精神的绞杀。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信仰大自然的逻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

他们从不后悔!

1、为下面句中的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

(1)博格达群峰已经幻影一般()在高远的云雾间。(漂浮 耸立)

(2)你曾经是一个把自己()到连自己用的煤气罐都扛不到六楼的男人。(纵容 娇惯)

(3)当你孤立无助地沿着冰坡下滑向深渊时,你前方队员伸出的雪仗会及时()你的下滑。

(挡住 遏制)

(4)但在1999年春节,有十三个性别不同,职业各异,年龄差距很大,但却()大自然的逻

辑和灵性的普通人,曾经走进天山深处,完成了一次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相信 信仰



2、作者说“物质的美和精神的美时刻都在伴随着你”,作者认为“物质的美”指的是什么

?“精神的美”指的又是什么?

3、作者认为探险是“不能用成败来评价的回归”,回归到哪里去?为什么“不能用成败来

评价”?

参考答案

(二)1、(1)漂浮(2)娇惯(3)遏制(4)信仰 2、“物质的美”指的是“那些在平日里只能借助与望远镜观察的神圣的峰峦,在过去的7天里,你曾经依靠自己的奋斗,真正投入到过它那父亲般宽厚的怀抱里。”“精神的美”指的是精神上会得到净化,意志得到锻炼。

3、回归到自然中去,虽然会遭到失败的命运,但精神上的收获却是巨大的,所以不能用成败来评价。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出示图片,(幻灯片2)教师解说:自古以来,人类就有飞天的梦想,经过漫长的探索,人类发明了飞机;但是,人类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而是将视线投向了更神秘的宇宙,并造出了航天飞机。在人类为自己的成就而万分欣喜的同时,痛苦和不幸往往也会不期而至。出示录象(幻灯片3,点击录象):师解说:1986.1.28上午,成千上万名观众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第10次腾飞的壮观景象,11点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好点火升空,直飞苍穹,但航天飞机在升空72秒时,天空突然天空传来一声闷响,只见航天飞机变成了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落大西洋。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消于无形。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当长烟在天际消散,悲痛却在人们的心中积聚起来。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题为《真正的英雄》的演讲(幻灯片4)。今天我们将跟随里根走进英雄的世界。

二、走进文本:(幻灯片5)10分钟
快速默读课文(6分钟),感知课文内容,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人物,并说说理由。

出示幻灯片6。扫除字词障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英雄。
请同学们看屏幕,这就是在这次意外中牺牲的七位英雄的遗照,这七位英雄分别是……。出示幻灯片7,请同学们对照课文
找出你最敬佩的英雄,并说说理由。
学生分别说出七位英雄的性格和品质。
机长迪克•司各比,不怕危险;
驾驶员迈克•史密斯,为祖国屡建战功;
宇航员朱蒂丝• 莱恩尼科,乐观(笑对工作,笑对人生);
罗纳德•麦克耐尔,有梦想并为之奋斗(充满梦想,建树了难忘的业绩);
埃里森• 奥尼佐卡,有梦想,性格刚毅(性格刚毅);
格里高利•杰维斯,善于感激(不忘母校,为国争光);
女教师科里斯塔• 麦考利芙,勇敢,有探索精神(以勇敢和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荣获全国人民教师的荣誉)。出示幻灯片8,麦考利芙的遗照,简介她的事迹。从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了这些英雄并不是神话和民间故事中具有特异功能英雄。其实他们只是一些身上具有闪光精神的活生生的平凡人。
出示幻灯片9,杨利伟的照片:知道他是谁吗?是啊,他是我国的飞天英雄,从2003年10.15成功起飞,到18日成功还回。他无愧是真正的飞天英雄。

于是有人有意见了。杨利伟可以成为英雄,而挑战者号上的宇航员怎么可以称为真正的英雄,他又没有飞天的壮举,只是在升天72秒后就爆炸了,他们不是真正的英雄。你们同意这一说法吗?

生反驳后,师说:是啊,他们都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向宇宙进军的赞歌,他门的身上都有着人类百折不挠的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

正如里根所说的那一句话呢?请同学们将他读出来。幻灯片10
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生回答后,师总结并导入:
老师有一想法,将课文写英雄生活细节部分的文字改为:幻灯片11
“挑战者”号上的七名宇航员,担负着向天空进军的神圣使命,他们忠实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为国防和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捐躯,是我国航天事业的重大损失。他们不愧是航天事业的忠诚卫士,是美国的真正英雄。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美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好不好能?为什么?可从多角度去思考:里根所表达的情感、所说的内容、演讲的目的、听众的反应等方面思考。
生讨论后,师作结:

作者抓住英雄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回忆,因此,他的演讲才是真实感人的,平易近人的,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说明这些英雄其实也是一些活生生的平凡人。
说明里根对他们很熟悉。
出事幻灯片12上:
演讲词特点:以真情感动人,以精神鼓舞人。
现在旧请同学门模仿里根,用真挚的感情来选读6-12段,那位愿意站起来试试?好,这位就是我们班的真正英雄,大家给他来点掌声,鼓励一下。(没有人吗?好,那你们就推荐一位代表读读吧!呐,这位同学是不负众望啊,给他来点掌声,奖励一下。)
生如读麦考利芙,师则解说:是啊,这些可爱而可敬的英雄他门的身上聚集了多少人的想象力,又凝聚了多少人的希望啊,可就在那么一瞬间,一切都消逝了,一切都不可挽回了。如果你是里跟总统,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找出文中集中体现悲痛心情的语段。指导朗读2、3、14段。你觉得哪些词语集中体现悲痛之情呢?好现在就请让我们满怀着悲痛之情来读着一段。(选一段,进行重点字词的选找,然后进行齐读)
如果你是里根总统你难道可以仅仅是沉溺于痛苦吗?
不是,因为他还须号召他的人民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请同学们找出表达这一意思的语段,指导朗读15、17、19、18段。
1、 女生选一段齐读,男生评议后,女生再齐读。
2、 男生选一段齐读,女生评议后,男生再齐读。
看着同学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不禁也想凑个热闹,也想读一段试试,那就请同学们仔细听听,听老师有没有将这种激奋之情读出来好不好?
声如说不好,则请指出不足之处,在要求齐读。(就让我们一起将这一段读好把!)
生如说好,那就要求学生来点掌声鼓励一下。(真的很好吗?那就不要吝啬你门的掌声啊)
出示幻灯片12下:
感情:悲痛、奋进;
语气:低沉、激昂。
通过同学们刚才声情并茂的朗读,老师感觉到了,这些真正英雄身上的精神,里根所提倡的这种精神,已经飘扬过海,并根植于我们的心中。对于这些人类的精英,我们的心中定有千言万语要表达,现在正值清明时节,让我们为这些为人类的进步作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献上一束花吧:
出示幻灯片13:5分钟
请选择我们要献的花,并倾诉你对英雄的款款深情。

我先说吧:我 要给英雄们献上水仙花,因为英雄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他们却作出了不平凡的壮举,就如水仙花一样,普通却不失高雅。
生讲后,师总结:
英雄们身上的这些探索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挑战号”虽已经化为碎片,但人类探索的脚步不会停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先哲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愿因有了我们的担承,人类探索的脚步走得更远。
这是复杂版滴
一、整体把握

在科学探索的漫漫长路上,人类每前进一小步,都可能以牺牲她一部分最优秀的儿女作为代价。可是,人类并不因此停步不前,而是总结教训,积蓄力量,继续前进,创造一个又一个新的科技奇迹。就拿美国“挑战者”号爆炸事件来说,航天飞机虽然在转瞬间化为了灰烬,宇航英雄的魂魄永远留在了遥远的太空,整个人类太空计划因此遭受重大挫折,但人类并没有被吓倒。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我们看到,此后有更多的国家、更多的人员投入到太空探索的事业中去,一架又一架航天飞机升上了蓝天,去探索那茫茫未知的宇宙。

1986年1月28日上午美国东部标准时间11点38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升空约1分12秒后突然爆炸,机上七名宇航员全部遇难。爆炸后,飞机变成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拖着长蛇般的然后分叉的火焰和黄白色浓烟坠入大西洋中。这架耗资12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转瞬间销于无形。美国全国上下悲痛万分,纷纷哀悼;全世界也为之震惊,各国元首纷纷发表讲话,对死难者家属和美国人民表示慰问。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当晚即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对罹难的英雄表示哀悼,并决心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举行隆重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在会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演讲。本文即是这次演讲的演讲词。

演讲词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它一般不讲求说理的严密性和思维的逻辑性,而总是以某一种精神鼓舞人,以真切的感情打动人。本文即具备了这一基本特点。

整体把握这篇演讲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演讲词的主题思想。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可以概括为:哀悼罹难的航天勇士,颂扬人类的探索精神,号召人们化悲痛为力量,踏着先烈开辟的道路,继续进行太空探索。这篇演讲词虽然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事,写的是航天领域的事故,其意义却超越了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和不同的科学领域,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体现了人类最闪光的品质——百折不挠地探索未知领域的精神。由此说来,这里表达的思想不仅仅属于美国,也属于全人类。

演讲中隐含的感情及其变化的脉络。演讲者在演讲中表达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悲痛和力量。从感情脉络来看,全文可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抒发悲痛心情,后半部分则主要表达力量。悲痛是因为英雄已死,无论对人类,对国家,还是对亲人,对朋友,这都是一种巨大的损失。演讲者字里行间处处表达了这种悲痛、哀悼之情。但是,人类不能永远悲痛、消沉下去,而应该化悲痛为力量,沿着英雄的足迹继续前进。应该注意的是,演讲者表达的这两种感情在课文中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水乳交融的。更恰当地说,全篇演讲词给人的整体情绪是悲痛,但又不是仅停留于悲痛,在总统言辞的感召下,全民的悲痛转化成了一种无形的力量。这一出航天悲剧的结果不是让人们害怕,而是鼓舞,使后继者更加奋然而前行。

总-分-总的写作思路。从写作思路角度来看,本文又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前四段,表达深深的哀痛和对英雄的赞颂;第二部分,中间九段,分别追忆几位献身的英雄,要人民永远记住这些“真正的美国英雄”;第三部分,最后八段,号召人民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英雄未竟的事业,继续向太空进军。

演讲者的姿态和角色定位。这样的演讲,不是公文性的客套话,不是高高在上的领袖,对他统治下的子民的居高临下的评价和盖棺定论。演讲者在演讲中有着双重身份,一是代表全国人民的总统,二是作为人民中的一员。因为是总统,所以他要代表人民说话,要赋予演讲以普遍的意义;因为是人民中的一员,所以他并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得比别人高,而是与人民一道,共同仰视这些真正的英雄。作者抓住英雄令人感动的生活细节,一一展开深情追忆,使人感到,这些英雄原来也是活生生的平凡人。总统对每一位宇航员都非常熟悉,正因如此,他的演讲才是感人的,平易近人的,发自内心的,而非客套的。

意味深长的语句。演讲者能从现实的具体事例中概括出具有真理性的话语,读来让人反复回味,获得思想的启迪。比如:“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这些话既是对这些航天英雄说的,又具有普遍的意义,让人深思,令人感奋。

二、问题研究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想像力”?

麦考利芙是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为什么演讲者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人们学习。

3.里根总统所宣扬的美国精神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开拓精神、想像力、英雄主义、献身精神、巨大的勇气、令人信赖的声誉、刚毅不屈的品质等。

不要用狭隘的眼光来看待这种美国精神,而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它看成是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高贵精神的代表。推而广之,只要是人类的精华,就不必分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而都应当借鉴、学习、吸收。

练习说明

一、阅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来自哪里。

设题意图:让学生主动探究,把握这篇演讲词的思想感情。

答题时,不同的同学画出的句子不一样,这是正常的,只要他说出一点感动的理由就可以了;假如学生不感动,就需要教师适当引导、讲解;答案不要强求一致。

这篇文章动人心魄的力量,主要是演讲者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言语都从肺腑自然流出,不给人客套、虚假、做作的感觉。

二、调动你的知识储备,联系生活,谈谈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1.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

2.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

3.我们所能找到的惟一安慰是,我们在心里知道飞得那样高那样自豪的你们,现在在星际之外找到了上帝许诺以不朽生命的归宿。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欣赏、理解课文中几个精彩的句子。

答题思路:可让学生联系自己所了解的其他历史事件,来印证第一题和第二题这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阐释其中的含义;第三题,只要说出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就可以了。

三、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展开交流。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开展课外语文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如果条件有限,可以把“有关资料”中的部分内容提供给学生,就此展开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建议

一、本课为自读课文,建议用一课时完成。

二、可请物理老师或在这方面有特长的同学介绍有关航天飞机和载人宇宙飞船的概况,以加深同学的感性认识,感受人类的伟大,科技的进步,便于理解课文。

三、教师可找来有关报纸、画报,有条件的话,可以从网上下载、补充一些资料,让学生看一些图片,如航天飞机外形、熊熊的火球、爆炸时分叉的火焰、从大西洋中捞起的还保留有完整美国国旗的飞机残片、麦考利芙的照片等,以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四、加强对课文的朗读。表达如此丰富、强烈感情的演讲词并不多见,能够这样直接冲击人们心灵的作品也是不多的。朗读是体味作品感情的最好方式。教师在让学生听录音的基础上,充分感受作者演讲时的心情,甚至可以扮作总统来朗读课文。

五、课文中的好句子不妨让学生摘抄下来,并学会运用。

有关资料

一、罗纳德·里根小传

1911年2月6日,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出生于伊利诺伊州的坦皮科镇(父亲约翰·里根,母亲丽娜·里根),中学就读于附近的迪克森镇,然后半工半读完成在尤里卡学院的大学课程。在大学里,他学习经济学和社会学,参加校足球队比赛和校剧社的演出。毕业后,里根成为一名电台体育播音员,1937年的一次试镜使他在好莱坞赢得了一份演出合同。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共参加了53部电影的演出。

罗纳德·里根与第一任妻子、女演员简·怀曼生有两个孩子:莫琳和麦克尔。1952年,他与女演员南希·戴维斯结婚,又育两子:帕特里夏·安和罗纳德·皮斯考。

作为美国电影协会主席,里根开始卷入电影业中的一些敏感争端中。他的政治观点也逐步由自由转为保守。作为一位电视主持人,里根常在国内巡回演出,逐渐成为保守党的代言人。1966年,他以领先票数当选为加利福尼亚州州长,1970年再次当选。

1980年里根被提名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他选择前得克萨斯国会议员、美驻联合国大使乔治·布什作为他的竞选搭档。当时,选举人深受通货膨胀的折磨,另有数名美国人在伊朗被作为人质扣押了一年。所有这些最终使民主党在选举中落败,共和党在选举中获胜。里根以489票对49票击败吉米·卡特,当选总统。

1981年1月20日,里根上台,仅69天后,他就被一名行刺者射伤,不过很快恢复,开始工作。此次危险事件中,里根所表现出的风度和机智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

里根巧妙地应付国会,使其通过了一系列法令,以此来刺激经济的增长,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加强国防。他还着手进行削减政府开支和减税方案,国防开支造成赤字时也不偏离这个原则。

1984年美国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使里根和布什以前所未有的选票赢得了第二任。他们的胜利使得民主党竞选人沃尔特·蒙代尔和杰拉尔丁·费拉罗被“拒之门外”。

1986年里根成功地进行了税收法典的改革,扫除了许多克扣制度——免除了数百万低收入者的税赋,在他任职末期,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没有经济衰退和经济萧条的和平时期。

二、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李文云)

“挑战者”号是美国研制的第二架航天飞机。与第一架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相比,它在结构、材料和设备方面都有一些改进:“哥伦比亚”号不装燃料时重量为75吨。“挑战者”号由于使用了改进的内部燃料箱,重量比“哥伦比亚”号减轻4�5吨,因而能装载更多货物;防热瓦有所改进,采用了新型的加固硅瓦片。此外,宇航员的座椅、着陆系统、仪表盘都有所改进。

“挑战者”号的首航,曾由于某些技术问题由原定的1983年1月20日发射推迟到1983年4月4日~9日发射。“挑战者”号首航共完成了两项主要任务:发射一颗重两吨半的“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宇航员斯托里·马斯格雷夫和唐纳德·彼德森进行第一次“太空行走”。他们走出“挑战者”号的座舱,于失重情况下在敞开的货舱里,系上安全带行走和活动了近4小时。“挑战者”号于1983年6月和8月,又进行了第二、三次飞行。在第二次飞行时,把美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宇航员萨利·赖德送上了太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宇航员布卢福德空军中校,是在第三次飞行时进入太空的。1985年4月29日第一位美籍华裔科学家王赣骏博士参加了“挑战者”号的第七次飞行,并负责失重状态下流体动力学的研究。

1986年1月28日这次飞行,是“挑战者”号的第10次飞行。在以前的飞行中,“挑战者”号曾出现过一些故障,其中1985年7月29日第八次飞行时的事故最为严重。当时,“挑战者”号从佛罗里达升空后不久,机上的三个发动机中的一号主机突然提前停机,宇航员及时启动了机身上的另一个小发动机,才使航天飞机进入地球低轨道,比原定的轨道低了128公里。

一般情况下,航天飞机每次飞行后,经过二至四周的检修,就又可以重新发射升空,可以反复使用100次。

三、美国航天飞机飞行简况(申明河)

美国是在1972年决定研制航天飞机的。经过9年的研制,几遭挫折,几度推迟,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终于在1981年4月12日上天了。经过54小时30分钟的飞行,绕地球运行36圈,“哥伦比亚”号在4月14日按计划返回大气层,安全着陆。美国航天飞机的试飞成功,标志着美国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自1981年4月12日至1986年1月12日,美国航天飞机共进行了24次宇宙飞行。执行飞行任务的宇航员共125名。他们分别乘“哥伦比亚”号、“挑战者”号、“发现”号和“阿特兰蒂斯”号4架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进行了各种飞行试验。在125名乘员中,不仅有美国的女宇航员、黑人宇航员、华裔宇航员,还有德国、加拿大、法国、荷兰、墨西哥等国的科学家,以及沙特阿拉伯王国的亲王。

航天飞机每次飞行都有特定的飞行任务。在第一次至第四次飞行时主要任务是试飞,检验各种部件性能和热应力。在以后的历次飞行中主要任务有:施放和维修卫星、进行各种科学试验和大型太空建筑骨架搭建试验。航天飞机也执行特别的任务,如在第15次飞行中就执行了绝密性的军事任务,施放各种防卫系统试验卫星。

美国航天飞机在24次飞行中,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任务,但也出过不少故障,有些甚至是十分严重的。如在第二次试飞时,由于机上的燃料电池发生故障,航天飞机被迫提前返航。在第四次飞行中,两个火箭助推器沉入大西洋。在第五次飞行中,由于航天服出了毛病,致使太空行走计划流产。在第16次飞行中,损坏了100多块隔热瓦,航天飞机下降时,一个轮胎烧破。在第18次飞行中进行的激光反射试验第一次失败,在进行第二次试验时才成功。航天飞机在第19次发射时,出现了严重险情,它的三个主发动机中的一个由于热传感器失灵,只开动了5分48秒,提前3分多钟熄火。当时“挑战者”号已飞离地面112公里,尚未入轨。载人宇宙飞行器的发动机在入轨前熄火,这在美国20多年的载人太空飞行史上还是第一次。在第20次发射时,由于雷阵雨和机载电脑发生故障,航天飞机两次推迟发射。

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进行美国航天飞机的第25次飞行中,发生空中爆炸。这是美国56次载人航天飞行中第一次爆炸事件,也是美国宇航员第一次在飞行中死亡。

四、“挑战者”号遇难背景材料补充

在7名宇航员中,女性有两位,即37岁的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和36岁的朱蒂丝·莱恩尼科。而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7名宇航员中惟一来自民间的克里斯塔·麦考利芙。

美国航天局是在50多次载人飞行后,才决定要载“平民”乘客登太空。里根总统提议,第一位平民宇航员应该是一位教师。这无疑是教育工作者的巨大荣幸。消息传出,一年中有11 000名教师报名。经过反复挑选,从中挑出10名。最后选中的是克里斯塔·麦考利芙。她经过120个小时严格艰苦的训练后,首次作为平民代表升入太空。对于她的航空旅行,所有教师都引以为荣。而她的父母、丈夫和儿女都来到现场为她送行。

爆炸发生40秒钟之后,内斯比特代表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史密斯向人们悲痛地正式宣告:“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已经被炸毁。

航天中心发射基地笼罩在极度悲哀中,最初那些为“挑战者”号顺利升空欢呼的观礼台上的人们,其中有许多是宇航员的亲人。他们看到爆炸时从“不可能”的惊愕中醒悟过来后失声痛哭。宇航基地的工作人员们也悲痛欲绝地抱作一团,哭已经不能表达他们当时的心情。

观众席上最痛心的,要算是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的父母了。“天啊,这不是真的!”母亲格雷斯仰望蓝天,泪如泉涌。

父亲科里根首先觉察到意外的不幸事件,把手臂紧紧地搂在妻子肩膀上,老泪纵横。曾为女儿感到高兴和自豪的心情顿时被失去女儿的揪心痛苦所替代,巨大的悲痛像电流一样袭击着这对年迈的夫妇,他们在寒风中战栗着、哭泣着。

在看台上的麦考利芙的丈夫和他九岁的儿子以及六岁的女儿,也都泪眼模糊,难以自持。刹那间,他们就失去了妻子和母亲……这天麦考利芙所在的康科德中学的所有学生都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他们的老师……他们兴高采烈地议论着老师这次历史性的航行。当“挑战者”号发射时,学生们兴奋地欢呼起来,情不自禁地为自己的老师鼓掌……可是,不幸的事发生了。最初,他们几乎同时叫:“这决不是真的!”

曾和麦考利芙竞争宇航员的一万多名中小学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也从电视中看到了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场面。“太空课”没有了,师生们全都陷入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当“挑战者”号的碎片正纷纷扬扬撒向大西洋时,美国总统里根正同他的高级助手们共进工作午餐。副总统布什和国家安全顾问波因德克斯特急匆匆地冲进来,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了众人。

里根总统的第一反应是:“是女教师乘坐的那架航天飞机吗?”

布什表情严肃地说:“是的。”

所有人都中止了午餐站起来,随里根总统来到离那儿最近的总统书房,打开电视观看这次事故的录像新闻。

起初,这位总统被残酷的现实“震惊得一言不发”,脸上充满了忧虑、焦急不安和悲痛的表情。后来,里根对记者说:“我当时根本摆脱不掉遇难者家属的形象。”

而里根夫人南希则失声惊呼:“天哪!这不可能!”

在最初的惊愕过后,里根同国会领袖们商议了一下,决定把原定于当晚发表国情咨文讲话的时间推迟到下星期二,并派布什副总统马上乘飞机飞往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空中心,向死难者家属表示慰问并调查事故原因。正在开会的众议院中断了会议并宣布休会。华盛顿大教堂响起了为死难者哀悼的钟声。

华盛顿沉浸在异乎寻常的肃穆气氛中,没有了喧闹和叫嚷,仿佛进入了白夜。洛杉矶纪念运动场上,重新点燃了奥林匹克火炬,以示哀悼。各地电台连续播放美国国歌。火车、轮船鸣响了汽笛,各大建筑物上的星条旗也徐徐降为半旗……致哀电,慰问电,雪片似的飞向这里。白宫似乎在哭泣,里根总统步履沉重地走到他的椭圆形办公室,在电视摄像机前发表了讲话。他神情忧郁,语调沉重,他用极其悲哀的声音向全国作了电视讲话:“我原计划今晚对你们发表的讲话是就国情咨文作一报告。但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事件使我改变了主意。南希和我对‘挑战者’号发生的悲剧深感哀痛。我知道我国全体人民和我一样悲痛。”

他对7名宇航员的不幸罹难表示哀悼,并盛赞他们“大胆勇敢,他们具有那种特殊的风度,那种特殊的精神。这种精神将向我挑战,我也将高兴地去迎接。”

他还向美国全国的中小学生提到了他们尊敬的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芙,他知道这位献身的女教师牵动着全国儿童的心,他说:“我知道这难以理解,不过,像这种痛苦的事情有时是会发生的。”

他向美国和世界沉痛宣告:

“今天是哀悼和纪念之日……”

美国全国上下早已陷入悲哀的浪潮之中。临近中午,知道消息的人们几乎中断了一切活动。繁杂的街头骤然间就比平时冷清了许多,人们匆匆赶路一言不发。许多人守在电视机旁,等待着有关这场灾难的详细报道。伴随着致哀的钟声,无数人流下了热泪。

入夜,从来灯火辉煌的纽约帝国大厦熄灭了全部的灯火,以示哀悼。这个“全美的灾难”深深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美国原定在1986年将有15次航天飞机的发射,是“太空时代开始后的最重要一年”,现在全部化为泡影。建造“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花了美国纳税人12亿美元,轰然一声巨响使这笔巨资化为乌有。

美国三大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和全国广播公司,在1月28日当天用了5个多小时连续不断地报道“挑战者”号爆炸事件,损失的广告费用估计近千万美元。

在这样的灾难中,金钱的损失似乎已显得不那么重要了。7名遇难的宇航员代表着一个相同的梦,这是人类探寻未知世界的一个千古大梦。

应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人希望这个梦破碎。

所以这不只是一个美国梦,而是一个全人类的梦。

这也不只是一个美国的灾难,美国的悲哀,而是全世界的灾难,全人类的悲哀。

举世震惊。

1月28日当天,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的领导人纷纷发表讲话或致电里根总统,对“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不幸失事表示同情和哀悼。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向里根总统发出言语切切的唁电:全世界都将为在开拓人类知识边疆中的这一悲剧的牺牲而万分悲痛。

联合国安理会获悉这一消息时正在开会,会议似乎是理所当然地就中止了。大会的全体成员默哀三分钟后,本届联大安理会主席李鹿野代表安理会发表讲话:“对美国航天努力中出现的这一机毁人亡事件感到十分悲痛。”

前苏联莫斯科的居民大多是通过电视台首先得到这一噩耗的,惊愕使他们久久地沉默,一月的寒风席卷着冰天雪地的城市。前苏联官方迅速发出慰问电,并迅速作出决定,把前苏联人在空间探索中发现的金星上的火山口中的两个以美国“挑战者”号的殉难者、女教师麦考利芙和另一名女宇航员雷恩尼科的名字命名,以表示深切的哀悼和永恒的纪念。

细雨霏霏的英国伦敦,人们的心情晦暗得像恶劣的天气一样。撒切尔首相的致哀电发出后,广播电视都纷纷给予了报道。报馆的编辑室纷纷撤下原来的头条,换上最新消息。印刷厂机器飞转,“号外”“快报”飞速地被印制出来。

中国北京,1月29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首次破例打乱编排次序,把“挑战者”号失事的消息放在了头条位置。国家主席李先念当即打电报给里根总统,对宇航员不幸遇难表示哀悼。

1月31日,休斯敦航天中心隆重举行了有15 000人参加的追悼大会。里根总统和夫人南希同死难者家属坐在第一排。

乐队奏起了《美丽的阿美利加》乐曲,人们的心头像压着沉重的铅石……在麻省的弗雷明汉州立大学,升起了7个黑色气球。当年,克里斯塔·麦考利芙曾在这所大学取得学位。一千多教职员和学生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弗雷明汉中学教员查尔斯·斯波萨托说:“麦考利芙将永垂不朽,因为她活在人们的心中。”

康科德中学的校园里,一株槭树上挂着一面崭新的美国国旗和7只圆球。一块黄色纸板上写着醒目的蓝色大字:“克里斯塔,我们爱你!”入夜,麦考利芙教过的60多名16岁左右的青少年,拿着60多支点燃的蜡烛,一动不动站在雪地里,向敬爱的老师表示深切的哀悼。

美国教育部部长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讲话,他希望学生们要为教师麦考利芙而自豪。里根总统也表示,今后的航天飞机将有“更多的志愿者,更多的平民,更多的教师”。

“挑战者”号的失事,是震撼世界的悲剧,全世界人民为人类航天壮举发生的这一重大挫折和不幸感到悲痛和惋惜。

美国总统里根在追悼会上说:“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沉痛地哀悼我们失去的7位勇敢的公民,共同分担内心的悲痛,或许在相互间的安慰中,我们能够得到承受痛苦的力量并坚定追求理想的信念。”

“我们今天所说的远远不够表达我们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在我们的不幸面前显得如此软弱无力……”“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愿上帝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保佑大家并给你们安慰。”

人类在征服宇宙的伟大斗争中,从不畏惧艰难曲折,而总是在吸取经验教训后,勇往直前。
本文标题: 从联合国双默哀事件中各国的反应可以看出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8782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最近很多人都在批评鲁迅两心壶中有两种不同液体 如果两个孔都不堵住然后将壶中液体倒到杯中会怎么样 杯里的液体是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