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叫门确实是恶心,但为什么都拿杀于谦会说事,古代其他皇帝不是一样杀过大臣吗

发布时间: 2023-01-28 21:04:3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何还要冤杀不世功臣于谦?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王朝陷入一片混乱,危急时刻,于谦等人挺身而出,...

朱祁镇叫门确实是恶心,但为什么都拿杀于谦会说事,古代其他皇帝不是一样杀过大臣吗

“夺门之变”朱祁镇复辟成功后,为何还要冤杀不世功臣于谦?

土木堡之变,大明精锐尽失,王朝陷入一片混乱,危急时刻,于谦等人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将倒,救大明于水火,带领军队在京城脚下与来犯的也先军队决战,最终获得大胜,立下了不世功勋。

然而,在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六日晚,“还乡团”发起夺门之变,迎立太上皇朱祁镇复位成功。登基第二天,朱祁镇就大肆封赏“还乡团”成员,同时,将于谦和大学士王文等人即刻逮捕入狱,后被杀,留下了一桩千古冤案。

那么,朱祁镇刚刚复位成功,为何要急于杀害于谦等一干朝廷重臣呢?

其实,事件一开始,朱祁镇是不想杀于谦的,然而,“还乡团”成员却急于杀了于谦等人,尤其是徐有贞,或许是为了报当年的羞辱之仇(当年也先军队兵临城下时他极力主张南迁而被于谦怒骂,让他在同僚面前抬不起头来,其实于谦对他还是不错的,事后还不计前嫌向时任皇帝的代宗朱祁钰,只是未得同意,因此他就以为是于谦故意在阻挠他升官,将账都算在于谦头上了,也是挺冤的),他急于要动手了。

因此,他上疏皇帝,大力陈述必杀于谦的理由,可是他说了半天,得到的回应就是四个字:“谦实有功”。

意思是说,于谦是有功的,没有杀掉他的理由。

这下徐有贞傻眼了,他着急了,因为虽说现在于谦被投入监狱了,但保不准哪天于谦又复起,到时自己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不行,必须要再想一个杀掉于谦的理由。

徐有贞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理由,他知道,这个理由一说出来,于谦必死。

“不杀于谦,此举无名”,徐有贞说道。

如果不杀于谦,复辟夺位就兴师无名了。

朱祁镇惊呆了,他才意识到徐有贞是对的,为了复辟名正言顺,于谦必死!

1457年正月十六日,于谦被斩于崇文门外。

天下冤之!

他就以为是于谦故意在阻挠他升官,将账都算在于谦头上了,也是挺冤的),他急于要动手了。
于谦是朱祁钰身边的得力重臣,朱祁镇不信任他。在土木堡之变后,面对明朝的国君被俘的情况,于谦也支持朱祁钰上位,成为明朝新一任皇帝。
天子之位本来就已经属于朱祁镇了,只要他再等等即可坐享其成。当时徐有贞等人,是在拿朱祁镇的生命来冒险,以为自己争取名利,如果当时政变没成功,那么朱祁镇将会陷入绝境。还有就是复辟成功后,徐有贞鼓动朱祁镇杀掉了有很高人望的于谦,导致朱祁镇背负杀害忠臣的骂名。
许多皇帝都是杀重臣,朱祁也不例外,有句话说的好功高盖主。

明英宗复辟上台后,为什么就立刻让人杀了于谦?原因是什么?

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结果爆发了土木之变,他做了俘虏。可大明从来不缺当皇帝的人,在于谦等人的支持下,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做了皇帝。不过没有多久,瓦剌人把明英宗给放了,回国的他被软禁了起来。可几年后,在朱祁钰病重的时候,大明却发生了夺门之变,被软禁的朱祁镇被放了回来,重新做了皇帝。而刚刚登基的他,却立刻就杀了于谦,这么一个忠臣。按说,于谦在关键时刻,保住了大明江山,对老朱家可是有功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杀于谦,原因是什么?第一,奸人陷害。第二,他要维护自己的正统性。第三,朱祁镇或许也明白于谦在对于他是有威胁的。

第一

夺门之变与于谦没有关系,而是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这些人都是小人,与正直的于谦压根不是一回事,他们是投机者,为了满足自己个人的利益,才这么做的。对于他们这种不光彩的行为,自然对于谦是比较害怕的。毕竟于谦的影响力和地位都在那摆着呢,其中还有是被于谦给提拔的人。那么,于谦一日不倒,对他们来说就不得安宁。所以,他们不断地在明英宗面前说于谦的坏话,一定要明英宗把于谦杀掉。朱祁镇能够放出来,重新当上皇帝,他们功劳是很大的,所以朱祁镇不得不听他们的。

第二

当时明英宗还不是太同意,可徐有贞进言说:“不杀于谦,复辟这件事就成了出师无名。”明英宗的主意便拿定了。可见,对于明英宗来说,这个才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他需要为自己第二次当皇帝正名,虽然他已经当上了皇帝,但恰恰这样的人最在乎的就是名声。所以,他需要为自己正名。

第三

本来在明英宗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于谦压根就不受待见,也不是什么高官。可由于明英宗带走了一大半的官员,连兵部的老大也带走了,所以于谦才被提拔了上来。可经过于谦的整合,以及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的名声和威望达到了巅峰。其实这是明英宗说忌惮的,毕竟他不属于自己阵营的一员,那么,这样的人是非常危险的。

明英宗和于谦有私人的恩怨。还有就是他听信了谗言,认定于谦有谋反的意图。于谦和民警帝的关系非常好,只有于谦死亡才能够凸显出明英宗的合法。
是因为他早就知道于谦对朱棣忠心耿耿,一定给朱棣留了后手,他害怕朱棣反叛自己,要杀掉于谦。
因为对方曾经是想要伤害他,甚至还杀了他的儿子。明英宗是咽不下这口气的,

明宣宗为何不顾天下人的反对,质疑杀掉于谦?

因为于谦虽然有功于大明的江山社稷,但是却得罪了明宣宗朱祁镇。更重要的是,如果朱祁镇不杀掉于谦,那么他这一场“夺门之变,英宗复位”就相当于是名不正言不顺的篡位。

明宣宗朱祁镇可以说是一个传奇人物,朱祁镇渴望和他的父亲朱瞻基以及他的爷爷朱棣一样成为一位有着战功的君王。所以在他亲政之后不久,就因为双方边境互市的问题决定要率领京师三大营共计50万军队讨伐瓦剌也先。

有句话说得好:梦想是美好的,不过现实却是残酷的,这句话用来形容此时的明英宗朱祁镇再合适不过了。本来带着50万大军想要来草原上建功立业的君王,却因为宠信宦官导致兵败被俘,成为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个被游牧民族俘虏的君王。在俘虏了朱祁镇之后,瓦剌的首领也先意识到这是一次绝佳的进攻中原的机会。

因为中原政权明朝的君王在他们手里,所以明朝的军队一定是投鼠忌器,在打仗的时候不敢下狠手生怕伤到了他们的真龙天子。当他们裹挟朱祁镇一路打到北京城下的时候,恰好遭遇了坚持据城而守的兵部尚书于谦。

于谦一眼就看出了瓦剌人的阴谋,所以他上奏当时的皇太后,要求立郕王朱祁钰为大明新的君王,让瓦剌也先的阴谋破产。而最后郕王朱祁钰朱琦玉也成为了大明新的君王,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太上皇朱祁镇有一天会安然无恙的回到北京城。

也就是说,朱祁镇失去皇位有一份于谦的“功劳”,朱祁钰的之所以能继位也是于谦一力支持。

所以当通过夺门之变重新成为君王的朱祁镇,就必须要杀死于谦这个能臣来告诉天下他才是正统的君王,于谦当时的做法是错误的,是大逆不道的。否则他这个英宗复位,只能是沐猴而冠贻笑大方。

明宣宗被囚禁期间,就怀疑是于谦在其中作梗,等他出来之后,也算是为自己报仇,才会去做这样的事情。
虽然于谦是三朝元老,但毕竟他辅佐过明宣宗的对手,所以在明宣宗心目当中对他有所忌惮也是毋庸置疑的,杀到于谦,明宣宗才能够更安心。
于谦虽然是当时的大功臣,但是还是被杀掉了。因为当时皇帝为了理所当然的当登机。则必须要杀死于谦。不然名不正言不顺。
因为其实明宣宗心里面是非常清楚的,于谦他根本就是一个亦正亦邪的人,所以说留在朝廷当中其实还是会有一些相当大的祸患呢。

明英宗朱祁镇为何不得不杀于谦?于谦有何罪过?

明英宗朱祁镇为什么不得不杀于谦?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女医明妃传》让明英宗朱祁镇火了。

这是位传奇的皇帝,但是他并不英明神武,反而在历史还有昏庸之名。他先是轻信宦官,以致土木大败,天子被俘。后在夺门之变复位之后继续任用奸佞,冤杀忠臣于谦。

于谦的贡献和地位在历史上早有定论,是绝对的忠臣和国之柱石。要是没有他,明朝在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就可能已经瓦解,更别说坚持到了1644年。是他坚决地驳斥了朝廷中南迁的主张,统一了朝廷上下抗战的认识,坚定了上下背水一战的决心,运筹帷幄,大败瓦剌,守住北京城,使大明转危为安。

就是这样的一个忠臣加功臣,在朱祁镇夺门之变复位之后,却第一时间被下狱,几天后就被处死。

朱祁镇以谋逆罪杀掉于谦,当时舆论哗然,谁也不相信于谦会谋逆,这成了朱祁镇除土木堡之变之后另一个终身污点。

于谦有功,朱祁镇心里清楚,但是即使如此,朱祁镇也不得不杀掉于谦。理由很简单:为了皇位的正统性!

本来一开始朱祁镇也不想杀于谦,参与夺门之变的徐有贞建议朱祁镇杀掉于谦时,朱祁镇只说了一句和:谦实有功。

但是徐有贞接着说的一句话,就让朱祁镇起了杀心,这句话就是:不杀于谦,此举无名。翻译成白话就是:如果不杀掉于谦,我们夺门之变就没有正当的名义。

所谓无名,意思就是说,朱祁镇这次的复位没有法理和道德上的正当性。正中朱祁镇的痛点,所以朱祁镇必须杀于谦。

这里可能会有人不明白了,皇位本来就是朱祁镇的,现在他复位,为什么还会担心自己复位的正统性?何况他都是皇帝了,为什么还要担心这个正统问题?

明朝受程朱理学影响颇深,对正统性异常看重,当年朱棣夺位就千方百计地找理由来说明自己当皇帝的正统性,甚至到了不惜连妈都不认的地步。朱祁镇的第一个年号也是正统,可见正统对皇帝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当时的朱祁镇内心对于自己通过这场政变夺回皇位心也是有点虚的,如果朱祁镇真的对自己夺回的皇位政治正确性那么坚信的话,他没理由被这一句此举无名所打动而杀掉于谦。

为什么他对夺回皇位的正统性不自信,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政治惯例上的不合理,第二是对大臣们的拥戴自己的不自信。

首先,政治惯例上的不合理

古代又不是法治国家,政治惯例和道德往往就跟现在的宪法差不多,按照当时的一般看法和政治惯例,只有太子或者皇帝遗诏指定的人继位,这个皇帝才是合法的。

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朱祁钰在国难之际由群臣推上皇位,虽然不合常规,但是他的皇帝的合法性受到了满朝文武的认可,所以,只有朱祁钰才有立嗣的权力。

但他废掉了原太子朱见F(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后来朱见济夭折,满朝文武求立朱见F为太子,朱祁钰就是不答应,并经常惩罚有此动议的大臣。可见朱祁钰主观上就是不想把皇位还给朱祁镇一脉。

朱祁镇也知道自己弟弟不会这么好心主动还回皇位。所以夺回皇位,只能先否定朱祁钰皇位的正统性,才能确定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而于谦正是将朱祁钰推上皇位的主导人,如果于谦不死,也就是代表朱祁镇认可于谦当年推举朱祁钰是正当的,那么也就是否认了自己现在夺位的正当性,这当然不行!

所以搞政治斗争的就是这么矛盾,就算朱祁镇心里认可于谦当年这么做是对的,但是在表面上,又不能承认于谦是对的。

事实正确和政治正确说到底是两回事。

所以于谦死于政治。

其次,对大臣拥戴自己的不自信

皇位的正统除了先皇指定,还有就是大臣的拥戴。朱祁钰的皇位合法性就是这么来的。而朱祁镇之所以退位,是因为自己闯了大祸,差点断送了大明帝国。后来瓦剌人带着他去勒索明朝,开始还能勒索地到钱,后来一分都没有了,没人管他死活,朱祁镇很自然会觉得是群臣抛弃了他。

朱祁镇被软禁的7年,可以说与世隔绝。礼部每年元旦和朱祁镇寿辰时都会要求朝贺太上皇,但是朱祁钰没有一次答应。连朱祁镇送给太监一把金刀都会变成一桩大案。所以这7年来没人敢来看朱祁镇,自然更加加深了朱祁镇的印象——他是个被群臣抛弃的人,即使朱祁钰死了,大臣也很可能不会再拥立他复位。

以上两个原因,使朱祁镇对自己的正统性开始心虚。所以,他自己一开始也觉得自己这场政变是绝对有必要也有意义的,所以他并不反对用夺门二字来形容这场政变。

因此就算他后来知道了朱祁钰病重,不久人世,皇位很快会空缺,他也并没有否定发动夺门之变的石亨等人的功劳。

但实际上,满朝文武支持朱祁镇的大有人在。这其中还是当时人心中固有的正统性在作祟。比如在朱祁钰的独子朱见济夭折后,很多人觉得这是天意,比如御史钟同就上疏:

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意思很明显,就是天命是朱祁镇一脉!这个说的还算客气,还有人更不客气,有个叫章纶的简直是简单粗暴:

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是上皇之臣也

朱祁钰自然是勃然大怒,对该二人严刑拷打。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可见当时很多臣子心中,朱祁镇才是正统。

这些朱祁镇当时肯定是不知道的,但是复位之后就肯定都知道了。加上以石亨几个发动夺门之变的所谓功臣恃宠而骄,嚣张跋扈,朱祁镇越来越不满,也渐渐开始反思这其中关节。然后有个叫李贤的来了个临门一脚,让朱祁镇彻底开窍。

李贤说,这皇位本来就是陛下您的,您再说夺门,就显得名不正言不顺,当时J王(朱祁钰)病重,又无子嗣,大臣自然会迎您复位,又何必夺门?

朱祁镇并不一定相信李贤的话,但不管信不信,李贤的话至少证明了大臣们的共识:无论自己是否夺门,皇位的正统性都是在自己这里的。既然大臣们承认了自己的正统性,那再自己通过夺门之变复位,倒显得好像自己是篡位的一样了。于是朱祁镇下令以后不许使用夺门二字。

既然夺门是没必要的,自己的正统性不需要杀于谦来正名,那么当初 *** 嘛还杀于谦给自己抹黑啊?所以从那之后,朱祁镇才开始后悔错杀于谦。

所以,无论朱祁镇是杀于谦,还是后悔杀于谦,理由都是一样的——为了皇位的正统!

本文标题: 朱祁镇叫门确实是恶心,但为什么都拿杀于谦会说事,古代其他皇帝不是一样杀过大臣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99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磕头给压岁钱算不算糟粕文化如何评价电视剧《孤国春秋第一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