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

发布时间: 2023-01-14 23:01: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孙膑兵法》讲的是什么?话说,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更为常人所知,但它毕竟是春秋时期的孙武所著,后有战国初期吴起所著《吴子...

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讲的是什么?

话说,中国古代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更为常人所知,但它毕竟是春秋时期的孙武所著,后有战国初期吴起所著《吴子兵法》,在孙子兵法的基础上更向前一步。到了战国中期,一战成名的孙膑也留下了著名的《孙膑兵法》,虽然在知名度上不如《孙子兵法》,但其也有思想空前之处。

综观全书,《孙膑兵法》在军事思想方面较前人有所发展之处主要有三条:

一是持久战思想萌发。春秋时晋将臾骈曾向赵盾说过,“秦不能久,请深垒固军以待之”;越大夫范蠡也曾向越王勾践说过,吴军若“彼来从我,固守勿与”。但这还仅是针对具体情况的一种措施。《孙膑兵法》在他们的思想基础上,将其升华为理论,认为在“敌众且武”来攻而又必须抵抗时,应“埤垒、广志、严正、辑众,避而骄之,引而劳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必以为久”。

就是说当兵力和战斗力均居于优势的敌军来战时,就要增强壁垒,激励士气,严明纪律,加强团结,避敌锐气,使其骄傲,并引诱、调动敌人,使其疲惫,然后才实施反击,攻击无备,出其不意。这样做,必须做持久的思想和物资准备才能成功。

它还说,当双方已经布阵,可是自己又不想与之决战时(“张军勿战”),要“倅险增垒,诤戒勿动,毋可前,毋可怒”。就是说要据险增筑防御工事,加强警戒,按兵不动,不要被敌人引诱而出战,也不要被敌人的行动所激怒。这和前述的避免决战原则是一致的,基本精神都是以时间换取优势。

二是歼灭战思想萌芽。《月战》篇有一段残简,记载了对胜利的看法,认为胜利之中如仍有不胜的成分,就不是真正的全胜。它说,“所不胜者也五,五者有所一,不胜”。并举例说:有多杀人而不得将卒者,有得将卒而不得舍者,有得舍而不得将军者,只有“覆军杀将”,即全歼敌军才是全胜。只要“得其道,则虽欲生不可得也”。

就是说只要能掌握战争指导规律,就能全歼敌军,敌人想逃也办不到。歼灭战的战例前已有之,如秦晋崤之战等;“夫战,尽敌为上”的言论也前已有之,但作为战争理论,这还是首次载入兵书。

三是预备队思想。如《八阵》中提出了“用阵三分”、“斗一守二”和“以一侵敌,以二收”的原则;有时还主张“分以为三……一在于后”等,很显然是兵力部署中的预备队思想。控制三分之二或三分之一的机动兵力,以保证军队在作战中有较大的弹性和持久的战斗力,以加强进攻的连续性或防守的稳定性。以之作为军事思想的作战原则,《孙膑兵法》是第一次!

孙膑兵法又名为什么

《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传说他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古代汉族道家思想与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最早明确记载孙膑有兵法的是《史记》,《汉书·艺文志》把它与《吴孙子兵法》并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据考证,《孙膑兵法》的散失大概在唐代以前。因为从《隋书·经籍志》以后就不见记载了。1972年2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出土了竹简本的《孙膑兵法》,这使失传已久的古书得以重见天日。竹简本《孙膑兵法》经过认真整理,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可以确定属于《齐孙子》的十五篇,下编目前还不能确定属于《齐孙子》的论兵之作。竹简本篇数大大少于《艺文志》著录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公元前354年,魏国以庞涓为将率军伐赵,兵围邯郸。次年, 齐国应赵国之请,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击魏救赵。魏惠王见齐军逼进,急令庞涓回师自救。刚刚攻下邯郸的庞涓闻大梁告急,急率疲惫之师回救。至桂陵时,遭到齐军迎头痛击,几乎全军覆灭庞涓仅以身免。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12年后,魏国在国力恢复之后,再次发动战争,将矛头指向了自己的另一邻国——韩国。韩国难以抵挡强大的魏军,遂派使向齐国求救。齐威王采纳孙膑“深结韩之亲而晚承魏之弊”的建议,在魏韩两国几经激战、韩危魏疲之际,再次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韩。魏国鉴于桂陵之战的教训,遂撤韩国之围,调10万大军,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副,准备与齐军进行一场战略性决战。孙膑用减灶计造成齐军大量逃亡的假象,以诱敌深入。庞涓率轻骑精锐,兼程穷追,至马陵时遭到齐军主力伏击,庞涓智穷力竭,愤愧自杀。齐军遂全歼魏军,俘太子申,取得了马陵之战的重大胜利。

马陵之战后,田忌遭宰相邹忌的陷害,被迫流亡楚国。孙膑辞官归隐,潜心军事理论研究,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名著——《孙膑兵法》。

《孙膑兵法》又名为《齐孙子》。

《史记》称“世传其兵法”,“孙子膑脚,而论兵法”。《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汉书·陈汤传》引有《孙膑兵法》的“客倍而主人半,然后敌”,说明西汉时《孙膑兵法》尚在流行。但因历史上的种种经因,东汉以后便失传了。失传后引起种种猜测。有的说孙膑即孙武,有的说《孙膑兵法》即《孙子兵法》,总之是否定两个孙子和两部兵法的同时存在,否定《汉志》著录的“《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1972年,《孙膑兵法》与《孙子兵法》及其它先秦兵书同时从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前期墓葬中被发现,解决了历史上这一悬案。

《孙膑兵法》是战国中期孙膑的军事著作。其书《汉书·艺文志》有著录,称《齐孙子》,后佚。今本《孙膑兵法》系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竹简的整理本。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不详(山东孙氏族谱称其为孙伯灵),出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华夏族,战国时期齐国军事家,是孙武的后代。

孙膑兵法的内容有哪些?

孙膑兵法孙膑撰。孙膑为战国时齐国人,孙武的后世子孙。《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曾广泛流传于战国末和秦汉时期,《汉书·艺文志》曾著录“《齐孙子》89篇,图四卷”,其后失传。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一批孙膑论兵的竹简,经专家整理为《孙膑兵法》,由文物出版社于1975年出版,分上下编,各15篇,11000余字。其后又对1975年版《孙膑兵法》作了重大调整,移出原尚难肯定为孙膑或其弟子作品的下编,修正了上编,补入《五教法》一篇,定为16篇,近5000字,编入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银雀山汉墓竹简(壹)》。今本《孙膑兵法》虽远非《齐孙子》原貌,但仍有丰富内容,如“战胜而强立”、“乐兵者亡”的战争观;“以寡击众,以弱胜强”的战略思想及“必攻不守”的战术等。书中还有对桂陵、马陵之战的一些记载,可补史书不足。

本文标题: 孙膑兵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623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黑白条纹交替会出现红色为什么汤圆有肉的 饺子没有甜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