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陛下,殿下,足下,阁下,在下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发布时间: 2023-01-06 14:01:3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首先是陛下。事实上,陛下一开始并没有用它来称呼皇帝,而是用它...

古时候的陛下,殿下,足下,阁下,在下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呢?

首先是陛下。事实上,陛下一开始并没有用它来称呼皇帝,而是用它来称呼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跟皇上说话,不能直接叫皇上,必须先叫台下的侍者告诉他。这一步叫“陛下”,故称“陛下”。“陛下”指的是皇宫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跟皇上说话,不敢直接叫皇上,必须先叫台下的侍者告诉他。后来,“陛下”成为了皇帝的尊称。

其次是殿下。陛下的陛,特指皇帝龙椅前的台阶,诸侯等贵族不能称为陛下。而他们的标志性对象是宫殿。太子殿下和陛下的意思是一样的。本来,这也是对皇帝的尊称。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太子的尊称。唐朝以后,只有太子、太后、太后才能称为“殿下”。

再者是阁下。皇宫是王室居住的地方。凡夫俗子,官职再高,府邸不准称宫,不称宫。一般的高官,所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盖茨”。阁下是古代对普通人的尊称,常用于字母。大人也因亲友同辈见面不便直呼其名,故常在大人中先称随从,再称随从为“大人”。后来逐渐演变成对亲朋好友的致敬。

最后是足下。另一种常用来称呼对方,称为足。在“陛下”这个词出现之前,下级官员通常使用“步”这个词来称呼他们的主人。后来,步子慢慢演变,同行也这样称呼对方。相传,文重耳王收复王国后,帮助他收复王国的英雄介子推隐居在山上。晋文公放火烧山,逼介子下山,没想到,介子推着一棵大树,被烧死了。晋文公砍下这棵大树,做了木鞋穿在脚下。他平时看着脚下的木鞋,说道:“悲哀,一步一步来!”后来,他用“步步为营”作为对同龄人的尊称。

1、陛下

对帝王的尊称。《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2、殿下

对帝后、帝妃及太子、皇子、公主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3、阁下

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

4、足下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陛下:皇帝专称,陛为帝王宫殿的台阶,例如“丹陛”。“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殿下:皇帝以外的皇族称呼。“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宫殿下的侍从指代君王,进而引申为对皇族的称呼
阁下:非皇室人员的称呼。阁为殿阁,古代三公有开衙建府之权,称为开阁,日本的“太阁”即来自于此,后来普通官员的衙门也称为阁。阁下本指阁台之下,又代指站在阁台下的官员侍从人员。引申为对官员或尊者的称呼。
足下:对地位同等或较自己低下的人的尊称。
殿下和陛下代表的是同一个意思,是天子的敬称,上朝的时候文武百官称呼帝王;在书信中对一般人的尊称是阁下,后来变成亲朋好友之间的敬辞;足下代表的是平辈之间的敬称。
陛下是侍奉的人说的话,殿下也是手下人说的话,阁下是对普通人的尊称,足下是对平辈人的生活,这就是4个词语分别代表的意思。

古代的的陛下殿下阁下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叫皇上陛下 叫太子殿下呢

陛下:

陛下是对帝王的尊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如《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后演变为臣子对帝王的尊称。

殿下:

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阁下:

阁下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指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泛指对人的敬称。

扩展资料:

古代臣子用陛下来称呼君主,这“陛下”的本意是什么呢?中国古人讲话很客气,对于国君或皇帝不好意思直接称呼,那就找个替代品吧。这个替代品就是宫殿内由台榭下段通向台顶的台阶,名称为陛。

这个台阶一般是木质结构的,或者是土造的,有卫士把守。臣子要上台阶,要经过陛下的卫士允许;要跟台上的皇帝说句话,也要经过陛下的卫士捎话,通过卑者向尊者传递。久而久之,就通过这个建筑物来称呼君主和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陛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阁下

皇上比较口语化,一般用于非正式场合,比如宫廷生活或老百姓对皇帝的称呼

而陛下比较文雅,一般用于比较庄重正式的场合,比如廷议(俗称上朝)、大臣上表时对皇帝的指称、外交上的国书等等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的含义差不多,一般指说话者相对于称呼对象的位置,比如陛下,意思是我在你的丹陛(皇帝龙椅下台基中的阶梯)之下,都是以自谦的方式来抬高对方

一般陛下只能用于皇帝,但是现代国家中通常指代君主或君主的配偶,比如国王、王后、太后等等

殿下最初是从陛下一词分化出去的,后来用于太后、皇后,再扩大到太子、亲王,现在一般用于除君主或君主配偶以外的所有皇室成员,如亲王、公主、王妃(亲王夫人)等

阁下是对贵族(有世袭爵位者,比如公爵、伯爵)的称呼,足下限定在平民百姓之中,阁下和足下已经没有什么区别啦,不过感觉阁下更文雅一点,而足下豪侠气息很重
住的房子大小有差异吧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
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
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
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来历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躺带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麾,本是指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愿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敬称嘛

陛下,殿下,阁下,足下的由来?

想知道一下?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
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
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
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来历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躺带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麾,本是指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愿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膝下子女幼年时经常在父母的膝下活动,故以“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相传晋公子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却抱着一棵大树烧死。晋文公砍下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

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臣子称君王为“陛下”,太子为“殿下”。(“陛下”原意是台阶下,“殿下”是“功殿下”,臣子门呼皇上太子时不能直呼,所以用“陛下”“殿下”来代替,以此来表示敬意。像称呼一般人为“足下”、“阁下”也是同样的道理。
陛下一般称呼君王,殿下是君王的孩子,阁下则是你的称呼

解释什么是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1、陛下

对帝王的尊称。《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2、殿下

对帝后、帝妃及太子、皇子、公主的敬称。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

3、阁下

对人的尊称、敬辞、称对方,多用于书信中。也指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

4、足下

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扩展资料:

殿下“殿”即“宫殿”,“殿下”本指宫殿之下,又代指站在殿下的帝王侍从人员。“殿下”的本意是以君王宫殿下的侍从指代君王。

阁下现也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

敬称即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常见敬称:

1、对帝王的敬称:万岁、圣上、圣驾、天子。

2、对将军的敬称:麾下。

3、对使节的敬称:节下。

4、君对臣的敬称:卿或爱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陛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殿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阁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足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敬称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
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
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
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来历市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敬称。躺带以后只有皇子、皇后、皇太后可以称为“殿下”。

麾下是对将帅的尊称。麾,本是指古代指挥军队的旗帜。

阁下是旧时对一般人的尊称。常用于书信当中。愿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互相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在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挚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

膝下子女幼年时经常在父母的膝下活动,故以“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

足下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足下:意为“您”。相传晋公子重耳烧山逼介之推出山,不料介之推却抱着一棵大树烧死。晋文公砍下大树做了木履穿在脚下,平时总是看着脚下的木履说:“悲乎,足下!”

在下自称的谦词,古时坐席,尊长在上座,所以自称在下。
陛下
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阁下
对人的尊称。多用于书信中。

具有显赫的地位、尊严或价值的人——用作对某些高级的显要人物(如罗马天主教主教、国家的统治者、大使、总督)的尊称或称呼;泛指对人的敬称.

《汉书.高帝纪下》:“大王陛下”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若今称殿下、阁下、侍者、执事,皆此类也。”唐赵璘《因话录》卷五:“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唐白居易《与刘苏州书》:“阁下为仆税驾十五日,朝觞夕咏,颇极平生之欢。”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吴门秀士书》:“阁下廷试第一,不可谓无佝;枢密入相,不可谓无位;年逾七秋,不可谓无寿,不于此时有所建白,更待何时?”

足下
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
春秋时代,晋国的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另外的两个儿子重耳与夷吾则逃亡他国。重耳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部落里寄居十二年,后来重返中原,欲寻求各国的协助而复国。他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一行人饥寒交迫的到达了卫国,没想到卫文公却让他们吃了难堪的闭门羹。

这时,重耳因为长期的营养不良,染上了风寒,发著高烧,他喃喃呓语著想喝一碗肉汤。但是,随行的人一样也两袖清风,上哪儿去筹钱买肉呢?忠心耿耿的介之推,一咬牙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肉,煮出热热的肉汤,重耳喝了之后,居然不药而愈。一行人也继续前行,到达了齐国,并获得齐桓公的支持,终于在流亡十九年之后,返回晋国,登上大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执掌政权后,要之前随同流亡的臣子们,说说自己的贡献,再来论功行赏。看到众人自我吹嘘、争相邀功的嘴脸,介之推非常厌恶,他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语,晋文公也没想起他来。介之推失望之馀,带著母亲退隐山林。有人为他打抱不平,晋文公才想起了他的恩泽,急忙派人寻访,但是介之推已经淡泊名利,无论如何都不肯下山受赏。

有人向晋文公献策,放火烧山逼他下山,却没料到这把火熄灭之后,众人在满山灰烬中,找到了抱著一棵树被活活烧死的介之推与母亲。悔恨不已又伤心欲绝的晋文公,除了命人厚葬介之推母子之外,并将这棵树砍下来,制成一双木屐,每当他穿著这双鞋,就想起那段患难与共的往事,不由得慨叹∶「足下,悲乎!」

因此,「足下」一词,虽然和脚有关系,但词意并不是将朋友踩在脚底下,而是取其睹物思人,感怀昔日之情,而衍生出对朋友敬称之意。

在对人尊称时,为什么要称阁下?阁下这一词源于什么时候?有什么典故?

古代人口语中,没有“您”这个词,在对人尊称时,称“阁下”即相当于“您”。
那么,在对人尊称时,为什么要称阁下?
先解释“下”。
古人很多尊称都含有“下”,如陛下、殿下、阁下、麾下、足下等。其字面意义,无非是“皇宫台阶之下”、“大殿之下”、“阁殿之下”、“帅旗之下”、“脚下”而已。既然是尊称,为什么说“下”?
以“陛下”为例。古代皇帝议事时坐在大殿上面,与大臣之间隔着“陛(台阶)”,陛的下面站着的是近臣(后来多由太监充任)。大臣有话要说或有本要奏,不能直接呼叫皇上,更不能直接将奏本递给皇上,而是通过站在台阶下面的近臣(太监)转达。大臣有话要说时只能喊“陛下”,即台阶下面的人。由于大臣所说的话皇帝都能听得见,并不用近臣复述,而可以直接对话。久而久之,大臣喊的“陛下”就成了皇帝的尊称。东汉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说》:“陛下者,陛,阶也。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义也。”
依次类推,殿下、阁下、足下等称呼都源于此。但只能是当面的尊称(第二人称),在其他情况下(作第三人称时),皇帝还是“上”,如:皇上、圣上。
再说“阁”。
阁是仅次于宫、殿的建筑物,也是一种议事机构的所在地。“阁”主人身份属于皇族之外的地位显赫人物。“阁下”原本是对“阁”主人的尊称,逐渐演化为对普通人的尊称。
有一点需说明:古代观念是皇权天授,普通人与皇家的称呼不能相混淆。皇帝称陛下,皇太子、亲王等称殿下,其他人则可相互尊称阁下。
阁下这一词源于什么时候?
春秋时代就有“内阁”制度,阁下与陛下的称呼应当产生于同一时代。
“阁下”作为普通人的相互尊称要晚很多。唐代赵璘在他的《因话录》卷五中说:“古者三公开阁,郡守比古之侯伯,亦有阁。所以世之书题有阁下之称。今又布衣相呼,尽曰阁下。”大意是:古代三公设阁,郡守比照古代的侯、伯,也设有阁。在古书上都有“阁下”称呼的记载。如今老百姓相互称呼,也都喊“阁下”。据此证明,普通人尊称“阁下”,不晚于唐代。
阁下
旧时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古人的尊称有四种:陛下、殿下、阁下、足下。
这四种称呼共同的一个意思就是:我不敢看你的脸,因为你地位太高,面子太大。

见到皇帝我不敢看皇帝的脸,我只敢看你的台陛之下——大家知道皇帝的龙椅,就是那个宝座有一个台,台上面有台阶,那个台阶叫陛;
见到太子或王子,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看你的宫殿之下;
见到宰相,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楼阁之下;
见到尊贵的朋友,我也不敢看你的脸,我只敢看你的脚下,就是低头的意思。权在足下,就看足下的这个足往哪边走,这叫做举足轻重,你这一抬脚就有分量。

陛下
无论我们看历史电视剧或电影,只要剧中有皇帝出现,就会听到群臣们左一个“陛下”,右一个“陛下”,称呼皇帝。为什么称皇帝为“陛下”呢?“陛下”的“陛”,是指帝王宫殿的台阶。《说文》:升高阶也。从阜,坒声。”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荆轲刺秦王》:“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此进至陛下。”古时帝王的卫士就在陛下两侧进行戒备。“陛下”是臣子对帝王的尊称。当帝王与臣子谈话时,不敢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阶下的侍者而告之。因而称“陛下”,意思是通过在你台阶下的臣属向你传达卑者话,表示卑者向尊者进言。蔡邕《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群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天子,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辞。《史记.秦始皇本纪》:“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由“陛下”又引申为“陛见”,此指臣下见皇帝。《后汉书.戴封传》:“公车征,陛见,对策第一。”
殿下
殿下和陛下是一个意思。原来也是对天子的敬称。但称谓对象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有所变化。汉代以后,演变为对太子、亲王的尊称。谢庄《庆皇太子服上至尊表》:“伏惟皇太子殿下,明两承乾,元良作贰。”又有丘迟《与陈伯之书》:“中军临川殿下,明德茂亲,总兹戎重。”按,梁武帝弟萧宏,封临川郡王。一说魏晋南北朝天子亦称“殿下”。《称谓录.天子》;“魏晋六朝称殿下。”唐代以后,惟太子、皇太后、皇后称“殿下”。《事物纪原》卷二:“汉以来,皇太子、诸王称殿下,至今循用之。”又按,三国时已称皇太后为殿下,见《三国.魏书.三少帝纪》。
阁下
旧时对人的尊称。也常用于书信中。原意也是由于亲朋同辈间相互见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阁下的侍从转告,而将侍从称“阁下”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对至友亲朋间尊称的敬辞。今多用于外交场合。
膝下
子女幼时依于父母的膝下,因而“膝下”表示幼年。后来借指父母,有亲切之意。《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郑玄注:“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以表示对父母的爱慕;并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为敬辞。宇文护《报母书》:“违离膝下,三十五年。”这是说自己离别母亲已三十五年了。
麾下
麾下的“麾”,旌旗之属,是将帅用以指挥的旗帜。《周礼.春宫.巾车》:“建大麾。”“麾”,亦作“指挥”、“招手”讲。麾下,谓在将帅旗之下。《史记.魏其武安侯传》:“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麾下,所杀伤数十人。”《汉书.李广传》:“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宋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八百里兮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麾下”亦是对将帅的敬称,《三国志.吴书.张弦传》谏孙策“愿麾下重天授资,副四海之
在下
旧时用作自称的谦辞。古时坐席,尊长者在上,所以自称在下。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我们都散罢,待明年容在下还席。”
足下
在古代,下称谓上,或同辈相称,都用“足下”:意为“您”。足下,属称对方的敬辞。乐毅《报燕惠王书》:“恐伤先王之明,有害足下之义,故遁逃走赵。”意思是说:担心损害了先王英明的形象,破坏了您仁义的声名,所以逃到赵国。《史记.秦始皇本纪》:“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畔足下,足下其自为计。’”意思是说:阎乐上前走近秦二世胡亥,批评胡亥说:“您骄傲任意,随便杀人,天下都背叛了您,请您自己想一想。”这是臣子称君主的例子。又如《战国策.燕策一》记载苏代对燕昭王说:“足下以为足,则臣不事足下矣。”意思是说:“您以为够了,那么我就不必在此侍奉您了。”《战国策.韩策二》:“严仲子辟人,因为聂政语曰:‘臣有仇而行游诸侯众矣,然至齐,闻足下义甚高。’”还有《史记.项羽本纪》:“张良谢曰:‘……谨使良奉白璧一双,再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战国以后,不仅是臣下对君主,同辈之间可以用“足下”来称呼。如《史记.季布传》:“曹丘至,即揖季布曰:‘……且仆楚
本文标题: 古时候的陛下,殿下,足下,阁下,在下这些称谓是怎么来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734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我感觉杭州城区出的人物,反而不如杭州周边多我是该看《世界通史》还是《全球通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