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制度和公司管理统一起来

发布时间: 2022-12-05 16:59:5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着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实际,更脱离不了中国文化的大环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根...

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制度和公司管理统一起来

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企业实际,更脱离不了中国文化的大环境;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建设企业文化的根基和土壤,要做好企业文化,必须大力弘扬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有七个方面显著特点:

一是突出人文正义。如“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二是强调整体的和谐统一。如“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三是推崇伦理道德。如“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论语·学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篇》)。四是注重自强奋进。《论语·子罕》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五是主张忧患意识。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六是求稳务实。如“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孟子:“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七是辩证的思维。如《老子·二章》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在《五十八章》中又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些传统文化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代代传承,并与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烟台港《员工基本行为规范》等在很多方面是殊途同归的。

二、烟台港企业文化汲取和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首先,烟台港“以业成才”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自豪的大家园”的愿景,体现了传统文化核心是以人为本。儒家主张“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孟子·尽心下》)。“民为帮本,本固帮矣”,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巩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在企业,职工是企业的根本,职工队伍稳定了,企业发展才有根基。

其次,烟台港“成就客户,发展自我”的理念体现了传统文化主张的以义统利。“见利思义,见危授命”、“先义后利”,我们追求的利益是与客户共同的利益,不仅要发展自己,也为客户着想,实现“双赢”。

第三,烟台港“德能勤绩”的理念,把“德”放在了第一位,体现了传统文化主张的以德服人。如果说企业的制度是有形的约束,那么道德就是企业对职工行为的无形规范。

第四,烟台港今年提出的“宁减薪、不减员”的政策,体现了传统文化强调的“仁”、“爱”。传统文化提倡人际关系的融洽、温馨;企业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强调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仁爱思想对于建立和谐友善的人际关系,增进职工之间、职工与企业之间的感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五,烟台港“秉诚兴港、求是立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诚信”观念的体现。儒家认为“诚信者,天下之竭也”,主张真诚待人、诚实敬业、恪守信用、讲求信誉。

三、把传统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之中

第一,培育追求群体、和谐发展的企业文化

烟台港有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职工队伍,要保持这支队伍的战斗力,需要一个和谐共存的思想体系。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中庸与和谐,它重视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主张以利共生的价值取向,提倡庄重自制,重视教育教化,追求技能,提倡社会责任感,勤奋工作等,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伦理规范融入企业文化中,可以在培育群体意识上发挥重要作用,使得职工都能恪尽职守,人人具有主人翁思想和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内部的和谐风气和团队精神。

第二,形成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

要使企业经久不衰,需要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做支撑。《荀子》中的“人定胜天”的思想、《易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格理想,无不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富有竞争精神的气度。因此,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深厚的文化积淀,为我们建设积极进取的企业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第三、培育“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核心

在企业发展遇阻时,烟台港提出了“宁减薪、不减人”的口号,切实体现了企业对职工的关爱。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思想反映了儒家对人的本性的理解,其本质就是爱人、关心人、尊重人。

第四、以“忠恕之道”教化职工

“忠”包含有对待工作要忠于职守,勤奋努力的意思。“恕”是指宽厚待人,推己及人。这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忠诚敬业,严于律己的职工是烟台港的财富。无论是从企业自身利益出发还是从职工的角度来看,企业都有责任和义务教化职工勤勉敬业,而教化的最好方式就是将传统文化渗透到企业文化中,使职工注重“修己养性”、“内省自律”。

第五、培育企业文化中的“诚信之道”

诚信是最高智慧,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尤其如此。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无德即无行。孔子认为“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诚之。”从长远来看,企业和职工个人只有严守道德,做事讲求诚信,才能建立起长久的相互的良好关系,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市场优势。有违诚信原则的企业不会长久、个人不会有所发展。

中国传统的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存在哪些冲突,如何解决

有七大冲突及解决方式:
一是“心即理”、“致良知”、“内圣外王”的内在超越方式,除了极少数真正知行合一的“圣贤”人物,大部分人既达不到这种境界(因此有可能出现普遍的虚伪),也难操作(怎么修炼?如何“悟”?)。这种人性假说,不利于企业领导人产生强劲的外部敬畏和自我约束。此外,“未知生,焉知死”的现世主义和“吃饭哲学”(李泽厚语)的实用理性,在一定程度上有碍于企业领导人承担超越性的使命,追逐高远的理想和愿景。
二是湮灭个体的共同体意识以及等级观念,不利于营造平等、尊重和鼓励创新的氛围,不利于激励“新生代”员工,妨碍企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三是主客不分、知识道德不分的思维方式以及与之相关的“以善替真、以美替善”的倾向,抑制了科学思想、专业意识及技能的生成和发展,阻碍对事物真相的探索以及对是非曲直的客观判定,不利于理性化管理体系的形成、积淀和提升。
四是成王败寇的“强者”理念和丛林法则(这一点未必是儒家公开主张的,但观察其和皇权的关系,说它隐含这种思想是有依据的),和合作共赢、相融共生(构建生态体系)的现代战略思想是南辕北辙的。当下许多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层次低下,恐怕与这种文化渊源不无关系。“丛林法则”同时也会通向“不择手段”、“不讲规则”的竞争逻辑。
五是公私不分、只有“私”没有“公”的小共同体理念(中国古代社会,家庭是最主要的社会单元,它的属性是“私”;整个国家则是“家”的放大,是皇帝的“家天下”,实际上也是“私”的),小共同体自给自足的理念,小共同体内部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差序结构”理念(这是宗法组织的基本规则,即以血缘以及其他“缘分”如同乡、同学等为纽带,形成“小圈子”,它们与组织核心的关系亲疏不等),一方面与现代企业组织开放、合作、构建社会化的价值网络的管理原则不吻合;另一方面也与我们今天所主张的组织公正、平等相背离。
六是个体价值需由外部的他人(往往是具有支配权力的人)定义、需在相互关系中实现的文化规定(本质上是义务大于权利),以及“熟人社会”中的“面子”意识,既削弱组织中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也妨碍基于个体权利的平等契约化合作关系的建立。更重要是,它们必定助生利害判断优于是非判断、“集体无意识”吞没个人坚守、“做人”先于“做事”等庸俗文化习性。
七是一些基本概念,如“无”、“道”、“德”、“理”、“心”、“仁”等涵义复杂、高深、抽象、模糊,如果不进行创造性转换、不用现代语言定义和阐释,大部分既难以理解,更难以践行。这样的“符号”、语言体系,如果运用到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给了一些企业领导人弹性解释和自由裁定的空间,也容易产生“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的带有喜剧色彩的悲剧。
企业文化与管理模式相冲突是常见的,但原因也很简单,首先我们分析自己文化与制度的差别,企业文化可以让员工自发的完成或者遵守一项任务和制度,而制度是需要员工被动的去接受或者说执行!企业文化说白了就是老板文化和员工素质!那么出现冲突的时候就要考虑是改变制度呢还是改变文化,其实制度和文化应该是相互弥补的而不是冲突的,除非你的制度不合理,或者说你的文化不完善,解决唯一的方式就是改变制度!也就是改变管理方式!而不是改变文化!换一种方式去管理也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不知道我说的你有没有明白,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转载
  传统文化与企业文化建设
  当代,文化制胜已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新趋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企业只有充分运用这份宝贵文化财富,并汲取其营养和精髓,才能构建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与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弘扬推陈出新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有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其中许多蕴含现代企业所追求的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理念。《周易》中有一段名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学》中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奋拼搏、求索开拓的高尚精神,激励人们不断求变求新,在实践中碰撞出创新的灵感火花,为构建传承过去、面向未来的企业文化提供了浓厚的文化积淀。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源泉动力。只有弘扬创新文化,企业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要充分汲取传统文化“人定胜天”的思想,建设良好的创新环境,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对于培育创新思维、造就创新人才、培育创新成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企业要千方百计构建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培育有利于创造型人才成长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让人力资本的效用实现最大化。

  中华传统文化充满求变求新、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否定的思想,以及勇于探索、不惧失败的价值理念。要大力崇尚创新、鼓励创新,为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企业应支持探索,宽容失败,让创新意识成为员工的价值取向,以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弘扬同心协力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

  《周易·系辞上》载:“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吕氏春秋》上说:“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儒家文化处处蕴含着“众人拾柴火焰高”、“人心齐,泰山移”的思想,强调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崇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必须服从整体利益。

  将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到企业管理,就要求全体员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求大同,存小异”,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因此,植根于传统文化浓厚底蕴基础上的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一旦结合起来,企业内部就会形成人人都是主人翁的向心力,为企业的良性运转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同心协力是一种“粘合剂”,可以使员工目标明确、步调一致。团队协作文化要求,员工时刻不忘企业的整体利益,以患难与共、相互协作为荣,强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同时,企业要建立健全协作机制,让所有员工人尽其才,找到自己在企业中的坐标,在此基础上实现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将个人、部门的小目标融入到企业的总体目标,将个人、部门的眼前利益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利益。

  弘扬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构建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

  “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认为宇宙万物只有处于整体的和谐状态,才能产生、存在和发展。《论语》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要求人际交往时一定要“推己及人”。孟子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说:“和乃生,不和不生。”这些思想强调,人类社会顺应自然而存在,人顺应社会发展而存在,和谐是万物生存和发展的原则。

  和文化是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矛盾、形成友好人际关系的一剂“良药”,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文化源泉。它不仅注重人与自然界的和谐,而且注重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身心和谐。和谐的劳企关系和人际关系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必然途径。当前,西方文化对我国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作为参与全球化的一分子,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始终把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优秀文化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源头,展现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和独特性,弘扬和谐共赢思想,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形成吸引力,创造融洽、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和谐精神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企业文化、产生凝聚力的关键所在。具有和谐精神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管理者要比其他员工有更强的自律和自省意识,以身作则,并善于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发展目标恰到好处地结合起来,在企业上上下下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工作氛围。

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良性结合

第一点,老板要先做,领导要先做,带头做,真做,想起来就做,忘了赶快补;刚刚那事我说错了,我这个会单重开,我觉得我刚那个会我又忘了《弟子规》这事了,刚刚那个会议记要不要形成,咱们重新按《弟子规》精神重新议这件事。经常有这种拉抽屉的事,他们还挺烦的,您看您都定了的事又重来。我说对对对,定了是定了,当时我没考虑这个问题,我日后一考虑这个东西当中,还有很多地方做不对的地方,我们还得重新来,重新形成决议。老板要先干,老板做了错误决定要赶快改过来,想起来就改,「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不要怕我已经做出决定了,我多没面子,我刚刚上午跟人家说完,我下午觉悟了,觉悟就改!因为这样你是给你的员工看。你看这老板上午都说这话,下午突然又重新开会,又把它改回来,为什么?他真尊重《弟子规》,他不是玩假的,他上午没想起来,他下午想起来,他动真的,他真改。你就这么一个行动,员工就对《弟子规》生起尊重,他看你这个老板揪住不放,不得过且过。这是我自己的体会。
第二条体会,就是落实《弟子规》在企业,员工先以学习教育为先导,先不要要求他们这么做那么做,你们先学著看著蔡老师的盘,四十盘,《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先背下来,抄两遍,早上上班之前念一遍。而且我让我员工培训我不用他们业余时间,我不造成别人的反感,我们下班了你让我们学《弟子规》,周末让我们加班学《弟子规》,我不把古圣先贤跟员工对立起来?你说这古圣先贤写《弟子规》干什么,你说说,弄得我们周末都休息不了,还得要过来学。上班时间我掏钱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你们要在这工作先学《弟子规》,八个小时拿一个小时先学,下午三点到五点学,这他们没什么说的,我让你把手头的工作放下,学《弟子规》就是工作。先不要求员工,你先做,让员工先学。
第三个方面,就是《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师父今天讲了,说了一百一十三件事情,要跟你企业的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做一个老板你要把企业现行的管理制度调出来,各个部门考核、评比、管理流程、奖惩,特别是跟人打交道的这些制度,你要调出来,用《弟子规》衡量,这些制度哪些对、哪些不对,哪些错、哪些不错。我跟您打一个包票,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是对立的理念,不是合作的理念。你看,你迟到了,我罚你钱,迟到三次,这个月奖金没有,手机电话三次不接,手机电话费不报销,你看它是一种什么理念?大家想一想,我公司花钱请你到我这上班,因为你迟到,给我造成的损失,所以我必须也让你受同样的损失我才能补偿我的损失,对立吗?对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基於这种理念,你伤害了我,我伤害你,你要乖乖不伤害我,我也不伤害你,它是靠这种理念指导下形成的制度。错了,人和人之间不是这种关系。但是你要学了《弟子规》,你做《弟子规》不在制度层面上、不在公司管理系统的层面上把《弟子规》的精神揉进去,你这个《弟子规》不可能长。因为什么?说是一套,做是一套,学的时候学得很清楚,一到上班的时候就忘了,就完全按照这个对立的,你整我、我整你的这种制度,与人为敌的制度,这干什么?你看你进一步退三步,要把它改过来,这是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弟子规》要能在企业真正落实一定要再深讲一层,把《弟子规》背后的因果大律、天道要跟他讲清楚,这样就提高整个公司员工上下落实《弟子规》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而不是说老板强制你们。我这是为谁?自作自受,它背后有因果。你看我们公司有一套制度,这个我想哪一个公司都有,不要用公家的纸张、笔、邮票、信封干私人的事情。这套制度在没学《弟子规》之前,就是说你不能占我的便宜,我凭什么让你占我的便宜,你既然不为我上班,你自己家用,你要用我的信封、用我的笔、用我的信纸是不对的,我不能让你用。

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影响企业管理与变革

  转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拥有五千年的民族文化传统,尤其是几百年来封建文化的思想对企业家和领导者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在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念的同时,不断感受着来自西方管理学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冲击和挑战。

  我们的祖先不断发展并繁衍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自我修炼境界,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中庸价值观,有三纲五常的组织行为原则……,这一切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尽管近几十年西方文化、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改革等思想的涌入已经对中国人头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且在很多事情的表象上来看似乎已经产生作用,仔细研究会发现仍然囿于传统的圈子无法突破。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民族性格也同样不能忽视,在越来越重视科学管理的今天,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和基本生存条件后,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对于企业管理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

  1、自由职业者与产业工人

  中国自古以耕种为主要职业,靠双手与自然和战乱进行抗争,看中“家”的概念,世世代代繁衍着,重视农业生产,忽视手工业和自然科学,习惯将无法解释的事情归结到鬼怪神灵,忽略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尽管在封建社会后期曾经出现过以工业革命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社会萌芽,但是很快随着枪炮火药和无休止的战乱几乎泯灭。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繁衍自中原,加上北方气候环境和土壤环境的特殊性,造就了闲散的劳动性格,民间有“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造就了大量自由职业者;自古不断的战争一方面增加人民对于获取更多的生活资源的渴望另外一方面增加了人民渴望人丁兴旺的纯朴目标,人口数量的增长增强了社会的竞争。

  散漫的生活习惯完全不适合工业化生产下的产业工人,激烈的竞争也造成了重视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方式,但是同样受孔孟思想熏陶和多种思想文化交融影响,多数中国人更加注重感性认知和纯朴简单的人生目标。

  相比较而言,西方社会在经历了短暂的封建社会制度后迅速开始了由蒸汽机为代表的现代工业革命,从而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阶段,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变成产业工人加上经典管理科学的应用将劳动生产率和工作任务变为人民生存的目标,极大推进了工业化进程,有具有思想统治地位的宗教信仰,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资源丰富,长久以来则形成了一套在西方社会的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更加理性,更加注重科学和数据,可持续发展眼光也更长远一些。

  所以,在中国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应以攻心为上,首先取得员工的对于目标、任务的认可而不能靠简单的指令。任何情况下都应重视员工对基本切身利益的需要,提供具有一定弹性的工作方式可能更加具有激励效应。

  2、团队精神与个人英雄主义

  中国人历来重视在保障了个体需求前提下的团队精神,希望通过团队的盾牌效应保护自己的纯朴思想,提倡“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其精髓也是为人处世随和谦让,当刚则刚,当让则让,绝不是匹夫之勇。习惯凡事要首先关注“别人是怎样的”,从众心理比较强。“三兄弟桃园结义”、“岳家军”、“梁山泊一百单八将”甚至“伍佰罗汉”和“百万雄师过大江”等一直都作为美谈传承,只有恶人、恶事才会单独进行分析,明确错误根源。中国人不喜欢太突出甚至是太尖锐,他们相信“以柔克刚”,太过尖锐的人容易被柔和之人征服利用。犹如一块巨石落在一堆棉花上,棉花不仅毫无损伤,相反,刚硬的石头反被棉花轻松地包在其中。以刚克刚,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则马到成功。性格刚烈之人,其情绪好激动,情绪激动则很容易使人失去理智。可以设想,失去理智的人不可能做出合情合理合法的事情。

  而西方人则崇尚个人英雄主义,提倡个性发挥。都会最大程度挖掘自己的潜能,这一点在美国发疯似的“健身热”方面就有体现,都希望将自己锻炼成超人一般。

  这一点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会出现作用。一个人独立承担一项工作任务时会引起他人的冷眼旁观甚至是不配合,一个团队中利益分配也会出现类似“平均主义”的群体思维方式,过分突出的个体最终通常被排斥在组织之外等等现象。所以我们在进行企业管理的过程中要充分给予重视,尽量在激励个体的同时照顾团队的感受,除非没有任何关联因素否则不要单独对个体进行任务安排。当然,在普遍崇尚个性的趋势下,适当树立典型个体也会产生良好的全体激励效应。

  3、中庸之道与科学管理

  中国人历来不认为“最好的”就是最好的,当然也不会认为“最差的”是最好的,中庸思想告诉他们“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而什么是“合适的”是会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变化。中国文化习惯把不同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研究运用,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群体之间的和谐,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乃至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认为世间万物都在动态变化之中,没有绝对固定的时间和空间,所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意思是“道理如果说的出来,那就不是永恒的道理,物质可以说清楚名字,那就一定不是真正的名字”,这种哲学思想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模棱两可的词汇在中文中随处可见,而中国人却很容易理解这些词汇表达的数量和含义。对于质和量的描述中国人通常不愿意说的非常精确。

  相比较而言,随着科学发展,尤其是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在西方的发展,数字越来越精确,甚至人类的思想和行为也逐渐开始用数字来描述,西方人不但习惯这种方式而且乐此不疲,更加精益求精。英美国家的企业比较强调“理性”管理,注重规章制度、操作流程、组织结构、契约、个人奋斗、竞争等的作用。

  所以对于西方管理科学在使用“拿来主义”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进行改进,使之更加适合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习惯才能更加有效的进行发挥。

  要想发展、繁荣适合中国的企业管理方法,一方面要吸收国内外企业文化的优秀部分;另一方面要把我们好的传统继承下来,在融合的过程中创新。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哲学方面,存在一些差别。比如,而东方的企业则更强调“人性”的管理,如强调人际关系、资历、群体意识、忠诚、合作等的作用。对这两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探索适合中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过程中,应当把传统文化作为一个重要因素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认识不断促进管理方式的改变。
传统文化的范围有点太广了,不大好细说。
总的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个人自身修养方面都有很全面的阐述和规范,这些内容完全可以融入企业管理的具体细节中来。
比如:可以结合到企业文化中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可以结合员工的培训中,提高员工的职业精神和快乐度。
文化层面的东西更多的是需要通过培训和气氛培养来产生作用的,如果硬性加入到制度中恐怕会让制度无法落实,具体应该如何结合还要看公司的战略规划、业务状态、人员构成等具体情况
从管理上来说很难,但可以从制度上制定
本文标题: 我们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制度和公司管理统一起来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99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古人的服饰放到现在真的过时吗你看过哪些历史剧不严谨闹笑话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