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发明与应用,对人类历史起到哪些重要影响

发布时间: 2022-11-30 18:01: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玻璃的起源与制作方法?还有制作的材料和步骤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

玻璃的发明与应用,对人类历史起到哪些重要影响

玻璃的起源与制作方法?

还有制作的材料和步骤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

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扩展资料:

废玻璃的作用

1、玻璃原料:将废玻璃经过收集、分选、处理,将其作为生产玻璃的原料,这成为废玻璃的回收利用主要途径。

废玻璃可用于对化学成分、颜色、杂质要求较低的玻璃制品的生产,如有色瓶罐玻璃、玻璃绝缘子、空心玻璃砖、槽形玻璃、压花玻璃和彩色玻璃球等玻璃制品。这些产品的废玻璃掺入量一般在30wt%以上,绿色瓶罐制品的废玻璃掺入量可达80wt%以上。

2、涂料原料:利用废玻璃和废轮胎经破碎成细粉状,按一定比例掺入涂料中,可取代涂料中的二氧化硅等材料。

3、微晶玻璃原料:微晶玻璃质地坚硬,机械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好。但目前微晶玻璃常用的传统原料生产费用较高。国外采用浮法工艺的废玻璃和电厂的粉煤灰替代传统微晶玻璃原料生产微晶玻璃获得成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

玻璃主要成份是矽砂、苏打灰、碳酸钠、碳酸钾、石灰及铝土、铅丹等,种类很多.一般主要成份为钠玻璃属之;钾玻璃,制瓶玻璃属之;铅玻璃,仪器玻璃属之.新竹地区的矽石出产于关西一带,但近年来铁份含量偏高,品质稍差,所以大多仍由澳洲及马来西亚进口.首先先矽砂、石灰、苏打灰等放入坩锅窑中,在一千四百五十摄氏度的高温下十六小时,待混合融解成浓稠液体后,置于模具上,使之成形,再经十二小时徐冷后加式处理.期间施以喷沙、添色、嵌入金箔、磨花、雕刻、药水浸泡等装饰技巧.又在烧制时使用各种金属发色剂,制作出来的玻璃刚具有不同的颜色.
  玻璃艺吕的成形法: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烧溶解后都形成液体粘稠液,要使其冷却成形,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种材质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属等预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内,待冷却后再将模型打开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无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厂都采用此种方法,可以大量生产.
  另一种为吹气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适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铁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气,一面旋转,并以熟练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钳子,使其成型.
  常用技法
  冷工制作法
  1.彩绘 以彩绘颜料,在室温下于玻璃物表面描绘图画,有些需加热固定,有些则不需.过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银箔熔成的金属颜料,称为饰金彩绘.
  2.釉彩 是一种需要再加温的彩绘声绘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颜料绘制图样,然后再置入熔炉加温固定颜料,避免剥落.
  3.镶嵌 以有凹槽之铅条为线框架,组合成千上万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绘制小型平面图,根据平面图绘制等尺寸的草图,确定每一种颜色的造型与尺寸,正确切割玻璃板,以铅线熔焊成大块面镜.
  4.版画 无须加温的冷作,利用喷砂或磨刻的技法,将图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制版,以版画机或滚筒上色,在棉纸或水彩纸上压制成版画.
  5.浮雕 在双层或多层颜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体图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运用切割轮,在玻璃物上切割纹饰、块面,线条等装饰,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时双色套料玻璃,因表现内外不同的颜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钻石或金属雕刻,或雕刻笔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画线装饰花纹与图样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为轮刻、点刻、平刻等种技法.
  8.酸蚀 在玻璃板绘制图形、勾勒线条,再经化学酸剂分阶段蚀出深浅不同的图案.
  9.喷砂 先以胶带粘满整个玻璃物,在以刻刀镀刻去掉图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喷砂机,运用金刚砂的高喷射力,在玻璃上做出雾状效果.
  10.研磨 以旋转轮盘为研磨台,混合水与金刚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转皮轮为平台,将玻璃至于其上,磨光刨光大块平面.
  12.胶合 将作品置入熔炉加温,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热融化表面产生亮度.
  13.胶合 以接着剂将玻璃块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复合媒材 运用玻璃与其他材质组创作.
  热工制作法
  (在熔融点(1450度)和徐冷点(450度)之间的制作法,称为热工)
  1.压模法 将熔融的热玻璃膏注入压进已刻好的图纹模中变成块状的同时花纹也压制好了.
  2.砂模铸造 将模型压入深度适中的砂喷湿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将玻璃膏到入砂模内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来制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马粪做成胚心包在金属棒外再沾取热玻璃膏成为容器主体,在外图绕玻璃丝勾勒花纹,等徐冷完后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灯炬热塑 以小型喷枪或灯炬加热,帮又称为灯炬热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钠玻璃色棒,以拉长、扭曲、线绕等技巧,连续组合成造型,适合微小精巧的表现,例如玻璃珠、动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区分为:实心、空心及拉丝热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绘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罗马帝国,到现在仍是玻璃技术中最重要,应用最广,变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为主,过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气形成小泡,再运用工具加以热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桥接底动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脱腊铸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腊模后,在将玻璃原料与空模同时放入炉内加温,在高温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内成型,放置在熔炉中脱腊,徐冷拆除石膏模,再进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铸造法 将玻璃块与玻璃粉填入预先设计好的模型中,放进熔炉升温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炉内加温设计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间加温制作的技法.
  9.热塑熔合 将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图案的玻璃片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炉升温成为一件玻璃版通常会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变化.
  10.烤弯 将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设计制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温玻璃渐渐变软而开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体成型.
  玻璃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人造宝石,用于仿制天然珠宝玉石,如玉髓、石英、绿柱石(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翡翠、软玉和黄玉等等.宝石学上所指的用于仿宝石的玻璃是由氧化硅(石英的成分)和少量碱金属元素如钙、钠、钾或铅、硼、铝、钡的氧化物组成. 
  作为宝石仿制品的玻璃主要有两种类型:冕牌玻璃和燧石玻璃.冕牌玻璃最常用成分是硅、苏打和石灰,和制作瓶子、光学玻璃等所用的材料相同; 燧石玻璃除了含有硅和苏打以外,以氧化铅代替了冕牌玻璃中的石灰,所以也叫铅玻璃.由于铅的存在使其折射率和色散都提高了,因此燧石玻璃制作的仿宝石往往很逼真.同时可以在熔融的玻璃原料中加入微量元素使玻璃呈现各种各样的颜色,如加入Mn得到紫色、加入Co得到蓝色、加入Cr得到绿色、加入Cu得到红色等等. 
  一般说来,区分玻璃和宝石还是比较容易的.宝石都是晶体,传热比较快,玻璃是没结晶的非晶质,传热比较慢.因此,用手触摸样品,天然宝石有一种冰凉感, 而玻璃则有温感.用舌尖舐样品确定凉或温会更灵敏些,可以.此外, 用放大镜观察, 玻璃的表面和内部常有弯曲或旋涡状的细线纹,其外观很象将蜂蜜或胶水倒入清水后加以搅拌时,由于混合不均匀所产生的现象; 玻璃内部还经常出现圆珠状、椭圆状、扁平状等各种各样的气泡,用放大镜也很容易观察到.因此, 凡是见到上述现象的样品,可以断定它是玻璃而不是天然的宝石.
  玻璃之一
  玻璃 由电熔体冷却而成的固态无定形混合物.一般脆而透明,化学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普通玻璃是由纯碱、石灰石、石英和长石为主要原料,混合后在玻璃窑里熔融、澄清、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处理而得玻璃制品,普通玻璃主要成分大致为CaO∶Na2O∶6SiO2,它是磷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熔合在一起的物质.没有一定的熔点,在某一温度范围内软化,在软化时可以制成任何形状的制品.除普通玻璃外,还有以硼酸盐、磷酸盐、氟化物为主的特种玻璃.
  如果在原料中加入乳浊剂如萤石、磷酸钙等就制得不透明的乳浊玻璃.如在原料中加入着色剂如氧化钴和氧化镍等就制得有色玻璃.
  将普通玻璃加热到接近软的温度后,急速均匀冷却可制得钢化玻璃(淬火玻璃).它的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4~6倍,不易破碎,在破碎时成为碎渣,因此是一种安全玻璃.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还用于照明和生活用品.
  玻璃之二
  玻璃生产是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在生产玻璃时,熔炉里的原料熔融后发生了比较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以普通玻璃生产为例,主要反应过程是下列几个步骤:
  开始加热时,粉料在100~120℃的范围内开始脱水,在600℃时,石灰石和纯碱通过下列反应生成钙钠的复盐.
  CaCO3+Na2CO3=CaNa2(CO3)2
  在600~680℃时,所生成的复盐与SiO2开始反应:
  CaNa2(CO3)2+2SiO2=Na2SiO3+CaSiO3+2CO2↑
  在740~800℃时,低熔混合物〔Na2CO3—CaNa2(CO3)2〕开始熔化,并不断地和SiO2作用:
  Na2CO3+CaNa2(CO3)2+3SiO2
  =2Na2SiO3+CaSiO3+3CO2↑
  CaO熔体与SiO2的反应是在890~900℃时开始的.
  CaCO3+SiO2=CaSiO3+CO2↑
  在1010℃时,尚未起反应的CaO也和SiO2形成硅酸钙.
  CaO+SiO2=CaSiO3
  全部物质在略高于1200℃时熔化,冷却以后即形成玻璃.
  玻璃之三
  玻璃及玻璃制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无论这些玻璃制品的外观有多大差别,它们都是由组成不定的多种硅酸盐混熔而成的混合物(过冷液体).玻璃一般透明而质脆,无固定熔点,在被加热时由软化到完全变为液态常有一个相当宽的温度范围.人们正是利用此性质而在它半软不硬时将其制成各种形状的器皿、工艺品等.
  玻璃中最常见的为普通玻璃,即钠玻璃,它通常用砂子、纯碱和石灰石共熔制得.其成分可用近似化学式Na2CaSi6O14或Na2O•CaO•6SiO2表示.用它制成的门窗玻璃及瓶子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若用碳酸钾部分代替原料中的碳酸钠,即可制成钾玻璃.这种玻璃质地较硬,较耐高温,热涨冷缩性较小,化学性质较稳定.人们在化学实验室中使用的烧杯、烧瓶、试管、滴定管等,多以钾玻璃制造.若用含铅化合物代替玻璃中的钠,可制成铅玻璃.铅玻璃密度高、折射率大,且可阻挡有害放射线,所以适合做光学玻璃及防辐射玻璃屏等.此外,若向玻璃中加少量着色剂,还可制成色彩各异的彩色玻璃.如:加氧化铜或氧化铬可以制成绿色玻璃;加氧化钴可以制成蓝色玻璃;加氧化锌或氟化钙可以制成乳白色玻璃;加含铀化合物可以制成黄绿色萤光玻璃;加胶态硒可以制成红玉色玻璃;加胶态金可以制成红、红紫或蓝色玻璃等.
  随着科学的发展,各种有特异功能的玻璃也相继问世.如几厘米厚的隔热玻璃的隔热效果相当于40多厘米厚的砖墙;防弹玻璃不怕震荡,能防枪弹;防火玻璃可以阻燃;变色玻璃可随光线强弱调节颜色;生物玻璃可以代替骨骼移植到人体内;一根头发丝细的光纤玻璃可以同时传递上万路电源.这些新型玻璃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近半个世纪以来,玻璃艺术设计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在造型上同时运用不同种类的玻璃及制作工艺的手法大大超过玻璃发展史上的任何时候。其中,作为玻璃造型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平面艺术玻璃,在当代玻璃艺术设计领域大放异彩,成为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艺术创造的独特媒介。
玻璃的特性决定了它能够被施以多种加工方法,形成丰富的造型形态。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料有玻璃形成体、玻璃调整物和玻璃中间体,其余为辅助原料。主要原料指引入玻璃形成网络的氧化物、中间体氧化物和网络外氧化物;辅助原料包括澄清剂、助熔剂、乳浊剂、着色剂、脱色剂、氧化剂和还原剂等。
玻璃生产工艺主要包括:①原料预加工。将块状原料(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将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②配合料制备。③熔制。玻璃配合料在池窑或坩埚窑内进行高温(1550~1600度)加热,使之形成均匀、无气泡,并符合成型要求的液态玻璃。④成型。将液态玻璃加工成所要求形状的制品,如平板、各种器皿等。⑤热处理。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
上述来自网络,有时间可以看看。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
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玻璃的分类
玻璃在装修中的使用是非常普遍的,从外墙窗户到室内屏风、门扇等等都会使用到,在这节中,我们将讨论这方面的内容。
玻璃简单分类主要分为平板玻璃和特种玻璃。平板玻璃主要分为三种:即引上法平板玻璃(分有槽/无槽两种)、平拉法平板玻璃和浮法玻璃。由于浮法玻璃由于厚度均匀、上下表面平整平行,再加上劳动生产率高及利于管理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浮法玻璃正成为玻璃制造方式的主流。而特种玻璃则品种众多,下面按装修中常见的品种一一说明:

一、 普通平板玻璃。
1、 3--4厘玻璃, mm在日常中也称为厘。我们所说的3厘玻璃,就是指厚度3mm的玻璃。这种规格的玻璃主要用于画框表面。
2、 5--6厘玻璃,主要用于外墙窗户、门扇等小面积透光造型等等
3、 7--9厘玻璃,主要用于室内屏风等较大面积但又有框架保护的造型之中。
4、 9--10厘玻璃,可用于室内大面积隔断、栏杆等装修项目。
5、 11--12厘玻璃,可用于地弹簧玻璃门和一些活动人流较大的隔断之中。
6、 15厘以上玻璃,一般市面上销售较少,往往需要订货,主要用于较大面积的地弹簧玻璃门外墙整块玻璃墙面。
二、 其他玻璃
其他玻璃一说,只是笔者在分类时相对于平板玻璃而言,并非业内正式分类。主要有:
1、 钢化玻璃。它是普通平板玻璃经过再加工处理而成一种预应力玻璃。钢化玻璃相对于普通平板玻璃来说,具有两大特征:
1) 前者强度是后者的数倍,抗拉度是后者的3倍以上,抗冲击是后者5
倍以上。
2) 钢化玻璃不容易破碎,即使破碎也会以无锐角的颗粒形式碎裂,对人
体伤害大大降低。
2、 磨砂玻璃。它也是在普通平板玻璃上面再磨砂加工而成。一般厚度多在9厘以下,以5、6厘厚度具多。
3、 喷砂玻璃。性能上基本上与磨砂玻璃相似,不同的改磨砂为喷砂。由于两者视觉上类同,很多业主,甚至装修专业人员都把它们混为一谈。
4、 压花玻璃。是采用压延方法制造的一种平板玻璃。其最大的特点是透光不透明,多使用于洗手间等装修区域。
5、 夹丝玻璃。是采用压延方法,将金属丝或金属网嵌于玻璃板内制成的一种具有抗冲击平板玻璃,受撞击时只会形成辐射状裂纹而不致于堕下伤人。故多采用于高层楼宇和震荡性强的厂房。
6、 中空玻璃。多采用胶接法将两块玻璃保持一定间隔,间隔中是干燥的空气,周边再用密封材料密封而成,主要用于有隔音要求的装修工程之中。
7、 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一般由两片普通平板玻璃(也可以是钢化玻璃或其他特殊玻璃)和玻璃之间的有机胶合层构成。当受到破坏时,碎片仍粘附在胶层上,避免了碎片飞溅对人体的伤害。多用于有安全要求的装修项目。]
8、 防弹玻璃。实际上就是夹层玻璃的一种,只是构成的玻璃多采用强度较高的钢化玻璃,而且夹层的数量也相对较多。多采用于银行或者豪宅等对安全要求非常高的装修工程之中。
9、 热弯玻璃。由平板玻璃加热软化在模具中成型,再经退火制成的曲面玻璃。在一些高级装修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需要预定,没有现货。
10、玻璃砖。玻璃砖的制作工艺基本和平板玻璃一样,不同的是成型方法。
其中间为干燥的空气。多用于装饰性项目或者有保温要求的透光造型之
中。
11、玻璃纸。也称玻璃膜,具有多种颜色和花色。根据纸膜的性能不同,具
有不同的性能。绝大部分起隔热、防红外线、防紫外线、防爆等作用。
三、 玻璃施工和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1、在运输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固定和加软护垫。一般建议采用竖立的方法运输。车辆的行驾也应该注意保持稳定和中慢速。
2、 玻璃安装的另一面是封闭的话,要注意在安装前清洁好表面。最好使用专用的玻璃清洁剂,并且要待其干透后证实没有污痕后方可安装,安装时最好使用干净的建筑手套。
3、 玻璃的安装,要使用硅酮密封胶进行固定,在窗户等安装中,还需要与橡胶密封条等配合使用。
4、在施工完毕后,要注意加贴防撞警告标志,一般可以用不干贴、彩色电工胶布等予以提示。

玻璃的成分

(1)普通玻璃(Na2SiO3、CaSiO3、SiO2或Na2O·CaO·6SiO2)
(2)石英玻璃(以纯净的石英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玻璃,成分仅为SiO2)
(3)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成分相同)
(4)钾玻璃(K2O、CaO、SiO2)
(5)硼酸盐玻璃(SiO2、B2O3)
(6)有色玻璃在(普通玻璃制造过程中加入一些金属氧化物。Cu2O——红色;CuO——蓝绿色;CdO——浅黄色;CO2O3——蓝色;Ni2O3——墨绿色;MnO2——紫色;胶体Au——红色;胶体Ag——黄色)
(7)变色玻璃(用稀土元素的氧化物作为着色剂的高级有色玻璃)
(8)光学玻璃(在普通的硼硅酸盐玻璃原料中加入少量对光敏感的物质,如AgCl、AgBr等,再加入极少量的敏化剂,如CuO等,使玻璃对光线变得更加敏感)
(9)彩虹玻璃(在普通玻璃原料中加入大量氟化物、少量的敏化剂和溴化物制成)
(10)防护玻璃(在普通玻璃制造过程加入适当辅助料,使其具有防止强光、强热或辐射线透过而保护人身安全的功能。如灰色——重铬酸盐,氧化铁吸收紫外线和部分可见光;蓝绿色——氧化镍、氧化亚铁吸收红外线和部分可见光;铅玻璃——氧化铅吸收X射线和r射线;暗蓝色——重铬酸盐、氧化亚铁、氧化铁吸收紫外线、红外线和大部分可见光;加入氧化镉和氧化硼吸收中子流。
(11)微晶玻璃(又叫结晶玻璃或玻璃陶瓷,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金、银、铜等晶核制成,代替不锈钢和宝石,作雷达罩和导弹头等)。
(12)玻璃纤维(由熔融玻璃拉成或吹成的直径为几微米至几千微米的纤维,成分与玻璃相同)
(13)玻璃丝(即长玻璃纤维)
(14)玻璃钢(由环氧树脂与玻璃纤维复合而得到的强度类似钢材的增强塑料。)
(15)玻璃纸(用粘胶溶液制成的透明的纤维素薄膜)
(16)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因与普通玻璃中部分成分相同而得名)
(17)金属玻璃(玻璃态金属,一般由熔融的金属迅速冷却而制得)
(18)萤石(氟石)(无色透明的CaF2,用作光学仪器中的棱镜和透光镜)
(19)有机玻璃(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有石子等,烧热

玻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者为古埃及人。

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4000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

18世纪,为适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扩展资料

欧洲玻璃工艺的另一个中心是波西米亚和德国。13世纪至15世纪的哥特时代,当地生产出一种墨绿色的玻璃器,被称为“森林玻璃”,被世人誉为“莱茵玻璃酒杯”的就是这种玻璃的典型作品。到了17世纪,这个时期的欧洲玻璃工业发展迅速。

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两个新技术:一是铅玻璃制造技术;二是革新的熔化技术。随着新工艺的大规模应用,以及用铸造法生产大面积的玻璃镜和平板玻璃的相继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玻璃工业的发展。

18世纪后期,产业革命对玻璃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明了路布兰制碱法。19世纪又发明了氨碱制造纯碱,使过去依靠天然碱和烧木制灰法的状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为大量制造玻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玻璃

最早发明玻璃的国家是:中国
玻璃的历史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2],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我们现在使用的玻璃是由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经高温制成的. 熔体在冷却过程中黏度逐渐增大而得的不结晶的固体材料.性脆而透明.有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化物玻璃等.通常指硅酸盐玻璃,以石英砂、纯碱、长石及石灰石等为原料,经混和、高温熔融、匀化后,加工成形,再经退火而得.广泛用于建筑、日用、医疗、化学、电子、仪表、核工程等领域.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玻璃是在何时、何地首先被制造出来的。公元前2600年左右,它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现今伊拉克)或埃及的早期文明中心地之一。
玻璃是由沙子,石灰石和碳酸钠和混合物制作出来的的,虽然我们通常认为玻璃是一种清澈明净的物质,但古代的玻璃却不是透明的。它带有点颜色,因为混合物原料中有杂质,不过这些颜色通常是非常美丽的。
古代埃及人是十分出色的制造玻璃小瓶和装饰品的艺术家,而且他们经常制造出一层一层不同的颜色,出自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70年-公元前1320年)的埃及玻璃瓶仍然得以保存下来。
吹制玻璃器皿,或者说拿一团呈半流质状的热熔化玻璃,把气吹进去来制成一个中空的容器,这是后来的发明。第一批玻璃吹制工人大概出现在公元前1世纪的叙利亚。
玻璃窗甚至是一项更晚一些的发明。它们最初也是用吹气来制造的。大容器被吹制出来,经弄平后就成为一片玻璃。公元100年左右开始出现这种明亮的玻璃,但在1000多年里这种玻璃一直被当作一种昂贵的奢侈品。
在窗格玻璃中间有一环形记号的旧式圆天窗,最初是趁吹成圆形的玻璃器皿底部仍然热时将它弄平而制成的。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约公元前3700年前, 古埃及人已制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玻璃器皿,当时只有有色玻璃,约公元前1000 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

稀土玻璃是我国发明的,也叫“稀土玻璃”宝石,木子带你了解

人类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玻璃?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在商代的时候中国汉族人就制造出了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过若干年后,三价锰被空气继续氧化,紫色会逐渐增强,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会略微带点紫色。

  玻璃是由沙子和其他化学物质熔融在一起形成的(主要生产原料为:纯碱、石灰石、石英)。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致使其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的化学组成是Na2O·CaO·6SiO2,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是一种无规则结构的非晶态固体。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用来隔风透光,属于混合物。另有混入了某些金属的氧化物或者盐类而显现出颜色的有色玻璃,和通过特殊方法制得的钢化玻璃等。有时把一些透明的塑料(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有机玻璃。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晶体,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
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玻璃的起源与发展历史

在现代日常生活中,玻璃是最为常见的普通材料,所以大多数人认为玻璃和塑料一样,是近现代才发明制造的一种廉价的普通之物。其实,在公元前2500年前,就已经有了玻璃制品了。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在世界范围内,最早的古代玻璃出现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领域,也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

公元前10世纪后,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成为玻璃技术发展中心。后来,制作玻璃的技术曾被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及临近的一些国家。

那么中国古代的玻璃制品起源于何时呢?如果要溯源中国古代的玻璃的话,那还真是有一段漫长的发展史。

一、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

根据文献记载,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始于公元前2世纪时的汉通西域。因此,不少学术界人士以及西方学者曾一度认为,我国的古玻璃或者玻璃制造技术是“自西汉张骞通西域后,从西方传入的。其实在西周时期,我国古代的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

我们知道,玻璃是一种无定性的固熔体。在古代,它主要是由石英(石英的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和一些矿物,如方铅矿(主要成份是硫化铅)或者碱性的盐类(如钾、钠)一起融化而成的产物,属于硅酸盐系统,与陶器、瓷器是一类的。

陶器自新石器时期开始,到“仰韶文化”时期已发展为彩陶,这可以说是“釉”的萌芽,等到了殷商时期,又出现了青釉器,如1965年,在河南郑州就出土了一个商代的青釉印纹尊,在它的口部以及肩部涂有薄釉外,还有深绿色厚而透明的玻璃釉五块。根据考古资料的记载,殷商时期青釉器的烧制温度已经达到1100℃—1200℃,并且已经有了耐火的坩埚。到了西周和东周时期,炉温更高一些,青釉器在烧成时温度过高而流下来形成的釉滴,经科学测试和分析,其成分恰是钾钙硅酸盐,这种釉滴已是玻璃态物质,可能就是中国最早的古玻璃。

平顶山 西周晚期 应国墓地出土 料珠

由于瓷釉制造工艺与玻璃制造工艺大致相同,唯一的区别就是熔炼玻璃时需要容器——耐火的坩埚。因此推断,中国古代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应是从青釉器的瓷釉技术演变而来的。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在中国绝大多数的省、自治区都出土有玻璃器物,时代从西周到明清。但是为了溯源中国玻璃的起源,小编只摘录了汉代以前出土的玻璃器物(如下表)。

从上表来看,出土的汉代以前的玻璃器物,有的被称作料器,有的被称作琉璃,这里要解释一下,对于出土的不透明而少光泽的玻璃饰物在考古界被称作“料器”,而对于出土的半透明的并有玻璃光泽的珠、管、壁、以及装饰建筑物的带釉陶器,则被称作“琉璃”,对于那些出土的透明且与近代制作相近的玻璃器皿才被称为玻璃。

我们再根据玻璃器物出土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及出土玻璃器物的特点来看,玻璃经历了从最初不透明、少光泽的料器小件,到半透明、有玻璃光泽的琉璃饰物,最后才到透明的玻璃器皿,其实这反映了我国古代玻璃技术和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程

宝鸡西周墓地出土料管串饰

二、关于中国古代玻璃的发展

在生产工艺方面,玻璃制作工艺与冶金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古代,制造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而石英砂的熔点为1750℃,这么高的温度在古代是达不到的。但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有着非常高超技术水平的冶金技术。如在商代时期,先民们就已经懂得助熔剂的使用了,他们在铜中加入铅或锡,或者是同时加入铅、锡用以降低了铜的熔点,使铜的融化温度从1100℃降到了800℃左右,同时这也使得铜的硬度增加,因此殷商时期的先民们才得以制作出了很多精美、各种造型奇特、花纹繁复、胎体薄而均的、形体很大的青铜器。因此在制造玻璃的工艺中,先民们也在原料中加入草木灰、氧化铅和硝石等助熔剂,用以降低石英砂的熔点:

如安徽亳州出土的属春秋末战国初的半透明眼珠,经科学检测和分析,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铅钡硅酸盐玻璃品;

又如湖南长沙资兴属东周墓葬出土的琉璃壁、其化学成分也是铅钡硅酸盐玻璃系统;
据统计,有100多座墓葬中均出土有具有中国特征的玻璃壁、珠、印、剑管等200多件,可以说,在战国中期,中国已建立起了铅钡硅酸盐玻璃业。如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1号楚墓中出土的越王勾践剑格上镶嵌的2块小小的蓝色玻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玻璃。

越王勾践剑 玻璃镶嵌

而中国现存的最早的玻璃器物中最多见的是一种镶嵌式的玻璃珠,如1976年在著名的湖北随州曾侯乙的属春秋末期的一座墓葬中就出土有100多颗镶嵌玻璃珠,因在单色玻璃珠上嵌进另外多个不同于母题颜色的玻璃,这些被嵌入的玻璃形成多个同心圆图案,乍看类似动物的眼睛,所以又被称为“蜻蜓眼”。这种镶嵌玻璃珠极为复杂,整个工艺流程全靠手工制作,不仅精致华美,而且在当时也是很名贵、稀有的物品。

曾侯乙墓出土春秋时期的“蜻蜓眼”玻璃珠

如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览冥训》就多次提到“随侯之珠”,并与和氏璧相提并论:

“譬如随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贵,失之者贫”。
及至汉代时,玻璃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玻璃制品。如广州西汉初年南越王墓出土了11对牌饰,均是鎏金铜框蓝色板块玻璃,玻璃厚薄一致,色泽晶莹,透明如镜,其中包含的气泡很少。经过科学检测和分析,这些蓝色玻璃就是国产的铅钡硅酸盐玻璃。当然了这还算不上真正的平板玻璃,但是这种具有高超的玻璃制作工艺,为后世的玻璃制造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广州西汉初年 南越王墓蓝色板块玻璃

可见,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并不是自“张骞通西域”后从国外输入,而是萌芽于西周时期,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较大发展,先民们采用在青铜制作技术和炼丹术中使用的氧化铅做助熔剂,制造出了独具本土特色的真正玻璃——铅钡硅酸盐玻璃。

后来还采用了硝石做助熔剂而形成了钾硅酸盐玻璃,这两类玻璃发展到汉代时,制作工艺已经相当高超。并外传到了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和中亚地区。
勃利是现代社会的一种产物,拥有脱光的特性也非常容易暴露

玻璃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最好有具体出现的过程
玻璃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中玻璃的形成有一段有趣的叙述。它是这样描述玻璃的形成的。商队在经过沙漠时,中途休息,遂取干枯的沙漠植物生火做饭及夜晚御寒。事后以沙埋之。第二日,临行前人们在沙堆中意外发现前夜沙里所埋皆为晶莹剔透亮闪闪的宝贝,于是众人欢呼雀跃,这晶莹剔透的宝贝就是现在我们熟悉的玻璃。在西方,人们常把玻璃说成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佳礼物,玻璃给世人带来了生活的喜悦和创作的灵感,它是一个充满矛盾而又非常神奇的物质,艺术家们利用它晶莹透亮冷峻而坚固同时具有折光反射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上使玻璃工艺达到变幻莫测、光怪陆离,令人难以预想的艺术效果。一般认为,第一块玻璃是距今五千年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制造的(今伊拉克与叙利亚北部),当时的技术可能是热融成形或模型铸造。而世界上第一个玻璃工厂则建立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埃及。当时先以陶土做内核,再于内核外浇上热玻璃溶液而制成容器,这种技术现在称为“沙芯法”。古代埃及人的发明创造,后经阿拉伯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希腊人曾这样形容玻璃“流动、融化的石头”和“透明、澄澈”。随着人们对玻璃的不断深入研究,在公元一世纪,玻璃的“充气法”技术出现,这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吹制玻璃艺术。著名玻璃艺术家戴尔_奇胡利曾感慨地说:“我曾以为玻璃本身是很奇妙的,但后来我发现,吹入玻璃的空气,才是最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我常想,究竟是谁会想到将空气吹入融化的玻璃?这样的方法如果运用在其他材质上,是绝不可能成功的。”艺术家的话不仅是对前人发明的敬佩和感叹,还有艺术家对玻璃内在东西的思索。玻璃的传统技术不仅是今天玻璃工业的基础,同时亦是新玻璃艺术运动的基础。然而这些玻璃的重大突破,并非源于制作技术上的进步,而是玻璃艺术作品本身的内在的进步。

公元三百年,罗马网状杯的出现,标志着玻璃艺术走向它的成长时期。网状杯是因容器外围绕着网状花边,而精心刻画的景物一一呈现在厚实的玻璃上。这项制作技术为二十世纪的玻璃工艺家所向往,并试图以模铸方式再现此种风貌。如二十世纪初,英国工艺家弗德烈克_卡得(FredericRCarder,史都本玻璃SteubenGlass创始者)、美国工艺家卡拉_亭克利(KarlaTrinkley)和巴瑞_梭特(BarrySauter),以及日本的西悦子(EtsukoNishi)皆曾重新诠释此项传统艺术技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威尼斯,其玻璃工艺可追溯到一千年前,工艺家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精致的、奇特的玻璃造形,这种带着神秘和贵族气息的玻璃器具在玻璃工艺界独占鳌头,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玻璃艺术运动工作室兴起,才宣告结束。

十八世纪,威尼斯超凡脱俗的玻璃制品逐渐势微,取而代之的是做工繁杂的英国与爱尔兰透明水晶。然而,玻璃材质特别能引发奇异幻想的特性,再次为十九世纪末为新艺术的设计家们所钟爱,他们运用玻璃的高可塑性,制成复杂曲折的造型。

二十世纪末叶以前,全世界玻璃制品,不论来自何方或是何种造型,无一不是为了市场的需求而设计,很少有工艺家能以玻璃表达他们自己的思想,1922年生于美国纽约北部的哈维_利特顿开创性的打破了这一局面。他发起了玻璃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运动初期。着重于如何学习吹制玻璃,这坚持了哈维_利特顿一直追求的目标,即要让工艺家们能够直接接触玻璃进行艺术创作。他希望自己和其他玻璃工艺家能够不为迎合消费者与市场喜好,被迫制造大量生产的实用性器具。而是在自由的空间中,表达自己对美学的观点。这个目标改变了玻璃的传统,并使得美国成为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的先驱。

以工艺家们在小小的工作室独立制作玻璃艺术作品的玻璃艺术运动,作为新的艺术团体及用全新的自由的理念来创作玻璃艺术品,为玻璃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为玻璃艺术开创了新的局面。“在火和温度的较量中,玻璃变换了光和空间,而且改变了我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在此,火的张扬和冷却后的冰清玉洁,明目张胆的标榜了艺术家的存在。”玻璃艺术工作室运动推出了一批玻璃艺术大师,他们也成为了这次运动的主力军。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都倾进了他们对自己的诠释。捷克的史丹尼史雷夫_李宾斯基和加柔史雷瓦_布勒赫瓦不只是一对艺术夫妇,也是精湛的玻璃艺术品的创造者。作为一对娴熟绘画雕刻的夫妇他们彼此都会相互影响,雕刻创作是他们的主干,绘画方面对光线的影响感受敏锐,因此,他们的作品包含了对美学的鉴赏力及活泼的色彩双重趣味,他们知道如何将光线运用在玻璃中,为其内在注入生命,这种视觉的神奇效果使他们的艺术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日本的藤田乔平在日本与现代玻璃艺术一起成长,后来也成了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可以唤起大家对日本传统生活方式的永久怀念。将玻璃与珍贵金属融合在他的作品中,有一股浓厚的禅意,并使他对色彩产生一种特殊的感觉。意大利的李维_瑟古索出生在威尼斯,他将传统吹制玻璃的技巧与光学切割结合,在对照球体、椭圆和四边形的美术表现方式时,领悟了光线在玻璃中的包容性,他作品的几何造型,似乎要表现对玻璃可塑型式的疑问,以及要为现代雕刻做完整的诠释。美国的戴尔.奇胡利更是家喻户晓的吹制玻璃艺术家,作为第一位在威尼斯工作的美国玻璃艺术家,奇胡利承袭了威尼斯的传统技术,也学习到了团体合作的价值,因为吹制玻璃是要通过很多双手来完成的。奇胡利以螺旋方式将玻璃圈住器皿本身的方式把他对海洋,对自然的情感通通表现在玻璃这种材料上。吹制玻璃艺术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门艺术,通常需要5-7年的时间才能熟练掌握。它更是一门合作的艺术,需要多方的配合协调,奇胡利就深深的体会到了这一点,因此他能将玻璃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以上简要的谈及了玻璃艺术在西方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在我国,曾出土过几千年前的玻璃制品,但由于玻璃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不受人们重视,以及人们偏爱于金属工艺、漆器工艺、陶瓷工艺等原因,玻璃艺术在中国几乎找不到传统的痕迹。其实早在公元前三、四世纪中国已有玻璃珠发明。到公元五世纪末才有了吹制方式。清朝康熙皇帝深受西方影响,于1680年设立造办处料器厂专制玻璃,此时期的作品形式简洁且极富中国味,作品灵感大多来自于瓷器的造型,并雕刻饰以织锦般的龙纹、卷形纹及花的图样。由于玻璃不受人们重视,在中国没有大的发展,且没有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因此玻璃制品的“精湛技巧”依然止水不前,它的目标和价值都在萎缩。建国以后由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传统手工的重视和日用工业的发展,全国各大城市先后都建起了玻璃厂,但大多以某种功用、装饰或器皿的面貌出现,这些既有着传统功能性、装饰性,同时又具有雕塑性的产品,艺术含量已日遂下降,而变得工业化。

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在世界玻璃发展的大潮下,中国的玻璃艺术家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制作经验,使得玻璃艺术在局部地区有了很大发展。如大连的吹制玻璃,在制作技术方面已能和国外先进水平一比高低。新玻璃艺术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必定会让中国玻璃艺术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场新玻璃艺术运动将在中国掀起。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需大量拥有奋斗精神艺术家的加入,我们要做的不是观望,而是参与到这一洪流当中去,让这场玻璃艺术的风暴来得更猛烈些吧!

载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
http://www.wenxuewu.com/files/article/html/9/9402/334612.html

玻璃的历史

前言
玻璃的出现与使用,在人类的生活里,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古埃及的遗迹里,都曾有小玻璃珠的出土.在中国,约从战国时代起,就已或多或少有玻璃的制造,一般来说,中国的玻璃技术深受西方的影响,但是成分含钡的铅玻璃,与西方不含铅或钡的钠玻璃是有所不同的.在台湾,玻璃的发展约有近百年的历史,日据时代,日本在新竹设台湾高级玻璃厂,设厂的原因是因台湾产矽砂及丰沛的天然瓦斯,促使日后也陆续有玻璃厂的增设.

玻璃在台湾
在台湾,玻璃之发展约有百年的历史.早期以制造工业仪器,民用必须品为主.天然瓦斯(作为燃料)是玻璃业之所以集中於新竹地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新竹地区玻璃工艺最早乃由工业玻璃(仪器或日常用品)分化而出.空心和实心玻璃的发端期约在1960年代左右,拉丝玻璃则始於1970年代.
玻璃工艺最初以内销为主,随著台湾出口导向的发展策略,玻璃工艺亦转而以外销为主.其间1970和1980年代各有二波兴盛期.但不景气的时期亦曾存在(如1980年代初).劳力不足实为玻璃工艺近年来的一大隐忧.
台湾玻璃发展大事记
1887
光绪13年
陈两成先生於台北创设玻璃器皿工厂,以坩埚窑配合手工吹压玻璃器皿为主,揭开台湾玻璃产业的序幕.
1895
明治38年
台北商人陈万源先生聘请日本玻璃技术人员来台制造玻璃器皿,但因业绩不佳而仅仅数年后即关厂.
1915
大正4年
日本商人高石组首次来台设厂,主要制造玻璃小瓶子,因业绩欠佳不久便结束经营.
1916
大正5年
日人中泽曾来台与玻璃商「永泰隆」在台北合办工厂,但因日本政策及战争影响,未能产生显著的成果.
1922
大正11年
日本著名的「东明制瓶会社」来台,与专卖局(战后改名称为公卖局)合办制瓶厂,专门制造专卖局用品:咖啡色酒瓶.
1925
大正14年
廖启明先生於新竹创立「合成玻璃厂」,制造玻璃日用品,包括捕鱼用玻璃浮球,煤油灯,捕蝇灯,军用信号灯,医疗用试管等.
1928
昭和3年
「东明制瓶会社」增设厂房,兼制其它各类玻璃容器等,并引进OWENS自动制瓶机,是台湾自动制瓶工业的开端,此时期为台湾玻璃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30
昭和5年
这期间,大众广泛看好台湾玻璃工业前途,从此年后台湾人或日本人相继投资数十家玻璃工厂,生产范围有医疗仪器,计量计,化学实验仪器等,均属於透明玻璃.於新竹市街最早出现的是「芝山硝子制作所」,生产温度计与比重计的玻璃公司(厂址在现今新竹图书馆旧址对面),此公司后来与日本著名的「百木硝子制作所」合并;新竹百木硝子制作所,是日本总公司在台分支机构,来台主持人为百木氏的祖父,他於明治时期在美国学习各种玻璃制作技术,在台湾厂有员工数十名,大部份是台湾人,员工从百本氏处学习不少技术.(注:硝子为日语,音念GLASS,即是玻璃)
1939
昭和14年
正处於中日战争激化之时,日本总督府成立「台湾高级硝子株式会社」,员工约两百人左右,并将〔百木硝子制作所(上述)〕合并,当时以生产医药用化工实验仪器,军用仪器及注射液装用的小瓶,供应全台湾岛上的制药公司与日本国内制药公司需求,该会社后期设立〔技能培养所〕训练新进员工,负责人是陈建祥先生,这个机构对新竹玻璃工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今天新竹玻璃工业界先辈,几乎都出身於当时的「高级硝子株式会社」. (注:当时是西洋医药学上(注射疗法)在日本医学界盛行之际,而日本制药界所生产的注射剂,部份要用在中国大陆战场上日军医疗之用.
1945
民国34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台湾光复,国民政府接收日本人经营的10个玻璃事业单位,改组并编为7个玻璃制造厂,运用原有设备与专业人才,拓展外销,先是生产公卖局专用酒瓶,热水瓶等生活器皿,然后生产医疗器具及化学,工业仪器等产品.
1949
民国38年
由於市场需求扩大,民营玻璃工厂增加至29家.
1953
民国42年
「新竹玻璃公司成立」,董事长 陈尚文,开始生产建筑材料的平板玻璃.
1960
民国49年
新竹玻璃公司创立「中国玻璃工业研究所」,并增设玻璃工艺窑炉,开始台湾玻璃工艺的起步,初期生产手工花瓶加喷砂图案,图案是以古画为主,嗣后发展到玻璃雕塑的动物或文镇等略具艺术品味的产品.
1962
民国51年
「联合玻璃公司」创立,董事长 苗育秀,设址中坜市,生产高品质24%P60水晶玻璃,是台湾第一家水晶玻璃厂,但因原料来自国外,成本昂贵,国际市场竞争困难,数年后关闭.
1964
民国53年
「台湾玻璃公司」创立,生产磨光玻璃.
1970
民国59年
「中央玻璃纤维公司」创立,生产玻璃保温棉供做冰箱隔热材料.
1971
民国60年
「五松玻璃公司」创立,生产玻璃动物与文镇等外销.「飞利浦公司」来台投资电视像管,开启了台湾电子玻璃工业的发展.
1973
民国62年
世界性石油危机,燃料价格上涨10倍,使台湾玻璃工业不得不朝向高品质及富有设计性产品路线迈进.
1974
民国63年
「新竹玻璃公司」设立汽车强化玻璃厂.
1987
民国76年
「琉璃工房」创立,设址台北县,也是第一家运用PATE-DE-VERRE(脱腊铸造法)技术的工作室.
1988
民国77年
因市场不景气及台湾劳工成本高涨因素,玻璃产业景气逐年下降.
1990
民国79年
玻璃工业蔡松平先生首次於新竹文化中心演讲,倡导新竹地区同业转型走向玻璃工房的新思潮,引起热烈回响,并与文化中心联合举办〔浴火凤凰〕玻璃大展於高雄.
1993
民国82年
琉园创立.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全国〔第一届金玻奖〕玻璃艺术创作比赛.
1994
民国83年
「竹堑玻璃协会」成立,首届理事长为蔡松平先生,理事由潘国贤,陈玉树,黄安福,王水吉,简瑞明,陈泉水,陈三郎,黄宝雪担任,监事由郑阿匏,吴春池,邱瑞尧担任,并续办〔第二届金坡奖〕.
1995
民国84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一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期使本土传统玻璃产业,结合历史,艺术,科技及国际视野的全方位文化.
1997
民国86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二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玻璃之美,玻璃之用.
1999
民国88年
新竹市立文化中心举办〔第三届竹堑国际玻璃艺术节〕.主题:玻璃新视纪展,玻璃常设展,玻璃教育在台湾特展,玻璃体验和玻璃技法简介.

浮球:渔民因应渔网的大小和水域的深浅,选用大小合适的浮球系於鱼网上,使渔网浮於水面.
医药及化学实验仪器
香水容器
现代手工加工作品
设备仪器
玻璃的制作一般可分为大规模制作及个人制作.大规模的工厂里所需的器具有窑炉,坩锅,塑模,磨砂机,烘等.依成品之不同,尚有不同的器具.在目前熔窑大致上分为瓦斯窑,重油窑及电窑等.而以电窑之使用成本低且较乾净无污染而较其他窑好.而个人制作所需工具有喷火嘴,牛车及成形所需工具等,我们将分别介绍如下: 大规模制所需工具设备

烘炉:高温熔烧成行的制品,须经烘炉徐徐退火.

坩锅:装玻璃原料之用具.

窑炉:主要目的在将玻璃原料融化,并坩锅需24小时保持高温
个人制作所需工具设备

玻璃成型所需之钳子.

牛车:主要作用在保温与预热,一方面节省玻璃加热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避免玻璃瞬间加热破裂.

喷火嘴:主要目的在将玻璃软化,以便成行.
玻璃的制作过程
如果想在五光十色的玻璃展外,品味传统的玻璃制造过程,那就转往玻璃工厂,目前仍有一群热爱古味玻璃老师傅依然坚守其传统岗位.参观旧式的玻璃工厂时,场内热度,窑炉,吹玻璃的老师傅,还有满地的玻璃成品如同另一个世界,现代生活全然不会出现的旧画面,在这却原原本本得展现在眼前.玻璃的制作过程可分为热端作业与冷端作业两种.
热端作业

熔烧玻璃管
作玻璃的第一个步骤是将长长的玻璃棒放入高达摄氏1300度的窑炉内溶烧,接著将玻璃棒取出,你会看到长棒的前端被烧得红红的,烫烫的,软软的,完全失去它原有玻璃的本色,但这时候也是它以吹制或模制成型的最佳时刻.

吹制或模制
这两种技法是为了让玻璃成型.其中模制的过程较为简单,只要将熔热玻璃棒的前端插入模器里,模齿一合,即可搞定!吹玻璃可就要花点功夫!为了不让熔得早已软化的前端掉落,吹玻璃的老师傅必须一面吹,一面又不停更转手中的玻璃棒,对於第一次接触玻璃世界的人来说,眼前的景象特别新鲜有趣.而培养一个技法纯熟的吹玻璃师傅,大约要花上一年的时间,才会慢慢步入轨道,只是这其中还要忍受许多夏日酷热难耐的苦闷,和吹制失败的挫败,但也因此显得玻璃异品的珍贵和价值.

第一次冷却
由於制好玻璃半成品,内外密度的不同,很容易因此而使半成品遭致扭曲变形的意外,所以才需有这个的慢慢降温的阶段,这个步骤需要将先前已制好的玻璃半成品送上第一次冷却输送带,同时也经历一段血液沸腾的高温,在摄氏500度的缓慢熔制过程中,每一步骤都马虎不得.而从输送带外往内瞧,彷佛炎炎夏日里的柏油路面般,有一种连空气都要燃烧起来的感觉.在这步骤之后,还需要再经过一次冷却.在历经共多次的高温后,一个个完工的玻璃生命就这样诞生了!
冷端作业
不使用热的技巧从事玻璃创作,而用喷砂,磨刻,切割,抛光,描绘,镶嵌等方式制作玻璃,则称为冷工.其中喷砂技巧收敛玻璃外露的锋芒,透著深邃的朦胧感;磨刻方式的构图丰富了玻璃的面貌;而切割让玻璃在不同角度的折射下露出目眩神驰的风采等.怕热却又热爱玻璃创作的人,可考虑这种「凉凉」的制作方式.
个人独立制作与常用技法
若依玻璃艺品个人独立完成的部份而言,在新竹地区主要是以所购入之玻璃棒为材料,其制作程序为先热成形再冷却,依成品之不同所使用玻璃棒也不尽相同,有所谓的空心玻璃棒,实心玻璃棒和拉丝玻璃棒.至於常用的技法有下列六种.

热塑技法
玻璃塑形技法,以喷火嘴为工具,双手各执玻璃棒,将玻璃棒不断於火焰中旋转,使之熔融至所需之份量,利用点,拉,熔,切,压等手势将之塑形.

拉丝技法
将玻璃拉成细玻璃丝并加以编织者,谓之拉丝玻璃,拉丝作品好似编织毛衣一般卷曲.

空心技法
玻璃空心管加热吹制塑形者称之空心玻璃,如圣诞灯泡的制作.

吹制技法
吹制是以吹管醮取玻璃膏并从另一端进行吹气撑大玻璃体(吹小泡)使之中空并加以塑形为基础步骤谓之.

脱蜡技法
翻制矽胶模以石膏固定,灌入腊液,冷却取腊模原型精修,以耐火石膏包埋腊模,加温脱腊,取石膏模,将玻璃块填入模内加温烧融,冷凝成型脱模修整.

磨刻技法
常见於玻璃杯身或杯底,以钻石轮刀或铜轮将所需之几何图形刻画於玻璃上,以因应特殊玻璃成分之表现与需求,增加其产品附加价值.

实心玻璃 热塑技法
空心玻璃 空心技法
拉丝玻璃 拉丝技法
热端作业 吹制技法
冷端作业 磨刻技法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在商代的时候中国汉族人就制造出了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4年,比利时首先制出平板玻璃。
  1906年,美国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
  3000多年前,一艘欧洲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晶体矿物“天然苏打”,航行在地中海沿岸的贝鲁斯河上。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了,于是船员们纷纷登上沙滩。有的船员还抬来大锅,搬来木柴,并用几块“天然苏打”作为大锅的支架,在沙滩上做起饭来。
  船员们吃完饭,潮水开始上涨了。他们正准备收拾一下登船继续航行时,突然有人高喊:“大家快来看啊,锅下面的沙地上有一些晶莹明亮、闪闪发光的东西!”
  船员们把这些闪烁光芒的东西,带到船上仔细研究起来。他们发现,这些亮晶晶的东西上粘有一些石英砂和融化的天然苏打。原来,这些闪光的东西,是他们做饭时用来做锅的支架的天然苏打,在火焰的作用下,与沙滩上的石英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的物质,这就是最早的玻璃。后来腓尼基人把石英砂和天然苏打和在一起,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炉子熔化,制成玻璃球,使腓尼基人发了一笔大财。
  大约在4世纪,罗马人开始把玻璃应用在门窗上,到1291年,意大利的玻璃制造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我国的玻璃制造技术决不能泄漏出去,把所有的制造玻璃的工匠都集中在一起生产玻璃!”
  就这样,意大利的玻璃工匠都被送到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生产玻璃,他们在一生当中不准离开这座孤岛。
  1688年,一名叫纳夫的人发明了制作大块玻璃的工艺,从此,玻璃成了普通的物品。
  几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玻璃是绿色的,是无法改变的。后来发现绿色来自原料中少量的铁,二价铁的化合物使得玻璃显绿色。在加入二氧化锰以后,原来的二价铁变成三价铁显黄色,而四价锰被还原成三价锰呈紫色。光学上,黄色和紫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互补,混合在一起成为白光,玻璃就不偏色了。不过若干年后,三价锰被空气继续氧化,紫色会逐渐增强,所以那些古老房屋的窗玻璃会略微带点紫色。
本文标题: 玻璃的发明与应用,对人类历史起到哪些重要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74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鱼腥食物有哪些什么情况下会没有 比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