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真的值得尊重吗

发布时间: 2022-11-05 14:01: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中国古代第一驴友:明朝阔佬徐霞客是怎样的人?徐霞客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高人,他不热衷报考名利,只是将毕生精力都牺牲于地理考察工作。这...

徐霞客真的值得尊重吗

中国古代第一驴友:明朝阔佬徐霞客是怎样的人?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高人,他不热衷报考名利,只是将毕生精力都牺牲于地理考察工作。这古时候而言是一件十分不简单的事儿,而也恰好是由于他的挑选,使我们体会出了他的精神实质。  

我相信,所有的读者朋友都知道徐霞客这个人,都知道他是明朝最伟大的旅行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旅行家。他不做官,不经商,不务农,不卖文,却对旅游情有独钟,花三十年时间游遍中国二十多个省,并写下一部多达六十万字的游记。如此奇人,实在是千古罕见,所以我们称徐霞客为“中国第一驴友”,还把《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期(西历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徐霞客的旅游费用从何而来呢?

他每次出游时,经常骑马,经常带着仆人,经常携带药材和行李,经常要在乡间的饭馆用餐,要在城里的旅店投宿。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时,则在山民家中打尖,在山中寺庙投宿。他偶尔会遇见出游的同道,会拜见地方的官员,此时他会赠送礼物。他又是孝子,每次出游回家,还要为老母亲带回一些纪念品。他从哪儿挣钱呢?

徐霞客的家世

徐经是徐霞客的爷爷的爷爷,没有做官,但中过举人,与明朝大才子唐伯虎曾经是好朋友。不过徐经后来进京考进士,偷买考题,东窗事发,不但自己坐了牢,还连累唐伯虎跟着丢掉进士资格。

徐经从牢里出来,将家产分给儿子,其中一个儿子得到“一万二千五百九十七亩”田地。这个儿子名叫徐洽,是徐霞客的曾祖父。

徐洽生下徐衍芳,徐衍芳生下徐仲勉,徐仲勉是徐霞客的父亲。徐仲勉勤俭持家,经营有方,将家产变得更加丰厚。徐霞客十八岁那年,徐仲勉在乡间别墅居住,遭到强盗打劫,伤重去世。徐霞客的母亲王氏将家产一分为二,一份给了徐霞客的哥哥,一份给了徐霞客。

我们不知道徐霞客继承了多少家产,但是从婚姻生活上来看,他绝对是一个阔佬——他娶过两个妻子,又纳了两房小妾,生下至少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那个时代,普通百姓娶一个老婆都很难,徐霞客却能娶四个,说明他是很有经济实力的。

徐霞客生在江南,明朝江南贫富差距的剧烈程度在中国历史上堪称巅峰,富者极富,贫者极贫,富者良田万顷,贫者只能从富者手中租种一点点土地,或者直接投身为奴,去富者家里当奴仆。徐霞客就是明朝江南的富者,他至少有几千亩土地常年出租给佃户耕种,佃户上缴的田租足以养活他的母亲、他的四个老婆和几个儿女。除此之外,还足够他游山玩水。

徐霞客的精神

徐霞客的爱国精神不是为了祖国而去和外敌战斗,他的爱国精神表现在他能够将自己的毕生都现身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探究之中。他没有走科举考试出仕这条传统的道路,而是选择了比较艰难地探访祖国河山之路,可以说这是一种爱国精神的体现。

徐霞客在自己探究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对于自己在古籍上看到的很多知识进行了验证,了解到了很多知识是存在错误的,于是他对此进行了纠正。正式因为他坚持自己证实,同时又敢于向传统经典发起挑战,人们才了解了很多真实的地理知识,这是他科学精神的体现。

这一点从徐霞客长期从事旅游探险、科学考察的实践活动中就可以看出来。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而徐霞客是拥有丰富实践的,所以他对于祖国地理是最有发言权的。他的《徐霞客游记》可以说就是自己实践精神的体现。出游三十几年,形成自己的实践游记,徐霞客的实践精神由此表现得更加丰富。

这三种精神对于做科学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他继承了家族的大部分遗产,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放在考察中国地理位置。
的确是一个爱冒险的人,经常游历山水,去过很多的地方,而且是他的家庭也比较富裕。
他是一个极其洒脱的人,非常的棒,让人很喜欢,心里装着快意山河,很有魄力。
他是一个非常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一个人浏览了祖国的大江南北,然后也写了一本书。

真实历史中的徐霞客是什么样的人

明代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从旅游的角度看,其对出游山水的全身心投入,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他的旅游文学经典巨著,是其所有成就中的高峰。随着徐霞客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现,旅游才正式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之中,并从士大夫济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独立了出来,步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新轨道。因此,《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徐霞客以其《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无怪乎人称《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明代一位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徐霞客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但从旅游的角度看,其对出游山水的全身心投入,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他的旅游文学经典巨著,是其所有成就中的高峰。随着徐霞客这种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旅行家的出现,旅游才正式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之一,迅速进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生活之中,并从士大夫济世人生的附庸生活中独立了出来,步入迅速发展的时代新轨道。因此,《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徐霞客以其《游记》,生动传神地描绘了涉及今天大半个中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众多山水名胜、奇观异景乃至风俗民情、社会生活等,给后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财富,在旅游学、地学、文学、文化、经济乃至动植物、生态、政治、社会、宗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无怪乎人称《徐霞客游记》是“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
著名的地理学家、旅行家,中国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的作者。被称为“千古奇人”。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风雨虎狼,与长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足迹遍历北京、河北、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贵州等16省,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生于 1586年,死于1641年,江苏江阴人,他原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
徐霞客生活的时代,一般知识分子都谨守“书斋讲学,面壁读书”的传统,而徐霞客一生不应科举,不入仕途,不追求功名利禄,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地理学。
他二十二岁就开始了艰苦的旅行探险生活,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为止,三十多年中,不避艰险,考察了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江西、河南、陕西、山东、河北、山西、湖南湖北、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所到之处对地貌、地质、水文、气候、植物等,都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他用日记的体裁,把调查研究的结果作了详细的科学记录,写成《徐霞客游记》一书。在世界科技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旅行家徐霞客是怎样的人呢?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旅行体验师,他可算得上当时明朝的大咖。他的主业是旅行,斜杆的身份是一名地理学家和作家。那么今天小米就带着大家从这三个身份来看一看大名鼎鼎的徐霞客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一、旅行大V

徐霞客最火的身份就是旅行家,他一生志自在四方。在交通只有马车牛车的年代里,他竟然去过2 1个省、市、自治区。绝对是一个资深的旅行达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他行走过的地方,一定会去探寻幽静神秘之处。他所到访的地方肯定有文字记载。他所拜访的地方所看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环境、动物植物都会记录下来。

二、地理学大咖

你去旅行的时候,会观察当地的石头和泥土的构造吗?当然不会,但是徐霞客会。他拜访过大半个中国,所到访的名山奇水,数不胜数。他对这些奇怪而又不寻常的现象感到十分的好奇,于是他便用文字将他们记录下来。

你会发现中国每个省份和地区的地貌和环境有挺多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也给后来的地理学家带来了很多的借鉴资料。

三、畅销书作者

你知道徐霞客作为作家,最畅销的书籍是哪一本吗?

没错,就是《徐霞客游记》。这本书被称为中国旅游历史乃至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里程碑。

他这本书为什么会那么火呢?是因为在这本书里,他用文字描绘了大半个中国的众多名山好水,奇观异景,风俗民情。有那么多的人没有去过其他的地方,但是这本书让大家足不出户去体验和感受了一番。

所以徐霞客称得上是我们历史上的旅行大咖,他永远是我心目中的男神。

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实际上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徐霞客绝对算得上是一位奇人,因为他做的事业和他个人的理想都是出奇的,也正是因为他是一位奇人,造就了他不凡的一生。徐霞客是一位奇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徐霞客从事的事业奇。在我国古代,正统出路并不是徐霞客从事的,而是要读书人努力学习,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考取功名,光耀门楣报效国家。但是徐霞客对此并不热衷,他没有走这条路而是选择了当时人认为不是正途的地理事业,这是他表现奇特的地方。

其次,是他的思想上奇。在我国古代,对于思想的禁锢是比较严重的,只有正途才有出路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但是徐霞客却能突破这样的思想限制,不热衷于功名利禄,能够把自己选择的路坚持的走到最后,可以说这一点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在思想上也是一位奇人。

最后,是行为奇。徐霞客内心希望浏览祖国大好河山,于是他开始游览祖国山水,不管是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阻挡他前进的方向。比如又一次去黄山的时候,下雪了,大雪封山人们都劝他不要去,但是他坚持登山并最终登山了山顶,让山顶的和尚都惊艳不已。

徐霞客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人物,和他的这些出奇之处有很大关系,也正是因为他的这些奇特之处,所以说他是一位奇人。

也许在明朝的时候旅行家这个词还很陌生,但是我想大部分人对徐霞客并不陌生。徐霞客是我国明朝江苏人士,他出生在一个较富裕的家庭,他家祖祖辈辈都是读书人,所以他的生长环境是很好的。

徐霞客的父亲很注重徐霞客的教育,他并不希望徐霞客致力于功名和权势,正因为受到了父亲的影响徐霞客才决定不考取功名而是去遍访名山大川。正是徐霞客的家庭教育和从小的熏陶影响造就了后来的一代旅行家徐霞客。

我国历史上常常将徐霞客定义为地理学家,不过相比较来说徐霞客内心中并不是想成为一名地理学家,他更爱的是旅行。徐霞客在很小的时候就常常跑到他的藏书阁去看书,他最爱看的就是那些关于探险和游记的书籍,他深深的被书中的那些景色和大自然的魄力所吸引,所以他从小就立志要遍访祖国的大好河山。徐霞客的父亲过世后他曾想过要去游历,可是又因为顾忌家中有老母亲所以一直没有行动,直到后来听从了母亲的劝告,才决定上路。

作为一名旅行家,徐霞客经历了风餐露宿和各种危险痛苦的生活,但他面对这种痛苦和危险都坚持不懈,最终游历了我国包括江苏,浙江等江浙一带,还深入鱼米之乡安徽,湖南,湖北等地,并游历云贵川生态富饶的高原地区,共游历16个省。所以他当之无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旅行家。

徐霞客是我国明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家和旅行家。徐霞客的一生可以用“志在四方”四个字概括,他一生游历,一生寄情于山水之间,他在游历过程中将自己的感悟体会和当地的地形地貌,以及风土人情全部都记录了下来,他的旅行笔记后来被编著为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这部书为我国的地理学的研究留下了重要的资料。  

徐霞客画照

俗话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句话曾是徐霞客的母亲对他的教导和鼓励,正因为如此,这句话与徐霞客的一生是极为贴切的。徐霞客从22岁开始就游历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徐霞客一生不为名不为利,他的志向就是饱览美景,游历天下和亲身感受祖国壮丽的河山。

徐霞客从小就喜欢读关于地理,历史和探险等方面的书,所以他从小就向往自己能过上问访于名山大川的生活,所以志在四方,是他从小就确定要走的路。徐霞客在22岁那年走上了遍访名山的道路,他希望自己能亲身感受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能将自己的脚步留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所以徐霞客的志在四方不仅是他自己的理想一种实现,是他热爱祖国的一种表现。

徐霞客将志在四方作为他一生的准则,他也用一生证明了这一句话,他将生命中绝大一部分时间用在遍访各种美景上,他在行走和游历中得到了他一生的追求。

请介绍一下徐霞客

请大家介绍一下徐霞客好吗?要介绍清楚的啊!谢谢了,大哥????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附注: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 与唐寅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徐霞客 千古奇人徐霞客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ang扬)。”
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附注: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 与唐寅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徐霞客 千古奇人徐霞客
“曾有霞仙居北坨, 依然虹影卧南旸(yang扬)。”
在江苏省江阴县城南四十里,有个村庄名叫南阳岐,村南有座古老的石桥。这副对联就是刻在桥椽上的。对联的意思是说曾经有位霞仙居住在石桥的北边,如今霞仙虽然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精神就象彩虹一样,永远飘在南阳岐的上空。这里的霞仙指的就是徐霞客。人们为什么这样称颂他呢?这要从徐霞客的经历讲起。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志在四方
一个雨后放晴的夜晚,停泊在湘水之中的一艘客船上,乘客们在连绵好些日子的阻雨之后,看到了皎洁的明月,观赏月光下的山形水色,精神顿觉爽朗异常。正当乘客们尽兴之后上床休息时,忽然喊杀声骤起,一群强盗窜上船来,一时火炬乱晃,刀光剑影交错,大难降临船上。这时,只见一个人飞身跳入水中,逆流而行,躲进了别的船里。
这个跳水的人,年约五十开外,身材修长,看上去精力旺盛,行动敏捷。他就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声,霞客是他的号,明万历十四年 (公元1586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他的祖上曾经做过官。在明代,知识分子要做官,就要按照政府的规定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并参加考试,即所谓“科举”,考试所作的文章也得遵循政府规定的八股形式,超出规定的范围就不会被选取,也就是“落第”。因此,大多数知识分子都走上了死读经书,硬作八股文的道路。知识分子的思想被紧紧地束缚住,学术风气死气沉沉。徐霞客也曾参加过八股考试,但失败了。此后,他便决定不再走考试做官的道路,决心进行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考察事业。这一抉择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它意味着与当时流行的社会风习的决裂,是要有勇气和胆识的,而且还要承受一些守旧的人的讥笑和指责。徐霞客坚定地这样做了,他的家庭,特别是他的母亲有力地支持了他,她说:“志在四方,男子事也”,“哪能让儿子像篱笆中的鸡,车辕下马,被困着呢?”
徐霞客从小就对四书五经不感兴趣,他喜欢读地理、历史和游历探险方面的书,向往着“问奇于名山大川”的生活。徐霞客在参加科举考试失败后,便埋头专心攻读和研究前人的地理学著作。但是,他并不是把前人的著述当作一成不变的经典盲目地相信,而是在吸取前人知识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在攻读中,他发现前人著述的内容,很多是历代沿袭,转抄自较早的地理学著作,很少有人进行实地的考察。因而,有的地理著作记述错了,也被照抄照搬,以讹传讹。前代的人错了,后代的人也跟着错。他对前人著作中的不少问题,提出了大胆的怀疑。例如关于长江的源头问题,在被认为是经典地理著作的《禹贡》中,说是“岷山导江”,后来不少人都沿袭这一说法,徐霞客提出了为什么长江比黄河长,而长江之源那么短,黄河之源却那么长的疑问,认为《禹贡》上的说法是解释不通的。为了搞清祖国河山的真实面貌,徐霞客决定亲身进行实地考察。

游历生活
从22岁起,徐霞客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三十多年间,他先后四次进行了长距离的跋涉,足迹遍及相当于现在的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山西、陕西、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和北京、天津、上海等19个省、市、自治区。在三四百年前,交通是很不发达的,徐霞客游历了如此广阔的地区,靠的完全是自己的两条腿。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令人赞叹不已了,便何况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险滩呵。不难想象,他要经历多少艰难险阻,甚至随时有丧生的危险。这从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献身大自然的决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坚强。徐霞客的考察探险活动,持续进行到公元1640年他55岁的时候。当时,他正在云南,不幸身患重病,被人送回江阴老家,第二年就去世了。可以说,徐霞客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地理考察事业。
徐霞客在游历考察过程中,曾经三次遭遇强盗,四次绝粮。上面说的湘江遇盗,跳水脱险的事,便是发生在公元1636年他51岁时的第四次出游中。这次出游,他计划考察湖南、湖北、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出游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强盗,他的一个同伴受伤,他的行李、旅费被洗劫一空,他自己也险些丧命。当时,有人劝他不如回去,并要资助他回乡的路费,但他却坚定地说:“我带着一把铁锹来,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呀!”徐霞客继续顽强地向前走去。没有粮食了,他就用身上带的绸巾去换几竹筒米;没有旅费了,就用身上穿的夹衣、袜子、裤子去换几个钱,……重重的困难被他踩在脚下,他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更为可贵的是,徐霞客在野外考察生活中,每天不管多么劳累,都要把当天的经历和观察记录下来。有时跋涉百余里,晚上寄居在荒村野寺之中,或露宿在残垣老树之下,他也要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坚持写游历日记。他先后写了2000多万字的游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地理考察记录。可惜的是,他的日记大部分已经散佚,现存的《徐霞客游记》,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这仅存的4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仍然向我们展现了他广阔范围的考察记实,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地理风貌。

获得的成果

在世界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愈多,收获也就愈大。徐霞客艰苦卓绝的地理考察活动,终于结出了丰硕的科学成果。
徐霞客通过亲身的考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材料,论证了金沙江是长江的正源,否定了被人们奉为经典的《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同时,他还辨明了左江、右江、大盈江、澜沧江等许多水道的源流,纠正了《大明一统志》中有关这些水道记载的混乱和错误。他认真地观察河水流经地带的地形情况,看到了水流对所经地带的侵蚀作用,并认识到在河岸凹处的侵蚀作用特别厉害。他还注意到植物与环境的关系,观察在不同的地形、气温、风速条件下,植物生态和种属的不同情况,认识到地面高度和地球纬度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对温泉、地下水等,徐霞客也都有一定的科学认识。
在徐霞客对地理学的一系列贡献中,最突出的是他对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他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欧洲人中,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广泛考察和描述的是爱士培尔,时间是公元1774年;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分类的是罗曼,时间是公元1858年,都比徐霞客晚了一二百年以上。
徐霞客不仅对地理学有重大贡献,而且在文学领域中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写的游记,既是地理学上珍贵的文献,又是笔法精湛的游记文学。他的游记,与他描绘的大自然一样质朴而绮丽,有人称赞它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这一点也不过分。读他的游记,使人感到是一真与美的享受。大自然雨、雾、晴、晦的千变万化,山、水、树、岩的千姿百态,再现在徐霞客的笔端,仿佛使我们也随着徐霞客的足迹,跋涉奇峰峻岩、急流险滩,置身于祖国的秀丽山河之中,为之陶醉,为之骄傲,心中油然升起对祖国的无限深情。
徐霞客(1587-1641)名弘祖,字振之,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 出身在江阴马镇南肠村一个没落的士绅家庭。少时聪慧过人、博览群书,22岁摈 弃仕途,开始漫游祖国,34年间,足迹遍及16个省区的名山 大川,对山脉、水道、地质、地貌等方面的研究取得超越前 人的成就,是世界上考察、研究石灰岩地貌的先驱者。徐霞 客所著《游记》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在他的故乡保 留着与此相关的众多文物胜迹。

徐霞客故居

徐霞客故居座落在南肠村的东首,始建于 明代,清代初翻修,硬山顶,原有房屋四进四 出两侧厢,占地 1000平方米。 1985年 8月至 1987年10月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现存三进两 侧,保持原有的分貌故居第一进面阔七间,进深六架, 高5.8 米。中悬陆定一写的“徐霞客故居”匾额,屏风背面置徐霞客半身浮雕像。第二进 面阔五间,进深六架,高5.8米, 陈列徐霞客生平事迹各种岩溶标本和现代专家、 学者所撰论文、专著。第三进面阔五间,进深八架, 高6.8米,正厅三间中悬沈鹏 所书“崇礼堂”匾额,壁间陈列现代名人题词。东西两书房展示四十多幅“徐霞客 到过的地方”的风光照片。1993年,江阴市人民政府和中国徐霞客研究会在首都举 办“千古奇人徐霞客纪念展”获得巨大成功。
罗汉松

徐霞客故居正厅前东侧庭院内,耸立着一棵杆粗枝秃、绿叶繁茂的罗汉松,为 徐霞客所手植。现树高6.50米,根部直径2.2米, 主干需两人合抱。至今已有四百 多年的历史了。
晴山堂

徐霞客故居的南面约 500米处,有一座仿 明式建筑,它三面环水,座西朝东,三间敞连 10架进深,显得古香古色,正中高悬朱穆之所 写“晴山堂”匾额,堂内陈列徐母教子的塑像 栩栩如生,北、西、南三面壁间嵌砌76快石刻 及《晴山堂帖叙略》木刻一方。这就是闻名海 内外的“晴山堂石刻”。 晴山堂,原是徐霞客在明历四十八年(1620)34岁为庆贺母亲大病初愈而盖的一 所堂舍,堂名取“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的诗意。他还兴致勃勃地央 人花了一幅“晴转南山”的画,挂在里面。“晴山堂”由此得名。

徐霞客墓

在晴山堂的后院,便是徐霞客的明式移葬墓,1985年按《徐氏宗谱》所附制图 重建。 墓地面积745平方米。中间是条砖砌成的甬道, 左右是两条鹅卵石砌成的 曲径。 两边遍植罗汉松五针松、桧柏、地柏、红枫、青枫、白玉兰、广玉兰。蔷薇、山茶、桂花、腊梅等江南名枝佳卉。甬道 尽头的祭台前面有一尊高 2.7米的徐霞客塑像 。塑像两侧各立有纪念碑一块。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附注:徐霞客的曾祖父——徐经——“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 与唐寅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徐霞客(1586年-1641年)名宏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号。他出生在江苏江阴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称得上是书香门第。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帝。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类的书籍。这些书籍使他从小就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十五岁那年,他应过一回童子试,没有考取。父亲见儿子无意功名,也不再勉强,就鼓励他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徐霞客的祖上修筑了一座万卷楼来藏书,这给徐霞客博览群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他读书非常认真,凡是读过的内容,别人问起,他都能记得。家里的藏书还不能满足他的需要,他还到处搜集没有见到过的书籍。他只要看到好书,即使没带钱,也要脱掉身上的衣服去换书。十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很想外出去寻访名山大川,但是按照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父母在,不远游”,徐霞客因有老母在堂,所以没有准备马上出游。他的母亲是个读书识字、明白事理的女人,她鼓励儿子说:

“身为男子汉大丈夫,应当志在四方。你出外游历去吧!到天地间去舒展胸怀,广增见识。怎么能因为我在,就象篱笆里的小鸡,套在车辕上的小马,留在家园,无所作为呢?”徐霞客听了这番话,非常激动,决心去远游。临行前,他头戴母亲为他做的远游冠,肩挑简单的行李,就离开了家乡。这一年,他二十二岁。从此,直到五十六岁逝世,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的。

徐霞客在完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先后游历了江苏、安徽、浙江、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_广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东到浙江的普陀山,西到云南的腾冲,南到广西南宁一带,北至河北蓟县的盘山,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更可贵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连骑马乘船都很少,还经常自己背着行李赶路。他寻访的地方,多是荒凉的穷乡僻壤,或是人迹罕见的边疆地区。他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雾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他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出生入死,尝尽了旅途的艰辛。

徐霞客二十八岁那年,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他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有个大湖,就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只见山脊笔直,简直无处下脚,怎么能有湖呢?可是,徐霞客仍不肯罢休,继续前行到一个大悬崖,路没有了。他仔细观察悬崖,发现下面有个小小的平台,就用一条长长的布带子系在悬崖顶上的一块岩石上,然后抓住布带子悬空而下,到了小平台上才发现下面斗深百丈,无法下去。他只好抓住布带,脚蹬悬崖,吃力地往上爬,准备爬回崖顶。爬着爬着,带子断了,幸好他机敏地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不然就会掉下深渊,粉身碎骨。徐霞客把断了的带子结起来,又费力地向上攀援,终于爬上了崖顶。还有一次,他去黄山考察,途中遇到大雪。当地人告诉他有些地方积雪有齐腰深,看不到登山的路,无法上去。徐霞客没有被吓住,他拄了一根铁杖探路,上到半山腰,山势越来越陡。山坡背阴的地方最难攀登,路上结成坚冰,又陡又滑,脚踩上去,就滑下来。徐霞客就用铁杖在冰上凿坑。脚踩着坑一步一步地缓慢攀登,终于爬了上去。山上的僧人看到他都十分惊奇,因为他们被大雪困在山上已经好几个月了。他还走过福建武夷山的三条险径:大王峰的百丈危梯,白云岩的千仞绝壁和接笋峰的“鸡胸”、“龙脊”。在他登上大王峰时,已是日头将落,下山寻路不得,他就用手抓住攀悬的荆棘,“乱坠而下”。他在中岳嵩山,从太室绝顶上也是顺着山峡往下悬溜下来的。徐霞客惊人的游迹,的确可以说明他是一位千古奇人。

徐霞客在跋涉一天之后,无论多么疲劳,无论在什么地方住宿,他都坚持把自己考察的收获记录下来。他写下的游记有二百四十多万字,可惜大多失散了。留下来的经过后人整理成书,就是著名的《徐霞客游记》。这部书四十多万字,是把科学和文学溶合在一起的一大“奇书”。

徐霞客的游历,并不是单纯为了寻奇访胜,更重要的是为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寻找大自然的规律。如他对福建建溪和宁洋溪水流的考察,就是一例。黎岭和马岭分别为建溪和宁洋溪的发源地,两座岭的高度大致相等,可是两条溪水入海的流程相差很大,建溪长,而宁洋溪短。徐霞客经过考察,找出宁洋溪的水流比建溪快的结论。“程愈迫则流愈急”,也就是说路程越短,水流越急。这个地理学上的著名结论,就是由徐霞客通过实地考察得出来的。他在山脉、水道、地质和地貌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成就。

他对许多河流的水道源进行了探索,象广西的左右江,湘江支流萧、彬二水,云南南北二盘江以及长江等等,其中以长江最为深入。浩荡的长江流经大半个中国,它的发源地在哪儿,很长时间都是个谜。战国时期的一部地理书《禹贡》,书中有“岷江导江”的说法,后来的书都沿用这一说。徐霞客对此产生了怀疑。他带着这个疑问“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查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长一千多里,于是断定金沙江才是长江上源。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没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他为寻找长江源头,迈出了极为重要的一步。在他以后很长时间内也没有人找到。直到1978年,国家派出考察队才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徐霞客还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科学考察的先驱。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分布很广泛。徐霞客在湖南、广西、贵州和云南作了详细的考察,对各地不同的石灰岩地貌作了详细的描述、记载和研究。他还考察了一百多个石灰岩洞。在湘南九嶷山,他听说有个飞龙岩,就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引导,带着火炬去考察。飞龙岩是个巨大的洞穴,曲曲折折,洞里有洞,洞内又是坑又是水,很难行走。徐霞客全不顾及,一直深入进去,他的鞋跑掉了也不在乎。明宗几次劝他回去,他都不听。直到火炬快烧完了,他才恋恋不舍地往回走。他没有任何仪器,全凭目测步量,但他的考察大都十分科学。如对桂林七星岩十五个洞口的记载,同今天我们的地理研究人员的实地勘测,结果大体相符。徐霞客去世后的一百多年,欧洲人才开始考察石灰岩地貌,徐霞客称得上是世界最早的石灰岩地貌学者。

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很多。除上述所说,他对火山、温泉等地热现象也都有考察研究,对气候的变化,对植物因地势高度不同而变化等自然现象,都作了认真的描述和考察。此外,他对农业、手工业、交通的状况,对各地的名胜古迹演变和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也都有生动的描述和记载。他的这部奇书,在文学上的价值也很高,篇篇都可以说是优美的散文。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

徐霞客:看看明代的户外旅行博主有多硬核!

现在很多爱好户外旅行的人在社交媒体开通账号,分享沿途风景与心情,与网友互动交流。不过,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一位硬核户外博主,经30余年徒步考察祖国的山河大川,撰写成了60余万字游记,被称为“千古奇人”,甚至大洋中脊里的一条断层都以他的名字命名,他,就是徐霞客。

高士之后,志在烟霞。

1587年1月5日,南直隶江阴县(今江苏省江阴市),一个名叫“徐弘祖”的孩子在当地的徐姓名门望族呱呱坠地。

据说徐弘祖的高祖名叫徐经,徐经在乡试考取第一后,结交了几个朋友一起赴京赶考,结果考试高中,却被人传出行贿考官,提前知道考题,这就是弘治年间著名的“会试舞弊案”。这起案件是否冤屈至今仍无定论,但在当时,徐经被剥夺了功名和今后考试的资格,35岁便英年早逝。自此,徐家对科考一途似乎心灰意冷,到了徐弘祖父亲这代,更是不愿意做官了。

徐父平时最喜欢的就是游山玩水,饱览风光。很快,父亲的这个爱好感染了逐渐长成的儿子,徐弘祖幼时便广泛阅读 历史 、地理和探险、游记类的书籍,立志长大后要遍游祖国山河。

徐父志行纯洁,徐母同样心胸豁达,非常支持儿子的志向。徐弘祖19岁时,徐父亡故,经三年为父守丧后,徐弘祖在母亲的勉励下,开始了他的远游生涯。徐母亲手为徐弘祖缝制“远游冠”,还在高龄时两次陪同远足。徐弘祖常年外出期间,徐母在家将一切都处理得井井有条,很大程度上解除了徐弘祖的后顾之忧。

39岁时,徐弘祖结识了大儒陈继儒,陈继儒听他说起多年的远游经历,送他“霞客”的雅号,称他“志在烟霞”,此号深得徐弘祖喜爱,从此他自称“江左霞客”,开始以号行于世。


不惧困苦,上下求索。

30多年里,徐霞客游历了泰山、雁荡山、华山、黄山等1200 多座名山奇山;长江、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等30多条大江大河;衡阳、南宁、丽江等100多座城市;贵州铜鼓洞、广西七星岩等500多个岩洞溶洞,光在桂林一地考察的岩洞就达138个之多。山川锦绣,地貌奇丽,养成徐霞客“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但在掌中看”的浩然之气,可谓阅尽人间美景,但这种豪迈是建立在30多年间野菜山果充饥、山洞丛林露宿,行无坦途、宿无安榻、居无定所的浪迹生涯之上的。

史料曾有记载,徐霞客来到雁荡山,想找寻古书里记载的雁荡山巅的雁湖。当地向导望山生畏,一指“越过前面三座山峰就是雁湖”,便逃之夭夭了。徐霞客按照指向,披荆斩棘越过第一座高峰,爬到第二座高峰时,山势险峻,仅能勉强站住脚跟,脚下就是千丈深渊。眼看无路可走,徐霞客便将布带系在一块岩石上,抓着布带悬空而下。突然,布带被岩石勒断,幸好徐霞客机敏,抓住了一块突出的岩石……

旅途上,他还承受了旅伴的一死两逃——好友静闻和尚病逝途中,一名仆人将徐霞客藏在盐筒里的盘缠席卷一空溜之大吉,后来的一名仆人在滇西忍受不住艰难又弃主而逃。可以想见,在没有舟楫与通讯之便的明代,在没有安全带、攀岩爪以及帐篷睡袋登山服等现代“驴友”基本装备的当年,他要冒着怎样的生命危险,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

长期“足泥衣垢”、“无茅无饭而卧”的生活,使徐霞客时常有“疮寒体惫”、“膝肿痛不能升”的症状,在过箐篁瘴地时他甚至不幸皮肤中毒,苦不堪言。长年跋涉劳累使他腿部关节磨损和风湿病严重,导致了他最终“两足俱废”,回家仅半年后便走到了人生的尽头。


追求科学,勇于批判。

徐霞客的出游并不仅仅是游山玩水,而是用一种科学的精神进行考察。不管旅途有多艰难,徐霞客都会燃起篝火,在摇曳不定的昏暗火光中写下旅途的所有见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曾间断,最终形成了珍贵的地理文献资料《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涉及文化、 历史 、地理、地质、气象、水文、风俗、经济等多个领域,对火山、动物、植物分布、村落的形成及变迁等作了考证,学术价值和 社会 价值弥足珍贵。

徐霞客深入考察过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特征、类型与分布,告诉我们岩洞是由于水的机械冲击和侵蚀造成的,而洞中那些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是由含钙质高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的。他关于岩溶地貌的研究考察和著述比欧洲人早一二百年,成为世界上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先驱。

徐霞客分别在1616年和1618年游历过两次黄山,那时的黄山还人迹罕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光明顶”“鲫鱼背”这些景点,都是由他第一个发现并记录的。在攀爬天都峰之后,他觉得莲花峰更高,于是再登上莲花峰,证明它才是黄山第一高峰。现代 科技 测量手段得出,莲花峰的海拔确实比天都峰要高54米,但两者相距1.1公里。在徐霞客那个时代,用目力测出,再用最原始的脚力去验证,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除此之外,徐霞客最令人敬仰的是他尊重经典,但不迷信典籍;尊重权威,但敢于纠错。徐霞客纠正了很多史书上记载的河道错误。战国时期的地理书《禹贡》记载有“岷江导江”的说法,长期以来,大家都相信岷江是长江的源头,但徐霞客“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沙”,最终勘察出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比岷江还要长一千多里,所以他认为金沙江才是长江源头。1978年,我国政府派出考察队,确认长江的正源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格拉丹冬的沱沱河。

这种科学的纠错精神在当时是需要胆识和底气的,体现了徐霞客求真求知的人格修养和治学品质,值得后人景仰。


坚定目标,不掺杂念。

徐霞客的方位感很强,善于在荆棘丛、乱石堆和风雨凄迷中分辨出东南西北,但他人生的方向性更强,尽管远征之旅纷扰诱惑繁多,艰难困阻繁多,但他始终目标一致,坚定而顽强。

回望中国 历史 ,行则万里的人并不鲜见,这其中也有人钟情山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前后十三载,往返行程三万多里,肩负政治军事使命,历尽凶险,玉汝于成,趟开汉朝通往西域各国的丝绸之路;汉代司马迁三次万里之行,最长的一次历时10年,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丰富的游历为他后来饮恨著述《史记》,积累了坚实的生活基础和广博的 社会 阅历。

唐代大诗人李白寄情名山大川,边走边歌,以诗言志,吐珠喷玉,皆成中华文学桂冠上璀璨的瑰宝,但他是有政治抱负的文人,更多时候是边走边吟,一步三回头,等待“天子呼”。还有一些失意官宦落魄仕子,虽然也遁迹江湖,但人在江湖而心系庙堂,身偎红绿而志在金銮殿。

相形之下,没有政治任务的徐霞客从来没有夹杂一星半点的政治野心和企图,他志趣鲜明,定位准确,写出的文字率性真诚,言之皆物,在神山圣水间把自己的文采华光洗涤得晶莹剔透,成为保留中国传统文人风骨最完整、去功利色彩最彻底的知识分子之一。只有在这样坚定且不掺杂其他杂念的情形下,他才专注游历,并为后世留下了巍峨名著。


晚明 社会 ,乌云翻滚,徐霞客用双手掂量热土,用双脚丈量九州,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了“朝碧海而暮苍梧”的志向。“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似一株劲草,为后人织就了一幅绚丽的山水之画!


参考文献:

1.刘汉俊,《公元1607年的背影——徐霞客科考出发400年祭》;

2.周忠良,《千古奇人徐霞客》;

本文标题: 徐霞客真的值得尊重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448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混乱博物馆停更值得我们反思吗如何评价这张4000年人类各文明势力对比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