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哪些见过自己曾祖或者玄孙的皇帝

发布时间: 2022-10-20 22:01:4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开国皇帝?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清朝灭亡,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王朝的更替,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今...

中国古代,有哪些见过自己曾祖或者玄孙的皇帝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开国皇帝?

从秦始皇建立秦朝开始到清朝灭亡,在这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随着王朝的更替,出现过许许多多的皇帝。今天主要来简述一下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开国皇帝。
1、秦始皇嬴政
嬴政又称赵政、祖龙等。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出生在战国晚期时的赵国,父亲异人在赵国做人质时与赵姬所生。嬴政的童年可以说是在战火中度过的。长平之战后,嬴政一家人在赵国随时都有被杀的危险。
异人回国做了秦王后,作为人质的嬴政在赵国依然艰苦的生活着。13岁那年,秦庄襄王去世,回到秦国的嬴政继承了秦国的王位。但由于年少,国家大事由吕不韦把持。公元前238年,嬴政平定了嫪毐之叛,除掉了吕不韦,开始独掌大权。
他任用李斯、王翦等文臣武将开始了统一天下的战争。经过十年的时间,灭六国、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秦朝,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位皇帝。
他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建万里长城。公元前210年,在东巡途中驾崩于邢台沙丘。
2、汉高祖刘邦
作为汉朝开国皇帝的刘邦,本是一介布衣,成天无所事事。后来做了沛县泗水亭的亭长,虽然只是一个掌管十里地的小官,但也算是有了个工作。在押解刑徒去骊山时,因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
陈胜吴广起义后,刘邦攻占沛县,自称沛公。鸿门宴后,刘邦受封为汉王。垓下之战中,刘邦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在山东定陶登基称帝,定国号“汉”,是为汉高祖。
刘邦建立汉朝后,为了巩固皇权,陆续得消灭了韩信、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他曾立下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于公元前195年,在长安驾崩。主要作品有《大风歌》、《鸿鹄歌》等。
3、晋武帝司马炎
晋朝开国皇帝司马炎的祖父是司马懿,父亲是司马昭,他们都是曹魏时期的权臣。公元264年,司马昭进封为晋王,加九锡。公元265年,司马炎被封为晋国太子。
同年的八月,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了父亲的相国职位和晋王爵位。公元266年,魏元帝曹奂被逼禅位。司马炎登基称帝,建立晋朝,定都洛阳。
司马炎在位期间,厉行节约,大力发展经济,推行法治,使社会呈现出一片繁华的景象,成就太康盛世。他发动灭吴之战,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司马炎在政治上基本上沿用了汉朝以来的分封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巩固。晚年又骄奢淫逸,怠慢政事,为后来的八王之乱埋下了隐患。
4、隋文帝杨坚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可谓是出身豪门,自称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父亲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杨忠去世后,杨坚继承了父亲的国公爵位。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位于杨坚。杨坚登基称帝后,定国号“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隋朝建立后,隋文帝杨坚勤俭节约。他在政治和经济上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他创建三省六部制,加强和巩固了中央集权。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国家富裕了起来。
公元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灭掉了陈国,统一了南北。隋文帝杨坚在位共23年,于公元前604年在仁寿宫离奇去世,终年64岁。
5、唐高祖李渊
和隋文帝杨坚一样,李渊也是出身豪门,祖上世代显贵。他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暠的后裔,祖父是西魏时的太尉,号称西魏八柱国之一。
父亲是北周的柱国大将军,袭封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便继承了父亲唐国公的爵位。隋文帝时,李渊担任皇帝的禁卫武官等职。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在晋阳起兵。攻入长安后,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自领大丞相,加封唐王。公元618年,李渊逼迫隋恭帝杨侑禅位,建立唐朝,年号武德。
唐朝建立后,李渊命儿子秦王李世民等,先后平定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割据势力,统一了全国。政治上李渊基本上继承了隋朝的制度,同时也有一些发展。玄武门之变后,李渊传位于李世民,自称太上皇。于贞观九年去世。
6、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小名香孩儿,出身军人家庭,祖上均为官吏,父亲是后周护圣都指挥使。后汉初年,得到一个老和尚的劝导,在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从军,屡立战功。郭威建立后周后,赵匡胤任滑州副指挥使。
柴荣即位后,赵匡胤执掌禁军。后周世宗柴荣病重时,赵匡胤升任殿前都点检。在陈桥兵变中,赵匡胤黄袍加身,被拥立为皇帝。回京后逼迫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登基后,改国号宋,是为宋太祖。
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期间,根据丞相赵普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灭掉了南方的割据政权,使全国大部分完成了统一。同时他杯酒释兵权,解决了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晚年去世时有些离奇,至今是一个迷。继承自己皇位的是弟弟赵光义,而不是自己的儿子。
7、元世祖忽必烈
忽必烈是铁木真的孙子,托雷的儿子。他先后任汉族儒士整饬邢州吏治。公元1253年,与大将兀良合台远征云南,灭大理国。公元1258年,蒙哥兴师伐南宋,忽必烈代总东路军。公元1259年,蒙哥病逝。
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部分诸王的推戴下,即汗位于开平,建元中统。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国号为大元,以大都为首都。公元1274年,发兵大力攻打南宋。公元1279年,消灭了南宋最后的残余势力,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宋朝灭亡后,元朝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行政官员。忽必烈重用汉臣,采用汉法。他在地方上建立行省,中央设中书省。为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在各地建立驿站。于公元1294年病逝,庙号世祖。
8、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又叫朱重八,从小家里面就非常的穷。父母去世时家里没钱买棺材,甚至连埋葬家人的土地都没有。为了活命,朱元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奔皇觉寺当了和尚,后来又被迫流浪乞讨。在流浪期间增长了见识,加入了郭子兴的起义军。
朱元璋从军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和提拔。郭子兴去世后,朱元璋虽为左副元帅,但由于当时滁州和定州的军队多是朱元璋招募的,加上朱元璋有勇有谋又有人才,所以朱元璋实际上成了这支军队的主帅。
朱元璋奉行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为自己发展的指导思想。公元1356年,攻占集庆路,定都于应天。又逐渐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公元1367年,朱元璋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纲领,命徐达、常遇春率军25万,北进中原。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年号洪武。朱元璋在位期间,开创洪武之治。他励精图治,废除丞相,加强中央集权。同时严惩贪官和违法的勋贵。他大兴教育,努力培养人才等。
9、清太祖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奠基者,后金第一位大汗。作为清朝的开国君主,努尔哈赤也有些争议。毕竟大清这个国号是皇太极定的。话说努尔哈赤精通汉语和满语,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
努尔哈赤25岁时用祖、父所遗的十三副甲胄起兵,后来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于公元1616年也就是万历四十四年正式称汗,建立后金政权,割据辽东,年号天命。
努尔哈赤在位时,政治上采用厚待功臣的制度,军事上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并创立了八旗。公元1626年兵败于宁远之战。皇太极即位后,于公元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尊努尔哈赤为太祖。
以上是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各朝开国皇帝的简述。如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以上所用的排列序号不做任何的排名和对比。那么在以上各朝的开国皇帝中,你最喜欢的帝王是谁呢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开国皇帝,如秦始皇、汉高祖刘邦、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
我国古代从秦始皇帝开始才有了皇帝。
《现代汉语词典》中《我国历代纪元表》列举的开国皇帝:
秦始皇帝嬴政、汉高帝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蜀汉昭烈帝刘备、吴大帝孙权、晋武帝司马炎、晋元帝司马睿、宋武帝刘裕、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陈武帝陈霸先、魏道武帝拓跋珪、魏孝静帝元善见、西魏文帝元宝炬、齐文宣帝高洋、周孝闵帝宇文觉、隋文帝杨坚、唐高祖李渊、梁太祖朱晃、唐庄宗李存勖、晋高祖石敬瑭、汉高祖刘暠、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夏景宗嵬名元昊、金太祖完颜旻、成吉思汗孛儿只斤·铁木真、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国皇帝有炎黄帝、秦始皇/朱元章,忽必烈。努尔哈赤,康熙帝
秦始皇不算开国皇帝,在他之前秦国已经存在很久了,他只是合并了七国,扩大了秦国的疆域,怎么会有人说他是开国皇帝呢,像刘邦这样从无到有建立个汉朝出来的才叫开国皇帝,但可以说秦始皇建立了秦朝,是开朝皇帝,搞学问要严谨,不要信口开河。

古代将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统称为什么?

古代将高祖、曾祖、祖、父、自己、子、孙、曾孙、玄孙统称九族。

三字经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从秦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

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

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一家、出嫁的姐妹及外甥一家、出嫁的女儿及外孙一家。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一家。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扩展资料:

“九族”相关故事:

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戴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

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九族

九族
《三字经》中对九族的说法是“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即“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己身、子、孙、曾孙、玄孙”。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权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 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抄”是也。 中国古代“抄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权”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请问中国古代的皇帝、尧、舜、禹分别叫什么?

  尧: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舜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尧: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参考资料:http://www.huaxia.com/zt/whbl/05-036/2005/00317424.html
尧:
(一)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二)

尧,我国古代帝王,五帝之一。名叫放勋,尧是他的谥号,《谥法》上说:“翼善传圣曰尧”。尧生于丹陵,养在母亲家——伊侯之国,后来迁于祁地,所以称尧为伊祁氏,尧以祁为姓。

尧父乃帝喾,名蟜极,号高辛氏。帝喾在位七十年崩,传位给儿子挚。尧十三岁辅佐挚,封于陶地,十五岁改封于唐地,所以尧号曰陶唐氏。十八岁,尧代挚为天子,都于蒲阪。《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

《史记》说:尧帝“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接近他如太阳一般,远望他如云霞一样灿烂。富有而不骄横,高贵而不傲慢。黄色的帽子,黑色的衣服,红色的车驾以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他命羲氏、和氏测定推求历法,制定四时成岁,为百姓颁授农耕时令。测定出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尧在位,天下洪水汤汤,用鲧治水,九年无功而返,又启用禹,使洪水得以治理。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他治天下五十年,问天下治与不治?百姓爱戴自己与否?左右不知,朝野不知。他于是微服访于民间,有一位老人含着食,鼓着腹,敲着土地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古诗称作《击壤歌》。

尧帝开创了帝王禅让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认为儿子丹朱不成器,决定从民间选用贤良之才。尧问四方诸侯首领:“谁能担负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诸侯首领说:“有个单身汉,在民间。叫虞舜。”于是,尧微服私访,来到历山一带,听说舜在田间耕地,便到了田间。看见一个青年,身材魁伟、体阔神敏,聚精会神地耕地,犁前驾着一头黑牛、一头黄牛。奇怪的是,这个青年从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辕上挂一个簸箕,隔一会儿,敲一下簸箕,吆喝一声。尧等舜犁到地头,便问:“耕夫都用鞭打牛,你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见有老人问,拱手以揖答道:“牛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于心何忍!我打簸箕,黑牛以为我打黄牛,黄牛以为我打黑牛,就都卖力拉犁了。”尧一听,觉得这个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对牛尚如此,对百姓就更有爱心。尧与舜在田间扯起话题,谈了一些治理天下的问题,舜的谈论明事理,晓大义,非一般凡人之见。尧又走访了方圆百里,都夸舜是一个贤良之才。尧便决定试一试舜。尧把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让两个女儿观其德;把九个男儿安排在舜周围,让九个男儿观其行。把舜放进深山之中,虎豹毒蛇都被他驯服。舜头脑清醒,方向明确,深山之中不迷失,很快就走了出来。尧先让舜在朝中作虞官,试舜三年后,让舜在尧的文庙拜了尧的先祖,尧便让舜代其行天子之政。

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后尧老,舜代替尧执政,尧让位二十八年后死去。

(三) 尧帝陵

[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尧冢也有好几处,一般认为在山西临汾,历代也多以这里为主进行祭祀活动。]

尧帝陵位于今中国山西临汾市东北35公里郭村里隅涝河北侧。

相传尧帝建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因而临汾城南有尧庙,城东筑有尧帝陵。尧帝陵周土崖环峙,河水经陵前南泄,松柏苍翠,陵丘耸峙。尧陵高50米,绕周80米。陵前筑有祠宇, 相传为唐初所建。金泰和二年(1202年)碑文记载:唐太宗征辽曾驻跸于此,因谒尧陵,遂塑其像。元中统年间,道人姜善信奉元世祖命修筑尧陵。明成化、嘉靖,清雍正、乾隆间,都曾重修。现陵丘如故,松柏依旧。祠内有山门(门上为乐楼)、牌坊、厢房、献殿、寝殿、 碑亭等建筑。布局紧凑,木雕精细,红墙绿瓦,围以清流古柏,相映成画。陵前祠内立有元代以来碑碣十余座,记述陵宇沿革和帝尧功绩。其中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尧陵碑上刻有尧陵全图,保存完好。

(四) 尧帝庙

尧庙位于临汾市区南3公里处。相传尧建都平阳(今临汾市),有功于民,庙是后人为祭祀尧王所建。创建年代已无可考。现存建筑原为清代遗物。前有山门,内有围廊、牌坊、五凤楼、尧井亭、广运殿、寝宫等建筑。尧王及其四大臣被喻为“五凤”。“一凤升天,四凤共鸣”,五凤楼就因此得名。尧井相传为尧所掘,为记其功,上筑一亭。广运殿是供奉尧王的主殿,高达27米,殿宇四周设环廊,42根石柱,柱础雕刻工精,殿内金柱子肥硕,直通上层檐下,础石上云龙盘绕。龛内塑有尧王像及其侍从。庙内存在碑碣10余通,记载尧王功绩及庙宇建造经过。广运殿1998年毁于大火,后于1999年重建。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死后,禅位于禹。

传说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出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尧(yao2)、舜(shun4)和禹(yu3)。他们原来都是一个部落的首领,后来被推选为部落联盟的首领。那时候,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有什么大事,都要找各部落首领一起商量。尧年纪大了,想找一个继承他职位的人。有一次,他召集四方部落首领来商议。尧说出他的打算后,有个名叫放齐的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尧严肃地说:"不行,这小子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另一个叫灌兜(huan dou)的说:"管水利的共工,工作倒做得挺不错。"尧摇摇头说:"共工能说会道,表面恭谨,心里另是一套。用这号人,我不放心。”

这次讨论没有结果,尧继续物色他的继承人。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 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舜。

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着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着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听了大家介绍的舜的事迹,又经过考察,认为舜确是个品德好又挺能干的人,就把首领的位子让给了舜。这种让位,历史上称做"禅(shan)让"。其实,在氏族公社时期,部落首领老了,用选举的办法推选新的首领,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舜接位后,也是又勤劳又俭朴,跟老百姓一样劳动,受到大家的信任。过了几年,尧死了,舜还想把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让给尧的儿子丹朱,也是大家都不赞成。舜才正式当上了首领。

舜帝是道德文化的鼻祖,舜文化是道德文化。《史记》所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舜帝文化精神之魂可称为“德为先,重教化”,舜文化是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中华文化。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涵的黄帝文化,以道德文化为内涵的舜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三座里程碑。

九疑山是舜文化的藏精之所。《史记》载:"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在九疑这块神奇而美丽之土地上,留下了舜帝众多的为民服务的动人故事,留下了不少文人骚客仰游九疑山的幽怨、怀念和美好的赞誉,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笔写下了"九疑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的壮丽诗篇。

(二)[舜帝陵]

舜帝陵位于舜陵景区,是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疑山风景区的目标人文景观,是九疑山风景的目标人文景观。是我国最古老的陵墓。

舜帝陵陵区由陵山(舜源峰)、舜陵庙、神道及陵园组成,占地600余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余亩,气势恢宏。山北麓建有陵庙,陵庙坐南向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重院落,五进建筑。陵庙内建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寝殿、厢房。陵庙外有长200米的神道。

舜陵是中国五大古帝陵之一,是中国唯一的舜帝陵墓,乃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而葬于九疑山。陵庙祭碑廓内保存的历代祭碑36方,它们是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在古木参天的陵区内,陵庙建筑上的石雕、楹联、壁绘栩栩如生,令人流连忘返。附近有娥皇峰、女英峰、美大峰、梳子峰、舜峰(三分石)、箫韶峰、斑竹岩、舜池、舜溪皆与舜帝奏九韶之乐及二妃挥泪斑竹的传说有关。

禹,

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号曰文命。我国古籍如《尚书》、《诗经》、《礼记》、《论语》、《孟子》等,都记及禹的传说。《尚书·禹贡》记载了禹治平洪水,定天下九州的故事。《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是黄帝的玄孙,其父鲧受尧之命治水,九年而洪水不息,为舜所殛。舜命禹续鲧之业,禹乃兴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终于治平洪水,得到天下诸侯的朝服。舜死后被拥戴即天子位,国号夏后。后东巡狩,卒于会稽。中国历来史书均按上述诸古籍记载,传播禹的业绩。禹不仅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的开国之君,而且是上古最伟大的治水英雄。他吸取其父鲧堵塞之法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方法,如“导河积石”、“岷山导江”、“导淮自桐柏”等等,引全国主要河流入海,“以四海为壑”,救民于倒悬。古籍记载他公而忘私的精神:“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记载其谦逊退让的美德:“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避舜之子商均于阳城”,以及虚心听取意见,自奉节俭的品格。禹是中国史籍记载中功高德劭的完人。
现代史学家顾颉刚于20年代提出禹是南方民族神话中人物的论点,认为这个神话的中心点在越(会稽),得到一些学者的赞同,并且以地史学、第四纪学、古地理学、考古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新式检测手段,对东南沿海第四纪晚更新世假轮虫海退时,越族在今宁绍平原繁衍生息和全新世卷转虫海进时宁绍平原沦为海域的过程进行了研究,认为禹的传说表达了海进时期移居于会稽山区的越族祖先的希望而为世代所传播,以致被移植到中原。�
于今,越地仍保留着大量禹的传说。如《越绝书》云:“禹始也,忧民救水,到大越,上茅山,大会稽,爵有功,封有德,更名茅山曰会稽。”又云:“涂山,禹所取妻之山也,去县五十里”。《吴越春秋》记载禹“登宛委山,发金简之书,案金简玉字,得通水理。”又记载禹“命群臣曰,吾百世之后,葬我会稽之山”等。今绍兴所存如禹陵、禹穴、禹庙等皆为极有价值的大禹遗迹。司马迁曾“上会稽,探禹穴”,秦始皇、宋高宗、清帝康熙、乾隆及民国时期的蒋介石等都曾亲临致祭,说明这些遗迹在中国具有无与伦比的崇高地位。禹的公而忘私的高尚精神和坚毅不拔的卓绝意志,长期来为绍兴人民和全国人民所高度崇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想你要问的应该是黄帝、尧、舜、禹吧,因为“皇帝”是在秦始皇嬴政之后才有的称号。黄帝,姬姓、公孙氏,号轩辕、有熊;尧,姓伊祁,名放勋,史称唐尧;舜,名重华,生于姚墟,故姚姓,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号禹,后世尊称大禹。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虞舜
禹,姓姒,名文命,也称大禹、夏禹、帝禹

介绍中国古代一位皇帝!(急用啊)

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名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死于公元前210年,活了50岁。他是中国的第一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划时代的人物。

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童年却是很不幸的。他的不幸与他父亲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关系。他的父亲是秦国的公子,叫异人,后来改名叫子楚。异人的祖父是秦国的国君秦昭襄王,异人的父亲是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异人虽然生在富贵的国王之家,但就在他十五六岁时,却被派往和秦国敌对的赵国。

中国那时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期,这七雄是秦、赵、魏、韩、楚、燕、齐七个大国。当时,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相互制约,往往把自己的兄弟、儿子或孙子送到别国作抵押。

质子异人的日子很难熬。他虽然是秦国太子的儿子,可是他的兄弟太多,有20多人,他又居中,将来很难接班。同时,秦国在各国当中又不讲信义。因此,在赵国,人家也不把他当回事儿。有一段时间,他的经济来源断绝,生活十分困窘。这时,他的命运降到了人生的最低点。然而,恰在此时,他遇到了大商人吕不韦,他的劣运从此有了巨大转机。

吕不韦是个腰缠万贯的富商大贾。他很有政治远见。他从穷愁潦倒的异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曙光。他潜意识里深深感到,这位落难他国的公子异人,是一个难得的奇货,可以用他来囤积居奇。于是,他决定在异人身上预先投资,弃商从政,去干建国立君的大事。

吕不韦拿出500金送给异人,又携带500金到秦国去游说。他在秦国游说很成功,异人终于当上了太子。回国后,他又把他的能歌善舞的美妾赵姬,配给了异人。过了10个月,生下了一个婴儿。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秦始皇。他的名字叫嬴政。

嬴政在赵国过了9年孤独的生活。直到他的父亲异人做了太子,他才随母回到了秦国。这之后,嬴政的祖父死,其父异人即位。在嬴政13岁时,其父异人死,嬴政便即位了,是为秦王。尊母赵姬为太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夫。国事都是吕不韦说了算。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22岁,举行了成年加冠典礼。从此,他便开始亲政,执掌政权了。这位血气方刚、年轻气盛的国君,迅速平定叛乱,幽禁太后。次年,罢黜专横跋扈的相国吕不韦,吕不韦自杀。提拔重用李斯,并确定了统一天下的决策。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终于灭掉了六国,统一了天下。从而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诸侯割据、战乱不已的混乱纷争的局面,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自此,秦王政称号皇帝。皇帝是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此后,皇帝一词就取代了王,而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专有名称了。秦王政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即秦始皇。

秦始皇为了使其江山永固,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

他废除了封建制,实行了郡县制。他认为,在各地分封侯王,形同设立小国,对中央集权不利。为此,他下令废止分封,而在中国首次实行了郡县制。全国分设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或亭,乡下设里。郡设郡守,县设县令,乡有三老,亭有亭长,里有里宰。

中央国家机关,设立了三公九卿之制。

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庞大完整的官僚体系,最高权力归皇帝所有。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他又下令统一全国的法律制度。主要的是三大统一,即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货币,是因为各诸侯国原来都各自拥有自己的货币,现在全国统一,货币必须一致。特规定,货币使用外圆内方的秦钱,逐步淘汰原各诸侯国的布、刀型的异型钱。统一度量衡,是把原来秦国使用的度量衡,硬性推行到全国。统一文字,原来各诸侯国使用的文字不统一,现在规定官方文字一律使用小篆。当然,民间流行的仍然是秦隶。这三大统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文化的融合和社会的稳定,更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这是秦始皇对历史的一大贡献。

为使江山永固,他又把原六国富豪12万户,一律迁到首都咸阳附近,以便监督,控制。

同时,他又下令在全国收缴兵器。各地不敢怠慢,各色兵器纷纷运至咸阳。兵器都是由青铜制成的。堆积如山的兵器,重达数百万斤。这么多的青铜兵器,如何处置呢?他忽发奇想,何不把它们铸成几个大铜人,置于宫前。此时,恰好传来一则民间故事,说是在临洮显现了12个奇特的又高又大的夷狄怪人。而这一年,正是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一年,夷狄怪人的出现 ,被视为吉兆。因此,他顺势下令销毁兵器,铸造了12个大铜人。因为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泛称为金,所以大铜人,又被称为大金人,叫做金狄。现在猜想,这个金狄,大概就是深眼窝、大鼻子的中亚一带人的形象。这使它披上了神秘莫测的光环。据说,每个铜人重达24万斤。12个,用铜288万斤。这12个大金人,都置于咸阳宫前,以显示秦始皇的威严。世事沧桑,它们早已不复存在了。收缴兵器,秦始皇的初衷是使天下长治久安,但是,天下却没有安定。

这主要是因为他大兴土木。

他大造骊山陵墓。13岁即位,就动工修建。全国统一后,又调发役夫徒隶70余万人,大肆修建,耗时38年。直到秦始皇死,陵墓工程尚未完工。现在此墓叫秦始皇帝陵,地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此陵的主墓尚未发掘,其周围的附属地带进行了部分发掘。已出土5万余件文物,其中多有罕见之精品,如铜马车等。尤其令世人瞩目的是兵马俑坑的发现,法国总统希拉克惊羡地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之一。

他大修万里长城。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骚扰,他下令修筑长城。修筑长城的100余万民工,都是人民服的徭役。他修筑的长城,西起临洮,中经阴山,东跨鸭绿江,直达今朝鲜境内清川江的临海处。长达万里,故叫万里长城。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是闻名世界的伟大工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举。

他大搞焚书坑儒运动,焚书,他为了统一思想、钳制人口,下令把凡不是秦记的书,凡不是博士官所需要的书,全部烧掉。这是一场文化浩劫;坑儒,他认为儒生乱发议论,妖言惑众,就亲自圈点了460余人一律杀掉。这是压制言论的残酷手段。

由此,焚书坑儒成了毁灭文化、摧残士子的代名词。

他不顾人民死活,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积怨很深。而他自己则贪生怕死,一直梦想长生不死,到处求长生不死药。但他终至病死于出游的途中。

秦朝只延续了两朝,秦二世而亡。继起的是汉朝,第一个皇帝是刘邦。
秦始皇即嬴政(前259—前210),原为战国时秦国国君,秦庄襄王的儿子(相传为吕不韦所生),公元前246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由于未行成人之礼,实际专权用事者为吕不韦及太后宠信的宦官。公元前238年秦王政开始亲政,当年镇压了的叛乱,第二年又免去了吕不韦的职务。接着任用李斯为丞相,采纳其灭六国以成一统的建议,派大将王翦等人进行统一战争。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他在十年之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实现了四海统一。统一全国后,他创立了「皇帝」的尊号,自称始皇帝,即秦始皇。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可决定国家一切事物,直接任免重要的中央及地方官吏。此外,秦始皇又在全国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又南征百越、北伐匈奴,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等。他下令销毁民间兵器,将山东六国贵族迁移到关中,又焚毁儒学诸书,坑杀了四百六十多名儒生,实行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统治。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于第五次出巡途中,在返回咸阳的路上病死于沙丘(在今河北邢台)。

刘备自称是孝景皇帝玄孙,从汉景帝那年开始到东汉末年共有300多年,刘备又怎么可能是汉景帝的玄孙呢?

这是历史上常用的“借尸还魂”的计策放现在的话,那500年前大家还一家人,在往远说那大家还共同的祖先。

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

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晋书·王弥传》称之为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汉昭烈庙为之纪念。

刘元起: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刘子平:备有武勇。

陈登:雄姿杰出,有王霸之略,吾敬刘玄德。

袁绍:刘玄德弘雅有信义,今徐州乐戴之,诚副所望也。

陶谦: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袁术:术生年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

太史慈:以君有仁义之名,能救人之急,故北海区区,延颈恃仰,使慈冒白刃,突重围,从万死之中自讬于君,惟君所以存之。

程昱: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

曹操:①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当时有袁绍、袁术、孙策、刘表、刘璋、马腾等大军阀)、②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③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

法正:①先主有雄略。 ② 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这个玄孙只是代指而已。刘备只想说明自己是汉室的后代。已而突出自己的皇族血统。(刘备自称先祖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的儿子刘贞被汉武帝分封在中山国的陆成县为候,在元鼎五年因其所献黄金成色不足,被武帝削去候爵,降为平民.刘备的祖父是刘雄,作过小官.刘备的父亲刘弘是兖州东郡范县的县令.玄孙就是孙子的孙子,所以刘备真是汉景帝的玄孙。)
这是历史上常用的“借尸还魂”的计策放现在的话,那500年前大家还一家人,在往远说那大家还共同的祖先。
刘备是汉室后裔。 是也不出奇啊。 刘璋,刘表。也同是汉室后裔
起义明正言顺的借口
本文标题: 中国古代,有哪些见过自己曾祖或者玄孙的皇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363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千恋万花中朝武芳乃人气这么低为什么会腰肌劳损 有什么预防方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