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介绍一下杨朱和他的思想

发布时间: 2022-10-03 01:01: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贵己。他认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是如水,至清至纯,土扣之则浊,道德是习惯风俗强加于人身上的习惯,可以说...

谁能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介绍一下杨朱和他的思想

杨朱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贵己。
他认为人性的道德只是外物,人性本是如水,至清至纯,土扣之则浊,道德是习惯风俗强加于人身上的习惯,可以说是最早的从心理角度,发现近代达尔文演化现象的思想家。他很悲观的指出,既然道德是虚无的,那么该如何选择方向,他的弟子子华子仅仅是从个人身体出发,一切有利于生存的都采纳,一切违背生存的都要求抛弃,庄周放自然,绝仁义,回归自然。盖出于杨朱,这种大逆不道的思想不利于汉代独尊儒术的需要,也就随着墨家一样,消失于两汉之间了。甚至唯一的留存物《庄子》亦被一个儒家性格的人裁剪。更印证了两汉刘政权充分考虑了杨朱学说的合理性,表面是尊颜氏之儒,以孝治天下来取代东周消亡的鬼神文化,实际真正的枢纽指南乃不传之秘术,以杨朱主义为总纲进行阴毒化,妖魔化,蓄奴化。
杨朱认为,必须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如此天下治矣。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从而全生,使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列子杨朱篇》)。如何实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准南子·汜论篇》),这是杨朱学派的思想核心。

学历史的朋友你们认识杨朱吗?他才是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的思想家,主张是贵生和一毛不拔!

P.S:楼主说的我很赞同!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后学子华子、詹何等人。其学说并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杨朱全真保性,轻物贵己。贵老子,马王堆帛书本老子曰:至虚,极也;守情,表也。所贵者乃情,很符合真本老子的原意。并非以往认为只是为个人利害而不拔一毛。认真答得!望采纳!!!

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的先秦名家杨朱结局如何?

提出这个观点对他的结局归宿有影响吗?

先秦名家杨朱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生卒年都存在争议,关于他人生的结局也没有明确记载,但是他的杨朱学派思想却大放异彩,就算这些思想饱受儒家学派的攻击,被世人误解,也依然顽强的传承下来,影响了无数后人。

01、“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只是杨朱思想的一部分,他并不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许多人误以为杨朱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他舍不得微小的利益,只顾着自己的得失,而不顾全大局和天下。其实这句话是被断章取义改变了原有的意思,它的完整版本是这样的:

“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意思就是:古代的人,拔下他身上的一根毫毛就对天下有利,但是他不会给;反过来让全天下的人都奉养他一个人,他也不会接受。这样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生命,不去做有利或者有害天下的事情,那么天下就会自然变得很好。

杨朱说这句话的背景,是在那个“争权夺利、君贵民轻”的混乱年代所发的肺腑之言,如果天下之人都好好地过自己的日子,珍惜自己的生命,不去争权夺利,不被他人鼓动去抛头颅洒热血,那天下不就天平了吗?

此外,他的主张是“贵己、重生、自由、保持本真、不妄为、不纵欲”,就算放在现代社会也是极为先进的思想,这是对于精神生命的内在追求,是对于生命本身的思考和为人处世态度。

这种思想也与道家老子“无为”的思想一致,只是从客观角度来讲,天下之人不可能都跟他拥有一样的觉悟。在那个百家争鸣的时代,他的思想和主张只能让一部分人产生认同,而其他学派的人就会鸡蛋里挑骨头,断章取义的攻击和排斥他的思想。

02、杨朱和墨子的思想被儒家攻击和排挤,但是均有传承,并未彻底消失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并不是特别吃香,那时候存在“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意思就是杨朱和墨子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天下之人,而儒家的孟子想要各路诸侯接纳自己的思想,就奔波于各个场合游说,同时想办法贬低和斥责杨朱、墨子的思想,这样儒家才有机会抢占市场。

后来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彻底站了起来,他们就相对偏激的打压杨朱学派,辱骂杨朱是“禽兽”,给杨朱扣上了各种黑锅,长此以往,也让世人误以为他真是个自私自利的铁公鸡。


其实不然,杨朱的思想学说无比辉煌,就算再刻意打压,其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承下来。比如道教之中的“重视生命、全性保真、清修、不以物累、我命由我”都是吸引了杨朱的思想,把它融入道教的教义之中,又影响着天下之人。

 

03、米二大叔创作的动漫《一人之下》,也借用杨朱思想来表达为人之道


很多人听闻“杨朱”、“全性”、“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些关键词,是出自于动漫《一人之下》这里。

在这部动漫里,有一个名为“全性”的门派,他们是江湖之中臭名昭著的大反派,他们也保持着杨朱“不拔一毛”的理念,直面自身的本性,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折损一丝天性。而道教龙虎山天师直接站出来反驳: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这确实是你们祖师杨朱的理念。但不拔一毛只是全性之阴,取一毫而损天下,亦不为也,全性之阳!先辈的另一半教训你们都置于脑后了吗?不拔一毛,不取一毫,如我辈寻常修者能放下大千世界的种种诱惑就已经有所成就了,而你们先祖杨朱的目标是整个世界都放下了,这才是杨朱的全性。

意思就是杨朱的思想是大智慧,不止是不拔一毛,还有不取一毫,保持原本的天性,这才是完整的全性。

因为他提出了这个学说,所以一直以来都受到儒家和墨家的攻击,到了秦汉时期,他的学说更加不受到关注。但是实际上,其实他是因为战国时期比较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而正是因为他提出的这个“一毛不拔”的思想,所以他总是被后世攻击,说他为人自私,利己。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他说的这句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重视个人利益,只不过他说的这句话太过于极端了而已。相信如果真的能让天下人得利而拔掉杨朱的一根汗毛,他应该也是不会反对的,只不过他说的这句话其实有点过了而已。


并且我们在深度的解读一下他这句话,他确实重视强调个人利益。强调个人利益绝对没有错,因为如果都没有个人利益的话,那么整体利益也就不复存在了。杨朱其实不仅仅不主张损害自己的利益去让他人获益,并且他觉得也不应该损害别人的利益而让自己获益。

杨朱之所以说这句话和他极其重视生命也有关系。他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命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并且每个人最好和这个社会都没有关系。那么就是要每个人都管好自己,这样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他认为普天之下有着普天之下的自然规律,身为人是不需要去多管闲事的,就按照正常的自然规律就可以了。但是后世对他的思想还是多有误解,觉得他是极度的利己主义。

杨朱提出了“一毛不拔”的理论,被后世所诟病。但其实他是个很厉害的政治家、哲学家。
在战国乱世之中,死亡是必然的,先秦名家杨朱不可能逃脱这个范畴,就这个观点,顶多是对他身后名有所影响,正所谓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这个时代不一鸣惊人,就会碌碌无为,对他的结局当然有影响了。
肯定有影响,一毛不拔的铁公鸡,遭人谩骂,丢菜叶太正常了,他提出的这个观点也确实是有问题

为什么《中哲简史》中杨朱的“不以天下大利而易其胫一毛”和“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思想含义不同?

1、“不以天下大利而易其胫一毛”前者强调 易毛而得天下达利,毛为生之长,利为外之物。换言之,就是在杨朱的观点里,像毛发这类对于生命、本身相对次要的事物也要比天下大利这种身外之物要中药的多。

2、“拔一毛以利天下,而不为也”后者强调的是 以惠利天下为目的而拔毛。换言之,拔毛是在轻微地损伤自己,利天下是扶助他人。既然人人为自己,我不会做伤害自己而扶助他人的事。



基本学说:

杨朱学派在战国时代独树一帜,与儒墨相抗衡,卫道之庄周,宗儒之孟轲皆曾加排斥与攻击,大概正因为这种非议的影响,传后世学者望而止步;更加之秦皇焚书,汉武独尊儒家,因而秦汉时即销声匿迹。

但这并不等于其学说及影响之亡绝,只不过沉隐民间而已,至东晋而又由张湛作注复行于世(指《列子·杨朱篇》)。张湛《列子序》中说《杨朱篇》为“仅有存者”之一,这不是编造之词。

杨朱在道教成什么仙杨朱是一个什么人杨朱学派

杨朱学派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之一。创始人为杨朱。后学子华、詹何,其学说并不是浅薄简单的“自私自利”。他们对老子的思想加以发展,旨在通过对个体的自我完善进而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他们“贵生”、“全生”的观点,对稍后的庄周很有启发。道教吸取了很多杨朱思想,但由于儒家斥杨朱,孟子骂杨朱为“禽兽”。故千载以下,使杨朱在社会上名声极坏,实际上那只是儒家的偏激之见;但这便使得道教对杨朱素少直接宣扬,以避攻击。而实际上杨朱思想已被道教吸融于其教义之中。1    杨朱学派介绍:

杨朱学派,按其学说宗旨,属于道家,但又与黄帝、老子、庄周、慎到、宋研有别,在先秦诸子中独树一帜,杨朱是其代表人物。

一、“贵己”、“重生”的人生理想

“阳生贵己”、“为我”意在“重生”,就是杨朱和杨朱一派思想的主旨。虽然杨朱一派的思想失传,但它的观点却得到后人的深刻思考。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一派对于个人来说,利益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大和最可宝贵的是生命。别的利益只能服务于而不应有损于“生”。就是说,保全我的生命是我个人利益中之最大者。先秦道家还曾用“所为”与“所以为”的道理来论证“轻物重生”的原则。他们认为,生命是“所为”者,是主体,是目的;“物”或“利”是“所以为”者,是服务于“生”的,是手段。

二、“重生”和“全生之道”

虽然,杨朱一派固然是以“全生”为人生的目的,和“我”之巨大利益,但是,“所为”为了“生”又离不开“所以为”用来养生的“物”。当代的研究者认为,杨朱对人的物质欲望作了充分肯定,“天生人而使有贪有欲”,为人的实情。又为了实现“贵己”、“重生”的理想社会,杨朱提出了办法,欲望之求必须“轻物重生”,以“贵生”为根据及原则,有限度的满足欲望。总之,杨朱“全生”是双刃剑,不能没有欲望的满足。没有欲望的满足的话,“与死无择”。但是,欲望的过度满足必然养成人人物欲横流,社会风气败坏,道德纲纪松散的混乱局面。杨朱的学说失传导致,不能再知道杨朱到底是采取什么办法来弥合欲望与道德之间张力的矛盾。现代人根据“轻物重生”的传说,以为欲望的满足只要以是否有利于“全生”,超过了就“制欲”,及早地克制欲望,就能避免欲望的无穷膨胀,真是愚昧!爱惜自己的身体,更要爱惜健康,有病的身体不如短寿。适当的欲望,不能以欲望本身为目地。则可以使“精不尽”,从而“生以寿长,福泰平安。

三、“贵己”、“重生”的思想实质和历史意义

诚然,杨朱和杨朱一派的“贵己”、“重生”的思想,不是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而是对欲望的理性思考。

而且,他们严格控制在“轻物重生”的主义之下,由于他们轻视富贵利禄,当时的“世主”曾为之而“贵其智而高其行”。在当时,不乏赞誉之辞。但是,其想实质,不能不是一种独特的“自我主义”的人生哲学。杨朱一派在对待个人生命价值上的“自我主义”实质是十分明显的。 “贵己”、“重生”作为一种“自我主义”,当然是不可取的糟粕。但是作为这种人生论的某些论据,则包含着一些值得肯定的历史意义。杨朱一派的“重生”论充分肯定个人情欲的自然合理性而自汉代以来,不断有思想家冒出,为了存天理,去消灭人欲,彻底的禁止欲望的存在与尝试,实践证明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多少扭曲,狂妄的举动发生,十足值得自我批判自我反省。杨朱一派主张对欲望有节制,要“适欲”,这就是说,他们并没有完全否定理性的作用,而是肯定了对感性欲望和个人利益追求的自觉的理性裁制,因而避免了纵欲主义。就此而言,也不无合理之处。

在以保全自己作为人生目的和意义这一点上来说,杨朱一派确与老、庄道家,尤其与庄子的思想有一致之处,可以说杨朱一派属于道家的一个流派。但他们把“全生”实现于现实的感性欲望的适当满足,具有功利论的特点。

2    杨墨之争:

老子主张“身重物轻,无为而治”,杨朱发展了老子的这个思想观点,形成了“贵己”、“为我”的学术主张,成为中国最早主张个人注意思想的学术宗师。据说,在战国时期,也许杨朱的影响力非常大,孟子在世时,曾抱怨说:当时人们发表言论,不是拥护墨子,就是拥护杨朱。其思想可谓甚嚣尘上,与墨学并为显学。

杨朱认为,必须“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从而“乐生”,以“存我为贵”。既不能“损一毫而利天下”,也不能“悉天下奉一身”,如此“天下治矣”。不能为贪羡“寿”、“名”、“位”、“货”所累,从而“全生”,使“君臣皆安,物我兼利”(《列子·杨朱篇》)。如何实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淮南子·汜论篇》),这是杨朱学派的思想核心。

由于“为我”的观点和墨子的主张“兼爱”正好相反,杨朱的思想主张曾遭到过孟子的激烈批评。孟子说,杨朱主张“为我”,连“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干的(《孟子·尽心上篇》),将杨朱描绘成完全自私自利的人,其实是对杨朱“为我”、“贵己”本意的曲解。

此后有子华子和詹何两人便是杨朱思想的继承者,他们主张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认为生命比“爵为天子”、“富有天下”要宝贵(《吕氏春秋·重己篇》);“道之真,以持身;其余绪,以为国家”(《吕氏春秋·贵生篇》),把个人利益看得重于国家利益。

子华子主张使“六欲皆得其宜”,他认为使“六欲皆得其宜”的是“全生”,只有部分得其宜的是“亏生”,至于“死”,只是回复到未生以前的无知状态。如果六欲不能得其宜,受尽委屈和侮辱而活下去,这叫做“迫生”。人生在世界上,最好是“全生”,其次是“亏生”,再其次是“死”,“迫生”是不如“死”的(《吕氏春秋·贵生篇》引《子华子》)。

詹何是主张“重生”而“轻利”的(《吕氏春秋·审为篇》)。他们并不是纵欲恣情的享乐派,而是想通过“全性保真”来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吕氏春秋》的《重己》、《贵生》、《本性》、《情欲》、《尽数》等篇,当即采自子华子、詹何等人的学说。

很奇怪,在2500年前,中国人的思想,不是杨朱的个人主义,就是墨翟的社会主义,分为对立的两派。直到现在,世界上的人类也是不是个人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在道商谋略学中,道商核心“五图”理论的根基,就是代表虚无的“无极图”(老庄派的虚无学说),代表实有的“有极图”(杨朱的贵己学说),有无相生,互相融合,于是,道学最终产生了“君人南面之术”的黄老帝王学说。

3   创始人为杨朱简介

杨朱(约公元前395--约公元前335),一说约公元前450--约公元前370 ,杨姓,字子居,魏国(一说秦国)人,中国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

杨朱主张“贵己” “重生” “人人不损一毫”的思想。是道家杨朱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见解散见于《列子》,《庄子》,《孟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在战国时期,有“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的现象 ”,可见其学说影响之大。

杨朱又称阳子居或阳生(《庄子》中有阳子居,《吕氏春秋》中有阳生,一般认为即杨朱的别称),魏国人,他本人是位隐士,有关他的生平及著作,目前已无法详知,但阳子居创立的杨朱学派却是客观现实的阐述了人本的发展意义,对各学派都有影响启发,直到今天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都还可以用杨朱学派思想进行阐述,如节制情欲,讲究养生之道,防止疾病的发生,尽其天年均具有指导意义;但正如同任何所学学说不可全面引用只可借鉴使用一样,知其精华善加使用与取舍发扬必将惠顾今人。

孟子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人不归杨,则归墨”,或未免夸大,但可推知该学派在当时必很有影响。无著述流传,其言论事迹散见于 《孟子》、 《韩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因史料不足,难以把握它的思想体系和发展概况;

但可以肯定,它的主旨是从个人本位出发,提倡“贵己”、“为我”、“轻物重生”,视个人感官的物质利益高于一切。

孟子以杨、墨作对比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孟子·尽心上》)抨击“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

韩非亦批评这一派人为“轻物重生之士”(《韩非子·显学》)。可见该学派与儒家和墨家在伦理观和教育观上的严重分歧。其后学有子华子、詹何等。

子华子曾说: “全生(六欲皆得其所宜)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屈辱偷生)为下。”(《吕氏春秋·贵生》)詹何对楚王问“为国”曰: “何闻为身,不闻为国。”(《吕氏春秋·执一》)他们的言论《庄子》亦有记载。

论者谓“杨朱一派的后学,可以自由来往于庄、杨之间,这就是他们的特色”(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第348页)。《列子》有《杨朱篇》,为后人依托,不代表杨朱思想。

本文标题: 谁能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介绍一下杨朱和他的思想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77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是不是很不值这十年百姓的生活变好了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