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要说自己乐生于有元之世

发布时间: 2022-09-23 13:02: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黑暗世界初夜权到底是怎么回事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

朱元璋为什么要说自己乐生于有元之世

黑暗世界初夜权到底是怎么回事

元朝的历史其实是历来被歪曲最多,被污蔑最多的。说真的,元朝真比窦娥还冤!
洗刷冤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正是今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人片面认为元朝灭宋是侵略,元朝民族压迫万分黑暗。其实,这都是犯了一个以今推古的错误——就是拿现代人的思想去替代古人,替古人说现代文本。
我认为,我们在看待的元朝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元朝人和明朝人自己的看法。要通过他们的言论来看待元朝。这才是客观的历史态度。
元朝历史对于明朝来说其实是近代史,而朱元璋又是平民百姓出身,所以从社会底层崛起登上最高权力宝座的朱元璋其实对于元朝的性质很有发言权。我们看朱元璋的立场和言论,不仅可以知道,依照中国传统史观,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还能知道,元朝时期的民生状况究竟如何。
朱元璋曾经说过:“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明朝取代元朝,是普通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令宋濂等文人撰修《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元史本纪第一》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下令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华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
从明太祖立场来看,元朝理所当然是中国历史的正统王朝,享有合法名分。某些持殖民说,侵略说之辈,可以休矣!
接下来分析元朝的民生问题。现在很多不明元朝历史的人都以为元朝十分黑暗,百姓遭受恐怖统治,其实根本就不是他们所想像的,元朝统治相当宽松,百姓生活也很不错。朱元璋曾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相信说这句话的时候他一定抱着感恩的心态说的。
假如这话还不足以证明的话,那么我们再来看更有力的一句——“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试想,元朝真如某些头脑不清的极端民族主义者所渲染那样黑暗,朱元璋有啥可“乐”?
如果这话还不足令人采信的话,再来看《明太祖实录》里更清楚的朱元璋对元朝的评价:“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很明白了吧,元朝的民生在朱元璋看来是很不错的。他还曾再次强调说:“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
朱元璋在讲述自己不得已参加起义军时还郑重说道:“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他还反复强调自己“取天下于群雄,不在元氏之手”。为了表明他的民族态度朱元璋还敕谕边将说:“元运既终,天命归我中华,凡其遗民,皆吾赤子。”
综上对朱元璋言论分析,可见,当前我们对元朝必须肯定两个看法,第一,它是中国的正统朝代,第二,它的民生问题是不错的,至少在朱元璋的评价里是不低的。

为何朱元璋会说: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

朱元璋生活在元朝末年,他年轻的时候过着贫苦的生活,自己的父母也是由于元朝统治残暴而死,但是他建立明朝之后说: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本人通过查阅资料,朱元璋确实是让人们不要贬低元朝,但是他的原话是说自己的祖父在元朝过着安定的生活,并不是说父母靠元朝生养。从朱元璋对待元朝的态度,我认为朱元璋确实是天子之才,他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看问题非常全面。他要人们不要贬低元朝,一来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元朝疆域,二来也可以笼络人心。


朱元璋推崇元朝,可以让明朝顺利继承元朝的疆域。元朝是少数民族的政权,一些人不想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但是朱元璋承认了。他自己亲自说过,元朝在建国初期出了明君,百姓也安居乐业,所以让元朝皇帝统治中原,那是天命所归。只是后期,元朝朝廷腐败搞得民不聊生,上天就收回了元朝的天命,而将天命授予明朝。既然都是天命所归,所以明朝也是可以自然而然接下元朝打下来的领土,以前元朝的藩属国也自然就是明朝的藩属国。



朱元璋让人不贬低元朝,也是为了拉拢心向元朝的老百姓。每个朝代灭亡之后,都会存在一些人还眷恋前朝。所以,朱元璋自己也说自己是元朝子民,只是天命所归,是上天要明朝来拯救天下苍生,我承认元朝是一个美好时代,但是我们还是都听从上天的安排,在明朝好好过日子吧!


我个人认为,朱元璋可能不是真心推崇元朝,他这样做也是为了国家能够稳定,作为一国之君,朱元璋还是展现了国家领导人应有的气度。

朱元璋说这话,是当他走上了统治者的地位,眼界变化了。一个朝代,后期再腐败,还是代表了国家,推翻了朝廷的统治,不代表拒绝自己曾经是元人。只是他明确说了出来,历史上其他皇帝没说出来。推翻的是朝廷,不是国家。这片土地生养了我们的父母,而原来代表这片土地的是大元。正如生养你们子孙后代的是代表这片土地的大明。
有两个主要原因:第一、承认并继承元朝的正统地位.为了中原正统,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元朝的领土,包括宋朝不曾拥有的云南、西藏,以及塞北关外。
第二、争取得到“元朝百姓”的支持 这里的元朝百姓不单单指蒙古人,也包括色目人以及大量的汉族地主。
实际上朱元璋并没有说过“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皆靠他生养”,他说的是“我们的父辈们在元朝的统治下繁衍生息,还希望在它的统治下得到安宁”。
因为元朝虽然是夷狄入主中原的,但是百姓在百年之内仍然得到了足够的休养生息。他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统治更加稳固,所以才不贬低元朝。

朱元璋说:元以宽仁失天下。是这样吗?

这话朱重八确实说过。

《明太祖宝训》

《明史纪事本末》

朱重八虽然文盲出身,但是能够成为一方军阀进而成为开国皇帝,没有学习那是不可能的,而且朱重八也有让知识分子当私人教师的习惯,这一点和同样出身底层的石勒颇有相似之处。我认为,这是朱重八通过学习历史对元朝兴亡教训的总结,而且得出要治以刚猛的结论。

传统意义上,元朝这个宽是对官吏宽,其实也不假,元朝由于分封制得传统有大量相当于土皇帝的贵族,先不说蒙古贵族,享受蒙古待遇的汉军世侯就一大堆,一砖头下去都能砸死不少。而且同样是蒙古传统的问题,元朝对基层得控制力度并不强,对于地方的治理依赖于民间自治,你也可以理解为社区自治。虽然看似超前,但是自治和当时的中国格格不入,因为中国古典时代都是官府强势控制社会,而元朝这种基层自治的玩法就造成了政府缺位的问题,也为元末天下大乱埋下了导火索。比如,因为官府缺位给了诸如白莲教等邪教生存的空间。

实际上,元朝的宽体现在方方面,可以简单得归类总结一下。

律法宽

《大哉乾元——对元代社会的再认识》一文中指出,元朝对老百姓的反抗都是惩罚几个带头的,剩下的关着关着都放了。

《春明梦余录》和《草木子》都有相同的记录,即死刑犯并不处决,任其老死于狱中。这其实是历朝历代慎杀观念的体现,元朝堪称是极致。


天下死囚,审谳已定,亦不加刑,皆老死于囹圄。自后惟秦王伯颜出天下死囚,始一加刑,故七八十年之中,老稚不曾覩斩戮,及见一死人头,辄相惊骇。可谓胜残去杀,黎元在海涵春育中矣。


《中国历代酷刑》中提到,元朝禁止官府在断案时候拷打犯人,要对犯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其自己认罪,各种惨酷之刑都应该禁止。

《元史刑法志》中有这么一段:世祖谓宰臣曰:朕或怒,有罪者使汝杀,汝勿杀,必迟回一二日乃覆奏。宋濂的点评是这样的,元之刑法,其得在仁厚,其失在乎缓弛而不知检也。这段说白点是酱婶儿的,元朝刑法仁厚,重视教化,但是起不到震慑作用。

宋濂的点评算是对元朝律法宽的一个盖棺定论,律法过于宽松完全起不到震慑作用,对国家无益。因为律法轻最终结果就是民不畏法,后果就是老百姓丧失了对皇帝,对朝廷的敬畏,进而就是天下大乱。

赋税轻

元朝的赋税是出了名的轻,对此可以看看历史记录。

《送汤潜庵巡抚江南序》


自唐以来,江南号为殷富。宋时亩税一斗;元有天下,令田税无过亩三升,吴民大乐业,元统至元之间,吴中富盛闻天下。自明初没入张氏故臣及土豪田,按其私租籍征之,亩至八斗,而民始困。盖吴中之民,莫乐于元,莫困于明,非治有升降,田赋轻重使然也。


《国榷》


又其时赋税甚轻,徭役极省,侈汰狂惑,酿成臃肿之势,于是群盗叠起,几遍天下。


《云间拒木抄》


元入中国,定天下田税:上田每亩三升,中田二升五合,下田两升,水田五升。以此貊道治天下,赋虽轻,不足法也。


这个貊道是孟子说的,收税二十取一就是貊道,就是蛮夷之道。因为赋税太轻不利于建立一个强势的中央集权,不利于朝廷对社会进行严密的掌控,国家早晚会出问题。

社会风气宽松

元朝的蒙古大汗由于见多识广,所以对儒家并不是特别重视,并没有以儒家作为指导思想,而仅仅是用在了教化人心方面,所以儒家知识分子大多寄情山水,写写文章发发牢骚,这帮身无一技之长的废物也就会这点,和今天的人形蛋白质差不多。

根据《至正直记》,有个文人写诗发牢骚被仇家告发,说他怀念南宋,讪谤朝廷。礼部的回复是酱婶儿的:诗人吟咏性情,不可诬以讪谤,倘使讪谤,亦非堂堂天朝所不能容者。这点可以对比一下明初捕风捉影的文字狱,别说发牢骚,就是拍朱重八的马屁都能给剁了。

而且元朝对于遗民也十分宽容,任由遗民各种诋毁污蔑朝廷而不管,比如说说九儒十丐的郑思肖各种讪谤皇元依然活蹦乱跳,还挺长寿,这可真是祸害留千年的节奏。反而明初元遗民大量为元朝殉节,就因为朱重八定了一条规矩:寰中士大夫不为君用者,诛其身而灭其家。所以元遗民为了坚守对故国的忠贞,以自杀的方式对抗朱重八的征召。话说,历史上向元遗民这么忠贞的群体,也就是清遗民能与之相提并论。另外,元遗民汉族知识分子占了绝大多数。

综合上述三点,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元朝实在是太宽松。但是有句话说的好,物极必反,太宽松并不是好事,容易让社会失去对君主、对朝廷的敬畏。这时候,宽松就变成了宽纵。比如元末天下大乱,就是元朝因为过于宽松而无法掌控全国的资源,导致元朝对鼠疫、洪水等天灾赈灾不力。再加上天灾摧毁了元朝的民间自治体系,以及白莲教等邪教作妖,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各路军头纷纷抢占大乱之下的权力真空,最后就是元惠宗不得不看地方的脸色过日子,这时候元朝已经和灭亡没啥两样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重八总结元朝兴亡的教训时会说,元有天下,以宽得之,亦以宽失之。

有道理,元朝治国宽松,管理松散,中央集权没有得到强化,所以导致失天下,当然这只能说是其中一个原因。
的确是这样的,因为这是朱元璋再总结元朝的灭亡的时候得出的结论。这也是他日后治国的理念。
不是。元朝是因为统治非常残暴,加上对汉人不够好,民不聊生,才导致灭亡。

“不要贬低元朝,我们的父母都是靠他们生养”,朱元璋为何这么赞美元朝?

朱元璋为何赞美元朝?

朱元璋确实说过不要贬低元朝,并且屡次在大臣面前推崇元朝。不过朱元璋可从来没有说过他的父母靠元朝生养,他说的是他的祖父在元朝的统治下过起了安稳的小日子。很多人看到题目后表示不解,朱元璋的父母就是死在了元朝苛政之下,所以他应该和元朝势同水火,极力抹黑才对呀。

但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下面咱们就说说朱元璋的原话以及推崇元朝的原因。公元1370年,他派遣了徐达和李文忠分兵北进,意欲消灭北元。当时,李文忠擒获北元太子,朱元璋亲自在奉天门迎接。于是李文忠将缴获玉玺金印等献与朱元璋。此时朱元璋问大臣应该如何处理俘虏,站在一旁的杨宪回答说:“应该让北元太子行献俘礼,在太庙进献宝册。”朱元璋想了想说:“古代虽然有献俘礼,但周武王伐纣,取代商朝时也没用,还是算了吧。”

朱元璋对着所有人说了一段让人诧异的话;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

朱元璋的意思很明显,元朝虽然是夷狄入主中原,但在这百年之内,百姓还是得到了休养生息,所以虽然古代有献俘礼,但我今天不忍心伤害他们,所以还是算了,只需要让他们脱掉蒙古服饰,穿上我们中原汉人的衣服就算了。朱元璋反复强调自己也曾是元朝的百姓,是在替天伐罪,为此朱元璋曾说:“朕本元民,天下之乱,实非朕始。”以行动和言语推崇元朝,让元朝百姓能够尽快接受明朝的统治,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所以朱元璋从来没有说过赞美元朝。

因为朱元璋的出身不好,为了美化自己,他就要宣扬“天命”,即君王都是上天选定的,这样一来,对于元朝也必须适用这一理论,所以朱元璋会说出这样的话。

朱元璋没有贬低元朝,但他也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么死去的,所以也不算赞美
这个说法不太正确,朱元璋并不是在赞美元朝,他只是很认可元朝的功绩。
因为朱元璋想要稳定政权,所以不去贬低元朝,如果贬低元朝的话,就意味着否定这个朝代的存在,所以他只能从元朝的暴政上做文章。

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

[导读]朱元璋觉得《孟子》里有大量毒素,就命臣下“删孟”,将不顺眼的“反动文字”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条文命题。

  “罢孟”

  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

  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由于军政繁杂,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那意思是说,这老头要是活到今天,还活得了吗?

  原来朱元璋读到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就是说,与老百姓和国家相比,国君最不重要。“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就是说,国君对大臣礼貌,大臣也对国君尊敬。若国君视大臣如粪土,则大臣也视国君如无物。

  朱元璋大发雷霆,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将孟子的牌位撤出孔庙,取消他在孔庙里和孔子一起吃冷猪肉的资格。孔孟之道是中华立邦之本,此命一下,举朝哗然。这一举动就如同基督教国家里要把耶稣驱逐出教堂一样惊世骇俗。大臣们纷纷上奏反对。朱元璋宣布朕意已决,谁也不许再说,否则以“大不敬”罪处死。

  大家立马静下来了,谁都知道朱元璋的厉害。可孔孟在中国被崇拜千年,毕竟会有几根铁杆粉丝屹立不倒。刑部尚书钱唐就坚持要进宫为孟子求情。

  朱元璋一听钱唐为这事而来,命令金吾侍卫将他在殿前活活射死。钱唐肩臂之上各中两箭,鲜血直流,不过仍英勇不屈,楞往里闯。朱元璋敬佩他是条汉子,叫他进来说话。钱唐跪在皇帝面前,痛陈孟子之不可废,说孟子已被天下尊奉千年,一旦废绝,不但中国震动,四夷也会惊愕,会怀疑中国还是那个尊奉圣人之道的天朝上国吗?

  朱元璋想想也是这么回事。钱唐舍命闯关,也让他见识了孟子在读书人心目中的分量。于是命人把钱唐送到太医院好好治疗,不久又恢复了孟子配享孔庙的资格。

  “删孟”

  配享是恢复了,可朱元璋还是觉得不能听任《孟子》里的大量毒素流传下去。

  想来想去,想出一个好办法,那就是命令臣下“删孟”,将自己看着不顺眼的“反动文字”尽皆删去。共砍掉孟子原文85条,只剩下100多条,编了一本《孟子节文》,又专门规定,科举考试不得以被删的条文命题。

  那么,删节的85条里都有些什么内容,让朱元璋这样深恶痛绝呢?

  第一类当然是那些主张“民贵君轻”,“大臣可以不尊重皇帝”的字句。这种删节虽有些可笑,但从专制帝王的心理出发,倒也可以理解。

  可也有一些删节,就不太好理解了。比如“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这一揭示统治规律的名言,朱元璋也无法容忍,连同“五亩之宅”之类的话一起删掉了。

  另外许多主张皇帝必须施行“仁政”的条文,居然也被删去了。比如这句话:“是以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还有一类更奇怪的,就是孟子批评商纣王的话,也都被删除了。比如: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曷)丧,予及女(汝)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这是为什么呢?

  颂元

  其实在删孟前,朱元璋还做过一些臣下不太好理解的事。

  比如在推翻元朝之际,中原汉人皆欢欣鼓舞,扬眉吐气,强烈要求朱元璋彻底清算元朝统治者的罪恶。可朱元璋却并没有这样做。元顺帝仓皇北逃后,明军俘获了皇子买的里八剌。大臣们要求在南京举行“献俘”典礼,以庆祝胜利。朱元璋却拒不同意,理由是这是对前皇子的侮辱。他说:“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在进军大都之时,他要求军队不得危害元朝皇亲贵族:“元之宗戚,咸俾保全。”对俘获的元朝贵族也一概予以尊礼,封很高的爵位,让汉族人继续对他们行礼如仪。甚至在推翻元朝之后,大臣们纷纷献上“捷奏”之章,批判元代皇帝无道,颂扬洪武皇的雄武,也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因为奏章里面有贬低元朝君主的词汇。朱元璋对宰相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对中原汉人来说,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是拨开云雾,重见青天,大多数汉人都不承认蒙古人统治的正统地位。但朱元璋却承认蒙古人的统治是“正统”,并从各个角度,竭尽全力为元朝的正统性辩护。在即位告天文中,他这样说:“惟我中国人民之君,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其君父子及孙百有余年,今运亦终。”也就是说,元朝的统治是受命于天,光明正大,理所当然。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将元灭南宋后的几十年视为正统,且将元、宋并存的十几年亦视为元的正统。

  不止于从天理的角度承认元朝的合法性,朱元璋还从个人感情角度,表达对元朝统治的感恩戴德之情:“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这似乎就更不好理解了。在大元帝国的统治下,他父亲朱五四到处迁徙,终于落得饥饿而死,朱元璋也没过一天好日子。按理,他应该对大元怀有刻骨仇恨才对,怎么居然歌功颂德感激涕零起来?

  天命

  批判孟子和歌颂蒙古人,这两件事贯穿着同一个意图:让大明政权千秋万代永世不倒。

  朱元璋初登皇位,内心有点没底:中国人向来重视门第,讲究出身,自古以来,岂有乞丐而为天子?他认为许多人虽然畏服于他的刀剑,对于他这个人却相当瞧不起。

  所以,朱元璋要大力提倡“天命论”,就是“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老天爷的心思很难猜,证明它的唯一证据,就是谁最终得了天下。朱元璋的“天命观”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成王败寇。只要一个人打得了天下,那就证明他拥有天命,别管什么出身、什么手段。天下那么多富贵人、读书人、有根脚人,谁也没当上皇帝,偏偏他一个乞丐当上了,这不正说明他有“天命”之助吗?这样,朱元璋就不得不承认蒙古人统治的合乎天命。因为他们曾经拥有过天下。

  他在《谕齐鲁河洛燕蓟秦晋民人檄》中说:“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治天下者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内外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

  朱元璋必须视元朝为正统,因为这是上天的意志。所以他承认元朝直接受命于天,接续了三皇五帝的正统,“正名定统,肇自三皇,继以五帝,曰三皇曰两汉曰唐宋曰元,受命代兴,或禅或继,功相比,德相侔”。

  起义

  与“天命观”相配合的是“恩德论”。

  快要登上帝位之际,朱元璋遇到了一个理论难题:怎么看待农民起义?

  肯定农民起义吗?似乎当然应该肯定,因为他和他的追随者都是起义者。

  但是,且慢。如果肯定起义无罪,那么再有后来者效仿他起兵反对他怎么办?事实上,在新王朝还没正式建立之时,他就已经开始忙着四处镇压自己根据地内的农民起义了。

  推翻旧王朝时,他当然可以大喊造反有理,起义无罪。但是,成了新王朝的统治者,他就必须让老百姓认识到,不许造反,更不能起义。这个弯可不太好转。所以,他要大力打造“朱氏恩德论”。

  在朱元璋以前,中国人认为“有德者有天命”,而无德者就失去了“天命”。天下无道,人民就可以起来推翻它。而朱元璋要打造的“朱氏恩德论”是:因为你身处的王朝对你有恩,所以不管它有道无道,你都不应该带头起来背叛这个王朝。

  朱元璋说,一个人有了天命,也就从上天那获得了天下的所有权,其他所有人,都是“寄居者”。

  所以,开国皇帝对天下百姓来说有两大恩德:一是开创了太平,使天下人不再相互残杀,可以保全性命;二是既然天下土地都是皇帝家的,那么所有的粮食就都是在皇帝家族的土地上长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天下人都是皇帝一个人养活的,每个人都应该对皇帝感恩戴德。

  不要以为这是玩笑,此乃中国历代统治者的真实想法,只不过朱元璋表达得最透彻。

  从这个理论出发,朱元璋认为,元朝皇帝虽然统治低能,但毕竟也建立了一套法律,安设了几名官员,比天下大乱还是要好。所以朱元璋说:“元祖宗功德在人。”在给元世祖的祭文中,他更这样颂扬元朝的统治:“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他朱元璋虽然生不逢时,没赶上元朝统治秩序良好的时候,几十年吃不饱穿不暖,但毕竟也算是吃了人家蒙古皇帝的,喝了人家大元天子的,怎么能忘恩负义不予承认?更何况,他的祖父和父亲,在元朝,毕竟是吃过饱饭的:“如予父母生于元初定天下之时,彼时法度严明,使愚顽畏威怀德,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在民则父父子子夫夫妇妇,各安其生,惠莫大焉!”“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
朱元璋为什么删《孟子》?_中国历史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p/2060936429
朱元璋是十足的专制君主,孟子中有极强的民主思想不利于君主集权
本文标题: 朱元璋为什么要说自己乐生于有元之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24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英国为什么不像法国一样保持在前殖民地的影响如何制作优秀的科普类短视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