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人的发色以及肤色如何 类似于今天地中海南岸的居民

发布时间: 2022-09-22 14:00: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8

为何今天希腊民族还能保留,罗马民族却消失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海洋文化,是靠近海洋而衍生出来的海洋文化,区别于其他的陆地...

古希腊人的发色以及肤色如何 类似于今天地中海南岸的居民

为何今天希腊民族还能保留,罗马民族却消失了?

古希腊罗马文化同属于地中海海洋文化,是靠近海洋而衍生出来的海洋文化,区别于其他的陆地文化如中华的中原文化尼罗河文化等,古希腊罗马由于自身的地理环境限制,在气候方面比较适宜适合种植葡萄,其他作物由于地面狭小无法进行大面积种植,要想要扩张下去就必须往外扩张,也因此衍生了海洋文化。

这便是两个的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在于文化的差异,也正是这样的差异导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结局的不同。说起古希腊我们可以想到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等伟大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即便是在今天也拥有跨时代的意义,他们所处的时代思想受生产力的限制,但这并不阻碍他们进行思想上的超越,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为西方文化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包括古希腊的政治制度为后来西方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后来的政治制度的演化。

说到罗马我们却想不起他们有什么文化传承,说到古希腊我们可以想到帕特农神庙,可以想到女神雅典娜还有象征和平的橄榄枝,可以想到诸多古希腊神话,可以想到维纳斯想到阿波罗,可以说古希腊的文化是璀璨而有丰富的。古希腊胜在民主也败在民主,过于泛滥的民主制度让后期的古希腊处于混乱之中,统治人们的不是理智而是民意,然而民意就一定是正确的吗?并不是,只能说是代表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古罗马相比之下显得逊色多了,古罗马主要盛行培养武士,能武善战,古罗马曾将自己的版图一扩再扩,可谓是辉煌一时,但在文化方面就逊色多了,说起古罗马我们能够想到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寥寥无几,这便是为什么古希腊民族还能保存古罗马民族却消失了。人可以死去,国家可以衰亡,但是文化是永存的。

我只想说,希腊和罗马都是国家而不是民族。所以,从来没有这两个民族所谓的存留和消亡的问题。
罗马的私法制度是资本主义民法的渊源,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都源于此
现在的希腊和古希腊没有丝毫关系,好吗
古代的希腊罗马人不是白色人种,根本不属于西方文明的体系。事实上,希腊罗马人都是有色人种,在古希腊罗马人眼中,当时的白种欧洲人即日耳曼人,是尚未进入文明阶段的野蛮种族——蛮族。
所谓“蛮族”(Barbarian),这个词是罗马帝国时期对于野蛮而文明未开化民族的蔑视性称呼。在当时,欧陆地区接近白色人种的凯尔特人、西徐亚人、高卢人,以及纯白色人种的日耳曼人、哥特人和阿勒曼尼人,都被罗马人(包括希腊人)看做蛮族。罗马人认为,这些蛮族不仅不是他们的朋友或亲族,而且是世世代代与罗马为敌,并且最终入侵和倾覆了罗马帝国的仇敌。
罗马人所说的蛮族主要包括以下民族:高卢人、凯尔特人、哥特人、日耳曼人、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这些蛮族恰恰是今日西方主流白种人的祖先民族。
希腊罗马人种属于有色人种的地中海混血人种。其文明则与小亚细亚地区的古文明具有一脉相承的直接联系。其所属族系主要来自小亚细亚——土耳其安纳托里亚地区的伊奥尼亚人和地中海东岸的闪米特族系的腓尼基人。——腓尼基人是称生活在今天地中海东岸相当于今天的黎巴嫩和叙利亚沿海一带,其发色以黑色为主,肤色偏于暗褐色。其文明来自西亚两河流域古文明和埃及古文明的传播,包括地中海上克里特海岛和希腊半岛的麦锡尼地区,以及爱琴海周边、地中海周边的远古文明都源出于此。

古希腊人的肤色是什么颜色的??

早期的希腊居民大概是通过西亚迁徙流转到希腊土地上的和通过海路(最初到克里特岛的非洲移民——克里特最早很有可能是埃及的殖民地;以及通过基克拉迪斯群岛为跳板迁徙到希腊本土——克里特人只是在当时希腊半岛的部分沿海地区建立的殖民地,当然后来可能发展起了与克里特本土分庭抗礼的国家)到达今天的希腊的。

人类都是起源于唯一的一支人类种群——尼格罗人种,是来自非洲的黑种人。

当然后来在向北方亚欧大陆的迁徙中肤色逐渐变淡。

不过后期的希腊人(取代了克里特和迈锡尼人——迈锡尼人有可能是通过西亚迁徙到希腊半岛的人类和克里特移民的融合种族)是北方印欧语族的多利安人——他们的肤色就比较白了……
因为多利安人成为了希腊的主导——所以,虽然有原来的居民的血统的融合,但主要的居民肯定是皮肤比较白皙的白种人。

欧罗巴民族 介绍下

欧洲各主要民族的祖先——日耳曼人 <br /><br />日耳曼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属欧罗巴人种。公元前5世纪起,以部落集团的形式分布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周边的北欧地区,古罗马人称之为日耳曼人。条顿人是古代日耳曼人中的一支,公元前4世纪时分布在易北河下游的沿海地带。 <br />公元前2世纪下半叶,条顿人与日耳曼人中的另一支森布里人组成部落联盟,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侵入罗马帝国境内,从而揭开了日耳曼人与罗马人冲突的序幕,这是日耳曼人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此后,条顿人大举向亚平宁半岛北部推进,公元前102年被罗马军队击溃,条顿人从此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日耳曼人却在继续发展,在公元4~6世纪的民族大迁移时期,这一时期日耳曼人分为南北两大支系。北支系在北欧地区扩充领域,他们是现代瑞典人、挪威人和丹麦人的祖先。南支系又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包括哥特人、汪达尔人以及勃艮第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其族体和语言都融化在地中海沿岸各民族中。西支分为三个区域性集团:北海沿岸集团,包括巴塔维人、弗里斯人、考肯人、盎格鲁人和朱特人等。前两者是现代荷兰人的祖先,后三者融合成盎格鲁-撒克逊人;莱茵-威悉河集团,其中的卡狄人为黑森人的祖先,另外的部落在公元3世纪融合成法兰克人;易北河集团,其主体是斯维比人,斯维比人后演进为施瓦本人,这个集团的马科曼尼人和夸迪人最终成为巴伐利亚人。 <br />日尔曼人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向各地浸透,几乎遍及欧洲各地,他们与当地的原居民结合,成为近代德意志、奥地利、卢森堡、荷兰、英吉利、瑞典、丹麦、挪威等族的祖先。 <br /><br />浪迹天涯的吉普赛人 <br /><br />遍及世界各地的流荡民族,又称吉卜赛人,据1995年统计,人口有900多万。自称罗姆,意为人。“吉普赛”一词系由“埃及人”一词讹传而成,西欧人误认为其发祥地为埃及,而称其为埃及人;东欧人和意大利人则称其为茨冈人(Atzigan),由Athinganoi(意为不可接触者)一词演变而成。吉普赛人大部分集中在东欧。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肤色黝黑,发黑而鬈曲,牙齿洁白,动作灵活,面部表情丰富。宗教信仰受所在国周围民族的影响,但却保留许多本民族古代信仰。使用吉普赛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吸取了不少希腊语、埃及语、土耳其语词汇。吉普赛人可分为三大群体:罗姆群,使用罗曼尼语;马努斯群,使用辛托语;卡洛群,使用卡洛语。 <br />据考证,吉普赛人的发祥地在印度北部。有的研究者认为,他们由于遭到突厥人的入侵,可能于10世纪自印度迁出。迁移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经波斯、土耳其进入南欧;另一条经亚美尼亚、俄罗斯到达东欧。他们出现于西欧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4世纪。吉普赛人自流浪以来,备受歧视和压迫,处于社会底层。从15世纪后半叶起,有关国家开始对他们采取限制措施,迫害他们的法令和条例层出不穷,仅在德意志和奥地利就有68条之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吉普赛人约有1/10死于纳粹集中营。从20世纪60年代起,吉普赛人的组织相继出现,影响较大的是1965年成立的罗姆人国际委员会和芬兰的罗姆人文化中心。吉普赛人通过这些组织开展斗争,迫使所在国政府承认其政治经济权利,生活状况逐渐有所改善。 <br />吉普赛人的传统社会以血缘为纽带,长期保持部落组织。部落由类似氏族组织的克里斯组成,有立法、司法、仲裁、祭祀等职能,由酋长掌握司法大权。酋长之上有大酋长,负责同所在国政府联系。吉普赛人有其固有的婚丧习俗,禁忌甚多。一般禁止与外族通婚。妇女多从事占卜和巫术,能歌善舞。男子职业多为铁匠、贩马人、乐手等。有一部分人后来定居务农。据统计,定居者已占总数的3/4。定居后大多受当地文化影响,社会、经济、语言均已发生变化,通用所在国语言,有的甚至已与异族通婚。尚在流浪的吉普赛人虽然力图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但也在发生变化,如有的已用汽车代替大篷车。 <br /><br />创造灿烂文明的希腊人 <br /><br />希腊人口中占多数的民族,据1995年统计,约有1 003万人。人种属欧罗巴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分古希腊文和新希腊文。希腊人多数信奉东正教,少数信奉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古希腊人曾在公元前4世纪以前,创造过丰富多彩的古典文化。 <br />希腊是欧洲的文明古国,有3 000 多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公元前5世纪为希腊的鼎盛时期。1832年宣布独立并成立希腊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德国占领。1944年10月15日全国解放,1974年改为共和国。 <br />希腊人创造的神话、雕刻、哲学和自然科学标炳古今,更被称为海员国,航海业发达,拥有众多海员。希腊人热情好客,非常注重个人之间的友谊,喜爱喝咖啡,饮酒。酒喝得稍醉微熏被认为是社交的风范。 <br />希腊大多数人信奉希腊正教。在希腊教堂里妇女应穿长裙,胳膊不可外露,而且妇女不得站到圣坛后面去。希腊是个大男子主义传统较深的国家,为避免受到男人骚扰,女性单独外出时最好乘坐出租车,在外面就餐时最好选择一些较高档次的餐馆。希腊人喜欢吸烟,商务谈判和社交活动中都喜欢吸烟,甚至吃饭的时候也吸上几口香烟。 <br />希腊人对其古代多彩多姿的历史、古迹、哲学、艺术、政治深以为荣,因此对于同样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人深有好感,但是谈话的话题应避免谈及希腊目前的国内政治以及希腊和塞浦路斯的关系,以免使自己陷入失言的困境。 <br /><br />爱好艺术的意大利人 <br /><br />意大利人是欧洲南部意大利全国人口中占多数的民族。据1995年统计,总共为5 637万人。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和地中海类型。使用意大利语,为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大多数意大利人信仰天主教。罗马天主教曾是意大利的国教,1927年政教分开后,天主教的影响在年轻人中逐渐减弱。除天主教外,还有基督教,犹太教等。罗马境内梵蒂冈为教廷所在地。 <br />公元前8世纪,意大利中部拉丁部落兴起,建立罗马城。后融入威尼斯人、利古里亚人、伊特拉斯坎人等,形成了意大利民族。5~13世纪,意大利人又同化了东哥特人、拜占廷人、伦巴德人、法兰克人、阿拉伯人、匈牙利人和诺曼人,形成了统一的标准语——意大利语。 <br />意大利人朴素、豪迈、爽朗、乐观,爱好音乐、艺术。意大利俱乐部不论城市和乡村都很普遍。亲友之间互相跳舞联欢,生活非常艺术化,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伟大的艺术家。意大利是世界文明古国,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意大利文化独具特色,文学艺术、刑事法典、建筑技术、雕塑绘画、军事科学、农业技术、地理科学、医学等多方面都达到了很高水平,名人辈出。但丁 阿利格里(1265~1321年)的《神曲》,乔万尼 薄假丘(1313~1375年)的《十日谈》、达 芬奇(1452~1519年)的《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等极其有名。 <br /><br />严谨的英格兰人 <br /><br />英格兰人是在英国占多数的民族。据1995年统计,共有4 59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3%。主要分布在英格兰、威尔士,少数分布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大西洋波罗的海类型。使用英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其成员多数信奉基督教新教,也有少数人信奉天主教。 <br />公元前3 000~2 000年左右,在不列颠岛上居住着来自比利牛斯半岛的伊比利亚人,他们以巨石文化著称。公元前6~1世纪,大批克尔特部落从今法国和比利时沿海地区来到不列颠。其中主要有不列颠人,还有别尔格人。他们同化了原岛上的土著居民,成为英格兰民族的最早基础。公元5世纪初,来自日德兰半岛南部和易北河口至莱茵河口沿海一带的盎格鲁人和撒克森人,另外还有朱特人和弗里斯人相互结合,共同形成盎格鲁—撒克森人。他们居住的地方称作“英格兰”,11世纪诺曼底人征服英格兰后,英格兰民族基本形成。其语言以盎格鲁—撒克森语为基础并吸收大量法语、拉丁语成分,形成中古英语,成为现代英语的前身。 <br />英格兰人是工业发达的民族,农业人口很少。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主要养牛,其次养猪、羊及家禽;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燕麦等谷物,城郊多种果木和蔬菜。17~19世纪,大量英格兰人向海外移居,成为美利坚人、英裔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等民族的主要成分。 <br />英格兰人做事认真严谨,崇尚循规蹈矩,在某些方面又有些保守,但在人际交往上又很幽默诙谐。 <br /><br />引领时尚的法兰西人 <br /><br />法兰西民族是法国的主体民族。据1995年统计,约4 8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82%。属欧罗巴人种。主要由高卢人的法兰克人结合而成,并含有阿基坦人、诺曼人等成分。在今天的法国地域内,最初的居民是克尔特人部落,罗马人称他们为高卢人。高卢人被罗马人征服后,逐渐与罗马移民形成了高卢罗马人。罗马统治时期,是法兰西民族形成的重要阶段。 <br />高卢人在罗马社会影响下,改用拉丁语,形成古法语基础。后来,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人征服了大部分高卢,建立了法兰克王国。一部分日耳曼人逐渐被高卢罗马人同化,构成现代法兰西人的基础。9世纪中叶,进入法国西北的诺曼人也被同化,成为法兰西民族中的一员。查理曼帝国分裂后,莱茵河以西的罗曼语地区大部分划归西法兰克王国统辖,并开始成为“法兰西”。这是第一次在语言和地域上把法兰西和德意志分开。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现代民族最终形成的阶段。法兰西人用拉丁字母拼写文字,居民多数信奉天主教,少数信奉基督教新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 <br />法兰西人是文化极为发达的民族,他们拥有许多优秀的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伟大的雨果、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罗丹等为世界人民所敬仰。法兰西人的建筑很富有艺术性,著名的凡尔赛宫是一座艺术宫殿,埃菲尔铁塔也举世闻名。法兰西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民族,时装、香水、化妆品等蜚声世界,一直引领世界时尚潮流。 <br /><br />勤劳朴素的波兰人 <br /><br />波兰人是东欧波兰的主体民族,加拿大移民集团之一。有人口3 763万人(1995年),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马尼托巴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人种属欧罗巴地中海类型和中欧类型。使用波兰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波兰人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教会对其社会生活、文化发展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r />波兰人移居加拿大的时间相对较早,1858年首批波兰人就定居在加拿大的马达瓦斯卡河流域,形成第一次移民浪潮。早期波兰人由于受歧视和感到寂寞,对宗教比较虔诚。他们到达加拿大之后,往往先建立宗教组织,然后才建立非宗教组织。最早的波兰人教区于1872年建立于安大略省。波兰人的组织都曾为维护波兰人的语言和文化起过重大的作用。他们通过学校、出版物、剧院、舞蹈队、体育活动、图书馆、合唱队和展览会来保持波兰人的语言和文化。近几年来,波兰人的语言和文化有被同化的可能。因为80%以上的波兰人居住在城市,而城市生活中主要使用英语和法语交往,所以使用波兰语的人数正在减少。目前仅有20%的家庭经常讲波兰语,并且这些家庭主要是居住在农村的家庭。目前波兰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他们已进入加拿大社会的各个阶层。无论是高阶层的经济职务、行政管理、教授、白领工人,还是蓝领工人,服务行业和农业都有波兰人。他们正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加拿大的各行各业中做出新贡献。 <br /><br />精明的德意志人 <br /><br />德意志人是中欧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德国。据1995年统计,约有7 762万人,此外,尚有700多万人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前苏联和巴西等国。大多属欧罗巴人种北欧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德语,属印欧语系日尔曼语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书面语言以高地德语为标准。德意志人是由撒克逊人、法兰克人、巴伐利亚人等日尔曼人互相混合而成的,并吸收有科尔特人、西斯拉夫人、普鲁士人等成分。9世纪属法兰克王国,10世纪,德意志作为族名开始出现,1871年建立统一的德意志帝国。 <br />德意志人比较注重礼节形式。在一般社交场合上,他们总乐于在打招呼时对方称呼他们的头衔。他们在与朋友相见或告别时,总习惯互相把手握了又握,似乎这样他们的心情会更高兴的。他们在握手时惯于坦然注视对方,以示友好。他们与熟人、亲朋好友相见时,一般惯施拥抱礼;情侣和夫妻间见面惯施拥抱礼和亲吻礼。德意志人不注重时装的花哨时髦和衣冠楚楚,但都很注重衣冠的整洁,即使是观看文艺演出,男的也要穿礼服,女的也要穿长裙。德意志人主要信奉基督教和罗马天主教,另有少数人信奉东正教和犹太教。他们忌讳“13”和“星期五”。认为“13”是厄运的数字,如“13”与“星期五”在同一日,就更为不吉利,恐怕那就要大难临头了。 <br />德意志人是文化、教育水准极高的民族,对欧洲和世界文化有着重要影响。马丁 路德、弗洛伊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等大思想家都是德意志人,因此,德意志人有欧洲的“思想家”之称。莱辛、歌德、海涅的文学作品也享誉全球。 <br /><br />讲究穿着的俄罗斯人 <br /><br />俄罗斯人是欧洲东部俄罗斯主要民族。“俄罗斯”一词源于古代斯拉夫部落名。约12 300万人(1995),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人种属欧罗巴东欧类型。使用俄罗斯语,分南北两大方言,以莫斯科方言为标准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采用斯拉夫字母为文字。东正教影响很大,但也存有精灵崇拜、祖先崇拜和巫术等传统信仰。 <br />良好的文化素质使俄罗斯人非常重视人的仪表,举止。在社交生活中,俄罗斯人总是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站立时保持身体正直,等候人不论时间长短,都不蹲在地上,也不席地而坐。同时,他们在社交场合还忌讳剔牙等不良动作。俄罗斯人的姓名,通常由本名,父名,姓氏三节构成。在社交场合,一般以握手礼最为普遍。握手时应脱掉手套,站直或上体微前倾,保持一步左右距离。若是许多人同时互相握手,切忌形成十字交叉形。 亲吻也是俄罗斯人常用的重要礼节。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人要弯腰亲吻女子的右手背。俄罗斯人是非常讲究穿着的。服装不一定华丽高档,最重要的是干净整洁。在公共场所,除了极少见的醉鬼,找不到穿着脏衣服,鞋也不擦的人。朴素的衣服一经熨烫,再加上俄罗斯人昂首挺胸的气质,也倍显风采。对穿着的重视反映了莫斯科人维护自我形象和洁身自好的个性。出门前一定要擦鞋,拂去外衣上的细尘。 <br />俄罗斯人的民间创作丰富多彩。雕刻、彩画、陶瓷、绣花以及金属或骨制品的艺术加工独具风格。口头创作有歌颂英雄的诗歌、历史题材的民歌、故事、传说、相声等。俄罗斯音乐舞蹈具有十分浓郁的民族色彩。俄罗斯也是一个音乐家辈出的国度,著名的柴科夫斯基就出生于这里。芭蕾舞以其独特的民族性和高超的艺术性闻名于天下。 <br /><br />坚忍不拔的芬兰人 <br /><br />芬兰人是北欧民族之一。据1995年统计,总共约有474万人。居住在芬兰的,约有442.5万人,其余则分布在挪威、瑞典、前苏联、德国、美国和加拿大境内。属乌拉尔人种,是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的混合类型。芬兰人使用芬兰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文字使用拉丁字母拼写。绝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新教路德宗,少数人则信奉东正教。 <br />在芬兰境内,早在1万年前便有原始人类居住。据考证,最早的居民为原始拉普人,他们在公元前4 000年纪中叶创造了早期新石器文化。至公元前3 000年纪,又有原始芬兰人迁入。原始拉普人一部分被迫北迁,一部分逐步被原始芬兰人同化。稍后,有少数波罗的部落和斯拉夫部落自南方跨海迁至芬兰南部,也逐渐与原始芬兰人发生混合。然而,现代芬兰人的直接祖先,是在公元初期从波罗的海南岸和拉多加湖一带进入芬兰境内的。至8世纪他们已分布到芬兰大部分地区,与原来的居民发生混合,形成3大部落联盟,即西南地区的苏奥米人、中部地区的哈梅人和东南地区的卡累利阿人。尔后在此基础上,于14世纪发展为统一的芬兰民族。12世纪中叶, 芬兰人的社会仍处在原始公社制末期,尚未建立统一国家,此时便遭到瑞典人的入侵。1155年,瑞典人以在芬兰异教徒中传播基督教为借口,逐步吞并芬兰领土。1581 年起,芬兰成为瑞典统治下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瑞战争后,又成为俄国统治下的大公国,由沙皇兼任芬兰大公。至1917年12月始获独立。 <br />芬兰人因长期受瑞典和俄国统治,其经济文化多受两国影响,但在许多方面仍保持本民族特点。16世纪中叶创制自己的文字,用以开展初等教育,至19世纪中叶,高等学校也采用芬兰语文进行教学。近年来,经济文化发展较快,全国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已无文盲。 <br /><br />和蔼可亲的奥地利人 <br /><br />奥地利人是奥地利的主体民族,约有784万(1995年)。另有部分散居在意大利、美国、瑞士、英国等国。属欧罗巴人种,大多为阿尔卑斯类型。国语为德语,口语有多种方言。奥地利人多为天主教徒,少数为基督教徒中的加尔文派。奥地利人主要由属于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亚人、法兰克人结合而成,并吸收有斯拉夫人以及罗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们虽与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语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形成过程。 <br />谈起奥地利,无人不知其音乐和歌剧。奥地利历史上产生了众多名扬世界的音乐家:海顿、莫扎特、舒伯特、约翰 施特劳斯,还有出生德国但长期在奥地利生活的贝多芬等。这些音乐大师在两个多世纪中,为奥地利留下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奥地利萨尔斯堡音乐节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古典音乐节之一。一年一度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可谓世界上听众最多的音乐会。建于1869年的皇家歌剧院(现名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是世界最有名的歌剧院之一,而维也纳爱乐乐团则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 <br />奥地利人待人诚恳,和蔼可亲,善于与人交往。在经济上工农业都较发达。 <br /><br />刚柔相济的匈牙利人 <br /><br />自称“马扎尔人”,是东欧匈牙利的主体民族。加拿大的移民集团之一。主要分布在魁北克省、安大略省、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艾伯塔省和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属欧罗巴人种阿尔卑斯类型。操匈牙利语,属乌拉尔语系芬兰—乌戈尔语族乌戈尔语支。多信天主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 <br />匈牙利人的先民系来自乌拉尔山和伏尔加河之间的马扎尔游牧部落,1000年建立封建制匈牙利王国。1526年后分属奥斯曼帝国和奥地利。1867年与奥地利组成奥匈帝国。1918年帝国解体,两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入轴心国,1945年获得解放。1946年建立匈牙利共和国。 <br />匈牙利人移居加拿大的时间相对较早,据推测,早在公元1000年时,到文兰探险的成员中就有一名匈牙利人。1885年以后,在冒险家保罗 埃斯特哈兹的影响下,大量的家庭或从美国,或从匈牙利直接移居加拿大。他们有的当农民,有的当矿工,干着最辛苦、最危险、最差的工作。到1914年时,加拿大约有5 000匈牙利人。1921年到1931年,匈牙利人口继续增加,达到4万多人,并且人口向艾伯塔省、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扩散。同时,匈牙利人还向城市转移。1921年时,城市人口只占11%,到1931年时,城市人口上升到30%,其中蒙特利尔是匈牙利人的生活中心。 <br />匈牙利的男子穿粗麻布做的宽袖窄上衣,白色裤子,长筒皮靴;女子穿宽袖上衣,裙子,长筒皮靴,围绣花围裙。匈牙利人以酿制葡萄酒著称。 <br /><br />温文而雅的西班牙人 <br /><br />西班牙人是南欧西班牙的主体民族。操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16世纪曾大量向海外移民,成为构成拉丁美洲现代民族的族源之一。人口2 740万人(1995年轻)。 <br />西班牙的形成情况非常复杂。公元前9世纪凯尔特人从中欧迁入,公元前8世纪起,伊比利亚半岛先后遭外族入侵,长期受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的统治。西班牙人为反对外族侵略进行了长期斗争,1492年取得“光复运动”的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同年10月,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此后,西班牙逐渐成为海上强国,在欧、美、非、亚均有殖民地。1588年“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开始衰落。1873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第一共和国。1874年12月王朝复辟。1931年4月王朝被推翻,第二共和国建立。1939年4月佛朗哥夺取政权,实行独裁统治达36年之久。1947年7月佛朗哥宣布西班牙为君主国,自任终身国家元首。1978年宪法规定实行议会君主制。 <br />西班牙人在过去大多从事农业生产,有些地方至今人保持传统的庄园经营方式。现在,旅游也非常发达。 <br />西班牙人的斗牛和弗拉门戈舞举世闻名。西班牙制式的吉他是很有特色的民间乐器。建筑也独具风格。在文学上,有塞万提斯等一大批优秀的作家。 <br /><br />知足长乐的葡萄牙人 <br /><br />葡萄牙人是葡萄牙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法国、美国、巴西和加拿大等国。约970万人(1995年),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使用葡萄牙语,属印欧语系罗曼语族。文字用拉丁字母拼写。多信天主教。 <br />葡萄牙自古便是伊比利亚人的故乡。公元前1000年前后,腓尼基人、希腊人和迦太基人先后来到半岛沿海地带殖民,主要通过贸易传入了比较先进的文化 。公元前3世纪,葡萄牙南部一度被迦太基人所占。公元前6世纪,克尔特部落自北方侵入,逐步征服葡萄牙地区的伊比利亚人(卢西坦部落),并与之混杂居住,互通婚姻。经过400多年,已在很大程度上发生了混合。到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4世纪,这些混合居民在罗马帝国统治下,又与罗马人发生混合,皈依天主教,通用拉丁语。尔后,当地居民开始在此基础上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和语言。5世纪初,伊比利亚半岛先后受到日耳曼部落和阿兰部落入侵和占领。8世纪初,葡萄牙地区又遭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入侵和统治,历时400多年。 <br />葡
欧罗巴不是民族,而是人种。欧罗巴人种,亦称高加索人种或白种。主要特征是头发细软呈波状,肤色较浅,体毛和胡须发达,颧骨不明显,鼻高唇薄。主要分布在欧洲、北非、西亚、北印度,16世纪以来逐渐扩散到美洲和大洋洲。

大海蓝天之间的浪漫圣地,古希腊人对于服装有何讲究?

如果说天空始终充满无限的遐想,大海总能包容万物。那么两者兼备的那个地方,一定是希腊。浪漫主义的代表者,宇宙神话的发源地,世界文明史上的璀璨明珠。古希腊文明和古希腊的服饰息息相关,甚至对于欧洲的传统服饰和近代服饰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古希腊人的着装态度,充斥了人文主义情怀

罗素在《西方哲学史》第一章就讲到:


“在世界历史的不断推进中,最使人惊讶和难以理解的就是希腊文明的突然兴起。”


每一个时代的文明,都会影响一个时代的进步发展。会体现在当时人民生活中的衣食住,对于古希腊人而已服饰是最合适的代表。

古希腊人的服饰,体现了海洋文明的和谐。后来去看一些西方国家的服装设计风格,总是有一些古希腊服饰的元素深在其中。古希腊人的服饰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却也不简单。

古希腊人的服饰,是“一块布”的艺术。通过披挂或者缠绕把一块布穿在身上,自然的形成优美的垂裙。常见的会分成两种,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利亚式希顿。

多利亚式希顿的穿法一般情况下是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然后把两条短边对折,刚好可以包裹住身体,再用别针在肩膀的位置固定起来,通过对折的方式,“一块布”很自然的形成优美的垂裙。走起路来,裙褶随风摆动,身体不受束缚,充分把人体和自然,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这种通过无形悬垂的面料和自由缠绕的穿搭方式,让人可以完全摆脱束缚,不受拘束。既可以完美的体现人体的自然美学,又可以达到舒适的效果。

而通过这种淳朴、自然的服饰风格,它同时体现出的是古希腊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兴起于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盛行,人文主义学者认为,在这前后几百年的发展中,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观体系。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说到:


“人是世间万物的标尺。


这里的“人”,其意指的是“人的感觉”。世界著名美学家、人文学家舒斯特曼认为:


“古希腊哲学教会我们的是该如何更好的生活,探寻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实现自我完善,乃至去提升全体人类的利益和人性。”


在这样的初衷和哲学视野中,身体自然,衣着舒适,是美学思考实践的承载者和创造者。所以在古希腊中,希腊人民把服饰看成第二层皮肤,因为在他们看来服装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让人体达到最舒适的状态。


所以无论与是哪一种方式,多利亚式希顿或者爱奥利亚式希顿,都只需要一块布披挂缠绕在人身体上,形成自然的褶皱,这就是人最健康也是最舒服的状态了。

这是最好的突出表现了“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还同时的体现出那个时期古希腊人对于自然美的筑起。舒适的布料以舒适的方式去缠绕,二者的完美和谐,就像希腊与海一样和谐自然的相处。

古希腊人的服装设计,表达了自身的理性主义

古希腊的艺术之美绝不是仅仅突出自己的人文主义精神,更是包含了和谐之美。人、服饰、自然,三者的平衡,体现的是和谐之美。如此的和谐平衡,依赖于古希腊人用现实理性的态度对待世界。

苏格拉底借用神谕唤起了自己内心独立不羁的自我意识和理性,尼采也同样的告诉世人——苏格拉底的精神本质是崇尚理性的。他把运用智慧探究自然的奥秘看作是人类唯一崇高且非常神圣的任务。这种理性的思维渗透到了当时的每一个方面。

当时影响力最大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这一学派主要由数学家、天文家和物理学家组成。主要的学术研究方向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去看待美学问题。学者们看来,世界组成的根本是数,一切和谐自然之美都是由“数”组成的。


他们开始不断的观察和计算,希望能得了一个最恰好美的比例。继而,“黄金分割”产生了,0.618的黄金比例成为建筑、雕刻、所广泛运用的比例。在“黄金比例”被认同之后,又一批学者开始研究人体。去测量、计算、实验,人体各个部位的比例和数量关系,如何以数学的角度去看待。

古代希腊雕刻家波利克莱托斯做过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研究人体的比例之美,在后来的《准则》他十分详细的介绍记载了人体比例的各种结构。在当时理性主义和“黄金比例”的共同发展下,古希腊服饰是表达二者思想的最好的表现形式。

当时的高腰设计风格就可以看出来了,改变以前的风格,提升腰线的位置,这样一来可以让头部和身体达到最完美的比例美。这种衣着风格,即使今天看来也并未过时,走过商场街道,依然可以看到这着装风格。

古希腊的理性主义还表现在模仿论,部分人认同美应该符合自然、模仿自然,包括当时的苏格拉底、帕拉图等几位大哲学家们都支持这种观点。人来自于自然,大自然的和谐一定是最美也是最舒适的,这是理性思维和自然之美更和谐的结合。


古希腊人的服装款式,离不开来自海洋的馈赠

古希腊是从海洋文明崛起的民族,这是众所周知周知的事情。从整个地形来看,希腊这片土地,山海交错气候湿润,海岸线曲折,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却也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促使了古希腊更好的发展。

从经济上来看,古希腊人基本依赖海洋带来的便利,大力发展海洋贸易,开拓海外市场。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古希腊人口流动加快,外来人口增多,促进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古希腊人将海洋文明发挥到极致,学习海洋的包容万物,不断的吸收接纳外来文化的精华。

这些外来文化的精髓被古希腊人学习,并且变成具有自己风格的服饰。例如:亚马逊族的女战士会有属于自己的装束;还有早期的“紧身衣”,就是从脚踝到胸部的短丘尼克;以及外观看来有点像东方风格衣袖的卡夫坦外衣。古希腊人的智慧和学习,将这些和自己的理性主义结合在一起,慢慢的变成了属于自己风格的古希腊服饰。


外来民族通过海洋逐渐进入古希腊,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艺术。古希腊人也以包容姿态,对其接纳和学习。将众多的服饰风格,融入到自己本身服饰当中,形成了富有特色和美感的多种样式的辅助风格。

古希腊也正是因为海洋文明的包容开放,因为民主政治和多样的服装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化的文明。而在此之前我们了解到了着装的随意自然,下垂的裙褶随意的飘动。同样的,古希腊在服装上的装饰纹也很讲究。

古希腊人崇尚自然之美,服饰的风格和穿着讲究符合自然之美。服饰上的装饰纹自然也是来自于大自然,由于是发掘于海洋文明的古国,装饰纹多以波浪形为主。从如今的历史资料记载可以看到,装饰纹主要分为条纹、鱼鳞纹、波浪纹、旋涡纹等等。图案多以曲线组合而成,形似海洋中的一道道波浪,一朵朵浪花,完全符合海洋文明和古希腊人的理性主义。

翻阅史料,其实可以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在迈锡尼时代,男性服装在袖口和短裤口袋的地方,出现了流苏的装饰,主要用珠子组成。这种组成一定是离不开来自水的灵感,流苏的垂感和水的流动性有很大相似。


源自于海洋文明,传承于世世代代

在这些种种的历史资料中,不难看出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从海洋中寻求自己的灵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明、艺术、哲学。这些对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以及后来的种种思想运动,甚至对整个欧洲的发展都有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希腊的服饰更是如此,不断追求符合身体舒适、贴合自然之美的理性思想;努力创造,计算出“黄金比例”的结构和谐的数学之美;诸多哲学家、数学家的不懈努力,在大自然中发现和创造属于古希腊的美学。

一种文明能世代传承,一方文化能经久不衰,一块土地能让人向往。古希腊文明一定可以在历史画册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古希腊服饰是海洋文明最棒的“艺术品”。它表现出了古希腊人的美学精神,追求理性思想的哲学态度,包含万物的人文主义情怀。古希腊的服饰秉承当时的文明思想,它代表了海洋文明的成果,也是古希腊文明最好的载体。

希腊是浪漫主义的代表者,古希腊人的服饰,是“一块布”的艺术 ,既体现了海洋文明的和谐 ,又可以完美的体现人体的自然美学 。
在古希腊人民把服饰会看成第二层皮肤,在他们看来服装主要功能是让人体达到舒适的状态。在服装设计中,都表达了一种自身的理性主义,在款式中也离不开海洋的馈赠。
古希腊的人对于服装上面其实是非常有讲究的,他们在面料还有图案下面都是非常讲究的。

回复:古希腊人是什么人种

希腊是白种人,白种人其特征是肤色浅淡;柔软波状的头发,颜色多金黄;眼色碧蓝或灰棕色;毛发较浓密;颧骨不高突;颚骨较平;鼻子窄而高;唇薄或适中
民族的话
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的叙拉古(阿基米德的国家)属于多利亚人
雅典、底比斯(伊巴密农达的国家)、米利都(著名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爱非斯(圣经中以弗所)属于爱奥尼亚人
迈锡尼属于阿开亚人
种族的话,属于白色人种(又称高加索人种)里的地中海地域人种
本文标题: 古希腊人的发色以及肤色如何 类似于今天地中海南岸的居民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18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汉堡王有哪些值得推荐的汉堡美国开国元勋杰斐逊对于奴隶制的立场到底是怎样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