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历史都是古人瞎写的吗

发布时间: 2022-08-31 15:01: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夏商周断代问题夏朝不被正式承认的原因是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

夏商周历史都是古人瞎写的吗

夏商周断代问题

夏朝不被正式承认的原因是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具备了属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条件,但由于一直未能出土类似殷墟甲骨卜辞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夏朝的存在性始终无法被证实,所以夏朝不被正式承认。

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然而真正有文献记载年代的“信史”却开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前841年,见于《史记·十二诸侯年表》),此前的历史年代都是模糊不清的。

司马迁在《史记》里说过,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文献,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弃而不用,在《史记·三代世表》中仅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因此共和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一直没有一个公认的年表。第一个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学作系统研究工作的学者是西汉晚期的刘歆。刘歆的推算和研究结果体现在他撰写的《世经》中,《世经》的主要内容后被收录于《汉书·律历志》。从刘歆以后一直到清代中叶,又有许多学者对共和元年以前中国历史的年代进行了推算和研究。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他们推算所用的文献基本上不超过司马迁所见到的文献,所以很难有所突破。晚清以后情况有些变化,学者开始根据青铜器的铭文作年代学研究,这就扩大了资料的来源。

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又为年代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进入20世纪后,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又为研究夏商周年代学积累了大量的材料。

古人其实没有欺骗我们,司马迁早就说过:“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几十年有关夏商周的重要考古发现,证明了夏商周三代和河洛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密切。但是,中国历史还没有夏商周以前和夏商周部分的确切纪年,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依照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追溯到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再往上就存在分歧,或是有王无年,出现了“五千年文明,三千年历史”的不正常现象。

而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次道统之争,儒教如同西方基督教,统治了中华文明两千余年。而被儒家认定为正史之首的《史记》便成了我们了解先秦历史的唯一正规途径。

那么夏商周断代能够被精确落实吗?我认为是可行的。但那样的话,可能就需要采用司马迁提到的他看过的其他史料以及他未看过的后续出土的史料。

譬如《竹书纪年》。《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另说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该书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 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

《竹书纪年》是中国古代唯一留存的未经秦火的编年通史。但它在宋时历经了佚散后又重新收集整理的过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可信度和史料价值。

关于《竹书纪年》的起始时间,存在不同说法。杜预《春秋左传集解后序》和《晋书·束皙传》均说该书始于夏代, 但《史记·魏世家》集解注引和峤语称该书始自黄帝。

清代至民国辑佚的《古本竹书纪年》始自夏纪,并无"五帝纪"这一部分内容。 此外还有零星文字,如"舜放尧于平阳"之类被其他书籍引用而流传下来,一些辑佚者认为是引用者误将《汲冢琐语》的内容当做了《汲冢竹书》的内容,故未收;但也有辑佚者将之附录于书中。

《今本竹书纪年》则有"五帝纪",记录黄帝、颛顼、帝喾、帝尧、帝舜之事。《四库总目提要》的作者指出,这部分内容主要抄自《宋书·符瑞志》。

折叠夏纪

夏纪所载,与《史记》只是记载"太康失国"不同,还记录了羿的事情。让羿代太康,成为夏王朝统治者的这些旧事得以重见天日。

折叠殷纪

殷纪颠覆了《史记》记载的历史第一位贤相伊尹的形象。伊尹流放太甲而称王,结果被太甲潜逃回来杀害。

幼主被大臣流放欺压,似乎更符合历史的真相。由于不同地区出土的商代甲骨文的破译,发现整个商代伊尹都是师权的象征,地位尊崇,有伊尹放逐与迎回太甲的记载,并且伊尹的后人都有很高的地位与权力。因此殷纪这部分存疑,有待进一步考究。

折叠周纪

周纪最与《史记》不同的就是共和行政的记载。按照《史记》等正史所载,共和行政就是周厉王被国人赶走之后,周公、召公二相共同执政。而周纪则说是共伯和行天子之政,即共国的伯,名和者,摄行君位。这似乎更合乎"共和行政"的说法。

另外,还有完整的穆天子史事,以及记载了周幽王死后,两王并立的史事。

折叠晋纪

周平王东迁之后,《竹书纪年》以晋国纪年,而作晋纪。晋纪记载了晋文侯杀周携王的旧事,详细记录了曲沃代翼的过程。研究晋国历史,《竹书纪年·晋纪》是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折叠魏纪

魏纪自惠成王起,称"梁惠成王",这与其他典籍记载的魏国又称梁国相符,有利于读古书,如《孟子》时,弄清楚究竟怎么又有个梁惠王之类的疑问。更好地保存了历史的原貌,对于研究魏国历史更为便利。

《竹书纪年》对史学界的震撼,在于它所纪录的史料与《史记》所描述的不单只内容不同,而且价值取向相异。竹书纪年描述了从夏朝到战国时期历代所发生的血腥政变和军事冲突,根据《史记》所记载,商朝太甲被伊尹囚禁3年后,伊尹见太甲改过自新,便郑重的将国家交给他。太甲复位后,沉痛接受教训,成为了一个勤政爱民、励精图治的圣君。不过,《竹书纪年》对此却有不同的描述: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7年后,太甲潜回杀掉篡位的伊尹,并改立伊尹的儿子伊陟和伊奋继承伊家。杜预说"此为大与《尚书》叙说大甲事乖异,不知老叟之伏生,或致昏忘,将此古书亦当时杂记,未足以取审也。

且不说《竹书纪年》叙事真假,但就其对儒家及孔子理念不同,且与《史记》记载出入甚大,就注定无法被儒学统治的官方采纳。

而随着战乱丢失和人为遗弃,至今已经真假莫辨。现代人很多看了网上部分文献对孔子及儒家极尽嘲讽之事,官方就更不可能以此为依据进行断代。毕竟断代事小,失节事大。

但是话说回来,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已经不需要向别人证明。作为唯一文明未被中断的古国,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自豪。历史只能借鉴,而真正的荣誉来自于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老说夏商周,但夏朝是否真存在呢?

念过一点中国古代史的都知道,被古人一直当成中国上古时代正史,司马迁史记写夏朝最大依据的古文尚书,早在清康熙间就被阎若璩证明是后人造假的,既然最早纪载黄帝尧舜禹商朝夏朝的古文尚书是造假的,当然上面写的黄帝尧舜禹商朝夏朝就会开始有人怀疑也是造假的,正好清末西方现代考古学传入中国,给民末清初的学者提供了。
  质疑造假的现代化工具,顾颉刚系统化的"层累造成说"彻底推翻了中国古代史的可信度,中国古代史从圣经般不可侵犯沦落到变必须被证实的假物,后来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朝确实存在,但是很吊诡的是也就是同样的甲骨文。
  用铁一般的证据证明了夏朝确实不存在,是周朝人为了政治宣传上的需要编造出来的,所以国外专修中国古代史的学者普遍都不相信承认夏朝和更早以前的黄帝尧舜是真的历史,只能说是神话传说。

夏朝是否真存在呢,请看:

1:首先就是甲骨文里面根本连夏这个字都还没发明,夏这个字是一直到周初才发明出现,怎麽可能有人拿根本还没发明的字来替自己朝代命名的??这是判断造假最根本的原则之一,夏朝造假犯了最基本的错误,当然不可能被承认的。
  2:甲骨文里面既然连夏字都没有,当然没有任何夏朝的纪载,包含商汤推翻夏桀一事在甲骨文里面根本没有,出现了只有周人知道夏朝,据说推翻夏朝的商人却不知道夏朝的怪事。
  3:当然会有人说会不会是夏人商人对夏的称呼不是夏而是其他??很不幸的,甲骨文里面也根本找不出
能和夏朝类比的朝代。
  4:有人说,甲骨文是占卜用的只记录当时的东西,不会记录亘古的东西,那就奇怪了,那甲骨文又是怎麽证明商先代先王的存在证明史记写的是正确的??原来商人非常迷信,迷信到几乎啥事都可以拿来卜,所以可以透过卜辞来重建商朝的面貌,商人也非常崇拜祖先,把祖先当神来拜,也把祖先当人来卜,不管祭祀祖先或请祖先来卜,都要先拍祖先马屁,吹嘘祖先的功劳,吹商汤牛的卜辞有几百个,偏偏就是找不到最重要的推翻商朝。
   商汤在甲骨文里不是开国的君主,比较像中兴的君主,商以前的商先主也找不到任何吹他们在夏朝当官的事迹。相反的,他们都早已称王,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比方说比较出名的王亥,史记里面说王亥是夏臣但在甲骨文里面,王亥就是个王,而且是最伟大的王之一,根本就不是任何人的臣子,当时真的有夏存在的话是绝对不可能允许自己的臣子称王的。

5:有人会说,周怎么可能凭空创造出一个夏朝的??其实周的造假是有所本的,商汤以前还有14主,正好和夏的一样
  早就有满多中外学者发表论文证实分析周怎么根据先商伪造出夏来,前面说到商汤是中兴之主,有可能商汤并不是嫡系,而是旁系取代正宗,类似汉和东汉的关系,周利用这点干脆割裂先商,伪造出一个周来。
  6:目前已知最早提到禹的是一千年以后西周的遂公盨,上面写"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
  请注意是"天"命,不是传统史书上写的"舜命",要知道在古人眼里,有天命就表示直接受命於天,只有王才能直接受命於天,也就是在写这段文的西周时代要不是根本没有舜的存在,就是舜比禹的地位要小,而且文字顺序
是禹先敷土然后才随山浚川,这个和传统史书写的禹是治水立大功后才变君王统治天下划分九州。刚好相反,也根本没有提到禹建立夏朝,这在一篇歌颂禹大功的文章里面是很不可思议的,显然在西周,禹还是一个半神半人的神话人物,这段看起来反而比较像开天辟地的神话,,禹受命於天开创天下,却背后世误读成治水。
  7:把本来是神的东西转变成人间帝王早有先例,黄帝就是,还留下一条很明显的尾巴
  "子贡云:“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计而耦,不约而成,此之谓四面。”
  黄帝是人怎么会有四张脸??所以早在春秋时代子贡就问孔子这个问题,,孔子乱掰一个答案乎巄子贡,但是从甲骨文
  发现后,我们就知道正确的答案了,原来在甲骨文里,黄帝被称为帝,就是最伟大最神圣的神,最大尾的,根本就不是人。神当然可以有四张脸,但是到孔子时代,已经把本来是神的黄帝变成人间帝王了,但是还留下四张脸这个神话尾巴,让子贡有此一问。

8:有人说,甲骨文是很成熟的文字,所以商以前一定有一段很长的发展期,这是完全不了解甲骨文的误解,甲骨文出现最多的是武丁时期,已经是盘更迁殷后的晚商,再传7世就到纣王亡国了,离商汤有19世前面还有14世的先王期,商本身就有很充足的时间发展甲骨文,根本不需要一个夏朝的。

9:所以说夏朝造假,并不会减损任何中国文化的长短,因为只是把以前被消失得先商14代重新取代夏朝接上而已,并不会变得商以前什麽都没有,还是有东西,只是不是传统史书上说的夏朝而已。
  10:考古上也证明这点,实际上和商直接连续的前商相当于夏朝时期的考古层中国发现很多,最出名的就是二里头,都很明显是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遗迹,和史书上写的高度发达的王朝相差实在太远,也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以和夏朝对应的东西,连文字都没有,青铜器也很少甚至没有,连文明的基本门鉴都还没跨进去,就不用说是朝代了,实际上中国真的踏进文明,也是盘庚迁殷晚商以后才算的,以前都还算是新石器时代。

11:中国传统的想法就是史书上写的就是真的,但是洋人的考古很早就推翻掉这点,如果根据最早开创人类文明的苏美人的史书纪载,伊拉克有超过25万年以上的真实历史,这史书还不是流传到现在的史书上写的,是实际从几千年前的古迹挖出来的,最早的一本是从4000年前以上的古迹挖出来的,比中国进入文明还早得多。挖到的还不是孤本,有快20本,彼此内容没有很大的出入,可信度比中国史书高太多了,但是洋人通通砍掉不承认是真的历史,都是神话传说,比对中国古代史那是狠太多了,人家只砍掉中国1500年历史而已,洋人不认帐的原因就是头一个苏美王居然活了28800年!!很明显这是神,根本不是人,古苏美史一个吵架的重点就是那些苏美历史书中写的苏美王。到底哪些是真的存在的人君,那些只是古代的传说,古人史书会这样人神不分的原因也很简单,原因就是文字发明后都是掌握在非常少数的人手里,而且都是记录一些非常实际的东西,皇家的历史皇家的人自己都很清楚,口耳就能相传,也不会容许外人知道这些皇家的秘密,等开始想要记录这些历史通常都是几百上千年以后的事了,何况还要追溯到文字发明的很久以前,以苏美文明来说,早在5500年就发明文字,一直到1000多年后才开始。历史书,还要追溯到上万年前,这其中根本都是毫无任何文字纪录,只有口头传说而已,就像你今天才开始。在没有任何文字资料下开始写唐宋的历史,你觉得这样写出来的历史有多少可信度???所以任何上古史书上的早期部分基本上都只能当神话传说看不能真的历史早就是国际历史考古学界的共识了,中国古代史当然不例外。

12:史记上写得大家都晓得的大禹治水,很不幸的就是最佳反证,因为在中原地区相当于大禹时期的遗址根本都没发现有大洪水的迹象,最可能是夏遗址的二里头,根本没被洪水淹过。这点和苏美遗址相反,苏美的史书诗歌一直都提到大洪水,遗址还真的就找到大洪水造成的淤积。

13:二里头考古队长许弘曾经写文章主张考古要从古籍中独立出来,不要再把中国考古当验证史书的工具,原因是挖到现在,考古的都晓得,商以前和中国传统使书写的根本就是两回书。挖出来的都是史书上没写的,史书上写的反而挖不到,二里头本身就是最好的例子。其他不管龙山文化,仰韶文化, 三星文化,中国史书上根本没记载,反而有写的尧舜禹夏根本挖不到。

文章发布者公众号:那些心情(nxxq666)

真实存在,人的智慧是积累,怎么积累,就是记载,不换历史怎么变化,都有些人,记载了某个人,某些事,各个朝代各个文明,都会记载

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一个夏朝吗?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分为三古七段,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在现代的古代史研究中,夏朝是上古期与中古期的分段,虽然现在对于夏朝的存在与否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我坚持认定,我国历史上是存在这个朝代的。

首先大致说一下夏朝的状况,因为历史久远,我国现今发现的文献中很少记载到夏朝,有可能是秦王焚书时导致的缺失,这只是一个猜测,根据现在的研究,那是一个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的时代,且是奴隶社会,这在古代是一种愚民政策,但是统治者觉得好用,那时的王权体系尚未成熟,众所周知的一个暴君,桀,夏朝的最后一位君王,文武双全但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后来就有商灭夏在位52年。

虽然很多文献上并没有直接记载有关夏朝,但是很多有侧面反映。圣人孔子可以说是研究了一辈子的夏王朝,主要是研究夏朝的礼仪制度和历法,如果夏朝不存在,那么被我们奉为先贤圣人的孔子岂不是一个大笑话。很多人认为夏朝不存在无非是因为有些记载实在是令人难以相信,例如什么麒麟,黑龙之类的生物,这些很有可能是后人的杜撰,因为之前就说过,这是一个神话气息很浓重的朝代,神话和历史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后人也会加上自己的想像,这几千年了,中间有人添油加醋记载在史书上,现在能想像到的夏朝就是很荒诞的,但并不能证明夏朝不存在。

最直接的证据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经过多方研究,这处遗址被认定是夏朝中后期的都城遗址,通过四十多年的挖掘研究,出土了很多骨器、铜器、陶器等,其建筑很完备,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风格的先河。根据这个遗址以及一些文献,能够推断出夏朝的生活各个方面,生产工具,交通方式以及文字等,文字是原始文字雏形。

虽然现在对于夏朝的存在还是有很多人有保留意见,我相信随着考古研究的不断深入,一定能够证明我国是存在这个充满神秘传奇色彩的朝代的。

        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 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不过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个夏朝,在夏朝之前,王位是禅让制,黄帝统一了蚩尤部落,大家推选黄帝为部落首领,后来听说黄帝成仙了,被天上的巨龙接走了。于是大家就推举威望高的尧来当部落首领,尧年老后就把位置让给位置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年老后把位置禅让给治水有功的大禹。大禹的儿子启凭借自己出色的能力继承了父亲禹的王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王位禅让制转为王位继承制,功天下转为了家天下。

      夏朝约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是中国第一个古代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是新石器时代末期,青铜时代初期。禹传位给儿子启后,启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中国近四千年世袭的先河。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家天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夏西起河南西部、山西南部,东至河南、山东和河北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北部,北及河北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根据《竹书纪年》里说法,夏朝从大禹开始,共传十四代,十七后(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后因夏桀暴政,昏庸无道,被商汤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华夏”也是中国的代名词。有关夏朝的史料,主要见于《史记·夏世家》和《竹书纪年》,在《尚书》、《孟子 》、《周礼》、《左传》、《国语》等典籍中,亦有提及。

  

从文献上来说,夏国是存在的,弗成被推翻的。

虽然顾颉刚等疑古学派的同学很努力,但是只要一个证据,就可以或许或者把他们的统统理想都统统打翻了。

那就是年纪杞国的分外存在。

杞国人是上古夏国的后裔 ,存有夏礼。

孔子曾为稽核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但是由于杞国文献大多消失,因此孔子感慨道:

“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夏朝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殷朝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原由。如果充分的话,我就可以或许或者得到证明。”

孔子的意思是,他看到夏礼在杞国其实的存在了,所以他能说能描写,但是夏王朝没文献留下来,他无奈征引说明。但夏礼是在杞国君臣高下间其实奉行的。

古人传递知识成本很高,学在王官,无用知识,尽可以或许或者镌汰。至少杞国在年纪是显著记载着,建一个国家千年骗你有个夏朝,成本是不是高了点。

至于杞国那有别于商礼周礼的分外礼法——夏礼呢,重新发明一套有多灾知道吗?

而且这么独特礼法传承千年,对于一个小国家,不去和周边国家接轨,成本有多高,大家更不妨假想一下。

总之,断言所谓的夏礼的礼法,只是一个传说。至少在孔子的眼里是不树立了。

一大堆先秦文献在,总不克不迭说我们老祖宗个个都是骗子,恳切造假,而且还组成造假联盟统一战线。

礼法是一整套和国家政治制度慎密结合的东西,这么大的工程也假造,那我只能哈哈了。

礼法和敬拜干系。

古代人最重敬拜,最重视祖宗之血食,杞国不可以或许或者去敬服一个虚无缥缈的祖先。

所以推测周人为了灭商而创造出商人曾经灭了夏的这种政治动机,是不可以或许或者立的住的。

同学们也把稳到,根据孔子的观察和学习,夏礼、殷礼和周礼之间的差别是很大的。

杞国一个国家,一个小国家,虽然没能将夏礼的文献保存下来,但却在国家制度上礼法传承上坚持了近一千年之久了。就证明夏国肯定是存在过的。

同时,仔细的同学也把稳到了,我不绝在说夏国,不说夏王朝,又是为什么呢?

从目前出土的甲骨文尚有结合文献来看,商王朝作为一个国家,他的政治制度筹划还是有很多的随便性的,比如文官和文官之间还没有分开。比如对外战役组建最大军团很少超过万人以上。

那么如果在商王朝曩昔有一个夏国的话,这个国家恐怕未必有可以或许或者成为商周那样的天下共主,更可以或许或者的是和其余国家组建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共同体。

这样的国家适合称之为王朝吗?这样的国家毕竟有多强大。是不是真的如文献上所说的,曾经牢牢的控制中原河洛之地,都是非常有疑问的。

因此,我们大可以或许断言,在商王朝曩昔,肯定存在着一个夏国。杞国的存在即是证明了。

但是这个夏国存在的同时,是不是中原并立着很多的大国,二里头的文化很可以或许或者其实不是夏国而是其余国家的首都,都是非常可以或许或者的。

所以,随便纰漏把一个长达四五百年的时间段,定义为夏朝,还是需要更多出土文物的支持的。

但没有曩昔,我们不妨存而不论。

虽然,我写的《中国上古史》里头将夏王朝的历史写了两本书40万字,但是这主如果根据先秦诸子的文献摒挡出来的文献史概念史,其实不是说夏王朝就一定真正存在。

至少,在目前,在摒挡先秦文献曾经不克不迭供应更多的停留曩昔,只能有赖于考古学上的推进了。

这个在初中历史书上已经有明确答案了,夏商周合称上古三代,而夏王朝又是和尧舜禹接轨的,尧舜禹的政治传承皆是禅让型的,就是立贤,让有德的人统治万民,而大禹治水,将天下分为九州,并且纳九州之金铸成九鼎之后,在晚年没有禅让,而是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夏启,在历史书上,把他定义成这是一次公天下向家天下的转移,而这也代表着夏这个王朝的成立。

而且在左传、史记中都有记载楚王问鼎的事,据说当时王使王孙满接待了楚王,楚王问鼎有多重,王孙满说天下有多重鼎就有多重,然后楚王说把将士的矛戟折下一样可以铸九鼎,王孙满说治天下不在鼎在德,夏无德就到了商,商无德就到了周,所以至少春秋战国是相信夏的。

尽管那时候夏已经离他们有一千多年了,可是我们一千多年前大概是宋,我们为什么相信宋那?因为史书,当然夏最让人诟病的就是证据不足,其实商代目前也就只有甲骨文和殷墟才能在国际上被承认有这个朝代,而夏只出土过可怜的极少的玉器和青铜器,古城墙倒有,但也没办法证明这个国的存在,但是我觉得这也是那种信则有不信则无的东西,所以我们何必去管那些洋人那,我们相信就好了,如果因为没有所谓的证据。

那轩辕皇帝不也是没证据,他是乘龙飞升的,骨骸都不会留下,留下五千年也早就没了,他现在也只有衣冠冢,那我们能怀疑轩辕皇帝、炎帝神农氏的存在吗?可如果他们从没存在过,那我们都是生而知之的吗?我们的文明也是上天传授的吗?所以我坚信夏王朝的存在。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为什么呢?因为夏朝很特殊,单从历史学角度来看答案是肯定的!它绝对不是虚构的。但是从考古学来讲确实是缺乏有效的证据证实夏朝存在!中国古代建筑以土木为主这造成了它不易保存且极易被破坏!夏朝时期国家还很松散,人民以部落散居为主,没有特别大的聚居地。所以即便是有考古发现按照西方的考古标准估计也是不能算文明断代标准的除非有重大的考古发现,不过可能性很低。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下来的古国其实没必要纠结到底多少年历史,他们时间再长早已灭绝!就算往前推算一万年也是无用!所以我们自豪的应该是文明的韧性而不是长度!

夏朝之前的历史为什么空白?

之所以存在近1500年的历史空白期,与当时古人记录历史的方式不无关系。这段空白期的故事只能依靠先人口口相传,因此其中难免掺杂个人想法或者夸张杜撰成分。

这也导致流传下来的传说故事更富神话色彩。直到西周开始准确纪年以及商周甲骨文被发掘以后,曾经神秘的空白期历史才得到进一步证明。

神秘的夏商周:

西方学者曾对我国上下五千年历史提出质疑,并认为商朝才是中国第一个朝代,而夏朝仅存在于传说之中,因为并无确凿的证据证明夏朝的存在。不过,不少史书保留着夏朝的痕迹,《战国策》与《史记》曾提及夏朝统治时期的四个不同的统治范围。

分别是豫北、豫西、豫东以及后期的山东北部与山西南部,可见夏朝的统治范围很杂乱。此外,仅有的史料记载也是耗费大篇幅描写大禹,少部分写启,而启之后的故事几乎没有。后世学者将夏朝的重大事件进行归纳,将夏朝划分为四个重要时期。

首先,约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也被后世称为夏禹。而后,禹之子启继承王位,从此禅让制变为世袭制,公天下变为家天下。启死后,其子太康即位,怎奈太康政事不修,终日流连声色犬马,导致夏朝内部危机重重,被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虚而入,一举夺取夏朝宗室权力。

后来,后羿拜寒浞为相,同时后羿荒废朝政,喜欢巡游打猎,最终被寒浞所杀。相的儿子少康在得到母家有虞氏的帮助下,积极招募夏朝的余民,向天下百姓歌颂与弘扬夏禹的功绩。召集所有健在的夏朝官吏以及被寒浞驱赶的夏朝子民,组建与训练了一支精良的复国军队。

《竹书纪年》和《史记》中记载的夏商周,哪个才是真的?

《竹书纪年》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通史著作,是战国时代的魏国史官写的,后来这本史书被随葬在了魏襄王墓中,直到西晋才被发现。这也使得该书能够躲过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保留了许多较为真实的先秦历史资料。该书共13篇,叙述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历史,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前299年。可惜的是,该书在宋朝就佚散了,如今流传于世的叫做今本《竹书纪年》,是一本伪书。清朝时期,朱右曾、王国维、范祥雍等在通过不断的收集,在烟波浩渺的文献中找出了古本《竹书纪年》的一些片段,编为《古本竹书纪年辑校》等。本文所用的就是这些古本《竹书纪年》的资料。

 1,禹都阳城……禹立四十五年

大禹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而他定都阳城也是没有疑问的。《史记》也记载:“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可惜的是阳城到底在哪里已经无法考证。古本竹书记载大禹在位45年,这是唯一比较可信的大禹在位时间记载。


大禹

 2,益干启位,启杀之。

关于益和启之间争夺王位的事情,历史上的争议很多。益是大禹时候的一位重要的大臣或者诸侯。大禹在位期间,按照军事民主制(禅让制)的传统,曾将他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很多古人认为大禹实际上已经暗中支持自己的儿子继位,《韩非子》记载:“言禹传位于益,终令启取之。”《战国策》也说:“禹授益,而以启人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大禹去世后,启就杀益而继位,开启了世袭制的传统。而《孟子》《史记》则认为是各诸侯国主动“去益而朝启”。我认为古本竹书的记载更加真实,反映了上古时代的权力斗争。

 3,夏后开舞九招也。

夏后开就是夏后启。这里是讲述启在位期间关于制作乐舞的事情。启夺位后,必然会通过制度建设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礼乐制度的建设是不可少的。古文献中启制度乐舞的记载很多,《山海经》记载“夏后启于此舞九代”,“开上三嫔于天,得九辩与九歌以下”。《帝王世纪》记载:“启升后十年,舞九韶”。《楚辞·离骚》有“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或许屈原创作的《九歌》和《九招》有一定的传承关系。



4,启征西河。

启在位期间,发生了武观之乱。武观是启的第五个儿子,居住在西河,根据《吕氏春秋》:“殷整甲徙宅西河”和古本《纪年》:“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来看,西河就是相、殷,也就是今天的安阳。启征西河,获得了胜利,这大概是启在位第25年的事,《存真》、《辑校》作“二十五年,征西河”。

 5,即位三十九年亡,年七十八。

这里是记载启的在位时间。不过《存真》记载为“二十九年陟,年九十八”,小编认为上文更加可靠。

 6,太康居斟寻。

启去世后,太康继位。这时候夏朝应该迁都斟寻了,斟寻在哪里至今无法考证。斟寻应该是夏朝最稳定的一个都城,《巨洋水注》等书引《汲郡古文》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夏朝的一个同姓诸侯就叫做斟鄩氏,可能就是当地部族。

 7,帝相即位,处商丘。相居斟灌

太康在位不久,就被东夷有穷氏首领后羿所杀,后羿并非称王,只是将太康的儿子相立为傀儡,居住在商丘。这里的商丘并非今天的商丘,应当是帝丘(濮阳),春秋时期是卫国首都。《左传》记载:“狄围卫,卫迁于帝丘。卜曰三百年。卫成公梦康叔曰:‘相夺予享’”。也有《存真》认为这里原本应该就是帝丘,只是抄写错误。

斟灌也就是斟灌之地,是相依靠的同姓诸侯。《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已来,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

 8,(帝相)元年,征淮夷。二年,征风夷及黄夷。七年,于夷来宾。

相即位初年,开始和淮夷作战。《存真》、《辑校》作:“元年,征淮夷、畎夷”。在甲骨文中有一个方国为“隹尸”,郭沫若经过考证认为这就是淮夷。淮夷也就是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国家,徐国是其中一个,一直到西周都比较强盛。有意思的徐国就是益的儿子若木的封国,淮夷和夏朝的战争或许是长期存在的战争。

风夷、黄夷、于夷都属于“九夷”,位于黄河下游。《后汉书·东夷传》曰:“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黄白赤玄以服色而别者,与方风等皆近海之夷。”可见夏朝的和东夷的战争很多,其中一个于夷臣服于夏朝,根据郭沫若、杨树达考证,于夷就是甲骨文中的“孟方”,位于河南睢县。




9,后少康即位,方夷来宾。

少康是夏朝的中兴之王,它击败了寒浞(取代后羿之人),重新建立了夏朝。少康即位后,九夷中的方夷来表示臣服。

 10,帝予居原,自迁于老丘。

予是夏朝第七位国王,也写作杼。史书上称为“帝杼”,“后杼”。它即位时候位于原,后来迁都到了老丘。地点在哪里无法考证。夏朝的每一个国王几乎都在迁都,说明夏朝的国家制度还不成熟,社会也不稳定,处于游牧和农耕的过渡阶段。

 11,柏杼子征于东海及王寿,得一狐九尾。

九尾狐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狐狸,居住在青丘山。《山海经》云:“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古人认为看见九尾狐就是祥瑞的象征。这里的杼讨伐到东海,得到九尾狐,显然是一种传说。

 12,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后芬立四十四年。

芬是夏朝第八位国王,一作槐。它在位期间,应该对东夷的作战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九夷都臣服了。芬在位事件长达45年,可见当时政局是相对安定的。

 13,洛伯用与河伯冯夷斗。

这里是记载夏朝发生的一场战争,那就是洛伯和河伯的战争。《归藏易》曰:“昔者,河伯筮与洛伯战而枚占”。后来两个诸侯演变成为了洛水神和黄河水神。

 13,后荒即位,元年,以玄圭宾于河,命九东狩于海,获大鸟。

荒就是芒。这里的获大鸟许多版本记载为“获大鱼”。这里是指在黄河进行了“以玄圭沉祭”的祭祀活动,是一种宗教活动。《史记》中记载周武王时期有类似的事情,“武王渡河,中流,白鱼跃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估计这是一种战争前祈求出事顺利的祭祀。

 14,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是故殷主甲微假师于河伯以伐有易,灭之,遂杀其君绵臣也。

这里是记载商朝人一位早期君主的故事。商人早期在黄河一带游牧,该时期商人一位重要的君主叫做亥,它发明了牛车。商人常常用自己的牛羊和他族进行交易。这一次,亥和其弟恒到有易氏进行了贸易,但是却被有易之君所杀。其子上甲微于是就借助河伯的帮助灭了有易氏。《山海经》有“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的记载。

 15,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泄是夏朝第10位君主,在期间,对东夷依然有较大的控制力。

 16,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其弟立,是为帝扃。

不降是夏朝第11位国王,讨伐过九苑,不知道是哪里。其弟弟为扃([jiōng),后来即位。


夏是扶桑树演变来的文字吗

 17,胤甲居于河西,天有妖孽,十日并出。

胤甲就是孔甲,《竹书纪年》记载他在位期间发生了“十日并出”的怪异事件。天有十日,十日并出,是中国古代一些神话传说。《庄子》“昔者十日并出,万物皆焦”,《楚辞·招魂》:“十日并出,流金铄石”。《淮南子。本经训》:“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实际上,这里的十日并非真的是10个太阳。曾侯乙墓中出土箱盖上的漆画上有“羿射九日”的原型,那就是一个人正在对准大树上的鸟射箭,这些树上画有太阳,这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树。“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扶桑树应该是古人用来测量日影的树,同时也作为古人联系射箭的靶子。这些习俗出现于东方东夷族,鸟也正是东夷族的图腾,“金乌负日”便是来自于东夷的传说。

虽然《竹书纪年》和《史记》都是记载夏商周时期的,但是《竹书纪年》记载了大禹在位45年期间的事。也是现在所找到的文献中唯一记载了大禹在位时间的。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地区流传的史书。和史记有很多冲突的地方。史记很多美化的东西。过去儒家学说正统,不认可竹书。可是自从清华简的解读出来,发现和竹书一致,清华简是战国时期楚国流传的史书。另外,正史上,韩非子驳斥儒家学说时(这个流传很广,没有办法更改),引用了一些历史,都可以在竹书中得到印证。所以史记虽然是正史,却也是被修改过的历史。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竹书纪年比史记正确的多
史记是根据流传的故事编写的,但故事不是历史,因而错误率很高。
竹书纪年是欺负那些不识字的人写的一本伪书,“据说”是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从“魏襄王”的墓中挖出来的。“不准”这个人大家认识吗?《诗经》中“最腐败”的“魏国”,尽然还有人写历史?完全是骗人的东西!
《史记》是正史,《竹书纪年》是野史。二者结合更有助于了解历史的真相。《竹书纪年》就如同今天有人写的《…那些事儿》《…硬伤》《…不忍细看》。
本文标题: 夏商周历史都是古人瞎写的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91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可以推荐有关“夏商周”时期的书吗历史上最有名的心狠手辣人物有哪些,有哪些具体事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