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的眼睛能接受到比光速更快的传播介质我看到的世界会和普通人会有什么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8-17 17:00:0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3

光波在透镜前和透镜后有什么不同?光既常见又神秘。我们每天沐浴在金色阳光的温暖中,用白炽灯和荧光灯来驱除黑暗。但光到底是什么?当阳...

假如我的眼睛能接受到比光速更快的传播介质我看到的世界会和普通人会有什么区别

光波在透镜前和透镜后有什么不同?



光既常见又神秘。我们每天沐浴在金色阳光的温暖中,用白炽灯和荧光灯来驱除黑暗。但光到底是什么?当阳光穿过布满灰尘的房间时,当暴风雨过后彩虹出现时,或者当一杯水中的吸管看起来弯曲时,我们瞥见了它的本质。然而,这些一瞥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光是以波、射线还是粒子流的形式传播?是单色还是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光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如吸收、反射、折射和衍射?宇宙中第一缕光从哪里来(即光的起源)?

图:作为居住在阳光灿烂的地球的公民,很难忽视阳光的存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光致敬,因为一个无光的世界将是一个阴郁的地方。

你可能认为科学家们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光仍然让他们感到惊讶。举个例子: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宇宙中任何东西都快。然后,在1999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物质状态,将光束的速度降低到每小时每小时61公里。正常光速度是该速度的1800万倍!就在几年前,没人会想到会有这样的壮举。然而,当你认为你已经弄明白了光原理时,它却无视你的努力,似乎又改变了它的性质。

不过,对光的理解,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史上,世界上一些智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全心身投入到光的研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试图想象“骑”在光束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人追着一道亮光跑呢?”他问自己,“如果一个人跑得足够快,与光一样快时,时间会不会静止?”

不过,爱因斯坦对光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要了解光的工作原理,我们必须把它放在适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的第一站是古代世界,在那里,一些最早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考了这种神秘物质的真实本质,这种物质能刺激视觉,使事物可见。

光是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光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光的第一个真正的理论来自古希腊人。其中许多理论试图将光描述为光线——一条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直线。毕达哥拉斯以直角三角形定理而闻名,他提出视觉是由人的眼睛发出的光线照射物体而产生的。

伊壁鸠鲁的观点正好相反:物体产生光线,然后光线传播到眼睛。其他希腊哲学家——最著名的是欧几里德和托勒密,非常成功地使用射线图来显示光是如何从一个光滑的表面反弹,或在从一个透明介质到另一个透明介质时发生折射弯曲。

阿拉伯学者将这些思想进一步锤炼,发展了现在所称的几何光学——将几何方法应用于透镜、镜子和棱镜的光学。最著名的几何光学实践者是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他在公元965年到1039年间生活在当今的伊拉克。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识别了人眼的光学成分,并正确地描述了视觉是光线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一个过程。这位阿拉伯科学家还发明了针孔照相机,发现了折射定律,并研究了一些基于光的现象,如彩虹和日食。

到了17世纪,一些著名的欧洲科学家开始对光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关键人物是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克里斯蒂亚安·惠更斯。1690年,惠更斯出版了他的《光论》,他在其中描述了对光的理解。在这个理论中,他推测了某种无形的媒介——以太——的存在填补了物体之间的所有空白空间。他进一步推测,当发光体在以太中引起一系列波或振动时,光就形成了。然后,这些波向前推进,直到遇到物体。如果那个物体是眼睛,波浪会刺激视觉。

这是最早,最雄辩的光波理论之一。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它,艾萨克·牛顿就是其中之一。在1704年,牛顿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一种将光描述为物质或粒子。毕竟,光以直线传播,从镜子上反弹,就像球从墙上弹下来一样。没有人真正看到过光粒子,但即使是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粒子太小,或移动太快,无法用眼睛看见这些单个粒子。

事实证明,所有这些理论既正确又错误,这些理论对于描述光的某些行为都很有用。

光线

将光线想象成光线,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三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反射、折射和散射。让我们花点时间讨论一下。

在反射中,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如镜子)并反弹。反射光线总是以与入射光线击中表面的角度相等的角度从材料表面反射出来。在物理学中,叫做反射定律,即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义

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当光线照射到粗糙的表面时,因为表面是不均匀,入射光线会以各种角度反射。这种散射发生在我们每天遇到的许多物体上。纸的表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你会发现它特别粗糙。当光照到纸上时,光波会向四面八方反射。这就是纸张如此有用的原因——无论你的眼睛从什么角度看表面,你都可以阅读印刷页上的文字。

折射发生在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比如说,空气)经过另一种透明介质(水)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光线会改变速度,光线会折射,向我们称之为“法线”的方向折射,这是一条与物体表面垂直的假想直线。光波的弯曲量或折射角取决于材料减缓光线的程度。光进入钻石后,大大的减缓,因而能闪闪发光。钻石的折射率比水高,也就是说,那些闪闪发光的光阱会在更大程度上减缓光线。

光的折射与反射

透镜,像望远镜或眼镜中的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透镜是一块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其弯曲的一面用来聚光或分散光线。透镜用于折射每个边界处的光。当光线进入透明材料时,它会被折射。当同样的光线离开时,它又折射出来了。在这两个边界处折射的净效果是光线改变了方向。我们利用这一效果来矫正一个人的视力,或者通过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或者小物体看起来更大来增强视力。

不幸的是,射线理论不能解释光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光波

与水波不同,光波遵循更复杂的路径,它们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19世纪初,还没有真正的证据来证明光的波动理论。这种情况在1801年发生了变化,当时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设计并运行了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今天被称为双缝实验,需要简单的设备——一个光源、一张并排开两个孔的薄卡片和一个屏幕。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托马斯·杨允许一束光线穿过针孔,击中卡片。他推断,如果光线中含有粒子或简单的直线光线,没有被不透明卡挡住的光线就会穿过狭缝,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到屏幕上,在屏幕上会形成两个亮点。托马斯·杨没有观察两个亮点,取而代之的是,他在屏幕上看到了明暗交替的条形码图案。为了解释这种出乎意料的模式,他设想光像水波一样在太空中传播,有波峰和波谷。他这样想,得出结论:光波穿过每个狭缝,形成两个独立的波前。当这些波前到达屏幕时,它们相互干扰,在两个波峰重叠和叠加的地方形成了明亮的波带,在波峰和波谷排成一列并完全相互抵消的地方形成了暗带。

托马斯·杨的工作激发了人们重新思考光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开始提及光波,并相应地改变了对反射和折射的描述,指出光波仍然遵循反射和折射定律。顺便说一下,光波的折射解释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视觉现象,比如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当从天空向地面移动的光波被加热的空气折射时产生的一种错觉。

光是电磁波

19世纪60年代,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阐述电磁理论时,他把光描述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波——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这些场与波的运动方向成直角振动,彼此成直角振动。因为光有电场和磁场,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播,当它在真空中传播时,以每秒约300000公里的速度移动。科学家称之为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

一旦麦克斯韦引入了电磁波的概念,一切就井然有序了。科学家现在可以根据波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波长和频率等术语和概念,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光的工作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光波有很多种大小。波的大小是以波长来衡量的,波长是连续波上任意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峰到峰或谷到谷的距离。我们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从400纳米到700纳米(或十亿分之一米)。但是电磁辐射定义中包含的所有波长范围,从伽马射线中的0.1纳米延伸到无线电波中的厘米和米。

光波也有许多频率。频率是指在任何时间间隔(通常是一秒钟)内通过空间某一点的波的数量。我们以每秒的周期(波)或赫兹为单位来测量它。可见光的频率被称为颜色,范围从430万亿赫兹(红色)到750万亿赫兹(紫色)。同样,整个频率范围超出了可见部分,从无线电波中小于30亿赫兹,到伽马射线中大于30亿赫兹(3×10^19)。

光波中的能量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高频光具有高能量;低频光具有低能量。所以,伽马射线的能量最大(部分原因是它对人类如此危险),而无线电波的能量最小。在可见光中,紫色的能量最大,红色最少。如附图所示,整个频率和能量范围称为电磁频谱。注意,这个数字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见光只占光谱的千分之一。

这并不意味结束了对光的讨论,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的工作重新唤起了一个古老的观念,光,也许还是粒子。

光作为粒子

麦克斯韦对电磁辐射的理论处理(包括对光波的描述)是如此优雅和具有预见性,以至于19世纪90年代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关于光及其工作原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然后,在1900年12月14日,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不安的想法:光必须携带离散量的能量。他提出,这些数量必须是基本能量增量hf的单位,其中h是一个宇宙常数,现在称为普朗克常数,f是辐射的频率。

光照耀在太阳能板上释放能量包,利用这些能量可以发电

在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时提出了普朗克的理论。首先,他开始在金属表面照射紫外线。当他这样做时,他能够探测到从表面发射的电子。这是爱因斯坦的解释:如果光中的能量成束,那么人们可以认为光包含微小的块状或光子。当这些光子撞击金属表面时,它们就像台球一样,将能量转移到电子中,电子从它们的"父"原子中分离出来。一旦释放,电子沿着金属移动或从表面弹出。

光的粒子理论回来“复仇”了。接下来,尼尔斯·波尔运用普朗克的想法来完善原子模型。早期的科学家已经证明原子是由正电荷核组成的,原子核被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轨道,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电子不能简单地螺旋进入原子核。1913年,波尔提出电子存在于基于其能量的离散轨道上。当一个电子从一个轨道跳到一个较低的轨道时,它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

光的量子理论——光作为微小的包或粒子(称为光子)存在的想法——慢慢开始出现。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将不再相同。

波粒二象性

起初,物理学家不愿意接受光的双重性质。毕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为接受光的波粒二象性铺平了道路。我们已经讨论过光电效应,它使爱因斯坦把光描述成光子。然而,同年晚些时候,他在一篇介绍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转折点。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把光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波场,这与他把光描述成粒子流的说法明显矛盾。但那是他天才的一部分,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光的奇异性质,选择了最能解决他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属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物理学家接受了光的双重性质。在这种现代观点中,他们把光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光子的集合,这些光子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这个定义结合了光的波和粒子的性质,使得重新思考托马斯杨的双狭缝实验成为可能:光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光源传播出去。当它遇到狭缝时,它穿过并分成两个波前。这些波前重叠并接近屏幕。然而,在撞击瞬间,整个波场消失,出现一个光子。量子物理学家经常这样描述:扩散波“崩塌”成一个小点。

同样,光子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的眼睛实际上能够感知到单个光子,但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都是以光源和物体反射出的无数光子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你现在环顾四周,房间里可能有一个光源产生光子,房间里的物体反射这些光子。你的眼睛吸收了一些流经房间的光子,你就是这样看物体。

但是等等,什么使光源产生光子?这是下一个我们会解决问题。

产生光子

产生光子的方法有很多,但所有方法都使用一个原子内部的相同机制来完成。这个机制涉及到围绕每个原子核运转的电子的激发。核辐射的工作原理对质子、中子和电子作了详细的描述。例如,氢原子有一个电子绕着原子核转。氦原子有两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转。铝原子有13个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围绕其原子核旋转的首选电子数。

电子跃迁后,回到低能级轨道时产生光子

电子以固定轨道绕着原子核旋转——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是想象卫星如何绕地球旋转。围绕电子轨道有许多的理论,但是要理解光,只有一个关键的事实需要理解:电子有一个稳态的自然轨道,但是如果你轰击给原子,你可以把它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轨道。当处于高于正常轨道的电子回到正常轨道时,就会产生光子。在从高能下降到正常能量的过程中,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一包能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性。光子的频率或颜色与电子下落的距离完全匹配。

在气体放电灯中你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荧光灯、霓虹灯和钠蒸气灯是这种电灯的常见例子,它们通过电流使气体发光。气体放电灯的颜色根据气体的种类和灯的结构而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你经常会看到钠蒸气灯。你很容易分辨出钠蒸气光,因为钠蒸气光呈现黄色,该光是钠原子受激发后产生光子形成。钠原子有11个电子,由于它们在轨道上的堆积方式,其中一个电子最有可能接受和释放能量。该电子最有可能发射的能量包恰好落在590纳米波长附近,该波长对应于黄光。如果你用钠光穿过棱镜,你看不到彩虹——你看到一对黄线。

生物发光:生物体如何发光

产生光子的另一种方法称为化学发光,涉及化学反应。当这些反应在细菌,萤火虫,鱿鱼和深海鱼类等生物中发生时,该过程称为生物发光。至少需要两种化学物质才能发光。化学家使用通用术语“荧光素”来描述一种产生光的物质。科学家用荧光素酶来描述驱动或催化反应的酶。

夏日,树林中萤火虫光

基本反应遵循一个简单的顺序。首先,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的氧化。换言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这种反应也会产生光,通常在光谱的蓝色或绿色区域。有时,荧光素与一种被称为光蛋白的大结构中的催化蛋白和氧结合。当离子(通常是钙)加入到光蛋白中时,它会氧化荧光素,导致光活性和不活跃的氧化萤光素。

在海洋生物中,生物发光产生的蓝光最有帮助,因为波长约470纳米的光在水中传播得更远。而且,大多数生物体的视觉器官中没有色素,使它们能够看到更长(黄色、红色)或更短(靛蓝、紫外线)的波长。

接下来我们探讨常见的白炽灯。

白炽度:使用热量创建灯光

可能最常见的激发原子的方法是加热,这是白炽灯的基础。如果你用喷灯加热马蹄铁,它最终会变得红热,如果你继续加热它,它就会变得白热化。红色是最低能量的可见光,所以在一个炽热的物体中,原子刚刚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发射我们能看到的光。一旦你施加足够的热量来产生白光,就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激发许多不同的电子,所有的颜色都会产生——它们都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像白色。

白炽灯

热是我们看到光产生的最常见方式——一个普通的75瓦白炽灯泡利用电力产生热量来产生光。电通过玻璃球内的钨丝。因为灯丝太细,所以它对电提供了很好的电阻,并且该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量。热量足以使灯丝发白光。不幸的是,这不是很有效。进入白炽灯泡的大部分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实际上,与荧光灯相比,典型的灯泡每瓦输入功率可能产生15流明,而荧光灯则每瓦产生50至100流明。

燃烧提供了另一种产生光子的方法。当一种物质——燃料——与氧气迅速结合,产生热量和光时,就会发生燃烧。如果你仔细研究篝火,甚至蜡烛火焰,你会注意到木头或灯芯与火焰之间有一个无色的小缝隙。在这个间隙中,气体上升并被加热。当它们最终变得足够热时,这些气体与氧气结合,能够发光。那么火焰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发出可见光、红外线和一些紫外线的反应气体的混合物。

下一步我们探讨激光。

激光

光的量子性质的一个有趣的应用是激光。你可以了解激光的工作原理,但我们将在这里介绍一些关键概念。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缩写,是描述光子波长相同、波峰和波谷同相的光的一种语言。在1960年,研究物理学家西奥多·迈曼(Theodore H.Maima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作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包括红宝石晶体、石英闪光管、反射镜和电源。

红宝石激光器

让我们从红宝石的特性开始,回顾一下迈曼如何使用这些组件来产生激光。红宝石是一种氧化铝晶体,其中一些铝原子已被铬原子取代。铬通过吸收绿色和蓝色光并仅发射或反射红光而赋予红宝石其特征性的红色。当然,迈曼不能使用天然存在的结晶状态的红宝石。首先,他必须将红宝石晶体制成圆柱体。接下来,他将高强度石英灯包裹在红宝石圆柱周围,以提供白光闪烁。闪光中的绿色和蓝色波长激发了铬原子中的电子达到更高的能级。当这些电子返回其正常状态时,它们发出其特征性的红宝石红光。

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迈曼在水晶的一端放了一面全反射镜,另一端放了一面半反射镜。反射镜在红宝石晶体中来回反射一些红色波长的光子。这反过来又刺激其他被激发的铬原子产生更多的光子,直到大量精确排列的光子在激光中来回反弹。每次反弹时,一些光子逃逸,这使得观察者能够感知到光束本身。

今天,科学家们用许多不同的材料制造激光。有些,像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短脉冲光。其他的,如氦氖气体激光器或液体染料激光器,发出连续的光束。

我们接下来研究绚丽多彩的彩虹。

制造颜色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当你看到太阳的可见光时,它看起来是无色的,我们称之为白色。虽然我们能看到这种光,但白色不被认为是可见光谱的一部分。那是因为白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多种颜色的光。

棱镜色散

当阳光透过一杯水落到墙上时,我们看到墙上有彩虹。除非白光是可见光谱中所有颜色的混合物,否则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牛顿是第一个证明这一点的人。牛顿通过一个玻璃棱镜把太阳光分成彩虹光谱。然后,他通过第二个玻璃棱镜,并结合了两个彩虹阳光,这种组合产生白光。他的简单实验确凿地证明了白光是多种颜色的混合物。

你可以用三个手电筒和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做一个类似的实验——红色、绿色和蓝色(通常称为RGB)。用一到两层红色玻璃纸覆盖一个手电筒,并用橡皮筋固定玻璃纸(不要用太多层,否则会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用蓝色玻璃纸覆盖另一个手电筒,用绿色玻璃纸覆盖第三个手电筒。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打开手电筒,把它们照在墙上,使光线重叠,如图所示。

在红光和蓝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洋红色。在红绿灯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黄色。在绿色和蓝色的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青色。您会注意到,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来发出白光,例如黄色与蓝色,洋红色与绿色,青色与红色,以及将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

通过添加这些所谓的附加色(红、绿和蓝光)的各种组合,可以使可见光谱的所有颜色都可见。这就是计算机监视器(RGB监视器)生成颜色的方式。

颜料与吸收

另一种制造颜色的方法是吸收一些光的频率,从而从白光组合中去除它们。被吸收的颜色是你看不到的颜色——你只能看到反弹回你的眼睛的颜色,这被称为减色法。这就是颜料和染料发生的情况,颜料或染料分子吸收特定的频率,并反弹或反射其他频率到你的眼睛。反射频率是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它吸收光谱中的蓝色和红色,并反射绿色。

减色法:我们看到光是物质反射的光,其余被吸收

你可以用原子结构来解释吸收这一现象。入射光波的频率等于或接近材料中电子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波的能量并开始振动,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原子与电子的结合有多紧密。当电子被紧紧抓住时,吸收就发生了,它们将振动传递给原子核。这使得原子加速,与物质中的其他原子碰撞,然后以热的形式放弃从振动中获得的能量。

光的吸收使物体暗或对入射波的频率不透明。木头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有些材料对某些频率的光是不透明的,但对其他材料却是透明的。玻璃对紫外线不透明,但对可见光透明。

光的起源

今天的科学家们接受光子的存在及其奇怪的波粒子行为。他们仍在争论的是事物存在的一面,比如光从哪里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大爆炸和爆炸随后的几分钟。

宇宙从奇点爆炸

你可能还记得大爆炸是宇宙诞生的事件。你可以阅读更多关于大爆炸理论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在这里提醒你一些基础知识会很有用。大约150亿年前,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封闭在一个叫做奇点的小区域。一瞬间,这种单点的超致密物质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随着新生宇宙的膨胀,它开始冷却并变得不那么稠密。这使得更稳定的粒子和光子得以形成。

下面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大爆炸之后,电磁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存在。相反,它加入了弱小的核力量。此时称为B和W玻色子的粒子也存在。当宇宙只有0.00000000001秒大时,它已经冷却到足以让电磁力从微弱的核力中挣脱出来,并让b和w玻色子结合成光子。光子与夸克自由混合,夸克是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宇宙0.00001秒时,夸克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当宇宙形成0.01秒时,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原子。最后,当宇宙还处于38万年的幼年时,光子释放出来,光线穿过黑暗的太空裂缝。

这种光最终变暗变红,直到恒星中的核熔炉启动并开始产生新的光。我们的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开启,向太阳系喷涌出光子。从那以后,这些光子就一直流到我们蓝色星球。一些光子落在伟大的思想家——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的眼中,使他们停下来、思考和想象!!

我们先假设一个只由一个凸透镜组成的共轴球面理想光学系统,从轴上点发出一个理想的球面波。如图

那么我们从沿光轴和沿轴外两部分进行分析。

显然轴上光线比射向透镜两侧的光线更快进入透镜,透镜折射率n是比空气大的,那么由n=c/v我们可以知道,光在透镜介质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慢。

也就是说这组同心光束的波前本来是圆弧型的,但在遇到透镜后,轴上的光速慢而两侧光速快,那么这个波前圆弧的曲率半径会增大到无穷,再到变为负,也就是波前圆弧凹向另一侧。从轴上点同一时间发出的球面波,也会同时到达焦点,最终完成聚焦,也如图。

用光波(同心光束)角度思考大致的过程是这样的。

我认为你提的问题很好,首先一定要考虑折射率,如果不考虑折射率和空气层就没有区别了。其次,对于光程的问题,两侧光程过大确实会导致可能无法聚焦。原因是它超出了理想光学系统的讨论范围。也就是说,我们既然在理想光学系统下讨论,就应当使光线偏离光轴的范围得到限制,来满足理想条件。另外,透镜也是有通光口径的,并非透镜多大就说明透镜可以对多宽的光束进行有效的处理,而只有在特定范围内的光束可以满足要求。

PS. 理想光学系统主要用于近轴光学系统计算,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超过了近轴的条件就会影响光学系统的性质,也需要考虑更多的影响因素。
我不知道啊!你可以问问别人



光既常见又神秘。我们每天沐浴在金色阳光的温暖中,用白炽灯和荧光灯来驱除黑暗。但光到底是什么?当阳光穿过布满灰尘的房间时,当暴风雨过后彩虹出现时,或者当一杯水中的吸管看起来弯曲时,我们瞥见了它的本质。然而,这些一瞥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光是以波、射线还是粒子流的形式传播?是单色还是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光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如吸收、反射、折射和衍射?宇宙中第一缕光从哪里来(即光的起源)?

图:作为居住在阳光灿烂的地球的公民,很难忽视阳光的存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光致敬,因为一个无光的世界将是一个阴郁的地方。

你可能认为科学家们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光仍然让他们感到惊讶。举个例子: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宇宙中任何东西都快。然后,在1999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物质状态,将光束的速度降低到每小时每小时61公里。正常光速度是该速度的1800万倍!就在几年前,没人会想到会有这样的壮举。然而,当你认为你已经弄明白了光原理时,它却无视你的努力,似乎又改变了它的性质。

不过,对光的理解,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史上,世界上一些智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全心身投入到光的研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试图想象“骑”在光束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人追着一道亮光跑呢?”他问自己,“如果一个人跑得足够快,与光一样快时,时间会不会静止?”

不过,爱因斯坦对光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要了解光的工作原理,我们必须把它放在适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的第一站是古代世界,在那里,一些最早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考了这种神秘物质的真实本质,这种物质能刺激视觉,使事物可见。

光是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光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光的第一个真正的理论来自古希腊人。其中许多理论试图将光描述为光线——一条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直线。毕达哥拉斯以直角三角形定理而闻名,他提出视觉是由人的眼睛发出的光线照射物体而产生的。

伊壁鸠鲁的观点正好相反:物体产生光线,然后光线传播到眼睛。其他希腊哲学家——最著名的是欧几里德和托勒密,非常成功地使用射线图来显示光是如何从一个光滑的表面反弹,或在从一个透明介质到另一个透明介质时发生折射弯曲。

阿拉伯学者将这些思想进一步锤炼,发展了现在所称的几何光学——将几何方法应用于透镜、镜子和棱镜的光学。最著名的几何光学实践者是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他在公元965年到1039年间生活在当今的伊拉克。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识别了人眼的光学成分,并正确地描述了视觉是光线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一个过程。这位阿拉伯科学家还发明了针孔照相机,发现了折射定律,并研究了一些基于光的现象,如彩虹和日食。

到了17世纪,一些著名的欧洲科学家开始对光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关键人物是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克里斯蒂亚安·惠更斯。1690年,惠更斯出版了他的《光论》,他在其中描述了对光的理解。在这个理论中,他推测了某种无形的媒介——以太——的存在填补了物体之间的所有空白空间。他进一步推测,当发光体在以太中引起一系列波或振动时,光就形成了。然后,这些波向前推进,直到遇到物体。如果那个物体是眼睛,波浪会刺激视觉。

这是最早,最雄辩的光波理论之一。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它,艾萨克·牛顿就是其中之一。在1704年,牛顿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一种将光描述为物质或粒子。毕竟,光以直线传播,从镜子上反弹,就像球从墙上弹下来一样。没有人真正看到过光粒子,但即使是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粒子太小,或移动太快,无法用眼睛看见这些单个粒子。

事实证明,所有这些理论既正确又错误,这些理论对于描述光的某些行为都很有用。

光线

将光线想象成光线,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三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反射、折射和散射。让我们花点时间讨论一下。

在反射中,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如镜子)并反弹。反射光线总是以与入射光线击中表面的角度相等的角度从材料表面反射出来。在物理学中,叫做反射定律,即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义

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当光线照射到粗糙的表面时,因为表面是不均匀,入射光线会以各种角度反射。这种散射发生在我们每天遇到的许多物体上。纸的表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你会发现它特别粗糙。当光照到纸上时,光波会向四面八方反射。这就是纸张如此有用的原因——无论你的眼睛从什么角度看表面,你都可以阅读印刷页上的文字。

折射发生在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比如说,空气)经过另一种透明介质(水)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光线会改变速度,光线会折射,向我们称之为“法线”的方向折射,这是一条与物体表面垂直的假想直线。光波的弯曲量或折射角取决于材料减缓光线的程度。光进入钻石后,大大的减缓,因而能闪闪发光。钻石的折射率比水高,也就是说,那些闪闪发光的光阱会在更大程度上减缓光线。

光的折射与反射

透镜,像望远镜或眼镜中的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透镜是一块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其弯曲的一面用来聚光或分散光线。透镜用于折射每个边界处的光。当光线进入透明材料时,它会被折射。当同样的光线离开时,它又折射出来了。在这两个边界处折射的净效果是光线改变了方向。我们利用这一效果来矫正一个人的视力,或者通过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或者小物体看起来更大来增强视力。

不幸的是,射线理论不能解释光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光波

与水波不同,光波遵循更复杂的路径,它们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19世纪初,还没有真正的证据来证明光的波动理论。这种情况在1801年发生了变化,当时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设计并运行了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今天被称为双缝实验,需要简单的设备——一个光源、一张并排开两个孔的薄卡片和一个屏幕。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托马斯·杨允许一束光线穿过针孔,击中卡片。他推断,如果光线中含有粒子或简单的直线光线,没有被不透明卡挡住的光线就会穿过狭缝,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到屏幕上,在屏幕上会形成两个亮点。托马斯·杨没有观察两个亮点,取而代之的是,他在屏幕上看到了明暗交替的条形码图案。为了解释这种出乎意料的模式,他设想光像水波一样在太空中传播,有波峰和波谷。他这样想,得出结论:光波穿过每个狭缝,形成两个独立的波前。当这些波前到达屏幕时,它们相互干扰,在两个波峰重叠和叠加的地方形成了明亮的波带,在波峰和波谷排成一列并完全相互抵消的地方形成了暗带。

托马斯·杨的工作激发了人们重新思考光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开始提及光波,并相应地改变了对反射和折射的描述,指出光波仍然遵循反射和折射定律。顺便说一下,光波的折射解释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视觉现象,比如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当从天空向地面移动的光波被加热的空气折射时产生的一种错觉。

光是电磁波

19世纪60年代,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阐述电磁理论时,他把光描述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波——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这些场与波的运动方向成直角振动,彼此成直角振动。因为光有电场和磁场,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播,当它在真空中传播时,以每秒约300000公里的速度移动。科学家称之为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

一旦麦克斯韦引入了电磁波的概念,一切就井然有序了。科学家现在可以根据波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波长和频率等术语和概念,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光的工作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光波有很多种大小。波的大小是以波长来衡量的,波长是连续波上任意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峰到峰或谷到谷的距离。我们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从400纳米到700纳米(或十亿分之一米)。但是电磁辐射定义中包含的所有波长范围,从伽马射线中的0.1纳米延伸到无线电波中的厘米和米。

光波也有许多频率。频率是指在任何时间间隔(通常是一秒钟)内通过空间某一点的波的数量。我们以每秒的周期(波)或赫兹为单位来测量它。可见光的频率被称为颜色,范围从430万亿赫兹(红色)到750万亿赫兹(紫色)。同样,整个频率范围超出了可见部分,从无线电波中小于30亿赫兹,到伽马射线中大于30亿赫兹(3×10^19)。

光波中的能量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高频光具有高能量;低频光具有低能量。所以,伽马射线的能量最大(部分原因是它对人类如此危险),而无线电波的能量最小。在可见光中,紫色的能量最大,红色最少。如附图所示,整个频率和能量范围称为电磁频谱。注意,这个数字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见光只占光谱的千分之一。

这并不意味结束了对光的讨论,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的工作重新唤起了一个古老的观念,光,也许还是粒子。

光作为粒子

麦克斯韦对电磁辐射的理论处理(包括对光波的描述)是如此优雅和具有预见性,以至于19世纪90年代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关于光及其工作原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然后,在1900年12月14日,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不安的想法:光必须携带离散量的能量。他提出,这些数量必须是基本能量增量hf的单位,其中h是一个宇宙常数,现在称为普朗克常数,f是辐射的频率。

光照耀在太阳能板上释放能量包,利用这些能量可以发电

在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时提出了普朗克的理论。首先,他开始在金属表面照射紫外线。当他这样做时,他能够探测到从表面发射的电子。这是爱因斯坦的解释:如果光中的能量成束,那么人们可以认为光包含微小的块状或光子。当这些光子撞击金属表面时,它们就像台球一样,将能量转移到电子中,电子从它们的"父"原子中分离出来。一旦释放,电子沿着金属移动或从表面弹出。

光的粒子理论回来“复仇”了。接下来,尼尔斯·波尔运用普朗克的想法来完善原子模型。早期的科学家已经证明原子是由正电荷核组成的,原子核被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轨道,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电子不能简单地螺旋进入原子核。1913年,波尔提出电子存在于基于其能量的离散轨道上。当一个电子从一个轨道跳到一个较低的轨道时,它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

光的量子理论——光作为微小的包或粒子(称为光子)存在的想法——慢慢开始出现。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将不再相同。

波粒二象性

起初,物理学家不愿意接受光的双重性质。毕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为接受光的波粒二象性铺平了道路。我们已经讨论过光电效应,它使爱因斯坦把光描述成光子。然而,同年晚些时候,他在一篇介绍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转折点。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把光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波场,这与他把光描述成粒子流的说法明显矛盾。但那是他天才的一部分,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光的奇异性质,选择了最能解决他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属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物理学家接受了光的双重性质。在这种现代观点中,他们把光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光子的集合,这些光子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这个定义结合了光的波和粒子的性质,使得重新思考托马斯杨的双狭缝实验成为可能:光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光源传播出去。当它遇到狭缝时,它穿过并分成两个波前。这些波前重叠并接近屏幕。然而,在撞击瞬间,整个波场消失,出现一个光子。量子物理学家经常这样描述:扩散波“崩塌”成一个小点。

同样,光子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的眼睛实际上能够感知到单个光子,但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都是以光源和物体反射出的无数光子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你现在环顾四周,房间里可能有一个光源产生光子,房间里的物体反射这些光子。你的眼睛吸收了一些流经房间的光子,你就是这样看物体。

但是等等,什么使光源产生光子?这是下一个我们会解决问题。

产生光子

产生光子的方法有很多,但所有方法都使用一个原子内部的相同机制来完成。这个机制涉及到围绕每个原子核运转的电子的激发。核辐射的工作原理对质子、中子和电子作了详细的描述。例如,氢原子有一个电子绕着原子核转。氦原子有两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转。铝原子有13个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围绕其原子核旋转的首选电子数。

电子跃迁后,回到低能级轨道时产生光子

电子以固定轨道绕着原子核旋转——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是想象卫星如何绕地球旋转。围绕电子轨道有许多的理论,但是要理解光,只有一个关键的事实需要理解:电子有一个稳态的自然轨道,但是如果你轰击给原子,你可以把它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轨道。当处于高于正常轨道的电子回到正常轨道时,就会产生光子。在从高能下降到正常能量的过程中,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一包能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性。光子的频率或颜色与电子下落的距离完全匹配。

在气体放电灯中你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荧光灯、霓虹灯和钠蒸气灯是这种电灯的常见例子,它们通过电流使气体发光。气体放电灯的颜色根据气体的种类和灯的结构而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你经常会看到钠蒸气灯。你很容易分辨出钠蒸气光,因为钠蒸气光呈现黄色,该光是钠原子受激发后产生光子形成。钠原子有11个电子,由于它们在轨道上的堆积方式,其中一个电子最有可能接受和释放能量。该电子最有可能发射的能量包恰好落在590纳米波长附近,该波长对应于黄光。如果你用钠光穿过棱镜,你看不到彩虹——你看到一对黄线。

生物发光:生物体如何发光

产生光子的另一种方法称为化学发光,涉及化学反应。当这些反应在细菌,萤火虫,鱿鱼和深海鱼类等生物中发生时,该过程称为生物发光。至少需要两种化学物质才能发光。化学家使用通用术语“荧光素”来描述一种产生光的物质。科学家用荧光素酶来描述驱动或催化反应的酶。

夏日,树林中萤火虫光

基本反应遵循一个简单的顺序。首先,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的氧化。换言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这种反应也会产生光,通常在光谱的蓝色或绿色区域。有时,荧光素与一种被称为光蛋白的大结构中的催化蛋白和氧结合。当离子(通常是钙)加入到光蛋白中时,它会氧化荧光素,导致光活性和不活跃的氧化萤光素。

在海洋生物中,生物发光产生的蓝光最有帮助,因为波长约470纳米的光在水中传播得更远。而且,大多数生物体的视觉器官中没有色素,使它们能够看到更长(黄色、红色)或更短(靛蓝、紫外线)的波长。

接下来我们探讨常见的白炽灯。

白炽度:使用热量创建灯光

可能最常见的激发原子的方法是加热,这是白炽灯的基础。如果你用喷灯加热马蹄铁,它最终会变得红热,如果你继续加热它,它就会变得白热化。红色是最低能量的可见光,所以在一个炽热的物体中,原子刚刚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发射我们能看到的光。一旦你施加足够的热量来产生白光,就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激发许多不同的电子,所有的颜色都会产生——它们都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像白色。

白炽灯

热是我们看到光产生的最常见方式——一个普通的75瓦白炽灯泡利用电力产生热量来产生光。电通过玻璃球内的钨丝。因为灯丝太细,所以它对电提供了很好的电阻,并且该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量。热量足以使灯丝发白光。不幸的是,这不是很有效。进入白炽灯泡的大部分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实际上,与荧光灯相比,典型的灯泡每瓦输入功率可能产生15流明,而荧光灯则每瓦产生50至100流明。

燃烧提供了另一种产生光子的方法。当一种物质——燃料——与氧气迅速结合,产生热量和光时,就会发生燃烧。如果你仔细研究篝火,甚至蜡烛火焰,你会注意到木头或灯芯与火焰之间有一个无色的小缝隙。在这个间隙中,气体上升并被加热。当它们最终变得足够热时,这些气体与氧气结合,能够发光。那么火焰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发出可见光、红外线和一些紫外线的反应气体的混合物。

下一步我们探讨激光。

激光

光的量子性质的一个有趣的应用是激光。你可以了解激光的工作原理,但我们将在这里介绍一些关键概念。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缩写,是描述光子波长相同、波峰和波谷同相的光的一种语言。在1960年,研究物理学家西奥多·迈曼(Theodore H.Maima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作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包括红宝石晶体、石英闪光管、反射镜和电源。

红宝石激光器

让我们从红宝石的特性开始,回顾一下迈曼如何使用这些组件来产生激光。红宝石是一种氧化铝晶体,其中一些铝原子已被铬原子取代。铬通过吸收绿色和蓝色光并仅发射或反射红光而赋予红宝石其特征性的红色。当然,迈曼不能使用天然存在的结晶状态的红宝石。首先,他必须将红宝石晶体制成圆柱体。接下来,他将高强度石英灯包裹在红宝石圆柱周围,以提供白光闪烁。闪光中的绿色和蓝色波长激发了铬原子中的电子达到更高的能级。当这些电子返回其正常状态时,它们发出其特征性的红宝石红光。

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迈曼在水晶的一端放了一面全反射镜,另一端放了一面半反射镜。反射镜在红宝石晶体中来回反射一些红色波长的光子。这反过来又刺激其他被激发的铬原子产生更多的光子,直到大量精确排列的光子在激光中来回反弹。每次反弹时,一些光子逃逸,这使得观察者能够感知到光束本身。

今天,科学家们用许多不同的材料制造激光。有些,像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短脉冲光。其他的,如氦氖气体激光器或液体染料激光器,发出连续的光束。

我们接下来研究绚丽多彩的彩虹。

制造颜色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当你看到太阳的可见光时,它看起来是无色的,我们称之为白色。虽然我们能看到这种光,但白色不被认为是可见光谱的一部分。那是因为白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多种颜色的光。

棱镜色散

当阳光透过一杯水落到墙上时,我们看到墙上有彩虹。除非白光是可见光谱中所有颜色的混合物,否则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牛顿是第一个证明这一点的人。牛顿通过一个玻璃棱镜把太阳光分成彩虹光谱。然后,他通过第二个玻璃棱镜,并结合了两个彩虹阳光,这种组合产生白光。他的简单实验确凿地证明了白光是多种颜色的混合物。

你可以用三个手电筒和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做一个类似的实验——红色、绿色和蓝色(通常称为RGB)。用一到两层红色玻璃纸覆盖一个手电筒,并用橡皮筋固定玻璃纸(不要用太多层,否则会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用蓝色玻璃纸覆盖另一个手电筒,用绿色玻璃纸覆盖第三个手电筒。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打开手电筒,把它们照在墙上,使光线重叠,如图所示。

在红光和蓝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洋红色。在红绿灯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黄色。在绿色和蓝色的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青色。您会注意到,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来发出白光,例如黄色与蓝色,洋红色与绿色,青色与红色,以及将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

通过添加这些所谓的附加色(红、绿和蓝光)的各种组合,可以使可见光谱的所有颜色都可见。这就是计算机监视器(RGB监视器)生成颜色的方式。

颜料与吸收

另一种制造颜色的方法是吸收一些光的频率,从而从白光组合中去除它们。被吸收的颜色是你看不到的颜色——你只能看到反弹回你的眼睛的颜色,这被称为减色法。这就是颜料和染料发生的情况,颜料或染料分子吸收特定的频率,并反弹或反射其他频率到你的眼睛。反射频率是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它吸收光谱中的蓝色和红色,并反射绿色。

减色法:我们看到光是物质反射的光,其余被吸收

你可以用原子结构来解释吸收这一现象。入射光波的频率等于或接近材料中电子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波的能量并开始振动,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原子与电子的结合有多紧密。当电子被紧紧抓住时,吸收就发生了,它们将振动传递给原子核。这使得原子加速,与物质中的其他原子碰撞,然后以热的形式放弃从振动中获得的能量。

光的吸收使物体暗或对入射波的频率不透明。木头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有些材料对某些频率的光是不透明的,但对其他材料却是透明的。玻璃对紫外线不透明,但对可见光透明。

光的起源

今天的科学家们接受光子的存在及其奇怪的波粒子行为。他们仍在争论的是事物存在的一面,比如光从哪里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大爆炸和爆炸随后的几分钟。

宇宙从奇点爆炸

你可能还记得大爆炸是宇宙诞生的事件。你可以阅读更多关于大爆炸理论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在这里提醒你一些基础知识会很有用。大约150亿年前,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封闭在一个叫做奇点的小区域。一瞬间,这种单点的超致密物质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随着新生宇宙的膨胀,它开始冷却并变得不那么稠密。这使得更稳定的粒子和光子得以形成。

下面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大爆炸之后,电磁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存在。相反,它加入了弱小的核力量。此时称为B和W玻色子的粒子也存在。当宇宙只有0.00000000001秒大时,它已经冷却到足以让电磁力从微弱的核力中挣脱出来,并让b和w玻色子结合成光子。光子与夸克自由混合,夸克是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宇宙0.00001秒时,夸克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当宇宙形成0.01秒时,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原子。最后,当宇宙还处于38万年的幼年时,光子释放出来,光线穿过黑暗的太空裂缝。

这种光最终变暗变红,直到恒星中的核熔炉启动并开始产生新的光。我们的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开启,向太阳系喷涌出光子。从那以后,这些光子就一直流到我们蓝色星球。一些光子落在伟大的思想家——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的眼中,使他们停下来、思考和想象!!

光既常见又神秘。我们每天沐浴在金色阳光的温暖中,用白炽灯和荧光灯来驱除黑暗。但光到底是什么?当阳光穿过布满灰尘的房间时,当暴风雨过后彩虹出现时,或者当一杯水中的吸管看起来弯曲时,我们瞥见了它的本质。然而,这些一瞥只会引出更多的问题。光是以波、射线还是粒子流的形式传播?是单色还是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光有哪些共同的特性,如吸收、反射、折射和衍射?宇宙中第一缕光从哪里来(即光的起源)?


图:作为居住在阳光灿烂的地球的公民,很难忽视阳光的存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向光致敬,因为一个无光的世界将是一个阴郁的地方。

你可能认为科学家们知道所有的答案,但是光仍然让他们感到惊讶。举个例子:我们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宇宙中任何东西都快。然后,在1999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种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物质状态,将光束的速度降低到每小时每小时61公里。正常光速度是该速度的1800万倍!就在几年前,没人会想到会有这样的壮举。然而,当你认为你已经弄明白了光原理时,它却无视你的努力,似乎又改变了它的性质。

不过,对光的理解,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史上,世界上一些智者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全心身投入到光的研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试图想象“骑”在光束上会是什么样子。”如果有人追着一道亮光跑呢?”他问自己,“如果一个人跑得足够快,与光一样快时,时间会不会静止?”

不过,爱因斯坦对光的研究已经走在了最前面。要了解光的工作原理,我们必须把它放在适当的历史背景中。我们的第一站是古代世界,在那里,一些最早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思考了这种神秘物质的真实本质,这种物质能刺激视觉,使事物可见。

光是什么?

几个世纪以来,我们对光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光的第一个真正的理论来自古希腊人。其中许多理论试图将光描述为光线——一条从一点移动到另一点的直线。毕达哥拉斯以直角三角形定理而闻名,他提出视觉是由人的眼睛发出的光线照射物体而产生的。

伊壁鸠鲁的观点正好相反:物体产生光线,然后光线传播到眼睛。其他希腊哲学家——最著名的是欧几里德和托勒密,非常成功地使用射线图来显示光是如何从一个光滑的表面反弹,或在从一个透明介质到另一个透明介质时发生折射弯曲。

阿拉伯学者将这些思想进一步锤炼,发展了现在所称的几何光学——将几何方法应用于透镜、镜子和棱镜的光学。最著名的几何光学实践者是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他在公元965年到1039年间生活在当今的伊拉克。伊本·海瑟姆(ibn al-haytham)识别了人眼的光学成分,并正确地描述了视觉是光线从物体反射到人的眼睛一个过程。这位阿拉伯科学家还发明了针孔照相机,发现了折射定律,并研究了一些基于光的现象,如彩虹和日食。

到了17世纪,一些著名的欧洲科学家开始对光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关键人物是荷兰数学家-天文学家克里斯蒂亚安·惠更斯。1690年,惠更斯出版了他的《光论》,他在其中描述了对光的理解。在这个理论中,他推测了某种无形的媒介——以太——的存在填补了物体之间的所有空白空间。他进一步推测,当发光体在以太中引起一系列波或振动时,光就形成了。然后,这些波向前推进,直到遇到物体。如果那个物体是眼睛,波浪会刺激视觉。

这是最早,最雄辩的光波理论之一。不是每个人都接受它,艾萨克·牛顿就是其中之一。在1704年,牛顿提出了一个不同的方案——一种将光描述为物质或粒子。毕竟,光以直线传播,从镜子上反弹,就像球从墙上弹下来一样。没有人真正看到过光粒子,但即使是现在,也不是那么容易解释为什么会这样。这些粒子太小,或移动太快,无法用眼睛看见这些单个粒子。

事实证明,所有这些理论既正确又错误,这些理论对于描述光的某些行为都很有用。

光线

将光线想象成光线,可以非常精确地描述三种众所周知的现象:反射、折射和散射。让我们花点时间讨论一下。

在反射中,光线照射到光滑的表面(如镜子)并反弹。反射光线总是以与入射光线击中表面的角度相等的角度从材料表面反射出来。在物理学中,叫做反射定律,即是:“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反射定义

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并不是所有的表面都是光滑的。当光线照射到粗糙的表面时,因为表面是不均匀,入射光线会以各种角度反射。这种散射发生在我们每天遇到的许多物体上。纸的表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它,你会发现它特别粗糙。当光照到纸上时,光波会向四面八方反射。这就是纸张如此有用的原因——无论你的眼睛从什么角度看表面,你都可以阅读印刷页上的文字。

折射发生在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比如说,空气)经过另一种透明介质(水)时。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光线会改变速度,光线会折射,向我们称之为“法线”的方向折射,这是一条与物体表面垂直的假想直线。光波的弯曲量或折射角取决于材料减缓光线的程度。光进入钻石后,大大的减缓,因而能闪闪发光。钻石的折射率比水高,也就是说,那些闪闪发光的光阱会在更大程度上减缓光线。

光的折射与反射

透镜,像望远镜或眼镜中的透镜,利用的是光的折射。透镜是一块玻璃或其他透明物质,其弯曲的一面用来聚光或分散光线。透镜用于折射每个边界处的光。当光线进入透明材料时,它会被折射。当同样的光线离开时,它又折射出来了。在这两个边界处折射的净效果是光线改变了方向。我们利用这一效果来矫正一个人的视力,或者通过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近或者小物体看起来更大来增强视力。

不幸的是,射线理论不能解释光所表现出的所有行为。我们还需要一些其他的解释,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内容。

光波

与水波不同,光波遵循更复杂的路径,它们不需要介质来传播。

19世纪初,还没有真正的证据来证明光的波动理论。这种情况在1801年发生了变化,当时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设计并运行了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之一。它今天被称为双缝实验,需要简单的设备——一个光源、一张并排开两个孔的薄卡片和一个屏幕。

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

为了进行这个实验,托马斯·杨允许一束光线穿过针孔,击中卡片。他推断,如果光线中含有粒子或简单的直线光线,没有被不透明卡挡住的光线就会穿过狭缝,以直线的方式传播到屏幕上,在屏幕上会形成两个亮点。托马斯·杨没有观察两个亮点,取而代之的是,他在屏幕上看到了明暗交替的条形码图案。为了解释这种出乎意料的模式,他设想光像水波一样在太空中传播,有波峰和波谷。他这样想,得出结论:光波穿过每个狭缝,形成两个独立的波前。当这些波前到达屏幕时,它们相互干扰,在两个波峰重叠和叠加的地方形成了明亮的波带,在波峰和波谷排成一列并完全相互抵消的地方形成了暗带。

托马斯·杨的工作激发了人们重新思考光的工作原理。科学家们开始提及光波,并相应地改变了对反射和折射的描述,指出光波仍然遵循反射和折射定律。顺便说一下,光波的折射解释了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些视觉现象,比如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当从天空向地面移动的光波被加热的空气折射时产生的一种错觉。

光是电磁波

19世纪60年代,苏格兰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在阐述电磁理论时,他把光描述成一种非常特殊的波——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波。这些场与波的运动方向成直角振动,彼此成直角振动。因为光有电场和磁场,所以也被称为电磁辐射。电磁辐射不需要介质来传播,当它在真空中传播时,以每秒约300000公里的速度移动。科学家称之为光速,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

一旦麦克斯韦引入了电磁波的概念,一切就井然有序了。科学家现在可以根据波的结构和功能,利用波长和频率等术语和概念,开发出一个完整的光的工作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光波有很多种大小。波的大小是以波长来衡量的,波长是连续波上任意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通常是峰到峰或谷到谷的距离。我们能看到的光的波长范围从400纳米到700纳米(或十亿分之一米)。但是电磁辐射定义中包含的所有波长范围,从伽马射线中的0.1纳米延伸到无线电波中的厘米和米。

光波也有许多频率。频率是指在任何时间间隔(通常是一秒钟)内通过空间某一点的波的数量。我们以每秒的周期(波)或赫兹为单位来测量它。可见光的频率被称为颜色,范围从430万亿赫兹(红色)到750万亿赫兹(紫色)。同样,整个频率范围超出了可见部分,从无线电波中小于30亿赫兹,到伽马射线中大于30亿赫兹(3×10^19)。

光波中的能量量与其频率成正比:高频光具有高能量;低频光具有低能量。所以,伽马射线的能量最大(部分原因是它对人类如此危险),而无线电波的能量最小。在可见光中,紫色的能量最大,红色最少。如附图所示,整个频率和能量范围称为电磁频谱。注意,这个数字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可见光只占光谱的千分之一。

这并不意味结束了对光的讨论,爱因斯坦在20世纪初的工作重新唤起了一个古老的观念,光,也许还是粒子。

光作为粒子

麦克斯韦对电磁辐射的理论处理(包括对光波的描述)是如此优雅和具有预见性,以至于19世纪90年代的许多物理学家认为,关于光及其工作原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然后,在1900年12月14日,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了一个简单但令人不安的想法:光必须携带离散量的能量。他提出,这些数量必须是基本能量增量hf的单位,其中h是一个宇宙常数,现在称为普朗克常数,f是辐射的频率。

光照耀在太阳能板上释放能量包,利用这些能量可以发电

在1905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研究光电效应时提出了普朗克的理论。首先,他开始在金属表面照射紫外线。当他这样做时,他能够探测到从表面发射的电子。这是爱因斯坦的解释:如果光中的能量成束,那么人们可以认为光包含微小的块状或光子。当这些光子撞击金属表面时,它们就像台球一样,将能量转移到电子中,电子从它们的"父"原子中分离出来。一旦释放,电子沿着金属移动或从表面弹出。

光的粒子理论回来“复仇”了。接下来,尼尔斯·波尔运用普朗克的想法来完善原子模型。早期的科学家已经证明原子是由正电荷核组成的,原子核被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轨道,但他们无法解释为什么电子不能简单地螺旋进入原子核。1913年,波尔提出电子存在于基于其能量的离散轨道上。当一个电子从一个轨道跳到一个较低的轨道时,它以光子的形式发出能量。

光的量子理论——光作为微小的包或粒子(称为光子)存在的想法——慢慢开始出现。我们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将不再相同。

波粒二象性

起初,物理学家不愿意接受光的双重性质。毕竟,我们很多人都喜欢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但是在1905年,爱因斯坦为接受光的波粒二象性铺平了道路。我们已经讨论过光电效应,它使爱因斯坦把光描述成光子。然而,同年晚些时候,他在一篇介绍狭义相对论的论文中,给这个故事增加了一个转折点。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把光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波场,这与他把光描述成粒子流的说法明显矛盾。但那是他天才的一部分,他心甘情愿地接受了光的奇异性质,选择了最能解决他试图解决的问题的属性。

光的波粒二象性

今天,物理学家接受了光的双重性质。在这种现代观点中,他们把光定义为一个或多个光子的集合,这些光子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中传播。这个定义结合了光的波和粒子的性质,使得重新思考托马斯杨的双狭缝实验成为可能:光以电磁波的形式从一个光源传播出去。当它遇到狭缝时,它穿过并分成两个波前。这些波前重叠并接近屏幕。然而,在撞击瞬间,整个波场消失,出现一个光子。量子物理学家经常这样描述:扩散波“崩塌”成一个小点。

同样,光子使我们能够看到周围的世界。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我们的眼睛实际上能够感知到单个光子,但通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东西,都是以光源和物体反射出的无数光子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你现在环顾四周,房间里可能有一个光源产生光子,房间里的物体反射这些光子。你的眼睛吸收了一些流经房间的光子,你就是这样看物体。

但是等等,什么使光源产生光子?这是下一个我们会解决问题。

产生光子

产生光子的方法有很多,但所有方法都使用一个原子内部的相同机制来完成。这个机制涉及到围绕每个原子核运转的电子的激发。核辐射的工作原理对质子、中子和电子作了详细的描述。例如,氢原子有一个电子绕着原子核转。氦原子有两个电子围绕原子核运转。铝原子有13个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每个原子都有一个围绕其原子核旋转的首选电子数。

电子跃迁后,回到低能级轨道时产生光子

电子以固定轨道绕着原子核旋转——一种简单的思考方法是想象卫星如何绕地球旋转。围绕电子轨道有许多的理论,但是要理解光,只有一个关键的事实需要理解:电子有一个稳态的自然轨道,但是如果你轰击给原子,你可以把它的电子跃迁到更高的轨道。当处于高于正常轨道的电子回到正常轨道时,就会产生光子。在从高能下降到正常能量的过程中,电子发射出一个光子——一包能量——具有非常特殊的特性。光子的频率或颜色与电子下落的距离完全匹配。

在气体放电灯中你能很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荧光灯、霓虹灯和钠蒸气灯是这种电灯的常见例子,它们通过电流使气体发光。气体放电灯的颜色根据气体的种类和灯的结构而有很大不同。

例如,在高速公路和停车场,你经常会看到钠蒸气灯。你很容易分辨出钠蒸气光,因为钠蒸气光呈现黄色,该光是钠原子受激发后产生光子形成。钠原子有11个电子,由于它们在轨道上的堆积方式,其中一个电子最有可能接受和释放能量。该电子最有可能发射的能量包恰好落在590纳米波长附近,该波长对应于黄光。如果你用钠光穿过棱镜,你看不到彩虹——你看到一对黄线。

生物发光:生物体如何发光

产生光子的另一种方法称为化学发光,涉及化学反应。当这些反应在细菌,萤火虫,鱿鱼和深海鱼类等生物中发生时,该过程称为生物发光。至少需要两种化学物质才能发光。化学家使用通用术语“荧光素”来描述一种产生光的物质。科学家用荧光素酶来描述驱动或催化反应的酶。

夏日,树林中萤火虫光

基本反应遵循一个简单的顺序。首先,荧光素酶催化荧光素的氧化。换言之,荧光素与氧发生化学结合,生成氧化荧光素。这种反应也会产生光,通常在光谱的蓝色或绿色区域。有时,荧光素与一种被称为光蛋白的大结构中的催化蛋白和氧结合。当离子(通常是钙)加入到光蛋白中时,它会氧化荧光素,导致光活性和不活跃的氧化萤光素。

在海洋生物中,生物发光产生的蓝光最有帮助,因为波长约470纳米的光在水中传播得更远。而且,大多数生物体的视觉器官中没有色素,使它们能够看到更长(黄色、红色)或更短(靛蓝、紫外线)的波长。

接下来我们探讨常见的白炽灯。

白炽度:使用热量创建灯光

可能最常见的激发原子的方法是加热,这是白炽灯的基础。如果你用喷灯加热马蹄铁,它最终会变得红热,如果你继续加热它,它就会变得白热化。红色是最低能量的可见光,所以在一个炽热的物体中,原子刚刚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发射我们能看到的光。一旦你施加足够的热量来产生白光,就会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激发许多不同的电子,所有的颜色都会产生——它们都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像白色。

白炽灯

热是我们看到光产生的最常见方式——一个普通的75瓦白炽灯泡利用电力产生热量来产生光。电通过玻璃球内的钨丝。因为灯丝太细,所以它对电提供了很好的电阻,并且该电阻将电能转化为热量。热量足以使灯丝发白光。不幸的是,这不是很有效。进入白炽灯泡的大部分能量都以热量的形式损失掉。实际上,与荧光灯相比,典型的灯泡每瓦输入功率可能产生15流明,而荧光灯则每瓦产生50至100流明。

燃烧提供了另一种产生光子的方法。当一种物质——燃料——与氧气迅速结合,产生热量和光时,就会发生燃烧。如果你仔细研究篝火,甚至蜡烛火焰,你会注意到木头或灯芯与火焰之间有一个无色的小缝隙。在这个间隙中,气体上升并被加热。当它们最终变得足够热时,这些气体与氧气结合,能够发光。那么火焰是什么呢?它其实是发出可见光、红外线和一些紫外线的反应气体的混合物。

下一步我们探讨激光。

激光

光的量子性质的一个有趣的应用是激光。你可以了解激光的工作原理,但我们将在这里介绍一些关键概念。激光是“受激辐射的光放大”的缩写,是描述光子波长相同、波峰和波谷同相的光的一种语言。在1960年,研究物理学家西奥多·迈曼(Theodore H.Maiman)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作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红宝石激光器包括红宝石晶体、石英闪光管、反射镜和电源。

红宝石激光器

让我们从红宝石的特性开始,回顾一下迈曼如何使用这些组件来产生激光。红宝石是一种氧化铝晶体,其中一些铝原子已被铬原子取代。铬通过吸收绿色和蓝色光并仅发射或反射红光而赋予红宝石其特征性的红色。当然,迈曼不能使用天然存在的结晶状态的红宝石。首先,他必须将红宝石晶体制成圆柱体。接下来,他将高强度石英灯包裹在红宝石圆柱周围,以提供白光闪烁。闪光中的绿色和蓝色波长激发了铬原子中的电子达到更高的能级。当这些电子返回其正常状态时,它们发出其特征性的红宝石红光。

这就是它有趣的地方。迈曼在水晶的一端放了一面全反射镜,另一端放了一面半反射镜。反射镜在红宝石晶体中来回反射一些红色波长的光子。这反过来又刺激其他被激发的铬原子产生更多的光子,直到大量精确排列的光子在激光中来回反弹。每次反弹时,一些光子逃逸,这使得观察者能够感知到光束本身。

今天,科学家们用许多不同的材料制造激光。有些,像红宝石激光器,发出短脉冲光。其他的,如氦氖气体激光器或液体染料激光器,发出连续的光束。

我们接下来研究绚丽多彩的彩虹。

制造颜色

可见光是人眼能够感知的光。当你看到太阳的可见光时,它看起来是无色的,我们称之为白色。虽然我们能看到这种光,但白色不被认为是可见光谱的一部分。那是因为白光不是单一颜色的光,而是多种颜色的光。

棱镜色散

当阳光透过一杯水落到墙上时,我们看到墙上有彩虹。除非白光是可见光谱中所有颜色的混合物,否则这种情况不会发生。牛顿是第一个证明这一点的人。牛顿通过一个玻璃棱镜把太阳光分成彩虹光谱。然后,他通过第二个玻璃棱镜,并结合了两个彩虹阳光,这种组合产生白光。他的简单实验确凿地证明了白光是多种颜色的混合物。

你可以用三个手电筒和三种不同颜色的玻璃纸做一个类似的实验——红色、绿色和蓝色(通常称为RGB)。用一到两层红色玻璃纸覆盖一个手电筒,并用橡皮筋固定玻璃纸(不要用太多层,否则会挡住手电筒的光线)。用蓝色玻璃纸覆盖另一个手电筒,用绿色玻璃纸覆盖第三个手电筒。进入一个黑暗的房间,打开手电筒,把它们照在墙上,使光线重叠,如图所示。

在红光和蓝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洋红色。在红绿灯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黄色。在绿色和蓝色的光重叠的地方,你会看到青色。您会注意到,可以通过多种组合来发出白光,例如黄色与蓝色,洋红色与绿色,青色与红色,以及将所有颜色混合在一起。

通过添加这些所谓的附加色(红、绿和蓝光)的各种组合,可以使可见光谱的所有颜色都可见。这就是计算机监视器(RGB监视器)生成颜色的方式。

颜料与吸收

另一种制造颜色的方法是吸收一些光的频率,从而从白光组合中去除它们。被吸收的颜色是你看不到的颜色——你只能看到反弹回你的眼睛的颜色,这被称为减色法。这就是颜料和染料发生的情况,颜料或染料分子吸收特定的频率,并反弹或反射其他频率到你的眼睛。反射频率是你所看到的物体的颜色。例如,绿色植物的叶子含有一种叫做叶绿素的色素,它吸收光谱中的蓝色和红色,并反射绿色。

减色法:我们看到光是物质反射的光,其余被吸收

你可以用原子结构来解释吸收这一现象。入射光波的频率等于或接近材料中电子的振动频率,电子吸收光波的能量并开始振动,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取决于原子与电子的结合有多紧密。当电子被紧紧抓住时,吸收就发生了,它们将振动传递给原子核。这使得原子加速,与物质中的其他原子碰撞,然后以热的形式放弃从振动中获得的能量。

光的吸收使物体暗或对入射波的频率不透明。木头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有些材料对某些频率的光是不透明的,但对其他材料却是透明的。玻璃对紫外线不透明,但对可见光透明。

光的起源

今天的科学家们接受光子的存在及其奇怪的波粒子行为。他们仍在争论的是事物存在的一面,比如光从哪里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物理学家们把注意力转向了大爆炸和爆炸随后的几分钟。

宇宙从奇点爆炸

你可能还记得大爆炸是宇宙诞生的事件。你可以阅读更多关于大爆炸理论是如何工作的,但是在这里提醒你一些基础知识会很有用。大约150亿年前,所有的物质和能量都被封闭在一个叫做奇点的小区域。一瞬间,这种单点的超致密物质开始以惊人的速度膨胀。随着新生宇宙的膨胀,它开始冷却并变得不那么稠密。这使得更稳定的粒子和光子得以形成。

下面是可能发生的事情:

紧接着大爆炸之后,电磁不再作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存在。相反,它加入了弱小的核力量。

此时称为B和W玻色子的粒子也存在。

当宇宙只有0.00000000001秒大时,它已经冷却到足以让电磁力从微弱的核力中挣脱出来,并让b和w玻色子结合成光子。光子与夸克自由混合,夸克是物质的最小组成部分。

宇宙0.00001秒时,夸克结合形成质子和中子。

当宇宙形成0.01秒时,质子和中子开始形成原子。

最后,当宇宙还处于38万年的幼年时,光子释放出来,光线穿过黑暗的太空裂缝。

这种光最终变暗变红,直到恒星中的核熔炉启动并开始产生新的光。我们的太阳大约在46亿年前开启,向太阳系喷涌出光子。从那以后,这些光子就一直流到我们蓝色星球。一些光子落在伟大的思想家——牛顿、惠更斯、爱因斯坦——的眼中,使他们停下来、思考和想象!!

为什么说速度超过了光速就可以穿越时空

因为速度是相对的,爱因斯坦提出的想对论就提出了这一点,光也有速度,如果有东西的速度超过了光的速度,那么,它将比光更早一不到达目的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超时空了。我们生活的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空间。其实同一地点(实物)存在许多空间。而光速就是 这些空间的界线。
因此,只要超光速就可以穿越时空。——资料依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拓展资料:

狭义相对论(Special Theory of Relativity)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的区别于牛顿时空观的新的平直时空理论。“狭义”表示它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两条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理论的核心方程式是洛伦兹变换(群)(见惯性系坐标变换)。狭义相对论预言了牛顿经典物理学所没有的一些新效应(相对论效应),如时间膨胀 、长度收缩、横向多普勒效应、质速关系、质能关系等。狭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之一:一切微观物理理论(如基本粒子理论)和宏观引力理论(如广义相对论)都满足狭义相对论的要求。这些相对论性的动力学理论已经被许多高精度实验所证实。

狭义相对论不仅包括如时间膨胀等一系列推论,而且还包括麦克斯韦-赫兹方程变换等。狭义相对论需要使用引入张量的数学工具。

狭义相对论是对牛顿时空理论的拓展,要理解狭义相对论就必须理解四维时空  ,其数学形式为闵可夫斯基几何空间。

现在对于物理理论新的分类标准,是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非量子理论都可以叫经典或古典理论。在此意义上,狭义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

——资料参考:狭义相对论

挺深奥的.要花很多时间去了解才行.如果你感兴趣.可以买几本书来看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

超光速(faster-than-light, FTL或称superluminality)会成为一个讨论题目,源自于相对论中对于局域物体不可超过真空中光速c的推论限制,光速成为许多场合下速率的上限值。在此之前的牛顿力学并未对超光速的速度作出限制。而在相对论中,运动速度和物体的其它性质,如质量甚至它所在参考系的时间流逝等,密切相关,速度低于(真空中)光速的物体如果要加速达到光速,其质量会增长到无穷大因而需要无穷大的能量,而且它所感受到的时间流逝甚至会停止(如果超过光速则会出现“时间倒流”),所以理论上来说达到或超过光速是不可能的(至于光子,那是因为它们永远处于光速,而不是从低于光速增加到光速)。但也因此使得物理学家(以及普通大众)对于一些“看似”超光速的物理现象特别感兴趣。

  关于全局超光速旅行的一个著名建议是利用虫洞。虫洞是弯曲时空中连接两个地点的捷径,从A地穿过虫洞到达B地所需要的时间比光线从A地沿正常路径传播到B地所需要的时间还要短。虫洞是经典广义相对论的推论,但创造一个虫洞需要改变时空的拓扑结构。这在量子引力论中是可能的。

  开一个虫洞需要负能量区域,Misner和Thorn建议在大尺度上利用Casimir效应产生负能量区域。Visser建议使用宇宙弦。这些建议都近乎不切实际的瞎想。具有负能量的怪异物质可能根本就无法以他们所要求的形式存在。

  Thorn发现如果能创造出虫洞,就能利用它在时空中构造闭合的类时世界线,从而实现时间旅行。有人认为对量子力学的多重性(multiverse)解释可以用来消除因果性悖论,即,如果你回到过去,历史就会以与原来不同的方式发生。

  Hawking认为虫洞是不稳定的,因而是无用的。但虫洞对于思想实验仍是一个富有成果的区域,可以用来澄清在已知的和建议的物理定律之下,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

  21.曲相推进(warp drive)

  曲相推进是指以特定的方式让时空弯曲,从而使物体超光速运动。Miguel Alcubierre因为提出了一种能实现曲相推进的时空几何结构而知名。时空的弯曲使得物体能以超光速旅行而同时保持在一条类时世界线上。跟虫洞一样,曲相推进也需要具有负能量密度的怪异物质。即使这种物质存在,也不清楚具体应如何布置这些物质来实现曲相推进

对时光倒流的理解
[编辑本段]
所谓“时光倒流”就是光的多普勒效应。 并不是“时间”倒流,而是世界的感觉“倒流”。 与声音可以类比,都是波粒二象性。 多普勒效应根本上是由于波的传播速度是绝对的,只与介质有关,与声源和接受物体运动状况无关。 换句话说,波的传播应以介质作为参考系。 突破光速屏障时会有“光障”(类似“声障”) 现象可与超音速飞行类比,并不是不可能。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1.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4725.htm

光速是宇宙速度最快的,如果超光速飞到宇宙深处,能回到过去吗?

如果人类达到了光速,真的可以穿越时空吗?

个人觉得,你今天晚上看到的某一颗星星,它可能几亿光年前就消失了,那你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呢?那我来告诉你吧,那只是光的的信息,但是你的速度能超过光速,在你看到那星星的光之前就到达那颗星星(因为你的速度比光速快),星星可能还没有消失(因为星星发光你才能看到),对于你的眼睛来说,你就是回到过去了,因为星星的光被你看到的时候已经消失了。这个回到过去只是狭义的,你回到的过去不是无限的,只是看到光景象之前一点点

中科院院士问懵柴静事件的介绍

中科院院士问懵柴静事件主要是说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应柴静的采访,主要探讨和解答环境问题。

这个采访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柴与丁在认知层次上的差距(其原谅我使用的是差距而不是差异)。丁院士作为研究古地质的泰斗,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亿年计,同时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其相对于普通人更加的理性而富有远见。

而柴静在这个采访中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普通人针对环境问题所发出的的诘难。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历,妄下论断。从立场上就与丁院士相悖,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的面部表情多次表现出惊讶和对对方的不认同。

扩展资料:

柴静在采访中的错误:

1、首先柴静是站在自己预设的立场上来看待环境问题。

2、柴静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她潜意识地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界的结论是正确的。

3、柴静人为地将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割裂开。

4、作为一个记者,在这次的采访中,柴静没能够做到一个记者该有的客观和公正。

参考资料来源:

齐鲁晚报-中科院院士丁仲礼问懵柴静 全程回顾面对面的这段精彩

中科院院士问懵柴静事件主要是说中科院院士丁仲礼应柴静的采访,主要探讨和解答环境问题。

这个采访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柴与丁在认知层次上的差距(其原谅我使用的是差距而不是差异)。丁院士作为研究古地质的泰斗,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亿年计,同时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其相对于普通人更加的理性而富有远见。

这造成了丁院士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站得更高,看得更透彻。

他让我们明白了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历史等一系列问题。而柴静在这个采访中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普通人针对环境问题所发出的的诘难。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历,妄下论断。从立场上就与丁院士相悖,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的面部表情多次表现出惊讶和对对方的不认同。

这个视频,柴静犯下了几个普通人都会犯但是却难以察觉到的错误:

1、首先柴是站在自己预设的立场上来看待环境问题。

这是也是由她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她所代表的是生活在北上广和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丰厚的物质和经济条件,所以不满足于现在浑浊的空气,想要追求更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的声音。但是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同样是获得干净的空气,每个人甚至每个群体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

2、她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她潜意识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界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正如丁院士在视频中所反驳的一样,科学家没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科学是以事实判断为依据的,我掌握了事实,那我便是主流,无关名气人数。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屡次按照西方塑造的价值观和逻辑来对丁院士进行责问。

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发展得很好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地球环境,让我们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我才不管亚非拉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看不了病。我们发展到现在,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你们不行,你们不可以和我们一样消耗大量资源,这样地球温度会上升,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首先表明态度:从丁院士身上我看到了支撑中国发展的脊梁,正是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的学者才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向他们致敬!

这个采访最主要的矛盾在于柴与丁在认知层次上的差距(其原谅我使用的是差距而不是差异)。丁院士作为研究古地质的泰斗,其研究的时间跨度以亿年计,同时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也使其相对于普通人更加的理性而富有远见。

这造成了丁院士在看待问题的时候站的更高,看的更透彻。

他让我们明白了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问题,它涉及经济、政治、科技、历史等一系列问题。而柴静在这个采访中所表现出来的,更像是一个普通人针对环境问题所发出的的诘难。凭借着自己的直觉和生活经历,妄下论断。从立场上就与丁院士相悖,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的面部表情多次表现出惊讶和对对方的不认同。

首先针对这个视频,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柴静犯下了几个普通人都会犯但是却难以察觉到的错误:1.首先柴是站在自己预设的立场上来看待环境问题。

这是也是由她的生活环境所决定的,她所代表的是生活在北上广和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丰厚的物质和经济条件,所以不满足于现在浑浊的空气,想要追求更好的空气质量和生活品质的都市白领的声音。但是她没有意识到的是,同样是获得干净的空气。每个人甚至每个群体所付出的代价是不一样的。作为一线城市的白领阶层,他们所要做的或许只是少开几次车,少抽几根烟,甚至是随手关一下电源这些生活中的细节。但是作为河北省的中小钢铁厂及工人来说,他们面对的是工厂的倒闭和工作的丢失。作为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农民,如果你让他为了改善环境停止焚烧乔木而改用天燃气或者无烟煤的话,他们面对的很可能是在自己所剩无几的收入中额外的支出一大笔钱。这些钱原本可以为家人添置几件衣服,也可以为孩子多买几本课本。但以柴静为代表的所谓的精英阶层,他们想当然的把自己的诉求当成了全中国人民的诉求,他们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每天发出声音。但是如果你现在去农村或者去非洲采访一下当地人民是愿意要温饱的生活还是要蓝天白云,恐怕我们又会听到另外一种声音。但是,他们不会上网,他们没有引导舆论的能力,也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发声。因为这种事在目前看来,似乎有那么一些政治不正确。

西方发达国家在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上也扮演了柴在中国类似的角色,他们享受到了工业革命的红利,物质经济都远远好于发展中国家,掌握了国际话语权。

但是我们更应该认识到全世界还有数以亿计的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他们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他们需要的不是蓝天白云,而是吃饱穿暖。他们连自己能不能活下去都不知道,你却要求他为了全人类放弃发展。这本身就是对发展中国家人权的一种剥夺。

2.柴还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就是她潜意识的认为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界的结论是正确的。

但是正如丁院士在视频中所反驳的一样,科学家没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科学是以事实判断为依据的,我掌握了事实,那我便是主流,无关名气人数。所以我们在视频中看到柴屡次按照西方塑造的价值观和逻辑来对丁院士进行责问。简单的说就是,我们现在已经发展的很好了,所以我们要保护好地球环境,让我们这样的生活可以一直持续下去。我才不管亚非拉还有多少人吃不饱饭,看不了病。我们发展到现在,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但是你们不行,你们不可以和我们一样消耗大量资源,这样地球温度会上升,生态系统会被破坏。

借用评论中的一段话:

“发达国家11亿人口拿走44%,剩下的56%给发展中国家的54亿人口,柴静是100%占在发达国家的立场去质问丁仲礼,逼的丁仲礼回应柴静 :中国人是人不是人?”

“柴静质问丁仲礼指责IPCC,丁仲礼回应为什么不能指责,柴静:我看到你的措辞是很激烈的,有这个必要吗?柴静不是做了多年的电视采访的媒体人?这次【雾霾调查–穹顶之下】的视频,措辞不很激烈?”

“柴静提出科学家不能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为人类共同利益。丁仲礼回答精彩: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保护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的落实,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益吗?”

“柴静指责丁仲礼,科学家介入政治,对身份提出疑问,考量问题是为国家为前提等;就查把话挑明:丁仲礼是五毛了。搞不懂为中国人为什么就和为世界矛盾。排放量是发展权,是人权,不懂为什么柴静会认为:中国争发展权就是违背世界利益了?3.柴人为的将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割裂开。

她不自觉地认为按照发达国家的模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让全人类过的更好,却不知道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和发达国家是完全不同的,他们需要的是更好的物质生活,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好的就业。这就和马斯洛需求理论一样,只有当我们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以后,我们才有精力去追求更高的需求。但是柴将这个需求割裂开,将西方发达国家的需求当成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并要求他们按照西方的标准全盘接受。这也造成了在视频中丁院士反问:“难道中国人就不是人了吗”?这看似不可思议,但是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无论我们怎样站在别人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通过自己所处的环境和经验来进行思考。同时我们也会不由自主的认同更好的环境中所产生的更高的标准,并以此为标准要求处在更低生活层次的人们。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矛盾与冲突。

从香港对大陆的地域歧视到种族问题,从pm2.5的治理到国际二氧化碳的减排,都是这个问题的不同表现。当然,最后往往是制定标准掌握资源和话语权的群体获得了胜利。但是胜利者不一定是正义的,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放弃思考和反抗!

4.作为一个记者,在这次的采访中,个人认为柴没能够做到一个记者该有的客观和公正。

过多的代入了个人主观的判断。采访中不断地表现出对丁院士观点的不认同,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多误导性的词语,有一种想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还诱迫被采访人用自己的嘴说出他们的既定观点的感觉。视屏中多处表现出对被采访对象的不屑。就这个视频来看,我个人认为柴静有悖与一个记者的基本素养。最近网上也出现了一种阴谋了的说法,说是柴在采访中扮演了黑脸的角色,刻意反衬丁。对于这种腹黑的阴谋论论调我们不做过多评价。以上几点主要是针对柴静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批判,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我们绝大多数的网民和公知们对这件事的认识程度也仅仅甚至还不到柴静对问题认识的深度,他们也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全人类的问题,他们也是想当然的把自己的需求当做绝大多数人的需求,并为此而洋洋得意。对于网络上不同的声音无所顾忌的谩骂和攻讦,仿佛和主流不同的都是异类。借用丁院士的一句话:科学家没有主流,科学是对真理的判断。感谢丁院士,也感谢柴静让雾霾和环境问题引起的大家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也让更多不同的思想和声音可以碰撞出文明的火花!再来谈谈丁院士,本人看完了这个视频之后最大的感触不是关于环境问题,而是丁对于地球环境发展的理解已经到了一个普通人甚至难以理解的高度。目前绝大多数的人对于地球环境变化的态度是停留在自己作为这个星球的主宰,为了保护物种的延续并且作为这个物种内部的一员而产生的担忧之情。但是丁院士给我的感觉是他已经跳出了人类这一物种内部,站在地球的高度,以亿万年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环境问题。人类所做的这一切和这个星球上无数物种一样,只不过是在消耗完自己生存所需的资源以后走向灭亡。对于人类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但是,对于地球这棵养育了无数物种的大树来说,可能只是一片失去养分的落叶而已。所以丁院士才会说:地球不需要被拯救,需要被拯救的是人类自己。能够拯救人类的也只有人类自己,那就是在这个和而不同的世界产生更具包容性的文明,唯有这样才能够做到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也是在我读完三体之后看到的关于文明的意义的又一番振聋发聩的思辨。写了这么多,深深的感觉到一个具有科学思维能力的现代科技工作者比那些情绪化的人文学者更有能力参与现代决策!

我看过柴静的那个《穹顶之下》,开始看的时侯,真以为她是在为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振臂高呼,但看着看着感觉不对了。她是在为美国呼喊,要把中国的能源产业完全从国有中剥离出来私有化,真有图穷匕首见的味道,她在借尸还魂。我认定这家伙是在为要灭我中华的美国主子当马前卒。柴静,你想干什么?
现在中国社会低智商普遍较多网上尤为突兀 可能和近年来食品不安全 韩流文化入侵有关。本视频是一位记者和科学家的对话采访 记者在节目里以一个对立面的视角提出问题 院士给予解答 以便让观众更清晰全方位了解,然后就有人开始人身攻击以此获得病态的心里满足当然不免一些从众心理的吃瓜群众。有点智商的去看看《看见》这本书,你会了解多一点。
本文标题: 假如我的眼睛能接受到比光速更快的传播介质我看到的世界会和普通人会有什么区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376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灰指甲是什么可以根据胡克定律测出它的伸长量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