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长江像黄河一样长期大范围断流,能否趁机对江底进行考古发掘

发布时间: 2022-08-17 11:01: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还采取了什么措施,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

如果长江像黄河一样长期大范围断流,能否趁机对江底进行考古发掘

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
  黄河河床
  。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太阳黑子
  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间冰期
  根据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
  黄河断流
  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大气层透明度变化
  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火山活动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大,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没有显著影响。据计算,火山尘埃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长波辐射大30倍,尘埃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比大气分子强得多。根据实测结果,火山活动较多的年份,相应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较少。1912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混浊程度减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流域状况
  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下游补给
  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上中游补给
  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
  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人口和经济迅速
  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水资源浪费惊人
  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对策: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 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 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关于黄河断流的原因分析:黄河断流形成的原因,总的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从上述断流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黄河断流问题,重点在于解决枯水季节来水少用水多的矛盾,其原则有四:一是增加来水量;二是减少用水量;三是调整用水时间;四是强化水体质量保护.
可归纳为2个方面,一是天然因素;二是人为影响,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 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
2 降水量偏小
3 沿黄工农业引黄用水迅速增加
4 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浪费
5 水库调节能力低,管理调度不统一
采取的措施是
1 减少用水量(最主要)
2保护水的质量(黄河)

长江的断流事件是怎么回事,是真实发生的吗?

众所周知,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它不仅含水量丰富,也养育千万中华儿女的黄金水道。长江地处于我国雨水频繁的南方,所以径流量七倍于黄河。但长江水是否一直滚滚不息呢?有力量能使奔腾的流水停断吗?我们惊讶地发现书中记载的事件中长江居然出现过两次诡异的段流!那么长江断流事件究竟是真实的,还是杜撰的呢?原因又是为何?

据根据相关史书和各县志、村志记载,长江是先后有两次断流的。时间分别是:公元1342年(元代)八月和1954年。

据记载,公元1342年泰兴长江有次洪水大涨,但不知怎的一夜之间江水凭空消失,干竭见底,人们趁机慌乱拾取江中物品,但怎料消失的江水波涛忽然汹涌而至,以至于不少人丧命。

1954年1月13日16点左右又发生了长江断流,同一地点泰兴,与之不同的是,这次断流仅持续了2个小时,当天阴风阵阵,黄沙满天,只见江水慢慢褪去,不久河床见底,人们见状纷纷下河捡鱼。

可没成想,2个小时后江水奔腾而至,情景重现,又是让不少人惨死江中。

据当地的人讲述和有关考证长江断流事件确有其事,其原因为何却不知道,有些甚至认为是鬼神导致。也有学者提出在地球的北半球的北纬30°线上,会有无数神秘现象,比如:空中花园、死海、金字塔等都处于北纬30度附近,而巧合的是泰兴长江段也在线上。一时间关于断流原因各种说法蜂拥而至。

长江一直是向东流的,可泰兴境内的江水却是向南而去,且一去40公里。沿着江北上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数百万年前形成的洪泽湖。洪泽湖湖底实际上有一个大约形成于6700百万年前,与之面积相当的古盐湖,它的湖床奇迹般地在一条古裂谷的谷底。

而实际上,导致长江断流的罪人就便是这条隐秘的东方古裂谷,与那些所谓的鬼神毫无关系。虽存在时间久远,纵贯江苏、山东两省,但这条古裂谷一直不为人所知。

两次断流都在都是古裂谷南部一段。这一段就是古裂谷跨越的地方,相当于一个开关,长江水通过这段跨越过去就会顺着裂谷流入地下,进而很快便会把整个大裂谷及地下暗河充满。因此可以跨越这段长江水便会再次恢复到正常水平。正是这个神秘的古裂谷控制了江水枯竭的江段,这就是长江段流为何来的突然断流而恢复的又那么猝不及防。

不仅如此,神奇的大裂谷还可以左右一串湖泊展布的方向。相关研究学者还发现,谷底深处还有交错总行的河水网,水脉辐射能强度极大,可使人丧失控制力,也可让蛙不叫,蛇不爬,鸟不入等,即让动物有异常行为。

这就是长江断流事件的真相所在,这个东方古裂谷开关。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它也将不断为人们研究认识,进而在不远的将来彻底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长江的“断流现象”在历史上一共出现过几次,怎么产生的?

长江和黄河是中国人民的母亲河,在中国是十分重要的两条河,这两条河不仅养活了许多人还具有十分重要的地理意义。长江是我国的最大的一条河流,同时在世界上也是“名列前茅”,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的水量十分丰富,与黄河比起来,这条河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水道。

长江地处南方,那里降雨量十分丰富,因此长江径流量要比黄河多得多。黄河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多次出现了断流现象,黄河的断流可以理解,毕竟北方降雨量少而且用水多。

但是你知道吗,滚滚长江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两次诡异的断流事件,断流发生在长江下游江苏泰兴段,第一次是在1342年,第二次则是在1954年,为什么会出现这两次断流呢?

1342年第一次断流

1342年的时候长江下游出现了第一次断流,根据泰兴地区民国前的县志和历史书籍中记载,长江断流发生在洪水大涨之际,河流平面本应该涨高,但是长江却在一夜之间凭空消失,河流枯竭见底,河流其中的东西也显露了出来。

面对长江断流,人们虽然感到很害怕,但是当他们看到河里的历史遗物时,他们还是赶忙去拾取这些宝贝,就在他们拾取遗物的时候,令他们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原本消失的长江水突然汹涌在河道里面,不少人因为躲闪不及失去了生命。这一次断流在当时本来就十分诡异,第二次断流更是令人害怕。

1954年第二次断流

第二次长江断流发生在1954年,与第一次相同的是这一次也是发生在泰兴地区,而且这一次的长江断流甚至带有一定的灵异色彩。

这次断流具体发生在1954年1月13日下午4点左右,当时天色十分苍黄不正常,而在泰兴地区,长江水更是突然出现了枯竭断流的现象,江上的航轮全部都搁浅了。并且更令人害怕的是当时长江边上的一个村子里的村民还集体遭遇了鬼压床,真是不可思议。

长江边上的这个村子叫做吴村,据村民讲述,在江水断流的前一天晚上,这些人睡到半夜的时候,突然觉得身上有什么东西压迫着他们,这些人想要伸手去推,但是却怎么也推不开身上的东西,并且村民们的意识非常清醒,但是就是不能睁开眼睛看清楚压在自己身上的究竟是什么?


鬼压床发生的第二天,下午四点左右长江断流了,与上次断流事件不同的是,这次断流事件仅仅只持续了两个小时。根据史料记载,当时泰兴的天气阴沉,并且还吹着很大的风,天色苍黄,沙尘蔽日,不久长江水慢慢退去,河床清晰可见。

断流事件发生的原因

长江事件发生以后,国家派出了大批学者找寻长江断流的原因。其中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北纬30度”学说,有学者根据研究提出了“北纬30度”的说法,这些学者提出的观点认为在地球的北半球的北纬30°线上,存在着无数神秘的现象,这些现象都没有找到具体的原因。

比如古巴比伦时期建造的“空中花园”、约旦的“死海”以及古埃及的金字塔等等,这些未解之谜都都处于北纬30度左右。但是这种说法没有太大的科学依据,因此并不能让人们信服。

第二个是“东方神秘古裂谷”说,提出这种说法的学者们认为导致长江断流的“罪魁祸首”,是隐藏在我国东部的一条神秘东方古裂谷,这条古裂谷一直鲜为人知,但是它历史悠久,并且范围十分广泛,这条大裂谷贯彻了江苏、山东两个省份。

并且学者们还发现长江发生的两次断流事件正好与这条大裂谷南部的一段重合。长江向东流去,但是泰兴市境内的江水竟然向南流去,这段河流长度达到了四十多公里,而沿着这段河流北上,就可以看到形成于数百万年前的我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

并且更出人意料的是,洪泽湖湖底还潜伏着一个与之面积相当的古盐湖,这个古盐湖的历史更加悠久,大约形成于距今六千七百万年前,湖床奇迹般地出现在这个古裂谷的谷底。

长江断流有了答案,长江下游的一段河流与大裂谷重合,当长江流经这里的时候,有可能江水会顺着大裂谷灌入地下,但是大裂谷地下本就有盐湖,很快这些滚滚的江水便会将整个大裂谷及地下的暗河全部灌满,而当灌满之后,江水就会重新再回到河道上,这样就可以科学地解释长江断流和恢复都发生在短时间内。

黄河断流的现状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

年份 断流天数

1991 16

1992 83

1993 60

1994 74

1995 122

1996 136

1997 226

1998 142

1999 42

这种情况在2000年得到了改变,2000年没有断流。反而,到2003年9月,黄河中上游连连降雨,水势上涨,河南兰考段蔡集控导工程28号坝被撕裂,出现决堤现象,造成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但是,黄河断流这一影响重大而广泛的现象依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

二、黄河断流成因浅析

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太阳辐射的改变。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②太阳黑子。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③间冰期。根据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④大气透明度的变化。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火山活动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大,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没有显著影响。据计算,火山尘埃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长波辐射大30倍,尘埃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比大气分子强得多。根据实测结果,火山活动较多的年份,相应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较少。1912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混浊程度减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⑤流域状况。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⑥下游补给。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⑦上中游补给。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2.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④水费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⑤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⑥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⑦海洋沙漠化。目前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⑧人为热释放。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⑨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来,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大陆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三、黄河断流的影响
1.黄河断流对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黄河断流能够引起河道萎缩,原来输入海洋的大量泥沙只能在沿岸地区沉积,由此抬高河床,不利于汛期洪水下泄,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干涸河道中泥沙的骤然增多使河道潜在地有演变成一条巨大沙带的可能,久而久之,昔日黄河故道风沙弥漫的悲剧就可能会重现,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可能性增大。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黄河断流对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1972年~1996年累计造成工农业损失约268亿元,每年平均损失14亿元以上,受旱农田累计500万公顷,减少粮食100亿吨,黄河断流严重地扰乱了沿岸人民的生活,山东境内10余万居民长期供水不足。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状况。黄河的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黄河断流的对策探讨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 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 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黄河是西北、华北地区的生命之泉。前不久,记者从青海省出发,途经甘肃、宁夏,到达内蒙古,行程3000多公里,亲眼目睹了黄河中上游水污染的现状和日益加剧的危害。调查中记者发现,尽管黄河流域各地都采取了一些治污措施,但目前黄河仍面临着工业污染治理举步艰难,生活污水和农业退水污染加重的状况,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苦水”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基本丧失水体功能 120多万市民只能饮用苦水

今年年初,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组织专家组,对黄河水污染的状况及危害进行了量化分析,发现黄河干流近40%河段的水质为劣五类,基本丧失水体功能。随着经济发展,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多了一倍,达44亿立方米,污染事件不断发生。黄河上游的绝大部分支流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中下游几乎所有支流水质长年处于劣五类状态,支流变成了“排污河”。

乌梁素海总排干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通向黄河的一条主要排污渠道。记者看到在这条总排干的沿线分布着许多造纸、焦化等企业,这些高污染企业规模大小不一,一旦环保设施停运或本身就无处理设施,大量污染物就会直排入黄河,影响下游供水安全。

今年年初,黄河包头段遭遇空前严重的以挥发酚为代表的污染,挥发酚、氨氮等超标几倍到几十倍,由于包头市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来自黄河,120多万市民只能硬着头皮饮“苦水”。记者在包头市环保局上报国家局的信息中看到,造成这次黄河挥发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乌梁素海总排干的排放,而氨氮的污染主要来自宁夏和包头。

“祸首”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工业污染一直是黄河水污染的“祸首”。从青海,经甘肃、宁夏,至内蒙古,黄河沿岸能源、重化工、有色金属、造纸等高污染的工业企业林立,产生出了包括COD(化学需氧量)、氨氮、重金属、高锰酸盐指数以及挥发酚等在内的大量污染物。由于环保设施投入大,运转成本高,沿黄重点污染源偷排现象仍比较严重,而一些“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点多面广,很难根除。

在甘肃白银市采访时,当地环保部门的干部引导记者查看了横穿城区直入黄河的东大沟,这条天然排洪沟现在成了排污沟。人还未下车,沟里的污水散发出的恶臭扑面刺鼻,河道里的红色酸性废水缓缓流淌着,旁边的支岔小沟还不时注入小股绿色的水流,河沟滩上的土壤被污水侵蚀,呈现出了金属铜色。白银市环保局的干部介绍说,东大沟的沿线有八九家污染企业,包括生活污水在内,每天有近5万立方米废水排入黄河,其中最大的污染源来自于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这家运转了40多年的铜冶炼老企业,设备严重老化,虽经国家、甘肃省有关部门多次限期治理,至今没有效果,现在每天还有8000多立方米的酸性废水直排黄河,废水中铜、铅、锌、砷等重金属含量超出国家标准几十倍到上千倍。“白银区原来最主要的居民饮用水水源地位于东大沟下游,距离入黄口仅有200多米,现在这里的水因为净化后水质难以达标,已经停止向城市供水。”环保干部忧郁地说。

“消亡”现状: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染”呈现加重趋势乌梁素海湖已经濒临消亡

在沿途调查中记者发现,除工业污染外,生活污水和过量施用化肥、农药造成的“农业污染”目前也呈现加重趋势,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同时,沿黄一些城市沿河乱堆、乱倒生活垃圾,加剧了黄河河段的污染。

日趋严重的黄河水污染,严重破坏了黄河生态系统,导致河道中的水生物濒临灭绝。上世纪五十年代兰州市雁滩滩边遍布红柳、芦苇,栖息斑头雁、高原山鹑等十几种水鸟,如今这些鸟种已没有了踪迹。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黄河甘肃段生长的鱼类大大减少,有些已经绝迹。就连兰州人引以为自豪的兰州特产青白石白兰瓜,近年来也因浇了受污染的黄河水而品质下降。

据甘肃省环保局统计,黄河甘肃段年排放废水2.37亿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达到了1.41亿吨,占到废水排放总量的59.5%。黄河流经甘肃四座城市,目前仅有兰州市有4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仅有15.8万吨。而且兰州市征收的污水处理费只有每立方米0.2元,全市所收的污水处理费也只能维持一座日处理10万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甘肃省环保局局长赵伟民介绍说,作为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目前兰州市的污水管网普及率只有12.2%。较小的污水处理和收集能力远不足以处理日益增加的城市污水排放量,致使黄河沿岸排污管、排污沟密布,大量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黄河。记者发现,这一问题许多沿黄城市都普遍存在。

污染加重的黄河,不仅影响了沿河地区的工农业生产,更为严峻的是直接危及了生态环境和沿黄百姓的饮水安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境内的乌梁素海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淡水湖,现在每年有5亿立方米的废水注入湖区,其中排入黄河有0.5亿立方米。记者在乌梁素海看到,水体已呈现酱黑色。由于工业废水,特别是农药、化肥含量很高的农业退水注入湖区,使水域的富营养化加剧,水草、芦苇疯长,湖区明水面萎缩,湖底抬升加快。

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局长杨介中介绍说:“乌梁素海水质目前基本处于劣五类,昔日的渔场现在已有19种鱼类灭绝。2002年,找到的一条最大的鱼还不足3两重。如果不尽快采取措施治理,不仅危及黄河,而且这块重要的湿地也会在20到40年间消亡。”

“毒水”水质: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水后被烧死村民饮水后常拉肚子

湟水河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在青海省境内流长约300公里,流域集中了青海省60%以上的人口和大部分的工农业生产。然而,由于近年来工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的排放量逐年加大,年排放量已达到近2亿立方米,湟水河的水质污染急剧恶化。特别是进入西宁市后的各河段,枯水期水质基本在五类或劣五类。2002年,青海省海东地区平安县东庄村的近百亩小麦,引溉了污染的湟水后被活活烧死。正在田头浇地的东庄村村民王成发告诉记者:“现在引湟水浇地,先要看河道里的水,水多了才敢浇,水少了灌进地里,苗子准烧死。”

在甘肃省靖远县靡滩乡,村民们长期饮用的是经过简单沉淀的黄河水。村民们说,锅里经常有白色的沉淀物,饮过水后常拉肚子,洗过脸后皮肤龟裂起皮。“这个水咸得人吃不成,沏出来的茶咸得喝不成。河流里漂着黑乎乎的东西,看着像有油。”村民陶国才说。

记者在宁夏石嘴山市黄河水厂采访时了解到,从2001年开始由于黄河水质急剧下降,水厂的处理难度不断加大。水里的氨氮、挥发酚等含量过高,消耗了大量用于杀菌的氯,水厂不得不将加氯量由原来的处理每升水使用0.15毫克增加到4毫克左右,而用于澄清、处理有机物的药料也在成倍增加。去年和今年春天这家水厂还曾两次被迫停止处理。水厂副厂长张玉和说:“枯水期最严重的时候,感觉就是在处理污水,即使目前处理过的水,口感还是比较差,有时还有些怪味。现在大约有7万多人在饮用这样的水,今后水厂的供水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黄委会宁蒙水文水资源管理局局长钞增平说,黄河污染问题也到了应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高度重视的地步了。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多半。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

年份 断流天数

1991 16

1992 83

1993 60

1994 74

1995 122

1996 136

1997 226

1998 142

1999 42

这种情况在2000年得到了改变,2000年没有断流。反而,到2003年9月,黄河中上游连连降雨,水势上涨,河南兰考段蔡集控导工程28号坝被撕裂,出现决堤现象,造成重大财产经济损失。但是,黄河断流这一影响重大而广泛的现象依然值得我们分析探究。

二、黄河断流成因浅析

1.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

黄河流域近年来降水量减少是黄河断流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而降水又直接受气侯变化的影响。综合各种情况来看,致使黄河断流的自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太阳辐射的改变。太阳辐射是地球气候的能源,所以太阳辐射输出量的改变势必导致地球气候的变化。根据观测,20世纪70年代开始,太阳辐射量在不断增强,地球气温不断升高,蒸发加强,使我国黄河流域乃至华北、西北地区更加干旱。

②太阳黑子。根据观测分析发现,亚洲东南部的季风气候与太阳黑子的11年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一般情况下,在太阳黑子极值年附近,我国地面大气环流中的季风成分大于行星风成分。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太阳黑子两个极值年之间,所以,我国的季风势力较往年减弱,尤其表现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地区,使季风降水雨带多徘徊于长江中下游地区,造成我国华北干旱显著(如1997年黄河断流最严重)。

③间冰期。根据考古分析,地球上的气候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的周期长短不一。在大冰期之间是比较温暖的大间冰期。在第四纪大冰期中,又分为几个亚冰期和亚间冰期,而当今世界处在第四纪的亚间冰期,气温逐年上升,降水量逐年下降,尤其在黄河流域,出现干旱气候。黄河河南花园口以上流域1990年~1995年间平均降水量减少12%。

④大气透明度的变化。地表气候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除受太阳本身变化影响外,到达地球的部分也受大气透明度的影响。火山活动对大气透明度的影响最大,火山爆发喷出的灰尘能强烈地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而对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却没有显著影响。据计算,火山尘埃散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散射地面长波辐射大30倍,尘埃反射太阳辐射的作用比大气分子强得多。根据实测结果,火山活动较多的年份,相应地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也较少。1912年以后至20世纪90年代,北半球火山活动相对较少,大气混浊程度减少,可以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因此气温增高,形成一个温暖期,蒸发加强,气候变得干燥。

⑤流域状况。黄河流域大部分属于干旱、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76毫米,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大约60%的降水量集中在6月~9月。径流的补给主要靠降水,因此年内分配不均匀,且年际变化大,天然河川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实测年径流量431亿立方米。干流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为2~3。降水量本来就不充沛,水资源不足,进入温暖期后蒸发加强,降水减少,旱情加重,水资源供求关系更加吃紧。最终导致黄河断流现象出现。

⑥下游补给。黄河下游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淤积,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河,使该段黄河不仅得不到两岸地下含水层的水源补给,反而要用河水下渗补给地下含水层,越是干旱越是下渗严重。

⑦上中游补给。黄河径流主要来自于上中游以降水补给为主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域内降水量的下降直接减少了径流的水源补给量。

2.黄河断流的人为原因

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对环境的破坏也是黄河断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历史上植被状况的恶化对黄河断流影响很大,在黄土高原,原有的茂密森林在唐代、宋代之后遭到人为的毁灭性破坏,直到今天,黄河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仍然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生态破坏的趋势远未能得到根本性的遏制,甚至于有所发展。水土流失量惊人,使得土地蓄水、保水性能很差。生态环境的恶化、森林的消失是造成黄河洪灾与断流并存的历史原因。

②人口、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20世纪50年代以来,黄河流域人口猛增,人类生产与生活规模无节制扩大,耗水量呈现急剧上升态势。50年代时,黄河下游灌区灌溉140万公顷农田,90年代灌溉面积上升到500万公顷,工业生产用水也数十倍地增长。在50年代初期,黄河供水地区年均耗水量122亿立方米,90年代初达到300亿立方米,而同时年均降水量反而有所下降。与50年代相比,90年代黄河下游非汛期来水减少24.5亿立方米,同期耗水量反而增加81.5亿立方米,水资源供需矛盾尖锐,黄河水资源供远小于求,断流在所难免。

③水资源管理不协调。 在枯水年份或者枯水季节,黄河沿岸各地只从自身利益考虑,纷纷引水、蓄水、争水、抢水,水资源管理混乱,水量分配不合理,水荒矛盾更加突出。加重了下游水资源匮乏的程度。

④水费偏低,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黄河流经了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产区,农业灌溉用水即占全河流用水总量的90%以上,而引黄渠每立方米水费仅为3.6厘钱,远远低于供水的生产成本,如此低廉的水价自然难以唤起人们的节约用水意识。目前,黄河流域共有水浇地500万公顷,农业灌溉仍然主要采用大畦漫灌、串灌等原始灌溉方式,一些灌区每公顷地年均毛用水量竟然高达60立方米,粗放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使黄河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不及40%,水资源浪费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⑤水体污染严重,水体质量不佳。随着人口的剧增、经济的发展,黄河流域水污染程度逐年加重,水体质量的明显下降既影响了人体的健康,也降低了黄河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水荒"矛盾更加尖锐。

⑥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加速了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大,降水减少,干旱加剧。

⑦海洋沙漠化。目前每年大约有18亿吨的石油通过海上运往消费地。由于运输不当或油轮失事等原因,每年约有180万吨石油流入海洋。另外,还有工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油排入海洋。有人估计,每年倾注到海洋中的石油量达200万吨~1500万吨,其中一部分形成油膜浮在海面上,抑制海水的蒸发。使参与水汽输送的水量减少。同时又减少了海面的潜热的转化,使海洋减小了调节气候的作用,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尤其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我国近海越来越显著,直接影响我国的气候、降水,使我国降水量有所减少。

⑧人为热释放。随着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世界能量的消耗迅速增长。仅2000年全世界消耗的能量就相当于燃烧了380亿吨煤所放出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大气的干燥度,使陆地降水量减少。

⑨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造成市区与郊区之间的温度差,因而形成局部的热力环流,其在大范围气压梯度小时,表现比较明显。在白天市区中心有强烈的上升气流。这样,市区因凝结核特别多,又有上升气流,所以,降水量比郊区多,一般可增加5%~10%。近年来,我国东部城市化进程特别快,城市发展规模大,数量多,众多的城市群对进入大陆空气中的水分有明显的"截流"作用,使之在当地产生降水,减少了进入内陆(如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量,使黄河主要补给区降水减少。

三、黄河断流的影响
1.黄河断流对沿岸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

黄河断流能够引起河道萎缩,原来输入海洋的大量泥沙只能在沿岸地区沉积,由此抬高河床,不利于汛期洪水下泄,容易诱发更大的洪涝灾害。干涸河道中泥沙的骤然增多使河道潜在地有演变成一条巨大沙带的可能,久而久之,昔日黄河故道风沙弥漫的悲剧就可能会重现,沿岸土地缺乏水源保护,土地沙化、荒漠化的可能性增大。黄河季节性断流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缺乏足够的泥沙沉积与水量输入,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浸,土壤盐碱化速度加快,生物种群多样化的优势将丧失殆尽。总之,黄河断流使黄河下游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趋向恶化,生态平衡失调,土壤肥力下降,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黄河断流对沿岸人类活动的影响

因黄河断流,黄河下游地区1972年~1996年累计造成工农业损失约268亿元,每年平均损失14亿元以上,受旱农田累计500万公顷,减少粮食100亿吨,黄河断流严重地扰乱了沿岸人民的生活,山东境内10余万居民长期供水不足。黄河季节性断流使其下游地区水源减少,而排入黄河的工业污水与生活废水却逐年增多,黄河的自净能力减弱,地下水水质恶化,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状况。黄河的季节性断流极大地制约了华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四、黄河断流的对策探讨

1.植林种草,绿化大地,改善局部气候 植林种草,扩大植被覆盖率,发展生态经济,资源开发与水土保持相结合,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局部气候,减少洪水危害,增加土壤肥力,增加地下径流。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黄河流域应重视对人口增长的有效控制,同时促使公民自觉地保护环境与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

3.统一规划、协调开发黄河水资源 统一管理、统筹编制黄河水资源利用与调度方案,兼顾各地情况,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枢纽作用,拦蓄洪水调节径流。

4.加收水资源使用费,促进节约用水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依法征收水资源使用费,适当提高水价,以刺激人们的水消费观念,唤醒节水意识,避免或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5.调整流域内的农业结构,减少用水量 在流域内大力培育推广耐旱作物,使灌溉用水量减少。

6.科学种田,实施节水灌溉新技术 管灌、喷灌、滴灌、渗灌是国际上一致公认的节水灌溉新技术,节水灌溉每公顷农田用水量仅为传统灌溉用水的1/5。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宽广,传统灌溉方式普遍,节水灌溉新技术有着广阔的市场,其节水潜力相当可观。这不仅要在黄河中下游推广,更应在黄河用水大户的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推广。

7.加强污水的净化处理工作,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是工业节水的重要手段,努力搞好污染水体的净化处理工作,尽可能地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节约用水。

8.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进入黄河是解决黄河流域水资源紧张状况的重要措施。

9.更新工业和交通设备 设计出吸热存热新器械,使交通和工业中释放出的热能被再利用。减少人为热释放,降低陆地上空气的干燥度。

10.减少洋面浮油 通过有效措施,回收利用废油,合理运油,减少入海石油。设计"洋面吸油器",对洋面定时"清扫"浮油,以减弱海洋沙漠化现象。

11.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普及使用太阳能、地热等清洁能源,减少排放CO2,减缓"温室效应"的作用,降低空气干燥度。

黄河为什么会断流?

现在黄河断流次数不断增多,国家正在紧急安排治理黄河,鼓励居民多种树,少向黄河里排放污水

历史上记录了长江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记录了长江两次突然枯竭的史实,但是没有给出具体的原因,当时的技术水平有限,也没有机会了解长江断流的原因。现代学家通过研究给出了一些推测,可能就是要被暂时隆起的土地所阻挡,地形发生了某种变化,但是这也仅仅是推测而已。

长江的水量非常的充沛,几乎没有出现过断流的现象。655年前泰兴沿江居民惊奇地发现,一夜间长江枯竭见底,很多人们看到河道内有很多的物品,都下去捡东西,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没有多长时间长江的水量就恢复了,很多的人没有来得及躲闪,直接被大水冲走了,造成了很严重的人员伤亡。

长江的另一次断流是发生在1954年,发生的地点还是泰兴,大江顿失滔滔,数十只航轮搁浅,人们都没有见过这种场景,都感到非常的好奇,历经两个多小时之后,听见水流的巨大冲击声,长江的水量恢复如常,正在江中的人们闻声迅跑登岸,这次人们跑的很及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所有事情发生得都极为迅速和突然。

这两次断流可能是地理形态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江两次断流正好重叠在这条古裂谷南部的同一段上。沿着江段北上是洪泽湖,洪泽湖湖底还潜伏着个古裂谷的谷底,这个大裂谷可能就是长江断流的原因,长江匪夷所思的断流和这种独特的地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长江的两次断流原因并不清楚,猜测很多,但倾向于是地质原因。

第一次断流是在1342年农历8月份,也就是元朝至正二年八月,断流时间长达两天。地点是在江苏泰兴。八月份,按理说是南方的汛期,也是长江的洪水期。本来应该是涨水的,但是,这次不但没有涨水,反而连本来的水都没有啦!八月的一天,江苏泰兴长江边居住的人们,一早起来发现长江水没了,一夜之间,那么多的水全不见了,江底裸露出来啦!这不得了啦!人民奔走相告,互相传话。

长江边上的人们,多少代人都是靠着这条长江生活。俗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嘛!现在江水突然就没了,大家赶紧跑到江边来观看。乡民们议论纷纷,有人说是触犯龙王,有人说是触怒河神。但是,也不管那么多了,先下去捡鱼吧!动着快的捡了几箩筐,动着慢的就少捡很多啦!

然而第二天,奇怪的事情出现了,人们正低头弯腰,在江底上捡鱼呢?突然听到一声巨响,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巨大的水墙呼啸而来,普天盖地向人们冲来。离江边近一点的,跑的快一点的捡了一条命,反应慢一点的,离江边远一点的人被卷入水中,随着翻滚的江水流走了,死了不少人呀!这就是第一断流的大概情况。

第二次断流的时间离我们很近,发生在1954年1月13日,离现在才60多年。时间记得更加详细,这次断流两个小时。与第一次发生的时间相隔了六百多年,地点还是在江苏泰兴的长江河段出现。

1月13日下午四点钟左右,天气阴沉沉的,江边的风很大,乌云满天,风沙滚滚,江面上,几艘小渔船正在打鱼。突然,渔民发现水位在下降,很快就看见江底了。长江再一次干涸了,于是,老百姓又下去捡鱼。同样的事情再次出现,不同的是这次断流时间很短,没有造成太多的人员伤亡。傍晚6点钟左右,江水又出来了。

这真的是太令人奇怪了,是什么原因能让长江水断流呢?目前最可信的一种说法就是大裂谷的说法,其它的神鬼说法都是不可信的,没有科学的依据。目前有专家认为长江的断流与板块的运动(板块“呼吸运动”)有关,而断流的地方可能就是要被“暂时隆起”的地方,所以江水暂时断流了,但当板块之间的力“放松”下来的时候,地面又恢复了原样。

这两次断流可能是地理形态突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长江两次断流正好重叠在这条古裂谷南部的同一段上。沿着江段北上是洪泽湖,洪泽湖湖底还潜伏着个古裂谷的谷底,这个大裂谷可能就是长江断流的原因,长江匪夷所思的断流和这种独特的地势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个真不知道,专家也没研究出来,算是未解之谜里的一个,或许在历史上也有过这样的断流枯竭,只是当时的人没在意而已,记录里的两次分别是1342年跟1954年,两次的间隔是612年,如果按照这个时间推算,我们将在2566年再次看到长江枯竭。

这种枯竭也是非常危险的,据说在1342年,苏省泰兴县内的长江断流了,直接干枯一点水都没有,大家就都去下面捡东西,长江水又出然地涌了上来,导致很多人无法上岸,直接淹死在长江里,后来再次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很少有人下去了。

很有可能跟地球的自转,纬度有一定的关系,天时地利人和导致的长江断流,正好在那个磁力范围内,这个东西就把长江水给分开了,我也是猜测哈,具体因为什么真的不好说,大家也没办法解释这种奇怪的现象。

除了长江水断流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等待我们去解锁、发现,就像三星堆一样,谁又能解释三星堆里出现的那些东西究竟是属于我们,还是属于外星人呢?三星堆里的人都去哪里了?那么奇怪的人真的存在吗?

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流过了很多省市,突然间的断流根本就不可能,但是就是这样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大家匪夷所思,河水会突然改变水流的方向,这个真的无法解释,期待有一天可以解锁答案,不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千万不要下去捡东西,就算在贵重的东西也不要,这种断流时间短,丢了姓名不值得。

 

唯我国独有的长江,居世界第三位。它的长度仅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以及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值得我们为之而骄傲。长江突然出现两次枯竭可能和它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在历史上,地处江苏的泰兴,竟然两次都目睹到了长江突然顿失滔滔,然后裸露河床的奇特景象,也正因此称泰兴为“魔三角”。而且在泰兴民国前的大事记里面,对长久忽然枯竭的事情也有记载。

历史记载在大德的二年七月,泰兴遭遇洪水,这作为沿江城市,是不难理解的。然后正二年八月的长江断流事件,更加令人匪夷所思。当时,在泰兴通航段的地方忽然江水枯竭,沿江的很多居民就纷纷跑下去去拾取江中的遗物,不料在第二天的时候江潮又突然滚滚而来,许多人躲避不及而被江水卷走。

又在1954年1月13日下午4时多,长江突然断流的现象在泰兴再次出现。记载当时天色苍黄,江水突然枯竭断流了,江上的航轮因此搁浅,就像鬼怪要出现。然而在两个多小时后,江水突然汹涌而下,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

有关长江断流的原因中,该从地理角度说起。书上记载,有地理学家发现,在地球北纬30°线上,还有很多无数奇妙的自然景观,同时存在着很多让人难解的神秘怪异现。比如出现在中国的钱塘江大潮、或者是安徽的黄山以及江西的庐山。更或者是约旦的“死海”,在古埃及的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等等许多神奇现象。

历史上确实是有长江两次突然的枯竭是记录,其主要原因是地理的变化,所带来的天灾。
本文标题: 如果长江像黄河一样长期大范围断流,能否趁机对江底进行考古发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036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在专业领域,莱布尼茨比牛顿差在哪里偶然拍下一张星空图,大家认识这是哪个或哪些星座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