繻葛之战的鱼丽阵是什么样子的

发布时间: 2022-08-06 22:00:5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1

春秋战国时的周天子在干什么?在哪里?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繻葛之战,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

繻葛之战的鱼丽阵是什么样子的

春秋战国时的周天子在干什么?在哪里?

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繻葛之战

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爆发的繻葛之战,是春秋初期郑国郑庄公为称霸中原,在繻葛(今河南长葛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也是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后,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崛起,不听从天子之命,开始觊觎和争夺霸主地位的开始。

经过西周末年的战乱,周王室的实力大减,东迁洛邑的周天子虽然名义上仍保留着天下共主的地位,但实际上势力已一落千丈,其直接统治的地区日趋狭小,根本号令不了其他诸侯。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一些诸侯就乘机脱颖而出,开始挑战周天子的独尊地位。其中地处中原腹心的郑国,在这场斗争中首先崛起,成为当时诸侯中最具实力和威望的一国。

郑国虽迟至西周后期始分封立国,但由于其开国君主郑桓公为周厉王的幼子,与周王室关系亲近,因而一直为周王室所倚重,被委以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枢大政。加上郑桓公当年将国内民众由关中地区迁到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占有了四通八达的天下形胜之地,故国势蒸蒸日上,成为诸侯列国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郑庄公继位后,凭借国力强盛,又身为周室权臣的有利条件,竭力扩充领地,侵伐诸侯,进一步增强郑国的实力。在军事外交上,他的主要策略和手段是,拉拢齐、鲁两国,打击和削弱卫、宋、陈、蔡四国,并灭亡了许国,造就了“小霸”的局面。

随着政治、军事实力的增长,郑庄公对周王室的态度也越来越变得倨傲不羁,不把王命再放在眼里。这样一来,周郑之间的矛盾就变得尖税起来,繻葛之战正是这种矛盾的产物。

早在周平王在位时,周郑之间就互不信任,发生了“周郑交质”事件,即周平王的儿子作为人质留在郑国,郑国的公子忽也做为人质住到周都洛邑。到了周桓王继位后,更反感郑庄公的专横跋扈,于是将国政委交给虢公,后来甚至干脆剥夺了郑庄公的卿士地位,并把郑国的部分土地收为己有。

郑庄公恼羞成怒,从此不再去朝觐周桓王,两国矛盾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周桓王不能容忍郑庄公的无礼犯上行为,于是便于公元前707年秋天,亲自率领周军和征调来的陈、蔡、卫等诸侯军大举伐郑,一场大战终于在中原战场上爆发了。

郑庄公闻报周室联军倾巢而来,便统率大军进行迎击。很快,两军相遇于繻葛。为了赢得决战的胜利,双方都赶紧调兵遣将,布列阵势。周桓王将周室联军分为三军:右军、左军、中军,其中右军由卿士虢公林父指挥,蔡、卫军附属于其中;左军由卿士周公黑肩指挥,陈军附属于内;中军则由桓王亲自指挥。

郑军方面针对周室联军这一布阵形势和特点,也相应作了必要而充分的部署。他们将郑军也编组为三个部分:中军、左拒(拒是力阵的意思)和右拒,郑庄公及原繁、高渠弥等人率领中军,祭仲指挥左拒,曼伯统率右拒。准备与周军一决雌雄。

交战之前,郑国大夫公子元针对周室联军的组成情况,对敌情进行了正确的分析。他指出,陈国国内正发生动乱,因此它的军队没有斗志,如果首先对陈军所在的周左军实施打击,陈军一定会迅速崩溃;而蔡、卫两军战斗力不强,届时在郑军的进攻之下,也将难以抗衡,先行溃退。鉴于这一实际情况,公子元建议郑军首先击破周室联军薄弱的左右两翼,然后再集中兵力攻击周桓王亲自指挥的周室联军主力——中军。他的建议具有很大的合理性,因此为郑庄公所欣然接受。

另一位郑国大夫高渠弥鉴于以往诸侯联军与北狄作战时,前锋步卒被击破,后续战车失去掩护,以致无法出击而失利的教训,提出了改变以往车兵、步兵的笨拙协同作战方式,编成“鱼丽阵”以应敌的建议。所谓“鱼丽阵”,其特点便是“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将战车布列在前面,将步卒疏散配置于战车两侧及后方,从而形成步车协同配合、攻防灵活自如的整体。郑庄公是一位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统治者,所以高渠弥的这一战术新建议也被他所采纳了。

会战开始后,郑军方面即按照既定作战部署向周室联军主动发起猛烈的进攻:“旗动而鼓”,击鼓而进。郑大夫曼伯指挥郑右军方阵首先攻击周室联军左翼的陈军。陈军果然兵无斗志,一触即溃,逃离战场,周室联军左翼即告解体。与此同时,祭仲也指挥郑军左方阵进攻蔡、卫两军所在的周右翼部队,蔡、卫军的情况也不比陈军好到哪里去,稍经交锋,便纷纷败退。周中军为溃兵所扰,阵势顿时大乱。郑庄公见状,立即摇旗指挥原繁的中军向周中军发动攻击。祭仲、曼伯所分别指挥的郑左右两方阵也乘势合击,猛攻周中军。失去左右两翼掩护协同的周中军无法抵挡郑三军的合击,大败后撤,周桓王本人肩膀也中箭负伤,被迫下令脱离战斗。

郑军的指挥者见周师溃退,十分振奋。祝聃等人遂建议立即追击,扩大战果,但为郑庄公所拒绝。他的看法是“君子不欲多上人,况敢凌天子乎?”于是战场便这样沉寂了下来。郑庄公这么做的含意便是,周天子地位虽已今非昔比,但威望犹在,不可过分冒犯,以致引起其他诸侯国的敌视和作对。为此,当晚他还委派祭足去周营慰问负伤的周桓王,以缓和两国间的尖锐矛盾。

郑军取得这次作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是正确地选择了作战主攻方向,制定了合理的进攻程序。因为周室联军的两翼都很薄弱,尤其是作为左翼的陈军力量最单薄。

郑军先攻其左翼,后攻其右翼,再集中兵力攻打其中军的作战指挥,恰好击中周室联军军阵的薄弱环节,从而取得作战胜利。第二,是正确地运用了先进的战法。它所创的“鱼丽阵”,使战车和步卒能够较好地配合协同,使得郑军的战斗力大大提高,制囿于传统车战战术的周室联军被动失败的境地。

第三,是适时把握进退尺度,在战斗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及时停止追击,既争取了政治上的主动,也保有了军事上的胜利成果。

繻葛之战对当时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它使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传统从此消亡。同时也标志着诸侯争霸的时代正式到来。
洛阳 没人敢动天子的地盘 但是天子的也没人理
春秋战国时的周天子在干什么?在哪里?
从春秋5霸开始,天子的权威被诸侯一次一次的挑衅,在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的政治利益了。

在洛阳
被诸侯挟持,在洛阳

古代打仗两军对垒除了考虑士兵战斗力,还有什么因素影响战争结果?

阵型,阵型,阵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一:有阵才有章法,有章法才可能取胜。

众所周知一般的军队分为左、中、右三军,横向配置,以中军为主力,左、右两翼机动掩护。在公元前707年的繻葛之战中,郑庄公采用了称为“鱼丽阵”的新阵法可被视为“三阵”的杰作。

《左传·桓公五年》记载,郑国军队以“曼伯为右拒,祭仲为左拒,原繁、高弥渠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即以战车居前、步卒殿后,战车间的空隙由步卒填充。形成步兵环绕战车的编队,发起进攻时先以左、右两个方阵居前攻击敌军脆弱的两翼,最后以战力最强的中军投入战场,奠定胜局。“三阵”之后演化为“五阵”,“五阵”是晋国军队在攻打北方狄人时创造的阵型。由于战场处于山地,不利于战车展开,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当时晋军主帅魏舒“乃毁车以为行,五乘为三伍,为五阵以相离,两于前,伍于后,专为右角,参为左角,偏为前拒”,即将步卒以前、后、左、中、右五个方位加以编排,自前向后,人员由少及多,左右两个方阵位置靠前,在拱卫中军的同时,亦可相机包抄敌人,由此可见阵法的意义所在。

二:平戎万全阵,永远的神。

《武经总要》记载,平戎万全阵”在组成上分为前锋、中军、后殿、左右翼五部分,共计兵力十四万余人。中军为并排的三个方阵,构成主力,每阵各方五里,周长二十里,计七千二百步,每阵间隔一里,阵面长计十七里。中军方阵每一地分(五十步)设战车一乘,配属士兵二十二人,三个方阵的主力总计部署战车四千三百乘,兵力十一万余人。

“平戎万全阵”完全是针对辽军战术设计的阵型,《武经总要》提到宋太宗编制此阵的初衷:“特以河朔之壤远近如砥,胡虏恃马常为奔冲,故因洞当余法广增其制。所以挫驰突之锐,明坚重之威,循明摘实,知神谋之有在矣。”即以骑兵阵列护卫和警戒步兵为主的中军,防止辽军骑兵冲阵。

古代打仗两军对垒除了考虑到士兵的战斗力,还要考虑天时地利因素如赤壁之战;还有士兵士气的因素如韩信的背水一战。
天,地,人。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方能百战不殆。当然士兵的战斗力是核心因素。
除了双方的粮食以及军队的实力,还有武将的指挥作战,背后的朝廷稳定以及皇帝的能力。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阵法?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大家肯定不陌生,这是两千多年前,西汉甘延寿、陈汤远征郅支匈奴之后上书汉元帝奏书中的一句话,至今读来仍然震人发聩。

《前汉书》记载这次甘延寿、陈汤远征郅支匈奴,遇到了一支奇怪的部队,这就是网络盛传的罗马军团,甚至在甘肃还搞出了一个罗马后裔村。

人们认定此军队是罗马军团的主要依据就是在面对甘延寿、陈汤的汉朝军队时摆出了奇怪的阵法——鱼鳞阵。


我们从好莱坞古代战争大片中可以看到古代欧洲军团作战阵法,多是马其顿方阵、、龟甲阵、楔形阵。其中的龟甲阵和中国的鱼鳞阵毫无相似点,中国的鱼鳞阵是层层设防、步步为营,而欧洲的龟甲阵真的就是一个大王八壳子。


中国最早记载鱼鳞阵的是《左传·桓公五年》(鲁桓公五年乃公元前707年),郑国和东周王室打了一场繻【xu】葛之战,郑国采用鱼鳞阵,打败周王室,从此王室衰落,春秋开始。

(郑国)曼伯为右拒,祭仲足为左拒,原繁、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战于繻葛……

文中鱼丽阵即为鱼鳞阵,这也是中国有文字记录的第一个阵法。据传是东周时期郑国国君郑子元有天吃鱼,看到鱼鳞排布而受到启发所创。也有传说是孙膑看到天上的鱼鳞云(我们今天说的地震云)有感而创,但此传言不足信,因为时间太晚了。

鱼鳞阵是将步卒队形环绕战车进行疏散配置的一种阵法。虽然是中国记载的第一个阵法,但随着后世战车退出历史舞台,此阵也就变异为其他阵法,例如前面陈汤他们所遇到的匈奴鱼鳞阵。

晋朝杜预在注释古代兵书《司马法》中写到:“《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陈法。”

古代战车乘载军士三名,中间驾车;左面掌弓,主射击;右面持矛握盾,主近战和防御。战车二十五辆为偏,甲士五人为伍。一军五偏,一偏五队,一队五车,五偏五方为一方阵。一队战车跟随五伍,即二十五人。步兵环绕战车疏散对形,可以弥补战车的缝隙,又可以替代车上受伤人员,保持战阵攻击力,有效杀伤敌人。

像上面所说繻葛之战,郑国军队摆出一个倒“品”字形战阵,左、右各一偏两个小方阵居前,担任第一次打击任务,中军五偏五方居后,承担第二次打击任务。

鱼鳞阵的特点就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后,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结,分作若干鱼鳞状的小方阵,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属于进攻阵形,攻击力高,但是防御偏弱,尤其是后方中军位置。

此阵法随着战车的消亡,慢慢的也发生了变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前汉书》中所记陈汤所遇到的鱼鳞阵不过是一种步兵防御阵法,将步兵梯次配置,增加防御纵深,和以前的鱼鳞阵已经不是同一个阵法了。

实用的阵法包括长蛇阵,方阵,圆阵,玄襄阵,雁行阵,龟甲阵,偃月阵等等。
阵法又叫阵型,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军队的排兵布阵,在冷兵器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比较有名的阵法,有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三才无量阵,四门兜底阵,五虎群羊阵,六丁六甲阵,七星北斗阵,八门金锁阵,九子连环阵和十面埋伏阵
锥形阵。锥形阵是一种古老的阵法,在当今出土的最早关于阵法记述的书籍《孙膑兵法》中就有锥形阵法的记录,孙膑将其列为十阵之一。
雁行阵。雁行阵同样是《孙膑兵法》中出现过的阵法,所以《赤壁》一片中诸葛亮说这个阵法过时了并非毫无道理。顾名思义,雁行阵就是模仿大雁飞行编队的一种阵法,一直以来这是一种骑兵和步兵都可以应用的战斗队形。
八卦阵。《赤壁》中,诸葛亮布下的八卦阵是古代著名的阵法之一。
除了中国之外西方军队也非常喜欢使用方阵作战。西方最有名的是马其顿方阵,这是一种由4096名步兵组成的大型战斗方阵,每一个方阵都可以独立作战。
本文标题: 繻葛之战的鱼丽阵是什么样子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893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李世民宣武门之变的背后反映了什么繻葛之战如果周桓王身先士卒,驾车直取郑庄公,能否击败郑军,是否会被射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