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内阁制与英法内阁制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2-07-26 22:00:5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7

明朝内阁or英国内阁制,二者有着怎么的区别?这个制度和英国的内阁制度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君主是否有实权,明朝的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时...

大明内阁制与英法内阁制的区别

明朝内阁or英国内阁制,二者有着怎么的区别?

这个制度和英国的内阁制度最大的一点不同,就是君主是否有实权,明朝的内阁是明成祖朱棣时期建立了,这个时候已经废除了宰相,需要一批大臣来帮他处理政务,这是皇权独尊的体现,英国的内阁制度是在君主立宪政体确认后出现的,使得君主已经只是一个摆设了,是没有实权的,这就是中国和英国内阁制度的差异
一、二者社会性质不同:明朝的内阁制是封建制度的产物,英国的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二、权利不同:明朝的内阁制只是封建君主的常侍机构,后来虽然拥有“票拟权”但军国大权始终掌控在封建君主手中;英国的内阁制掌握国家大权,国王统而不治。
明朝内个实际上是皇帝的行政顾问,他们的主要责任是协助皇帝治国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内阁人员逐渐掌握了更大的权利,所以有些也被称为宰相。在英国内阁是随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而产生的,在以后的资本主义政权的建设中内阁才被建立,是议会对国家实施统治的工具。这个英国的内阁一般是由首相确定内阁人员在经过议会的信任投票建立,是国家意志的实施者。
明朝的内阁是君主强化的产物,是为君主提供服务的内侍机构,而英国的责任内阁是英国的行政机构,它实际上只对议会负责,君主“统而不治”,从两者的性质上就能分清他们的主要区别。
英国内阁是法定的,而明朝内阁用现代话说就是没有法律明文规定。而且明朝内阁成员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皇帝可以随时罢免,英国则不能。
首先,产生不同。英国的内阁是由于反应商人利益而创建的,相当于现在中国的工会。而中国的内阁,是为了弥补缺失丞相所带来的权利真空。
其次,阶级不同,英国的内阁是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虽然12世纪还没有资本主义。中国的内阁虽然也多少带有资本主义色彩,但本质上和实际上都是封建社会的统治工具。
最后,作用不同。虽然内阁一定程度上都限制了王权。但是中国的内阁是在巩固封建社会。无论内阁首辅权利多大,即使是张居正,都是为皇帝服务的。而英国的内阁,从其建立伊始,就是为了限制王权,实现民主政治。这也是由于中国是汉民族统治,而英国饱受外来势力的影响,为了名族独立,不得已而为之。

明朝的内阁和现在英国的内阁相比有什么异同?

明朝和现在的内阁一样吗?
不一样,首先明朝和英国的社会制度不同,一个是封建制度,一个是资本主义,而且明朝的内阁是加强皇帝的统治,英国的内阁是有行政权的。
首先最主要的是明朝和如今的英国的社会性质就大不同,一个是封建制度,一个是资本主义。然后他们行使的权利也不同,其次他们对于国家的作用也不相同。
差很多呀。明朝的内阁是用来加权皇帝的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但是英国的内阁并不是这样,英国的内阁是有行政权的。
明朝的内阁权利没有英国内阁权利大,明朝是君主集权,权利在君主,英国是君主立宪。内阁的权利比较大。
明朝的内阁是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本质是为加强专制、
而英国内阁则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中的一个部分,是西方的一种民主,内阁有行政权、区别于明朝的内阁

我国明朝时的内阁与现在英国内阁有什么异同?

中国 明、清最高官署名。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废丞相,罢中书省,设“四辅官”,不久又罢。十五年(公元1382年)仿宋代制度,置华盖殿、谨身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又置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太子,品秩都是正五品。明成祖即位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称为内阁。仁宗时,任用杨士奇、杨荣为华盖殿、谨身殿大学士,权力加重。明世宗时,改华盖殿为中极殿,谨身殿为建极殿,将大学士的朝位班次,列在六部尚书之前,地位大大提高。明代之内阁大学士虽无宰相之名,实有宰相之权。清代沿置,天聪年间,设内三院;顺治年间改称内阁。以大学士分兼殿、阁之衔。乾隆年间,规定三殿、三阁大学士之制。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但名义上仍为清代最高级之官署。清末仿行君主立宪制,设责任内阁,以旧内阁与军机处合并为最高国务机关。北洋军阀时期改称国务院,习惯上仍称内阁,其成员称阁员。 至今人们称呼各国处理国家政务的最高行政机构,仍多按此习惯称为内阁。内阁一词已成为政府首脑部门的代称。 西方 英文Cabinet的译名。原意为“内室”或“密议室”。某些国家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中央政府的名称。在内阁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阁是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某个政党单独组成,或由议会中构成多数席位的几个政党联合组成,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最初始于英国,有英王的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在英王威廉三世时,枢密院与外交委员会已有内阁之称。1717年以前,内阁会议习惯上由英王主持,1717年之后,当时英王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而不再主持内阁会议,于是内阁会议改由一名大臣主持,这样就产生了首相职务,并形成了英王不得参加内阁会议的惯例。这实际上是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在革命后对英王权力逐步限制和削弱。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的以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为首的内阁。但直到1900年,英国议会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1937年通过的《国王大臣法》,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以后,内阁这一形式,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成为这些国家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总理)就是政府首脑。一般来说,所有政府大臣(部长)都是内阁阁员。但在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领导核心,通常由外交、财政、国防、内政以及大法官等主要政府大臣组成,并不包括所有的政府大臣。参加内阁的大臣称为阁员大臣,其余的政府大臣则称为非阁员大臣。 内阁在各种不同情况下﹐各国公众也常赋予它们以不同的名称﹐如英国首相在内阁会议前﹐与亲信或有资望的阁员﹐讨论重大方针政策﹐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向内阁会议提出。这种内阁中的“内阁”被称为“内内阁”或“小内阁”。在沃尔波尔执政时期就已出现过这?quot;小内阁﹔1956年﹐英国首相R.A.艾登(1897~1977)为了应付苏伊士运河事件﹐和财政大臣﹑外交大臣﹑海军大臣也组织过这种“内内阁”。还有一种内阁﹐人们称之为专家内阁﹐又叫“人才内阁”。它由不代表党派的专家担任部分阁员组成﹐往往是在资本主义国家遇到政治﹑经济危机﹐组织政党内阁有困难的时候﹐让一些财政学家﹑经济学家等参加内阁﹑担任部长﹐企图以此渡过危机。和这种情况相类似的还有“事务内阁”﹐它不是以政党为基础﹐而是以个人才能和地位等条件为基础﹐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组成。阁员包括无党派人士﹑专家﹐也包括不以党派关系参加内阁的政党成员。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为应付政治和经济危机﹐在组阁困难时而采取的一种内阁形式。还有一种经常出现的名称﹐叫“过渡内阁”﹐又称“看守内阁”﹐这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后﹑新内阁未产生前暂时维持日常工作的内阁。

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制有什么本质区别

1. 形成时期长,而且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 内阁与皇权矛盾重重,又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
英国议会最大特点:议会至上
明内阁和英内阁本质区别:一个是封建社会产物,一个是资本主义社会产物
本文标题: 大明内阁制与英法内阁制的区别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363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一个家族的势力可以大到什么程度契丹与奚,女真与渤海,这两类在古藉中经常合称的民族是同一回事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