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乐山一餐厅内发现恐龙足迹,距乐山大佛仅 5 公里,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发布时间: 2022-07-17 15:01: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0

关于乐山大佛的资料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弥勒坐像。乐山大佛依山凿成,坐东向西,...

四川乐山一餐厅内发现恐龙足迹,距乐山大佛仅 5 公里,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关于乐山大佛的资料

乐山大佛,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的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是一尊弥勒坐像。

乐山大佛依山凿成,坐东向西,头顶苍穹,脚踏三江,远眺峨眉,近瞰嘉州。坐佛通高71米,与凌云山齐,魁伟高大,相好庄严,比例匀称:头宽10米,鼻长5.6米,耳长7米,眉长5.6米,眼长3.3米,嘴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8米,指长8.3米,脚背宽8.5米,脚背至膝高28米,头顶有发髻1051个。

在佛颈后壁至佛脚,还巧妙隐蔽着科学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最大的石刻造像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坐佛像。

据唐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文记载,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713年),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前后延续90年,历经四个皇帝(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和三代人。

扩展资料:

乐山大佛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东麓的栖鸾峰,依凌云山的山路开山凿成,面对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与此处汇合,造型庄严而神圣,随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在滔滔岷江之畔。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

佛像的建筑工程量庞大,令人惊叹不已。用亚洲考古学家查尔斯.海厄姆来说就是:“毫无疑问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古代历史遗存之一”。不假,佛像的建成花费了几代僧人的毕生心血,历经百年最终竣工。最开始是由睿智和仁爱的海通法师发起。

乐山大佛雕凿在10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雄伟、壮观的摩崖雕凿的佛。乐山大佛不仅体现着古代人民的宗教信仰,也是海通精神的象征,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佛修建于公元713年的中国唐代,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靠着简单的凿子,坚定的信念和艰苦卓绝的努力雕凿而成。任何其他古代的摩岩石刻,都未曾达到这座大佛的71米高度。回想一千多年前在海通法师的鼓舞下,日复一日的坚持这场战斗。

凭借他的仁爱和勇气,给中国和世界留下了一份巨大的礼物。海通建造佛像的初衷也是为了让,常在三江上来回穿梭的人们得到佛祖的庇佑,减少在河上发生的事故,因为他目睹了太多船毁人亡的事故。

工匠们在海通法师的指导下将一座悬崖慢慢雕凿成宗教瑰宝的同时,海通花费了10年的时间正在四处奔走筹集建造大佛的资金。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意识到保护大佛的重要性,对大佛进行反复修护。现在看来,保护大佛的意义也变得尤为重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山大佛

  大佛简介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乐山大佛正面像
  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   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地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我们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编辑本段大佛构造
  概述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乐山大佛(5张)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10余米,手持戈戟、身着战袍的护法武士石刻,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形成了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十三层楼阁覆盖,时称“大佛阁”,“大佛阁”,宋时称“天宁阁”。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被张献忠的起义军焚毁。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几十处孔穴,那是当年建造楼阁时,安置梁柱的地方。而今日,梁柱早已被拆除,而雄壮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设计特点
  乐山大佛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第9层和第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也有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但互未凿通,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
  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这些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沿大佛左侧的棱云栈道可直接到达大佛的底部。在此抬头仰望大佛,会有仰之弥高的感觉。坐像右侧有一条九曲古栈道。栈道沿著佛像的右侧绝壁开凿而成,奇陡无比,曲折九转,方能登上栈道的顶端。这里是大佛头部的右侧,也就是凌云山的山顶。此处可观赏到大佛头部的雕刻艺术。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封门石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洞里面装着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据说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棱、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遭毁。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于后来被毁。
  发鬈用石块嵌就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两耳以木为之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长达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凿就,而是用木柱作结构,再抹以锤灰装饰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发现窟窿,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布全身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乐山大佛风光(2)(11张)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胸部有残碑
  据1962年维修的负责人黄高彬和罗伯介绍,当时发现大佛胸部有一封闭的藏脏洞。开洞一看,里面装的是废铁、破旧铅皮、砖头等,而封门石竟是宋代重建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代大佛竣工后,曾建有木阁覆盖保护,以免日晒雨淋。从大佛膝、腿臂胸和脚背上残存的许多柱础和桩洞,证明确曾有过大佛阁。宋代重建之,称为“天宁阁”,后毁。但不知何年,因何原因,这天宁阁的纪事残碑唐竟然嵌在了大佛的胸部。维修者将此残碑移到海师洞里保存,可惜1966年被人毁掉了。
  编辑本段建造历史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海通和尚
  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乐山大佛风光(1)(20张)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编辑本段文物保护
  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乐山大佛双手抚膝
  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饱受自然风雨侵蚀,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1962年,政府拨专款对佛像作全面维修,1982年2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0年,政府拨款对大佛头部进行了比较彻底的维修。同时增加了一些配套设施及服务设施。   1996年12月,峨嵋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宗教内涵
  乐山大佛神圣庄严
  乐山大佛是一尊弥勒佛。唐代崇拜弥勒佛。佛经说弥勒出世就会“天下太平”,武周时期,武则天曾下令编造了一部《大云经疏》,证明她是弥勒转世,百姓对弥勒的崇拜帮助她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登上帝位。由于武则天的大力提倡,使全国塑凿弥勒之风大行。乐山大佛的修造距武则天时代仅20余年,所以当海通修造乐山大佛时,自然选择了弥勒佛,而且弥勒佛既是能带来光明和幸福的未来佛,这同平息水患的镇江之佛要求是一致的。   乐山大佛
  中国汉地佛教文化中,弥勒佛造像的变化是很大的,第一阶段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交脚弥勒;第二个阶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第三个阶段是布袋弥勒。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照《弥勒下生经》所描述,弥勒佛像具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就要求他的五官、头、手、脚、身都具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征。乐山大佛整个形体超凡脱俗,头上的发髻、阔大的双肩、高而长的眉毛,圆直的鼻孔都是按照佛教典籍的规定修建的印度佛像的“宽肩细腰”,在大佛身上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壮实的双肩,饱满的胸脯,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乐山大佛坐立的姿式是双脚自然下垂,这与印度佛像的“结跏趺式”也不一样,因为大佛是修来镇水的,这种平稳、安定的坐式可以带给行船的人战胜激流险滩的勇气和决心。   布袋弥勒佛是根据中国五代时期的一个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而成的。契此是浙江奉化县人,乐善好施,能预知天气和预测人的吉凶,经常拿着一个布袋四处化缘,在逝世前他曾说“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自不识”,因而大家都认为他是弥勒佛的化身,寺庙里的弥勒佛也塑成了他的形象——一个笑口常开、大肚能容的布袋和尚。
  编辑本段乐山大佛景区
  简介
  乐山大佛景区包括乐山大佛、灵宝塔、凌云禅院、海师洞、九曲—凌云栈道、巨型睡佛、东方佛都、佛国天堂、麻浩崖墓、乌尤山等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历时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凌云胜景
  凌云山各峰上的寺宇,现在还保存的有栖峦峰的凌云寺和灵宝峰的灵宝塔。凌云寺规模颇大,大佛就凿于离寺不远的崖上。从这里可以沿一条凿于悬崖边上的陡直小路,下到大佛的脚边,在此凭栏看佛,可以仔细观赏大佛头部各个部位的细微之处。因为大佛凿于凌云寺前,所以大佛也就称为凌云大佛。而凌云寺也因有了这尊大佛,而被人们称为大佛寺。凌云山有了大佛,山更出名,大佛在凌云山上,山更增色。   凌云山周围还有东坡楼、竞秀亭等亭台楼阁。山上还有很多汉崖墓,有的悬崖深达十多米,周围有精细的雕塑,里面还有陶佣之类的陪葬品,这是四川特有的古迹。   大佛右侧的石壁上,是著名的“九曲栈道”,是与修建佛像闪光灯同时开凿的。栈道最宽处1.45米,最窄处0.6米,共217级石阶,沿崖迁回而下,可到大佛脚底。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绕过佛脚是位于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削壁穿洞,隐藏在乐山大佛左侧悬崖绝壁间。栈道开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开放,全长 约500米,与大佛右侧 的九曲栈道一起构成一条回环曲折的旅游路线。   凌云寺是建于唐代,位于大佛头部的右后方,俗称大佛寺。唐开元初凌云寺
  年(公元713年)开凿佛像时,寺字又有扩建。唐建凌云寺,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寺门正中匾上集苏东坡书“凌云禅院”四字。两旁联文是“大江东去,佛法西来”。此联既使人有佛法庄严之感,又表明了凌云寺所踞地理位置,还巧妙地将“大佛”两字嵌于其中。寺内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经楼等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藏经楼,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发起建造者海通法师、以及继任建造者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灵宝塔又名凌云塔,因其耸立在凌云寺后的灵宝峰巅,故以山峰命名。塔建于唐代,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锥体,砖砌而成,坐东向西,高38米,共十三级。塔体中空,内有石阶沿塔轴盘旋至顶。塔顶为四角攒尖式。灵宝塔每级都开有窗眼。根据山川形势,修建此塔的目的,主要还是作为三江合流处的标志。高71米的大佛是为了镇水保平安,灵宝塔则作为航船标志,使船工提高注意力,以便安全渡过急流险滩,灵宝塔是嘉州古城的一座标志,经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东坡楼是凌云山著名古迹之一,东坡楼也叫东坡读书楼。位于栖鸾峰巅,系由楼、廊、亭组成的庭院建筑。东坡楼为歇山式单体木质两重楼房。门额横匾“东坡楼”三字是集黄庭坚手书而成,楼堂正中苏东坡斜倚坐像。东坡楼正对临崖处有一亭,即清音亭。在清音亭凭栏远眺,江天悠远,山清水秀。   佛国天堂融古建筑、摩崖造像、雕塑、壁画、彩 绘为一体,景色优美,仿唐式古建筑有天桥、天门、 天梯、云台、云梯、三大宝殿等
  东方佛都
  1994年5月建成开放。距乐山大佛仅一里之遥,是乐山大佛旅游景点佛文化的延伸、是乐山大佛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在20万平方米范围内,集中仿制了国内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体延伸,采用摩崖圆雕、浮雕、雕刻、壁画等表现形式,选用不同材质,有石刻、铜铸、彩塑、墨玉等各类大小佛像雕塑。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乌尤两山之间的溢洪河道东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川西,特别是乐山地区则流行一种凿山为墓的一种墓葬形式,其特征是沿着浅丘,山谷的砂质岩层由人工凿成方形洞穴,然后安葬遗体和殉葬品。从外部看去,是一个个神秘的山洞。这种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至南北朝时期,故称东汉崖墓。麻浩崖墓早年就以规模大,画像雕饰精美而被誉为“南安各墓之冠”。墓中保存着汉代画像石和汉崖墓出土的精美文物。不仅包括了各式汉代建筑、画像石棺、人物服饰、车马伎乐、鸟兽虫鱼图形,而且有不少历史题材和神话故事以及书法题刻。已开放的是一个“前堂三穴”的大型墓。墓门上均有精工雕刻,飞檐、瓦当、斗拱,花纹图案,无一雷同,乐山东汉崖摹分布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沿岸和浅山谷的崖壁上,数以万计。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石刻之丰富居蜀中之首。麻浩崖墓系汉代墓葬,麻浩一带较为集中,是乐山崖墓群中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墓葬群,在长约200米、宽约25米的范围内有崖墓544座,墓门披连,密如蜂房。该汉代墓群于1988年经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寺
  乌尤山即古离堆,相传为秦时蜀郡守李冰开凿,以“避沫水之害”。乌乌尤寺
  尤山与凌云山并肩立于岷江之滨,四面环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乌尤山因孤卧江中,好似一头乌牛,故又名“乌牛山”,相传宋代诗人黄庭坚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见山上古木繁荫,便更名“乌尤山”。 山上有创建于盛唐的乌尤寺,和凌云寺毗邻,两山之间隔一水,有吊桥相通,和凌云山合成一个完整的风景区。山上有乌尤寺,建筑顺山势设计,曲折高低,玲珑雅致,别具一格。除了佛殿以外,还有旷怡亭、听涛轩、尔雅阁等精巧建筑。现存庙宇系清以后的建筑,是四川省内保存较完整的寺庙。旅游服务
  相关介绍
  发源于川北大雪山的岷江,进入成都平原,来到乐山城下,已经是一条水面开阔的大江了。在这里,同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水流湍急的青衣江汇合。世界上最高的弥勒石刻大佛——乐山凌云大佛,位于凌云山上三江汇合得地方。   大佛背靠得这座凌云山早在隋唐时就是著名的风景区和佛教胜地。凌云山紧傍岷江,上有凌云寺,建于唐代。凌云山共有9个山峰,最高峰140米。峰峦错落,临木葱茏,俯视浩瀚三江,再加上合峰上建有寺庙,因此,一千多年前就受到人们的称赞。宋代文人邵博曾赞美说:“天下山水之冠在蜀,蜀之胜曰嘉州,嘉州之胜曰凌云”(嘉州就是乐山)。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大佛背靠山崖,面临大江。当游客们观赏大佛时,同时也就游览了凌云山的胜景。   1989年一位广东游客在大佛附近发现了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巨佛的头、身、足,分别由乌尤山、凌云山和龟城山三山连襟组成。佛头由整个乌尤山构成,山上的石、翠竹、绿荫、山径、亭阁、寺庙,分别呈现为巨佛的发髻、睫毛 鼻梁、双唇和下颚;景云亭如“睫毛”,山顶树冠各为“额、鼻、唇、颌”。佛身由凌云山构成,山上九峰相连,犹如巨佛宽广的胸膛、浑圆的腰和健美的腿;脚板翘起的佛足是龟城山的一部分。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观看卧佛的最佳位置就在乐山市滨江路“福全门”。   游览乐山大佛和凌云山,可以从成都搭公共汽车或旅游车前往,有高速公路连接成都。从成都到乐山的高速公路于1999年全线贯通,全长为169公里。从乐山至峨嵋山只有30多公里,也通公共汽车。因此,游览乐山,观赏大佛,可以和游览峨嵋山安排同一游程。中
  景点门票
  门票:   1、乐山大佛景区门票:90元/人次(含乐山大佛、乌尤寺、麻浩崖墓)东方佛都票价:70元/人 佛国天堂票价:8元/人   2、乐山大佛优惠票:50元/人次.   A. 1.2米以上全日制大学本、专科,中专、初高中、小学学生凭学生证购买优惠票;   B. 60至69周岁的老年人凭身份证或老年优待证购买半价票50元/人;70周岁以上老人免票   C. 残疾人凭残疾证购买优惠票;   D.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颁发记者证的记者凭有效证件购买优惠票;   E.省级以上的五一劳动奖及劳模凭有效奖状购买优惠票   3、乐山大佛特惠票:10元/人次   本地人持本人身份证在周末时候购票;   4、乐山大佛游江票(游船票、快艇票):50元/人次   最佳旅游时节:   春秋两季是去乐山旅游的最佳时节.
  编辑本段大佛传说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一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海通和尚眼看船毁人亡,心中十分不忍。他想三江水势这样猖獗,水中必有水怪。要是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借着菩萨的法力,定能降服水怪,使来往船只不再受害。   于是他请了两个有名的石匠来商量刻佛像的事。这两个石匠一个叫石诚,一个叫石虚。老和尚对他们说:“我准备在这凌云山岩上刻造佛像,请你们来商议商议。”乐山大佛全景
  石虚一听要在岩石上刻石像,心里很高兴。他想,这凌云山十分秀丽,凌云亭非常宏伟,每年来这儿朝山拜佛的人很多,我若在山岩上刻出许多各式各样造型的佛像来,我的本事岂不就一下传扬开来!以后请我刻像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想到这里,他就说:“三江水怪,十分凶狠,我看只有造千尊佛像才能把它镇住。”这时,老和尚见石诚在旁边一言不发,就问他:“石诚师傅,你觉得如何?”石诚不慌不忙地说:“我看就刻一尊像这山岩一样高大的佛像吧。”石虚一听忙摇头说:“山岩这样高,石头这样硬,你这尊佛像哪年哪月才能刻好?”石诚说:“这岩石硬就能经受风吹雨打,佛像大才能镇住三江妖魔。”老和尚见二人争持不下,就说:“你们二人不要再争了,干脆一个刻大佛,一个刻千佛吧。”   说完,海通和尚就出外化缘去了。从此,石诚、石虚两人就各自选岩构图,雕琢佛像。石虚选择了那最显眼,石头不太坚硬的沿江一片红砂岩,开始雕琢起来。他刻了释迦牟尼得道成佛,又刻了南海观音慈航普渡,刻了十八罗汉降龙伏虎,又刻了普贤菩萨指点迷途。只听凿子响,只见石片飞,他刻了一尊又一尊。刻了两年,眼看就要刻完了。而石诚呢,却选择了一块又高又难走又硬的大岩石。他和徒弟们在山岩上搭建了架子,攀着岩石,开始雕琢大佛。石虚的千手佛刻完了,而石诚的大佛连一只脚也没有刻完。石虚讥讽地说:“我两年刻了千尊佛,你两年还没刻完大佛的一只脚。”石诚毫不气馁地说:“你千尊佛,万尊佛,抵不上我大佛的一只脚。”说完又继续雕琢起来。   老和尚化缘回来还请了许多凿石造像的能工巧匠,让他们和石诚一起雕琢大佛,附近的老百姓听说老和尚请人雕琢大佛镇压三江水怪,也纷纷赶来帮忙。有的烧茶,有的送饭,一时之间,凌云岩上人来人往,锤声如雷,岩片似雨。   住在岩下深潭里的水怪,每天被岩上的石块打得胆战心惊,眼看巢穴快要被填平了,它涌起千丈巨浪,想把工人们从岩上卷到水里淹死。石工们眼看怪物涌起水来,就纷纷拣起岩上的石块向它打去。岩石像冰雹一样,不一会儿,就把水怪埋葬在乱石堆里。从此大佛岩下,风平浪静,而大佛的样子也一天天显露出来。   这时,嘉州有个官吏,爱财如命。他听说老和尚从外地化了许多银两,便打起了坏主意。有一天,他带着几个官兵来到凌云寺,对老和尚说:“胆大的和尚,你修建大佛,不先报官立案,目无王法,罚你银两一万两,限三天交齐。”老和尚说:“大人,修建大佛是为了镇压三江水怪,解除百姓苦难,这银子是我化缘来修建大佛的,不能动啊!”那官吏见老和尚不答应,就恐吓说:“要是不交钱,就剜去你的眼睛。”他以为老和尚怕剜去眼睛,就交银子。谁知话刚说完,老和尚面不改色地说:“我宁愿把眼睛剜去,也不能动修建大佛的钱!”说完,就自己剜去双眼,端在盘子里向那官吏走去。那官吏见老和尚真的剜去双眼,吓得不停后退。谁知一时忘了身后是悬崖,一下子摔死了。   这时,那一对眼睛又飞回老和尚的眼眶里。那些贪官污吏见了,再也不敢去敲诈老和尚的钱了。   后来,老和尚生病快要死了,但大佛还没有完工。他把几个弟子和石工们叫到床前:“我可能看不到大佛完工了。我死以后,你们一定要继续造大佛。”说完,他就咽气了。老和尚死后,他的徒弟就领着大家继续建造大佛。不久,石诚也死了,他的徒弟们仍旧在雕琢大佛。就这样一代接着一代,经过了90年,大佛终于建成了。   因为这座石刻大佛是天下最大的佛像,所以人们就叫它大佛,又叫乐山大佛。大佛旁边的那座凌云寺,也改名叫大佛寺了。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6.7米,鼻和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9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宋时称“凌云阁”、“天宁阁”;元代称“宝鸿阁”;明代俗称“佛棚”、清代俗称“佛亭”,最终废毁……至今,仍旧可以从大佛两侧的山崖上看到多处孔穴和屋檐痕迹,专家证实,这些正是历代建造或维修楼阁时,安置梁柱和屋檐的地方。
而今,梁柱和屋檐早已不见踪影,而雄伟的大佛仍巍然屹立着。

书画作品大佛两侧的岩石是红砂岩,乐山的红沙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比花岗岩软,是很好的适宜于雕塑的材料。但佛像雕好后,容易受到侵蚀、风化,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乐山大佛在近一千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中,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自明、清以来的数百年间,大佛更是饱受自然风雨侵蚀和人为的破坏,以致佛身千疮百孔,面目全非。
大佛简介
00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乐山大佛正面像
00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大佛两侧断崖和登山道上,有许多石龛造像,多是盛唐作品。凌云寺右灵宝峰上,现存一座砖塔,塔高十三层,造型与西安小雁塔相似。寺左江中一孤峰卓立,名乌尤,即秦所凿乐山离堆,上有唐创建乌尤寺,以及相传汉郭舍人注《尔雅》处。 00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巨形卧佛景观等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00编辑本段乐山大佛的真实官方名称
00“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地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我们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001989年,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
00编辑本段大佛构造
00概述

关于四川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一事,你有何看法?

我认为这位小朋友真是博学多识,比我们大人懂得还多,他的父母将他教育得非常好。2021年10月1日,睿睿和自己的父母去通江老家看望外公,在众人聊天的时候,外公提起后山上有不少石头上有鸡脚印。睿睿很感兴趣,拉着外公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去后山上查看这些鸡脚印。因为睿睿听了邢立达老师的恐龙课,并且自己平时对恐龙也非常感兴趣,所以在看到鸡脚印的时候,博学的睿睿马上说这并不是鸡脚印,鸡脚印没有这么大,这些脚印是兽脚类恐龙的足迹。随后睿睿妈妈听从睿睿的话,给中国地质大学的邢立达在微博上留了言,并配上了自己拍摄的图片。

副教授刑立达仔细查看照片之后认为这确实是恐龙足迹,便在10月10日时便亲自来到了后山上。经过勘察,一共发现了五处恐龙足迹,这些三趾型足迹有35厘米长,并且这些足迹属于距离现在1.25亿-1.3亿年的白垩纪早期肉食性恐龙的足迹。

这也是在四川盆地第一次发现恐龙足迹,并且发现恐龙足迹的还是一个只有5岁的小男孩,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发现恐龙足迹的人。

这个小朋友也告诉了我们教育是有多么重要,平时家长一定要学会合理引导孩子的爱好,如果孩子喜欢恐龙,可以多给他买一些与恐龙有关的书籍,带他去听一些知名讲师的课程,又或者可以带他去参观一些图书馆。见多识广在什么情况下都不是坏处,睿睿的见多识广便让自己成为了国内发现恐龙足迹年纪最小的人。但家长也不要一昧地强迫孩子去学习琴棋书画,而是要询问孩子自己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

2021年10月1日一位四川5岁的小男孩与父母一同回老家探望时发现了恐龙的足迹,是第一位年龄最小的恐龙足迹发现者,据了解他特别热爱社会科学,这件事启示我们孩子的教育应当是全面性的,充分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我觉得这可能是这个小孩和恐龙化石的缘分,恐龙化石的足迹难以发现,因为它离我们太过于久远了,但是让小男孩发现了,我觉得就已经足够说明之间的缘分。
这个新闻一度冲上微博热搜,同时还有发现恐龙足迹时的视频,个人认为有很大摆拍炒作的嫌疑。现在小朋友知识面广倒不足为奇,但要冠上世界最小发现恐龙足迹的名头过于严重了。
这孩子善于观察,以后是个当科学家的料。孩子能这样细心,平时一定与家长的教育密不可分。这孩子将来有出息

四川5岁男孩意外发现恐龙足迹,他是怎样发现的?

这名四川5岁的小男孩是听见自己的外公说山里边有很多“鸡爪子印”,然后忍不住好奇心过去看了一下才确定这些印记全部都是恐龙留下的足迹。

其实这名5岁的小男孩名字叫做睿睿,和往年一样,今年在过国庆节的时候,睿睿的父母也是直接把他带到了外公家,因为外公家是住在山里的缘故,所以睿睿总是觉得自己外公家更好玩一些,而且新奇的事物也会更多一些。外公则是告诉这个小男孩,最近这段时间发现山里面有很多鸡爪子印记,小男孩耐不住心中的好奇,于是便缠着自己的外公和自己一起去看这些印记。可是当小孩看到这些印记之后,便立马断定这根本就不是什么鸡爪子印记,而是恐龙留下的足迹。

睿睿平时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龙迷,而且还会让自己的妈妈买大量关于恐龙的书籍,其实在家里不上学的时候,也会自己在网络上面查询一些关于恐龙的知识。而现在小男孩看到这些印记之后,便立马断定这就是若干年前恐龙留下的一些足迹。后来回家之后睿睿便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妈妈,而孩子的妈妈自然也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便第一时间在网络上联系了北京地质学家的副教授来进行甄别。

当时通过睿睿妈妈提供的照片,地质学家的副教授便已经断定这是恐龙的足迹,后来又组织了实地勘察,确定了这乃是一种肉食性的恐龙。后来经过专业人员的仔细勘察,发现在这一片拥有很多的恐龙印记,虽然这些足迹并不是特别的深,但是量却非常的大,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这一代确实是生活了大量的恐龙,这个发现对于恐龙研究肯定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五岁男孩意外发现恐龙足迹,他是听自己外公说,山里边有好多鸡爪子印,然后因为好奇心过剩,所以过去看了一下,才确定这些印记都是恐龙足迹。
5岁男孩发现恐龙足迹是机缘巧合,不过男孩对于恐龙知识的掌握起了确定性作用,这才能把普通人忽略的细节与恐龙联系到一起。
这个五岁男孩通过他平时阅读课外书的累积经验 , 意外发现鸡子山顶上有怪兽脚印 ,判断为恐龙脚印 ,中小型食肉型的恐龙 所留 。

四川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他发现的真是恐龙足迹吗?

四川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他发现的真的是恐龙足迹,真的是让人觉得挺不可思议的,因为恐龙是生活在很久以前,在有恐龙的时候我们人类还没有存在,后来恐龙灭绝了,我们人类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主宰,恐龙仿佛也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但是我们人类却一直没有停止对恐龙的探索,不过幸运的是恐龙虽然灭绝了,但它们却留下了一些化石,凭借着这些化石让我们对恐龙有了大概的了解,知道它们大概分为什么种类,长相大概是什么样子。

但即使这样能够保留下来的恐龙化石也是非常有限的,但这次这个四川小男孩发现的确实是真的恐龙化石,他是十一期间跟随父母到四川老家游玩,听外公说在家乡背后的山石上有很多的“鸡脚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无论对什么都充满着好奇,尤其是对一些科普知识,而这个小男孩就是这样,非常热衷于对恐龙的研究,也经常看关于恐龙的节目,于是他一听外公这样说就立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立马要求自己的父母带自己去山上看下。

他们找到了一块大石板,经过一番努力这块石板终于被清洗干净了,上面有很多类似于“鸡”的脚印,如果是普通人看到肯定就以为这是鸡所留下的了,但小男孩一看到就立马断定这是恐龙所留下的足迹,并且还说出了是属于哪一种恐龙,也正是因为小男孩的发现,引来了专家的到来。

后来经过专家证实,这组脚印确实是属于恐龙的,并且还是小型肉食恐龙的,不得不说这么小的孩子通过脚印就能够分辨出恐龙的种类真的是了不得,如果以后好好培养我相信将来一定前途不可限量。

人家发现的当然是恐龙足迹了,这件事情新闻上都已经报道了,而且专家都已经证实了
是真的,据中国地质大学副教授邢立达等古生物专家探测,这是一个来自白垩纪早期的恐龙。距今1.3亿年,这个小孩子真的是厉害了,从小就懂这么多。
我觉得可能不是的,因为比较稀少,不是很多。
应该是真的,现在专家正在对这个地方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当中。

四川5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他是如何发现的?

随着文化的普及,在现在很多年龄小的孩子,都远比几十年前同龄的孩子聪明,在几个月前四川五岁小男孩发现恐龙足迹,他是如何发现的?通过他奶奶的描述,说后山有很多鸡脚印,刚好在幼儿园也学过恐龙的知识,对恐龙十分的痴迷,而且现在是网络时代,发布到网络上之后引起大量关注,最后还惊动考古队深入研究,认为是一处值得保存的遗址。 

恐龙是几千万年前存在的霸主,地球上肆虐上亿年,在电影中,他们就是强大的战斗机器,可以说现在的大炮都不知道对手,而且他们通常体格庞大,动不动就长达几十米,体重更是上百吨,这取决于当时的环境,而一颗天外陨石让它们消失爵迹,只是还留下了很多的化石让我们参考,让一个五岁小男孩发现的恐龙足迹,这不仅体现了孩子的聪明,更说明他的父母也鼓励支持它,才让我们知道了恐龙的遗址,正是因为现在的良好教育,才让这些孩子有了更多的认识,加上他们的好奇心,为这个世界发现更多的东西。

如果没有父母的支持,我相信这件事情不可能被暴露出来,要知道他的奶奶已经知晓几十年,一直认为它是鸡的爪印,我们可以理解,毕竟那个年代的人受过的文化教育并不高,而就是因为一个鸡爪印,让这个孩子充满了兴趣,在多方面力量的支持下,让我们确定了这是恐龙的足迹。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是需要支持者和爱戴者的,这不仅仅是给我们鼓励,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认可,在以前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的年代,埋葬了十分多的人才,但是在今天,伯乐到处都有,而千里马却很少有,所以不要畏惧,努力做那头千里马,迟早有一天可以飞跃沼泽迎来光明。

小朋友杨哲睿今年国庆期间,和父母回通江老家度假,听外公说老家背后的山石上有不少“鸡脚印”。从小喜欢自然科学的他,尤其对恐龙感兴趣,看到这些“鸡脚印”后,当场断定是恐龙足迹,而且清楚地说出了恐龙类别。孩子妈妈把图片视频传给北京的专家,然后现场确认为白垩纪早期恐龙,距今约1.3亿年。
这个小男孩在国庆期间回老家听外公说后山有鸡脚印,然后就和父母一快去看了,因为这个小男孩从小就对恐龙感兴趣,他认定这个是恐龙的足迹,后来这个小男孩的妈妈就在微博给中国地质大学的副教授留言,这个教授带着调研组去现场勘察了,并确认这个就是恐龙足迹。
在国庆期间四川的小男孩回巴中通江老家去玩,在山间发现了类似恐龙的脚印,于是考古专家去现场确认,证实了该发现。
答:四川五岁小男孩在自家老家后山观察“鸡脚印”时,通过自己从小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尤其是对恐龙的爱好,判断该“鸡脚印”是恐龙足迹。
本文标题: 四川乐山一餐厅内发现恐龙足迹,距乐山大佛仅 5 公里,这一发现有哪些重要意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925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帝辛改革奴隶制,是不是真的地球为什么是圆的 星星为什么有五个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