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OLINO--但丁想表达什么

发布时间: 2022-06-26 13:00:2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3

但丁的主张是什么?但丁认为人是最高贵的,其高贵之处在于人具有理性和意志自由,人应当通过理性和行动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人类最自由的时...

UGOLINO--但丁想表达什么

但丁的主张是什么?

但丁认为人是最高贵的,其高贵之处在于人具有理性和意志自由,人应当通过理性和行动来争取自由和幸福;人类最自由的时候就是他被安排最好的时候;爱是统治世界的力量,人应当爱人,而不应当去爱神。他在《神曲》中把宇宙比作散乱的许多纸张,认为是“爱”把这些纸张合订成册。

彼得拉克(Francesco Petrarch,1304~1374年)不仅是人文主义的奠基者,还是近代诗歌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阿非利加》和抒情诗集《歌集》,还有拉丁文著作《秘密》。他是意大利复兴古典文化的倡导者。他在《秘密》中有一段话:“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抱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所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充分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身解放的心情。

他不但强烈追求爱情,而且特别重视个人的荣誉。他的史诗《阿非利加》就是歌颂一位爱国英雄的,歌颂意大利民族的伟大,鼓励人们像阿非利加那样去为祖国的统一而战斗。

薄伽丘(Giovanni Boccaccio,1313~1375年)是近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市民文化的真正代表者。他的《十日谈》是早期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之一,有人把它称为《人曲》。书中揭露了封建贵族和僧侣的伪善和丑恶,歌颂男女冲破封建偏见的爱情。他认为人类天生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人类的骨肉都是用同样的物质造成的,而人的灵魂则是上帝赐给的,任何人都有同样的机能和效用,区分人类贵贱的只能是品德,而不是门第;书中还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有人称为最早的人权宣言。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杜甫a丹青引赠曹霸将军(杜甫))

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明确表达了什么?

人文主义思想 鼓励人追求现世幸福 抨击基督教所谓的 死后上天堂

但丁的神曲讲的是什么故事啊

主要内容:一天,但丁在森林中迷路,危急之际,罗马诗人维吉尔(V irgilio)受贝雅特里奇(B eatrice)之托付,带领但丁穿过地狱、净界。这段旅程中,但丁看到了有些罪人在地狱因生前不同之罪过而遭受不同的惩罚。

另一些罪人则在净界里努力洗除自己的罪孽,后来贝雅特里奇出现,接替维吉尔的向导地位,在迫使但丁对自己的过失作一番告白后,亲自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但丁最后终于见到上帝。 

扩展资料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阿特丽切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

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针锋相对的。

《神曲》还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但丁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他更是推崇备至。他在诗中奉荷马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称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

他热情洋溢地讴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离开家庭,抛弃个人幸福,历尽千难万险,扬帆于天涯海角去探险的事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神曲

这部作品作者通过与地狱、炼狱以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从中也可隐约窥见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曙光。

全诗为三部分:《地狱(Inferno)》、《炼狱(Purgatorio)》和《天堂(Paradiso)》,以长诗的形式,叙述了但丁在“人生的中途”所做的一个梦,以此来谴责教会的统治,但仍然未摆脱基督教神学的观点。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卢齐菲罗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

第一层是林勃,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叛),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分别在这里修炼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阿特丽切出现。

贝阿特丽切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阿特丽切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德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之面,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之一闪,迅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象征着七大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就能一窥三位一体的上帝。

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阿利基埃里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将教皇甚至他痛恨的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基督教对世界的看法。

扩展资料:

后世影响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

《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神曲

但丁以第一人称记述自己35岁时(人生的中途)误入一座黑暗的森林(象征罪恶),在一座小山脚下,有三只猛兽拦住去路,一只母狼(象征贪欲),一只狮子(象征野心),一只豹(象征逸乐),又一种说法是说它们分别象征教皇、法国国王和佛罗伦萨人。他在呼救时出现了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灵魂,对他说:“你不能战胜这三只野兽,我指示你另一条路径”。带领他穿过地狱、炼狱,然后把他交给当年但丁单相思暗恋的情人贝亚德的灵魂,带他游历天堂,一直到见到上帝。他描述的世界,地狱是一个大漏斗,中心在耶路撒冷,从上到下逐渐缩小,越向下所控制的灵魂罪恶越深重,直到地心,是魔王撒但掌握漏斗顶端,他们从魔王的尾巴爬过地心,另一面是炼狱。炼狱如同一座高山,在耶路撒冷相对的地球另一面海中,灵魂在这里忏悔涤罪,山分七层代表七宗罪,每上升一层就会消除一种罪过,直到山顶就可以升入天堂。天堂分为九层,越往上的灵魂越高尚,直到越过九重天,才是真正的天堂,圣母和所有得救的灵魂所在,经圣母允许,才能一窥圣三位一体的上帝。在经过地狱、炼狱、天堂的一路上,但丁和所遇到的有名的灵魂交谈,包括历史上好的坏的许多著名人物,他将自己钦佩和厌恶的人物分别纳入各个部位,甚至他痛恨的教皇及一些佛罗伦萨人全打入地狱。有些详细情况《圣经》中并没有记载,是他自己发明的,但也符合逻辑。其中也包括许多他对神学问题的见解,系统地阐述了他对世界的看法。
地狱,炼狱,天堂。主要就是体现人文主义,揭露教会的腐朽、黑暗。

请问但丁的<神曲>有什么意义

在但丁的手下, 一部《神曲》它熠熠生辉了,无人可以超过,也无人可以模仿.它划分出两个时代,它让但丁因此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在《宣言》中十分公正地评价了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承认了资本主义在先前所起过的革命作用.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现在也如1300年间那样,新的历史纪元正在到来.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宣告这个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为何恩格思会对但丁的《神曲》评价之高呢 我们就拿但丁创作出《神曲》的过程来解说一下.
但丁(1265-1321)是意大利从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运动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人文主义的先驱者. 生于佛罗伦萨他是古罗马人的后裔,丁出生时家道已中落,政治上没有什么地位,家庭经济情况恶化,实际上等同于一般市民.他5,6岁时丧母,18岁丧父,孤苦伶仃,将全部精力倾注于学习.他勤奋攻读得到著名大学者布鲁内托·拉丁尼的指导,对拉丁语,修辞学,逻辑学,诗学,伦理学,哲学,神学,历史,天文,地理,音乐,绘画等,无不潜心研究.阅读荷马,维吉尔等,接触法国骑士文学和普罗旺斯抒情诗,还在修道院旁听一些课程,认真研究骑士文学,还广泛涉猎中古神学和经院哲学,除了中世纪必读的《圣经》外,攻读了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等人的哲学,政治学著作.《神曲》原名《喜剧》(Comedia),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大约1307年前后开始创作一直到逝世前不久,历史10余年.
全书包括三部:《地狱》,《练狱》,《天国》. (一)情节内容
《神曲》采用中世纪特有的梦游形式,但丁以自已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个活人对冥府一死人王国的一次游历.
诗中叙述但丁在"人生旅途的中途",即1300年,35岁时,迷失于一个黑暗的森林.他竭力寻找走出迷津的道路,黎明时分来到一座洒满阳光的小山脚下.这是普照旅途的明灯.他正一步步朝山顶攀登,忽然三只猛兽(分别象征淫欲,强暴,贪婪的豹,狮,狼)扑面而来.但丁高声呼救.这时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出现了,他受但丁年轻时的恋人贝娅特丽丝的嘱托来帮助但丁走出迷途,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地狱形似一个上宽下窄的漏斗,共9层.诗人幻想地狱在位于北半球的中心的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下,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深渊.第一层是候判所,生于基督之前,未能接受洗礼的古代异教徒,在这里等候上帝的审判.在其余8层,罪人的灵魂按生前所犯的罪孽(贪色,饕餮,贪婪,愤怒,信奉邪教,强暴,欺诈,背判),分别接受不同的严酷刑罚.
炼狱(又称净界)共7级,加上净界山和地上乐园,共9层.炼狱则是一座雄伟无比的高山.这座高山是卢奇菲罗被逐出天国向地球坠落时,南半球海底的土地为了躲避他而从水中涌出形成.它立于海洋中,是南半球唯一的陆地,也是南半球的中心,和北半球的耶路撒冷遥遥对峙.生前犯有罪过,但程度较轻,已经悔悟的灵魂,按人类7大罪过(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特别在这里修练洗过,而后一层层升向光明和天堂.在净界山顶的地上乐园,维吉尔隐退,贝娅特丽丝出现.
贝娅特丽丝责备但丁迷误在罪恶的森林,希望他忏悔,并让他观看表示教堂种种腐败的幻景,饮用忘川水,以遗忘过去的过失,获取新生.随后,贝娅特丽丝引导但丁游历天堂九重天.这里是幸福的灵魂的归宿;他们是行善者,虔诚的教士,立功者,哲学家和神学家,殉教者,正直的君主,修道者,基督和众天使.在九重天之上的天府,但丁得见上帝,但上帝的形象如电光一闪,讯即消失,于是幻象和《神曲》也戛然而止.
《神曲》是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作品.但丁创作该作品的意图有两个:首先,歌颂他终生爱恋的娅特丽丝;其次,试图创作一部作品,把个人遭遇和祖国以及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把书写个人迷途知返,悔过自新的过程和给意大利人民指出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的历史使命联系起来.即其思想内涵是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之路.

2.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深刻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严厉揭露和批判.
3.暴露了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是但丁并不否认基督教信仰本身,相反但丁将宗教信仰视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诗中,象征理性,知识的维吉尔只能在地狱,炼狱里充当诗人的引路人,而象征信仰,虔诚的贝娅特丽丝才有资格带领诗人进入天堂(信仰高于理性).这是但丁对人的生存现实和精神状态的深度思考.
4.但丁热情歌颂现实生活的意义,认为现实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实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 5.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文化,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路.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推崇备至.他在诗中把荷马奉为"诗人之王",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
6.对新兴市民阶层的贪图私利,追逐金钱等,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的遣责.
神曲创作的艺术特征1.创作风格受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埃涅阿斯来到罗马城所在地后,女先知西比尔带领他游历地府,见到父亲的亡魂.父亲指点他看到未来;他的后裔将是罗马国家的缔造者.在地府他还见到了狄多等人.
2.结构严密,层次清晰,采用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他把地狱,练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采用不同的色调.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调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
3.塑造了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对主人公但丁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境界刻画细微,饱满.4.在写人绘景时,善用通俗的比喻.
5.采用了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地狱》《练狱》《天堂》各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计14233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安排建立于数字3(三位一体)和10(完美)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的神秘的,象征意义上.
6.《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3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贯穿全诗始终.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贯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作用.但丁本人因此被誉为意大利第一位民族诗人.
《神曲》是一部充满隐喻性、象征性,同时又洋溢着鲜明的现实性、倾向性的作品。但丁借贝娅特丽丝对他的谈话表示,他写作《神曲》的主旨,是“为了对万恶的社会有所裨益”,也就是说,《神曲》虽然采用了中世纪特有的幻游文学的形式,其寓意和象征在解释上常常引发颇多争议,但它的思想内涵则是异常明确的,即映照现实,启迪人心,让世人经历考验,摆脱迷误,臻于善和真,使意大利走出苦难,拨乱反正,寻得政治上、道德上复兴的道路。 但丁生活在社会变革的历史时期,作为一位“有强烈倾向的诗人”,他一心想革新政治,实现他的理想与抱负。但他痛苦地看到,他的故乡佛罗伦萨成了分裂与内讧的受害者,“祸起萧墙,戈操同室”,城市陷于党派的仇恨,虚弱无能,日益堕落:在你所记忆的年月里,你改变了多少次法律、钱币、官吏、风俗,更换过多少次市政府的委员!

而意大利动乱的现实,封建主暴虐无能使生灵涂炭的情景,更令他痛心疾首:

呜呼,奴隶的意大利,痛苦的温床,你是暴风雨中失去舵手的孤舟,你不复是各省的主妇,却沉沦为娼妓!

因此,但丁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地希望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政体,以约束和驾驭互相敌对的城邦和封建诸侯,保障意大利成为一个统一的、富强的国家,“使世纪获得稳固的和平,使雅诺的庙门关闭”。

当时,意大利名义上隶属神圣罗马帝国,但帝国的皇帝通常从德意志诸侯中产生,仅仅在名义上行使对意大利的统治。但丁抨击皇帝鲁道夫一世和阿伯特一世父子只热中于在德国扩充势力,不来意大利行使权力,使意大利实际上陷于政治分裂状态,“帝国的花园荒芜了”。但丁在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后,对企图主宰基督教世界的教会,对垄断中世纪全部文化的宗教神学,给予异常严厉的揭露和批判。他进一步发挥在《帝制论》中阐述的政教分离的原则,并针对中世纪神学宣扬的“日月说”,在《神曲》里把自己的政教平等的观点形象地概括为“两个太阳说”:

造福世界的罗马,向来有

两个太阳,分别照明两条路径,

尘世的路径,和上帝的路径。

这个比喻生动地说明,政权和教权是分别照耀尘世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两个太阳,它们之间应当是独立平等、分工合作的关系,而不是从属、争斗的关系,更不可合而为一。而如今呢?

但丁无限感慨地指出:

一个太阳把另一个熄灭,

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

教权入侵政权的结果,使两者互相制约、监督的职能丧失了,世界由此“遭了殃”,连教会也“跌入泥潭,玷污了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因此,但丁对教会肆无忌惮地干涉意大利内政,破坏国家的和平与统一的罪恶,对教会僧侣颠倒善恶,犯罪造孽的种种败行劣迹,表示了异常强烈的憎恨。他痛斥教皇、主教、教士“日夜在那里用基督的名义做着买卖”,干着买卖圣职,敲诈勒索、荒淫无度、迫害基督徒等丑恶的行为,“使世界陷入悲惨的境地”;他们沉湎于金钱的淫秽污臭,“到处断绝上帝赐

给人民的面包”,树立了导致人民“走上邪路”的“坏榜样”。但丁指出,背弃《圣经》教义的僧侣,把圣保罗、圣彼得抛到九霄云外,把罗马教廷变为“污血的沟,垃圾的堆”,“圣殿变成了兽窟,法衣也变为装满罪恶面粉的麻袋”。

耐人寻味的是,但丁把贪婪的教皇、主教、教士置于第4层接受惩罚,并把当时还在世的镇压佛罗伦萨共和政权,在意大利制造动乱和分裂,企图篡夺世俗权力的教皇朋尼法斯八世预告打入地狱第8层,头脚倒栽在深穴里,接受火刑。但丁借用中世纪处置政治谋杀犯的酷刑,严厉惩罚朋尼法斯八世,预言式地宣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教会干涉世俗的局面必将结束的前景。但丁的这种愿望和情感,表达了新兴市民阶级摆脱中世纪教会束缚和宗教神学桎梏的要求。

但丁热情地歌颂现世生活的意义,认为现世生活自有本身的价值。他在《神曲》中强调人赋有“自由意志”,这是“上帝最伟大的主张”,上帝给予人类“最伟大的赠品”。他鼓励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坚定不移地遵循理性:

你随我(按:指象征理性的诗人维吉尔)来,

让人们去议论吧,

要像竖塔一般,

任凭狂风呼啸,

塔顶都永远岿然不动。

诗中热烈歌颂历史上具有伟大理想和坚强意志的英雄豪杰,希望世人以他们为榜样,振奋精神,避开怠惰,战胜一切艰险,去创造自己的命运。在但丁看来,坐在绒垫上或者睡在被子里,是不会成名的;只能是虚度一生。

赞颂理性和自由意志,召唤对现世和斗争的兴趣,追求荣誉的思想,这是但丁作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的特征之一。这种以人为本,重视现实生活价值的观念,同中世纪一切归于神的思想,同宗教神学宣扬的来世主义,都是针锋相对的。

《神曲》还表露了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文化,尊重知识的新思想。但丁称颂人的才能和智慧,对于教会排斥和否定的古典文化,他更是推崇备至。他在诗中奉荷马为“诗人之王”,亚里斯多德是“哲学家的大师”,称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他热情洋溢地讴歌荷马史诗中的英雄奥德修斯在求知欲的推动下,离开家庭,抛弃个人幸福,历尽千难万险,扬帆于天涯海角去探险的事迹,并通过奥德修斯指出:

你们生来不是为了走兽一样生活,

而是为着追求美德和知识。

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变化和精神道德情状,在《神曲》中也获得了真切、广泛的描绘。难能可贵的是,但丁对新兴市民阶级的贪图私利,追逐金钱,高利贷者的重利盘剥,对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关系的罪恶,也有清晰而深刻的认识,并予以严厉的谴责。他指出,市民阶级暴发户充满了“骄狂傲慢和放荡无度之风”,田园式的宁静生活已一去不复返,因为骄傲、嫉妒和贪婪是三颗星火,使人心燃烧起来。

但丁是新旧交替时期的伟大诗人。基督教神学观念,中世纪思想的偏见,世界观的种种矛盾,也在《神曲》中得到表现。

《神曲》中处处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热忱歌颂,但是但丁又把现世生活看作来世永生的准备。他揭发教会和僧侣的败行劣迹,但又不整个地反对宗教神学和教会,甚至还把宗教神学置于哲学之上,把信仰置于理性之上。例如,他把维吉尔选为他幻游地狱和炼狱的向导,隐喻理性和哲学指引人类认识邪恶的途径,而把贝娅特丽丝作为游历天堂的向导,说明诗人仍然局限于信仰和神学高踞理性和哲学之上,人类只有依靠信仰和神学,才能达到至善之境的经院哲学观点。

但丁对奥德修斯远航探险的英雄业绩的描绘,是《神曲》中最光彩夺目的诗章之一,奥德修斯召唤世人追求美德和知识的话语,也已成为至理名言传留下来。而另一方面,但丁又借维吉尔之口表明理性的软弱:“谁希望用我们微弱的理性识破无穷的玄梦,那真是非愚即狂。”《神曲》中抒写的保罗和弗朗齐丝卡这对痴情恋人的悲剧性遭遇,凄楚动人,但丁因听到他们的哭诉而极度痛苦,以致昏厥。后世无数的画家、诗人、音乐家以这则故事为素材,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但是但丁又根据中世纪的道德标准,把这对青年恋人作为贪色的罪人,放入地狱接受惩戒。他还把苦行禁欲派始祖圣芳济谷置于荣耀的天堂。但丁对中世纪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摒斥又在一定程度上认同的矛盾在这里充分体现了出来。

在对待封建君主的态度上,但丁也常常是矛盾的。他曾义愤填膺地谴责,说意大利没有一块干净的土地,“意大利所有的城市,到处充斥着暴君”。在《神曲》中,他对那不勒斯和西西里王国的国王查理一世以及法国国王腓力普四世的罪行是痛加鞭挞的。但在但丁的政治理想中,皇帝又被视为拯救陷于危难中的意大利的救星。他在《神曲》中时常提到亨利七世,认为只有这位皇帝才是能够使意大利这艘在暴风雨中漂荡的“孤舟”拨正航向,顺流而进的“舵手”,并在《神曲·天堂》里给他预告保留了一个光荣的位置。这正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弱小的市民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的反映。为了对抗专横恣肆的教会,最初的人文主义者不得不谋求王权的支持和保护。

《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关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导游历阴间的描写,中世纪作家达·维隆纳的《耶路撒冷天国颂》、《巴比仑地狱诗》和德拉·利瓦的《三卷书》对罪孽的灵魂在地狱接受惩戒,天堂光明、幸福的叙述,都给但丁提供了借鉴。但《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他把地狱、炼狱、天堂各分为9层,蕴含着深邃的道德涵义。在描绘不同境界时,他采用不同的色彩。地狱是惩戒罪孽的境界,色调凄幽、阴森;炼狱是悔过和希望的境界,色彩转为恬淡、宁静;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界,笼罩在一片灿烂、辉煌之中。多层次、多色调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学、神学观点,又赋予这些境界以巨大的真实性,奇而不诡,精微致深,使人如身临其境。

《神曲》堪称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鲜活的人物画廊。作为这部史诗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格和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刻画得最为细微、饱满。维吉尔和贝娅特丽丝这两位向导,虽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鲜明的个性。维吉尔是导师,在对但丁的关怀和教诲中,显示出父亲般和蔼、慈祥的性格。贝娅特丽丝是恋人,在对诗人的救助和鼓励中,显示出母亲般温柔、庄重的性格。但丁擅长在戏剧性的场面和行动中,以极其准确、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绝的悲剧性氛围中,诗人描写保罗与弗朗齐丝卡这对恋人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品格,在阴暗、愤懑的情境中,诗人勾画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贪婪、欺诈的性格,无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种种惊心动魄和神奇的景象,地狱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灵的三个头的恶犬猞拜罗,飞翔于自杀者树林之上的人面妖鸟,长着三副不同颜色的面孔、三对庞大无比的翅膀的地狱王,满身污血、头上盘着青蛇的复仇女神,在但丁的笔下,寥寥数笔,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画了出来。他们不只是高度写实的艺术形象,而且出色地烘托了地狱各个特定环境的氛围。

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来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极其通俗的比喻,产生极不寻常的艺术效果。例如,地狱里的幽灵遇见陌生来客维吉尔和但丁,惊奇地盯视着他们,好像老眼昏花的裁缝凝视针眼一样。形容枯瘦的幽灵两眼深陷无神,好像一对宝石脱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灵从岸边跳进地狱界河的小船,好像秋天的树叶一片一片落下。

《神曲》的《地狱》、《炼狱》、《天堂》各有33歌,加上长诗的序曲,共100歌,计14233行。这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以“群星”一词作韵脚,彼此呼应。这种精确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是建立于数字3和10对中世纪文化所具

有的神秘的、象征的意义上的。

《神曲》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即第三行为一音节,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全诗始终。这也显示了诗人深厚的语言功力,使用韵律的技巧很成熟。但丁摒弃中世纪文学作品习惯运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语言起了重要的作品。

凡此种种都表明但丁摆脱了中世纪文学传统的羁绊,力图用新的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这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第一个民族诗人。

《神曲》的伟大历史价值在于,它以极其广阔的画面,通过对诗人幻游过程中遇到的上百个各种类型的人物的描写,反映出意大利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转折时期的现实生活和各个领域发生的社会、政治变革,透露了新时代的新思想——人文主义的曙光。《神曲》对中世纪政治、哲学、科学、神学、诗歌、绘画、文化,作了艺术性的阐述和总结。因此,它不仅在思想性、艺术性上达到了时代的先进水平,是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会生活状况、传授知识的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

《神曲》原名《喜剧》,薄伽丘在《但丁传》中为了表示对诗人的崇敬,给这部作品冠以“神圣的”称谓。后来的版本便以《神圣的喜剧》作书名。中译本通称《神曲》。

“神曲”是汉代名医刘义研制出的一种医治消化不良的名药。然而,神曲的问世之初,却是受到了野生动物自疗行为的启示。一段时间,刘义发现自家鸡窝里的鸡蛋经常丢失,便留心观察,发现是一条火练蛇所为。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条蛇。他用石灰裹着石子做了几枚假蛋,又在假蛋外面涂上一层鸡蛋清,放在鸡窝里面,然后便守候在一旁。不久,他看到那条蛇爬进鸡窝里,将那几枚假蛋吞下了。不多一会儿,那蛇在地上痛苦挣扎起来,然后它忍着痛苦爬进草丛里,拼命地吞食一种毛绒绒的小草。不多时,蛇排出了一堆类便,然后无事地爬走了。刘义想,这种草一定能治消化不良。于是,他以这种草为主药,研制出治疗消化不良的名药神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c2dfd7010009qu.html,文章不可转载,你去看一下。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13750.html?si=2&wtp=wk

神曲 但丁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态度

《神曲》是但丁耗费了10多年写成的,表达了他很多而且很复杂的情感。我简单地总结了一下,希望能帮上忙。1、政治上。神曲脱稿时,他还在流亡。所以,有怀才不遇、有流亡的痛苦和愤恨,特别是对政敌和教皇。当然还有对佛罗伦萨的热爱和对其堕落的憎恨、厌恶和嗤之以鼻。还有对收留他的人和城市的感激。2、个人修养。表达了对理性和美德的追求和对贤者的景仰,但是认为只有理性是不够的,理性必须在信仰指导下才能使人得到幸福。还有希望道德复兴。3、对信仰的虔诚。4、对贝亚特丽丝的爱和仰慕,认为她是圣女。5、对真理的渴求。6、反对宗教统治城市。反教皇却不反宗教。7、反蒙昧主义、提倡文化。8、反封建君主而又渴望贤明君主。9、对意大利民族文化的热爱,《神曲》不是用拉丁文而是用意大利文写就的。9、虽然字数不多,但是但丁还是在此缅怀了几位友人。10、对禁欲主义和旧礼教既反对又认同。他曾经因为同情在地狱见到的一对情侣(叔嫂乱伦)而昏厥。
建议你还是找本《外国文学史》和名著快读。
《神曲》:但丁在作品中积极关心现实,他写的是中世纪晚期的意大利生活。诗中所写的游历三界的所见所闻,很多都是意大利的现实生活,涉及了当时佛罗伦萨以至意大利复杂的党派斗争,涉及教皇和僧侣们的罪恶,也涉及贪官污史、及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压迫等。《神曲》也表明了但丁是个爱国主义者。他渴望祖国统一和平,反对分裂和纷争,即使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也和鬼魂们谈论意大利的政治形势和国家兴亡问题,有时禁不住内心的激动,他还抒发自己的强烈的感情
《神曲》也表达了但丁对人类智慧和理想的追求。《神曲》中的地狱是现实世界的实际情况,天堂是人类的理想和希望,炼狱则是我们人类从现实到理想中须经过的苦难历程、但丁希望人们认识罪恶,悔过自新,去认识最高真理,达到最理想的境界,这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思想,显示了新的文化思潮的萌芽。
本文标题: UGOLINO--但丁想表达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03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解释楞次定律中了林子闳的毒,有没有老粉来跟我科普一下林子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