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朋友说汉武帝开创了汉武盛世,那么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如何

发布时间: 2022-06-24 07:00:3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79

汉武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汉武盛世的影响有多大呢?盛世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百姓心中的理想国,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可是,在中国古...

我一朋友说汉武帝开创了汉武盛世,那么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如何

汉武盛世到底是什么样的?汉武盛世的影响有多大呢?

盛世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百姓心中的理想国,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抹亮色。可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从周开始,统一的王朝共有九个,公认的盛世只有:汉武盛世、开元盛世,其中各朝代的中兴和治世暂且不提,为何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盛世的出现次数,屈指可数?



盛世的出现经过

而盛世的出现也是需要过程的,多是从治世、中兴逐渐走向盛世文明。以汉朝为例子,汉朝时期出现了中国古代的第一个盛世:汉武盛世,是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大繁荣的局面。但是,汉武盛世的出现,是经历了汉朝自建国以来,几代帝王的努力,才最终出现的。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可是秦末时期的连续战争,已经使得百姓民不聊生,就算是国将不国也毫不夸张。所以,汉初的"休养生息"应运而生,从刘邦、汉惠帝、吕后、汉文帝、汉景帝,等几位帝王长达近百年的努力,才让西汉的国家逐渐康平,政治运行秩序逐渐走向正轨。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也被后世成为"文景之治",这是中国有确切文字记载的第一个的"治世",那第一个治世究竟是什么样的?《史记·平淮书》载:"汉兴七十余年间,国家无事。……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从司马迁的记载中可以看到,从军事方面看,汉朝整个文景时期,国家无大的军事战争;从经济方面来看,国家银库中的钱,都已经因为串钱的绳子烂掉,而不可统计数量;从农业方面,国家粮仓的粮食已经多的陈粮堆积,往外溢出。就是因为文景之治的富庶,才在汉武帝时期形成了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可,文景之治这样的治世,在古代已经是可遇不可求是,汉武帝时期的汉武盛世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汉武盛世

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是文学、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多方面一起蓬勃发展。在汉武帝时代,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诞生,国家政权空前的稳定,汉文化更是成为主流,开启了之后中国文明的序幕。并且,当时的政治体制、经济形式和文化格局,都对后世的王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造了数个中华历史长河中的第一。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成为中国之后的文化主流,被各朝各代效仿,让儒家独占风骚两千年。同时,也不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提倡儒家和各家的融会贯通。如:宰相公孙弘学贯儒、法两家,司马迁和司马谈则是提倡黄老之学,夏侯始昌是儒家耆老,有兼通阴阳家的学说,可见各派争鸣的景象。

政治制度方面,设立中朝,出现尚书台,促进中央集权的发展。汉武帝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年号的帝王,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还用建元,元光,元朔,元狩,等年号为之前的时间建立年号。还设立正月为一岁之首,之后几千年都沿用此法。

经济方面,将盐铁等关乎国家命脉的行业,掌管在政府手中,就算是今天,盐铁茶等行业也都有国营企业控制。还开通与西域的经济交往,将中国的冶铁技术、开凿水井的技术,丝绸的制造技术、中国的漆器制造技术,等传入西域等国。而西域诸国的黄瓜、胡萝卜、葡萄、汗血宝马,等等也传入中国。

军事方面,以卫青、霍去病为主的的将领,在对匈奴的作战中,使得汉朝和匈奴之间的作战关系,从被迫应战,改为主动出击,还直击匈奴王廷,将匈奴赶至漠北,稳定了比方的边疆。甚至出现了之后影响欧洲诸国的,让其闻风丧胆的"上帝之鞭"。使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扩大了西南的版图。如三越、西南夷、朝鲜半岛北部和西羌等地,也成为西汉领土的一部分。

外交方面,张骞出使西域,用13年的时间,让西域的学术知识传入中原地区。同时,也让西汉的君威、汉文化传入到西域,因此被封博望侯。他的出使,加速了西域诸国和西汉的交往,从文化、经济等等方面,都促进了民族间的大繁荣。之后,汉朝的使者在西域,都被称为"博望侯"。

所以,从汉武盛世为例子,可以看出一个盛世的诞生,需要前后数代帝王的努力,几十年的国家发展为经济前提,才能为盛世的产生创造条件,盛世的产生是合乎历史发展的逻辑的。而根据汉武帝时期的盛世,也可以推测出盛世的标准为:1,国家统一2,基本无外患3,环境安稳4,科技发展5,政治清明。让汉族、汉人、汉语、汉字、汉学等名词,也千古流传。

盛世表现为一个王朝,对内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对外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除此外,老百姓吃饱饭穿暖衣,尚不在考虑之中。也就意味着在除此之外的年代里,我们的先祖们,过得是:战乱不休、疾病横行、极端天气、政权压榨的生活。也可以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真正含义。

所以,即便是古代的盛世,也没有改变封建王朝对人民剥削的本质,所以,它不是人间天堂,农民阶层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仍在;封建土地私有制对土地兼的加剧并仍在;中央集权制度滋生的腐败和暴政仍在。所以鲁迅先生才会称非盛世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盛世为:暂时坐稳了奴隶的时代。

汉武盛世是非常强大的。打得匈奴俯首称臣,而且把匈奴赶回了漠北,国内,人民安居乐业。国力强大。
汉武盛世是非常强大的。影响是非常广大的。让周边的匈奴上百年不敢入侵中华大地。

汉武盛世是怎么回事

据说汉武帝打匈奴南粤使得全国一半的人口死于非命,那么怎么会又有汉武盛世
中国古代被称为盛世的有那么几个时代,那么通常作为一般规律,盛世往往有被过分夸耀的一面。美国著名汉学家孔飞力,他说什么是盛世呢,盛世是人们的一种惯用的称谓,是对德政的一种护符,是对官方文书的一种装饰。他还讲到一个观点,说对于百姓而言,盛世带给他们的真实的感受究竟如何呢,是我们现在的人最难断言的。由此我想,对汉武盛世的历史故实,我们也应该注意这个角度,什么角度呢,一个是不要被官方文书所蒙蔽,也就是我们要超出于这个之上;再一个我们要看待盛世的问题,要关注从社会底层、从百姓的自身感受来看盛世。那么在这个视野之下,我想汉武帝时期的盛世,是在盛世的光环之下掩盖着许多社会问题,甚至有的是社会危机。哪几个问题呢? 第一个问题表现在兵连祸结,百姓因此受尽困苦。汉武帝的军事征发,在前面我曾经讲到,这是他建立强国优势的必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同时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极为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的头上,那么为此生活在汉武帝统治下的臣民,他们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过于残酷。贾捐之的一番话“寇贼并起,军旅数发,父战死于前,子斗伤于后,女子乘亭鄣,孤儿号于道,老母寡妇饮泣巷哭,遥设虚祭,想魂乎万里之外”,父子都上阵,或死或伤,女的被动员起来去守边防,孤儿寡母在家里,无人,就是说苦告无门,他们要给自己的阵亡的亲人祭祀都找不着亲人的尸首,只好遥拜,这是一种何等残酷的局面。所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们要看到。 第二个方面就是汉武帝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加大了政府的经济开支,导致了民众生活的困苦。在这一方面我们举几个例子:一个是汉武帝是非常喜欢搞大型的土木建设工程的。汉初建的宫殿很少,因为萧何建了个未央宫太过壮丽还受到汉高祖刘邦的批评,此后文景时期基本没有宫殿建筑的出现。但是到了武帝这个时期,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大兴土木,兴建了若干宫殿群,他把原有的甘泉宫加以扩大,他又兴建了建章宫、明光宫,都是非常大的,规模非常宏大。甚至呢,把他兴建的建章宫、明光宫还有未央宫三个宫殿在空中建成了相连的阁道。汉武帝率领着他的一批后宫佳丽游走其间,可以不经过地面的道路,这是何等大的工程,要费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武帝时期的社会危机有的是属于与国家有关的举措,有的呢是纯粹是汉武帝自己的出于专制君主一人的私欲。除了我刚才讲到的之外,还有求仙,为了求仙他被多少方士骗过呢?但是乐此不疲,国家再穷,想办法搜刮民脂民膏,也得供养这批方士。其中的那个栾大,汉武帝封他做什么五利将军,天道将军,地道将军,还封了侯,还把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下嫁给这位,到了这种程度,花钱花得是太多了。所以,汉武帝时期经济的困境与长期的战争有关,也与这种专制君主个人奢侈腐化的生活直接相关。 第三个危机是爆发在统治集团上层,表现的形式是戾太子兵变。其实这也是汉武帝晚年一个最大的政治惨案。戾太子刘据因为被人所排斥,这种排斥的产生,与汉武帝不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力也直接相关,汉武帝做了那么长时间的皇帝,他的太子做继承人,时间也很长。到后来以至于被人诬陷,说是他要用巫蛊之术来陷害皇帝,结果皇帝对他就产生了怀疑。太子要面见皇帝给予解释,皇帝根本不给他这样的机会。太子在情急之下起兵来捍卫自己的生命,结果汉武帝下令征讨平叛,一场长安城之内的上层军事滥杀就由此产生。一场战乱下来,当时几千人被杀,朝廷百官牵扯其中的有很多人,事后朝廷位置半空。在事后的追查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各地又有上万人被株连,这是当时的一大惨案。它直接动摇了武帝后期的统治,这是政治上的危机。 第四个我想说的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很大程度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秦始皇最后导致了亡国,而汉武帝尽管他的晚年出现了这样的社会矛盾、政治问题,但是呢汉武帝却把他的政权平稳地过渡给他的后继者,靠的什么呢,应该强调的就是汉武帝到了晚年依然不糊涂,靠的一个“轮台之诏”,就是由大臣主要是桑弘羊等人奏请在西域的轮台这个地方继续屯田,并且为此要向百姓多征收每人多征收三十钱的赋税,用于支持这项旷日持久的边疆屯戍。汉武帝下这个诏书,针对着这个奏请下的诏书,历史上称之为“轮台之诏”。轮台之诏的要害是说他自己对以往多年的征伐很有悔恨之心,一方面是不得不打仗,但是战争带来的社会的危机,他意识到了,所以他说现在不是再进行战争的时候了,应该是恢复重视农业生产的传统,鼓励农民重新从事休养生息。这标志着国家的发展重点,从原来的扩疆拓土回归到正常的经济建设。尽管这个诏书公布之后不多久,汉武帝本人就去世了,在他有生之年没有看到这个诏书直接产生的作用,但是他的后继者却因为有了这个诏书的存在,他们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把国家的施政方针大纲向和平建设这方面转轨。所以,后来出现了一个恢复发展时期,此后才会出现了汉代的第二个盛世,汉宣帝时期的盛世。所以汉武帝有秦始皇之失、而没有秦始皇之败,关键就在于他还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地调整统治政策,向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转轨。在这我们再次看到一个尽管是垂暮的,但却是对时局了然于胸的有为之主的形象。
汉武帝即位后继承了“文景之治”的所有遗产,并选择了推行改革,希望为后世开创出长期沿用的治国制度 尊崇儒术,确立国家的主导统治思想 , 首先是尊崇儒术,确立国家的主导统治思想。有历史学家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中国的政治统一完成于秦始皇,而中国的文化统一完成于汉武帝。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汉武帝之前,中国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没有形成一个举国上下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汉武帝推行尊崇儒术之后,儒家学说作为全国上下共同遵守的一种价值体系,甚至作为国家统治者制定方针大略的基本依据,因此才说中国的文化统一开始于汉武帝。 削弱地方势力,强化中央集权 汉武帝推行的第二方面的改革措施,就是削弱地方势力。他所针对的地方势力其实主要是两类人,一类是诸侯王,一类是地方豪强与游侠。 削弱丞相权力,强化皇帝专断 汉武帝的第三项改革是削弱丞相的权力。汉武帝需要高度的集权,来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情,而他本人的禀性在其中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他本人就是一个独断专行的人。 对外开疆拓土 强化国家力量 汉武帝施行的第四个方面的改革是强化国家力量,对外开疆拓土。西汉立国以后,一直保持着一种相对低调的立国态势,不愿意轻开战端,因为以西汉初期的国力,无法支撑大规模的军事战争需要的人力物力等军费开支,所以宁可在匈奴咄咄逼人攻势面前采取屈辱的姿态也不和匈奴开战。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情况为之一变。汉武帝要通过军事征伐的手段来扩大帝国的版图,以解决边境的军事冲突,当然核心的进攻方向就是北方匈奴。 其实汉武帝发动的战争不光是打匈奴,开拓疆土在东西南三个方向也同时进行。对东方,汉武帝攻打了朝鲜半岛,把朝鲜半岛一个卫氏王朝给灭掉了,设置了四郡进行直接管理。对西方,汉武帝开通西域,其中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就是派遣张骞出使。当时经营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军事上对西域的进攻,可是经营西域的实际成果却远远超出了这个原本的军事动机,通过经营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连接了当时东方和西方两大文明中心,也就是汉朝帝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间接联系的成立。特别是这条丝绸之路,成为当时东方世界与西方世界进行各种交流的有效途径,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世界史上的一件大事。在这里我无法展开讲,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这个举动对世界文明史的意义是何等重大。对南方,汉武帝经过多年用兵消灭了南越国,在岭南设置了九郡之地,这是一片很大的区域。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汉武帝的经营,可能中华帝国版图的确立也许要有若干的变动。 选拔人才,监督官吏 第五个方面的改革应该讲到汉武帝的用人和监察制度。汉武帝要做那么多事情,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官僚体制作支撑。在西汉前期的60—70年里,并没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用人制度,而汉武帝时期经过努力形成了一个非常稳定的选官途径,这就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察举制度。 察举制是朝廷规定地方和中央的高级官员必须定期、定额向朝廷举荐人才。举荐人才有各种名目,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就是孝廉(其本义是“孝子”、“廉吏”)。举荐孝廉可以大量从社会底层争取人才,这是汉武帝时期能够创造出盛世局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汉武帝对察举制度做了明确的规定,地方官不举荐孝子,按照“不胜任”的罪名给予处理;不推荐廉吏,按照“大不敬”的罪名给予处理。这样就强制性地要求地方官必须给朝廷举荐人才。所以察举制度的确立,使得汉武帝能够为他以及他的后世统治者明确一条合乎常规的用人正途,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盛世光环下的社会问题 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这个问题我只能简单概括一下,就是汉武盛世光环之下掩盖的社会问题。 第一个问题表现在兵连祸结,百姓因此受尽困苦。汉武帝的军事征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极为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的头上,于是生活在汉武帝统治下的臣民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太过残酷。 第二个方面就是汉武帝穷奢极欲的生活,加大了政府的经济开支,导致了民众生活的困苦。汉武帝是非常喜欢搞大型土木建设工程的,他把原有的甘泉宫加以扩大,又兴建了建章宫、明光宫,规模都非常宏大。甚至建章宫、明光宫还有未央宫三个宫殿在空中建成了相连的阁道,汉武帝率领着他的一批后宫佳丽游走其间,可以不经过地面的道路,这是何等大的工程,要费多少人力物力。所以武帝时期的社会危机有的是属于与国家有关的举措,有的则是出于专制君主一人的私欲。 第三个危机是爆发在统治集团上层,表现的形式是戾太子兵变,这也是汉武帝晚年一个最大的政治惨案。汉武帝的太子被人诬陷,说他要用巫蛊之术来陷害皇帝,结果汉武帝对他产生了怀疑。太子要面见皇帝加以解释,皇帝根本不给他这样的机会。太子在情急之下起兵来捍卫自己的生命,结果汉武帝下令征讨平叛,一场长安城之内的上层军事滥杀由此产生。当时几千人被杀,朝廷百官牵扯其中的很多人,事后朝廷位置半空。在追查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各地又有上万人被株连。这直接动摇了武帝后期的统治。

汉武盛世体现在哪些方面?

汉武盛世是在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开创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大力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开启了中国文明富强的序幕,为后世留下深远影响。

汉武盛世体现在哪里

政治方面

人才辈出

西元前141年,16岁的汉景帝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汉武帝在位54年,将中国历史带领到新的阶段。按照班固在《汉书?武帝纪》赞语中的说法,汉武帝“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他的功业,其实是当时“海内”“俊茂”们共同创造的成果。

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等。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巩固集权

汉武帝即位后,经过文景两朝的“众建诸侯”与平定七国之乱后,同姓诸侯王的势力大为降低。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的国家,于是持续推动专制的中央集权,又进行了各方面的努力。

元朔二年(前127年),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户口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确定这些侯国的名号。于是使诸侯王多以分户邑封子孙,致使王国里不断分出若干由郡统辖的小侯,一时诸王的子孙都得以成为列侯。另一方面,对于一直渴望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王朝中枢来说,收到“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的效用,中央政府不必刻意打击,各个诸侯国已经在实际上自行解体。

削弱相权

汉武帝亲政后,有意提升君主的权利,于是改变丞相位高权重的传统。他经常更换丞相,在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间,先后用相十三人,平均任职时间只有四年多,其中三人在任上去世,有三人被免职,二人有罪自杀,三人下狱处死,这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见到多位政府高层官员受到严厉处置。汉武帝还曾经有设置左右二丞相的意图。征和二年,他任命刘屈?幼筘┫啵?洳稼?椋??挤重┫喙偈鹞?礁??云诖?天下远方合适的人选。后来分设左右丞相的设想,并未付诸实施。

汉武帝还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担任参与国家政治中枢主要决策的侍中、常侍、给事中等职,让他们能够出入宫禁,随侍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这些成为近臣的官员,身分相当于帝的宾客和幕僚。皇帝亲自任和直接指挥的高级将?,也往往参议机要。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大司马骠将军霍去病,权势都超过丞相,又兼以“侍中”之职,具有了参与宫廷重要决策的特殊地位。于是,和属于丞相、御史大夫和九卿所构成的官僚机构“外朝”相对应的“中朝”得以形成。

“中朝”又称“内朝”,由皇帝左右的亲信的近臣所构成。重要政事,“中朝”在宫廷之内就先自作出了决策,再交由“外朝”的丞相来执行。

尚书,本来是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官员。“中朝”形成之后,尚书的地位日益重要。尚书和一般仅仅参与宫廷议政的官员不同,由于既有官署、官属,又有具体的职司,作为皇帝的秘书机构,在“中朝”逐渐居于核心地位。

主管郡国上计和考课,并且根据官吏的政绩,奏行赏罚,是丞相的主要职责之一。然而在汉武帝时代,却有皇帝亲自接受“上计”的情形。元封五年(前106年)春三月,汉武帝曾经东巡至于泰山,接受诸侯王列侯朝贺,“受郡国计”。太初元年(前104年),又曾经“受计于甘泉”。汉武帝直接“受计”,说明当时他已经牢牢把握了对各地诸郡国的控制权(前112年)。

儒表法里

尽管汉武帝亲近儒者,推崇儒学,不过实际上武帝对儒家是尊而不用,汉武时代的政治精神,外表像是文德并茂,实质却是刻薄严厉的。汉武盛世的丞相,只是摆设,实权却是在御史大夫身上。当时御史大夫的人选,如赵禹、张汤、杜周、桑弘羊等人皆是法家代表人物,为了讨伐匈奴,必须使国力高度集中,他们便遵行这种政治原则来办事。他们最重要的任务为:一、严密防止国内发生叛乱。二、尽量开发利源。

察举制度

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军事方面

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给地通道。

武帝时代,以军事成为条件实现了汉帝国的疆域扩张。其中最重要的成就是北边军事形势的改变。匈奴自秦末以来一直威胁中国北边,使农耕生产的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匈奴骑兵曾经侵袭长安邻近地区。武帝即位之后,决心设法解决匈奴的外患问题。于是对匈奴发动一系列的战争。

经济方面

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文景二帝,延续汉代开国以来的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主张轻徭薄赋、削省刑罚与避免征战等休养生息的政策,这些政策实施的成果,让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不过武帝时代,由于长年征讨四方,因此在军需方面消耗庞大,加上本身个人生活的享受,于是将文景之治所累积的积蓄花得一干二净。为了解决经济上的困窘,汉武帝重用桑弘羊和孔?偷热耍?贫?艘惶拙?么胧???俦抑疲?迪只醣业耐骋唬?怪醒胝?府控制金融要脉。

汉武帝时代经济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统一货币、官营盐铁、建立均输和平准制度,以及强化重农抑商政策。当时藉由这些关键变革,使西汉帝国的经济基础得以空前强固。

社会方面

西汉开国之后,初期的几位皇帝鉴于秦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采用休养生息的一系列政策,减轻赋税,又废除几项秦代严厉的法律,例如挟书律、诽谤罪、妖言令等,使得当时的社会较为安定稳固,政治较为廉洁清明,得到了普遍民众的爱戴与拥护。

然而汉武帝多年北伐匈奴、征讨四方,加上武帝本人生活的享受,以及严酷的刑罚与经济政策的推行,产生不少社会问题。

第一个问题:表现在兵连祸结,百姓因此受尽困苦。汉武帝的军事征伐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极为明显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战争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最终都要转嫁到百姓的头上,另外国力的过度浪费,武帝末期呈现出一片饥馑盗贼的乱象。武帝末年的全国人口,比初年减少了400万人。

第二个方面:汉武帝不仅好大喜功,而且在生活上过著穷奢极欲的生活,加大了政府的经济开支,导致了民众生活的困苦。汉武帝曾多次巡游全国,每次巡游都带著众多官员浩浩荡荡出发,他所到之处,皆是大肆铺张、奢侈浪费,都带给当地的官吏与民众沉重的负担,另外在任内推动许多大兴土木建设工程,他把原有的甘泉宫加以扩大,又兴建了建章宫、明光宫,皆是富丽堂皇、规模非常宏大。

第三个方面:危机爆发在统治集团上层,巫蛊之祸爆发后。仅在长安城内,死亡人数就高达数万人,还有不少朝廷百官卷入其中,动乱结束后,朝廷有一半官职的位置空出来。后续在追查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各地又有数万人被株连受害,动摇了武帝末期的统治。

文化方面

西汉文化建设,是在汉武帝时代取得重大突破。例如“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等,继周代之后,“号令文章,焕焉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赞美汉武帝时代在文化方面的贡献和创造。

汉武帝时代,数十年来多次挑起战争,割据地方的分裂势力完全被平定。秦隶终于成为西汉帝国所通用,完成文字上的统一,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文化政策,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于是“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中国文化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以宽怀之心,广聚人才,给予他们文化发挥的宽阔舞台,诱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文化才干。班固在《汉书?公孙弘卜式儿宽传》后的赞语中列数当时许多身份低下者受到提拔,终于立功立言的实例,指出正是由于汉武帝的独异的文化眼光,使这些人才不致埋没,于是备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形成了历史上引人注目的文化盛况。

外交方面

发动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开拓疆域

汉武帝时期攘夷拓土、国威远扬,东并卫满朝鲜置汉四郡,南灭百越开疆万里,北破匈奴收复河套置五原郡、朔方郡,攻占河西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并修建外长城居延塞、光禄塞将边境推向戈壁沙漠,西征大宛使西域诸国臣服,自此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如何评价汉武盛世

汉武盛世,使西汉帝国以其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成就成为东方文明的骄傲。在这一时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在林立于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之中居于领先的地位。不过传统历史学家如司马迁、班固和司马光均认为,汉武帝力行中央集权、开疆拓土、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等政策,虽然在历史留下不可磨灭的贡献,不过在位中期之后,由于武帝本人好大喜功、放纵享乐、荒诞迷信、残暴多疑、穷兵黩武等种种行为,造成西汉国力、社会经济、人口数量大幅衰退,当时人民承受这些现象的苦果,生活陷于水深火热,因此他们称所谓的“汉武盛世”,不过在文治学术方面尤为人称道,至于武功方面则通常同情于对人民财货与生命付出过度的损失与牺牲。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

同时他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成为封建正统地位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主父偃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汉武帝改正朔。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漠南无王庭”。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

本文标题: 我一朋友说汉武帝开创了汉武盛世,那么当时人民生活水平如何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944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康熙、雍正、乾隆他们爷仨这么火如何评价独孤三姐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