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五为什么要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放弃已经攻取大部分的奥属尼德兰

发布时间: 2022-05-15 16:01:1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路易十五的人生阶段,1710年2月15日路易十五出生在凡尔赛宫,当时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是勃艮第公爵路易和玛,丽-阿德...

路易十五为什么要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放弃已经攻取大部分的奥属尼德兰

路易十五的人生阶段

1710年2月15日路易十五出生在凡尔赛宫,当时他的曾祖父路易十四仍然在位。他是勃艮第公爵路易和玛 丽-阿德莱德·德·萨瓦之子。
玛丽-阿德莱德是一位非常活泼的女子,她深受老国王路易十四的喜爱。并且这对年轻夫妇相互深爱(这在凡尔赛宫廷里是个相当异常的情况),这使老国王的宫廷恢复活力并成为了凡尔赛吸引力的中心。
路易十五有一个比他大三岁的哥哥布列塔尼公爵路易。勃艮第公爵是路易十四唯一的儿子王太子路易的长子。勃艮地公爵有二个弟弟:Berry公爵查理和很快成为腓力五世(西班牙)的安茹公爵腓力。
因而,在1710年,路易十四有大量男性后裔:一个儿子, 三个孙子和二个长重孙。但是,戏剧化的事件改变了皇家的结构。
在1700年,安茹公爵继承祖母(路易十四的妻子,西班牙公主)的王冠,成为西班牙国王腓力五世。在随后的西班牙连续战争中,腓力不得不须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英国不愿意看到将来西班牙及其殖民地与法国被团结在一位唯一国王之下。
腓力权力的放弃并不是什么问题,因为路易十四有许多其它男性后裔。但是,在1711年4月伟大的王太子突然死了,勃艮第公爵成为了王位继承人。
然而一年后,精力充沛的玛丽-阿德莱德患了天花(或麻疹) 并在1712年2月12日去世,这使老国王路易十四非常沮丧。勃艮第公爵极度悲痛于爱妻的死亡,一个星期之内死于同样的疾病。在勃艮第公爵死亡的一个星期之内,这对夫妇的二个孩子也被病毒感染。长子布列塔尼公爵,虽然医生一再的对其进行放血治疗,但他还是在1712年3月8日过世。他的弟弟路易十五被他的家庭女教师Madame de Ventadour保护,她坚决地禁止医生对这个年幼孩子的放血治疗并在他的病症期间亲自照看。最后1714年Berry公爵,王太子的第二个儿子也过世了。
因为在三年内路易十四失去了四个男性后裔,王朝的命运取决于一个四岁的男孩的生命。如果男孩死了,王位会传递到路易十四的侄子,王太子的首位表兄腓力二世。但是极有可能腓力五世会谴责条约凭什么逼迫他放弃了法国王位,并且将必然导致一场主要欧洲战争和法国内战。
年轻的四岁男孩肩上的重任非常明确,并且他的生命在每一分钟都仔细监护。而且,这个年轻男孩是一个孤儿,没有活着的兄弟姐妹,没有伯父或伯母(除了从未见面的在马德里的腓力五世),并且没有第一代表兄(除了那些在马德里的)。这个家族背景塑造了以后许多国王的性格。 1715年8月,路易十四死于坏疽。在8月26日他叫他的五岁的重孙子路易对他的床边对他说了以下著名的话:“我的孩子,你将成为是一位了不起的国王。不要像我一样喜欢建筑和战争。相反,设法与你的邻居和平相处。给上帝你所应该给的。总是遵循好的建议。设法免除人民的痛苦,而这正是我所没能做到的。”六天以后,统治了法国超过70年的人去世了,并且路易十五立刻成为了法国的新国王。
摄政者在巴黎的宫殿大皇宫(Palais Royal)里处理国事。年轻的路易十五被转移到位于巴黎东边7公里的万森讷森林里的中世纪万森讷城堡的寄居地,那里的空气被认为比在巴黎的卫生和健康。在以后摄政期间他被转移到巴黎中心靠近巴黎皇室的图勒利宫。
在1717年,七岁的国王与他的家庭女教师Madame de Ventadour分开,由负责他的教育的缅因公爵照看,在André-Hercule de Fleury (以后成为弗勒里红衣主教)的协助下,辅导年轻国王。Duke Villeroi 管理年轻的国王。Villeroi公爵是一个年老和自负的朝臣,他爱显示他的学生有礼和天分。年轻的国王在没有穷尽的公开仪式期间必须学会掩藏他的感觉和他的天生的胆怯。他在公众面前的一生显露了冷淡的态度和权威的气质,同时也喜欢为私有的空间和亲密的圈子——简而言之是一种接近私有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
他的家庭教师弗勒里与有名的教授譬如地理学家Guillaume Delisle一起给了他优秀教育。路易十五有一种极端好奇和虚心的个性。他是一个有折衷口味的热心读者。人的启蒙时期,喜欢科学和新技术。他推动了在法国大学创建物理部门(1769年) 和机械部(1773年)。弗勒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并且象国王一样神秘而又和蔼可亲,路易深深地敬佩他,并且他对国王以后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
在摄政期间摄政者腓力,向路易十四执政时期被剥夺了权利的第二阶层 (贵族) 寻求支持。他建立了所谓polysynody (1715年 9月15日),允许贵族参加政府。他在1717年结束了与大英帝国的三方联盟。该联盟阻止腓力五世在路易十五死后继承王位。面对在政府事务中贵族统治的经验的安全不足,摄政者恢复在路易十四统治下政府的国王统治,并且在1718年恢复了国家秘书。Cardinal Dubois得到摄政者的密切信任,1722年任命为首相。为重新补充法国国库,他进行了一系列的原始的财政实验,约翰法律是其中著名财政系统。财政泡沫最终破产并导致了许多贵族的破产。
在1721年,路易十五和他的表妹,腓力五世的女儿Marie-Anne-Victoire订婚,十一岁的国王对于他的未婚妻来巴黎没有什么兴趣,只有三岁的西班牙郡主使他感到乏味,并在四年后推掉了婚约。
在1722年6月年轻国王和法院回到了凡尔赛,他们将在那里停留到王朝的终结。同年的10月,路易十五正式在兰斯大教堂加冕。
在1723年2月15日,他已经十三岁了,巴黎最高法院宣告国王成年,由此结束摄政。国王留下奥尔良公爵负责国事。奥尔良公爵在1723年8月红衣主教迪布瓦死后成为首相,在同年的12月他也离开人世。
在弗勒里的建议下,路易十五任命他的表兄弟波旁公爵,孔代王子,取代已故的奥尔良公爵。 在波旁公爵控制之下国王对政府的决定没有任何影响。政府暗地受到投机商和轮车经销商比如É. Berthelot de Pléneuf和银行家J. Pâris-Duverney一组人的影响。
波旁公爵为年轻国王的健康担心,不是出于关心国王或朝代的未来,实际上出于防止奥尔良家族(最近的摄政者) 在国王死后登上王位。波旁公爵把奥尔良家族作为他的敌人。
国王是相当虚弱的,而且多种警示告诫他要注意他的生活。西班牙郡主太年轻以至于不能生育出继承人。因而与西班牙敌对的波旁公爵把郡主送回西班牙并着手选择一位年龄足够产生继承人的欧洲公主。
最终,机会指向了21岁Marie Leszczyńska,她是斯坦尼斯洛斯一世(倒台的波兰国王)的女儿。这位带着她的父亲的不幸的可怜公主,仍然可以说是善良的,并且相当迷人。并且她的家族从未与法国皇家混血,她会带着新的血液进入法国皇家。她的父亲相对低的地位能确保这个婚姻不会使法国因必须选择另一个皇家法院而陷入外交窘态。1725年9月举行了婚礼。年轻国王立刻爱上了比他大七岁的新妻子。但是,最强有力的国王与这样低等级公主的结合被欧洲大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适和不庄重的。
1726年国王已经十六岁了,所有人都注意到自从结婚后,国王得到了健康和权力。他罢免了极端不得人心和正在准备与西班牙和奥地利作战的波旁公爵。取而代之,他提拔以前的家庭教师红衣主教弗勒里担当首相。 红衣主教弗勒里从1726年直到他在1743年死亡,他在国王的授意下统治了法国。尽管有一些国会议员和詹森教派信徒不安分,这还是路易十五统治期间最和平和最兴旺的时期。路易十四统治的末期财政和人力遭受了损失,这使得弗勒里的统治趋向和平和秩序,这被史学家视为“恢复”时期。很难划分国王在弗勒里内阁中起到什么作用,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国王持续地支持弗勒里反对法院和部长的阴谋。
在财务官员Michel Robert Le Peletier des Forts (1726年——1730年)和Philibert Orry (1730年——1745年)的帮助下,弗勒里稳定了法国货币(1726年) 和最终设法平衡了财政预算。经济发展是政府的一个主要目标:改进交通,完成圣昆廷运河(连接瓦兹河和索姆河) ,1738年以后又延伸到埃斯考河和荷兰,并且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国家公路网系统。国立桥梁和道路学校由国家设立,修造的现代的平直的高速公路开始由巴黎到达法国遥远疆界,典型的星型样式至今仍然是法国国道网络主要部分。到18 世纪的中期,法国有世界上最现代和最广泛的公路网存在,并且大部分高速公路至今仍然使用。商务委员会和商务局刺激了沿海贸易,在1716年到1748年年间,法国对外沿海贸易额从0.8亿增加到3.08亿“里弗”。但是,强硬的科尔贝法律(预示着“统制经济”) 妨害了工业发展。
专制君主制的力量体现在镇压詹森教派信徒和高卢主义的反对上。麻烦由巴黎圣梅达墓地开始(一组詹森教派信徒假装奇迹发生在这个坟园)到1732年结束。另一方面,在“流放”139 位各省的国会议员后,巴黎的“最高法院”必须记录教皇公牛“唯一圣子”并且被禁止在将来审理宗教案件。
海外,弗勒里以所有的代价寻求和平,反对战争。他的和平政策以与英国联盟和与西班牙和解为基础。在1729年9月,王后的第三次怀孕终于生产了一个男婴——路易,法国王太子,他立即成为王位的继承人。一位等候已久的继承人的诞生,填补了自1712年以来王朝继承人的空缺,带来了法国社会各个层面和欧洲王室的极大欢迎。这对王室夫妇当时非常团结和相爱, 并且年轻国王非常受欢迎。一位男性继承人的诞生同时缓解了和西班牙的持续危机和可能的战争风险。
在1733年,尽管弗勒里的政策以和平为主,但国王争取到法国外交部长Germain Louis Chauvelin (1727年——1737年)的支持,干预波兰的连续战争以恢复他的岳父斯坦尼斯洛斯一世在波兰人王位。法国也希望从洛林公爵[ (神圣罗马帝国)弗朗索瓦三世 ]手中得到一直垂涎的洛林公国,当时弗朗索瓦三世被认为将和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六世的女儿玛丽亚·特里萨结婚,这造成奥地利的势力紧挨法国边界的危机。半心半意的法国在东部的干预无法扭转战争的路线,并且斯坦尼斯洛斯一世也不能恢复他的王位。但是在西部法国军队迅速地侵占了洛林,并且在1735年初就控制了局面。在维也纳条约( 1738年11月)中,斯坦尼斯洛斯一世得到了洛林公国以补偿他波兰王位的损失,而这个利益在他死后通过她女儿的继承权转移到法国。而弗朗索瓦三世成为托斯卡纳大公国的继承人。与路易十四时期相比,这次战争花费很少,并且是法国外交方面的成功。洛林的土地(1766年斯坦尼斯洛斯一世死后) 将是法国法国大革命前大陆最后的领土扩展。
在这个有利结果之后不久,法国的斡旋开始在奥地利帝国和土耳其帝国的战争之间,导致贝尔格莱德条约(1739年9月) ,战争以对土耳其帝国有利的情况下结束,从16世纪早期,土耳其帝国就是法国的一个反对哈普斯堡皇室的传统盟友。以此,在1740年土耳其帝国的更新标志了法国在中东的贸易霸权的投降条约。在所有这些成功以后,路易十五作为欧洲的裁决者的声望达到最高点。
在1740年,皇帝查理六世死亡和他的女儿玛丽亚・特里萨继位,开始了欧洲的奥地利连续战争。年老的弗勒里没有足够的力量反对战争,并且国王在法院给了反奥地利派的强大的压力——他与普鲁士结盟,于1741年参与了战争。战争持续七年,法国转变成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战争状态。弗勒里没有看到战争结束,死于1743年1月。国王仿效前辈路易十四,决定从此没有首相的统治,由此开始他的个人王朝。 路易十四给法国遗留了财政的混乱和普遍的衰落。不幸地,路易十五没能克服这些财政问题,这主要由于他的优柔寡断和不守承诺。更糟糕的是,路易似乎意识到反君主政治力量在威胁他的家族的统治,但是仍然没有做什么来阻止它。有一个流传广泛的传说,路易甚至预言道:“在我们之后,洪水将至(Après nous,le déluge)。” 一个严酷和准确的预言,是路易十五唯一的预警措施。
国王路易消费了很多精力在对妇女的追求中。他与玛丽的婚姻带来了许多孩子(参见下面),但国王持续地(和声名狼藉地) 不忠于她。他的许多情妇,像蓬帕杜尔夫人和前妓女巴莉夫人,象国王一样闻名于世,并且他和Mailly-Nesle五姐妹的风流韵事也被载入史册。在他的晚年,路易更偏好年轻女孩,在著名的鹿苑同时保留数个女孩。 起初他普遍地为人称作受人喜爱的路易十五(Le Bien-aimé),当1744年在梅斯他重病时,整个国家为他的康复祈祷。但是,他软弱和无效的统治导致了王朝的衰弱和法国大革命的趋向高潮。普遍认为君主制是被路易私人生活的丑闻动摇的,并且在他的生命的最后,他成为了最可恨的路易十五。在1757年1月5日,刺客 Robert Damiens 混入凡尔赛用小刀刺中他的一侧。
1743年,法国参加了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在路易的统治期间得到了科西嘉岛和洛林,但是在和英国的七年战争后失去了巨大的法国殖民地。巴黎条约(1763年) 结束了七年的战争,这个条约是法国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西岸。虽然法国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新奥尔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着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对外策略黯然失败,它的声望也显著下落了。 由于路易十五的儿子路易 (法国王太子)比他早死九年,路易的孙子登上王位,成为路易十六。
对财政的管理不善和他招人非议的私人生活的破坏了整个法国君主制,并且路易十五统治时期的问题会困扰和最终摧毁他的后继者生命——路易十六和玛丽·安托瓦内特。
路易的另外两个孙子也成为法国的国王——路易十八和查理十世。

记得依稀看到过除了现在所谓的“一战”,有些历史学家也认为之前的哪一场战争是真正的“一战”来着

一时想不起来,哪位帮忙回忆一下嘞。。
这是一个学术界见仁见智的问题;也是一个活生生见证代现代世界话语权的问题:

一说: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由于参战国家众多,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前形势
  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
首先是英法矛盾,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英国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70年代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它同剩下的唯一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两强决战势所难免。
其次是普奥矛盾。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它们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领地西里西亚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的斗争日益尖锐化。
再次是俄普矛盾。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叶打败瑞典而成为欧洲强国之后,继续推行西进和南下扩张政策,并把目标首先指向东普鲁士。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和对外扩张,构成了俄国西进的阻力,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在上述背景下,各国都积极争取盟国,孤立对手,纵横捭阖,朝秦暮楚,展开尖锐而复杂的外交斗争。
其中,英国的目的是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垄断整个制海权;普鲁土企图吞并萨克森,变波兰为自己的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争夺中欧霸权的对手普鲁士,收复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法国则力图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法国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土的势力,瑞典试图夺取普鲁土的波美拉尼亚,俄国力图阻止普鲁士东侵,并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各种矛盾和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两个对立同盟的建立:—方是汉诺威、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它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英普同盟,另一方是由瑞典,萨克森和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法奥俄同盟。
战争简单经过
  1756年奥地利为夺回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普鲁士夺占的西里西亚,准备发动对普战争,便与法国结盟。俄国、萨克森、瑞典和西班牙先后参加,结成交战国的一方。英国为与法国争夺殖民地,需要普鲁士在欧洲牵制法国,遂率英王领地汉诺威选帝侯国,同普鲁士结盟,结成交战国的另一方。在欧洲,普鲁士在英国的援助下,派遣7万大军,于1756年8月进攻萨克森,旋败奥军,迫使萨克森投降。次年5月,俄军攻入东普鲁士,普军败绩。1757年11月普军在罗斯巴赫打败法奥联军,继之在洛伊滕再败奥军,奥军损失2.2万人。1759年,俄奥联军在库纳斯多夫重创普军,普军损失惨重,投入的4.8万人,最后只剩下3000人。同年英军突袭法国基伯龙湾,消灭大批法军。1760年10月俄奥联军占领柏林。1762年初俄国彼得三世(1762.1~1762.7在位)即位,同年5月与普媾和,退出反普联盟,战局改观。最后,普军击退法奥联军,取得胜利。1763年2月15日普鲁士、奥地利和萨克森签订《胡贝图斯堡条约》,欧洲战事结束。
与此同时,英法在美洲、印度等地继续争夺殖民地。在美洲,1759年英军占领魁北克。1760年法军占领蒙特利尔,完全征服加拿大。在印度,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英军打败亲法的孟加拉的那瓦布。至1761年,英国完全取代法国,处于绝对优势。法国只保留几个贸易据点。在西非,英军占领塞内加尔的戈雷岛。在西印度群岛,英军击溃法西联军,占领马提尼克、格林纳达和圣卢西亚诸岛。法国被迫媾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欧洲以外战事结束。
七年战争的影响
七年战争的战场遍及欧洲大陆、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地。这次战争对于18世纪后半期国际战略格局的形成和军事学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深远影响。由于参战国家众多,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七年战争中,英国是在七年战争中最大的赢家,法国在《巴黎和约》中被迫将整个加拿大割让给英国,并从整个印度撤出,只保留5个市镇,英国成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迈向日不落帝国的传奇。但英国将这次的大帝国战争(法国-印第安战争)的战费转嫁在北美殖民州身上,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七年战争完后13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对德国而言,七年战争使得普鲁士崛起,正式成为英、法、奥、俄外的欧洲列强之一,但也使王国本土成为一片废墟。不过战后的腓特烈全力投入重建和平和经济的工作,普鲁士的地位变得稳定,而腓特烈亦因这场战事被冠而“军事天才”及“大帝”的荣誉。对法国来说,《巴黎和约》成为了其君主制时期的最屈辱的事件之一。 法国放弃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西岸, 虽然仍然拥有密西西比河西面的纽奥良和瓜德罗普岛,但是这次失败标志著法国失去了新大陆。法国的对外交策略黯然失败,声望也显著下落。这次战争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并且在他死后成为了法国的最不得人心的国王之一。奥地利继上次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后再次不敌普鲁士,痛失了西里西亚这个富庶地。玛丽娅·特蕾西娅尔后一直对叶卡捷琳娜大帝和腓特烈二世有敌对情绪,并在晚年致力于反对瓜分波兰的战争和维护国际和平。俄国在七年战争中巩固了其在东欧的势力,并更趋于向西扩张,踊跃于瓜分波兰。俄国在战争后期的举动亦赢得了普鲁士的友谊。俄国名将鲁缅采夫亦在此战中成名。
  此外,七年战争在军事学术上的主要影响是,暴露了以切断交通线为主目标的“机动战略”和呆板的线式战术的许多弊端,发展了野战歼敌的新的作战方法。

二说:伯罗奔尼撒战争(Peloponnesian War)
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公元前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在长达27年的时间,双方几度停战,最后斯巴达获胜。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强烈地改变了希腊的国家。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在现代研究中也有人称这场战争为古代世界大战。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在战争期间内政与外交息息相联。雅典丧失了其强国地位。但战争的结束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希望,尤其人们希望和平和自由。
色诺芬是这样来描述雅典的投降的:“雅典接受和平条约后赖山德尔进入比雷埃夫斯。那些被流放的人回到了他们的家园,在笛子音乐的伴随下大家欣乐地开始拆除城墙,因为大家相信,从这一天开始希腊的自由开始了。”“长墙”被拆除,提洛同盟被解散。雅典的舰队除12条船外全部被交出。在雅典一个亲斯巴达的寡头政权上台。
  战争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年战争(公元前431~公元前421)亦称阿基丹姆战争。
  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盟邦底比斯袭击雅典盟邦布拉底,引起战端。同年5月,斯巴达国王阿基丹姆二世率军侵入阿提卡,战争全面展开。斯巴达方面有步兵和骑兵6万人;雅典方面有重装步兵、骑兵约3万人,另有一支庞大舰队(约300艘战船)驻守比雷埃夫斯港。公元前430年,雅典发生严重瘟疫,城内约1/4的人病死。伯里克利亦于次年病死。为对抗雅典,斯巴达将领伯拉西达率兵于公元前424年攻占爱琴海北岸重镇阿姆菲波利斯。公元前421年,雅典主和派首领尼基阿斯与斯巴达缔结《尼基阿斯和约》。和约规定,双方退出各自占领地,保持50年和平。
第二阶段:西西里战争(公元前415~公元前413)
  公元前421~公元前416年间,双方基本处于休战状态,但在军备和外交上继续展开角逐。公元前415年,雅典将军阿尔基比阿德斯提出远征西西里的计划,经公民大会通过。同年5月,雅典远征军出征。远征军刚到达西西里岛,公民大会即传令涉嫌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回国受审。归国途中,他投奔斯巴达。战争初期,远征军屡获胜利。但由于尼基阿斯指挥不力,于前公元413年9月全军覆没。雅典损失战船约200艘,被俘7000人,尼基阿斯被杀。此战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转折点,雅典从此失去海上优势。
  第二阶段:德凯利亚战争(公元前413~公元前404)
  西西里战争后,斯巴达加强陆上攻势。公元前413年,斯巴达军入侵阿提卡,并长期占领德凯利亚,破坏和消耗雅典力量。雅典与外界联系受阻,农业生产完全瘫痪,城内2万名奴隶工匠逃亡,经济受到严重影响。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海军在来山得指挥下,重创雅典海军于赫勒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附近之羊河河口,继而从海陆两面包围雅典。公元前404年4月,雅典投降,接受屈辱的和约:解散提洛同盟,参加伯罗奔尼撒同盟;拆毁长墙工事,只保留12艘战船。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交战的双方都是非正义的。在争夺霸权的这场较量中,斯巴达能够获胜,只不过因为其内部矛盾比之雅典相对小些、简单些罢了。雅典人对自己的同盟者压榨过甚,也为他们自己埋下了祸根。伯罗奔尼撒战争给希腊世界带来了空前的破坏。
  这场战争,使得斯巴达称霸于全希腊,使其寡头政制得以推行;各邦民主势力同时遭到迫害。寡头政制的蛮横统治又引起各国的强烈不满,许多城邦起兵反抗,伯罗奔尼撒同盟趋于瓦解。接着,几个比较强大的城邦如底比斯、雅典又为争夺希腊霸权继续战争。公元前3世纪前半期,希腊境内战火不绝,各邦力量彼此消耗下去,后来终于被早已对其觊觎的外敌马其顿所灭。

  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的事件。修昔底德分析了这场战争的原因和背景,他的分析对欧洲的历史学是有先驱作用的。这场战争深刻地影响了希腊和一部分野蛮人,可以说这场战争影响了整个人类社会。

三说:蒙古铁骑的扩张
蒙古国建立后,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贵族不断发动掠夺战争,用兵的主要方向是南下与西征,南下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南宋和金朝,西征则是征服中亚东欧各国。蒙古西征共有3次,第一次是1217年至1223年成吉思汗西征,第二次是1234年至1241年拔都西征,第三次是1253年至1258年旭烈兀西征。
蒙古西征之战是公元13世纪上半期蒙古帝国征服中亚和东欧的战争。成吉思汗和他的继承者以骠悍的武功征服了欧亚地区,以蒙古为中心,建立起由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
元朝统一全球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是怎么回事?

1700年,英、法、荷、奥等国围绕西班牙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然而这只是表面现象,深层的或最主要的则是诸列强借王位继承问题进行了一场空前规模的殖民地大掠夺,并且主要斗争矛头指向的是法国。

18世纪初,殖民主义者争夺殖民地已发展到了疯狂的程度。法国在印度占据了本地治里等地;在非洲占领了马达加斯加;在北美,除继续加强在加拿大的殖民统治外,又在密西西比河流域建立了广大的路易斯安那殖民地。有了这样多的殖民地,才使得国王路易十四狂妄起来,在国内大兴土木,包括修建富丽堂皇的凡尔赛宫殿、开辟巨大的园林,以穷奢极欲来显示他的无限权威;不容法国人有天主教以外的信仰,以实现他梦寐以求的幻想,即在法国只能有“一个国王,一个法律,一个上帝”。对外方面,路易十四野心勃勃,力图扩张领土,其目标是:在法国的东北向外发展,以便取得易于攻守的天然疆界;把波旁王室的一个王公置于西班牙的王位,以扩大法国的力量并控制西班牙海外的殖民地。

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没有子嗣承继王位。按照亲属关系,既可由哈布斯堡王朝的人继承,也可以由波旁王朝的人继承(因查理二世属于哈布斯堡王朝旁系,但他又是路易十四的内弟)。由于法国外交的积极活动,查理二世的遗嘱要把王位传给路易十四的一个孙子安茹腓力普,路易十四兴高采烈。因为,当时的西班牙除其本土外,还有意大利的大部分、西属尼德兰(今比利时)以及遍布美洲、亚洲、非洲的辽阔土地。这就是说,法国得到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也就意味着可以得到更多的殖民利益。正因为如此,英国、荷兰、奥地利以及德意志境内的普鲁士群起反对,他们结成同盟,决定对法作战。于是,从1701年起,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爆发。

这次战争,一方是以封建君主专制的法国为首,有西班牙、巴伐利亚、科隆和其他几个德意志国、萨伏依(很快就转到敌对一方)、巴马参加的同盟;另一方则是以奥地利和英国为首,有荷兰、葡萄牙、勃兰登堡以及许多德意志小国和意大利小国参加的同盟。

1701年,法奥未经正式宣战即在意大利领土上开始军事行动。1702年5月,英国和荷兰(1701年两国在海牙缔结所谓“大同盟”,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结成同盟)站到奥地利一方参战。1702—1704年,在意大利、西班牙和海上都发生过战斗。陆上的战斗行动仅局限于争夺要塞、实施行军机动和迂回运动。野战很少进行,仅在解除要塞包围时才使用。1704年,英军从海上攻占了直布罗陀。同年,奥英同盟军集中主要精力击溃法国盟国巴伐利亚。1704年8月13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和马尔波罗公爵统率的奥英联军(达6万人)在豪什塔特附近击溃法巴军队(约6万人),毙俘达2.8万人,使战争的进程变得有利于自己。1706年9月17日,萨伏依的叶夫根尼统率的奥军在意大利都灵附近取得了巨大胜利。战斗以后,法军渡过波河,撤回本国。都灵之战证明,在防御战中以线式战斗队形抗击集中突击是毫无用处的。1706年,法军在尼德兰的拉米利厂一带遭到失败。

法军仅仅在西班牙取得了几个局部性胜利,对整个战争进程没有产生影响。1707年7月,奥英联军开始入侵法国,在包围土伦长期未克之后返回意大利。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最后一次大规模交战,于1709年7月11日发生在尼德兰马尔普拉凯村附近。1709年秋季,要塞争夺战持续不断。1710—1714年,交战双方持续打消耗战,都避免决战。英奥两国军队在兵力上虽占明显优势(联军为16万人,法军为7.5万人),但没有对法采取积极行动。战略不果断的原因在于:当时俄国在北方战争(1700—1721年)中获胜。英国为了竭力阻挠俄国在欧洲占据主导地位,改变政治方针,不愿将法国彻底击败,背着自己的盟国开始与其和谈,实际上停止了对法作战。在英国的影响下,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也都放弃了积极的战斗行动。

1713年4月11日,以法国和西班牙为一方,以英国、荷兰、勃兰登堡、萨伏依和葡萄牙为另一方,签订了《乌得勒支和约》。1714年,奥法又签订《拉什塔特和约》。

西班牙王位继承权争夺战,结束了法国在西欧的霸权地位。根据和约,法国将早先侵占的西班牙在北美的部分领地划归英国,将阿卡迪亚殖民地割让给英国,英国将它改名为新斯科舍。法国承认了英国对纽芬兰和哈得孙湾周围地区的权利的要求。法国还割让一些地方给奥地利和荷兰,撤回驻洛林的军队。哈布斯堡王朝把意大利的大部分领土(撒丁岛、米兰公国、那不勒斯王国、托斯卡纳的一部分)、整个比利时、西属尼德兰和莱茵河地区部分领土(弗赖堡)并入自己的领地。西西里岛归属萨伏依。英国在西班牙除得到直布罗陀外,还有梅诺卡岛的一部分。根据和约,法国的腓力普虽保有西班牙王位,但以他和他的后代永不能继承法国的王位为条件,并规定法西两国不能合并。同时由于在战争中法国屡遭失败,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财政亏空,民不聊生,国力大为削弱,盛极一时的法国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路易十五于1715年继承王位之后,国力进一步衰竭,年年入不敷出,岁岁国债增加,专制统治最后不得不走向崩溃,巴黎人民越来越觉醒,一场起义革命正在孕育之中。

这次战争是以掠夺殖民地为根本目的,具有空前规模的大冲突,其基本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多数交战在夏季进行;注重机动作战,进攻行动的地位更加突出等。这些特点,特别是攻势作战、机动作战对世界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非百度百科词条中的介绍哦~~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
1713年10月20日,卡尔六世担心自己没有男性子裔,再加上他的兄长,约瑟夫一世都无男性子裔,於是预制了《1713国事遗诏》。遗诏内容大致如下:

在卡尔逝世后,奥地利大公、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首领之位,由他的长子/女继承
至於神圣罗马帝位,由於不准女性继承,若卡尔没有儿子,他的长女婿将成为帝位继承人
洛林公爵家族与哈布斯堡王室的关系十分密切,哈布斯堡君主费迪南三世将其中一位女儿艾林诺公主,许配与当时的洛林公爵卡尔·利奥波德,他们俩便是洛林公爵弗朗茨的祖父母。卡尔六世在他的长女玛丽亚·特里萨公主出生后,便将洛林公爵的次子弗朗茨(其长兄不幸夭折)带到维也纳,与玛丽亚·特里萨一起长大,并於1736年结婚。

1740年,卡尔六世去世。法国,西班牙,普鲁士,巴伐利亚和萨克森以不承认《1713国事遗诏》为由,发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而玛丽亚·特里萨和弗朗茨在法国的宿敌,英国和荷兰支持下,迎战各国。普鲁士率先於1740年12月16日入侵哈布斯堡领地西里西亚。其后,法国,巴伐利亚和萨克森的援军更将战火波及到整个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部分地区。普鲁士,巴伐利亚和萨克森极力协助玛丽亚·特里萨的表姐夫,巴伐利亚帝选侯卡尔登上神圣罗马帝位(是为卡尔七世)更加剧双方的紧张。

情况在战争初期,对哈布斯堡家族很不利。在1744年底,整个西里西亚地区,大部分的波希米亚和意大利都陷入反哈布斯堡联军的手中,而哈布斯堡王室更失去了神圣罗马帝位,亦即是失去免被德意志诸侯攻击的皇家特权。

1745年1月20日,卡尔七世的逝世,成为整场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的转捩点。在此以前,萨克森倒戈支持哈布斯堡王室,并派出代表与奥地利,英国和荷兰的君主代表於1月8日在华沙密会,组成四国同盟。从此哈布斯堡王室逐步收复失地。首先是英国於1745年4月29日在北美发动对法属路易斯堡的围攻,并於同年6月16日攻下城堡,牵制了法国的力量,而荷兰和英国在西印度群岛和拉丁美洲海岸挑起的冲突,更令西班牙头痛。其后是同年9月13日,玛丽亚·特里萨的夫婿弗朗茨当选神圣罗马皇帝。

但反哈布斯堡同盟也有成功的攻势,如法军成功入侵孟加拉湾和奥属尼德兰,使得双方陷入拉钜状态。而俄罗斯与奥地利的结盟和瑞典保持中立,更令普鲁士腹背受敌,转为防御。此时,奥属尼德兰成了主要战场。莫里斯·萨克森公爵指挥的法军虽多次战胜奥、英联军,并攻占奥属尼德兰,但在意大利北部和海上的战斗中失利。由於知悉俄国援军即将抵达奥属尼德兰,法军决定与英、奥议和。

最后,英荷奥法於1748年10月18日签定《亚琛和约》,承认弗朗茨皇帝,玛丽亚·特里萨皇后及他们的后裔对哈布斯堡家族领地的继承权,不过要割地与诸反哈布斯堡同盟国。

备注: 北美地区多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为"乔治王之战",意即整场战争发生在英王乔治二世执政期间。
http://www.clanlong.com/forum/thread-65991-1-1.html
这个最全
本文标题: 路易十五为什么要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结束后放弃已经攻取大部分的奥属尼德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240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元朝是如何灭亡的中世纪欧洲的道路用什么石头来铺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