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从史学考证的角度讲讲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2-04-20 18:00:1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传说中的西王母是谁?周穆王真的见到了她吗?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是众女仙之首,与玉皇大帝共同掌管着天庭,孙悟空就是因为大闹她举...

谁能从史学考证的角度讲讲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故事

传说中的西王母是谁?周穆王真的见到了她吗?

在《西游记》中,王母娘娘是众女仙之首,与玉皇大帝共同掌管着天庭,孙悟空就是因为大闹她举办的蟠桃会,才惹来无数天兵天将征讨花果山。王母娘娘的原型就是西王母,最早她与玉皇大帝并不是夫妻关系。

据《山海经》记载:

西王母住在昆仑山脉中的玉山上,是个半兽半人的神仙,豹尾虎齿,蓬发戴胜,善于发出长啸,掌管着灾害和刑罚。

后来她的形象渐渐发生了变化,在《博物志》中已经写到西王母住在瑶池边,所有成仙得道的女子都归她管辖。而在一些道教典籍中,西王母被说成是由宇宙中最玄妙的先天阴气幻化而成,为了和西王母相配,还创造出一个东王公,掌管天下的男仙。这个东王公很可能就是玉皇大帝的原型。

由于居住在遥远的昆仑仙境中,很少有人能亲眼见到西王母,可总有一些人不怕路途遥远,只为见她一面,周穆王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

《穆天子传》《列子》等书都记载了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

传说周穆王在位的时候,热衷东征西讨,国力渐渐强盛,他既喜欢巡游四方,又羡慕神仙的生活,于是一路向着西方的昆仑仙境行去。

为周穆王驾车的是大臣造父,他赶着天下闻名的“八骏”,不知经过多少个日夜,才来到瑶池。西王母盛情款待了他们,还与周穆王在宴席上相互唱和。由于吃了神仙的食物,周穆王的寿命增长了很多。周穆王死后,西王母降临王宫,带着他升仙而去。

总结:

西王母本是凶神,可随着时间的发展,她逐渐演变成长寿和富贵的象征。

传说西王母掌管着不死之药,所以才有了后羿向她讨药,嫦娥因为偷吃而独自飞上月亮的故事。

瑶池边的蟠桃园,长着三千年才结一次果的桃树,除了与周穆王相见,西王母还曾降临汉武帝的宫中,把桃子送给他吃,和他谈论修仙的法门。在西王母身边常跟着三只青色的小鸟,既为她寻取食物,又作为传信的信使。

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的诗句,流传千古。

就连身边的三青鸟都常常被人们吟咏,可见西王母本身的形象是多么地深入人心。

其实是一个人头蛇身的怪兽,是一种杜撰出来的神仙。当然是没有见到的,他只是通过这样的事情来提高他的威望而已。
西王母是王母娘娘。周穆王真的见到了西王母,因为这是有历史依据的。根据对《穆天子传》的研究,再加上西周出土的文物,足以佐证周穆王率军出征去西域的时候偶然遇到了西王母。周穆王甚至送给西王母很多的绫罗绸缎和中原的特产,双方进行了非常友好的文化交流。
西王母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个人物,传说是玉皇大帝的妻子(或母亲),个人认为周穆王是不会见到这类神话虚构人物的。
西王母的具体身份是不确定的,也许并不存在,也许这只是周穆王为了江山稳固的一种宣传手段。

谁能从史学考证的角度讲讲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故事?

西王母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其原型就是大名鼎鼎的女娲。而周穆王,则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帝王,但是《穆天子传》中记载关于周穆王与西王母相会的故事,无非就是后世小说家杜撰出来的一本小说故事。否则以周穆王西征,万国朝拜的惶惶功绩,为什么在史记的周本纪中只字未提他和西王母相会的故事呢?

但是因为这个小说实在太像史书了,而且西王母的传说又是如此深入人心,所以慢慢小说变成了历史,神话人物变成了古代西方某国的女君主。

要证明这个说法,首先我们来看看西王母这个形象是如何从女娲变成住在昆仑山上的凶神,又如何变成那样一个华服女神的。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最早见于《山海经》。《山海经》普遍认定是战国时期的作品,后经秦汉两代学者注释删改后集结成册而成。《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前者记录了很多名山大川的风物,而后者则记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外方诸国。但实际上,《海经》部分包括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还有《海外经》三部分。

很早就有人发现,《山海经》的海经部分,其实是述图之作,也就是作者是依照一张图来详细描述图上的各个景象和人物的。我们来看看大荒西经中关于王母之山的一段描述就清楚了: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

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存。爰有甘华、璇瑰、甘柤、瑶碧、白木、白柳、视肉、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凤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曰少鵹,一名曰青鸟。

有轩辕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轩辕之台。”

之所以要将前后看似无关的也录上去,是因为这个其实都是描述的同一部分画面的章节。

从文中叙述可知,王母之山,画在这张图的西边,在旁边是一片沃野,沃野之上,有各种珍禽异宝,人们和鸟兽载歌载舞,一片欢乐祥和。

古图虽然看不见了,但是从汉代的砖画上还可以略窥一二。

从汉代的西王母的画像上,可以看到西王母的形象正如山海经中描述的那样: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

其实,山海经中的大荒经和海内海外经所参考的古图,并不是描述的地理图志,而是时序之图,也就是一年四季中不同的天象和人民的各种祭祀活动。春夏秋冬与四方东南西北所对应,关于西王母的神话,都出自大荒西经中,也就意味着,西王母之所以冠以西,那是因为这是一个和秋天有关的祭祀活动,被先民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又被后人,也就是大荒经的作者不明所以的描述为外方诸国。

关于祭祀王母的民俗,《管子·轻重己》:“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麦者,谷之始也。宗者,族之始也。同族者人(入),殊族者处。皆齐,大材,出祭王母,天子之所以主始而忌讳也。”虽然这里是说的夏至时节的祭祀活动,但是一年四季,立春、夏至、立秋、立冬几个重要的节气,都是先民祭祀所关注的时日,王母形象渊源流长,到了秋天被搬出来祭祀一番,也是顺理成章之事。

既然说到王母的形象源远流长,那么中国上古的女神形象,除了女娲,还能有谁?

其实还有很多证据证明女娲在上古为司秋之神。

我们都知道女娲和伏羲是一对,总是以交尾的形象出现。

而伏羲在上古神话中,是东方司春之神,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女娲,自然是主西方司秋了。虽然古籍中大多记载西方上帝为少昊氏,但是他手下的金神蓐收,手中常拿着一曲尺,显然是在后世替代了女娲的形象。另外,五方上帝,为后人附和五行之说附会上去的,其根本源头,还在女娲伏羲司秋主春之上。

所以现在就很好解释为什么在大荒经的古图上会出现西王母的形象了。

西王母,其实就是人们在秋天收获之后,在田野举办祭祀庆祝活动所祭祀的主神之一。沃野之土无非就是描述人们祭祀活动中歌舞欢庆大摆筵席的场景。因为女娲赐予了人们生命,又泽被苍生,所以祭祀女娲同时人们还会向女娲祈祷能够长寿平安。这个后来就演变成了西王母的不死药的神话,再后来变成了西王母种蟠桃长生不老。

总之,西王母最早的形象就是女娲,司秋之神,万物之母,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社会女性崇拜的时候。上古没有文字,只有图画,先民的各种活动就以图画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等到了山海经作者辑录古图的年代,大约是战国到汉初时代,已经没人能看懂这些古图了,所以才有了那些奇奇怪怪的描述。女娲也变成了描述中的带胜虎齿豹尾的凶神形象。再后来,西王母的形象进一步演变,逐渐变成了现在的王母娘娘,成了道教仙话中的西方执掌长生不老的蟠桃的神。

既然西王母是子虚乌有,那么周穆王会西王母的故事,更是小说之言了。现在大多认为,《穆天子传》是晋朝人根据周穆王北狩的历史所写的一本演义小说,同时期的还有燕昭王会王母,汉武帝会王母等等类似的故事,说明一个问题,男主轮流转,女神才是亘古不变!

  西王母,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这位似乎无所不能的女性在史籍中频繁出现,民间故事和神话中更是充满了对她的描述和记载。从白发的老人到刚刚发蒙的孩子,提起西王母、王母娘娘,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关于她的故事。中国古籍《山海经》记载:“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外形“像人”,长着一条豹子尾巴,一口老虎的牙齿,用高声吼叫。满头乱发,戴着一顶方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灾病和各种灾难的神。当然,世界上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怪物”存在的,人们对她如此描写大抵是因为她所居之地处于偏远,不是正常之辈,敬畏与神秘掺杂。

  《穆天子传》是一部记录周穆王西巡史事的著作,书中详载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有日月可寻。名为传,实际上属于编年,其体例大致与后世的起居注同。所以,《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都把它列入史部起居注门。西晋年间,著作佐郎郭璞第一个替《穆天子传》作注,此风一开,不下十数家。由于当时人们对异国风情的不了解,描写大多带有夸张色彩,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描述。《穆天子传》中,第一次对西王母有了比较客观的介绍。其实,与周穆王会谈的西王母只是一位原始部落的氏族领袖。她高傲、尊贵、充满神秘与魔力。这样的美丽女神,心中也怀有缱绻柔情,尤其是见到西行而来神武威猛的穆天子后,便演绎了一段千古缠绵的风流佳话。
  周穆王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他是周文王灭商以后西周第五位君王,姓姬名满,即位于公元前976年,去世于公元前922年,在位55年,享年105岁。周穆王在位时,西周的西部地区经常受一些游牧部落的攻掠。为保卫西部边防,周穆王曾两次率军西征,大败西戎各部落,俘虏过五个部落首领,打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西域打通之后,公元前964年,周穆王开始了浩浩荡荡的西游活动。据史书记载,周穆王自镐京至西王母之邦,行程共12000里。过去学者们认为,按照故事中所说的里程,西王母之国应在西亚或欧洲。1992年,中日两国关于《穆天子传》的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指出,中国秦以前的里指的是短里,只有今77米长。因此,西王母之国应在今甘肃新疆一带,它以西宁、兰州为前庭,以新疆为后庭,中心在敦煌、酒泉一带。这一观点与班固在 《汉书•西域传》中长安至锡尔河流域的康居有1.23万里的记述是一致的。在著名的敦煌423号洞窟壁画中,有对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的故事形象和详细的展现,这是又一个有力的证据。

  西晋时,战国魏襄王墓被时人盗掘,有人在墓中发现了一批古简。其中有一册记载了西周一个君王西游的故事。这就是非常著名的《穆天子传》。古简中记载:西周鼎盛时期,周穆王为了宣扬其国力强盛,决定周游天下,以示威仪。他坐着八匹马拉的车子,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沿着渭水向东前进,到了孟津,渡过黄河,然后,沿太行山西麓向北挺进,直达阴山脚下,转而长途西行,到了昆仑山,又向西走了几千里,到达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国家。这就是西王母之国,而美丽的“周穆王相会西王母”的故事就在此地发生。西王母在瑶池盛宴款待穆王,席间二人洽谈甚欢。穆王赠送给西王母大批中原特产和锦绸美绢,西王母回赠穆王各种当地的奇珍异宝,并邀请穆王游历了她国中的山川名胜。分手时,两人恋恋不舍,并约定了下次再见面的日期。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作为永远的纪念。唐朝著名诗人李商隐对此有过描写:“瑶池阿母倚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这则美丽的故事,后来却被史学界定为伪案,理由是故事太过离奇,《穆天子传》本身就是当时的人伪造的史料,不足为信。清代学者姚际恒是力主《穆天子传》为伪书的代表。他认为《穆天子传》源出《左传》、《史记》,多用《山海经》语,体例则类似起居注,应当是汉朝以后好事者的伪作。一些疑古派文献学者,则进一步断定其为晋人的伪造。法国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指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故《穆天子传》与《山海经》一样,属于荒诞之书,毫无史料价值。到了现代,这桩公案又起波澜。有人读洪颐煊氏校注本《穆天子传》,发现书中所记山川村落都可一一考出。又与《水经注》对照,有郦道元据《穆天子传》注释有关山川的明显痕迹。故此,有专家考证,这则故事并非神话传说,而是历史事实。

穆天子游会西王母故事500字

穆天子游会西王母故事500字
周穆王痴迷旅游,要从他那次打仗说起。他的父亲周昭王攻打别国失败,曾经臣服的游牧部落便看不起周朝,也不像以往那样进贡了。周穆王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先派兵攻打了西边的犬戎部落,把几个头领活捉了。西部的广袤世界让周穆王大开眼界,那里的风土人情深深吸引着他。从此周穆王彻底爱上了旅行。有一年,他为旅行做了充足准备,那时没有汽车、飞机、高铁,宝马就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他得到了天底下最好的八匹骏马,并起了好听的名字,分别叫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和绿耳,这支豪华马队在当时可是闻名遐迩。周穆王又招聘了几个武林高手作为贴身保镖,还装了好几车奇珍异宝。一切就绪后,便浩浩荡荡开始了自驾游之旅。他过了黄河往西走,沿途受到很多游牧部落的欢迎。后来周穆王到达一个国家,那里风景如画,国主是西王母。西王母的穿着打扮与中原风格大不相同,穆天子十分痴迷。西王母也对穆天子倾慕,两人一起游玩、吟诗、唱歌。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直到传来东夷盟主徐偃王蓄意发动“叛乱”的消息,穆天子才和西王母道别,结束了这次浪漫之旅,临走许诺以后还来。
 周穆王,姬满。姬姓,名满,昭王之子,周王朝第五位帝王。他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之一,世称“穆天子”,关于他的传说,层出不穷,最著名的则是《穆天子传》。



  周穆王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君主,非常乐于开疆扩土,当年西征之后,直接转战东南,东方诸侯中有一个徐国,率领东夷侵扰,穆天子一举平定乱事,继而东进,抵达九江。尔后,南征。使当时的疆域达到最大!范围之广,恐怕不仅前无古人,甚至也是后无来者。

  若要说哪个能与之比较的,恐怕唯有成吉思汗的西征了。但是成吉思汗并非自己亲自征伐到最西处,而穆天子却是自己率兵抵达这些地方,可谓独一无二。

  周穆王是房太后所生,父亲是周昭王。昭王南巡时死在途中,就立穆王为周朝的国君。当时穆王已经五十岁了,在位五十四年,活了一百零四岁。

  穆王年轻的时候,非常喜欢修炼成仙的道术,立誓要学黄帝那样乘车马游遍天下的名山大川。于是他便请来当时最有名的驭手造父为他驾八匹骏马车。在游历的路上,穆王得到一只白狐狸一只黑貉子,就用它们祭祀了河神。

  传说他的八骏马车来到连羽毛都浮不起来的弱水,马车根本过不去,穆天子正在踌躇的时候,河里的鱼、龟、鳄鱼等自动为他搭起了桥让他的车通过。穆天子过了弱水,继续乘车远行,登上了泰山,在天界的瑶池上会见了西王母,并和她一起畅饮。

  在酒席上,西王母唱道:“天上飘着悠悠白云,道路啊漫长得无穷无尽。无数的高山大河把我们阻隔,从此一别将难通音信。然而你将长生不老,相信以后还能重逢。”

  穆王说,“我回到神州故土以后,将使华夏各国都能和睦相处,使万民都过上平等富足的生活,到那时我会再来看望你。”

  过了三年,穆王又出行于原野,到了山西的雷首山和太行山,然后又回到周朝的都城镐京。当时令尹喜已经跋涉过流沙和草地到了终南山之北,周穆王也追随着他走过的路,请来了隐士尹辄、杜冲,他俩都住在草地树上搭的屋子里,周穆王也来和他们同住,他们的住处被称为“楼观”。后来祭父从郑圃赶来拜见穆王,报告说徐偃造反作乱,穆王才又回到国里平复了作乱,使社稷平安。

  穆王登昆仑山时,喝的是蜂山石缝中的甘泉,吃的是玉树上的果实,继而登上西王母居住的玉山,习得了腾云飞升的道术。他之所以还以凡人的形象在世间出现,是想现身说道,告诉人们修炼的结果。

西王母的传说

具体一些的

牛郎、织女,原本是天上、人间,天各一方的天仙和凡人,织女偷偷下到凡间玩时,被憨厚、勤劳的牛郎所感动,两人成了夫妻,成就了一段美好的爱情童话。而当王母娘娘知道后,因为织女违反了天庭的律法:“禁止天仙擅自与凡人婚配”。

在天兵天将把织女押回天庭的路上,牛郎紧追不舍,眼看要追上了。王母娘娘情急之下,为保天条尊严,拔出头上的神簪,凭空一划,便划出了一道无边无际的天河,把织女和牛郎拆开。

后来,两人情比金坚,感动了王母娘娘,使她动了恻隐之心,于是法外施恩,下法旨让二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天上一天人间十年),在鹊桥上相会一次,算是法理之外的人情,给这一对艰辛的恋人有了个期望,也给了凡间的人类对美丽爱情的一丝向往与追求的动力。

扩展资料

在道教神话,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的昆仑山,是女仙的首领,主宰阴气,相对于男仙之首东王公。是生育万物的创世女神。全真教的祖师。

在汉族羌族神话中,王母有时也被认为是创世神。西王母的起源被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祖先神化。

许多古籍及传说中都有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商代的《归藏》对照西周的《周易》,可知王母拥有不死神药。《竹书纪年》中,西王母的形象是一位雍容的女帝王形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亦称金母、瑶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瑶琼;传说中的女神。原是掌管刑罚和灾疫的怪神,后于流传过程中逐渐女性化与温和化,而成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传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园里种有蟠桃,食之可长生不老。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根据古书《山海经》的描写:“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意思是说:西王母的形状“像人”,却有豹子一样的尾巴,老虎一般的牙齿,很善于长呼短啸,头发蓬松,顶戴盔甲,是替天展现威猛严厉及降临五种灾害的神祗)。她住在“昆仑之丘”的绝顶之上,有三只叫做“青鸟”的巨型猛禽,每天为她叼来食物和用品。
  但是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当周穆王乘坐由造父驾驭的八骏周游天下时,西巡到昆仑山区,他拿出白圭、玄壁等玉器去拜见西王母。第二天,穆王在瑶池宴请西王母,两人都作了一些诗句相互祝福。
  《汉武帝内传》谓她是容貌绝世的女神,并赐汉武帝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道教在每年的三月初三庆祝王母娘娘的诞辰,此日举行的隆重盛会,俗称为蟠桃盛会。
  晋朝葛洪的《枕中书》中记载:混沌未开之前,有天地之精,号“元始天王”,游于其中。后二仪化分,元始天王居天中心之上,仰吸天气,俯饮地泉。又经数劫,与太元玉女通气结精,生天皇西王母,天皇生地皇,地皇生人皇。
[编辑本段]【神话演变】
   西王母的神话故事经历了两次演化。汉代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一个阶段。这个时期,西王母居住在西方玉山(又称昆仑山)的石洞中,是一个人面兽身的怪物形象,另外,山上有长着牛角、满身豹纹、声音如犬吠的怪兽——狡,还有长着红色羽毛、喜好食鱼的三青鸟。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西王母神话传说演化的第二个阶段。此时,人们把西王母神话传说和周穆王西征、汉武帝西巡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西王母形象人格化、神化传说故事化,其中周穆王和西王母在瑶池相会的故事广为流传,影响很大。神话传说的西王母形象是逐渐完善起来的,并且与历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山海经》中,她是一个穴居善啸、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天神。在《穆天子传》中,变成了一个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熟谙世情的妇女。在《汉武帝故事》中,又变成了一个年约三十、容貌绝世的女神。在后世的文学作品中,多有对西王母的描绘,称她是“瑶池金母”,开种蟠桃,三千年一成熟,每逢蟠桃成熟,西王母大开寿宴,诸仙前来为她上寿,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回即有精彩描写。
  在野三坡龙门天关小溪河东侧,有一块很大很大的石头,叫立儿石。石面上方有长二尺、宽一尺、深一寸的石坑。离立儿石十五丈以外的崖壁上是一座石刻的如来佛像。
  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天上的王母娘娘在宫中虽过得很舒服,却整天闷闷不乐。为什么呢?常言道:“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她有件事儿一直不顺心。想当初她生的第一个孩子是闺女,曾高兴得了不得,生的第二个是闺女,也是娘的心头肉。等再看到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女孩时,王母娘娘可就不高兴了——盼儿子啦。没有儿子谁来继皇位呀!为了要儿子,王母娘娘一赌气一直生到七个,可七个都是丫头,还是难得一子。为这事愁的她饭水不思,彻夜不眠,整天唉声叹气。玉皇大帝也为这发愁。
  一天,玉皇大帝陪着王母娘娘下凡到人间散心,来到龙门峡万仞天关之上,站在山顶向下眺望,那真是“两山壁立青霄近,一水中行白练飞”。玉皇赞到:“好一个人间仙境啊!”王母娘娘哪里有心思赏景,撅着嘴站在一边只是闷闷不语。玉皇大帝知道她的心事,忽然想起何不让她去找如来佛求授生子之道呢。他把这个想法跟王母娘娘一说,王母娘娘也很同意,于是立刻驾起祥云跑到西天,找到如来,说道:“我屡生闺女,难得一子,还望大仙传授生子之道。”如来想:你已生七个女孩,还想要儿子,岂不乱了天规。他灵机一动:我何不略施小计,让她用投石法碰碰运气,于是便对王母娘娘说:“龙门天关小溪流东侧一百步开外,有一块立儿石,生男生女须向石孔掷三块石子讨问。如果三块石子全都投中即是有男有女;如果有两块落入,就是只生男不生女;若是只有一块投中,那就只生女不生男;如果一块也不能投中,便是无男无女,为‘绝户之命’。”王母娘娘求子心切,听了这话便急步返回。这时如来佛用手指一点,在野三坡的龙门天关景区的小溪河东侧,就立刻突出了一块几千斤重的大石头,在石上方凹下一个很浅很浅的长方形石坑。王母娘娘踮着脚后跟,按着如来佛的话向石坑投石。第一块石子没投中,第二块石子连石坑边也没有碰着,幸好第三块石子落入石坑。王母娘娘心情沉闷,站在龙门天关最高处的望儿领上,仰天哀叹:“我求儿不得,只好寄予女儿们身上了!”
  后来,野三坡一带的人们每到正月十五,新婚夫妇便成双结队的来到立儿石前,投上三颗石子,求儿盼女,就这样形成了一种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都是骗人的,如果你心了,你就枉活在这世界上了。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30.htm
本文标题: 谁能从史学考证的角度讲讲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074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问题已解决了,可以删了岳阳都出现过哪些历史名人,背后都有哪些故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