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哪些和大魏吴王一样,是属于魏国的,但是在历史地图集上看起来是独立国家的势力

发布时间: 2022-03-18 14:02:1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魏国是哪个年代的,在魏国之前的一个朝代是什么?这个国家的文学大臣有哪些?你可想好了啊,春秋时期的魏国可是和战国七雄的魏国不是一个...

还有哪些和大魏吴王一样,是属于魏国的,但是在历史地图集上看起来是独立国家的势力

魏国是哪个年代的,在魏国之前的一个朝代是什么?这个国家的文学大臣有哪些?

你可想好了啊,春秋时期的魏国可是和战国七雄的魏国不是一个,你确定自己要问哪个?
春秋魏国: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姬姓。在今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攻灭,把它封给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诗经·魏风》当中的“魏”指的就是春秋时期的魏国,而非战国时期的魏国

战国魏国: 魏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国家,属于战国七雄之一,前期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后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自魏惠王由安邑迁都到现在河南开封的大梁后,魏国亦称梁国。国君姬姓魏氏。

战国魏国的来源: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

综上所述:春秋魏国的前一个朝代自然是大商了,就是~封神演义那个!战国魏国的前朝自然是大晋了,那可是春秋的霸主啊!

大臣嘛~~战国那个有大儒子夏,子夏名卜商,这哥们可是孔夫子的学生,牛掰的很!顺道的他的门人弟子什么的也都混得不错——齐人公羊高、鲁人谷梁赤、魏人段干木和子贡的弟子田子方。子贡你别告诉我不知道是谁啊,那也是孔子的学生,而且论语里多次出场的牛人!这一大票牛人攒在一起,就是当时著名的西河学派了!
但西河学派也不是一家独大,还有比他们更牛的,而且人家一个人就搞定他们一群,谁呢?鬼谷学派!
鬼谷子,那可是传说中的传说,这一派的人那都是牛掰中的战斗掰!
鬼谷学派入魏的就是史上巨牛吴起!

当然,魏国这么大的朝廷,也不会就这几棵苗,还有来自于平民阶层的李悝、乐羊、西门豹、翟璜,以及公室出身的公叔痤、公子昂(也做公子昂)!

至于你说的神马文学大臣,抱歉,这个时代大家都讲究实学,不玩虚的,上面这帮人个个都起码都有国务院副总理以上级别的能力!其中更有能兼任国务院总理+三军总司令的大神!也就公子昂这货比较爱玩,不过人家那是全才~你还别羡慕,羡慕也羡慕不来,人家可是大魏王的亲弟弟,一起玩3 P的交情!

嗯,大致就这些吧,你看看有用没。
历史上出现过多个魏国,比如三国时期的魏国,同时期还有蜀国和吴国,他不能单独算一个朝代,这时期统称三国时期,它的前一个朝代是汉朝(东汉),,后来还出现过北魏 386-534
东魏 534-550 西魏 535-557 不知道你说的是那家

大家注意一点啊,春秋战国时期的魏国不能算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哦,它只是诸侯国,是隶属于周朝的,能独立算一个国家的,最早用魏为国号的就是三国时期的曹魏了!!!

帮你列一些战国魏国的一些著名人物
信陵君(魏无忌) -战国时魏宗室大臣,昭王少子,安厘王异母弟,“战国四君”之一;
侯嬴-战国时魏国人,以重诺守信名传后世;
朱亥-战国时魏国人,有勇力,曾刺杀魏将晋鄙,解邯郸之围;
虞卿-战国时人,善于料事揣情,在赵为上卿,后辞赵至魏
尉缭-战国末秦国大臣,魏国大梁人,入秦为国尉,因称尉缭,今存《尉僚子》二十四篇;
庞涓-战国初魏国大将;
乐羊-战国时期魏文侯的大将,中山国人,是乐毅先祖
春秋魏国,在在今天山西芮城县北,公元前661年被晋献公破灭亡。战国魏国从崛起到衰落,经历多次战争,至公元前225年被秦国将军王贲攻破灭亡。曹魏首都:洛阳,从220年由魏文帝曹丕称帝到265年魏元帝曹奂时灭亡。 最后是南北朝到隋朝末年各魏国概况。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八个不同的“魏国”,依朝代先后介绍如下:
一为春秋时诸侯国之一;
二为战国时期七雄之一;
三为三国时期由曹丕建立的曹魏政权;
四为十六国时期冉闵建立的冉魏;
五为南北朝中的北魏;
六为南北朝中的东魏;
七为南北朝中的西魏;
八为隋朝末年群雄割据时期的瓦岗大魏。
首先你说的魏国是哪个国家呢?
历史上有几个魏国,最早的是战国时期的魏国,都城在大梁;然后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开过皇帝是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曹操也被追为魏武帝;
再者就是南北朝里北朝的北魏,是鲜卑族的政权,因为在中国北方所以被称为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
我按照楼主的提问推断,你说的应该是三国时期的魏,魏之前的朝代是东汉。
文学大臣就很多了,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还有曹氏父子,曹操、曹植、曹丕都是文学家、诗人。
春秋之前的朝代是西周 西周文学大臣并不是很多 西周的文学大部分来自与民间 比如说诗经中的不少诗篇就是来自于西周 我所知的西周大臣只有召公 他有一句话比较出名“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为什么感觉"大魏吴王"比自封的"汉中王"受的调侃多得多呢?

简单来说,因为吴王叛魏。

孙权的吴王是受封的,是魏爵;刘备的汉中王是自封的,却是汉爵,虽然只是名义上的东西,但也可以说明一些东西,吴国后来是完全不鸟主人(名义上)曹魏。

算起来,曹魏封孙权为吴王还跟关羽有关,正是因为关羽北伐,才迫使曹操考虑拉拢孙权。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江南核心就是吴地,如果曹操要以汉廷的名义分封,孙权得到的就是与他魏王同级的吴王。

曹操能够那么慷慨当然是因为江南本来就不在他手里,加上孙权本身对刘备据有荆州非常忌惮,曹操不过以此为饵,使得孙刘火并,解襄樊之围罢了。

孙权背刺盟友导致关羽北伐失败,曹操没兑现封江南的诺言就死了,曹丕建魏代汉以后,孙权又跑来称臣,因为刘备带人杀过来了,孙权承受不了两个方向的压力,不惜把脸拉下来。

曹丕不顾刘晔的劝谏,封孙权为吴王,这是实实在在的的魏爵,魏国的臣子,却在魏国还在的时候称帝建国了,刘备好歹是等到汉朝灭了才称帝的。

而且从当事人的表态来看,东吴君臣都对这段黑历史表示回避,认为是侮辱。

《江表传》:权未之许,而谓将相曰:"往年孤以玄德方向西鄙,故先命陆逊选众以待之。闻北部分,欲以助孤,孤内嫌其有挟,若不受其拜,是相折辱而趣其速发,便当与西俱至,二处受敌,於孤为剧,故自抑按,就其封王。低屈之趣,诸君似未之尽,今故以此相解耳。

《三国志·吴书·徐盛传》:及权为魏称藩,魏使邢贞拜权为吴王。权出都亭候贞,贞有骄色,张昭既怒,而盛忿愤,顾谓同列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因涕泣横流。

在那个年代,能超越孙权这种称臣又反的,大概只有辽东公孙渊先向东吴称臣,然后反了,然后又称臣的举动了。

魏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在魏国之后的朝代是哪个?

  1、是西晋。
  2、简介
  西晋(公元266年—316年)是中国历史上短暂的大一统封建王朝。西晋为时仅51年,如果从灭吴开始算起,则仅立朝37年。共5个皇帝。
  西晋的开国君主司马炎出身于河内司马氏的世族,祖父司马懿乃三国时曹魏的大将军、太尉、太傅,其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都是曹魏时权倾一时的权臣,权势超过君主。
  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区别于五代时的后晋,史称“西晋”,又称为司马晋。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
  西晋一大特色是大量游牧部落内迁。自东汉光武帝刘秀允许边民内迁以来,大量游牧民族因各种方式被迁入,到西晋时关中和凉州一带的外族已占当地人口一半。这些外族本身都是被世家大族收作奴婢。由于迁入人口数目相当多,与关中一带晋人相差不远,形成割据势力,为西晋亡国和五胡十六国埋下伏笔。
  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内迁的诸民族乘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大量百姓与世族开始南渡。316年,西晋被前赵所灭,北方从此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西晋是魏晋南北朝长期分裂时期中的短暂统一,所谓“昙花一现”。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晋帝位,改元建武,中原的西晋王朝宣告结束,东晋就此开始。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西晋墓穴中除了青瓷,还发现有墓穴模型、铜镜等。西晋的文化程度也很高,名医王叔和著有《脉经》,地理学家裴秀编有《禹贡地域图》,史学名著《三国志》即由陈寿所著。
秦朝,战国七雄魏国被秦国所灭,之后秦国统一六国!自封始皇帝!建立了秦朝!所以魏国之后是秦朝!
西晋(265年—316年),是中国古代的一个朝代名,乃于265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这朝代为时仅五十一年,倘由灭吴始计,则仅三十七年。
司马懿的孙子,也就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杀掉了小曹,建立了晋朝。
西晋。

战国的七大国家分别都是现在的哪里

战国的七大国家分别都是现在的哪里?rn它们定都哪里?

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国为临淄(山东淄博)。燕国为蓟(河北北京一带)。韩国为宛(今河南南阳)。秦国为咸阳(陕西)。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赵(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战国七雄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国的统称。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七个实力最强的诸侯国,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在七个诸侯国之中,以秦国国力最强。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因此该六国又称“山东六国”。

扩展资料

秦并六国

秦国虽然暂受挫败,但实力雄厚,六国没有一个能单独抗秦。秦国统一六国的形势完全成熟了。公元前251年,燕乘赵国新败,出兵攻赵,反被赵国击败。然而在秦的威胁下,东方六国又结成暂时的联盟。公元前247年,魏信陵君合五国兵攻秦,败秦于河外。

公元前241年赵庞暖合赵、楚、魏、燕、韩五国兵攻秦,但为秦所败。从此,东方六国联盟不复存在。秦乘势各个击破,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经过十几年的休整,从公元前231年开始,秦国开始统一全国的战争,至公元前221年,消灭了其他六国,统一了中国。从此,中国由一个诸侯割据称雄的邦联制国家转变为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七雄

战国七雄都城国土位置一览表 战国七雄
国名 都城 都城现今所在地 国土在今省份
齐国 临淄 山东淄博东北 山东、河北的一部分。
楚国 鄢郢 湖北荆州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
燕国 蓟 北京 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
韩国 新郑 今河南新郑 河南、山西一部分。
魏国 大梁 今河南开封 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
赵国 邯郸 河北邯郸 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
秦国 咸阳 陕西咸阳 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吴是长江下游的诸侯国,越为钱塘江流域的国家。
春秋晚期,它们先后在南方称霸,吴王阖闾(吴王夫差的父王)和越王勾践是春秋后期的霸主。

燕:都城为 蓟, 蓟在今北京;
赵:都城为 邯郸,邯郸在今河北邯郸;
齐:都城为 临淄,临淄在今山东淄博;
魏:都城为 大梁,大梁在今河南开封;
韩:都城为 郑, 郑即在今河南新郑;
秦:都城为 咸阳,咸阳在今陕西咸阳;
楚:都城为 郢, 郢即在今湖北荆州。
以上是战国七雄
参考资料:从这个网址上可看到战国地图的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60121/330291/
楚国都城鄢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国为临淄(山东淄博)。燕国为蓟(河北北京一带)。韩国为宛(今河南南阳)。秦国为咸阳(陕西)。 魏(都城在今山西夏县西北,后迁至今河南开封)赵(都城在安邑今山西太原东南,后迁至今河北邯郸)

历史上“战国时期”的七个国家,是现今的哪些城市?涨见识了!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魏国是现在的哪里

魏国占据了几乎全部的华北地区。上北至辽宁,东至黄海。东南至长江一带,西南至秦岭,占据西安。魏国是三国时期政权之一,其疆土在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东省、山西省的完整地区,以及陕西省中北部、甘肃省西北部和江苏省、湖北省、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魏国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今新疆罗布泊西)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黄初二年(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

黄初元年(220年)至黄初七年(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扩展资料:

曹魏的疆域主要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

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占东汉荆州北部)、扬州(占东汉扬州北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国


魏国领土曾包括现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的魏国又被称为梁国。

魏国,自名为,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安邑古城遗址),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侯罂(后称魏惠王)从安邑迁都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但有学者考证公元前430年魏斯(后称魏文侯)就已经把首都从安邑迁至洹水(今河北魏县),所以魏侯罂是由魏县而迁都大梁。

扩展资料:

起源

魏国的始祖是毕万。毕公高是周文王第十五子,周武王伐纣之后,姬高被封在毕,后代于是就以毕为氏。毕国亡国后,毕公高之后毕万入晋。事晋献公,以功封于魏地,是为魏氏之祖。其后世为晋卿。

晋献公死后,四子争位,是时毕万之后魏犨随公子重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重耳返国立为晋文公,而令魏犨为大夫,是为魏武子,魏渐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魏国

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
魏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25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属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自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册封为侯、前344年称王、至前225年为秦国所灭,一共一百七十九年。它的领土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隔淮水、颍水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国、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魏国始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公元前361年(一说:公元前339年)魏惠王从安邑(一说:魏县)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国亦称梁国。
公元前453年赵襄子、魏桓子和韩康子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正式封为诸侯。由于魏国地处中央四战之地,忧患的环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为战国最早推行变法图强的君主。他用翟璜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攻掠中山国;以李悝变法,教授法经,依法治国,魏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旺盛生机。
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传至魏王假,于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为秦国所灭。
魏国约包括现时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和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当时它西邻秦国,东有淮、颍与齐国和宋国相邻,西南与韩、南面有鸿沟与楚国接壤,北面则有赵国。
本文标题: 还有哪些和大魏吴王一样,是属于魏国的,但是在历史地图集上看起来是独立国家的势力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876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要控制去渍的温度后汉书说耿弇屠城三百,谥号愍侯,怎么回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