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发布时间: 2022-02-03 00:00:3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在蜀汉是什么地位?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大多数...

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在蜀汉是什么地位?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智者的代表人物,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历史人物之一。关于诸葛亮的事迹,大多数中国人都耳熟能详,比如著名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不过,实际上这些故事都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的描写。而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却和演义中的诸葛亮大相径庭。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确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但是他擅长的方面是内政和外交,军事才能其实很普通。《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对诸葛亮的评价中这样写道:“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诸葛亮在治国方面的能力可以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但连年用兵,都未能成功,军事方面并非他的强项。诸葛亮的老对手司马懿对他的评价是:“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决断),好兵而无权(权谋),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描写的神乎其技,但其中很多事迹都有夸大成分,甚至是张冠李戴。比如“草船借箭”的主角其实是孙权,“火烧赤壁”的主角是周瑜,至于“借东风”这种特技,恐怕只有孙悟空才能做到。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地位仅次于刘备,是蜀汉的二号人物,连刘备的拜把子兄弟关羽、张飞都得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历史上的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却和演义中描述的不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诸葛亮的地位不仅远低于关羽、张飞,甚至连“打酱油”的角色麋竺都比不上。

诸葛亮自从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就成为了刘备身边最重要的谋士之一,但刘备身边还有很多其他重要谋士,比如马良、庞统、法正,诸葛亮并非刘备唯一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刘备在军事方面对庞统和法正的依赖程度都要远远超过诸葛亮,不过这两人都因为早死,所以历史地位被大打折扣。

到了蜀汉中期,刘备集团中的核心成员一个个早逝,诸葛亮作为这个团队的元老级人物,终于熬到了二把手的位置。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控制人。

当时,蜀汉重臣李严(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曾上书给诸葛亮,建议他接受“九锡”。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大臣的九种特殊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此前历史上接受九锡的名人有:王莽(废汉室建新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子曹丕篡汉称帝建立曹魏)、孙权(接受曹魏九锡,后叛魏称帝建立东吴)。因此,接受九锡代表着什么意思不言而喻。诸葛亮在看了李严的上书后,在回复上写道:“若灭魏斩睿,帝还故居,与子并升,虽十命可受,况于九邪?”在这封《答李严书》(出自《三国志·李严传》注引《诸葛亮集》)中,诸葛亮没有正面回答要不要接受九锡,而只是表示有朝一日攻灭了魏国,就是十锡我也敢接受,何况九锡呢?从这个回复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对蜀汉和后主刘禅,未必是一片赤胆忠心。


后人大多耻笑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但却没想到蜀汉大大小小的事务都由诸葛亮一手包办了,刘禅虽然身为皇帝,也只能感叹:“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人物形象并没有《三国演义》中的那么光辉、高大。他早年加入了刘备集团,成为其中的骨干之一。在经过长时间的职场奋斗后,终于成为了最后的赢家。诸葛亮为蜀汉确实是做到了如他自己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当时如果蜀汉能够一统天下,也难保诸葛亮不会成为另一个司马懿。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

诸葛亮在蜀汉很长一段时间的地位是低与关羽和张飞的。但是由于关羽和张飞早世,所以在历史上的地位大打折扣。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终于熬到了二把手的位置,成为了蜀汉实际控制人。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只是刘备众多谋士中的一位,且不是最受刘备倚重的一位,只是后期受刘备倚重的谋士先后去世,诸葛亮才成为仅此于刘备的第二把手。
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确是一位智多星,擅长国家的内政和对外的交往,但是他的军事才能其实并不出色,也没有文学作品中描述那样神乎其神。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一开始地位并不高,也没有受到刘备的倚重,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才逐渐成为实际的掌权人。

黄忠在蜀汉的最大官职后将军究竟有什么权利,是多大的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老当益壮”这个成语,意思是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提到“老当益壮”的武将,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战国时期的廉颇。彼时,廉颇这位老将为赵国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而在廉颇之后的汉末三国时期,黄忠这位武将,也可以用“老当益壮”来评价。

黄忠本为刘表部下中郎将,后归刘备,并助刘备攻破益州刘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军山之战中,黄忠阵斩曹操部下名将夏侯渊,拜征西将军。刘备称汉中王后,加封后将军,赐关内侯。次年,黄忠病逝。由此,在蜀汉五虎上将中,黄忠官至后将军。那么,问题来了,黄忠的“后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职,地位有多高?

后将军,官名。战国已有。秦因之。汉不常置。金印紫绶,位次于上卿。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早在汉武帝在位时,李广曾担任后将军一职,以此屯兵边境,对抗匈奴。就后将军,和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并称为四方将军。

汉末三国时期,武将的官职从高到低大致为: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

由此,对于前后左右将军,也即四方将军来说,地位一般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而高于四征将军,所以黄忠先担任征西将军,后因为斩杀夏侯渊,立下战功,从而被刘备加封为后将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是蜀汉的情况。在曹魏,四征将军的地位,一般不属于甚至高于前后左右将军。

对于黄忠来说,后将军一职,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官职。值得注意的是,黄忠是公元219年被加封为后将军的。彼时,刘备刚刚进位汉中王。因为没有登基称帝,自然不合适册封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官职。在此基础上,黄忠作为后将军,在生前已经是蜀汉品级最高的武将了。

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其中,许靖、法正等人都是文臣,在武将之中,黄忠作为后将军,官职品级实际上和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是一样的。换而言之,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是当时地位最高的四位武将。至于赵云、魏延、吴懿、李严等人,都无法和黄忠这四人相提并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样隶属于四方将军,但是,黄忠的后将军却是四方将军中排名最后的一个。也即在四方将军中,前将军排名最靠前,右将军次之,左将军再次之,这是因为古代“以右为尊”,而后将军则排最后。也即在刘备称汉中王时四大武将中,黄忠的排名在关羽、张飞、马超之后,也即在武将中排名第四。

最后,在黄忠被封为后将军的时候,还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关内侯是爵位名。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彻侯(即列侯,亦称通侯)。有其号,但无封国。一般乃对立有军功将领的奖励。在汉末三国时期,虽然都是侯爵,但是,关内侯的地位一般低于县侯、乡侯、亭侯,比如关羽的汉寿亭侯,就是亭侯的档次。也即在爵位上,黄忠的关内侯显然比不上关羽、张飞、马超等人。

不过,刘备生前在封侯一事上,无疑是比较慎重的,也即让侯爵在蜀汉泛滥,比如跟随刘备多年赵云,直到后主刘禅即位后,才被封侯。从这一点来看,黄忠获封关内侯,已经是刘备格外重用的体现了。只是,非常可惜的是,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也即很可能在汉中之战后,黄忠就已经病重了,这让其虽然获得了后将军的官职,却没能继续统兵一方,也即没能在汉中之战后掌握什么实权。此外,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在黄忠去世后,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

黄忠在蜀汉的最大官职后将军,后将军一职,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官职。
后将军。在武将中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这四个官职。职掌为典京师兵卫,或屯兵边境。黄忠于公元219年被加封为后将军,在黄老头子生前已经是蜀汉品级最高的武将。
权利还是很大的,几乎掌管蜀军在成都的所有军队,专门保护皇都的安全,很大的官,相当于二品官员

姜维既然是不得已而降蜀,为什么后来会誓死不回头地效忠季汉、攻打母国?

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我们以前为什么非常重智商,而现在却又非常重视情商,就是因为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动物。所谓的“得民心者,得天下”不也正是要让人从情感上,有认同感。


姜维之所以脱离魏国,投奔蜀国,之后又誓死效忠于蜀国,屡次伐魏,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蜀汉从感情上笼络住了姜维。只不过,获得感情上的认同,可以通过物质、地位等等多种方法实现。


姜维被迫叛魏投蜀


姜维有才华,而且好立功名,是一个非常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当时,恰逢三国乱世,姜维就暗地养了一批死士,以供调遣。不管姜维自己是什么目的,此举总是会让朝廷不安的。

刚好,事有不密,这件事被姜维的上司天水太守马遵知道了。


诸葛亮北伐,陇右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响应,相继叛魏。


当时,陪同雍州刺史郭淮巡视的马遵,第一个想法就是姜维等人可能有异心,夜间就悄悄的逃入了上邽跟郭淮汇合。



姜维进不了上邽城,就返回天水郡治冀城。冀城的人已经投降蜀汉了,认为姜维是曹魏的人,也不让姜维进城。无奈之下,姜维只能直奔诸葛亮大营,投靠了蜀汉。


诸葛亮非常器重姜维


姜维刚刚投降蜀汉,才年仅27岁,就被诸葛亮任命为了仓曹掾,负责官吏军粮,又加了奉义将军,当阳亭侯之职。

而且,诸葛亮对姜维的评价也非常高,说姜维见解胆识过人,精于兵法,马良都比不了,乃“凉州上士也”。


诸葛亮褒奖的话,传到姜维耳中,再加上所给的待遇,姜维岂有不感动之理。


诸葛亮同时还将姜维视为自己的学生和接班人,“毕教军事”。并且,还要将姜维引荐给刘禅,“当遣诣宫,觐见主上”,为姜维的未来谋划好了发展路线。姜维并非品性不良之人,岂有不感恩戴德之理。


姜维在蜀汉地位显赫


姜维降蜀汉之后,一路高升。诸葛亮在世时,即迁为中监军、征西将军之职,正儿八经的重号四征将军。



诸葛亮一去世,由姜维暂时统帅诸军,晋封平襄侯。


蒋琬为大司马,姜维就是司马,后来升为镇西大将军。大将军可是最高等的将军了。


费祎当政后,姜维与费祎共录尚书事。


虽然姜维在蜀汉先后受到蒋琬、费祎,甚至黄皓、诸葛瞻等人的打压,但是,其地位绝对是蜀汉朝廷顶级的。

姜维投降了蜀汉,如果再返回曹魏,可能会受到重用么?恐怕再受重用,也不过是一方刺史,类似孟达之流,跟黄权都比不了。更不说在曹魏做到尚书令的地位了,姜维想都不要想了。


曹魏算是姜维的旧主,汉室才是姜维的母国


诸葛亮之所以器重姜维,就是因为姜维的思想跟诸葛亮,以及蜀汉的价值观非常契合。


蜀汉起家的口号就是“兴复汉室”,诸葛亮一直以此为北伐的宗旨,而姜维恰恰是“心存汉室”。所以,相对而言,姜维投靠蜀汉,要比留在曹魏更契合他的人生价值观。


因此,姜维在冀城的母亲被曹魏所俘后,写信让姜维返回曹魏,姜维才说:“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也。”


从表面看,姜维就是为了自己的志向,不愿返回魏国。其实,为什么曹魏不斩杀姜维的母亲、妻儿?就是因为姜维在蜀汉,为了瓦解姜维与蜀汉之间的关系。



当时响应诸葛亮北伐的三郡官吏,多数都被曹魏所杀。姜维返回曹魏之后,难保不会被找一个借口,诛了全家。所以,姜维也不能返回曹魏。


结论


姜维被曹魏怀疑谋叛,走投无路,只能投降蜀汉。姜维返回曹魏,不但可能不会被重用,反而可能会遭到更多的构陷。


姜维在蜀汉受到诸葛亮的器重和培养,以及刘禅的重用,有利于他建功立业。蜀汉对其有知遇之恩,是应当涌泉相报的。


而且,姜维还要保全母亲、妻儿的性命,他必须留在蜀汉。


所以,不管是从感情,理想,还是利益上而言,姜维留在蜀汉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姜维心存汉室,对曹魏篡汉应该还是心存不满的。


因此,姜维才在降蜀之后的三十余年内,誓死效忠蜀汉,屡次北伐曹魏。哪怕是刘禅投降之后,姜维还怂恿钟会自立,冤死了邓艾,希望能够趁机恢复蜀汉基业。最后,姜维虽然复国失败被杀,但是,他却用最后一计除掉了灭蜀的邓艾、钟会二人,也算是为蜀汉复仇了。



正应了开篇那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曹魏不能将姜维视为“知己”,而蜀汉做到了,姜维自然要为蜀汉献身舍命了。a

因为姜维在蜀汉受了重用,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和提拔,蜀国上下对他都很好,所以他大受感动,誓死效忠蜀汉,攻打魏国。
士为知己者死,这是很多能人异士的处事方式。姜维深受诸葛亮器重,被指定为接班人,在蜀国被重用,肯定誓死效忠。
因为在蜀国他认可了诸葛亮的思想,认可了他们要匡扶汉室的理想,所以最终投靠蜀国。
因为姜维虽然是不得已归降蜀汉,但是诸葛亮对他非常的好,一直把姜维当做自己的关门弟子对待,姜维也被诸葛亮的才能和精神折服,为完成诸葛亮遗愿奋斗终生。

蜀汉五虎将当中,论地位谁最高,谁又是最低的?

提到《三国演义》里西蜀刘备集团的将领们,大家首先会想到五虎上将。五虎上将,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的五位将军。对于蜀汉五虎上将来说,分别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陈寿最早作《三国志》时,将五人并列合为一传,但还并未提出五虎上将的概念,而后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这位五人被塑造成五虎将,并且在民间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特别是和曹魏五子良将、江表十二虎臣比起来,蜀汉五虎大将的名气可谓最高的。那么,问题来了,在正史中,蜀汉五虎上将,谁的官职最高?谁的权力最大?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从而夺取了汉中之地,加上之前的益州和荆州地区,刘备势力可谓打到了巅峰。在此背景下,刘备自称汉中王,并且论功行赏,任命许靖为太傅,法正为尚书令,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与此同时,赵云当时应该还是担任翊军将军这一官职。就赵云担任的“翊军将军”,属于杂号将军的范围,在地位上明显低于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由此,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蜀汉五虎上将中,前将军关羽的官职最高的,而赵云则是最低的。

五人并列在刘备麾下听令的时候实际上是“四虎上将”。在公元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分封手下四员大将为“四方将军”。其中关羽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张飞为右将军。而赵云只是被封为“翊军将军”。这里四方将军为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而赵云的翊军将军只是杂号将军。所谓的杂号将军是指在在将军之前冠以某个名号,而这样的名号并无一定,各种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杂号将军低于重号将军,但高于牙门将军、偏将军、裨将军等,属于中级将领。如曹魏张辽曾任荡寇将军,东吴丁奉曾任冠军将军,西蜀刘封曾任建武将军,这些都是杂号将军。因杂号将军并非高级将领,因此赵云的地位要低于其他四虎将。甚至还低于像魏延这样的后起之秀。因为魏延当时为镇远将军,也属于重号将军。直到后主刘禅继位后,赵云的地位才得以提升,被封为镇东将军,进入重号将军之列。

那么四位上将之间地位如何比较呢?一般来说前、后、左、右四方将军等级都是相同的。所以关羽在得知他和黄忠并列时颇为不满,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过在叙述上也总有个先后,而前将军总是排在第一位。而后西蜀集团的李严、邓芝等也都曾任前将军,拥有很大权力,因此前将军关羽的地位要高于其他三人,黄忠的后将军紧随其后。不过遗憾的是关羽与黄忠都在被封的一年之后相继辞世。因此只剩马超和张飞两位四方将军了。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曹丕篡汉建魏后,于成都称帝,国号“汉”,年号“章武”。在刘备称帝建立蜀汉后,关羽已经兵败被杀了。由此,对于关羽来说,生前最高的官职就是前将军了,而黄忠也在公元220年病逝后,所以生前最高的官职就是后将军了。与此相对应的是,在刘备称帝后,马超被提拔为骠骑将军,张飞为车骑将军,赵云为征南将军。在东汉时期,武将的官职排序为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由此,在刘备称帝后,骠骑将军马超的官职是最高的。 

当然这只是从军衔上分析,除了军衔之外还有爵位。爵位中最高的是县侯,以下还有乡侯、亭侯、都乡侯、都亭侯、关内侯等等。而在五虎将里马超是斄乡侯,张飞是西乡侯,两人都属乡侯,地位并列。而关羽是汉寿亭侯,还是在东汉时期封的,没有来得及得到刘备的加封就阵亡了。黄忠地位更低,仅仅是关内侯。赵云在刘备时期并未封侯,直到刘禅继位后才被封为永昌亭侯,但也仅仅是个亭侯而已。而后爵位最高的是姜维,被封为平襄侯。这是个县侯的爵位,把五虎上将都甩在身后。

除了军衔与爵位外,就要比较具体的职位了。关羽曾替诸葛亮镇守荆州,相当于荆州牧。荆州是除了刘备的益州以外最大的地盘,因此可见关羽的权力之大。而张飞是领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在当时权力极大,曹操就从这个职位起家的,相当于最高监察官,具有监督百官的职权。而马超则是领凉州牧。表面上看这个职位也不小了,也属封疆大吏,但可惜的是这只是个虚职。因为凉州还在曹操手里,刘备只是据有凉州的一个郡,因此马超只是被刘备用作屯垦戍边,也算是大材小用了。而黄忠在被封侯的第二年就去世,并无具体职位。赵云在刘备时期更多的是做护卫的工作,地位也并不高。

除此以外,皇帝对于他所信任的大臣还会授予一个权力,就是持节监督权,这个权力分为四个等级:假节钺、使持节、持节、假节。这四个等级都有先斩后奏之权。但最低一级的假节这个权力只能在战时使用。其中假节钺权力最大,可以杀掉其他三个等级的人,而在整个蜀汉时期持假节钺的只有一人,即关羽关云长。张飞与马超都是假节,而黄忠和赵云无此特权。因此从这一点看关羽要领先于其他四人。所以从地位上说,排名应该是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 云。

当然是关羽。桃园三结义中,关羽是二哥,老大是刘备。赵云是最低的,因为他的一生,很少有出去作战的机会。
张飞的地位是最高的,因为他最受刘备的信任,地位最低的是马超,因为他是降将,并不受重用。
地位最高的是关羽,关羽不仅实力最强,还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地位最低的是黄忠,黄忠年纪最大,并且是投降过来的将领。
本文标题: 季汉在中国古代史上的地位有多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65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对手有谁为什么有人说客家人,广府人,潮汕人,闽南人都是客家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