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是如何坚守住洪都

发布时间: 2022-01-26 18:01:5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坚守洪都85天的朱文正,是怎么抵挡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的?话说元末两大枭雄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带头大哥”,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

朱文正是如何坚守住洪都

坚守洪都85天的朱文正,是怎么抵挡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的?

话说元末两大枭雄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争夺“带头大哥”,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结果陈友谅经过几次大败后,退守武昌,但并没有从此消沉,而是在励精图治,经营着他的地盘。一是摧富益贫。将富人的财产和土地平均分给贫苦农民,做到有衣同穿,有地同耕,有饭同吃。二是屯田积粮。大力开拓荒田,大兴水利,广大士兵战时为兵,闲时为民,大力重视粮食生产。三是大力扩军。因为有了粮食,陈友谅提出当兵就有粮食补给的条件很诱人,因此,很快,陈友谅的军队进入了跨越式发展,很快达到了60万。这个数量是朱元璋望尘莫及的。

这时朱元璋正在向安丰进军,露出了致命的“命门”。陈友谅那双洞若观火的双眼早已把这一切看得真真切切,明明白白。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没有再犹豫,马上倾尽自己60万大军,向朱元璋进军,他把攻击的目标选在了洪都(也叫龙兴)。

事实上,朱元璋命门真正所在是集庆,如果此时陈友谅直接挥师向集庆进军,那么,这将是对露在外面的朱元璋的命门致命一击。然而,陈友谅在这个关键时刻,却没敢直接打朱元璋的七寸,而是选择了试探性地打朱元璋的“三寸”洪都。

然而,陈友谅不会料到,这是一个错误的军事决定,导致的结果是白白错失了一举击溃朱元璋的战机。因为洪都守将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朱文正带领数万人员和陈友谅的几十大军进行周旋,靠着坚固城墙及坚强的意志品志,硬是抵挡住了汉军的猛攻。

但汉军毕竟人多,坚守近两个月时,洪都已到了强弩之末,眼看靠自身实力再也无法支撑下去了。危急时刻的朱文正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丰富想象力,马上想出了“双管齐下”的盘外招。

第一招:天外飞仙。朱文正派心腹之人张子明趁着夜色潜出城去,目的是去找朱元璋搬救兵。

第二招:瞒天过海。朱文正派了一个绰号叫“舍命王”的人举着白旗会见陈友谅,目的是以诈降的方式来忽悠陈友谅。

事实证明,朱文正的盘外招非常管用,很快收到了实效。张子明艺高人胆大,乘着夜色,潜出城后,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汉军大本营里穿梭自如,成功突围而去。而“舍命王”也果然人如其名,他早已把生存置之度外,出了城,便信誓旦旦地对陈友谅表示朱文正已准备归降,正在安抚手下的士兵,并强烈要求他们停止进攻,给他们一点点投降的准备时间。

结果,陈友谅相信了“舍命王”的话,停止了对摇摇欲坠的洪都的最后一击,选择了静候佳音。然而,到了约定投降日这一天,洪都城里却无半点动静,陈友谅走上前一看,不看不要紧,一看气得直想吐血。城里已乘休战的机会,重新修筑了城墙,此时正对他们严阵以待。

“你小子敢忽悠我,娘希匹,活腻了是吧!”陈友谅说完这句话时,“舍命王”的人生便走到了终点。

舍命王是高尚的,是值得赞赏的,他牺牲了自己,不但为朱文正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更重要的是为朱元璋的回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而张子明成功突围,找到朱元璋时,朱元璋此时正在安丰城外和张士诚的部将吕珍进行大战。此时的吕珍正已在朱元璋的大军到达之前,在安丰成功把小明王的手足斩断了——杀死了刘福通。正在发起最后的猛攻,朱元璋来了,显然坏了他的好事,吕珍自然对朱元璋大为光火。

但朱元璋那是啥人物,两人交战后,吕珍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而朱元璋也体会到了什么叫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两人正僵持,接到张子明的求救信号,朱元璋这一惊非同小可,心里叹道:“看来我这一次一意孤行注定是要付出代价了。”当然,朱元璋就是朱元璋,尽管形势不妙,但他很快做出决定:既来之,则安之。既然已到了安丰,这个小明王是无论如何要救出去,才能班师回朝。于是他对张子明进行了这样的回复:再坚守一个月。

张子明一听心凉了半截,他原本以为朱元璋接到求救信后,定然会马上发兵去救洪都,毕竟洪都不但是军事要地,而且城里还有他的亲侄子在啊!饶是如此,张子明还是忠心耿耿地往洪都赶,不管前途如何凶险,他还是要回洪都“复命”。结果这一次张子明没那么好运了,在湖口时,被汉军逮了个正着。

士兵们把张子明带到了陈友谅面前。陈友谅马上对他进行了“糖衣炮弹”的利诱:我想给你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条件是:说服朱文正投降。

对于陈友谅的利诱,张子明表现得相当“配合”,三个字:我试试。

结果张子明来到城下,这一试,居然说出了四句石破天惊的话来。第一句话:我是张子明(对此,陈友谅没有疑问)。第二句话:我见过了主公了(对此,陈友谅心中微微一动)。第三句话:我被汉军抓住了(对此,陈友谅警觉地站起来,想要阻止张子明往下说)。第四句:我们的援军马上就要到了(对此,不等陈友谅下命令,手下士兵早已万箭齐发,把张子明射成了刺猬)。

张子明死了,却给整个洪都城带来了希望。他的最后一句“援军马上就到了”,让处于崩溃边缘的朱军看到了生的希望。朱文正和将士们更加坚定了坚守就是胜利的决心和信心。从而再度抵挡住了陈友谅新的狂轰滥炸。就这样奇迹般地坚守三个月后,朱文正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等来了朱元璋的援军。

原来朱元璋在和吕珍的决斗中,靠出奇谋打败了吕珍,成功地把小明王救了出来,并且安置在了滁州。安定了小明王,这时朱元璋知道不能再耽搁了,马上率领正在攻打庐州(今安徽合肥)的徐达和常遇春回师救援洪都。

朱元璋带领大军来到鄱阳湖时,正好是洪都被汉军围困的第八十五天。这一天注定不平常。这一天,朱文正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救星;这一天,对洪都望眼欲穿的陈友谅没有奇迹出现,却望来了朱元璋这个久违了的老对手;这一天,陈友谅无奈之下,放弃了对洪都的进攻,接下来他的大军在鄱阳湖一字排开,准备迎接和朱元璋最后生死大决战。

朱文正在洪都之战曾抵挡六十万大军,最后被终身囚禁而死?

1352年16岁的朱文正投奔朱元璋之时,当时尚无子嗣的朱元璋是否曾有意将这个已经成人的侄儿当作接班人来培养?毕竟短短数年之间,朱文正就迅速升至枢密院同敛,和徐达常遇春等宿将并列,这速度也太快了。

然而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出生,朱文正的地位就很尴尬了。朱文正随军攻下集庆路立下大功,朱元璋面对这个尴尬的侄儿问他想要什么封赏,朱文正却说:“叔父成了大业,何患不富贵。先给亲戚封官赏赐,何以服众!”立下大功却不求封赏有俩两种可能,一:朱文正无欲无求,对封赏完全不感兴趣,二:他想要的不仅仅是小小的封赏,而是更高的东西,比如…世子之位?

或许是为了补偿亦或是安抚,朱元璋改枢密院为大都督府,任命枢密院同佥朱文正为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位列诸将之上。基本上给了他能给朱文正最高的封赏了。后来陈友谅趁朱元璋主力救援韩宋时,率60万大军突袭洪都城,将其重重包围。围城之中的朱文正是什么样的呢?

史书记载他积极部署防务,整军备战,亲自上阵督战,以两万残军弱旅抵抗陈友谅六十万汉军主力,坚守洪都城八十余天,把洪都城打成了一片尸山血海。最终等到了朱元璋姗姗来迟的援军,陈友谅解除对洪都城的包围,在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陈友谅败亡。

洪都之战后,朱文正有着这不世战功,又身居大都督之职,在朱元璋阵营内的战功和地位已经达到顶峰,谅是朱元璋也已经无封可封了。而此时朱元璋的长子才八岁,面对战功赫赫的朱文正,朱标的储位岌岌可危,但是朱元璋可不会让这种事发生。

没过多久,朱元璋将朱文正免官囚禁于桐城,并且离奇的是朱文正下狱没过多久就莫名其妙的死了。至于为什么会莫名死亡,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原因。

朱文正在洪都之战曾抵挡60万大军,最后却被朱元璋终身囚禁而死。明太祖朱元璋,大家都不会陌生吧,而朱文正就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在洪都之战中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的进攻,连着打了好几个月,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是朱文正在洪都之战后,却被朱元璋终身囚禁而死,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

在元朝末年的时候,朱元璋和陈友谅纷纷起义,他们算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两方,都是为了消灭对方,从而获得天下,不过投靠朱元璋的人才是非常多的,所以陈友谅只能节节败退。在最关键的洪都之战中,朱元璋派自己的侄子过去守城,结果果然没让朱元璋失望,朱文正硬生生的打退了陈友谅一次一次的攻击,那可是60万大军呢,正是因为朱文正守住了洪都,所以才导致朱元璋在后面的大战中彻底击败了陈友谅,从而一统了整个中国,奠基了自己的封建王朝,不得不说朱文正的功劳最大。

但是在洪都之战后,朱文政并没有得到朱元璋的J奖赏,所以心怀不满,多次纵容自己的士兵烧杀抢掠,更是暗地里面通过张世诚谋反,但是最终被朱元璋发现了,在别人的求情之下被朱元璋终身囚禁了。

总之朱文正还是因为在大战之后虽然立了汗马功劳,但是得不到奖赏,所以心怀不满,开始造反才被朱元璋给终身囚禁。

明朝是一个盛产人才的朝代,可以说是各路神仙在那个朝代纷纷下凡,在历史的浪潮中一显身手,今天咱们说的这位仁兄就是这样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朱文正!



洪都,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市,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极具战略意义,近代最闻名的南昌起义就说明了他的重要性。


元朝末年,农民起义四起,势力比较强大的当属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了消灭对方,自己能获得天下,双方也进行了多次的较量,但是2方也都没有出现实质性的伤亡,不过由于朱元璋麾下人才众多,一直是占上风,陈友谅占下风。陈友谅被朱元璋打的只有招架之势,不断的丢失人口、土地,再这样下去,陈友谅非得完蛋了,所以陈友谅在积极备战,谋求战略上出于主动地位。


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坚守南昌城,顶住了陈友谅85天的疯狂进攻。为朱元璋调动主力与陈友谅决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陈友谅担心南昌城内的军队会趁机袭击自己的后方。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朱文正根本没有反击的实力。就这样,陈友谅历经85天也没有拿下南昌城。朱文正在洪都保卫战中坐镇孤城抵御住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的进攻,堪称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战功卓越。

2万大军对60万,一座让他颓然无力近乎绝望的城墙!最终他只能黯然的挥师撤退。然后他却并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人生末路的开始,就在数日之后,他便在鄱阳湖大战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2万大军对60万,一座让他颓然无力近乎绝望的城墙!最终他只能黯然的挥师撤退。然后他却并没有想到,这就是他人生末路的开始,就在数日之后,他便在鄱阳湖大战中迎来了自己人生的终点!
虽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却有很大的野心,觉得封赏不够资格,与皇帝有着很大冲突,最后惹怒了皇上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数万人坚守85天呢?

纨绔子弟在传统观念里是个败家的角。但众人眼中的纨绔子弟朱文正却凭着区区几万人,抵挡了60多万大军的围攻,坚守洪都85天,这个成绩让人瞪目结舌。不但没败家,还出奇制胜。他的法宝是什么呢?有书君认为有3个方面,来给大家说叨说叨:

1、朱文正是众人眼中的纨绔子弟,但却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洪都(今南昌)是朱元璋对手陈友谅的军事要塞。朱元璋委派他侄子朱文正去镇守,让所有人大吃一惊,因为朱文正在众人眼中是个不拆不扣的纨绔子弟,他的行事风格也确实不负众望。

他到洪都后,重要的工作都交给手下办。他自已夜夜笙歌,日日流连于风月场所。但当他得知陈友谅大军准备对洪都发起进攻时,他收起了平时的放纵,展现出的军事才能让人折服。

繁华都市洪都,据统计有8个大门。朱文正把明朝开国六公爵之一的邓愈安排在最重要的抚州门;薛显(黑社会性质的人物,是洪都没人敢惹的地霸)安排防守章江、新城两门;牛海龙、赵国旺守琉璃、澹台两门……

每个门依据防守重点,朱文正安排得井井有条,到最后还剩下2千余人,作为灵活机动的调度。有书君不由得不佩服朱文正,不仅是军事天才,还具有财会天赋。(加粗)

接下来陈友谅攻打策略也完全依朱文正安排进行,充分说明朱文正深谙排兵布阵之道,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

2、朱文正具有顽强的意志

陈友谅坐标江州(今九江),江州(九江)距洪都(南昌)现今车程也就一个多小时。洪都对于陈友谅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要拿下的决心日月可签,这场战斗注定是场无以复加的搏命战。

陈友谅第一局选择进攻抚州门,抚州门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陈友谅的汉军部队用兵器砍城墙,居然能砍出个十余丈的大口子。有书君实在是无法想象当时情景,刀砍城墙的场面大家可以自行脑补。

虽然镇守的邓愈用火铳暂时抵挡汉军的进攻,但汉军毕竟人多势众。朱文正适时分析形势,果断带领主力军赶来增援。同时命令:一边作战,一边修城墙。前面一群人在砍杀,后面一群人在补墙,这场景有书君无法想象。

最终这场战斗朱文正以1:0胜出,同时他受伤,手下三名大将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战死。

接下来朱文正带着手下少得可怜的兵力,随时随地来回于8个门之间进行增援,救急。睡个好觉对于朱文正来说是件奢侈的事。

即便如此,他凭着顽强的意志抵挡了陈友谅的60万大军,让他们无法前进一步,坚持抗争85天,直到朱元璋调兵救援。

3、对手陈友谅的性格与行为模式给朱文正助力

很多人对于当时陈友谅不进攻应天,先进攻洪都的决策大惑不解。若进攻应天,可以让去救援庐州的朱元璋腹背受敌,以他60万大军对抗朱元璋20万大军,打赢了再来攻陷洪都也不迟。但他却不捡现成的便宜,而是选择一个难啃的骨头,实在令人费解。

有书君认为了解陈友谅的行为模式,对此或许就不会觉得奇怪:

1)“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是陈友谅的处事准则。为他镇守洪都的将领却投降朱元璋,无情地出卖了他。

一个人,最厌恶的往往是自己所擅长的。这是陈友谅下决心要拿回本属于自已的东西的原因:攻下洪都,教训那些背叛他的人,懂得对他要绝对忠诚!

2)朱文正花天酒地的行为让陈友谅错误判断,低估朱文正实力,以为攻下洪都,易如反掌。

有书君认为:或许朱文正在众多人眼里不是好人,但洪都奇迹见证了朱文正绝对是个具有顽强意志、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不知大家对此有何见解呢?

陈友谅60万大军围攻洪都,为何朱文正能凭借2万人坚守85天呢?


公元1363年,小明王韩林儿被张士诚围困在安丰,随即刘福通等人向朱元璋求援,在名义上,朱元璋仍属于红巾军的分支,所以朱元璋决定前去救援。


刘伯温曾多次阻止朱元璋的救援行动,但朱元璋执意出兵,朱元璋去安丰救援韩林儿,和张士诚战在一处,这就给了陈友谅可趁之机。


此时朱元璋的大本营应天兵力空虚,一旦陈友谅出兵进攻这里,那么朱元璋的事业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不过陈友谅并没有直接进攻应天,而是亲率主力进攻洪都,这是因为之前洪都的主将胡美,投降了朱元璋,并将城池拱手相让,陈友谅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旋即陈友谅决定先攻下洪都,挽回脸面,再发兵应天。陈友谅的决策,救了朱元璋一命,也成就了朱文正的大名。陈友谅倾巢而出,足足六十万大军,而朱文正只有两万人马,军力差距极其悬殊,但这并没有难倒朱文正。


八十五天,在朱文正的指挥下,洪都城池岿然不动。在敌众我寡的不利局面,为何朱文正能只凭借两万人,坚守如此之久?


朱文正颇具军事才能,指挥得当


史料记载“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马皇后待朱文正像儿子一样,强将手下无弱兵,朱文正有勇有谋,曾一同进攻集庆路,立下大功。朱元璋看人很准,原来他离开濠州带走的二十四个人,都是大明的股肱之臣,以朱元璋对朱文正的了解,他确定朱文正必定可以成就大事。


所以朱元璋派侄子朱文正,去守卫洪都,此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朱元璋的目的就是让朱文正拖住陈友谅,朱文正没有让叔父朱元璋失望,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如果将常遇春比作最锋利的箭矢,那么朱文正就是最坚固盾牌。洪都作为重镇,粮草辎重还是比较充足的,朱文正手下还有诸多猛将和火铳等先进武器,这也让朱文正有了跟陈友谅较量的底气。


朱文正合理分配了各城门的守备力量,邓瑜守抚州门,赵德胜守宫步等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守琉璃、澹台两门,朱文正亲率两千精锐,作为机动部队。


如果敌军将城墙攻出缺口,就用火铳将其击退,这是邓瑜的任务。在部署作战部队的同时,朱文正也准备了工程兵,目的则是及时堵住缺口。面对六十万大军,朱文正从容、镇定,有序地组织防守,这让陈友谅一时间难以攻克城池。


也正是因为朱文正守了八十五天,给朱元璋争取了时间,否则,一旦陈友谅攻克洪都,必定马上攻向应天,所以在平定陈友谅的战役中,朱文正立下首功。


军兵将士众志成城,勠力同心


在朱文正的鼓舞下,守城的将士们悍不畏死,之所以军兵有如此强大的战力,跟主帅有着莫大的关系。会统兵的将领,可以调动几乎百分百的士兵战力,也可以说,士兵们皆可以为其效死力,而朱文正就拥有这样的能力。


史料记载“于是李继先、牛海龙、赵国旺、许珪、朱潜、程国胜等,皆战死。”


第一轮进攻,就让朱文正损失数元大将,如果不是大家众志成城,洪都城根本无法坚守如此长的时间。在这次战役中,还有一位使者,为了心中的信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就是张子明。


洪都被围困多时,哪怕朱文正再厉害,他手下也就两万人马,时间一长粮草也会成为问题,如果要活下去,必须要有援兵。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张子明,张子明白天睡觉,晚上赶路,好不容跑出了陈友谅的包围圈,找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告诉张子明,让朱文正再坚守一个月,换言之,一个月后援军必到,朱元璋没有食言,而张子明必须将这个消息及时告知朱文正和城中的将士。


在回洪都的路上,张子明不幸被陈友谅的部卒捕获,张子明谎称投降,随即陈友谅命其到城下喊话,诱降城中守将。等张子明到了城下,大声道:“主上令诸公坚守,大军且至矣。”


原来张子明是通过这种方式,将消息传达给了城内,陈友谅一怒之下,直接将张子明斩杀。张子明的死让城中的将士坚定了守城的决心,也因为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令城中将士们作战更加顽强。


所谓的军事才能,也是需要坚定的作战意志为前提的,正是由于大家的众志成城,才创造了战争的奇迹。


陈友谅不得人心


陈友谅的陈汉皇位,是通过杀掉徐寿辉夺来的,在古代,这就是弑君夺位,他不是通过正统继承得来的,首先得位就不正。


进攻洪都之时,陈友谅是倾国而出,几乎带上了所有军队。理论上讲,但凡有些军事常识的,最起码要有一个大本营,万一失败了,还有个落脚的地方,但陈友谅不同,他不敢在后方留人,怕的就是有人会造他的反。


所以陈友谅将所有军队都拉了出来,即便后方空虚,他也绝对不允许有人背叛他。陈友谅这种人,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虽说陈友谅很有能力,但唯一个毛病就是疑心重,手下诸多将领,大致也只有张定边等人是陈友谅的死党,这跟朱元璋有很大差异。


朱元璋知人善任,有能力的人都能予以重任,最起码在他称帝之前,朱元璋绝对是以明主、贤君示人的。


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在鄱阳湖大战中,陈友谅将抓获的俘虏全部杀掉,而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善待俘虏,给与医治,还将俘虏送还,如此这般,就在根本上瓦解了敌人的士气。


如果陈友谅也同样众志成城,那么朱文正或许坚守不了这么久,但陈友谅有他的弱点,骄傲且不得人心,这就会降低进攻效率,减弱士兵的士气,所以才成就了朱文正和洪都守卫战。

朱文正为什么能以万人抵挡住六十万大军的进攻?

公元1363年,张士诚把小明王韩林儿围困在安丰,事出紧急,刘福通等人迫不得已向朱元璋求援,朱元璋在此时虽然有了自己的队伍,甚至实力也不差分毫,但是此时他在名义上还与红巾军是有关系的。

朱元璋去安丰救援韩林儿,与张士诚大战,这时陈友谅得到了机会,趁虚而入。

朱元璋出兵营救韩林儿,而大本营应天兵力空虚,但是陈友谅却一反常态没有攻击大本营应天,而去攻击了洪都。

究其原因,是因为之前洪都的主将胡美投降了朱元璋,陈友谅来复仇了,这也是陈友谅的心胸狭隘的地方,如果此刻他攻击应天,那朱元璋是来不及回去策应的,如果这一次偷袭成功,那历史就将重新书写了。

朱文正以区区万人,抵挡陈友谅60万大军,也算是一个传奇

朱文正这个人还是颇有才干的,虽然性情不怎么靠谱,但是军事才干还是不容小觑。

史料记载“比长,涉猎传记,饶勇略,随渡江取集庆路。已,有功,授枢密院同佥。

这个人是什么样子呢?喜欢看一些传记,颇有胆气和谋略。就像小时候大家喜欢看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一般,这个朱文正也是一样,他会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从而学习一些谋略,这证明了这个人也是一个极其爱学习的人。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朱元璋、马皇后待朱文正像儿子一样。既然像儿子一般的善待,那这个人也一定学会了一些本事。他跟随朱元璋也是东征西讨,所以在这些实际操作中,朱文正是经历过血与火的淬炼的。

朱元璋能派朱文正守洪都这个地方,是证明他有这个能力,朱元璋看人的眼光很准,他不能派一个废物去把守重要关口吧,所以朱文正是颇具守住洪都的才干。

除了朱文正本身的能力外,洪都的粮草辎重都是充足的,足以应对一时

打仗最重要的是粮草充足,吃饱了才有力气打仗,而洪都作为军事重地,粮草辎重是非常充足的,即使陈友谅来势汹汹,也架不住朱文正严防死守。

另外朱文正手下还有诸多猛将和火铳等先进武器,这也让朱文正有了跟陈友谅较量的底气。

在武器与粮草都非常充足的情况下,应对一时也还是可以的,而陈友谅远道而来,终究有一些疲累的地方,远攻还是会有些吃亏。

朱文正在此时合理分配了各城门的守备力量,邓瑜守抚州门,赵德胜守宫步等三门,薛显守章江、新城二门,牛海龙守琉璃、澹台两门,朱文正亲率两千精锐,作为机动部队。

而且朱文正还对洪都城墙进行了大规模加固,并调整了城门格局,把江畔的城墙撤至距长江约三十步远的地方。

这也让陈友谅的进攻变得没有那么方便,而且在陈友谅的部队攻击上来时,城墙上的火铳就对准敌人的脑袋,在这样的情况下,攻城就成了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

本来以为一个小小的洪都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来,可是当正式攻击这座城池时,陈友谅才发现这是一个“难啃的骨头”,花花公子朱文正也不像传说中那样不堪一击,这一次洪都之战让陈友谅很是受伤。

最让陈友谅不敢相信的是,朱文正居然身先士卒,坚守城池,不让分毫。

朱文正绝对是一个军事天才,可是在洪都之战后,他由于轻狂无状,受到了朱元璋的呵斥,最后还被囚禁了起来。

有些人的才干无可挑剔,可是最终还是毁在口无遮拦之中。

本文标题: 朱文正是如何坚守住洪都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615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解放(1949年)前,人均寿命只有35岁,可信吗 如何统计出来的如何把大学宿舍装修成东罗马帝国风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