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放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发布时间: 2022-01-08 11:00: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对明朝仇深似海的背后,为何是努尔哈赤的“欲加之罪”?后金天命三年(1616年),努尔哈赤发兵攻打明朝在辽东重镇抚顺,打响了后金政...

明朝为什么放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对明朝仇深似海的背后,为何是努尔哈赤的“欲加之罪”?

后金天命三年(1616年),努尔哈赤发兵攻打明朝在辽东重镇抚顺,打响了后金政权与大明王朝正面对抗的“第一枪”,同时也就此拉开了“明亡清兴”的序幕。

而为了统一所有女真人的思想,使得自己出兵伐明有着充分的“合法性”基础,努尔哈赤也仿照着历史上的惯例,精心罗列出了“七大恨”,并以此作为自己起兵的思想纲领,从而将女真人长久以来对于明朝的积怨充分表达了出来,以获得所有女真人的认同与支持。

可如果认真分析“七大恨”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看,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虽然明面上昭示着各种苦大仇深,然而实际上却更多的都是一些“小儿科”式的事情,甚至还有一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这一切都是努尔哈赤为了起兵,而进行的一番“强词夺理的”宣传造势罢了。


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下,让努尔哈赤不得不起兵攻打明朝。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内)被众人推上了“覆育列国汗王”的宝座,正式建立后金政权。

此时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对大明王朝采取敌对态度,相反,他还希望得到明朝的认可与册封,承认他的女真人最高领袖的地位。

然而,为何不到三年的时间,努尔哈赤对于明朝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原因就在于天命二年(1617年)那场遍及整个东北地区的严重水灾。

对于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所造成的惨烈景象,有史料记载称之为:

“民间济困之患,近古所无,流离道路,饿相望。”

而努尔哈赤及其他新兴的后金政权也在这场水灾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本来就非常的薄弱,加上女真人这个时候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根本无法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冲击。

而另一方面,则是明朝在这个时候采取了对于后金的报复性措施,实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与物资禁运,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影响程度,整个后金国内是民生凋敝,就连贵族的基本生活都远远无法得到保障,民间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而与此同时,明朝这面也在加紧对于女真叶赫部落的扶持力度。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已经通过武力,收服了乌拉、辉发、哈达等几个强大的女真部落,叶赫部也就此成为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道路上最后的“绊脚石”。然而,由于努尔哈赤的快速崛起引发了明朝对其的警惕,于是加大了对于叶赫部的支持力度,进而阻碍了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的进程。而叶赫也仗着有明朝的支持,长期与努尔哈赤保持了敌视与对峙状态。

对于此,努尔哈赤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要想打败叶赫,统一女真,就必须要对在这区域内的明朝势力给予强而有力的打击。于是努尔哈赤曾提到:

“先图叶赫,则患明兵捣我之虚,非大挫明兵,夺其气不可。”

而这一时期,镇守辽东数十年的李成梁已经去世,明朝在辽东的局面可谓是陷入了乱局之中,官员、军备废弛,内外部矛盾都很激烈,而这也无疑给了努尔哈赤绝佳的“机会”。按照《明史·李维翰传》中的记载:

“辽三面受敌,无岁不用兵,自税使高淮朘削十余年,军民益困。而先后抚臣皆庸才,玩凄苟岁月。天子又置万几不理,边臣呼吁,漠然不闻,致辽事大坏。”


其一,后金国内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和民生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努尔哈赤需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的同时,也需要借此对明朝进行劫掠,以缓解国内的民生困境。

其二,明朝常年保持了对于叶赫的支持,阻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并且在后金政权最为危机的时候落井下石,实施经济封锁,金几乎将要陷入绝境之中。

其三,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出现了巨大问题,矛盾尖锐,这也给了后金以可乘之机。

就这样,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开始了对明作战。


努尔哈赤为了攻打抚顺,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首先,就是借助天象了。

其实,这也不是努尔哈赤的首创,历朝历代有不少起义者都是借助或者人为制造“天象”,来达到宣传其实“顺应天命”的目的,比如刘邦的“斩白蛇起义”,以及元朝末年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皆是如此。

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的某天黎明,一道虹光直贯残月。

“有青黄二色气,直贯月中。此光约宽二尺,月之上约长三丈,月之下约丈余。”

实际上这就是类似于极光的自然现象,而这却被努尔哈赤拿来大做文章,并一再强调这是上天给予他的起兵征兆,就此下定决心起兵。

“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其次,就是选择抚顺作为第一战的攻击目标。

从地图上看,抚顺是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出发,通往辽东平原的必经之地,并且抚顺处于沈阳、开原、辽阳等地之间的中心地带,素有“全辽之枢纽”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抚顺作为当时辽东的贸易重镇,集结了大量的汉族、蒙古族、女真族以及朝鲜商人,是明朝辽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城内物资非常丰富。

然而,抚顺在当时仅仅是沈阳中卫下属的千户所,不管是兵力配备还是城防建设,都要远逊于沈阳、辽阳这些高级卫所城池,攻占难度较低。

就这样,努尔哈赤将抚顺选为伐明第一战的所在地。


再次,努尔哈赤为攻打抚顺制定了详尽的作战部署。

他先是花重金贿赂明朝守城士兵,并假借马市贸易为由,向城中安插了大量的奸细。随后,努尔哈赤又积极鼓动漠南蒙古的宰赛、暖兔两个部落以讨赏为名,袭扰抚顺,引诱明军出城迎战以牵制部分明军,进一步削弱明朝城防守备力量。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派出了大量的眼线和奸细,在收集情报的同时,还在紧密监视广宁、沈阳、辽阳等方向的明军动向,做到万无一失。


最后,就是要统一思想,调动情绪,激发全体军民的作战热情。

于是,努尔哈赤将陈年往事统统翻了出来,以此精心“炮制”出了七条攻打明朝的理由,这便是“七大恨”。

就这样,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努尔哈赤率领八旗主力杀向抚顺,并且在劝降了明朝在抚顺的最高军政长官

千户守备御官、游击将军李永芳后,顺利拿下了抚顺城,就此打赢了他与大明王朝决裂后的第一战。


所谓的“七大恨”,很多都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努尔哈赤顺利攻下抚顺,除了提前做了周密部署安排,八旗将士作战勇猛,以及明朝守军的极速溃败后直接归降外,其通过“七大恨”所进行的宣传造势,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然而, 如果结合努尔哈赤此前的生平经历以及当时的实际情况,这七条 “大恨”之中的内容,可谓是在“强词夺理”。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

这是在说明朝官兵无故杀害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和父亲塔克世,努尔哈赤进而要为祖、父报仇。

然而众所周知之,努尔哈赤祖、父死于城城中的罪魁祸首是尼堪外兰,并且在这之后李成梁也给予了努尔哈赤以歉意和补偿,不仅让其袭承了其家族职务,更是给了其最初起兵的基础。

况且此时距离努尔哈赤祖、父之死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此前他一直是都是将矛头指向尼堪外兰,而直到这个时候才将所有的过错全部指向明朝一方,其目的便是将“家仇”上升为“国恨”,以激发女真人对于明朝的怨恨。


“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

“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

“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

这“三恨”,主要是在强调明朝特别是明朝军队对于此前建州女真诸部的剥削与压迫,并且还对于明朝蛮横的干涉女真部落的“内政”极度不满。

然而,事实上自明太祖朱棣时期建立奴儿干都司开始,就已经确立了对于东北地区的统治,这里本就是明朝的“国土”范围,明朝有着绝对的统御权力。而到了后来的“李成梁守辽”时期,李成梁充分利用了当时东北各民族、各部落之间的矛盾,推行“平衡政策”,扶小压强,保持了辽东局势的稳定,避免了“一家独大”。而实际上,努尔哈赤恰恰是这一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在李成梁的支持、默许甚至是暗示下,努尔哈赤通过一系列手段,不断做大做强,同时他也在用极为谦卑的态度,极力讨好李成梁,特别是努尔哈赤在李成梁在世的时候一直保持着“安分守己”,直到其去世后的第二年才正式建立的后金政权。

况且,民族交界区域的边境冲突本就非常普遍,而努尔哈赤所列举出的事例,都是小的不能再小、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事情,甚至不排除这确系是明朝军队照章办事处决违法女真人的可能,而努尔哈赤却还要将这些陈年旧事拿出来并加以渲染,不得不说这有点“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感觉。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

“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

“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这最后的“三恨”,是在强调明朝对于叶赫等女真诸部的帮扶,阻挠女真统一。

从之前的情况来看,统一女真诸部,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努尔哈赤个人的理想与愿望,是他自己的“一厢情愿”,其他女真部落对此并不认同,不然也就不会有“九部联军”兵伐建州女真的事情,并且在其吞并其他部落的过程中遭到的抵抗也是非常的激烈。

而这其中的“恨四”里面的那个“已聘之女”,即“满蒙第一美女”东哥,努尔哈赤已经不是第一次用到这个理由,之前努尔哈赤都打着“东哥悔婚”的旗号,灭了辉发、乌拉、哈达三部,而这一次又“添油加醋”,将事端引向了明朝这面,进而又将其作为了攻打明朝的理由之一。


由此可见,努尔哈赤的这“七大恨”,每一“恨”都被努尔哈赤描述成为了血海深仇,然而事实的真相是,努尔哈赤这是在极力试图将他本人及其家族的利益,与全体女真人的利益实现捆绑,将自己个人以及此前建州女真部落与明朝的矛盾上升为全体女真人与明朝之间矛盾。同时他在将矛头指向明朝的同时,也是向叶赫部进行发难,而这也才是他发布“七大恨”的真正目的所在,即震慑明朝,迫使明朝放弃对叶赫的支持,从而真正实现女真诸部的统一。


回顾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不堪压迫的起义,还是妄图自立的造反,但凡是要举事,都会给自己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来作为起兵理由,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达到宣传造势的效果。

比如陈胜、吴广起义时候的“大楚兴,陈胜王”,黄巾起义时的“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朱元璋北伐时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就连清朝时候的吴三桂发动“三藩之乱”的时候,也喊出了“兴明讨虏”的口号。

显然,努尔哈赤提出的“七大恨”也是如此,为的就是要统一全体女真人的思想,同仇敌忾,上下一心,共同与明朝进行对抗。只不过,这“七大恨”虽然被渲染出的苦大仇深、积怨已久,但事实上,却更多的是一种造势、夸张以及“强词夺理”,甚至还有一些“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最终努尔哈赤成功了,同时也取得了他想要看到的效果。而伴随着“七大恨”的发布,努尔哈赤也正式走上了与明朝证明对抗之路,“明亡清兴”也就此拉开了历史帷幕。

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为何说是另有目的?

后金天命三年(1616年),努尔哈赤发兵攻打明朝在辽东重镇抚顺,打响了后金政权与大明王朝正面对抗的“第一枪”,同时也就此拉开了“明亡清兴”的序幕。

而为了统一所有女真人的思想,使得自己出兵伐明有着充分的“合法性”基础,努尔哈赤也仿照着历史上的惯例,精心罗列出了“七大恨”,并以此作为自己起兵的思想纲领,从而将女真人长久以来对于明朝的积怨充分表达了出来,以获得所有女真人的认同与支持。

可如果认真分析“七大恨”的具体内容,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来看,努尔哈赤的“七大恨”,虽然明面上昭示着各种苦大仇深,然而实际上却更多的都是一些“小儿科”式的事情,甚至还有一点“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

所以归根结底来说,这一切都是努尔哈赤为了起兵,而进行的一番“强词夺理的”宣传造势罢了。


严重的内忧外患局面下,让努尔哈赤不得不起兵攻打明朝。

后金天命元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抚顺市新宾县内)被众人推上了“覆育列国汗王”的宝座,正式建立后金政权。

此时的努尔哈赤并没有对大明王朝采取敌对态度,相反,他还希望得到明朝的认可与册封,承认他的女真人最高领袖的地位。

然而,为何不到三年的时间,努尔哈赤对于明朝的态度会发生如此大的转折,原因就在于天命二年(1617年)那场遍及整个东北地区的严重水灾。

对于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水灾所造成的惨烈景象,有史料记载称之为:

“民间济困之患,近古所无,流离道路,饿相望。”

而努尔哈赤及其他新兴的后金政权也在这场水灾中,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一方面,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本来就非常的薄弱,加上女真人这个时候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比较原始,根本无法有效的应对自然灾害的冲击。

而另一方面,则是明朝在这个时候采取了对于后金的报复性措施,实行了严格的经济封锁与物资禁运,进一步加剧了灾害的影响程度,整个后金国内是民生凋敝,就连贵族的基本生活都远远无法得到保障,民间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而与此同时,明朝这面也在加紧对于女真叶赫部落的扶持力度。

在此之前,努尔哈赤已经通过武力,收服了乌拉、辉发、哈达等几个强大的女真部落,叶赫部也就此成为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道路上最后的“绊脚石”。然而,由于努尔哈赤的快速崛起引发了明朝对其的警惕,于是加大了对于叶赫部的支持力度,进而阻碍了努尔哈赤统一整个女真的进程。而叶赫也仗着有明朝的支持,长期与努尔哈赤保持了敌视与对峙状态。

对于此,努尔哈赤也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他深知要想打败叶赫,统一女真,就必须要对在这区域内的明朝势力给予强而有力的打击。于是努尔哈赤曾提到:

“先图叶赫,则患明兵捣我之虚,非大挫明兵,夺其气不可。”

而这一时期,镇守辽东数十年的李成梁已经去世,明朝在辽东的局面可谓是陷入了乱局之中,官员、军备废弛,内外部矛盾都很激烈,而这也无疑给了努尔哈赤绝佳的“机会”。按照《明史·李维翰传》中的记载:

“辽三面受敌,无岁不用兵,自税使高淮朘削十余年,军民益困。而先后抚臣皆庸才,玩凄苟岁月。天子又置万几不理,边臣呼吁,漠然不闻,致辽事大坏。”


其一,后金国内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经济和民生遭遇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努尔哈赤需要通过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的同时,也需要借此对明朝进行劫掠,以缓解国内的民生困境。

其二,明朝常年保持了对于叶赫的支持,阻挠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并且在后金政权最为危机的时候落井下石,实施经济封锁,金几乎将要陷入绝境之中。

其三,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出现了巨大问题,矛盾尖锐,这也给了后金以可乘之机。

就这样,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正式起兵,开始了对明作战。


努尔哈赤为了攻打抚顺,可谓是做足了功课。

首先,就是借助天象了。

其实,这也不是努尔哈赤的首创,历朝历代有不少起义者都是借助或者人为制造“天象”,来达到宣传其实“顺应天命”的目的,比如刘邦的“斩白蛇起义”,以及元朝末年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皆是如此。

天命三年(1618年)正月的某天黎明,一道虹光直贯残月。

“有青黄二色气,直贯月中。此光约宽二尺,月之上约长三丈,月之下约丈余。”

实际上这就是类似于极光的自然现象,而这却被努尔哈赤拿来大做文章,并一再强调这是上天给予他的起兵征兆,就此下定决心起兵。

“吾意已决,今岁必征大明国!”


其次,就是选择抚顺作为第一战的攻击目标。

从地图上看,抚顺是努尔哈赤从赫图阿拉出发,通往辽东平原的必经之地,并且抚顺处于沈阳、开原、辽阳等地之间的中心地带,素有“全辽之枢纽”之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与此同时,抚顺作为当时辽东的贸易重镇,集结了大量的汉族、蒙古族、女真族以及朝鲜商人,是明朝辽东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城内物资非常丰富。

然而,抚顺在当时仅仅是沈阳中卫下属的千户所,不管是兵力配备还是城防建设,都要远逊于沈阳、辽阳这些高级卫所城池,攻占难度较低。

就这样,努尔哈赤将抚顺选为伐明第一战的所在地。


再次,努尔哈赤为攻打抚顺制定了详尽的作战部署。

他先是花重金贿赂明朝守城士兵,并假借马市贸易为由,向城中安插了大量的奸细。随后,努尔哈赤又积极鼓动漠南蒙古的宰赛、暖兔两个部落以讨赏为名,袭扰抚顺,引诱明军出城迎战以牵制部分明军,进一步削弱明朝城防守备力量。

除此之外,努尔哈赤还派出了大量的眼线和奸细,在收集情报的同时,还在紧密监视广宁、沈阳、辽阳等方向的明军动向,做到万无一失。


最后,就是要统一思想,调动情绪,激发全体军民的作战热情。

于是,努尔哈赤将陈年往事统统翻了出来,以此精心“炮制”出了七条攻打明朝的理由,这便是“七大恨”。

就这样,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十三,努尔哈赤率领八旗主力杀向抚顺,并且在劝降了明朝在抚顺的最高军政长官

千户守备御官、游击将军李永芳

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说是另有目的是因为他想把明朝打败建立一个新的王朝,自己来统治这个王朝。
七大恨是努尔哈赤对明朝的仇恨,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推翻明朝建立自己的大王朝
这个七大恨只是为了让清朝推翻明朝统治有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这只是借口而已,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推翻明朝,自己当皇帝。

李成梁待努尔哈赤极为亲厚,为何努尔哈赤后面攻打明朝?

但凡一个异族政权势力强大到足以对抗前政权,必然会有异心产生。当时,明朝辽东地区以外的地区有很多外族的势力,明朝需要培养一个有能力的人来镇压这些异族的势力。李成梁作为明朝大将,他看中了努尔哈赤的能力,所以向帝王建议分封赏赐努尔哈赤,努尔哈赤就在辽东以外的地区发展势力,凝聚了长期分散的女真势力,打压了其他少数民族,李成梁从没有限制过努尔哈赤的势力,只是驻扎在辽东地区,与清朝势力和平相处,这就导致了努尔哈赤可以安心发展自己的势力,在他的英明统领下,清朝的军队势力越来越强大了。

后来,努尔哈赤收集旧部,且以明朝军队误杀他的父亲为原因起兵,明朝人不想同他打,便归还了他父亲的遗体。努尔哈赤在辽东北部打败了其他少数民族势力,努尔哈赤统一女真族,建立了大金,后来他们的国力强大起来,便难免有争夺明朝地盘的心思,于是在李成梁晚年时,努尔哈赤以为父报仇为名起兵攻明,攻打明朝的辽东地区。明朝虽然军队数量占优,但明朝内部已经矛盾很深,国家腐败不堪了。

成功攻占辽东地区后,努尔哈赤迁都沈阳。而后面的南征由于受挫,努尔哈赤停止南征,转而向西部蒙古地区征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国力愈发强大。

努尔哈赤作为统一女真族,建立清朝的开国君主,功劳是无可否认的,但在攻打明朝这件事上,虽然辜负了明朝的信任,但是,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无可指责。

因为当时明朝的国库眼亏空财政赤字腐化严重,作为辽东的将领,努尔哈赤对明朝的这些事情可谓是虚实都看在眼里,他才敢起兵叛变明朝,建立新的王朝。
因为李成梁后期病逝了,努尔哈赤的野心很大,他就想借助李成梁的扶持,最后进攻明朝,建立自己的事业,李成梁一死就没人能控制住他了。
因为其实努尔哈赤早就准备好了,要建立自己的王朝,要建立少数民族的王朝,推翻现在王朝的统治。这是他自己的梦想。

努尔哈赤在建州女真好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决定伐明了?

公元1583(明万历十一)年,年仅25岁的努尔哈赤以为父亲塔克世和祖父觉昌安报仇为号召,聚集了一部分人马向图伦城进发。图伦城城主乃当年唆使明军袭击建州左卫的尼堪外兰,原本此举并没有什么不妥,与努尔哈赤的牵扯也不是很大,然而,不幸地是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却在这场明朝与建州左卫的战争当中因为某种原因被明军给误杀了。以至于,努尔哈赤与明朝统治者和尼堪外兰之间结下了刻骨的仇恨,但囿于当时实力的不足,努尔哈赤自知不能与当时的明帝国势力相抗衡,因此,怒火中烧的努尔哈赤便将对明朝统治者的仇恨暂时的转移到了尼堪外兰身上。



努尔哈赤雕像

当年五月,努尔哈赤集合了萨尔浒城城主诺米纳、噶哈善等人的力量准备夺取图伦城,不料尼堪外兰望风而逃,直至三年后,努尔哈赤才将尼堪外兰的势力消灭于明朝境内。至此,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步伐才算真正迈出了具有时代意义的一步。

努尔哈赤攻克图伦城一战也被史料《清太祖武皇帝实录》给记载为“太祖起兵”,因此,自“太祖起兵”伊始,从某种程度上讲拉开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帷幕。与此同时,从历史进程的角度上也不难发现,自尼堪外兰的势力被消灭后,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步伐也迅速增大,其余一些部落随着尼堪外兰的倒台也都自知大势已去,纷纷归顺于努尔哈赤。因此,综上所述可以这么说:攻克图伦城是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所迈出的第一步,而尼堪外兰的消灭才真正成为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过程中的一道“分水岭”。



努尔哈赤画像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似乎始终是在与尼堪外兰做斗争,而其最大的“敌人”——明朝统治者,好像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与努尔哈赤有着过多的碰撞和摩擦。相反,从某种程度上讲明朝政府还帮助了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譬如:公元1586(万历十四)年,当尼堪外兰在躲避努尔哈赤的追杀过程中曾逃入了明朝境内,而明朝统治者却放任于努尔哈赤带兵攻入境内捕杀尼堪外兰。因此,从这一层面上也不推出,当时的明朝统治者与尼堪外兰的关系还算融洽。那么,作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万历皇帝,为何要与努尔哈赤之间建立起这么一层特殊的关系呢?以至于变相的坐视努尔哈赤的崛起而不顾?这岂不是自己挖个坑往里跳吗?



建州女真地理位置图

本文的研究内容:

在觉昌安父子死后,明朝政府为了表达歉意给予了努尔哈赤一定的赔偿,承认了其在建州左卫的地位。与此同时,明朝政府在对于尼堪外兰的处置过程中却有所“偏心”,不仅没有替努尔哈赤报“杀父祖之仇”,反而将尼堪外兰的地位提升了一个档次,使其在建州女真当中迅速崛起,成为了明朝统治者在建州女真当中的设置的“走狗型人物”,任明朝统治者所使唤。如此一来,便从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努尔哈赤报仇的决心。

尼堪外兰作为明朝统治者设置于建州女真的“己方势力”,企图利用尼堪外兰的崛起达到制衡建州女真各部的目的。然而,若干年后,当尼堪外兰为躲避努尔哈赤的追杀逃入了明朝境内,明朝当局统治者为何却任凭努尔哈赤将其击杀呢?这一举动岂不是与当时明朝统治者利用尼堪外兰制衡女真人的做法互相矛盾吗?



明朝设置于辽东的各个卫所

其实不然!众所周知,尼堪外兰在努尔哈赤势力崛起之前乃是明朝统治者在建州女真内部培养起来的势力,其终极目的便是使女真内部达到相互制衡的局面。然而,当努尔哈赤崛起后,明朝统治者发现他比尼堪外兰更为适合成为达到目的的人选,因此,尼堪外兰自努尔哈赤崛起开始,便被明朝统治者给无情的抛弃了,转而开始扶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突然之间决定伐明,是因为他本身就野心很大,加上对当时明朝统治的不满,所以决定伐明,想要创造理想的社会。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详细?

明朝初年,女真族逐步分化为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分,由奴儿干都司管辖。15-16世纪,当明朝被北虏(蒙古部)南倭(倭寇)拖得疲惫不堪时,女真部逐步兴起。明英宗正统初年,明政府裁撤努儿干都司,明朝对东北的统治削弱。此时,野人女真最先强大起来,不断南侵,迫使原来居住在松花江和牡丹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南迁。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年),明朝分出建州左卫的部分辖地,另建建州右卫,与建州卫和建州左卫合称“建州三卫”。建州女真迁到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和明朝的关系更加密切。明宪宗成化年间,在抚顺开设马市,专与建州女真贸易,后来,贸易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由于汉族文化的影响,建州女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努尔哈赤是建州女真人。他生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出生于奴隶主家庭,他的历代祖先都受过明朝的册封,担任过建州左卫指挥使、都督等职。努尔哈赤幼年丧母,备受继母虐待,为独自生活而前往抚顺,靠采松子、挖人参过活。他因经常往来于建州和抚顺之间,学会了汉语,喜爱阅读《三国演义》。不久,他又投奔明朝名将李成梁,颇受李成梁的器重。

万历十一年(1583年),建州苏克素护部酋长尼堪外兰引导明军攻打建州右卫首领阿台。努尔哈赤的祖父和父亲随军前往,在战斗中被明军误杀。明朝虽然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作为补偿,但努尔哈赤仍深为不满。他势孤力单,暂无法与明朝对抗,乃诿过于尼堪外兰。

同年五月,努尔哈赤以祖、父留下的十三副铠甲武装部众,宣布起兵,当时追随者仅有三十人。
接下来,他的队伍逐步扩大,打败了尼堪外兰。万历十四年(1586年),尼堪外兰被杀。接下来,努尔哈赤用了五年时间,吞并建州女真的其他部落。在统一建州女真的过程中,努尔哈赤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对海西女真,蒙古和朝鲜修好,对明朝称臣进贡。万历二十三年(1589年),明朝封努尔哈赤为“龙虎将军”。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后,又迫使野人女真归顺。至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海西女真也被征服。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派兵进入黑龙江,征服了散居于此的各部落。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他已经完成了统一女真的事业。

努尔哈赤自幼热爱军事,自称:“吾自幼于千百军中,孤身突入,弓矢相交,兵刃相接,不知几经鏖战。”他取图伦,下巴尔达,斩尼堪外兰,败九部联军,十年之内统一了建州女真部落。接着,他又灭哈达,并辉发,亡乌拉,降叶赫,取东海女真。三十六年内,吞并了建州、海西女真及野人女真各部落,“自东海至辽边,北自蒙古嫩江,南至朝鲜鸭绿江,同一音语者俱征服”,“诸部始合为一”。

在军事兼并的同时,努尔哈赤创建了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设议政五大臣,与八旗旗主共同决策。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哈拉自称“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历史上把这个政权称为后金。他让自己的家族以爱新觉罗为姓。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他以“七大恨”为由宣布与明朝决裂。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金击溃明朝四路大军。从此,后金成为明朝的严重威胁。
明朝在宦官与奸臣当政下,社会被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村)建立后金国,自称大汗,改元天命,公开与明朝对抗。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商周时代叫肃慎,唐代叫靺鞨(mò é),五代和宋、辽叫女真,曾建立统治北方半个中国的金朝。元朝末年以后,女真族散居在东北地区,分为好多部落。在吉林绥芬河流域,有一支比较大的女真部落,明朝在这里建立了三个卫所(军事、行政合一的军事单位),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实行统治。这片地区的女真族,叫做建州女真。另外还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等较大的部落。
明朝政府对建州卫采取一种自治的统治形式,封当地女真部落的酋长为卫所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但是他们又受明朝政府的管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他本人,都做过建州左卫的官员。
努尔哈赤生在公元1559年,少年时就死了母亲,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他胆大心细,能骑马,会射箭,敢跟大人们到深山里挖人参,打猎,采山货,再到抚顺城里与汉族商人做交易,换回布匹、粮食等生活用品。他后来投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当兵,作战勇敢,常立战功。他学会说汉语,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学会了许多作战的谋略。他对明朝官员、商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法和生活习惯,都比较熟悉。
当时女真各部落,相互间常有争斗,也不时跑到汉人地区抢掠财物和奴隶,对明朝边疆的安定,始终是个潜在的威胁。为了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落过分强大,明朝将领利用他们的相互争斗,又不断参加调停,以此来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公元1583年,明军由建州左卫酋长、土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引导,镇压古勒城城主阿台的反抗。阿台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婿。当时,觉昌安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都在阿台那里,他们是去看孙女的。在战斗中,他们都被杀死了。也不知他们到底死在谁的手里,但努尔哈赤将一腔仇恨和怒火都洒在明军和尼堪外兰身上。
为了平息努尔哈赤的愤怒,明朝政府让努尔哈赤从李成梁部队回到建州,接替他父亲塔克世,任建州左卫指挥。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不能找明军算账,他只好去找尼堪外兰。他的父亲给他留下十三副铠甲。他挑选一些勇士,用这些铠甲武装起来,率领他们攻打尼堪外兰的土伦城。经过激战,尼堪外兰被打败,丧失家园,到处逃亡。后来逃到鄂勒浑(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躲到明军营里。明军仍然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平息努尔哈赤的怒火,避免战争,竟将尼堪外兰杀了。这让努尔哈赤看到了明军的软弱,而报仇雪恨的想法则受到鼓励。
其实,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他想要借口报祖父和父亲的血海深仇,统一女真部落,将来与强大的明朝对抗。
占领尼堪外兰的土伦城后,努尔哈赤又打败了建州女真内部其他有实力的部落,实力越来越强大。海西、野人等女真部落,还有附近的蒙古部落,害怕努尔哈赤的扩张,威胁自己的生存,就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进攻。这个部落联军,号称九部,共有三万人,领头的是海西部的叶赫部落。声势赫赫。
为了避免两头打仗,努尔哈赤一面准备迎敌,一面对明朝政府表示恭顺。明军没有干涉他们之间的战争。
部落里的人都感到害怕,努尔哈赤却特别镇定。他运用他从《三国演义》等书里学到的智谋,在敌军进攻的路上,险要的山谷里,埋伏一支精兵,并在山崖上准备好滚木垒石,专等敌军进入,自己便安心地睡起大觉来。
女真、蒙古联军来到努尔哈赤伏兵的地方,突然遭到一百多剽悍骑兵袭击,连损两员大将,顿时惊慌失措,全军大乱。努尔哈赤的军队打了一阵滚木垒石之后,勇敢的士兵跟着冲下来,联军大败,四散奔逃。
叶赫部是当时除努尔哈赤外,最有实力的部落。打败了叶赫部落,努尔哈赤在各部女真中再没有真正的敌手了。最后,他恩威并用,统一了除小部分野人女真外的整个女真族生活的地区。从公元1593年起,这个统一过程花了三十多年时间。
统一战争过程中,努尔哈赤在部落内制订了法律和制度,建立起八旗制度,创制了女真族自己的文字——“老满文”,加强与明朝、朝鲜之间的贸易,对明朝继续保持臣属和恭顺的态度,同时又拉拢蒙古和朝鲜,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合一、政军合一的制度。他将部落属下所有人员,包括家庭,编入八个旗,每旗下分为若干“牛录”(队),一个牛录三百人。出外就打仗,回家就种田打猎。一个牛录中的人,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联系紧密,感情浓厚,所以团结互助,作战勇敢,易于管理指挥,在当时,是一种战斗力很强的组织。后来,后金的势力发展,人数增多,又扩建了镶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
在努尔哈赤的治理下,女真族国家的雏形具备了。因此,到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决定建立后金国,形成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局面。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对明朝有“七大恨”,其中他的祖父、父亲被杀是一大恨,正式向明朝宣战。他的军队很快攻陷了抚顺、清河等明朝统治的地方,明朝辽东的军事、政治形势,从此发生根本转折。女真族走上与明朝争夺全国政权的道路。
明朝在宦官与奸臣当政下,社会被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村)建立后金国,自称大汗,改元天命,公开与明朝对抗。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商周时代叫肃慎,唐代叫靺鞨(mò é),五代和宋、辽叫女真,曾建立统治北方半个中国的金朝。元朝末年以后,女真族散居在东北地区,分为好多部落。在吉林绥芬河流域,有一支比较大的女真部落,明朝在这里建立了三个卫所(军事、行政合一的军事单位),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实行统治。这片地区的女真族,叫做建州女真。另外还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等较大的部落。 明朝政府对建州卫采取一种自治的统治形式,封当地女真部落的酋长为卫所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但是他们又受明朝政府的管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他本人,都做过建州左卫的官员。 努尔哈赤生在公元1559年,少年时就死了母亲,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他胆大心细,能骑马,会射箭,敢跟大人们到深山里挖人参,打猎,采山货,再到抚顺城里与汉族商人做交易,换回布匹、粮食等生活用品。他后来投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当兵,作战勇敢,常立战功。他学会说汉语,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学会了许多作战的谋略。他对明朝官员、商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法和生活习惯,都比较熟悉。 当时女真各部落,相互间常有争斗,也不时跑到汉人地区抢掠财物和奴隶,对明朝边疆的安定,始终是个潜在的威胁。为了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落过分强大,明朝将领利用他们的相互争斗,又不断参加调停,以此来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公元1583年,明军由建州左卫酋长、土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引导,镇压古勒城城主阿台的反抗。阿台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婿。当时,觉昌安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都在阿台那里,他们是去看孙女的。在战斗中,他们都被杀死了。也不知他们到底死在谁的手里,但努尔哈赤将一腔仇恨和怒火都洒在明军和尼堪外兰身上。 为了平息努尔哈赤的愤怒,明朝政府让努尔哈赤从李成梁部队回到建州,接替他父亲塔克世,任建州左卫指挥。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不能找明军算账,他只好去找尼堪外兰。他的父亲给他留下十三副铠甲。他挑选一些勇士,用这些铠甲武装起来,率领他们攻打尼堪外兰的土伦城。经过激战,尼堪外兰被打败,丧失家园,到处逃亡。后来逃到鄂勒浑(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躲到明军营里。明军仍然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平息努尔哈赤的怒火,避免战争,竟将尼堪外兰杀了。这让努尔哈赤看到了明军的软弱,而报仇雪恨的想法则受到鼓励。 其实,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他想要借口报祖父和父亲的血海深仇,统一女真部落,将来与强大的明朝对抗。 占领尼堪外兰的土伦城后,努尔哈赤又打败了建州女真内部其他有实力的部落,实力越来越强大。海西、野人等女真部落,还有附近的蒙古部落,害怕努尔哈赤的扩张,威胁自己的生存,就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进攻。这个部落联军,号称九部,共有三万人,领头的是海西部的叶赫部落。声势赫赫。 为了避免两头打仗,努尔哈赤一面准备迎敌,一面对明朝政府表示恭顺。明军没有干涉他们之间的战争。 部落里的人都感到害怕,努尔哈赤却特别镇定。他运用他从《三国演义》等书里学到的智谋,在敌军进攻的路上,险要的山谷里,埋伏一支精兵,并在山崖上准备好滚木垒石,专等敌军进入,自己便安心地睡起大觉来。 女真、蒙古联军来到努尔哈赤伏兵的地方,突然遭到一百多剽悍骑兵袭击,连损两员大将,顿时惊慌失措,全军大乱。努尔哈赤的军队打了一阵滚木垒石之后,勇敢的士兵跟着冲下来,联军大败,四散奔逃。 叶赫部是当时除努尔哈赤外,最有实力的部落。打败了叶赫部落,努尔哈赤在各部女真中再没有真正的敌手了。最后,他恩威并用,统一了除小部分野人女真外的整个女真族生活的地区。从公元1593年起,这个统一过程花了三十多年时间。 统一战争过程中,努尔哈赤在部落内制订了法律和制度,建立起八旗制度,创制了女真族自己的文字——“老满文”,加强与明朝、朝鲜之间的贸易,对明朝继续保持臣属和恭顺的态度,同时又拉拢蒙古和朝鲜,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合一、政军合一的制度。他将部落属下所有人员,包括家庭,编入八个旗,每旗下分为若干“牛录”(队),一个牛录三百人。出外就打仗,回家就种田打猎。一个牛录中的人,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联系紧密,感情浓厚,所以团结互助,作战勇敢,易于管理指挥,在当时,是一种战斗力很强的组织。后来,后金的势力发展,人数增多,又扩建了镶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 在努尔哈赤的治理下,女真族国家的雏形具备了。因此,到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决定建立后金国,形成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局面。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对明朝有“七大恨”,其中他的祖父、父亲被杀是一大恨,正式向明朝宣战。他的军队很快攻陷了抚顺、清河等明朝统治的地方,明朝辽东的军事、政治形势,从此发生根本转折。女真族走上与明朝争夺全国政权的道路。
明朝在宦官与奸臣当政下,社会被搞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却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公元1616年,女真族首领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老城村)建立后金国,自称大汗,改元天命,公开与明朝对抗。 女真族是我国东北一个古老的民族,商周时代叫肃慎,唐代叫靺鞨(mò é),五代和宋、辽叫女真,曾建立统治北方半个中国的金朝。元朝末年以后,女真族散居在东北地区,分为好多部落。在吉林绥芬河流域,有一支比较大的女真部落,明朝在这里建立了三个卫所(军事、行政合一的军事单位),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实行统治。这片地区的女真族,叫做建州女真。另外还有野人女真、海西女真等较大的部落。 明朝政府对建州卫采取一种自治的统治形式,封当地女真部落的酋长为卫所的官员,管理地方事务,但是他们又受明朝政府的管辖。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以及他本人,都做过建州左卫的官员。 努尔哈赤生在公元1559年,少年时就死了母亲,独立生活能力很强。他胆大心细,能骑马,会射箭,敢跟大人们到深山里挖人参,打猎,采山货,再到抚顺城里与汉族商人做交易,换回布匹、粮食等生活用品。他后来投在明朝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部下当兵,作战勇敢,常立战功。他学会说汉语,读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从中学会了许多作战的谋略。他对明朝官员、商人和一般老百姓的想法和生活习惯,都比较熟悉。 当时女真各部落,相互间常有争斗,也不时跑到汉人地区抢掠财物和奴隶,对明朝边疆的安定,始终是个潜在的威胁。为了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落过分强大,明朝将领利用他们的相互争斗,又不断参加调停,以此来巩固这一地区的统治。公元1583年,明军由建州左卫酋长、土伦城城主尼堪外兰引导,镇压古勒城城主阿台的反抗。阿台是努尔哈赤祖父觉昌安的孙女婿。当时,觉昌安与努尔哈赤的父亲塔克世都在阿台那里,他们是去看孙女的。在战斗中,他们都被杀死了。也不知他们到底死在谁的手里,但努尔哈赤将一腔仇恨和怒火都洒在明军和尼堪外兰身上。 为了平息努尔哈赤的愤怒,明朝政府让努尔哈赤从李成梁部队回到建州,接替他父亲塔克世,任建州左卫指挥。 努尔哈赤知道自己的力量很小,不能找明军算账,他只好去找尼堪外兰。他的父亲给他留下十三副铠甲。他挑选一些勇士,用这些铠甲武装起来,率领他们攻打尼堪外兰的土伦城。经过激战,尼堪外兰被打败,丧失家园,到处逃亡。后来逃到鄂勒浑(今黑龙江齐齐哈尔附近),躲到明军营里。明军仍然希望通过和平的手段,平息努尔哈赤的怒火,避免战争,竟将尼堪外兰杀了。这让努尔哈赤看到了明军的软弱,而报仇雪恨的想法则受到鼓励。 其实,努尔哈赤雄心勃勃,他想要借口报祖父和父亲的血海深仇,统一女真部落,将来与强大的明朝对抗。 占领尼堪外兰的土伦城后,努尔哈赤又打败了建州女真内部其他有实力的部落,实力越来越强大。海西、野人等女真部落,还有附近的蒙古部落,害怕努尔哈赤的扩张,威胁自己的生存,就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进攻。这个部落联军,号称九部,共有三万人,领头的是海西部的叶赫部落。声势赫赫。 为了避免两头打仗,努尔哈赤一面准备迎敌,一面对明朝政府表示恭顺。明军没有干涉他们之间的战争。 部落里的人都感到害怕,努尔哈赤却特别镇定。他运用他从《三国演义》等书里学到的智谋,在敌军进攻的路上,险要的山谷里,埋伏一支精兵,并在山崖上准备好滚木垒石,专等敌军进入,自己便安心地睡起大觉来。 女真、蒙古联军来到努尔哈赤伏兵的地方,突然遭到一百多剽悍骑兵袭击,连损两员大将,顿时惊慌失措,全军大乱。努尔哈赤的军队打了一阵滚木垒石之后,勇敢的士兵跟着冲下来,联军大败,四散奔逃。 叶赫部是当时除努尔哈赤外,最有实力的部落。打败了叶赫部落,努尔哈赤在各部女真中再没有真正的敌手了。最后,他恩威并用,统一了除小部分野人女真外的整个女真族生活的地区。从公元1593年起,这个统一过程花了三十多年时间。 统一战争过程中,努尔哈赤在部落内制订了法律和制度,建立起八旗制度,创制了女真族自己的文字——“老满文”,加强与明朝、朝鲜之间的贸易,对明朝继续保持臣属和恭顺的态度,同时又拉拢蒙古和朝鲜,创造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八旗制度,是一种军民合一、政军合一的制度。他将部落属下所有人员,包括家庭,编入八个旗,每旗下分为若干“牛录”(队),一个牛录三百人。出外就打仗,回家就种田打猎。一个牛录中的人,因为天天生活在一起,联系紧密,感情浓厚,所以团结互助,作战勇敢,易于管理指挥,在当时,是一种战斗力很强的组织。后来,后金的势力发展,人数增多,又扩建了镶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 在努尔哈赤的治理下,女真族国家的雏形具备了。因此,到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决定建立后金国,形成与明朝分庭抗礼的局面。 公元1618年,努尔哈赤宣布对明朝有“七大恨”,其中他的祖父、父亲被杀是一大恨,正式向明朝宣战。他的军队很快攻陷了抚顺、清河等明朝统治的地方,明朝辽东的军事、政治形势,从此发生根本转折。女真族走上与明朝争夺全国政权的道路。
一五八三年 (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借报祖、父之仇为名,以塔克世“遗甲十三副”起兵,他率兵数十人,首先攻打尼堪外兰的图伦城。

女真部落:(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黑龙江女真、东海女真等等。
大小战事:古勒山之战、破哈达、灭辉法等等。

这并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建议去看一下相关书籍。
推荐:
《努尔哈赤》 http://www.tianyabook.com/renwu2005/js/l/liwencheng/nehc/
《努尔哈赤传》阎崇年 http://www.360doc.com/content/09/0728/14/186263_4509036.shtml
本文标题: 明朝为什么放任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37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国王的私生女和孙女【传统钓鱼竿推荐】野塘/河流鲫鱼钓求科普与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