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手下都有哪些名将

发布时间: 2021-11-21 08:01:2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开国元老!征战大将!才子文儒!什么多尔衮啊,什么鳌拜啊,什么吴三桂啊,什么和珅啊,什么年羹尧啊!什么曾国藩...

溥仪手下都有哪些名将

清朝有名的大臣有哪些啊

开国元老!征战大将!才子文儒!什么多尔衮啊,什么鳌拜啊,什么吴三桂啊,什么和珅啊,什么年羹尧啊!什么曾国藩啊,什么李鸿章啊!介绍一下清朝的有名大臣!介绍他们的历史事迹!

1、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鳌拜

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3、吴三桂

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4、和珅

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5、年羹尧

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于公元1726年赐自尽。

6、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7、李鸿章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

1.范文程——范文程(1597年—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今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2.鳌拜——(?—1669年,满语:Oboi),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3.李光地——(1642年-1718年),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著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4.爱新觉罗·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5.吴三桂——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6.和珅——(1750年5月28日—1799年2月22日),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和珅初为官时,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自己的地位。乾隆帝对其宠信有加,并将幼女十公主嫁给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使和珅不仅大权在握,而且成为皇亲国戚。随着权力的成长,他的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结党营私,聚敛钱财,打击政敌。

7.年羹尧——(1679年—1726年),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8.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9.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其一生中参与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包括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等,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扩展资料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军事上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清朝统治者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开启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清末帝溥仪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帝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灭亡后复辟势力一直存在,例如张勋复辟和伪满洲国,二战末期苏联红军出兵东北,伪满洲国彻底灭亡。

1616年(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6年(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史称清朝;亦称为大清国、清国。 近代以后在与西方交往中,还短暂的以中华大清国来签订不平定条约,此后大清国和中国两词混用,逐步使中国这一称呼替代了大清国。  辛亥革命后以及民国期间对其称呼多为前清。

1760年,平定准噶尔汗国的清朝疆域达到极盛,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这条疆线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

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极盛时期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

参考资料:清朝 (中国历史朝代)-百度百科

清王朝日益陷入腐败与封闭之中,很多有识之士投身于改革大潮,因此而被载入史册,其中以四大名臣为首。他们对清朝乃至对后世都影响颇深

清朝二十四臣多尔衮 洪承畴 于成龙 鳌拜 吴三桂 索尼 索额图 纳兰明珠 隆科多 年羹尧 张廷玉 刘统勋 刘墉 纪晓岚 和珅 刘铭传 奕欣 林则徐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李鸿章 曾格林沁 袁世凯
代善,济尔哈郎,多尔衮,多铎,阿济格,岳托,勒克得浑,阿巴泰,豪格,鳌拜,洪承畴,吴三桂。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张英、索额图,纳兰明珠,陈廷敬、张廷玉,汤若望,南怀仁,图海,姚启圣,施琅,李光地,周培公; 隆科多,年羹尧,李卫,福康安、田文静,刘统勋,阿克敦,刘墉,纪昀,郎世宁,和珅,郑燮,阿桂,王杰,朱珪,林则徐,关天培,奕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丁宝桢,丁汝昌,邓世昌,翁同鉌,荣禄,袁世凯。

除了溥仪还有哪些名人

太多了吧东条英机,川岛芳子,郑成功
乾隆帝,康熙帝等

溥仪有一支300人精锐部队实力不亚于关东军,下场如何?

出任伪满洲国执政后的溥仪,手下曾有过一支三百多人的护军,这支部队按照陆军方式训练,人人还都要练习武术,号称康德第一保镖的霍殿阁也在其中任教,要说精锐,赤手空拳一人打二三个日本人还是不成问题,如果装备充足,算得上是精锐。那么溥仪为何要建立这支军队,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这要从溥仪初到长春的时候开始说起。

溥仪从天津到达长春后,虽然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在开始日本人多少还是给溥仪一点面子,溥仪在某些事务上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一些事情,这支护军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要知道,溥仪带着土肥原贤二的承诺来到东北,土肥圆是这么对他保证的:日本一定会尊重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并且保证用武力援助溥仪,请他放心。但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东北以后,日本要帮助他成立的不是大清国,而是而是包括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这与溥仪的设想相差极大,然而在日本的压力下,溥仪不得不答应条件。

由于手中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心怀不满的溥仪开始设法组建忠于自己的力量,班底是他从天津带去的十几名保镖,这些保镖都是练武之人,其中不乏当时的武林高手,比如有名的霍殿阁。以这些人为班底,溥仪私下拿出钱财,从北京、蒙古等地招来了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的三百来名青年,其中不少是前清遗老和满蒙贵族的子弟亲属,他甚至还挑选了十个人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以备日后之用,其中包括他弟弟溥杰和妹夫润麟。

溥仪将招来的三百多人编为三个队,配备了步枪、轻机枪等武器,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重机枪和大炮等重火力,在训练上,由蒙古族伪上校军官郭文林统领,队长等职务也都由亲信担任,按照正规陆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不过没多久,一次护军假期出营游玩的时候,在公园内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护军不甘受辱,踢死了日军放出的警犬,甚至打伤了其中的关东军参谋。回到宫内,就遭到日军逮捕,严刑审讯,护军人少,没有实力反抗,只能被日本人凌辱。此事发生后,溥仪在日本人压力下撤换了负责人,并把参与者驱逐出境,并向关东军道歉,企图息事宁人。日军当然不会满足,先是收缴了护军的步枪机枪,只配给手枪,然后把所有军官换成日本人,最后把士兵逐步替换掉,这支护军就此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要说这些人最后的下场,当然是全部离开了溥仪。其中几个头目,比如名气最大的康德保镖霍殿阁,对溥仪失望后辞职到天津隐居,没过几年就积愤成疾,郁郁辞世。

曾担任统领的郭文林,于1938年9月被调任,参与了对苏诺门罕战役,凭借对关东军的卖力表现,一直晋升伪满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在日寇穷途末路后,郭文林于1945年8月11日反正,袭击了部队内的日军军官,向苏军投降,加速了日本军队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崩溃。

护军的实际管辖人,溥仪的心腹佟济煦,是镶黄旗人,在护军事件发生后,被行政处分,改任溥仪的近身侍卫长,于1942年退休,1943年病逝。

被日本关东军给消灭了。溥仪作为没有实权的皇帝,他的精锐部队不会得到什么好结果的。
结果直接被日本军队剿灭,毕竟军队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了。
后来灭亡了,主要原因是被日本人发现了这支军队的存在然后把这支军队的精英全部都杀害了。

溥仪有一支300人精锐部队,实力不亚于关东军,下场如何呢?

任伪满洲国执政后的溥仪,手下曾有过一支三百多人的护军,这支部队按照陆军方式训练,人人还都要练习武术,号称康德第一保镖的霍殿阁也在其中任教,要说精锐,赤手空拳一人打二三个日本人还是不成问题,如果装备充足,算得上是精锐。那么溥仪为何要建立这支军队,他们最后的下场又是怎样?这要从溥仪初到长春的时候开始说起。

溥仪从天津到达长春后,虽然完全在日本控制之下,但在开始日本人多少还是给溥仪一点面子,溥仪在某些事务上还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办一些事情,这支护军就是那时候的产物。

要知道,溥仪带着土肥原贤二的承诺来到东北,土肥圆是这么对他保证的:日本一定会尊重这个国家的领土主权,一切都可以由你自主。并且保证用武力援助溥仪,请他放心。但溥仪万万没想到的是,来到东北以后,日本要帮助他成立的不是大清国,而是而是包括满、汉、蒙、日、朝多个民族组成的“满洲国”,这与溥仪的设想相差极大,然而在日本的压力下,溥仪不得不答应条件。

由于手中几乎没有一兵一卒,心怀不满的溥仪开始设法组建忠于自己的力量,班底是他从天津带去的十几名保镖,这些保镖都是练武之人,其中不乏当时的武林高手,比如有名的霍殿阁。以这些人为班底,溥仪私下拿出钱财,从北京、蒙古等地招来了以满族和蒙古族为主的三百来名青年,其中不少是前清遗老和满蒙贵族的子弟亲属,他甚至还挑选了十个人去日本士官学校留学,以备日后之用,其中包括他弟弟溥杰和妹夫润麟。

溥仪将招来的三百多人编为三个队,配备了步枪、轻机枪等武器,但也仅此而已,并没有重机枪和大炮等重火力,在训练上,由蒙古族伪上校军官郭文林统领,队长等职务也都由亲信担任,按照正规陆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不过没多久,一次护军假期出营游玩的时候,在公园内与日本人发生了冲突,护军不甘受辱,踢死了日军放出的警犬,甚至打伤了其中的关东军参谋。回到宫内,就遭到日军逮捕,严刑审讯,护军人少,没有实力反抗,只能被日本人凌辱。此事发生后,溥仪在日本人压力下撤换了负责人,并把参与者驱逐出境,并向关东军道歉,企图息事宁人。日军当然不会满足,先是收缴了护军的步枪机枪,只配给手枪,然后把所有军官换成日本人,最后把士兵逐步替换掉,这支护军就此被消灭在萌芽之中。

要说这些人最后的下场,当然是全部离开了溥仪。其中几个头目,比如名气最大的康德保镖霍殿阁,对溥仪失望后辞职到天津隐居,没过几年就积愤成疾,郁郁辞世。

曾担任统领的郭文林,于1938年9月被调任,参与了对苏诺门罕战役,凭借对关东军的卖力表现,一直晋升伪满第十军管区中将司令官,在日寇穷途末路后,郭文林于1945年8月11日反正,袭击了部队内的日军军官,向苏军投降,加速了日本军队在呼伦贝尔地区的崩溃。

护军的实际管辖人,溥仪的心腹佟济煦,是镶黄旗人,在护军事件发生后,被行政处分,改任溥仪的近身侍卫长,于1942年退休,1943年病逝。

本文标题: 溥仪手下都有哪些名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74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有哪些阴谋性生活互相亲吻私处,真的健康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