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彼得大帝

发布时间: 2021-11-08 15:05: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历史是怎样评价彼得大帝的?求大神帮助有人这样评价:“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生活在19世纪的革命导师马克...

怎样看待彼得大帝

历史是怎样评价彼得大帝的?求大神帮助

有人这样评价:“俄国的缔造是由于一个人的意志——彼得大帝的意志。生活在19世纪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最为褒奖的18世纪的两个伟大帝主,一个是中国的康熙大帝,另 彼得一世一个俄国的彼得大帝。”后世人对彼得大帝有如此之高的评价,绝非虚言。 彼得大帝(l672-1725)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中,最使后世得益,也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他推行的多方面的改革。17-18世纪,西欧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僻处欧洲最东部的俄国仍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泥沼中蹒跚。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1689年开始执掌国家大权。在封建农奴制的盛行造成了俄国经济的极端落后的背景下,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态,彼得大帝断然采取措施,学习西方,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了加强中央 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行学校教育的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 政治:削弱大贵族;收回军权,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军事:改进军事设备;开办各类军事学校;建立和扩大海军 经济: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文化教育:简化斯拉夫字母;创办报纸;建立科学院;推行学校教育 社会习俗:提倡西欧的服饰礼仪和生活方式 彼得推行的许多国内政策和多次展开的对外战争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可避免地要强行增收赋税。高税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许多俄国人,出现了几起叛乱事件,但是都被彼得无情地镇压下去了。虽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就有许多敌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产党的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彼得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
彼得大帝(l672-1725)是俄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他的一生中,最使后世得益,也使他名垂青史的便是他推行的多方面的改革。17-18世纪,西欧早已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僻处欧洲最东部的俄国仍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泥沼中蹒跚。1682年,彼得大帝即位,1689年开始执掌国家大权。在封建农奴制的盛行造成了俄国经济的极端落后的背景下,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使俄国摆脱落后的状态,彼得大帝断然采取措施,学习西方,他毅然决然地推行了加强中央 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行学校教育的改革。

彼得一世有哪些成就 如何评价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原名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后世尊称其为“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是沙皇阿列克谢一世之子,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罗斯帝国皇帝(1721年—1725年)。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实权发动改革。作为罗曼诺夫朝仅有的两位“大帝”之一,在位期间对俄国推行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改革,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罗斯变成一个强国的主要因素。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罗斯最杰出的皇帝。

他继位后积极兴办工场,发展贸易,发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同时改革军事,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继而发动了战争,夺得波罗的海出海口,给俄罗斯帝国打下坚实基础。可以说,近代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史无不源于彼得大帝时代。

彼得一世十分勤政,兴趣也十

彼得一世遗容

分广泛,几乎无所不包,甚至热衷于做解剖和牙医手术。他的一生是如此丰富,以至52年的生涯似乎已经透支了他的全部精力。1724年,他在海滩搭救几个遇险的士兵时受凉得病,第二年初去世。他所留下的,是一个强大而生机勃勃的帝国。

自从伊凡三世时代开始,俄国便已成为东欧地区的重要力量,俄国有广阔的大后方使它比任何一个国家更经得起打击,但这并不代表俄国一定能发展成为世界性的强国。事实上,在彼得一世时代,俄国的实力只能与瑞典或波兰相当,而要弱于土耳其。但经过彼得大帝的改革之后,俄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前景已如此明朗。

彼得一世对俄国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包括制度、经济、文化、军事各个领域,而且是将俄国带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彼得一世的影响要大于伊丽莎白一世、路易十四一类的帝王,而与明治天皇、威廉一世(德皇)等具有开创性、变革性影响的帝王相比,彼得一世的个人作用更为明显。

彼得一世的改革其实在其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娅·阿列克谢耶夫娜摄政时期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并未触及根本。但对于沙皇俄国而言,彼得大帝改革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改革并非像原来预料中那般一帆风顺,据资料记载:改革首先遭到了旧贵族、守旧僧侣和其他顽固势力的非议与责难;彼得深知不铲除这股顽固势力,改革无法顺利进行下去。

1697年,彼得正在西欧考察,得知国内有人企图乘机阴谋政变。他立即回国,并处决了大批参与叛乱的“射击军”。

1698年09—10月期间,共有1000多名火枪兵被处死,有195人被绞死在幽禁索菲亚的修道院的窗户下,彼得亲自参与了处决活动。次年,又有约700名火枪兵被送到莫斯科处决。

可是,问题尚未彻底解决,最使彼得头痛的是以皇太子阿列克谢为中心的一伙旧贵族、“射击军”残余分子结成的所谓“太子帮”,他们暗中还得到皇后的支持,继续破坏改革。彼得大帝掌握了大量的“太子帮”阴谋活动的证据,这位46岁、身体健壮、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沙皇,决定以严厉的手段对付他的不肖之子和“太子帮”一伙,下令逮捕皇太子及其同谋犯,押送到新首都彼得堡进行审讯。彼得大帝要求法庭根据“法律和正义”的准则,严惩“太子帮”,即使是他儿子也不宽恕。法庭最后判处:皇太子阿列克谢死刑,核心人物基金处以磔刑,其余按罪行分别判处死刑、监禁等。彼得大帝与包庇皇太子的皇后离婚。铲除了“太子帮”,改革顺利地进行下去。

俄国具备了一支20万人的陆军和拥有48艘战船的海军,向波罗的海方面扩张;并且兴办工业、引进西方技术、开设新式学校、创立科学院,促进了俄国的文化、科学、工业和经济的发展,巩固了贵族地主和商人的国家。这一次成功的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了俄国实力,巩固了专制统治,为对外侵略扩张准备了条件。[6] 

在《红色风暴的起源: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国

彼得一世雕像

》一书中作者写道:彼得大帝是俄国历史上乃至世界历史上声名赫赫的人物,他在自己任期内锐意改革和进取,使俄国由欧洲的穷乡僻壤变成了世界强国。彼得大帝的为政之道,他的个人性格、他的方方面面都为俄国历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彼得大帝为俄罗斯红色风暴的起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彼得大帝是一个神,他继往开来,鉴古托今,励精图治、霸业大成。他以自己的卓越奋斗和不懈精神造就了别人难以企及的伟业和神话。彼得大帝是一个人,他顶天立地,豪气盖世,敢做敢为,敢爱敢恨。他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桀骜性格创造出传世佳话。彼得大帝不仅造就了一个时代,而且成就了一个欧亚大帝国。彼得大帝在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为后来者做出了深邃的明嘱和暗喻。[6]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在记载历史英雄的名册上,像彼得大帝这样具有政治家的长远预见性眼光,又有敢作敢为的勇气和百折不挠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君主,的确应该好好记上浓重的一笔。[6]  彼得改革是在他继任沙皇的前几年,在莫斯科大公国时期的国家功能被局限在军事防御、征税以及执法,相较于彼得在位的时候立法的项目几乎无所不管了,他的影响层面几乎包含了生活的各个层面,改革的成功使俄罗斯取得大北方战争的胜利,收入以及生产力的提升提升了俄罗斯整个国家的战争机器,然而彼得更重要的影响是建立了一个“秩序良好的警察国家”,进一步的合法化和加强俄罗斯的专制统治,这一次的尝试是影响了之后苏联以及俄罗斯联邦的公共制度,例如莫斯科国立大学,他们统治的启发乃是源自于彼得的统治。

相关争议

彼得的统治也使农奴丧失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志,他坚定的推行阶级分化的措施且坚信:“把农奴绑在这块(土地)单位上,就好比市民从事贸易或手工业一般,农民是必须束缚于这块土地之上。”彼得赋予地主相当广泛的新权利,包含农奴未经地主允许不得擅自离开农地,另外彼得向工人阶级征收相当多的税目,使如此沉重的经济负担反而转移到工人阶级之上。

彼得也有少数的改革措施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例如他建立了农奴阶级(serfs),也就是国家农民(state peasants),比起其他国家的农奴,他们可以向国家纳税以拥有较多的权利,并且在大城市设立国家批准的手工业商店,这个灵感来自于当时的海权强国-荷兰,这些商店替军队提供工业制品,甚至在后世考据到当时的文献,彼得的顾问团曾建议他废除农奴,赋予农民有限自由(limited freedom)的权利,惟真正解放农奴的时候是在两个世纪后的俄国革命,然而从后人的眼光看来彼得把农奴和奴隶之间的差别拉开,效果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毕竟农奴在没地主的同意下是没有自由的。

彼得大帝的生平是怎样的?

彼得大帝名叫彼得·罗曼诺夫(1672~1725年)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1682年至1725年在位,史称彼得大帝。他是俄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沙皇。他在位期间,以铁的手腕对内实行改革,对外侵略扩张,把俄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变成了濒临海洋的强大帝国。

彼得是俄国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与第二个妻子的独生子,生于1672年5月30日。彼得4岁时,他的父亲去世,由同父异母的长兄费多尔继位。彼得及其母亲纳塔莉娅被赶到莫斯科郊区的普列奥布拉伦斯基居住。

怎样评价彼得一世是暴君还是大帝

彼得大帝一般被认为是俄国最杰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国变成一个列强国的主要因素。

彼得于1672年生于莫斯科。他是沙皇亚历克西斯和他的第二个妻子维塔利尔·纳利什基娜的独生子。彼得不到4岁父亲就去世了。因为亚历克西斯的第一妻子还为他生了13个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继承人问题展开了一场漫长的殊死斗争。有一次他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彼得同父异母的姐姐索菲亚做了几年摄政王,直到1689年才被免去摄政王位。从此彼得的地位才真正得到了稳固。

1689年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国家,几乎所有的方面都比西欧落后几百年。到处盛行着农奴制——实际上农奴的数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权力在减少。俄国错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时机。牧师愚昧无知;文学暗淡无光,数学和自然科学无人问津。同西欧相比,俄国几乎还在中世纪时期。在西欧,此时牛顿的《自然哲学原理》刚刚问世,文学和哲学事业繁荣昌盛。

1697至1698年间,彼得到西欧作了一次长途旅行,一次为他随后的统治定下了基调的旅行。彼得此行率领了一个大约由250人组成的“庞大的使团”。由于彼得使用了一个假名(鲁尤特尔·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许多否则就无法看到的事物。在这次旅行期间,他为荷兰的荷兰东印度公司当了一个时期的船长,还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总之,他尽了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彼得返回俄国,为了使俄国国家现代化和西方化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改革。为了鼓励西方工艺和技术的引进,他把许多西方技术人员带入俄国,还派遣许多年轻的俄国人到东欧去学习。他在整个在位期间都鼓励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在他的统治下,城镇的规模扩大了,资产阶级在数量上有了增长,扩大了影响。

彼得在统治期间创建了第一支规模可观的俄国海军,并且按西方的形式对军队进行改编,配备军服和现代火器,实行西方式的军事训练法。彼得也使俄国的民政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包括一项明智的改革,即提升公务员要根据其工作表现,而不是其世袭地位。

在社会问题上,彼得也主张实行西方化。他颁布法令,规定人人都不得蓄胡子(虽然他后来对此项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宫廷人员必须穿西装,鼓励吸烟和喝咖啡。虽然他制订的政策有许多在当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但是这些政策带来了长期的影响:俄国这个由贵族阶级统治的国家最终在很多方面都实行了西方的风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认为俄国正教会是一股落后的、反动的势力。彼得成功地对正教会实行了部分改组,并在很大的程度上获得了对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国创办非宗教学校,鼓励发展科学。他还引进了儒略历,并使俄文字母现代化。在他的统治期间,俄国创办了第一家报纸。

除了所有这些内务改革外,彼得还对外交政策实行改革,这对未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领导下,俄国在南部与土耳其交战,在北部与瑞典交战。与土耳其初战告捷,于1696年攻克了亚速港,从而在某方面来说给俄国开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统治晚期,土耳其在战斗中占了上风,1711年他被迫把亚速港交还给土耳其。

同瑞典作战的整个局势几乎与同土耳其作战的情形正相反;俄国人初战失利,但赢得了最终的胜利。1700年,俄国与丹麦和萨克森结盟同瑞典展开了一场战争,当时瑞典是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波兰后来也对瑞典宣战)。1700年俄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失败。这次战役之后,瑞典国王就把注意力转向其他敌人。与此同时,彼得重建俄国军队。瑞典和俄国再次交战,1907年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彻底失败。

俄国通过战争吞并的领土大体上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芬兰附近的一片重要领土。虽然征服的领土并不很大但却很重要,因为它给俄国提供了巴尔干海上的一个出口,因而提供了一个“了望欧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两岸,即在征服瑞典所获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圣彼得堡(今称列宁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从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从此,圣彼得堡就成了俄国与西欧交往的主要地点。

彼得推行的许多国内政策和多次展开的对外战争当然要付出很大的代价,不可避免地要强行增收赋税。高税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许多俄国人,出现了几起叛乱事件,但是都被彼得无情地镇压下去了。虽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时期就有许多敌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产党的史学家们都一致认为彼得是俄国沙皇中最伟大的沙皇。

彼得仪表非凡:高大魁梧(至少有6尺6寸),精力充沛,潇洒欢快。但是他时常发脾气,饮酒过度时就大发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军事才能外,还对射击、印刷、航海、造船等做过研究。他是一位杰出的帝王。

彼得结过两次婚。他17岁时与尼多克亚结婚,他俩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时间。他26岁时把她送进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与她离婚并同另一位女子结婚。他第二个妻子凯瑟琳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彼得与他的原配夫人有一个儿子叫亚历克西斯,但是父子俩的关系也相当恶化。1718年亚历克西斯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终于死在狱中。彼得自己于1725年初在圣彼得斯堡死去,终年52岁。他的继位人是他的遗孀凯瑟琳(不要与凯瑟琳大帝混为一谈)

把彼得列入本册是因为他在俄国西方化和现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们也许不禁要问:许多其他国家的统治者都推行过类似的政策,为什么要让彼得入册而摒弃了其他大多数的统治者呢?

在20世纪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元首确实弄清了他们的国家特别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欧洲以外的大多数人对实现西方化的好处还认识不清。彼得的意义就在于他能够先于时代两个世纪认识到使国家西方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性。由于彼得的远见卓识,俄国虽然在他登基前还十分落后,但是却有能力远远地超过了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由于在18世纪和19世纪西欧取得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俄国则无法同西欧并驾齐驱。

欧洲东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国家土耳其与俄国形成了特别鲜明的对照。土耳其和俄国都是半欧洲国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两个世纪当中,土耳其在军事、经济和文化上都比俄国先进。就此而论,土耳其在整个历史的大部分时期比俄国先进。但是在1700年前后,没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认识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并把国家朝着那个方向推进。因此俄国自从彼得时期以来取得了迅猛的进展,而土耳其却只是以缓慢的步子向前。直到进入20世纪,凯末尔·埃塔特克才领导土耳其朝着迅速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迈进。当时俄国对中亚的控制已相当稳固,俄国在工业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进。

今天我们无疑会把俄国比土耳其强大而视为理所当然。但是假设俄国没有彼得大帝而土耳其当时有一位主张改革的伟大君主,那么土耳其今天就可能是一个大列强国,而且很可能会控制住现在苏联的东亚地区(该地区的居民是伊斯兰教徒;他们与土耳其人的关系比与俄国人的关系要密切得多)。虽然俄国人在彼得大帝以前就占领了西伯利亚很大的一部分,但是要不是彼得制订改革和现代化的方针使俄国强大起来,他们就会把已占领的西伯利亚部分或全部地割让给土耳其、中国或日本。

彼得大帝并不单单是一个顺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认为是他的先见之明使历史发生了变化,改变了方向,沿着一条否则就无法遵循的道路发展。基于这些理由,我觉得彼得在本书中应有一席之地。

在确定彼得的名次中,我把他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加以对比,从中受到了一定的启示。伊丽莎白的知名度,特别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但是我觉得即使是说服一个最会说奉承话的俄国人相信伊丽莎白比彼得大帝影响大都是困难的。彼得远比伊丽莎白更富有改革和开拓精神,他使俄国人走上了一条他们以前从未想过要走的路,而伊丽莎白主要代表了她的人民的一致愿望。要不是事实上英国在这期间的大多数世纪中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俄国的话,彼得和伊丽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还会大些。
当然是大帝,作为一名专制领导者,功过得失最关键要看他的历史贡献,要他对国家和民族的作用,彼得是沙皇俄国的奠基人,可以不过分的说,后来的苏联,以及当代的俄罗斯正是由于彼得才得已存在的
推动顺应了历史的发展就是明君,事情不是绝对的,人也不是绝对的,你可以试试从两个方面评价他
这两者有区别吗?
蜘蛛侠是我的偶像
本文标题: 怎样看待彼得大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201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我的仇家身上纹了个关羽,请问我在身上纹个孙权能否保持对他的克制请问,这是 什么植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