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电影质量不可划等号

发布时间: 2021-10-22 10:41:1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最近被持续走高的长津湖票房吸引,抱着对抗美援朝志愿军们的伟大敬意,以及持续刷爆的朋友圈和热搜,今天上午我终于走进电影院,去看这场...

《长津湖》——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电影质量不可划等号

最近被持续走高的长津湖票房吸引,抱着对抗美援朝志愿军们的伟大敬意,以及持续刷爆的朋友圈和热搜,今天上午我终于走进电影院,去看这场根据真实历史战争而改编的主旋律电影。在《1921》,《革命者》,《中国医生》的轮番折磨下,我对这个类型的期待与宽容也轮消殆尽。我对国产主旋律的忍耐终于达到了极限。

在看长津湖之前,我已经对电影质量有了一个大致的预期,情绪,节奏,故事情节的走向,动作场面,视觉特效,以及整部电影的核心主旨,都是可以被预测的。但长津湖达到的最终效果只能说差强人意,不明就里。

在写这篇影评之前,在网上搜集了大量主创团队关于制作这部电影的相关材料。首先从制作规模上来说:高达13亿人民币的总投资,180多天的拍摄周期,超7000人的拍摄团队,过七万人次的群演数量,全球四五十家特效公司的参与,对剧本长达5年的打磨,以及在拍摄途中花费了数百万的核算检验成本。。。。

带着史诗战争巨制的标签,做着中国影史投资规模最大的宣传,打上救市主旋律电影的噱头。在观影前就已经用各种数据和物料征服着观众,却忘了写出了最核心的观影提示:图片仅供参考,请以实物为准。

先说文戏,也是本片最容易被人诟病的部分:悲喜情绪切换的过分儿戏。有一场戏是在美军轰炸了志愿军的运兵列车和铁路,导致本片的主线七连不得不徒步赶往战场,护送通讯设备。在此期间也许是为了活跃气氛,加了一段伍万里在雷爹耳旁骂人的剧情。这段喜剧桥段单独拿出来看没什么问题,但在剪辑上这是在一段牺牲伤亡之后,就会显得异常突兀浮夸,似乎在告诉观众,在此之前的沉重毫无在意的必要,背景音乐的轻快节奏更是默默证实了这一点。

当然不仅仅只有这一处如此,在决战前夕,这种滑稽的背景音乐仍不合时宜的插入,让观众在喜剧和严肃之间反复出戏。更令人疑惑的是,这些段落剧情完全没有任何配上幽默旋律的必要,只要安静下来,让观众感受演员们的表演就好。在影片的179分钟里一昧铺满BGM,仿佛在用贺岁片的那种俗套的听觉轰炸来掩盖其背后的廉价。

所以观众是该哭还是该笑?随之沉重,下一秒却喜笑颜开?银幕外观众轻易被调动的情绪,是廉价的情感体验,也是主创们共同决定的廉价。

既然文戏尚且如此,那武戏的编排又有何水准呢?或许这就是让林超贤联合指导的主要原因。《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的成功也直接奠定了他在国内主旋律大片顶流导演的地位。对于这样一部炸点大于泪点的献礼片来说,林超贤积累的枪战爆破的拍摄经验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先聊聊第二幕的村庄遭遇战和最后的长津湖战役:在经历了前半段的文戏铺垫和初入朝鲜的被动挨打之后,观众急需一场直截了当的战争来刺激神经,释放情绪。而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是志愿军第一次在本片中与美军的直接对抗,不再是单方面的挨打,其对影片整体观感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而第二幕的全篇遭遇也是全片观赏最佳。为什么呢,首先看看场景所在:位于小山脊上的村庄,房屋错落密集且从低到高都是单行路线。志愿军需要从低处突破美军的火力封锁,前往最高点破坏信号塔。与此同时还有两侧高地提供的火力支援,以及对远方敌方援军的阻击战。我们可以看到林超贤在这一场战斗中有足够的调度意识,以及最重要的富有层次感的空间设计。对于战争片来说,优秀的空间调度意识绝对比枪炮烟火所带来的直观刺激更加重要。空间参照物的切入,队伍的行进路线,敌我之间的位置说明,这些都是让观众理解场战斗的重要性。

全片最精彩的一段室内近身搏斗也出此战。三人小队的撕咬缠斗,密集而富有节奏的动作设计,以及战力的不断反转,都为这场戏保证了充足的可看性。而第三幕的长津湖决战里,谈子为在屋内一挑四的近身战也相当精彩,技巧性和戏剧性同步推进,对于空间、道具、肢体的利用编排让人为之叹服,再度证明了香港电影人所主导的动作片水准依旧是世界一流。

但尴尬之处也在于此。当我们回顾影片的战争戏时,那些航拍镜头,爆破场面,枪林弹雨中的冲锋,都不如室内狭小空间的死斗来的精巧。这也是影片的通病。无法实现空间尺度内宏大景观和个人视角的观感平衡。

由CGI构成的子弹时间,吵闹而庸俗的电子旋律,以及那段坦克大战,都似曾相识,因为林超贤早在《红海行动》里就用的差不多了。既是创作上的偷懒,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妥协。如此大制作大体量短工期的限制下,想要观众在电影院收货值得票价的视觉奇观,这种包装再利用的做法显然更为稳妥。角色的牺牲亦是如此,比如大川这个角色,请问他在影片前100分钟里总计出场多久?既然观众对他的印象不足以支撑其煽情段落,那如此大费周章渲染他牺牲时的悲壮的意义何在?结尾杨根思和冰雕连的出现也是如此,让这场拼图群像更显得割裂。完全背弃原有的叙事主轴,以电影尺度内从未铺垫过的剧情来收尾这场战争,主线七连也在雷爹的牺牲下戛然而止。电影做到这份上已经看不出任何的尊重可言,他们只是在毫无节制的消费历史事件,只是剥削,只是生意。

“他们在哭,他们在笑,你又在作何反应?”一般来说电影应该这样对观众发问。但近几年的主旋律却在发出号召“他们在哭,他们在笑,你们也应该如此”。影院里的大部分观众也确实做出这样的反应,上一刻沉默,下一刻就随之欢笑,哪里还有这段历史所应有的厚重感。

在对历史的回忆和歌颂中,片方几乎都在回避电影本身的问题,甚至强行将“历史意义”和“电影质量”划上等号。似乎电影里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被掩盖容忍,以一种更加双标的态度去评价这些主旋律。永远躲在真实历史事件的背后,让电影的挡箭牌化作财富密码。

说了那么多,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从长津湖上映以来,已经收获了50亿元的票房成绩,以及同样“不俗”的观众口碑。而按照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该片将成为2021年的全球年度票房冠军。

长津湖之战,中国志愿军打出了自己的威风血性,也凭借着钢铁般的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征服了极度恶劣的环境,打退了美军最精锐的王牌战队,中国志愿军15万人在这次战役中伤亡惨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长津湖战役之所以被搬上大荧幕,也是因为这背后伟大的历史意义,能够让观影者直观的感受到这场胜利的艰难,通过提前抛出的“大制作”“高投资”等一系列宣传噱头,再加上通过片中不断地动作爆破场景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不合时宜的出现的所谓喜剧效果,让观众在悲喜之间来回切换。。。以及革命战争背后紧跟的历史意义,让观众的情绪达到饱满的顶点。在近几年被“爱国”这两个字“冲昏”头脑的民众,主旋律电影就满足了大家情绪的发泄,也许观看过,身临其中过,就是所谓的“爱国”。。。。

其实,主旋律电影主要做到弘扬主流价值观,讴歌人性人生,能让观众深入其中,感受电影本身带来的深刻反思,已经算是成功了,希望未来掌控电影市场的资本力量不再恶意消费通过拍主旋律电影带来的“即食快感”。。。

—SW

本文标题: 《长津湖》——历史事件背后的意义和电影质量不可划等号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045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表达羞耻感初学买古琴是买练习琴好还是一步到位好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