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发布时间: 2021-10-17 00:03:1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结合现实,谈谈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历史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1,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社会的不断进...

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结合现实,谈谈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历史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浅谈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现象

伴随着历史的发展
,
经济的繁荣
,
社会的不断进步
,
社会文化也不断地得到了丰
富和升华。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升华的当代文化中,我们能看到时代进步的脚步,也能
感受到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悲凉。
平心而论,
我认为中国的发展速度在当代社会的确无
人能及,就连超级强国也只能望而却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由于我们过分追求
社会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有些许的畸形。

首先是人们思想的物欲化!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时万万不能的。为了追求物
质上的满足,
人们秉着金钱至上的原则,
不断地打破着自己的原则,
违背自己的信念,
甚至出卖自己的灵魂。
这年头,
教授摇唇鼓,
为了赚钱;
明星卖弄风骚,
一系列的“门”
事件发生,为了钱;新闻捕风捉影,随意夸大,引人们关注,为了赚钱。这已经成了
一个张口闭口就是钱的社会。“财产纠葛”,“拜金女”,“分手费”等专有名词不
断地出现,感情成为了利用的工具。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免不了与钱扯上
关系。

不仅是大人思想的物欲化,小孩子和青少年也是深受当今社会畸形文化腐蚀。
由于网络的普及,
缺乏辨别能力的小孩和青少年们被一股脑地灌输了不论好的,
还是
坏的思想,
以被动的姿态过早地接受了他们不该接受的事情,
青少年原本该积极向上
的信念不断被荼毒,
腐蚀。
“非主流”“空虚”“颓废”“寂寞”等一系列的名词不
断的出现,成为火爆名词。近几年来,超级女生、梦想中国等大型选秀活动造出了众
多的星级人物。这在中学、大学里掀起了滔天的巨浪冲击着校园,引得不少学生试图
放弃学业去参加选秀活动。
“吃苦耐劳”的时代精神已经渐渐被遗忘了,
人们越来越
渴望一夜暴富。当今的青少年亦是如此,怕吃苦,怕努力,宁愿麻木也不选奋斗,让
自己沉迷于网游,网络小说、玄幻小说,韩剧中,逃避生活。

再者是思想道德的滑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里,不讲诚信、不顾责任、不凭
良心的人和事屡见不鲜,整个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见利忘义等思想,人们更是缺乏
荣辱感、笃信潜规则,道德底线一再失守。如近期社会上相继发生的“毒奶粉”
“瘦
肉精”
“地沟油”
“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
失、道德的滑坡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从苏丹红到三氯氰胺,从瘦肉精到染色馒头等
关系到人民最基本吃饭的问题,
再到老人倒地无人敢扶,
冷漠人心的小悦悦事件等关

2
系生命道德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中国人赤裸裸的道德上的缺失,一向崇向“礼义仁
智信”的东方文明古国,道德滑坡已经到了无以复加、是可忍孰不可忍的地步。

反思我们学生自己,我们学习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局限在大学四年里,我
们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是为了不挂科,就这么简单。毕业之后,我们学习的目的就
变成了找到一份工资高、待遇好的工作,也是那么的现实。总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
获得那可怜的学分和找到一个我们以后生活的工具——工作。
从文学的功利性与非功
利性的关系看,我们学习是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这并没有错,文学都有功利性,何
况是充满七情六欲的人呢!错的是“人心”,人心缺少了往日的安宁和淡定,错的是
“社会”,社会缺少了往日的纯洁和圣明。社会变得越来越物质和污浊,人心变得越
来越浮躁和利益,这就是当前的社会现实。

我们不要只把“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挂在嘴上,而要
把中国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和道德内化为我们的气质和灵魂,
这样才不枉为一个中国
人。
当代社会的文化现象纷繁复杂,
再加上媒体的炒作和利益的推动,
文化的功利性、
利益性和工具性越来越突出。
毋庸置疑,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流是符合
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的,
腐朽和低俗的文化只是这大潮流的一个或几个插曲,
但这一
个或几个插曲并不能忽视,相反,我们要
100%
的重视,否则,会因小失大,颠覆整个
社会主义大厦。

当前中国的文化已经是不是一种现象,是一种乱象了。救赎文化道德,势在必
行,时不待我!只愿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中国文化传媒的走向何在?

1、文化产业目前有三个最突出的现状。
  第一个现状,多数文化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且资源分散,我国文化产业中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文化产业集约化程度较低且资源分散;同时,由于体制的原因,整个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总体来说文化产业处在一个低水平的、高度分散的、缺乏竞争的现状。
  第二个现状,我国文化及相关产品的消费进入了一个“井喷时代”。根据国际发展经验,当一国人均GDP接近或超过5000美元时,文化产业会出现一个快速增长的状态,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文化产业也呈现持续加速增长的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2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7000多美元,当前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结构已经发生的重大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远远滞后于我国居民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特别是比发达国家我国文化产业仍然有较大距离,当前,我国平均文化消费只占家庭消费的7%左右,美国及发达国家占家庭消费20-30%;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以年均15%的速度在增长,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尽管如此,我国文化产业占GDP比重仍偏低,最新数据显示,文化产业在总产值中所占GDP的比重,美国已达到31%左右,日本20%左右,欧洲平均在10-15%左右,韩国高于15%,而中国2021年仅仅达到了3.7%左右,这说明我国文化产业比起发达国家仍然有较大距离,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很大。
  第三个现状,文化产业近年来的表现,可以讲是“冰火两重天”,纵观2021年,在“反四风”的形势下,演出市场及舞台演出制作公司60%倒闭,艺术品、画廊行业持续低迷;同时由于近年来文化产业同质化、地产化、空壳化的发展,在全国范围内的影视基地,文化产业园区以及主题公园70%-80%处于大面积的亏损;另一方面,我国部分文化产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特别是文化产业利用资本市场有了超常的发展,文化企业在创业板的表现突出,成为资本市场“新宠”,截止2021年12月31日,13家文化企业的涨幅都接近了180%,远高于创业板75%的平均涨幅,与此同时,由于创业板文化类企业上市前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上市后有动力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寻求企业外延式的扩张,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整体水平,从而改变过去的竞争局面,截止2021年底,13家公司筹划的重大资产配置比例高达138.46%,资本额达1600多亿元,市场每6天就有一起并购案,同时加上阿里、百度、腾讯等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参与,在政策、资本和市场三方合力下,文化产业正发生着质和量的飞跃,即从一味模仿国外,开始转向利用本民族文化向自主创新发展。
  文化产业这些现状说明,我国文化产业在低水平,企业规模小缺乏市场竞争条件下,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要以及在新形势下面临着重大调整的机遇,这的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也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基础。
2 、文化产业的发展机遇
  第一个机遇,政策环境。文化产业有极好的政策发展环境,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出台一些政策,强烈地传递出文化产业作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推手的信号,目前有三项文化经济政策文件很重要,分别是:《关于推进文化创新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由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制定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以及《关于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意见》这三个文件所制定的系列经济政策,包括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信息服务、体育、文化娱乐业等领域,完善相关扶持政策和金融服务,用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税收减免,还涉及困扰企业多年的土地使用及煤、水、气、电价格等方面如何减负的问题,这些政策针对性强,含金量高,是首个涉及文化产业发展的文件,其力度是空前的,给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个机遇,资本市场环境。2021年5月国务院新国九条颁布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加快了速度,今年政府报告工作中提到的资本市场的几个问题,无疑是资本市场的“深水炸弹”,股票发行注册制、深港通、区域性股权交易、推进信贷资金证券化、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积极发行债券市场,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等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有利于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
  第三个机遇,技术革命环境:目前我们正处在人类第三次技术革命浪潮,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生物科学为代表的新技术深刻地改变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文化产业发展处于千载难逢的技术革命的流朝中,互联网近年来发展如火如荼,文化产业是一个极具创造性的产业,一旦和新技术融合,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文化产业面临的这三个发展的环境,是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由此也形成了未来几年内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3 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根据上述分析,文化产业未来几年将出现以下几个重要趋势:
  第一个趋势,在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文化产业仍将保持高速的发展状态,年增长水平普遍高于GDP的增长水平,全国平均水平普遍高于10%以上,个别省区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2021年文化产业产值2.1万亿,中国2021年GDP是63.6万亿,据我们预算,2021年文化产业有望在整个GDP中占8%左右的比重;
  第二个趋势,在新技术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无论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还是在经营管理以及运作模式上都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创意性和新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新内容和新业态将呈出不穷;
  第三个趋势,在金融资本的推动和融合下,文化产业的兼并重组将进一步加剧,集约化程度会进一步的提高,文化产业整体水平会有很大的提升;3-5年内中国的文化产业有可能出现多个世界级的文化公司;
4 、对于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建议:
  第一,建议在我省有条件的地区尽快建立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作的文化金融公共服务平台,即“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统揽有关文化金融合作及服务的有关事宜,使之可以快速运转起来,通过引导、项目对接、信息服务、业务培训、信用增进、资金支持等方式服务于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
  第二,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尽快探索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实验区,引导和促进各类资本参与文化金融创新,建立文化金融合作发展的创新机制;同时建立文化产业的引导基金,引导和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
  第三,建议文化企业在新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形势下,要注意两个方面的结合,一是和新技术结合,尤其是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结合,创新运作方式,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熟悉和利用好资本市场,文化企业要主动了解熟悉金融和资本工具,努力创造条件适应金融或资本市场要求,紧密与金融资本结合是文化企业实行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文化企业和科技融合,文化企业和金融资本融合,这两大融合是推动文化企业由弱变强,由小到大的必由之路。

中国现在文化有什么发展

  上世纪60、70年代苏联、中国和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遇到了困难和挫折,纷纷努力通过改革运动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苏联和东欧的各国改革都失败,并导致社会主义遭受挫折,而中国的改革成功了,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现代文化。
  在中国现代社会中并不存在完整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而只是存在着它们的一些因素,只有社会主义文化以其完整形态存在。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因素,有的已融入社会主义文化中,有的游离于社会主义文化之外。以哲学为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矛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和谐思想、知行统一思想、自强不息思想、团结统一思想等等已经过改造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西方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与综合的科学方法、真善美统一思想、民主、自由、人权、博爱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等也是如此。中国现代文化中还有许多因素,不是来自中西文化,而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指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基础上由现代中国人创造的,成体系的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等,其中包括许多具体内容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中国特色政治思想、文化思想等等。此外还有许多科学技术上的发明创造、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的创新、文学艺术工作者创造的文艺形式和作品。其内容非常复杂与繁多,难以一一列举。
在封建时代以儒家思想为正统,每个人都必须有仁德之心,爱君主、爱父母、爱妻子,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但实际上,用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的话来说是“外儒内法”,即名义上行儒家学说,实际上用法家那一套。表面上是爱人,实际上是忠君。所以中国明代和近现代民主人士就对这种现象大加抨击。在学问上,要学习四书五经、行科举,这种学习方法被近代受西方思潮影响的学者们所批判。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逐渐开眼看世界,西方民主、平等、科学的思想涌入中华。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时期,以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代表的一大批知识分子提倡西学,主张用西学来救国。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时来到中华的。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时候,共产党掌权,开始推行被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在“文革”时期,由于极端的个人崇拜主义泛滥,“人定胜天”被极大地宣扬,把一切旧时的思想文化都否定成反动、迂腐、落后的东西。“改革开放”以后艺术文化领域蓬勃发展起来,但思想文化领域却被统治者的思维所控制。这场变革也带来了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许多过去被认为“腐朽糜烂”的现象,比如说自主创业、娱乐场所的开放等等。而一些古时的思想通过古文学家的传播,也被许多人所接受。总之,现在是一个文化方式、价值取向复杂的时代,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核心领域的新闻出版业率先释放出重大改革信息,除党报党刊及重要出版社仍为事业单位外,社会文化类报刊和绝大多数出版社将转为企业,并吸纳社会资金(包括国有、民营)参股;在分销流通环节,新华书店将加快完成股份制改造,最后达到上市。我国新闻出版业开始了20年来最深刻的变革。广播电影电视领域文化体制改革也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原则进行,实现转企、股份化、上市“三个转变”。截至目前,试点单位已经按时完成了预定工作,其中有一批单位已经为投融资试点做好了准备。此外,已有11家民营机构获得了图书分销领域的“全国总发行权”,其中一些还做好了进入出版领域的准备。获得全国连锁资格和全国总发行资格双牌照的山东世纪天鸿,事实上已经是一家能控制总出书品种1500种、年营业码洋超过5亿元的大型民营出版-发行商。

影视制作领域由于政策最为开放,市场准入程度最高而成为今年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据统计,2004年,我国国产影片数量将首次突破200部,远远超过2003年140部的纪录;其中国有、民营资本联合拍摄的影片达到80%,国有企业投资比例已降至50%以下。民营影视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影视产业的重要力量。

网络信息内容产业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其中游戏内容产业继续保持复合率将近100%的增长,超过了手机短信的增长幅度。最近几年,我国每年新增电话用户在9000万户以上,到2004年11月,电话用户总数已超过6亿,居世界第一位。

文化市场建设在今年获得新的进展。最为引人注目是继四川的“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以后,2004年11月在深圳召开了首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这是我国国内举办的第一个综合性、国际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会,由国家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广东省政府主办,深圳市政府承办。博览会共设有60多个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展示、交易、论坛、活动项目,有700多家企业参展,汇集了高达380多亿元的洽谈项目。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作为我国最高规格的文化产品、文化技术和文化资本的展示与交易平台,必将会促进中国文化产品更好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目前存在问题与分析

(一) 关于宏观形势中的问题:对于战略性短缺的进一步审视

2004年《文化蓝皮书·总报告》曾经分析,我国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存在着“战略性短缺”。今年以来,一些新披露的数字和研究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种非常规的短缺状况,的确应该引起严重关注。

2004年出版的《财经蓝皮书——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指出,在20多年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形势下,我国的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尽管我国1992年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但是统计数字显示,从1991~2002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徘徊在1/3左右,结构上仅仅上升了1个百分点。这一比重比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平均值低了14个百分点,就业水平也低了近20个百分点(《财经蓝皮书——中国经济运行与政策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第4~7页)。这种发展状况是难以用经济增长和结构转换的一般规律来解释的,的确是一种在我国特殊体制环境下的现象。我国文化产业的战略性短缺是在我国服务业总体发展滞后这一背景下形成的。

这两年的趋势是,文化服务业这块“短板”越来越短。加入WTO以后这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新特点主要是,第二产业增长迅猛,第三产业增长速度下降,文化服务业的增长总体上也比较缓慢。这种情况的出现也显然是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的发展态势相矛盾的。2004年以来,出现了关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争论,一派观点认为我国加入WTO后正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即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偏向重化工业的发展战略在我们这样的能源紧缺国家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应该走“轻型化”的发展道路。看来,如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参与国民经济战略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文化的全面协调均衡发展,仍然是一个需要强调的重大主题。

(二)改革日渐深入,关键性领域的关键性制度创新有待突破

两年来,文化体制改革尽管还处在试点阶段,但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示范作用,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难度逐渐增加,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突破。

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通过事业和产业单位的区分,实施微观体制改革,打造市场主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文化产品流通领域的开放已经是事实,无论是图书音像分销,还是电影院线,市场主体已经多元化。影视制作领域投资活跃,竞争态势已成。但是,在书报刊出版和广电播出机构等产业高端领域,实现这一改革目标,启动产业发展,还有较大距离。正是在这一关键环节上,改革的深入需要新的思路和推动力。

我们感到,在新闻出版业,无论是出版集团,还是报业集团,“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国有独资体制是否能够为市场所接受,还有待观察。在广电业中,不同产业环节的区别性准入政策,正在使产业发展受到阻碍。2004年被我国广电部门称为“动漫游戏产业年”,各种民间力量介入动漫游戏产业内容制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是,据报道,由于民营的内容制作机构和国营的播出机构在体制上地位不同,播出机构未真正实现“制播分离”,有序、公平、公正的市场定价机制没有形成,致使70%的国产动画片在各省市县电视台无法播出,已播出的动画片往往也被不合理地压低价格,甚至被迫免费播出,导致成本无法回收,生产积极性受到抑制。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出现的问题很典型。文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今年以来受到高度重视,成为实现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在实践中发现,如果仍然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将媒体经营性资产分离出来,以此为主体吸收社会资本,将面对大量关联交易、无形资产评估等问题,很难与目前证券市场管理规范接轨,而且近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它也很难得到投资者的认同。如果这类企业大量上市融资,将可能给资本市场带来巨大的风险。

改革的难度也来自于事业单位内部。由于在体制内占据优越地位,握有垄断权力,这些单位已在多年商业运作中形成了既得利益,因此缺乏改革的内在动力。不脱离体制内优越地位,同时尽可能在市场中获得商业利益,将事业和产业两种好处兼收并取,往往成为他们在“双轨制”条件下最为合理的选择。这种双轨体制在文化市场已经有所发育的今天,已经造成了严重社会不公的不良后果。

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机遇期,改革也有机遇期,如不抓紧推动就可能丧失最佳时机。根据入世承诺,我国将于2004年结束开放文化分销领域的准备期。截止10月末,有关部门已经向11家民营图书发行机构发放了“全国总发”许可。可以预见,完成了全国分销网布局的民营书业将迅速向上整合资源,一批大型的民营“出版-发行集团”将很快出现,市场给国有文化出版机构留下的时间已经不多。

另据今年首次公布的文化产业统计数字,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如网络文化、休闲娱乐、文化旅游、广告及会展等,从业人员已超出以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以及演艺等构成的传统文化产业部门近1倍,创造的价值已接近传统行业。这些新兴文化产业部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环境的不同和技术装备程度较高(如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才超过了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可以预见,如果文化体制改革在短时间内没有较大突破,增量资本将可能越来越向新兴文化产业领域集中,传统文化产业领域将被边缘化。

(三)体制机制改革滞后使得发展冲动无序化,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泡沫化”现象

从2003~2004年,一个突出的现象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冲动很大,公共财政对文化设施的拨款规模几乎超过改革开放以来的总和,大量业内和业外的、体制内和体制外的资本正在冲进文化投资领域,一个前所未有的文化投资高潮正在兴起。但与此恰成对照的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还在酝酿之中,文化产业领域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还未完成。这就出现了一个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领域多次出现过的,以行政性推动为特点的“投资饥渴”和“经济过热”景象。

比如说,8号文件下达后,各个相关部委纷纷出台发展动漫游戏产业的措施,各级政府也纷纷跟进。截止10月末,除了有十几个儿童电视频道已经开播或者准备开播外,据统计全国还有数十个内容类似的“基地”或“园区”已经启动或正在准备之中。大量电视频道开播却面临严重的内容不足的窘境,而各种园区是否有实质性内容也是问题。有人认为,我国动漫游戏产业的“泡沫”已经形成。

我国文化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以体制改革与加快发展为主要特点,如何平衡这两个基本方面需要予以关注。对于习惯于以行政方式发展文化的地方政府而言,体制改革需要花大气力研究、试点、制订方案和推动实施,短期不易见效。上项目、做工程、造形象则容易得多。通过逐渐放开市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上升为政策,以指导文化事业单位转制,自发地实现兼并和重组,费时费力。而以行政命令“拉郎配”却可以立竿见影。如果再带有利益动机,直接以行政权力在市场中推动产业整合,则更会对发展起逆向调节作用。

明年将进入“十五”计划最后一年,“十一五”规划已经提上日程,我国文化产业正在面临更大的发展机遇。如果我们不能

很好地总结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将发展纳入改革的轨道,以资源配置机制的重大转换推动健康的增长或发展,而是任凭个别领域的“泡沫化”趋势蔓延,就可能为今后的发展制造新的障碍。

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也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准备,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空间,承担了特殊的历史功能,因此必定充满曲折,困难重重。此外,改革也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场“自我革命”,种种利益冲突不可避免,而且还随着改革的深入日趋复杂。我们需要以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以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高潮到来的形势需要。

预测与建议

2005年文化产业发展形势将受到两个基本因素的影响:第一是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结束,将可能在全国铺开;第二是加入WTO过渡期结束,文化分销领域承诺开始生效,外国文化资本将进行战略布局。一个文化产业的投资高潮已经来临。在投资文化产业的意愿和动力方面,国际大于国内,民间大于国家,地方大于中央。在文化产品与服务存在战略性短缺的情况下,这会对改革形成高压态势。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的安排中,宏观政策将更加借重市场的力量,市场手段的分量会加大。如何抓住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通过开放文化市场加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缓解文化产品供应上的战略性短缺,将成为新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主题。我们应该积极利用改革示范效应和外资激发效应的双重作用,顺应时世,加快发展节奏。

(一)通过建立公平、统一的市场体制,扩大改革试点的示范效应,推进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之间的联合、兼并、重组,大幅提高市场集中度

一年多以来,改革试点已经在一些产业领域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应该抓住制订改革总体方案并在全国推开的机会,建立统一的市场体制,扩大改革的示范效应,形成产业发展的新形势,同时也避免新的不平等竞争形势出现。

我们看到,2004年文化部发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已经表明,文化主管部门注意到了应该在文化体制改革迅猛推进的形势下,为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体制和政策环境。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重大进步,意味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环境的进一步成熟,落实人民群众文化权利的重点正在从消费领域转向生产投资领域,而政府宏观调控正在从行政手段为主向经济手段为主的方向转化。

在新闻出版领域,类似政策的出台也已经极为必要。由于明确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整体转为企业的改革政策实施,将会有一大批书报刊出版机构由于失去行政性支持而迅速变为徒有虚名的“壳资源”。这些出版机构的出路或者是被已经占据出版高端位置的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所兼并整合,或者是被控制全国性发行渠道的大型民营书业所兼并和重组。如果政策环境适宜,就会在市场搏杀中有真正超大型发行-出版集团诞生。这时候我们需要做的是为这一趋势成为现实准备尽可能良好的市场环境。

为此,应当适时出台推动和主导这一发展趋势的政策。比如说,将书号、刊号为基础的传统行政性宏观调控手段,适时转化为真正基于市场的经济调控手段,推动一批长期以来以出卖书号、刊号为生的出版机构资源向有实力的出版或发行集团汇聚。

应该说,随着WTO过渡期结束,国外大型传媒集团将在中国传媒市场展开战略性投资,鲸吞体制内优质和闲置文化资源的速度将大大加快,主管部门出于尽快做大做强民族文化经济考虑,应该采取更为激进有效的市场化手段,以加快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和放开民营文化资本准入等多种手段,推动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兼并和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将投融资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点和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杠杆,推动新一轮传媒资本投

浪潮的形成

我国文化资本投资高潮正在兴起,而且将以文化市场为主战场。从外国文化资本进入中国的步骤来看,由于分销领域的逐步放开,他们在许多领域已经完成以文化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占领,转入以文化资本大规模整合我优质文化资源阶段。本土民营文化资本也已经在几年的力量积蓄之后,进入大规模伸展时期。2004年我国文化资本市场已经浮现出如“中信”和“星美传媒”等文化资本巨头的身影,中国的文化资本市场将进入风起云涌的年代。

在这样的形势下,投融资体制改革成为主管当局关注焦点是合乎情理的。目前国内已有多家试点单位在集团化改革取得进展、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的基础上,开始新一轮股份化改革,并拟订上市方案。仅就目前业内进入试点的为数不多的国有文化传媒集团而言,其资产总量、收入水平,以及现金流量,已经具有筹集数百亿资金,在新闻出版领域掀起兼并狂潮的能力。如果再加上已经占据流通领域大半河山,并做好了进军出版一切准备的民营书业集团,以及环伺于体制门外的传统产业资本巨头,未来文化市场的兼并战规模就更为可观。

因此,尽管还有诸多体制和政策性障碍,但是在新的一年里文化投融资体制毫无疑问将有重大突破。在这种形势下,最为合理的做法是解放思想

,大胆实验,主动拆除投融资政策壁垒,在关键性的领域实现关键性的制度创新,以体制性优势夺得经济发展的先机。

(三)抓住“十一五”规划机遇,规范产业发展,推动区域文化产业格局成型

一年多来,在某些无序的发展冲动中,也出现了相反的趋势,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打造区域性合作与发展的格局,文化产业在区域经济的各种构想与规划中的地位引人注目。江浙沪演出市场区域合作已经运作多年,取得重大成果。在所谓“泛珠江三角洲9+2”合作构想中,也包含了许多文化产业的内容。2004年11月,传出正在制订的“十一五”规划将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群进行区域经济定位的新闻报道,文化产业作为环渤海城市群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赫然在列。同样是在2004年11月,香港特区政府主办了“亚洲文化合作论坛”,邀请国家文化部和22个省文化厅领导,与亚洲8个国家文化部门官员共同探讨这一地区文化发展国际合作的前景,论坛主题响亮地叫做“创意亚洲”。会议凸显了亚洲国家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的区域合作意愿,以及香港作为亚洲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地位。

可以预见,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正以向内地延伸和向海外扩展的两种方式向实现,区域经济合作之势正在迅速形成,文化产业也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城市群为首的东部发达地区将成为中国文化产业最重要的区域,既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带动中西部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各地方政府毫无疑问应该抓住制订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机会,制订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共同体,提升本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竞争力。

(四)加入WTO以后我国制造业迅猛发展,应该建立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战略联系,拓展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商机

由于加入WTO后我国工业化进程骤然提速,于是经济界出现了有关发展道路的新争论。实际上,无论这一争论的结果如何,我国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是必然的,问题只在于我们如何应对。我们应该研究文化产业的发展如何可能与总的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协调,如何与传统产业的发展产生互动因而相得益彰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兴起的“文化创意产业”应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战略性方案。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发达国家提出的概念,主要特征是重视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重视将现代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以增加传统产业的文化附加值。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抓住了现代文化产业的核心和实质,也调整了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使其从单一的个人消费需求导向,转向于既服务个人消费需求,也服务生产领域的新思路。这一点无疑也是符合我国经济现阶段发展的要求的。因此,在制订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自觉地对文化产业与传统产业做更加整体性的考虑,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的道路。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展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化是否与工业化同步,公共服务是否普及完善,精神文化是否刚健饱满,将成为发展的关键。在这个阶段,经济发展将以社会发展为前提,而不是像我们以往所理解的那样,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只有认识这一深刻转变,才能真正理解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一重大题目的深远含义,才会将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问题置于其应有的位置上(据文化蓝皮书《200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你说 中国现在文化有什么发展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 中国将来文化的发展,

将来是 向着只有吹捧文化才能既挣钱又安全的方向发展。

像郭德纲那样 【伤痕相声】,必须虾米!
没有终极信仰的价值支撑,而是人为的故意的曲解和滥造,凡有责任与危机感的人都能感觉到,现在的文化已经偏离了文明的方向结局很危险,同化只是表象,蜕变才是实质。我们只能期待一次文化运动。

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十二五规划”已给出了回答, 富民任务。  

须明确提出“富民”任务作为统领未来5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总体规划,我认为,“十二五”规划应明确提出“富民”的目标和任务。  

中国每个五年计划或规划都有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

所谓主题,也就是未来5年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当然,问题最后能否解决或解决的程度如何,取决于诸多因素,但在编制规划的时候,总有个相对集中的主题。具体到“十二五”规划,之所以应将“富民”作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提出来,是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首先,“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中国刚刚隆重庆祝了60岁生日,进入下一个甲子,应该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 

其次,“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而此次金融危机无论对世界还是对中国,都提出了一些新的命题。  

第三,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目前中国人均GDP首次达到3200美元,按照国际标准,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便开始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一时期的发展思路肯定与过去不同。

行业是靠人际网络,利用几何倍增、五级三阶制的奖金分配制度
和“一个级别知道一个级别的事”来持续发展的
模式是好的,但不好做。可以考察,也可以做。不会对你的人身安全造成隐患的。
只是不太好做而已是一个被默认的好模式,不是传销。可以放心考察,不过真的不好做。
我就从事了半年多,我想你也猜到我的遭遇了,现在我该告诉你,在这个中间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所谓的百分百那只是理论而已,事实上百分之几都达不到。
希望你慎重,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的,适合与不适合真的相差太大了。
这篇短文不能帮助你们脱离苦难,只能让你们认识一部分苦难;不能帮你做梦,只能指出哪些是梦,让哪些做白日梦的人会少一些。透过现象剖析本质,才能对这个行业伤筋动骨,才能让从事行业的新老朋友们走出困境。
.
々々々zai先tan讨:104=035=66=88、jiao流々々々
々々々zai先tan讨:73=60=03=18=0、jiao流々々々
.
行业采用的是等腰梯形模式!
这个行业存在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管我们是否理解、是否接受、是否关心
它的确在安静地存在着,无论人们喜欢也罢 ,猜疑也罢,高兴也罢,恐惧也罢
它实实在在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生存了十几年之久
说实话,跟我同一时期的人,很多都做到了A级别也有少部分真的挣到钱了。但是比我晚的就基本上没有几个挣到钱的!

所谓的“吃宾馆,住宾馆,万元打底的工资”,更离谱的是金扣的报喜鸟,穿金带银和奢侈手表,买车买房是吹给你们听的,提激情树立人生目标的,A级别的车就好像B级别的报喜鸟和那些装扮的行头一样的性质--欺骗别人的道具!钓鱼没有诱饵,鱼能上钩吗?

是不是上老总了就可以大把赚钱了呢?错!根本没有什么六位数的保底收入也没有第二平台,你的伞下没有发展就没有新的资金注入。既然没有新的资金注入,请问你的收入从何而来?

但是99%的老总上去都不会把实情告诉伞下,考察的时候,很多人会和你讲;那个谁谁上总之后都感觉变了一个人。我一直对这句话记忆犹新,那到底这件事其中有什么样的隐情呢?

按理说,如果第二平台确确实好,这是件非常好的事情,透露些消息出来完全可以鼓励伞下的士气,但为什么没有一个人透露半句!
当知道实情后
这个时候你的情绪从天上,一下子就掉到了地狱,老总脑子里想的只有一件事,做什么样的决定?
.
々々々zai先tan讨:104=035=66=88、jiao流々々々
々々々zai先tan讨:73=60=03=18=0、jiao流々々々
.
第一,就是如实相告:但试想一下,每个人上总以后,牵涉到自己下面体系所有人的利益,多少人会因为你的一句实话:弄得债务缠身,家庭破裂,亲戚会和你翻脸,朋友会和你绝交,还会找你退钱,你有
这么多钱退给他们吗?拿刀砍你也说不定。到时将会天下大乱。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出局的老总,人都找不到了,据说是去国外做项目了--你们觉得呢?

第二种,就是继续隐瞒,那情况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当下面有人发展,老总们收入照样拿,45%分下来还是会有些钱的,伞下每个人都有投资,只要没退出来,上总之后多少会有些赚头,这也是对他们负责任,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

通过现实的情况来看,关于对社会阶段的划分可能需要重新讨论一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是两个阶段,而是同一阶段的因为所采用社会所有制以及社会文化及其背景不同治理理念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形态,但是发展到最后阶段却是几乎一样的。作为判断标准只能是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进化。
首先:A:我们国家(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尾巴与社会主义第二阶段的起头。初级阶段的目标主要为对所有制进行最优配构,我们国家是由国有企业为骨干基础(即公有制),配合受限的自由资本(即民运经济或者说是受限的私有制)。即完成了对经济的国家掌控,又充分利用了自由资本,因为政府对于经济的有力掌控,所以我们国家能保障我们能有一个安宁的生活环境,在关于社会科技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付出的社会代价更低(相对而言)。而受限的自由资本在让经济拥有活力的同时又尽量避免了自由资本带来的本身固有的后遗症。这种配构是最优化的会一直保留下来,就算人类社会进入共产主义也会保留这样的配构。
B:尽管西方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很早,工业化很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尽管西方人均物资拥有量要更高但是其所处社会阶段其实与中国现阶段差不多,甚至还更低。对人类社会所处阶段判断的重要一点在于人类个体的观念的进步进化,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根本也是社会进步进化的根源。西方政府对经济的掌控力度因为所选择的所有制而导致比中国更低,治理国家的效率更低成本也更高,在科技发展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付出的成本也更高,在消除种族歧视,民主自由上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或者说只是停留在纸面意义上),所以现在西方面临很多社会难题而无措,根本还在于观念需要发展更新,现在的社会与古代社会已经有根本性的不同,还在采用古人的理念不出事才怪。
社会第二阶段:1:政府进一步满足人民对于生活的需求(各个国家,地区,地域,时期因为各种情况的不同人民对于安宁生活的具体内容需求是不一样的),人民拥有真正的民主与自由。(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与自由?就是在不危及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共同利益,不对他人造成危害的基础上能享受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各种行为)
2:对于各种事物人们能进行比较正面的是非判断。提倡鼓励在遵守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共同利益,不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基础上拥有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向方式,并得到他人尊重和尊重他人的思维。新的思维不同的思维会带来不同的观点构思,会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3:教育能覆盖更多人群,(教育模式公有化(主要针对目前的那种贵族学校模式即必须有钱才能得到好的教育而不是因为求学的人的本身资质),教学模式精英化与利用假期进行选择集训化)。
4:通过贸易交流让更多国家,地域,种族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更多的选择,更低的生活成本,更安宁)比如我们国家进行的一代一路。
5:完善对自由资本的监控(资本是逐利的,所以对保持经济活力,改善人民生活是有好处的,但是在资本的自由运作过程中会带来不少的问题给国家以及人民造成伤害,所以必需受到监控)
社会第三阶段:1:因为物质交流与文化交流的加深,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以及大部分国家间基本做到真正消除偏见歧视(包括政治与种族)认同生存权,意识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
2:高级人工智能受到政府的严密监控以保障运用到对人民生活有益的方面;对人类进化进步有利的方向。
3:核聚堆的实用化,以及更高储能电池,高含能物质的商用化解决了能源问题。核聚堆的小型化解决了建造星舰的最初动力问题,科技界进行更深入紧密的合作,开始进行星球地表环境改造科技的研究开发。人类正式站在星航的门槛上。
4:主要国家间的合作更加广泛,对于分歧不在采用军事手段,而是协商与管控,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产主义:1:国家慨念开始消亡(军事力量不在做为国家之间解决分歧的手段)国家之间的关系更类似于大地区之间的关系。
2:人类知识的学习方式类似于数据传输,知识是创造财富的基础,才是真正的共同进步进化富裕的基础。才是真正的共同资产。
3:因为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普遍运用,高级人工智能受到政府的严密管控,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方面政府能完全满足人民的需求。
4:公有制与受限的私有制共存。自由资本受到监管,自由资本本身也意识到在运作中带来的各种弊端并且也在努力自己进行避免。
5:人类掌握初级的星球地表环境改造科技,让最初的星际殖民成为可能。中国开始建造盘古舰队,西方开始打造诺亚方舟,其实都是星球环境改造舰队。(连星球环境改造舰队都不能建造,那么星际远航还是不提为好)。

另外:1:通过近70年的时间证明,我们目前的政府(中国大陆现政府)是合格的。
2:资本主义社会可以通过国家控股,入股的方式完善对经济的掌控,对人的观念的更新进步而进行社会升级。西方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出在他们的政治(特别是国家间关系方面)理念是建立在古代人的理论上的。人类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一定要靠革命才能进行。
3:如何理论的产生必然带有历史特色,历史特色的另一面就是历史局限。
4:帝国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的高级形态而是歧路。
5:不仅有玩火者自焚,还有殃及池鱼,还有历史上已经发生过了两次森林大火。
未来10年,应该是比较痛苦的,
内在矛盾:因为目前中国经济总体量虽然很大,但是不规范的地方太多,以及政策过多的干预经济、应该监管的,政府反而力度不够、法律不完善等,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市场开始倒逼政府改革;
外在因素同时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世界的交融越来越紧密,其他国家为获得公平的贸易,也开始要求和促使中国进行自我改革。
预计改革有个10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相对比较完善,改革过程一旦完成,中国经济将会有再次突破发强劲发展。
本文标题: 中国文化输出这几年是否有向好的趋势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983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颜真卿的一生秦统一天下,六国抵抗,刘邦统一天下为何没有反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