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河南的灾民逃荒会沿着陇海线往陕西跑呢

发布时间: 2021-10-16 04:02:2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5

1943前后,河南当时的灾民可能能逃亡的城市都有哪些?那个时侯延安是共产党的地盘吗?能逃得过去吗?看过《1942》吧,影片中张国...

为什么河南的灾民逃荒会沿着陇海线往陕西跑呢

1943前后,河南当时的灾民可能能逃亡的城市都有哪些?

那个时侯延安是共产党的地盘吗?能逃得过去吗?
看过《1942》吧,影片中张国立向陕西逃亡,都被拦回来了。延安在陕西的北面,受到国民党军队的严密封锁,难民跑到那里去几乎不可能。
由于历史习惯和当时的战争形势,河南灾荒的时候难民一般都会往湖北、陕西、贵州等西、南方向逃亡,往北跑的不多。不过,1942到1944年间灾荒的时候,还是有一部分灾民向北进入共产党控制的根据地的。这批人受到了比较好的救济,共产党对他们进行的妥善的安置,比如每个村安置8个灾民,供给保证其基本生活的物资等。不过说实话,这也就是往北跑的难民比较少,要是人太多的话,恐怕共产党也吃不消了。

河南人逃荒到陕西 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有什么历史原因吗?

河南人逃荒到陕西,为什么不去别的地方?因为河南人去陕西的原因就是陕西的人比较预防后,一般人家都是打得动里边的粮食是存的很多,他们每年的粮食都会存到一个洞子里,如果是没有粮食,闹饥荒的时候,人家会把这粮食给拿出来吃的,他们还会各自腌黄菜,或者是什么东西让自己能够生存?所以河南人逃荒的都会去山西,它的历史就是因为人家的地特别的也能打粮食,人家也特别的能存粮食
1.1942的那场旱灾,河南人有逃荒到其他地方的,只是较少;
2.当时的陕西八百里秦川,物产也较丰富,也少受天灾;
3.河南的文化传统和陕西较接近,可以说两地有较多的文化认同感;
4.其他地方不是受灾、物产不丰,就是文化认同感差。
5.最重要的,当时陕西大部没有被日本占领。
交通原因,还有当时打仗,京广线上麻烦多,日本占领了华北,华南情况不乐观,路不通,山东也是,日本人占领了,唯一就是西面了嘛,延安啥的,当时没有被日本人占领。
关键是日本鬼子占领了华东和华中,山西山东不都被霸占了嘛,湖北湖南就更不用说了,所以逃往陕西是明智之举,过了秦岭武关就万事大吉,因为商洛汉江中下游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顺着陇海线一直到宝鸡,都有当年逃荒的人安居在那里。铁路也只到宝鸡为止,如此看来,陕西真是好地方,不像电影演的那么没人性。
那边主要是“人少地多”

电影<1942>中河南发生旱灾后,灾民为什么都往陕西躲灾呢?

如题。
因为陕西渭河平原一带相对富庶,而且陕西也是离豫西最近的地区,河南东部已经是日占区。
河南很多地方都流传自己祖先是从西边来的,洪洞大槐树之类的,所以往西跑,而且42年很多灾民往西走是为了到洛阳搭火车。
下面的是1942的作者说的。。。。
河南人为什么逃荒到山西
提问背景 1942年,河南人逃荒都是往山西、陕西、甘肃走的。在逃荒路上,饿死300万人不仅是灾荒和战争的因素,还有背后很深刻的原因。这是小说《温故1942》年的创作背景。1991年,刘震云沿这条路线走过一趟,采访到很多还活着的当事人,听他们讲述,感觉非常震撼,不是被1942年的惨状,而是1942年的被遗忘。
记者:我看到你说过为了拍《温故1942》,和冯导来过山西?
刘震云:是啊,河南人逃荒往西走,要不去山西,要不去陕西。其实我觉得去东北逃荒比较划算,地广人稀,土壤肥沃,但河南没有人往东北去,其实山西的某些地方比河南还贫瘠,他为什么要往山西去呢?
记者:您找到答案了吗?
刘震云:我找到了。因为第一个从河南逃荒的人是去的山西,第二个、第200个、第2万人都会去,因为那里有熟人,有落脚处,有照应处。那条路上的河南人在临死之前给世界留下最后一次幽默。比如老张马上就被饿死了,他想的不是妻离子散,他想的是两天前死的老李,“我比他值了”。路上饿死了个人,后面的人上来割肉,一割肉这人醒了,说“大哥,我还行”,割的这人说:“大哥,你不行了”。这人一想,转头又死了。我想说的是悲剧中藏着的幽默和喜剧比悲剧本身还要震撼人。
本文标题: 为什么河南的灾民逃荒会沿着陇海线往陕西跑呢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973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知乎不黑夷陵之战现代战争中军人想靠抢发横财是不是比古代要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