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余秋雨说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好的一部

发布时间: 2021-10-13 09:03: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1

《二十四史》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是哪一部?二十四史中完整的通史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传记史书。它...

为什么余秋雨说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好的一部

《二十四史》只有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是哪一部?

二十四史中完整的通史是《史记》。《史记》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传记史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初年的3000多年历史。始元年,司马迁开始创作《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前后历时14年才完成。《史记》百科全书共收录列传12篇(记载历代帝王成就)、家传30篇(记载诸侯国和汉朝王公兴衰,并授勋),列传70篇(记载重要人物言行,主要描写人民大臣,最后一篇为前言),表10张(重大事件年表),书8本(记载各种法规、仪式、音乐、律令、历法、天文)。《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01 《后汉书》并称为“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开创性的纪传体修史方法被后世的“正史”所继承。《三国志》也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鲁迅老师誉为“史家绝唱,《史记》无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传记通史。作者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这本书记录了从古代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初年3000多年的历史。始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创作《史记》。花了14年才完成。《史记》百科全书共收录列传12篇(记载历代帝王成就)、家传30篇(记载诸侯国和汉朝王公、勋臣、贵胄兴衰)、列传70篇(记载重要人物言行,主要描写人物和大臣,最后一篇为前言)。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载各种法律法规,包括礼、乐、律令、历法、天文、禅宗、水利、财政使用),共130篇,52.65万余字。

其他通史:《资治通鉴》常《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多卷本编年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以事件为目标,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至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淮南停笔之时,涵盖了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在这本书里,编者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学习。宋神宗认为这本书“以史为鉴,治道丰富”,即以历史得失为教训,强化统治,故定名为《资治通鉴》。

当然是史记了,因为史记当中记载了非常多的历史,而且史书非常真实,是非常重要的一本书。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非常详细。
是《史记》这一部,《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记载了3000多年的历史。

毛主席为什么一生看无数次《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这部巨著记载的我国长达4000多年的社会历史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鉴往知来、治国安邦、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镜鉴宝库。

此外,毛泽东苦读《二十四史》至少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从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没有出国留学的思想渊源来看,是为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之大要。当年他的同代人中有不少人都出国求学了,他的同学也劝毛泽东出国磨砺,但毛泽东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留在了国内。

第二,他那时认为留在国内探索的好处是:看译本较原本快速得多,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

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功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

他还说,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为了借鉴历史,从历史中寻求治理国家的启示、经验和教训。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包括学习研究《二十四史》,了解把握“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为今天的现实斗争服务。鉴往知来,是为了治国安邦。

学习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的精华,汲取对今天、明天,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建设和发展有益的东西,让其更好地为现实斗争和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毛泽东酷爱历史,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二十四史》一贯的主张。

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喜欢阅读传统的经、史、子、集著作,“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这是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的态度。他对史籍的爱好,贯穿于他的一生。

  毛泽东读得最多的、批注最多的历史书籍是《二十四史》。中南海毛泽东故居藏书中有一部清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这部《二十四史》,是1952年工作人员根据他阅读中国古籍的需要而添置的。这是一部大字木刻线装本,毛泽东生前特别喜爱,每次去外地视察工作,参加会议和调查研究时,他老人家都嘱咐工作人员带上这部史籍,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读到哪里。从50年代到60年代、70年代,无论在外出的火车上、飞机上,无论在住地的会客厅里、书房里、办公室里、卧室里,无论白天、黑夜,工作人员随时都可以看到他老人家凝神静气地读《二十四史》的身影。

  如果说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开始阅读《二十四史》还只是单本、篇章,那么从1952年之后,毛泽东读乾隆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就是全面、系统地研读了。这部《二十四史》,毛泽东整整读了24年。

  1975年,毛泽东已经82岁高龄,而且眼睛患白内障,逐渐看不清东西了,医生建议他每天不看书或少看书。他对医生的话毫不在意,每天照样看书。实在不能看了,就让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书。1976年5月,毛泽东的病情不断加重,身体素质越来越差。6月初,他突患心肌梗塞,经及时挽救,脱离了危险。之后不久,毛泽东许多时间都处在昏迷半昏迷状态,靠鼻饲生活。据医疗组的护理记录,1976年9月8日这一天,毛泽东看文件、看书11次之多,共计2小时50分钟。毛泽东读过多遍的这部《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南史》等分册就一直放在他的身边,这部书一直陪伴着他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毛泽东为什么如此下功夫读《二十四史》呢?笔者认为,《二十四史》这部巨著记载的我国长达4000多年的社会历史无所不包、无所不有,既有史学价值,又有文学价值,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鉴往知来、治国安邦、修身齐家、为人处世的镜鉴宝库。此外,毛泽东苦读《二十四史》至少还有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从毛泽东在青年时代没有出国留学的思想渊源来看,是为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之大要。当年他的同代人中有不少人都出国求学了,他的同学也劝毛泽东出国磨砺,但毛泽东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留在了国内。他那时认为留在国内探索的好处是:看译本较原本快速得多,利于在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功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他还说,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道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

  毛泽东虽然没有走出国门,壮游世界。相反,当许多人在国外住洋房,吃面包时,他却走向了中国的穷山僻壤,走向了社会的最底层,住茅屋,吃南瓜。通过调查了解中国社会问题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从读“无字之书”中获得了丰富的中华民族的社会历史知识。

  毛泽东青年时期的这些想法、看法、做法,特别是他的“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的主张,与他后来下功夫读《二十四史》是密切联系的。前者是因,后者是果。毛泽东晚年还坚持读《二十四史》,就是为了更好地、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就是为了对自己的国家知道得更多一些。《二十四史》就是了解我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的最好的、最完整的知识宝典。

  要全面地了解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不可不读《二十四史》。正如1975年毛泽东与芦荻老师关于读《二十四史》的谈话时所说的,一部“二十四史”大半是假的,所谓实录之类也大半是假的。但是,如果因为大半是假的就不读了,那就是形而上学。不读,靠什么来了解历史呢?反过来,一切信以为真,书上的每句话,都被当作真实的信条,那就是历史唯心论了。正确的态度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它、批判它,把颠倒的历史颠倒过来。

  这就清楚地说明,毛泽东下苦功读《二十四史》,就是为了了解中国历史,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了解中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

  第二,为了借鉴历史,从历史中寻求治理国家的启示、经验和教训。学习研究中国历史包括学习研究《二十四史》,了解把握“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最重要的目的是要为今天的现实斗争服务。鉴往知来,是为了治国安邦。学习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有批判地继承和发展我们民族的文化遗产的精华,汲取对今天、明天,政治、社会、经济、科学、文化等建设和发展有益的东西,让其更好地为现实斗争和建设事业服务,这是毛泽东酷爱历史,孜孜不倦地学习研究《二十四史》一贯的主张。

  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就强调指出,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总结,是我们学习的另一任务。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1960年12月24日,毛泽东在会见古巴妇女代表团和厄瓜多尔文化代表团时的谈话中对中国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又一次作了很好的阐述。他说,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主要是封建时代的文化,但并不全是封建主义的东西,有人民的东西,有反封建的东西。要把封建主义的东西和非封建主义的东西区分开来。封建主义的东西也不全是坏的。我们要注意区别封建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时期的东西。当封建主义还处在发生和发展的时候,有很多东西还是不错的。反封建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全部可以无批判地利用的。封建时代的民间作品,也多少都还带有封建统治阶级的影响。我们应当善于进行分析,应当批判地利用封建主义的文化,而不能不批判地加以利用。反封建主义的文化当然要比封建主义的好,但也要有批判、有区别地加以利用。我所了解的是这样,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这样。至于充分利用文化遗产,我们现在还没有做到。中国古典著作多得很,现在是分门别类地在整理,用现代科学观点逐步整理出来,重新出版。

  “对中国的文化遗产,应当充分地利用,批判地利用。”这样的主旨是毛泽东晚年读《二十四史》的内在主要的动因。他老人家晚年不仅下了很大功夫读《二十四史》,而且还下了很多功夫读《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纲鉴易知录》、《通鉴纪事本末》、《续通鉴纪事本末》等多种稗官野史。彭德怀说,在党内真正懂得中国历史的还只有毛主席一人。周恩来说,毛泽东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

  我们从图书服务工作中还知道,晚年的毛泽东,不仅自己下了很大功夫读《二十四史》,而且常常将他读过的认为有意义的人物传记等分册送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彭真、彭德怀、陈毅等中央领导人阅读。他老人家生前非常重视《二十四史》等史书的标点出版工作。他曾多次向全党同志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就要求有关方面组织安排《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史籍的标点出版工作,首先指定标点《二十四史》的前四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1959年后,有同志建议将其余二十史加上《清史稿》,全部加以整理,毛泽东深表赞同。在他的支持下,集中全国专家学者的力量,对这部史书加以标点、分段、校字,大大便利了历史研究工作,也为更多的人学习中国历史提供了方便。

二十四史,那一部是完全意义上的通史?

《汉书》《史记》《三国志》《左传》那一部是意义上的通史?
二十四史中一部完全意义上的通史是《史记》。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史记
“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

二十四史中最好的是哪部?

《二十四史》篇幅最大的是《宋史》
《宋史》包括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多的一卷史书
本文标题: 为什么余秋雨说明史是二十四史中最好的一部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937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残暴”,还能坐稳江山小孩把牛奶当水喝有没有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