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能否成为邺城的继承者

发布时间: 2021-10-12 14:04:4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0

曹操的都城在洛阳,怎么葬在安阳?首先纠正一点,曹操的时候,东汉名义的都城还在许都,没在洛阳;其次,曹操时期真正的政治中心是邺城,...

安阳能否成为邺城的继承者

曹操的都城在洛阳,怎么葬在安阳?

首先纠正一点,曹操的时候,东汉名义的都城还在许都,没在洛阳;

其次,曹操时期真正的政治中心是邺城,后来成为他为魏公魏王时的封地。曹操晚年基本上都呆在邺城,许都那边则是汉献帝和拥汉派居多,曹操晚年很少去,基本都是二荀在中间传话。

第三,关于邺城,其地望有两个。曹操时代的邺城在今天河北临漳,安阳和临漳是紧挨着的,换句话说,安阳境内的一部分在当时属于邺城的城郊,这样曹操葬在现在的安阳就很正常了。这个邺城在历史上称为北城,其后曹丕称帝,还将其作为陪都之一。五胡十六国时还做过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国的国都。

而另一个邺城则就是在安阳,历史上称为南城。这是在南北朝的东魏时期建造的,比北城要大,从此安阳也成为邺城的一部分。

说这个是为了说明,曹操时代的安阳境内还不属于邺城的城内,应该属于城郊,在那里安葬是很正常的。古代皇帝都喜欢在都城或政治中心的城郊安葬的。

另外曹操当时毕竟不是皇帝,而是诸侯王,诸侯王葬在自己的封地内而不葬在东汉的首都貌似才合理吧。
其实曹操弄了很多墓在当时没人知道曹操究竟葬在什么地方害怕有人挖他的墓所以弄了很多地方
楼主啊,都城和君主的目的可是不一定在一个地方的啊

秦始皇的都城在咸阳,他老人家的皇陵不是在西安?
现在安阳考古曹操墓所处的位置在讲武城南约20公里的地方,这一地理位置与《遗令》相差甚远。安阳考古曹操墓所列依据也多来自曹操《遗令》,但是专家却断章取义,忽略了“登台西望”的内容。曹丕在离开邺城远赴洛阳时也留下了登台祭奠曹操的诗句(曹丕《临高台》),判断曹操墓,曹丕的文字不能不考虑。、
估计死后为了躲避盗墓跑到这里的!

历史上的邺城市现在的哪里呢?

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

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邺城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城市,也是当时北方两强曹操和袁绍争夺的核心地带。以这座城市为中心,足以控制北方,并进一步争霸全国。这里也就成为了三国南北朝的古都。

扩展资料:

邺城春秋时属卫国,战国时为魏地,西门豹治邺时大修水利引漳水溉邺,城市得到首次发展。便利的水陆交通加上人口及生产资料的不断积累,很快取代邯郸而成华北第一重镇。

直至汉末,经由曹魏时期开凿的一系列运河如利漕渠、白马渠等,特别是因北伐需要,开白沟、平虏、泉州三渠,从而形成了一条由邗沟、汴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连接起来的由江淮直通北方、南北贯通的运河系统。

邺城地理位置尤其优越,为北方沟通河南河北(指广义的黄河南北)、连接山东山西(指广义的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交通要冲。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及交通条件,前倚大河,背靠高山,进可攻退可守,必然造就邺城在近四百年乱世中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邺城

经过多年研究我知道为什么七大古都为什么说安阳而不说临漳或邯郸了!
欢迎各位看官评头论足。会说的赶不上会听的:第一,三台遗址(邺城)属于安阳还是邯郸管辖是现代区域划分问题,但曹操墓、西门豹祠、三台遗址都在安阳北边上就值得商榷了!自古以来南敬天北敬地,东、西汉朝更是风行:如曹操“南门秋操”的规定,洛阳“葬在北邙”的习俗,那有葬在西南方向的?你知道西北为上,北为上么?《三国演义》都知道尊重历史。
第二,曹操与袁绍大战,几番厮杀、几年争斗全是在洹水之南,割麦子清野,把冀州城周边人口迁居黄河南,谁割的、谁迁的《三国志》记载的明白,没有临漳什么事吧?打开冀州,进了邺城才在漳河边先后筑三台对吧?
第三,安阳老城历史上几经攻打,都记载不好打,我知道最早是秦国,之后是曹操:无奈之下决漳河水围安阳。别说历史,就现在的地势,临漳敢让决漳河水淹吗?

这有什么好争的,邺城是邺城,邺城遗址是邺城遗址,不能说现在邺城遗址属于邯郸,邺城就是指邯郸,这是两码事。比如,你家新批了一块宅基地盖新房,老宅子被村委会重新规划给了别人。你说,新宅子是你家,还是老宅子是你家。所以说,邺城就是指安阳,人家这叫传承。况且,隋朝以后到明朝,安阳就叫邺城。唐‘’杜甫‘’《石豪吏》里说的‘’邺城戍‘’的邺城,就是指安阳。只是,邺城遗址内的临漳人就很尴尬,现在都实行开发旅游,他们守着很好的旅游资源,安阳不能开发,邯郸不屑开发,这叫什么事。邺城在临漳,临漳属于邯郸管辖,之前临漳属于安阳市管辖。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 1979年12月,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月上旬,邺城考古队对河北临漳县邺城遗址东部的北吴庄(临漳县下辖村名)北漳河考古勘测时,发现约5米深的河滩沙地内有汉白玉碎块,在进行具体的考古勘探后,发现了此佛教造像埋藏坑。
邺城,古代著名都城。遗址范围包括今河北临漳县西(邺北城、邺南城遗址等)、河南安阳市北郊(曹操高陵等)一带。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境内,县城西南20公里处的漳河岸畔,南距安阳市18公里,北距邯郸市40余公里。始筑于春秋齐桓公时。东汉末年,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营建王都。邺城先后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黄河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1957年考古工作者对邺城遗址进行了首次勘察,1979年,邺城遗址被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1月,邺城考古队在临漳县北吴庄发现佛造像埋藏坑,挖掘出土2895件东魏、北齐石造像及残件,是目前所知建国以来出土最多的佛教造像埋葬坑。邺城遗址也是研究古代都城、建安文学、北朝文化的大型遗址。
历史上的邺城位于现在河北临漳县西,河南安阳市郊北一带。现在邺城仅存三处遗址,分别是金凤台,铜雀台,冰晶台。

邺的资料

邺城,遗址主体位于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西南的邺镇一带。是一处重要的古都遗址,是邺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1979年12月公布为临漳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7月2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5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东汉末年起,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是后赵皇帝石虎让名都邺城奢侈发展到空前的高峰。公元580年,邺城被毁,当时的相州、魏郡、邺县和所有邺城居民南迁至今安阳老城。

春秋邺城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了著名的三台(今河北临漳县三台村),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是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东魏位置
东魏建南邺城(考古发掘位于今河北临漳县境内),东西长6里,南北长8里18步。增修了许多奢华建筑,如太极殿、昭阳殿、仙都苑等。
那个唱着“天苍苍、野茫茫”的东魏主高欢,不仅在这里兴建楼台庙宇,还在这里安置了能自己演奏器乐的机器人,留下不朽的美谈。这一时期,统治者特别崇尚佛教,不惜动用大批力量修建佛教石窟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文物名胜,如灵泉寺、万佛沟、北齐石窟、响堂山石窟、洪谷寺风景区等,其中一些景点与著名的少林寺有着千丝万屡的因缘。

东汉邺城
东汉建安十八年(213)魏王曹操营建的王城。城址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漳水之滨。后赵、前燕、东魏、北齐等朝代都先后定都于此。
据文献记载,邺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7里,南北宽5里。有两重城垣:郭城和宫城。郭城有7座城门(南面3座,东、西各1座,北面2座);城中有一条东西干道连通东、西两城门,将全城分成南北两部分。干道以北地区为统治阶层所用地区,正中为宫城,内有举行典仪用的建筑和广场。宫城以东为宫殿、官署。官署东为戚里,是王室、贵族的居住地区。宫城以西为禁苑──铜雀园,其中有粮仓、武器库和马厩;园西北隅凭借城墙加高筑成铜雀、金虎、冰井等三台,平时供游览和检阅城外军马演习之用,战时作为城防要塞。东西干道以南为一般居住区,划分为若干坊里;3条南北向干道分别通向南面3座城门,中轴线大道北通宫城的北门──端门。城的东门外为对外交往和设市之地;迎宾馆──建安驿设于此。邺城的西门外有大片皇家苑圃和水面,曹操曾在此操练水军。为供城市用水,引漳河水从铜雀三台下流入宫禁地区,一部分河水分流至坊里区,从东门附近流出城外。
邺城的主要宫殿毁于西晋末年。公元 334年后赵石虎迁都邺城时,沿用曹魏时的布局重建。公元6世纪北齐在城南增建新城,史称邺南城。
邺城的规划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史上有重要意义。它继承了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改进了汉代长安宫城与闾里相参、布局松散的状况。邺城是一个功能分区明确、结构严谨的城市,主要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形相交于宫门前,把中国古代一般建筑群的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布局形式对此后的都城规划如隋唐长安城等有很大影响。

唐宋邺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隋公兼丞相杨坚镇压了对自己不服的相州(治所邺城)总管尉迟迥,为了防止河北反杨势力死灰复燃,遂下令火焚邺城,一代名都成为废墟。相州、魏郡和邺县及大部分居民一并南迁至安阳城,于邺城旧址置灵芝县。此时安阳代替邺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原旧邺县地划入安阳县,同时安阳县更名为邺县。
公元590年,隋开皇十年,安阳县恢复旧名,在故邺都复置邺县。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改邺县为镇,邺县地并入临漳县,县名迄今未变。
1947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水冶地区,中国共产党在平汉铁路以东,冯宿桥以西和原临漳县漳河以南地区设置安东县。
1947年5月初改安东县称邺县,县政府驻辛店集,后迁孙陶(今临漳县孙陶镇)、隆化等村,属太行五专区。1954年9月,邺县并入安阳县。邺县治所历史上在安阳县崇义村。
因邺县、魏郡、相州长期治邺城,在人们的心目中便形成了一种习惯认识,即它们的治所就叫邺城,又因古邺城已不复存在,特别是邺县移治安阳后,安阳城自然就成了新的邺城。隋唐以后的邺、邺城、邺下、邺中都是指的安阳城,如李白《邺中赠王大》中的“邺中”及杜甫《石壕吏》诗中“三男邺城戍”等。又史载称,安阳是邺城的后身和继承者,杨坚毁邺城,不仅移相州,邺县的州县治所于安阳,且移其人民于安阳,故邺之后身乃安阳而非临漳;若以地名沿袭而言,唐宋人所谓邺,辄指安阳。安阳于唐宋时,或为相州州治,或为邺郡郡治。古邺城隋以后至宋熙宁以前为邺县县治,而邺县乃相州邺郡属县。宋熙宁中废邺县入临漳,然临漳仍为相州属县:金升相州为彰德府,元、明、清因之,民国仍隶属河,临漳之改隶河北在解放后,为时不长。
本文标题: 安阳能否成为邺城的继承者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928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何伊斯兰教的传统分布版图和旧大陆干旱地区有较大的重合性为什么汉朝女性可以离婚,并且二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