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奋六世之余烈」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9-30 22:04:0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8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各自主要功绩如何?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终于兼并六国同意天下,但是只短短10几年就灰...

历史上有哪些「奋六世之余烈」的故事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各自主要功绩如何?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统一,南征北战东讨西杀终于兼并六国同意天下,但是只短短10几年就灰飞烟灭,这是什原因。

除了秦二世昏庸无能,赵高贪婪歹毒外还有原因吗?

老苏认为秦朝之所以如此迅速灭亡还有三大原因。

一是,以秦王国自商鞅变法100多年来,国力强大了但是老百姓并没有多少实惠,而且对百姓严刑峻法的统治已经是机械性僵化统治了,陈胜吴广起义就是大水导致延误到达日期,按律斩首,这才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敲响秦王朝丧钟。乱世用重典,太平时代百姓要休养生息,但是秦朝没有修养生息。

二是,六国灭亡时间太短只不过10几年,六国百姓还留恋六国,对新政府效忠心里还没形成,而且秦王朝用民太狠,人民仇恨秦王朝,六国旧贵族充分认识到这点,大泽乡起义已发生六国就分分在就地举事就充分证明了这点。

三是,秦王朝没足够外围力量保护中央政府,秦王的子侄没被封王,王族力量薄弱,秦王朝看到了周朝分封制的弊端于是矫枉过正,对分封制完全抛弃,导致王族力量薄弱,战乱一起,没有坚定的抵抗力量,靠章邯的力量不行,导致一发不可收拾,章邯一降就没抵抗力量了。试想如果子婴有封地,有军队加之其英明神武,或可以力挽狂澜。

可惜历史没有或许。李斯赵高害死秦朝。

贾谊的一篇《过秦论》天下闻名,其中有一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这六世之余烈具体指的是哪六世?他们又有哪些“余烈”留于秦始皇呢?

秦孝公嬴渠梁,公元前361年至前338年在位,在内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富国强兵,并迁都于咸阳,对外和亲楚国,盟约韩国,联合齐、赵攻打魏国,将战国七雄中最强一国魏国削弱,自此魏国一蹶不振,开疆拓土为秦国统一打下基础。

秦惠文王赢驷,孝公之子,公元前337年至前311年在位,赢驷继位之初为平息宗室仇怨车裂商鞅,但却沿用商鞅之法制,公元前325年始称秦王。当政期间重用各国来投人才,扫义渠,灭巴蜀,出函谷,下商於,为秦国打下巴蜀这个富庶的后勤粮仓,扩大了秦国土地,使秦国进一步强盛。

秦武王嬴荡,惠文王之子,公元前310年至公元前307年在位,时间很短了,在位期间平定蜀乱,攻克宜阳,设置丞相,这位武王是举重爱好者,公元前307年与大力士孟说比试举鼎,结果“绝膑而亡”。

秦昭襄王赢稷,惠文王之子,武王异母弟,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历史上长命君主之一,在位早年其母宣太后掌权,外戚魏冉执政,先后战胜齐、楚、赵等国,取得河东、南阳、黔中等大片土地,迫使楚国迁都,从此再无强盛起来;后期任用范雎为相远交近攻,公元前公元前260年,秦名将武安君白起在长平一战灭赵军45万,彻底打残强敌赵国,并于公元前256年灭亡周朝和西周国,奠定了秦国统一战争的胜利之基础。

秦孝文王嬴柱,昭襄王之子,公元前250年在位,正式在位时间仅仅三天(主要是昭襄王活的太久了,公元前251年其父死后嬴柱为其守孝,守孝期满后继位三天去世)以致功绩不显,属于打酱油的角色。最大功绩可能是立对了太子嬴子楚(秦始皇之父)。

秦庄襄王嬴子楚,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公元前249年至公元前247年在位,在为期间攻灭东周国,并吞并韩赵魏三国大片土地。虽也属于打酱油的角色,但他结交了一个有眼光的政商吕不韦,生下了一个好儿子嬴政。死后其子嬴政继位,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后,称始皇帝,并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其实我感觉秦孝公之父,秦献公嬴师隰功绩也很大,至少比那两个打酱油的秦王功劳要大的,但是不知贾谊为什么不说是“奋七世之余烈”?

贾谊的《过秦论》里面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那么这六世主要是哪六世呢,这六世到底有哪些功绩,导致后来秦始皇可以轻而易举的统一天下呢?

秦孝公

第一世:秦孝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在位23年

秦孝公是六世里面唯一一个称呼是公不是王的,也是秦国最后一个公了。之后的称呼就都变成王了。之所以六世从秦孝公算,因为这哥们的贡献可以说是要多大有多大了。我们知道春秋五霸有秦国的秦穆公,但是从那之后秦国一直不怎么样了。主要是因为地处最西边和蛮夷接壤,而且东边又是晋国。可以说只要晋国一直在的话秦国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战国初期的时候也是,晋国虽然分裂成三个国家了,但秦国这回还是很弱。有一次中原诸侯会盟,没有通知秦孝公,这下秦孝公嬴渠梁受刺激了,怎么说我也是一个山头的老大,你们开会不叫我,分明是觉得我没有资格,看不起我。于是就开始发愤图强。

这哥们发愤图强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任用商鞅变法。这个可以说不仅影响了秦国,甚至至今对中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商鞅可以说是彻底的把这个国家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了,所以人都是战争机器上面的零件。具体的变法内容就不多说了。本来这个地方就民风彪悍,这下打起仗来就更加不要命了。之后为了,秦国以后的更好的发展和减少变法的阻力,秦孝公又迁都咸阳。外外交上面,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之后重要的就是把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给夺回了。我们知道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想打谁打谁的。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在位23年。虽说在对外战争上面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这下秦国的内功练的已经无人能敌了,这也为之后的秦国吊打别人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第二世: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在位26年

秦惠文王

如果说秦孝公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惠文王就是更上一层楼了。我们知道战国初期变法的很多,魏国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等。但是虽说变法初期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一旦支持变法的国君死后,之后的国君可以说都毫无列外的废除之前的变法。因为有时候太子是容易被人忽悠的,而且守旧的人在变法中都是吃亏的,所以一旦新君登基,这些人肯定想尽一切办法废除之前的变法。

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人,而且对于坚持商鞅的变法可以说是最大的功劳。虽说在登记初期的时候把商鞅杀了,但是在史书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其实并不是一个完人,尤其是秦惠文王登基的时候商鞅真的是一个彻底的权臣。杀了他可以立威,而且当时秦国已经走上正轨了。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尤其是平巴蜀,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这可以说后期是秦国的粮仓。后来重用张仪,可以说完全是秦一国之力和其他六国玩的。而且还一直是赢得状态。之后就继续打魏国,楚国和西北的义渠。可以说为秦国的统一增砖添瓦了很多。

第三世: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在位3年

《芈月传》里面的秦武王

这哥们是来凑数的,看谥号就知道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还顺便把张仪给赶走了。他虽说好战,但是还喜欢自己上战场。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也是非常逗,举鼎累死的。我觉得他为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死的比较早。

第四世: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在位55年

秦昭襄王

光看年数就知道可以做很多的贡献了。秦武王累死之后没有子嗣,他弟弟就上来了。这哥们可以说作为非常的打。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尤其是这个策略可以说是秦国后期的基本国策了。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可以说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过能与秦国抗衡了。

第五世:秦孝文王在位时间3天

秦孝文王

这哥们是纯属来打酱油凑数的。我们看数字就知道他是公元前302年出生的。他爹干了55年大王,死的时候他都52岁了。结果刚登基还在为自己的爹守孝就死了。正好三天。不过他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就是立异人为太子,异人大家并不清楚,但是他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了。安国君生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成为太子后,便将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立为正夫人,号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直没有子嗣。安国君有一位排行中间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因生母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而作为秦国公子在赵国作人质。后在吕不韦的活动下,华阳夫人成功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接班人。不过这班接的确实有点早。

第六世:秦庄襄王前250年—前247年在位三年

秦庄襄王

这个人就是秦孝文王的那个儿子异人了,他的最大的贡献估计就是有了个秦始皇的儿子。之后早点同意国家了。这哥们在位时间也比较晚,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污点,不过灭了当时的东周国。西周国被他爷爷灭了。之后就是秦始皇登场了。

可以这样说,一共是六世,但是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都是来凑数打酱油的,没有他们也照样不会影响秦国的统一。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这六世到底有哪些功绩?

贾谊的《过秦论》里面写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那么这六世主要是哪六世呢,这六世到底有哪些功绩,导致后来秦始皇可以轻而易举的统一天下呢?

秦孝公

第一世:秦孝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在位23年

秦孝公是六世里面唯一一个称呼是公不是王的,也是秦国最后一个公了。之后的称呼就都变成王了。之所以六世从秦孝公算,因为这哥们的贡献可以说是要多大有多大了。我们知道春秋五霸有秦国的秦穆公,但是从那之后秦国一直不怎么样了。主要是因为地处最西边和蛮夷接壤,而且东边又是晋国。可以说只要晋国一直在的话秦国是永远没有出头之日。战国初期的时候也是,晋国虽然分裂成三个国家了,但秦国这回还是很弱。有一次中原诸侯会盟,没有通知秦孝公,这下秦孝公嬴渠梁受刺激了,怎么说我也是一个山头的老大,你们开会不叫我,分明是觉得我没有资格,看不起我。于是就开始发愤图强。

这哥们发愤图强做的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任用商鞅变法。这个可以说不仅影响了秦国,甚至至今对中国都有深远的影响。商鞅可以说是彻底的把这个国家打造成一个战争机器了,所以人都是战争机器上面的零件。具体的变法内容就不多说了。本来这个地方就民风彪悍,这下打起仗来就更加不要命了。之后为了,秦国以后的更好的发展和减少变法的阻力,秦孝公又迁都咸阳。外外交上面,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之后重要的就是把魏国占领的河西之地给夺回了。我们知道魏国是战国初期的霸主,想打谁打谁的。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公元前338年在位,在位23年。虽说在对外战争上面没有多大的成就,但是这下秦国的内功练的已经无人能敌了,这也为之后的秦国吊打别人奠定了很大的基础。

第二世: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年—公元前311年在位,在位26年

秦惠文王

如果说秦孝公为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那么秦惠文王就是更上一层楼了。我们知道战国初期变法的很多,魏国的李悝变法、吴起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韩国的申不害变法等等。但是虽说变法初期都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一旦支持变法的国君死后,之后的国君可以说都毫无列外的废除之前的变法。因为有时候太子是容易被人忽悠的,而且守旧的人在变法中都是吃亏的,所以一旦新君登基,这些人肯定想尽一切办法废除之前的变法。

秦惠文王是秦国第一个称王的人,而且对于坚持商鞅的变法可以说是最大的功劳。虽说在登记初期的时候把商鞅杀了,但是在史书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商鞅其实并不是一个完人,尤其是秦惠文王登基的时候商鞅真的是一个彻底的权臣。杀了他可以立威,而且当时秦国已经走上正轨了。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尤其是平巴蜀,就是现在的成都平原,这可以说后期是秦国的粮仓。后来重用张仪,可以说完全是秦一国之力和其他六国玩的。而且还一直是赢得状态。之后就继续打魏国,楚国和西北的义渠。可以说为秦国的统一增砖添瓦了很多。

第三世: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在位3年

《芈月传》里面的秦武王

这哥们是来凑数的,看谥号就知道好战。,在位期间,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还顺便把张仪给赶走了。他虽说好战,但是还喜欢自己上战场。秦武王四年(前307年)八月,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两眼出血,胫骨折断,到了晚上,气绝而亡,年仅23岁。也是非常逗,举鼎累死的。我觉得他为秦国最大的贡献就是死的比较早。

第四世: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在位55年

秦昭襄王

光看年数就知道可以做很多的贡献了。秦武王累死之后没有子嗣,他弟弟就上来了。这哥们可以说作为非常的打。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尤其是这个策略可以说是秦国后期的基本国策了。又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手下文有范雎,武有白起等能臣良将。公元前256年攻陷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和西周国,俘虏周赧王,迁九鼎于咸阳。可以说之后就再也没有其他过能与秦国抗衡了。

第五世:秦孝文王在位时间3天

秦孝文王

这哥们是纯属来打酱油凑数的。我们看数字就知道他是公元前302年出生的。他爹干了55年大王,死的时候他都52岁了。结果刚登基还在为自己的爹守孝就死了。正好三天。不过他做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就是立异人为太子,异人大家并不清楚,但是他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了。安国君生有二十多个儿子。安国君成为太子后,便将他非常宠爱的一位妃子立为正夫人,号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直没有子嗣。安国君有一位排行中间的儿子名叫异人,异人因生母夏姬不受安国君宠爱,而作为秦国公子在赵国作人质。后在吕不韦的活动下,华阳夫人成功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为接班人。不过这班接的确实有点早。

第六世:秦庄襄王前250年—前247年在位三年

秦庄襄王

这个人就是秦孝文王的那个儿子异人了,他的最大的贡献估计就是有了个秦始皇的儿子。之后早点同意国家了。这哥们在位时间也比较晚,没有什么太大的作为,也没有什么污点,不过灭了当时的东周国。西周国被他爷爷灭了。之后就是秦始皇登场了。

可以这样说,一共是六世,但是秦武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都是来凑数打酱油的,没有他们也照样不会影响秦国的统一。

奋六世之余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出自哪里?

出自《过秦论》的上篇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此文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教训,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是一组见解深刻而又极富艺术感染力的文章。

上篇先讲述秦自孝公以迄始皇逐渐强大的原因:具有地理的优势、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正确的战争策略、几世秦王的苦心经营等。行文中采用了排比式的句子和铺陈式的描写方法,富有气势;之后则写陈涉虽然本身力量微小,却能使强大的秦国覆灭,在对比中得出秦亡在于“仁义不施”的结论。

“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意思为:秦始皇大力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六国。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西汉文帝时代,是汉代所谓的“太平盛世”,即“文景之治”的前期。贾谊以他敏锐的洞察力,透过表象,看到了西汉王朝潜伏的危机。当时,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逼使农民破产流亡,苛重的压迫剥削和酷虐的刑罚,也使阶级矛盾日渐激化。国内封建割据与中央集权的矛盾、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矛盾以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都日益加剧,统治者的地位有动摇的危险。

为了调和各种矛盾,使西汉王朝长治久安,贾谊在《陈政事疏》《论积贮疏》以及《过秦论》等著名的政论文中向汉室提出了不少改革时弊的政治主张。本文就是以劝诫的口气,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秦王朝政治的成败得失,为汉文帝改革政治提供借鉴。

1、简述:
西汉·贾谊《过秦论》。

2、原文节选: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3、译文: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以武力来统治各国,将东周,西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皇帝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秦始皇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把它划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愿意服从投降),把性命交给司法官吏。秦始皇于是又命令蒙恬在北方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不敢向下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秦始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来使百姓愚蠢;毁坏高大的城墙,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销毁兵刃和箭头,冶炼它们铸造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凭借华山为城墙,依据黄河为城池,凭借着高耸的华山,往下看着深不可测的黄河,认为这是险固的地方。好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官员和精锐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盘问过往行人。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己认为这关中的险固地势、方圆千里的坚固的城防,是子子孙孙称帝称王直至万代的基业。

4、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汉族,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人,字太傅。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即有才名,年轻时由河南郡守吴公推荐,20余岁被文帝召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为太中大夫。但是在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为长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长安,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坠马而死后,贾谊深自歉疚,直至33岁忧伤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著名。
高中没读过书么 过秦论都不知道
本文标题: 历史上有哪些「奋六世之余烈」的故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802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感觉欧洲历史很破碎播州好像比柳州和连州离长安更近,刘禹锡是不是被柳宗元坑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