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康熙时代的太子胤礽被废后重立,后来又废了

发布时间: 2021-09-02 05:58: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揭秘胤礽两次被废之谜:康熙为什么两度废掉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皇太子如果没有兄弟之情,更不懂得尊重皇帝老爹的隐私,确实是件很危险的事...

为何康熙时代的太子胤礽被废后重立,后来又废了

揭秘胤礽两次被废之谜:康熙为什么两度废掉太子胤礽

第一次被废
皇太子如果没有兄弟之情,更不懂得尊重皇帝老爹的隐私,确实是件很危险的事!

虽然立皇太子有集中皇权、削弱宗室、稳定人心的各种好处,却也让这个本来就娇生惯养的皇子性格上更加娇纵。而且康熙帝是有名的长寿皇帝,这也让胤礽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四十几年。他还曾对人发牢骚时说过:“古今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乎?”大有奇怪康熙为什么还不死的意思!
第二次被废

康熙给自己找了个台阶下,于是在1709年下诏立胤礽为皇太子。
按理说,胤礽经过上次的教训,应该收敛一下,讨康熙老人家的喜欢。可他还是故态复萌,重新结党营私,一个崭新的太子党又诞生了。随着太子党的不断壮大,康熙再次出手打击太子党。1712年,再次废了胤礽的太子之位。
胤礽两次被废,早已失去了康熙的信任。从此之后再也没能东山再起。雍正二年(1724年),胤礽凄凉地死在禁所内,终年51岁。
贝阙珠宫开水府
儿态尚眠庭院柳
永日闲从花里度
随波逐浪到天涯
朱弦曲怨愁春尽
修丹火候未曾闻
舫子窗扉面面开

康熙为什么让老二做那么多年的太子,立了又废,废了又立,虽然有利于防止出现其他儿子争宠的环境,

但是毕竟让他做了30几年太子,如果康熙突然驾崩呢?所以一定还是有喜欢他的理由。我似乎听说是因为二二哥的母亲原因,但是希望高手指点。
清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日巳时,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二十二岁,谥号“仁孝皇后”,胤礽是清代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中国官方正史上最后一位明立皇太子。

胤礽实际是康熙第七子,除康熙早殇诸皇子外序齿为皇次子。因其母亲难产而死其兄也过早夭折,所以称为了嫡长子,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

作为康自从小培养的太子,还是很优秀的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代为祭祀、监国,颇具令名。
(康熙二十五年闰四月,十三岁的胤礽在刚刚竣工的文华殿为满汉大臣讲学,此后,胤礽又多次在文武大臣面前讲解儒家经典)
至于废立原因是复杂的,并不仅仅是个人的因素
1、特殊时期
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
2、康熙虽然继承储君制度,但是并未限制其他皇子,明朝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但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
综上各种原因,皇位继承制度上弊端是导致9子夺位的根本原因。有鉴于此雍正使用“秘密立储”制度,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未根本解决)
康熙英明一世,晚年两次立废太子,身心俱疲最终凄凉离世
实际上,康熙帝两次废立太子,主要是由于康熙帝多子,在位时间又长,过早地公开册立太子,造成了康熙帝和太子间、太子和诸皇子间的矛盾和纷争。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使皇权受到了威胁,政局也因此动荡不宁,太子和诸皇子为了巩固与争夺储位,结党营私,勾心斗角之势日益严重。但废储之后,诸皇子的觊觎之心仍未消弭。谁来继承大清的皇位,康熙帝为此伤透了脑筋,但迟迟未有正式公布人选。
清代原无预立储位之制,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玄烨首开其例,年仅一岁的二皇子胤礽被立为太子。当时已有的两个皇子中,皇长子是庶出,生母身份卑微,而胤礽系孝诚仁皇后所生,符合立嫡长子的传统,名正而言顺,地位还是很稳固的。立为太子后,康熙对他悉心教育,最初似乎也颇得宠爱。但胤礽其人,才智平庸而性情贪婪,以至广收贿赂,专权结党,使康熙渐渐对他感到失望。1690年,在征讨噶尔丹途中,康熙身体不适,急召留在京城的太子胤礽来行营。胤礽赶到时,康熙躺在床上,胤礽脸上却未流露出焦急与担心,康熙十分不满。1698年,康熙大封诸皇子,让他们参与政务,后又逮捕了太子的亲信索额图,废黜之意已初露端倪。胤礽也感到很惶恐,经常偷偷察看虚实,在随康熙去围场途中竟然半夜三更掀开康熙帐幔向内窥伺,使康熙极为恐慌,疑心太子要害他。后在四十七年九月以“赋性奢侈”、“暴虐淫乱”、“语言颠倒,竟类狂易之疾”为由被废黜。。三十多年的太子一旦被废,本来不可能觊觎皇位的诸皇子一下子有了一朝君临天下的机会,这使本来就明争暗斗的诸皇子间矛盾骤然激化。为了扼制诸皇子的争斗,无奈之下,康熙于四十八年三月,又以“虽被镇魇,已渐痊可”为托词,复立为皇太子。最后在五十年十月,终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转甚”的借口,再将胤礽废黜禁锢(《清圣祖实录》)。
爱新觉罗·胤礽
(1674-1725年)
生于康熙十三年,他在康熙皇帝的儿子里原本排行第七,后因前四个哥哥幼年夭折,不序齿,所以成为了二阿哥(皇长子为胤禔)。
他的生母是康熙皇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又因赫舍里氏皇后因生此子产后大出血而去世,康熙的爱妻之情就全都转移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自幼即被视为父皇掌上明珠。康熙十四年,康熙二十岁时就考虑到立储是关系清朝统治是否能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儒家立嫡立长的传统,他选中了刚刚一岁的胤礽为皇太子,皇帝亲自教他读书,六岁时又特请大学士为师;胤礽经父、师指点,确实显露出几分聪明。他文通满汉,武熟骑射,加上一副仪表,着实惹人喜爱。康熙帝特在畅春园之西为胤礽修了一座小园林,赏他居住;出巡时也命他随侍左右。
这位皇太子十分受宠,且具有特殊的权力,养成了过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这些又引起了康熙帝的不满。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在亲征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胤礽在行宫侍疾时毫无忧色;康熙帝看出皇太子无忠君爱父之念,实属不孝,怒遣胤礽先归。四十七年八凡康熙帝出塞行围,忽闻皇十八子胤祄病重,君臣均面有忧色,康熙帝亲自回銮看视。九月,康熙的十八皇子死,时年仅八岁。胤礽对十八皇弟之死,毫无弟兄友爱之情,这就更加深了康熙帝对他的嫌恶。胤礽受到康熙帝的斥责之后,非但不反躬自省,反而嫉恨在心;在行军途中,每夜逼近父皇所居的布城(帏幄),扒裂缝隙,鬼头鬼脑地向里窥视,不知意欲何为。这些举动使康熙帝日夜戒备,不得安宁。
皇太子已废,天下皆知,康熙又亲自撰文,告天地、太庙、社稷。康熙帝总结了历史的规律,"稽古史册,兴亡虽非一辄,而得众心者未有不兴,失众心者未有不亡。"在列举胤礽罪状之后又说:"臣虽有众子,远不及臣,如大清历数绵长,延臣寿命,臣当益加勤勉,谨保始终。"接着又下令;"诸皇子中,如有谋为皇太子者,即国贼,法所不宥。"
"凶顽愚昧"。废皇太子胤礽后不久,皇三子因胤祉向父皇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魔废皇太子之事。康熙帝闻听此事,当即派人前往胤礽住处搜查,果然搜出"魇胜",确信胤礽为魔术致狂。康熙帝气愤万分,对胤禔"不诸君臣大义,不念父子之情"而宣示为"乱臣贼子。"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将胤禔夺爵,在府第高墙之内幽禁起来,严加看守;直至雍正十二年幽死,共幽禁了二十六年。
康熙帝弄清胤礽是被魇至狂之后,立即召见胤礽,问及以前所做所为,胤礽竟全然不知,是魔术真灵验还是现在装傻,只有他自己明白。康熙帝确信胤礽被害,群臣又纷纷建议复立皇太子,康熙帝经过反复思想斗争,才于四十八年三月,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立太子福晋石氏为太子妃。时过二年,康熙帝又发觉大臣们为太子结觉会饮,于是将这些大臣分别遣责、绞杀、缉捕、幽禁。康熙帝手谕:"诸事皆因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徒以言语发财嘱此辈贪得谄媚之人,潜通消息,尤无耻之甚。"
康熙五十一年复废皇太子胤礽,禁固在咸安宫内。胤礽并不甘心,借医生为其妻石氏诊病之机,用矾水写信与外界联系,又被发觉。自此,康熙帝十分戒备,凡大臣上疏立储者,或处死,或入狱。康熙六十年三月在康熙帝庆寿之日,有的大臣上疏立皇太子之事,康熙帝对此置之不理;事过数日,又有十二人联名上疏立储,康熙帝怀疑这些人为胤礽同党,均给予处罚。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重,传位皇四子胤禛。胤禛将康熙朝两立两废的皇太子胤礽,迁居到祁县郑家庄,被众兵严加看守,最后于雍正二年十二月病死于的所,时年五十一岁。
胤礽死后被追封为理密亲王,葬于黄花山。谥"密"。有诗见《熙朝雅颂集》。
大阿哥是庶出,而二阿哥是皇后所出,加上有他母族支持,所以按照立嫡长子应该立他为太子,但是康熙儿子众多,九龙夺嫡,太子的位子当然不稳定,康熙也很难决定……
胤礽当了三十多年太子不是说废就废的,最终被废是因为太不成气候,废了又立因为他是康熙和他的第一位妻子也就是皇后所生,这也是立他为太子的主要原因,最终传位给老四不单是看中他的能力,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小时候深得康熙喜爱,而弘历正好是雍正的儿子,如果康熙想让弘历以后继承大统就必须传位给雍正,当然还有很多原因

胤礽为何会被康熙两立两废,真因为胤礽烂泥扶不上墙吗?

自古以来,成即王败即寇,一场战争大多数只有这两种结局,无论是在战场是还是官场上,特别是对于皇位的争夺,简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且这场战争关乎的不仅是几个争夺皇位的皇子,而是牵连着皇子们背后的利益集团,一旦这些大臣官员们所支持的皇子顺利登上了皇位,皆大欢喜,后半生的荣华富贵权力地位自然是不用愁。

但若是另一种情况,就很危险了,有的人聪明可以尽早脱身免于惩戒,而有的所谓"忠心"的人,轻则流放边疆,重则丢了性命,甚至株连九族。


而对于皇子们来说,他们是离权力中心最近的人,有想法有能力自然是想搏一搏,说不定就单车变摩托了呢,大不了就是一死,也算是在历史中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在皇家,都是先君臣后父子,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天下的利益、百姓的幸福为先,做儿子的犯了点错,父亲就算心疼他也断不能轻饶,不然何以服众?更何况犯了大错呢?所以生在皇家也许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悲哀。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就是一个生于皇家的皇子,他的人生也算是跌宕起伏,很小时就被立为太子,后来又被废,结果上天又给了他希望,又被复立,但最终还是被废,可谓两废两立,最终也是孤独地死去。他就是康熙时期的太子胤礽。

这个孩子是皇后所生,所以是嫡子,皇后生他是难产而亡,所以皇帝更加珍爱这个儿子并对他寄予很大希望,两岁就被立为太子,对他的教育也是丝毫没有松懈,请了很多名师为他授课,琴棋书画骑射全方面培养,完全就是照着继承人的标准去培养。


胤礽也没有辜负父亲的众望,成功地成长为了一位合格的继承人,至少此时的他是这样的。后来皇帝御驾亲征命太子监国,他也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按照这种节奏下去,这皇位迟早是他的,没跑了。那是从什么事情开始太子开始失去皇帝的信任呢?

这件事的起因还是因为太子自己心里产生了压力。原本立太子就是为了稳定皇权,削弱宗室的力量,再加上他很早就被立为太子,难免就会有些骄傲、高人一等的感觉,直到这一年,皇帝册封了不少成年皇子,希望他们也开始学着参与政务,为皇室分忧,相对来说也削弱了太子的势力,这一波操作让原本没有什么顾虑的太子有了压力,其实感到压力才是正常的,太子肯定会觉得父亲开始重用其他兄弟,是不是想将皇位传于其他人。再等到皇子们在朝中的势力一步步壮大,那他的威胁就更大了。


但他意识到这些的时候已经晚了,其他人早已对他虎视眈眈,平日里留意着他各种言行不当的地方,只待一个时机。一次在围猎时,以大阿哥胤为首的皇子们向皇帝报告了太子的很多不当行为,当然这其中也很多事情夸大其词,但皇帝听到这些肯定会不高兴,我把你当继承人培养,你却在背后给我搞小动作,实在是有负我的期望,而且太子这次的事情涉及结党营私,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其实这只是烧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此之前皇帝就对太子的行为有过不满了,但太子丝毫没有收敛改正的意思。就这样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


太子被废,其他皇子们的机会就来了,各位大臣们都向皇帝举荐自己所支持的皇子,皇帝当然看得出来什么意思,而且他最恨这种在背后偷偷勾结的人,所以将所提到的皇子关押。但长时间不立太子也不行,其他皇子们之间的争夺就不会停歇,所以经过慎重考虑,康熙决定再次复立胤礽。

原想着太子复立后,各方势力间的矛盾就可以消除,皇帝自己也可以安心,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太子不甘心自己做了这么久的太子,不知道还有多久才能熬出头登上皇位,因为大家都知道康熙在历史上在位时间算很长的了,想顺利继承到皇位,恐怕这位太子等了不少年,所以他心急等不了了,就暗中策划逼皇帝让位,结果被皇帝发现,这下真的是上天也救不了他了,康熙决定再废太子。


之后有多位大臣上书复立太子,皇帝始终没有同意。但皇帝始终对这个儿子是有感情的,他留下遗诏,让继位新皇胤禛善待废太子,废太子的儿子有能力,他不计前嫌,将其立为亲王。多年后废太子病逝。

胤礽做了将近40年的太子,为何突然就被康熙废掉?

胤礽为何突然被废掉了?

皇太子,皇位的继承人,在宫廷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有特殊地位,胤礽在还没懂事时,便开始享受周围人的谦恭尊敬。那么究竟是为什么,做了将近40年太子的胤礽会被康熙废掉呢?接下来笔者就为大家简单解释一下。

当胤礽脱离了孩童时代以后,他与其父亲玄烨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渐渐地,玄烨对他的品行开始不满。这种不满最初是来自胤礽的不孝。当时玄烨突患重感冒,胤礽虽按时赶到了博洛和屯玄烨下榻处,但表情上一点也没有因父皇病重的忧急,甚至连问候的话也懒得多说一句。这使玄烨十分不快。由此,玄烨看到了:胤礽心中只有自已,对他人太冷漠无情,对长辈缺乏孝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胤礽同玄烨的冲突也时有发生。胤礽成年以后,玄烨有意令其参与政事,得到锻炼。可是胤礽参政之后,一些势利的朝官大臣便聚集到了胤礽左右,献媚讨好,出谋划策。久而久之,胤礽身边便形成了稳定的帮派,人称太子党。这些人聚在一起,有时能出些对朝政有利的主意,有时则单纯为提高主人地位而伤害他人。



致使胤礽被废黜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他遭受到了诬告。当时胤礽被父亲痛骂后,一直担心自己被废黜,所以每天都会去父亲的营帐观察,没想到却奸人诬告图谋不轨、欲暗刺父皇的罪名。玄烨平生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弑逆”。特别听到自己栽培了30多年的太子竟要做这种大逆不道之事的时候,一时勃然大怒,当即宣布废黜太子。

因为清朝的太子之位从来都是竞争上岗的。所以如果德不配位,那么是没有资格成为太子的。康熙觉得太子不适合,那么自然而然就会选择换人啦。

我觉得是因为他没有能力。

康熙应该是在这么多年的考察中,发现胤礽虽然是他的儿子,也很有能力,可是为人很冷漠,这样的人不能成为一国之君吧。

在那个百善孝为先的年代,更是一个太子。在自己父亲生病的时候没有表示出担忧之色这人,可以看到结局。
因为康熙帝发展胤礽不是合适的人选,为了大清的江山社稷。所以,康熙帝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康熙皇太子胤礽,经历两废两立,哪年被废,为什么废

最好清楚些,两废的年份要清楚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胤礽即被正式册封。十二月十四日,康熙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对册立皇太子的朝贺,并颁诏天下。
第一次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康熙亲撰告祭文,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将废皇太子幽禁咸安宫,二十四日,颁诏天下。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以复立皇太子胤礽,康熙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第二次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一立原因】:
①嫡子的血统出身符合立太子的基本条件
②时值三藩平定的关键时期,册立太子能够最大程度上稳定军民人心
③对于元后赫舍里氏和早殇嫡长子承祜的怀念和移情
【二立原因】
①稳定当时夺嫡朝局
②对废太子尚有感情

【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戊子)
①时间:
•九月初四•上行猎至布尔哈苏台驻地,齐集诸臣,命皇太子跪地,垂泪训斥,命将胤礽即行拘执,俟回京废斥。将党羽六人正法,四人发配。
•九月十八•遣官以废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上亲为祭文。是日,幽胤礽于咸安宫。
•九月廿四•以废太子事昭告全国。
②原因:
·源头: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皇太子临父病无戚容。
·导火索:九月初四,十八阿哥胤衸卒,皇太子无戚容。
·进一步刺激:返京途中的“帐殿夜警”事件
·根本原因:皇帝与储君权力的矛盾
·其他原因:太子骄奢、逾制等
【二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
①时间
•九月三十•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是日,上自热河返京,驻畅春园。
•十月十九•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十一月十六•以再废皇太子事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十一月廿八•以再废皇太子事诏告全国。
②原因:
·导火索:托合齐会饮案
·根本原因:皇帝与储君的矛盾仍未能调和
·罗列理由:1)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2)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3)是非莫辨,大失人心;4)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周岁仅一岁零七个月的胤礽即被正式册封。十二月十四日,康熙临太和殿接受文武百官对册立皇太子的朝贺,并颁诏天下。
第一次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十八日康熙亲撰告祭文,告祭天地、太庙、社稷。将废皇太子幽禁咸安宫,二十四日,颁诏天下。
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以复立皇太子胤礽,康熙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第二次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将废皇太子事遣官告祭天地、太庙、社稷。

第一次是在康熙帝最宠爱的十八皇子夭折,康熙帝很伤心,但是太子还是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康熙帝认为太子不顾手足之情,太冷血,废了~
第二次是被人告发太子勾结朝臣,康熙帝儿子很多,所以忌讳自己的儿子和朝臣勾结,担心他们会扰乱朝纲,结果太子和舅舅却在漫长的等待中(康熙帝活得太长了,太子不能登基心急啊)开始在朝堂上培养自己的势力,结果被人告发了。康熙帝无意中发现太子有类似谋反的行为,一怒之下又把太子废了~
本文标题: 为何康熙时代的太子胤礽被废后重立,后来又废了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49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如此深入人心因为盗墓题材的小说 大学想选考古学真的不靠谱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