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法国的影响KKKK!!!1337-1453年间,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1场大战——百年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断断续续,...

法国通过百年战争削弱封建贵族,英国通过玫瑰战争削弱封建贵族,为什么三十年战争没有削弱德意志诸侯

英法百年战争对英国法国的影响

KKKK!!!
1337-1453年间,英法两国之间发生了1场大战——百年战争。这场战争除了断断续续,几经休战,旷日持久之外,在军事技术上也有新特点:大量使用雇佣兵作战,步兵在实践中的地位大为提高,大炮成为城堡的克星等等。战争期间,法国大地一片狼烟,饱受摧残,损失极重,英国人民也同样付出了极为沉重的代价。
百年战争爆发的原因有3:一是法国王位问题。1328年,法国国王查理四世病亡,身后无嗣,加佩王朝从此结束,王位转入旁系瓦罗亚家族之手。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以法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身份,要求继承法国王位,遭到法国贵族会议的拒绝。围绕着王位继承问题,英法矛盾逐步激化。二是争夺英王在大陆上的领地。英王在大陆上有众多领地,但其大部分逐渐被法王兼并。因此,英王力图夺回失去的领地,而法王则竭力夺取仍残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领土,双方矛盾尖锐化。三是争夺工商业发达的佛兰德尔地区。14世纪以来,英国商业逐渐在佛兰德尔占据优势。1328年,法王出兵镇压佛兰德尔人民运动,扶植佛兰德尔伯爵的统治。佛兰德尔的城市代表,以承认英王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君主为条件,与英国缔结商约。
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再次重申自己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并向法国宣战,次年发兵进攻法国。双方的军事行动时断时续,大体可分为1337-1360年、1369年-1380年、1453年3个阶段。第一阶段中,法军屡战屡败。装备优良弓箭的英国步兵先后在1346年克勒西战役和1356年的普瓦提埃战役中大胜法军,赢得了辉煌的胜利,英军攻占了法国大片土地。第二阶段,法军改变战术,大量使用火炮,扭转战局,一度收复了几乎所有的失地。此后,法国陷入内讧,分裂为以勃艮第公爵和奥尔良公爵为首的两大贵族集团。勃艮第公爵企图在法德之间建立1个独立王国,因此以承认英王有权继承法国王位来换取英国的支持。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趁机率军入侵法国,在阿金库尔战役中大胜法军,占领了法国北部,并继续向南推进。1429年,英军围困法国重镇奥尔良。就在法国岌岌可危的关头,传奇式的法国女英雄贞德脱颖而出。她设法说服王太子查理坚持抗战,并自告奋勇率领军队解救了陷入重围的奥尔良城。而后又护送太子前往兰斯大教堂加冕称王,是为查理七世。1430年,在康边战斗中,贞德不幸被勃艮第军队所俘,在转交给英国人之后被活活烧死。贞德的英雄事迹表明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1435年,勃艮第公爵结束了与英国的结盟关系。此后法军在人民的支持下,节节取胜,英军连遭败迹,撤出除加来港外的全部法国领土,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
战争结束之后,法王路易十一世经过数十年的惨淡经营,粉碎了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为首的“公益同盟”,消除了封建割据,基本完成了国家统一大业。
英国在百年战争结束后,立即陷入史称“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的内战中。战争规模虽不大,但相互残杀甚烈,一些古老的贵族世家由此消亡。最后都铎家族的亨利取胜,夺得英国王冠,确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影响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玫瑰战争是怎么回事?

在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国的封建贵族都建有自己的武装力量。英国在百年战争中的失败,使封建贵族因此而失去了靠掠夺法国而获得的财富。为弥补损失,英国封建贵族就依靠这种私人武装力量在国内肆意抢劫、为所欲为,最后发展到干预朝政,图谋侵吞国库财富和独占经济特权。英国的封建贵族分成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金雀花王朝后裔的两个王室家族内部的斗争。战争双方是兰开斯特(兰加斯特)家族与约克家族。兰开斯特家族以红玫瑰为族徽,约克家族以白玫瑰为族徽。所以这次战争被称为“玫瑰战争”或“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家族代表在英法百年战争中兴起的中小贵族的利益,而兰开斯特家族代表传统的大封建贵族的利益。他们之间的权利之争,实际是新兴的市民阶层向传统贵族索要权力的斗争。1455年,英国国王亨利六世患病,约克家族的理查公爵强迫亨利六世宣布自己为摄政王。兰开斯特家族对此不能容忍,他们依靠西北部大封建主的支持,废除了摄政,双方的长期混战从此开始。亨利六世下令在莱斯特召开咨议会,理查公爵以自己赴会安全无保证为理由,率领他的内侄、骁勇善战的沃里克伯爵及数千名军队随同前往。亨利六世在王后玛格丽特和朝中重臣的支持下,也率领一小股武装赴会。5月22日,双方在圣奥尔本斯镇附近相遇。理查公爵下令向抢先占据小镇的亨利六世军队发起进攻。经数次冲锋,亨利六世的军队招架不住,吃了败仗,死亡约100人,亨利六世也中箭负伤,藏在一个皮匠家中,战斗结束后被搜出抓获。

1460年7月10日,双方在北安普顿发生第二次战斗。战斗中又是沃里克伯爵率军打败了兰开斯特军队,随军的亨利六世再次被抓住。沃里克下令处死战败的贵族和骑士。这两次胜利冲昏了约克公爵理查的头脑,他未与亲信贵族磋商就提出了继承王位要求,遭到多数贵族的反对。约克公爵只好让步,但他却迫使亨利六世宣布他为摄政和王位继承人,这就意味着亨利六世的幼子失去了王位继承权。王后玛格丽特闻讯大怒,她从北苏格兰借到一支人马,集合了追随兰开斯特家族的军队,骚扰约克公爵的领地。约克公爵匆忙凑合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前去征剿,由于轻敌冒进,被包围在奥克菲尔德城。约克公爵连忙派人向各地求援,兰开斯特军队则乘机装扮成援军分两批混入城内。12月30日,在内外夹攻下的约克军四散逃跑,约克公爵及其次子爱德蒙被杀死,约克公爵的首级还被悬挂在约克城上示众,并扣上纸糊的王冠,用以讥讽。

约克公爵的死虽然使兰开斯特派的士气为之一振,但由于北苏格兰军队的纪律很差,像土匪一样到处劫掠,所以引起英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玛格丽特不得不在南下伦敦的途中停下来整顿军纪。约克派乘机招聚部众,挥师疾进。约克公爵19岁的长子爱德华于1461年2月26日抢先进入伦敦。3月4日,他在沃里克伯爵和伦敦上层市民的支持下自立为王,称爱德华四世。他知道玛格丽特决不肯罢休,遂在一些大城市召集到一支部队,向北进发去打玛格丽特。1461年3月29日,双方在约克城附近展开决战。

开战后,艾尔河畔的爱德华四世的军队在付出重大代价后夺取了艾尔河上的一座栈桥。全军迅速过桥直达对岸的陶顿,选择了一处有利的地形扎下营寨。29日清晨,决战打响。兰开斯特军队有2.2万余人,不仅远远多于约克军,而且占据了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他们的右侧还有水流湍急的科克河作为屏障。爱德华四世不等约克军队全部到齐,率先发动进攻。战斗在暴风雪中进行。当时兰开斯特军队处于逆风之中,扑面的风雪打得他们睁不开眼睛,射出的箭也发挥不出威力。而约克军队则借强劲的风力增加了发射弓箭的射程,并蜂拥冲上山坡使兰开斯特军队损失严重。

兰开斯特军队为扭转被动的防守局面,向山下的敌人发动反攻。在战斗中,沃里克跳下战马,将战马杀死。这是为了向他的士兵表明,他已经下了破釜沉舟的决心,以此激励士气。双方一直激战到傍晚,仍然难分胜负。这时,约克军队的后续部队赶到,向兰开斯特军队的一侧发动进攻。兰开斯特军队抵挡不住被迫撤退,撤退又迅速变成了溃退。

原来可以护卫兰开斯特军队的科克河此时却变成了他们溃逃的障碍,他们便向通往塔得卡斯特的桥梁拥去。桥被挤得水泄不通,成千上万名身穿铠甲的官兵跳入水流湍急的河中,淹死者的尸体堆成一座座栈桥,后面的士兵就从这些“桥”上过河逃命。约克军队一直追杀到深夜。玛格丽特带着亨利六世和少数随从仓皇逃亡苏格兰。

陶顿之战使爱德华四世的王位暂时得以巩固。1465年,沃里克伯爵再次俘获亨利六世并把他囚禁在伦敦塔中,玛格丽特只好携幼子逃往法国。

玫瑰战争中这几次大战役,都使用当时特有的战法,即双方骑士乘马或徒步进行单个分散的搏斗。通过交战,双方共损失5.5万余人,半数贵族和全部封建诸侯几乎都死掉了。

战争的第二阶段是由约克派内部矛盾激化引起的。这集中表现在爱德华四世和沃里克伯爵的斗争上。从1455年到1465年这10年中,沃里克及其亲友把持朝政,他被称为“立王者”。但爱德华四世不甘心像亨利六世一样成为大贵族的傀儡,便提拔任用一些新贵族和上层市民,得到他们的支持。1469年夏,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沃里克伯爵和克拉伦斯公爵在北方起事。7月26日,他们在埃季科特击败保王派。但后来爱德华四世趁沃里克不在伦敦之际,召集一支部队离开伦敦北行。他一面镇压北方叛乱,一面迅速扩军。半年之后,沃里克在爱德华的大军面前不得不逃亡,投靠法王路易十一。不久,沃里克在路易十一的支挣下打回英国。这回轮到爱德华四世逃亡,他逃到尼德兰,依附于他的妹夫勃艮第公爵查理。

爱德华四世不甘心失败,处心积虑地要恢复王位。1471年3月12日,爱德华四世利用英国人对沃里克普遍反感的情绪,率2000名军队在英国登陆。他的队伍迅速壮大,一路势如破竹。4月12日清晨,爱德华四世回到了伦敦。4月14日,爱德华四世与沃里克在伦敦以北的巴尼特决战。爱德华四世共有9000人的军队,而沃里克却有2万人的军队。由于力量悬殊,爱德华四世决定先发制人。清晨4时许,他率军在浓雾中发起攻击。沃里克部队在浓雾中竟把自己的部队当做敌军而发生误战,因自相残杀而大伤元气,终于在爱德华四世军队的奋勇冲击下溃败。沃里克本人被杀,其部下战死者达上千人。接着在5月4日,爱德华四世又俘获了从南部港口韦茅斯偷偷登陆的玛格丽特王后,将她和她的独生幼子及许多兰开斯特贵族杀死。5月21日,爱德华四世回到伦敦,秘密处死了被囚禁的亨利六世。至此,兰开斯特家族被诛杀殆尽,只有远亲里士满伯爵亨利·都铎流亡法国,他声称自己是兰开斯特家族事业的继承人。

1471~1483年,英国国内恢复了和平,爱德华四世残暴地惩治了不顺从的大贵族。1483年4月爱德华四世死后,王位传给了他的幼子,称爱德华五世,并由他的叔父理查摄政。不久,理查把爱德华五世和他的弟弟一同囚禁在伦敦塔中,旋即秘密处死。7月6日,理查登上了王位,称理查三世。他也同样使用残酷和恐怖的手段处决不驯服的大贵族,没收其领地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他的所作所为,反而促使兰开斯特和约克家族都联合在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铎来反对他。1485年8月22日,理查强征1万人的军队,同亨利·都铎的5000名军队激战于英格兰中部的博斯沃思。战斗的紧要关头,理查军中的斯坦利爵士率部300人公开倒戈,约克军遂告瓦解。理查三世战死,从而结束了约克家族的统治。亨利·都铎结束了玫瑰战争,登上了英国王位,称亨利七世。他同爱德华四世的长女伊丽莎白(约克家族的继承人)结婚后,将原两大家族合为一个家族,玫瑰成了这个家族的统一族徽。这大约是英国把玫瑰奉为国花的一个原因吧。

简述英国封建的兴起与衰落

日耳曼人的另外一支盎格鲁人、萨克森人、朱特人在5世纪中叶进入大不列颠群岛,在6世纪末,7世
征服者威廉
纪初,形成了7个王国,英国历史上称为七国时代。829年,威塞克斯王国吞并了其他6个王国,从此诞生了英格兰(England)。1066年,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以亲属关系要求继承王位,遭到拒绝后,发生了黑斯廷斯战役,以武力夺取了英王之位,称为“征服者威廉”(即威廉一世),并建立了诺曼王朝,后来法国国王的外孙继承了英国王位,但是这也造成了日后英法两国王室为法国王位的继承权而进行的百年战争的根源。在亨利一世(1100年~1135年)统治时期,随着王权的加强,社会矛盾激化。1215年约翰(无地王)被迫签署《自由大宪章》。1264年的内战期间,亨利三世被西门·德·孟福尔俘虏。1265年孟福尔召集国会,成为英国议会的开端。从1343年起,国会分成了由贵族组成的上院和代表骑士、市民的下院,确立了议会君主制。与此同时,西法兰克王国演变成了法兰西王国,并加强了王权,罗马教廷被迫迁往法国南部的阿维农,并自上而下召开三级会议(一级为高级教士,二级为贵族,三级为富裕的市民),也形成了议会君主制。
中古时期
盎格鲁撒克逊
5世纪初,罗马人撤离后,居住在德国易北河口附
大宪章
近和丹麦南部的盎格鲁撒克逊人以及来自莱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征服不列颠。盎格鲁人(Angels)把不列颠称为“盎格兰”(谐音England,英格兰名称的由来),即盎格鲁人的土地之意。而古英语,则是继承了他们的语言而来。
到7世纪初,入侵者先后建立起7个强国:这个时期史称“七国时代”。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时是氏族部落组织。入侵过程中,原来的氏族组织解体,随着生产力发展,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出现了贵族、大土地占有者、依附农和奴隶。村社成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过渡的形式,一般认为是英国社会封建化过程的开始。6世纪末,基督教传入英国。直到今天,美国人还管英国人以及英裔称为盎格鲁撒克逊人。
丹麦入侵
  
盎格鲁撒克逊
从8世纪末开始,以丹麦人为主体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
879年,阿尔弗烈德大王和丹麦人订立条约,将英格兰东北部划归丹麦管辖,称为“丹麦区”。10世纪初,阿尔弗烈德大王的后继者逐渐收复丹麦区。11世纪初,丹麦人卷土重来。丹麦人占领期间,英国封建化过程加速。
诺曼征服
英王爱德华死后无嗣,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于1066年率军入侵,同年10月进入伦敦,加冕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年在位),史称“征服者威廉”。
威廉征服后建立起的强大王权对巩固封建秩序起了积极作用。约翰被迫于1215年6月接受《大宪章》,与封建主妥协。大宪章本质上是一个封建性文件,是保护封建领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护市民贸易自由这样有进步意义的条文。但约翰不久就否认宪章,君臣之间内战连绵不断。
瓦特.泰勒起义
1380年,国王理查二世(1377-1399年在位)为征集英法百年战争战费,增收人头税,导致起义于1381年5月爆发,领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称“瓦特.泰勒起义”。起义虽遭失败,但震撼了英国的封建农奴制度。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实际上已经解体。15世纪时,绝大多数农奴赎得人身自由,成为自耕农,他们在法律地位上分为自由领有农和公簿持有农。货币地租成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阶级也发生变化,从富裕农民、占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贵族中产生新贵族,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旧贵族的统治陷入危机,封建骑士制度日趋解体,经过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旧贵族力量大大削弱,为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得到新贵族和资产阶级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年在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
英法百年战争
1337年 - 1453年间英国和法国的为了领土扩张和王位争夺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战争结束时,英国已走上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帝国。

资本原始积累
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15~16世纪,毛织业成为英国的“民族工业”,对羊毛的需求成
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倍增加。地主把农场改为牧场,还通过圈地围田或侵占公地,把小地产集中,连成大片。这样一来,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而破产,沦为流浪人。国王从1530年起颁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于新贵族和资本家。海外掠夺和贸易也是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16世纪以后,英国陆续组织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掠夺,码头官吏、海关人员、海军官兵,甚至地方高级官吏,都勾结海盗。海盗J.霍金斯贩运黑人致富,F.德雷克则在伊丽莎白一世赞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并于1577-1580年间进行了震惊欧洲的环球航行。1588年,英国战胜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权上迈出第一步。

专制王权
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死后无嗣,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继承英国王位,称詹姆士一世(1603-1625年在位),开始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03-1649年,1660-1714年)。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前半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越来越不能忍受封建王权的专制统治。但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无视这些变化,坚持“君权神授”,致使矛盾激化。1641年11月,议会向国王提出《大抗议书》;翌年1月,国王企图逮捕议会反对派首领未逞,逃出首都,8月在诺丁汉向议会宣战。
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新模范军在1645年6月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党军队。翌年,国王被俘,1647年底,查理国王逃跑,1648年2月,王党势力乘机又挑起内战,在独立派、平等派联合打击下,王党势力复被击败,第二次内战结束,1648年12月,克伦威尔清除了议会中的长老派;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被斩首。1653年4月,克伦威尔驱散残余议会,12月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1660年2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1689年爆发的“光荣革命”。它所宣布的《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扩大议会权力,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础。 此后,英国议会君主制逐渐形成和发展。1707与苏格兰合并。[1]

文艺复兴
较之欧洲大陆,英国文艺复兴运动发生时间较晚。不过,经过都铎王朝和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英国作为民族国家的确立,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与世界文化联系的日益扩大,以及冲破罗马教廷的束缚,所有这些,都使得英国文艺复兴后来者居上。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涌现出的“三巨人”:莎士比亚、培根和哈维,是这一时期在艺术、人文和科学领域的最杰出代表。这一时期,英国的艺术、人文和科学相互渗透、彼此交融,在加强不同领域间联系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深耕着各自的园田。[4]

工业革命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首先完成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2]

殖民扩张
英国的殖民地在19世纪猛烈扩张。1801年合并爱尔兰,英国的正式名称成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对亚洲的侵略继续扩大。大英帝国指由英国本土及其治下的自治领、殖民地、领地、托管地和保护国共同构成的大帝国,是有史以来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和最大的环球殖民帝国。帝国在19世纪初达到鼎盛,大约有4到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领土约3367万平方公里,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帝国继16世纪的西班牙王国之后,被称为“日不落帝国”。
19世纪中叶,英国发动两次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参与镇压中国太平天国革命;镇压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强化对印度的统治。1876年,保守党B.迪斯累里内阁为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使其成为印度女皇。此后英国又称为大英帝国(或英帝国)。此外,在伊朗、缅甸、南非、埃及、东非以及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地也扩大侵略,还逐步对南美洲进行渗透,成为那里最大的投资者。1867年,加拿大成为英国第1个自治领地。
本文标题: 法国通过百年战争削弱封建贵族,英国通过玫瑰战争削弱封建贵族,为什么三十年战争没有削弱德意志诸侯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346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作为太后的相好 韩德让为何活得这么滋润如何评价《绿野仙踪》一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