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用两年消灭血吸虫病,毛主席得知后兴奋不已,提笔连写两首七律

发布时间: 2021-08-02 13:27:48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5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血吸虫病泛滥,江西省余江县是疫病的重灾区。国家准备花7年时间消灭疫病,余江县只花了两年就办到了。毛主席得到...

仅用两年消灭血吸虫病,毛主席得知后兴奋不已,提笔连写两首七律

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血吸虫病泛滥,江西省余江县是疫病的重灾区。

国家准备花7年时间消灭疫病,余江县只花了两年就办到了。毛主席得到这个消息之后非常开心,当即写了两首《七律·送瘟神》。

这是毛主席所有诗词中,唯一的“连体诗”。第一首写过去,第二首写现在。

两首诗前后呼应,虚实相生。毛主席巧妙地化用了李商隐、李贺诗中的神话典故,反映了旧时代疫病下农村的惨况。

同时,也颂扬了新中国的劳动人民,齐心合力修水渠,消灭疫病赶走瘟神的场景。全诗感情饱满,颇具浪漫想象。

因为要用来做“抗吸血虫”宣传,相对于毛主席别的作品,发表得略显仓促。

因此毛主席特地写信给《人民日报》的编辑说:诗中,“坐地”、“巡天”、“红河”等词,可能很多人会看不懂,晚一点再作解释。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两首七律。

一、《七律·送瘟神·其一》

《七律·送瘟神·其一》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白话翻译:

枉有那一大片青山绿水,村庄里却空无一人。枉有那神医华佗,却把那小小的吸血虫,无可奈何。

千家村庄,长满了野草,百姓都被瘟疫缠身。万户疮痍,一到夜半,总是能听见鬼在唱歌。

周天子的骏马,日行八万里,他穿越了千年的时空,却找不到疫病的解药。

人间的牛郎,问询天上的织女:瘟神什么时候可以走啊?织女同样因为瘟疫,不能与牛郎见面。他们也和人间情侣一样,所有的悲欢,都随着时间一同流逝了。

血吸虫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寄生虫病,那个小虫是一种肉眼看不见的灰白色线状小虫。它寄生在钉螺里面,只要有水源,有沟渠的地方,就会有它的身影。

儿童感染者,往往成为侏儒,大人在感染晚期,腹大如鼓,丧失劳动力。因为防治困难,吸血虫病造成了很多“寡妇村”和“无人村”。

没有村民,田园也就荒芜了,因此诗中说“绿水青山枉自多”,青山绿水还在,人没有了,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啊。

华佗是中国人心目中最伟大的医者,可是就连他面对这种病也束手无策。当时的惨状是怎么样的呢?一千个村落,都长满了“薜荔”。

“薜荔”在梵语中谐音是“饿鬼”,既指村庄里的人都病死了,又指因为村民病死,村子里长满了野草。

千村万户,家家都有死人。余江县在30年内,有42个村庄的人全村死亡,所以说是“万户萧疏鬼唱歌”。没有人了,半夜只能听到“鬼”的呜咽声,人间简直成了地狱。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是说:人间的贤王面对如此严峻的局势时,所采取的措施。

这里是引用了李商隐的神话隐喻诗《瑶池》中的“八骏日行三万里”,当中提到的是一个与周穆王相关的神话传说。

《穆天子传》里面说,周穆王西巡见到了王母,二人产生了一段感情。临别约定三年后,再重新相见。

但是周穆王临走之前,提出一个重来相会的前提条件,他说:“予归东土,和冶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意思就是说:我这次回到东方去,要先安顿好人民,等到诸夏各国和平,不再打仗了,我再来找你。

结果,周穆王一去不复返。不过,这个不是重点。“八骏”是周穆王拉车的八匹马,它们可以日行三万里毛主席这里改成了“八万里”。

从周穆王和西王母的对话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周穆王是一个心系子民的好君主。他西巡的目的,也不是只顾着出去玩儿。

李商隐在《瑶池》中用“黄竹歌声动地来”,隐喻周穆王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天子。

周穆王之所以不赴王母之约,并不是有意要辜负后者,而是因为他“和治诸夏、万民平均”的理想未能实现,所以没有办法赴王母之约。

那么,这个典故化用到《七律·送瘟神·其一》中,意思就是指古代那些,像周穆王一样的明君圣主们,为了找到防治瘟疫,解救万民的良方,乘着八骏拉的车,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中的“河”是“银河”,“一千”是虚数,它既指时间漫长,又指空间远阔。

明君圣主们,为了治瘟疫,上穷碧落,下黄泉。穿越了上千年的时间和空间,苦苦地寻求解决的办法,但始终没有求得答案。

人间的牛郎,也开始询问他在天界的情人织女,那瘟神到底什么时候走啊。可惜瘟疫太严重了,织女不能和他相见。这一对神仙眷侣也和寻常夫妇一样,天地永隔。

读完了这第一首七律,整个人是非常非常地绝望的。眼睁睁地看着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的人死去,人间已经变成了修罗地狱。

这个时候,人间的“神医”、“贤王”,和传说中的“牛郎”,都一起努力,想要找到解决瘟疫的办法。但是时光流逝数千年,始终未能解决问题。

最好解决的办法在哪里呢?下一首诗里就会说。

二、《七律·送瘟神·其二》

《七律·送瘟神·其二》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白话翻译:

闻说余江县消灭了疫情,喜讯传来,仿佛春风吹拂了杨柳万千条。控制瘟疫,不必寄希望于古代的贤王。六亿神州人民,个个都像舜尧。

春风扬起春花,像人间降下了一场红雨。它们跟着人们的心情,一浪一浪地起伏。青山也有意替人民搭起了桥梁,让天堑变成了通途。

五岭巍峨高连天,齐心合力撼动大山。在人民钢铁般的臂膀下,三河也被动摇了。

试问瘟神,你现在能往哪里逃?我们的纸船、蜡烛,已经烧得天空亮堂堂的。

第二首诗,主要是写解决瘟疫的过程和结果,基调昂扬。第一、二句是说,江西余江县的人们,找到了解决瘟疫的办法。

本来一开始,国家打算花7年的时间,可江西余江县只用了两年,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所以,毛主席夸他们是“六亿神州尽舜尧”。

前面我们说了,在第一首诗中,毛主席通过“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以一种夸张的手法,介绍古代的贤王为了解决瘟疫问题,上穷碧落下黄泉,付出的努力。

但是,最后古代的贤王都没能解决问题。现在这个问题,被我们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解决了。

然后第二联的“红雨随心翻作浪”,化用了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这里的“红雨”,可以是指春天或者春花。

这是一个渲染场景的句子,因为瘟疫解决了,所以天降红雨,漫山遍野的花都开了,花朵们也跟着人的心情,一浪一浪地起伏。青山也是多情的,这时也自动帮助人们架起了桥梁。

第三联写解决瘟疫的具体行动。当时解决吸血虫病有一个很大的难题,吸血虫是寄生在钉螺里面,繁殖能力超强。一年时间之内,一只就可以变成25万只。

它总是呆在草堆、滩涂、水沟里面,农村当时还没有自来水,处理排泄物也很麻烦,所以很难消灭它。

当时想了很多办法,想过用火烧,烧不了水沟。又有人提出进口外国药物,太贵买不起。余江县解决的办法,就是修了一个“白塔渠”。

用新修的水渠来灌溉农作物,然后把旧沟全部填平了,让钉螺没有办法生存。解决了饮用水和农田灌溉的事,直接就解决了瘟疫的源头。

所以在第三联里面,“天连五岭银锄落”,就是指的农民们齐心合力开凿水渠的过程场面。

五岭是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等山。“地动三河铁臂摇”,也是在描写农民挖水渠。“三河”是指河东、河内、河南等地。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齐心合力,瘟神就没有办法留在人间了。

最后一句把为防疫兴修的水利工程,比作民俗活动中“送瘟神”的仪式。点起纸船、蜡烛,天空都被照亮了。瘟神,你这回还不快跑吗?

结语

毛主席这两首诗,虽说是为了防疫宣传而作,如果不了解典故,也不是特别容易理解。

第一首诗的颔联“万户萧疏鬼唱歌”,后来成了一个名句。但是真正叫人震撼的,还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二句,想象力横绝古今。

假使能读懂李商隐《瑶池》的本意,你就更能感受到诗句中的悲壮的色彩。

因此第一首诗写瘟疫下的人间大地,十室九空,怨鬼夜哭,无论神人,皆束手无策,简直是绝望到了极致。

第二首诗写人民群众齐心合力,撼五岳、动三河,终于让春花盛放,青山含笑,一片喜气洋洋。

神话叙事与现实叙事,交替前行,最后以嘲讽的语气调侃瘟神,借以点题。

这二首诗再一次体现出了毛主席的“人民史观”,人民群众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吸血虫病难倒那么多专家、学者,最后被余江县的人民给解决了。

于是,就印证了国际歌里那句话:“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和皇帝。”拯救这个世界,只有靠人民。

本文标题: 仅用两年消灭血吸虫病,毛主席得知后兴奋不已,提笔连写两首七律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173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從《邊城》到《湘行散記》;由理想主義到一針見血寇自海上来,当自海上御,英国海权思想的诞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