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武宗驾崩之后,为什么不立更年长的朱厚炫,或者把朱厚炫的儿子朱载增过继给明武宗

发布时间: 2021-07-31 15:57: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明武宗去世之后,群臣为何迎立朱厚_而不选择更年长的宗室?是因为年轻的朱厚_更好掌控吗,还是说朱厚_更受群臣的喜欢?主要是按照辈分...

明武宗驾崩之后,为什么不立更年长的朱厚炫,或者把朱厚炫的儿子朱载增过继给明武宗

明武宗去世之后,群臣为何迎立朱厚_而不选择更年长的宗室?

是因为年轻的朱厚_更好掌控吗,还是说朱厚_更受群臣的喜欢?
主要是按照辈分排的,因为明武宗死的时候,没有兄弟,也没有儿子,在明武宗的堂兄弟中,他是跟明武宗关系最近的,而且辈分也是最接近的。
朱厚熜当时才15岁 而当时权倾天下的杨廷和肯定不会把他放在眼里 。在朱厚照驾崩和朱厚熜登基之间有一小段真空期 而这段真空期杨廷和就相当于皇帝 可以说明杨廷和对权力的渴望和他当时权利之大。你想想 如果是你 在你拥有了如此之大的权利后 你会选择一个年长的不好控制的人当皇帝 来限制你的权利;还是选择一个年幼的皇帝 即使他没有能力 但是你依旧可以拥有最大的权利 替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很明显,所以杨廷和选择了朱厚熜。
当然 朱厚熜当时也是以聪明闻名于大臣。所以杨廷和选择了他,这样既能说服众大臣 也能达到以上目的。
----------------------分割线---------------------------------
纯手打字 打字不易 望采纳
姜还是老的辣,朱厚虽是皇子,但是根基不深,他要是当上皇帝,那肯定会依靠这些大臣们的,大臣们就可以更好的掌控他了,自己的权力也不受影响了。
回答当然是因为他太年轻好掌握了,如果是离更年长的,他们有自己的实力,肯定会起冲突,不好摆布。
当然是好掌控,整个明朝历史就是文官集团和皇权之间的斗争。

明武宗的选择其实有很多,为何嘉靖成了皇帝?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如果单纯看皇室子弟,可选择的人多了去了,估计到明武宗时期,宗室子弟没有千人,也差不了多少。但古代皇位继承权,并不是所有宗室子弟都有资格,有严格的继承法,嘉靖皇帝继位就是按照古代“宗法制”的规定,登基称帝的。事实上,明武宗临终前,并没有交代继承人,他只是交代,“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就是说,他把继承人的问题,丢给了皇太后与内阁大臣商议而定。

古代继承制度无非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两种,一般在皇室尤其是商朝以后,主要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是比较少见的。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自己平时玩的挺开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没儿子那就兄终弟及吧,可是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苗,毕竟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也就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这么看来,皇帝广纳后妃繁衍子嗣,也不是没有道理。

宗法制第一条原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即只有嫡系才有资格继承皇位,庶子是没有继承权的,其中嫡长子为第一继承人,假如嫡长子去世,才会以此考虑嫡次子、嫡三子……

假如没有嫡子,或嫡子都去世了怎么办?过继,即把庶长子过继给皇后为子,作为嫡长子继承皇位。假如连庶子都没有了怎么办?选择近支中血缘最近的侄子,过继给皇后为子,同样以嫡长子身份继位,但必须跟原来的父母割断亲情,这叫奉“大宗”。

既然是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那的确就多了去了,毕竟明宪宗子嗣众多,孙子就更多了。不过凡事都讲个规则,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朱佑杬。

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朱佑樘是兄弟俩,都是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樘是皇三子,朱佑杬是皇四子。宪宗前俩皇子死的早,所以当时朱佑杬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年长最亲近的叔父。那其他皇族分支就可以去掉了,直接从朱佑杬的子嗣中选人继承皇位就行了。

朱佑杬跟他的兄弟朱佑樘都差不多,妻妾就俩人,好不容易生了两个儿子还早夭了一个,就剩下了朱厚熜。

明武宗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与首辅大臣杨廷和按武总遗诏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嗣大统继承皇位。

不过,当时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虽然表面上是按照武总遗诏执行(遗诏是由首辅杨廷和拟定),但是遗诏中只是让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并没有让朱厚熜继承明孝宗的宗祧。

后来杨廷和让世宗更改父母,入孝宗之嗣,与武总的关系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朱厚熜不满,抓住遗诏中的“嗣皇帝位”不放——朱厚熜认为武总只是让自己继承皇位,并没有让他继承孝宗的宗祧,所以他不能入嗣只能入统,也就是说,皇族正式从朱佑樘一脉转移到朱佑杬一脉,不算是朱佑樘选定子侄立嗣。

这种情况下,就只能在明武宗的堂弟弟们中,选一人过继给明孝宗为子,继承皇位。朱厚熜就是所有弟弟们中,年龄最长,由此他被选中,即嘉靖皇帝。

明武宗没有子嗣,但堂弟众多,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朱厚熜继承大统?

明代皇帝中兄终弟及的案例有三个:

英宗被俘,代宗继位;武宗去世,世宗继位;熹宗去世,思宗继位。



这几个皇帝中,也只有嘉靖帝是以堂弟身份继位,主要原因则是朱厚照没有儿子。

明武宗朱厚照是大明皇帝中十分不靠谱的一位,虽然史书有抹黑之嫌,但其中也有不少不良事实。朱厚照曾宠信奸佞,刘瑾、钱宁、江彬等人,并在宫内大搞娱乐活动,大兴土木,不理政务。不仅如此,朱厚照还不满足于宫内的娱乐,还:

“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政。”

尚武的朱厚照喜欢动刀动枪,喜欢指挥兵马,这并非过错,只是他经常在边境游弋,延误了很多他该做的事,这样做的后果也很严重。

朱厚照一生沉浸风花雪月中,却没有子嗣,那就必须要把宗室子弟过继过来,来保证皇室的延续。贪玩的朱厚照则不管不顾,皇帝不想管,不代表大臣不管,确立继承人可是国家重中之重,如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御史王光亦曾上疏:

“皇上嗣登大宝已及十载,皇储之位尚虚,天下之心安得不忧? 伏望念创业之艰,重天下之本,择宗室之贤者一人,选正直之臣辅导预养之。”

这可谓金石良言,历朝历代无子嗣的皇帝也有不少,比如宋仁宗,因为儿子们早夭,就选择宗室子弟,提前过继来作为候选人,来保证皇室延续。

对此,朱厚照一概不理,等玩到了头才想起了继承问题,而当时为时已晚。最后遗诏是让皇太后和内阁大臣处理继承人问题,历朝历代权力交替之时凶险异常,如果此时有奸臣在宫内作乱,篡夺了皇权,那朱厚照将成为大明朝的罪人。

朱厚照死后的一系列问题,都是由于朱厚照没有尽早确立继承人导致的,好在当时皇宫内外有太后和内阁辅臣坐镇,稳住了局势。具体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是皇太后和首辅杨廷和,那么为何选择朱厚熜作为继承人?



首先,朱厚熜年龄小,背景相对简单 :

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朱厚熜按照要求继皇帝位。当时,朱厚熜年仅十四岁,这个年龄段的人本应无法即刻掌控政权,这可能是朝廷高层考虑的因素之一。

朱厚熜从小“聪明仁孝,德器夙成”,这是不争的事实,“聪明”这个素质应该算是先天条件,后天很难提升,并且朱厚熜的德行、气度也是可圈可点。

除此之外,朱厚熜的父亲朱祐杬在正德十四年就去世了,而且朱祐杬只有两个儿子,长子早夭,只剩下次子朱厚熜。对于多子多孙的皇室子弟,朱厚熜略显孤单,这可能也是选择他作为新皇帝的原因。

其次,朱厚熜即位也遵循祖制:

按照朱元璋组训“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先帝没有儿子,那就只能从宗室中找个弟弟来继承皇位。亲弟弟没有了,堂弟还是有不少,明孝宗朱佑樘是朱见深第三子,兴献王朱祐杬是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朱祐杬是朱佑樘的亲弟弟。

史料记载:

“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

按照血缘的远近,从朱祐杬儿子中挑选最合适,朱厚熜就成了那个幸运儿,杨廷和这样操作完全遵从祖制,他人挑不出毛病。



再次,相权、监权、后权配合,保证政权顺利过渡 :

皇帝的继承人选,不是普通“群臣”可以决定的,能决定这种事项的只有最高权力层,朱厚照遗诏原文是这么写的:

“朕疾殆不可为矣,尔等与张锐可召司礼监官来,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其与内阁辅臣议处之。”

事实上,这诏书是谁写的也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诏书规规矩矩、没有问题。令人后怕的则就是如果皇宫内传来的遗诏是让“某某”来摄政,那就很危险了。宦官乱权在明代时有发生,保不齐就出个例外,皇帝去世,只有皇帝身边的人能篡改遗诏,这种事时有发生。

遗诏表面是让张太后和杨廷和来决定新继承人,而作为消息的传递者,宦官的作用也至关重要。杨廷和他权力再大,也无法随意进出皇宫,必须要宦官来传递皇宫内外的消息。换句话说,宦官、太后、杨廷和必须配合到位,才能解决这棘手的问题。

假如三方中任何一方生出异心,这就不是朱厚熜是否即位的问题,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血腥的皇室冲突。



史料记载:

“廷和未尝不谏,俱不听。廷和亦不能执奏。以是邑邑不自得,数移疾乞骸骨,帝亦不听。”

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肩负重任,他也多次上疏要求朱厚照收敛做派,用心处理政务。只是朱厚照不听,杨廷和多次请求辞职,朱厚照也不答应。作为朝廷最重要的责任人,杨廷和虽然做得并非完美,但他也在尽心尽力地为国办事,行为操守也是可圈可点。

正德二年,杨廷和就在讲筵之时,就谏言皇帝不要被奸佞所误,指的就是权倾一时的刘瑾,之后被刘瑾打击报复,调入南京任吏部左侍郎。从这些事例可见,杨廷和已经在倾尽全力为国办事。

情况紧急,作为内阁首辅的杨廷和必须马上做出决定,请示张太后并发布诏书:

“皇帝寝疾弥留,已迎取兴献王长子厚熜来京,嗣皇帝位,一应事务俱待嗣君至日处分。”



张太后对此没有异议。

继承人确定了,之后另一个棘手问题就是江彬,作为朱厚照的护卫,江彬在城郊还有大量部队,此时朱厚照已经去世,江彬很有可能趁机作乱。宦官张永负责九门防务,江彬有出宫的想法,张永提前做好了安排。

张永不仅帮助朝廷除掉了刘瑾,在新旧权力更替之时,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最终江彬被俘,此次危机处理,杨廷和主导了这一切,太后没有异议,宦官还从中协助,这才大功告成。

朱厚熜即位在法律上合理合法,在选择继承人问题上,最高权力层主要考虑的不是皇帝是否好控制,而是顺利让新皇即位,完成权力的交接。杨廷和的工作艰苦且复杂,其中难免有错误,但在短短的一个月内,他废除了大量武宗弊政,保证权力交接,这是值得令人称赞的。

所以,嘉靖帝与其说是明武宗选择的皇帝,不如说是太后、内阁首辅、司礼监三派合作选出来。而他之所以能顺利即位,也跟他的出身,他的出色,以及众臣的协助下才得以实现。



只是人一旦掌握了权力,也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如果他们知道后来发生的事情,或许就为之前的选择,打个问号了。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时年仅三十一岁,并且没有子嗣,中国自古皇位继承制度无外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两种,没有儿子,父死子继是不行了,那就看兄终弟及,朱厚照是孝宗朱祐樘的长子,朱祐樘共两个儿子,但是次子朱厚炜一岁多就夭折了,所以朱厚照也没有亲弟弟,于是就只能从堂弟中找。

按照祖训,父死子继,众兄弟及,就派人把武宗最大的叔叔,即五叔兴王朱祐杬的独子朱厚熜接到北京继承皇位,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是兴王独子,后来引发长大3年多的“大礼仪之争”,张太后、明武宗、杨廷和的政治智慧都不够,如果当初接受大臣的建议,从武宗朱厚照的六叔益王朱祐槟的孙辈中找一个“载”字辈作为武宗的继子,武宗去世后继承皇位,顺理成章,继嗣继统。

最后,以长幼有序论,兴王朱祐杬在兄弟中也仅次于明孝宗朱祐樘,他的儿子自然也比其他宗支更具优势,就这样,第二代兴王朱厚熜被选中,成为了皇位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从嘉靖皇帝被选中的过程来看,宗法制是相当的严格,与其说是“选皇帝”,还不如说是按法律规定“套皇帝”,他就是合法的唯一人选,所以,明武宗驾崩前,不需要指定接班人,按法律程序走就行了,大臣们也不需要商议,同样依法行事,没有特殊情况,继承人就是唯一的。

朱厚照无子,无亲兄弟,所以只能选择堂兄弟,而堂兄弟之中朱厚熜最年长,最有资格。并不是拥有皇族血统就有资格入嗣继承皇位的,除了血缘亲近之外,更加要合乎古代宗法制度的传统。世宗继位能够很好解释古代的“嫡长子继承制”规则。后来继位的嘉靖帝朱厚熜,是当时血缘与明武宗最亲近、同辈最年长的皇族近支,所以才能继承大统。

古代继承制度无非是兄终弟及与父死子继两种,一般在皇室尤其是商朝以后,主要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是比较少见的。

明武宗朱厚照,虽然自己平时玩的挺开心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没儿子那就兄终弟及吧,可是明武宗是明孝宗的独苗,毕竟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人,也就朱厚照这么一个儿子——这么看来,皇帝广纳后妃繁衍子嗣,也不是没有道理。

古代宗法制传统中,继承问题上是“有子立子,无子立嗣”,朱厚照没儿子,也没有兄弟,更加没有亲子侄。实在没辙了,只能上溯一代,从明孝宗同辈后代,也就是明孝宗的子侄、明宪宗的孙辈、明武宗的堂兄弟们之中挑选继承人,所以最后挑选到了朱厚熜。

既然是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孙辈中挑选继承人,那的确就多了去了,毕竟明宪宗子嗣众多,孙子就更多了。不过凡事都讲个规则,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核心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宪宗皇后都没有生育,也就没有嫡出,既然从庶那就按长幼来,那除了朱佑樘,最年长的就是朱佑杬。

朱厚熜的父亲朱佑杬,与明武宗朱厚照的父亲孝宗朱佑樘是兄弟俩,都是明宪宗的儿子,朱佑樘是皇三子,朱佑杬是皇四子。宪宗前俩皇子死的早,所以当时朱佑杬就是明武宗朱厚照最年长最亲近的叔父。那其他皇族分支就可以去掉了,直接从朱佑杬的子嗣中选人继承皇位就行了。

朱佑杬跟他的兄弟朱佑樘都差不多,妻妾就俩人,好不容易生了两个儿子还早夭了一个,就剩下了朱厚熜。明武宗驾崩后,其母张太后与首辅大臣杨廷和按武总遗诏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入嗣大统继承皇位。

不过,当时也产生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后来著名的“大礼议”之争。虽然表面上是按照武总遗诏执行(遗诏是由首辅杨廷和拟定),但是遗诏中只是让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并没有让朱厚熜继承明孝宗的宗祧。

后来杨廷和让世宗更改父母,入孝宗之嗣,与武总的关系从堂兄弟变成亲兄弟。朱厚熜不满,抓住遗诏中的“嗣皇帝位”不放——朱厚熜认为武总只是让自己继承皇位,并没有让他继承孝宗的宗祧,所以他不能入嗣只能入统,也就是说,皇族正式从朱佑樘一脉转移到朱佑杬一脉,不算是朱佑樘选定子侄立嗣。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谁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至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扩展资料:

嘉靖帝在位45年,是明朝实际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他执政的前二十年中颇有作为,以不因循守旧的革新精神开创了中兴局面,他顺应历史潮流、敢于打破传统、体恤士农工商等举措极有利社会发展。

他的时代的许多建筑,如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钟祥的明显陵、元佑宫等,至今仍显现着劳动人民艺术创造的风采,也为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朱厚熜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

公元1521年,正德十六年三月,夜,朱厚照驾。这位后宫佳丽三千的皇上,连一个能继承皇位的孩子都没留下。

皇帝驾崩,后继无人,掌控大权的当朝首辅杨廷和选定了兴献王之子,宪宗皇帝之孙,孝宗皇帝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也就是明朝统治时间最长的嘉靖皇帝朱厚熜来做这个皇帝。

因为朱厚熜有以上四个身份,虽不是孝宗一脉,但也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

扩展资料:

嘉靖登基后,频繁进行各类宗教活动。这些宗教活动,既有为公的一面,如祈雨,祭告天地、社稷、山川之神。

更有着私的一面,即为其自己祈福延寿,多得子嗣。嘉靖帝能继承皇位,就是因为正德帝没有儿子,他才能以藩王入继大统。

嘉靖当了皇帝后,很长时间没有子嗣,内心的焦虑无法言表,就想通过斋醮,求神灵保佑,以期得到子嗣。

为了感动上苍,嘉靖帝挥霍千金,在所不惜,每一举醮,无论他费,即赤金亦至数千两。 嘉靖命户部采购龙涎香,梁材对此却并不上心,只是下令各地官员寻访,若遇到有货,即加以采购,不必特别费心。

梁材又称,会典之中,并无采用龙涎香的记录,其潜台词就是,使用龙涎香不合于礼。嘉靖帝知道后,破口大骂:梁材欺怠,不以朝廷之用为急,存无上心,岂人臣。

嘉靖帝此时已深深迷恋龙涎香,恨不能一口气将天下所有龙涎香收来。对于梁材的消极怠工,大为不满,指责梁材沽名误事,将其去职闲住。

嘉靖二十九年秋,蒙古俺答汗进犯古北口、蓟镇,明军一战兵溃,京师戒严。在花费重金送走了俺答汗后,嘉靖三十年,皇帝下令:命户部进银五万为内供,购龙涎香。

这些采购的龙涎香,被用于太庙之中的祭祀,一方面祈求祖宗保佑,早日消灭鞑虏,另一方面则祈求保佑皇帝早登仙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汉族,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祐樘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朱厚照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1521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后世称嘉靖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在位时间在明代皇帝中仅次于其孙子明神宗万历帝。
因为朱厚照贪玩,长期沉迷于豹房,而且英年早逝,所以没有子嗣。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祖籍安徽凤阳,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明朝第十位皇帝。

朱厚照之后的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

明世宗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

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正德十六年(1521年)4月20日,明武宗驾崩,由于武宗死后无嗣。

因此张太后(明武宗的母亲)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

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

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扩展资料:

朱厚熜的故事:

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 年),江西龙虎山来了一位张天师。明世宗与他很谈得来,就封他为正一嗣教真人。以后又有个叫陶仲文的,也时时来装神弄鬼,什么黄白之术。

什么金丹之药,总之只要是得道成仙、念咒驱鬼这一些方术,明世宗最感兴趣。且说这天夜里,有一个名叫张金莲的宫婢,因事走过长廊,隐隐然听见远处有“笃笃笃”的声音。

她心想,眼下的庙宇多有被毁的,如西宫太后住的慈庆宫和慈宁宫就是拆了庙改建的,哪来的木鱼声?她素来胆子很大,就摸着黑循声去找。照理找到并不难,但她约莫找了有一顿饭功夫。

这才听得真切,好像声音来自石阶之下。走近了细听,又杳无声息了,离开几步,恰又传出声音来。她灵机一动,就捡了一粒小石子放在这石阶上,然后蹑手蹑脚地离开了。

离开时口头望望,淡淡的月光下,似乎有一缕黑烟冉冉丹起。回到后宫,王妃问她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回来,她就将这事一五一十地说了。宫中除了几个太监,只有皇上一个是男人。

女人们本来就胆小,听说有鬼,如何不怕?当夜就将张金莲的所见所闻一传十,十传百,一时宫中传得沸沸扬扬,大家吓得连觉都睡不踏实。

明世宗既然相信可以成仙,也就自然相信有鬼。第二天他听说这事,也不问一声这是不是宫婢耳昏眼花所致还是别有原因,立即召来了这个陶仲文。

陶仲文即日来到宫中驱鬼。他为了扩大影响,自然要大张其事。别的不说,光是一个坛场就十分有气势。上下共有5 层:下一层按照五方位置,四下里竖了红黄蓝皂白五色旗。

第二层全是苍松翠柏扎成的亭台曲槛;第三层由81 名小太监各穿法衣,手执氏幡,按方位排立;第四层陈列些钟鼓鼎这一类的东两;第五层才是正坛,上供三清神像,边上列着青狮白象的塑像。

于是香烟袅绕,清馨悠扬。陶仲文头戴御赐金冠,腰系玉带,身着道服,手执拂尘,虔诚祈祷。只见他又是烧符咒,又是念念有词地念咒,一直搞了3天3夜。这才面奏世宗,请求掘地三尺除妖。

当时就召来不少民工,在当夜宫婢张金莲放小石子的地方,移开石阶,通力深掘,一直掘了4 天,这才好歹掘出一段烂木头来。陶仲文一口咬定说正是这个木鱼精在作祟,于是丢入烈火之中。

烂木头在地底下腐烂多年烧起来浓烟阵阵,恶臭难闻。陶仲文趁势道:“这妖精已被消灭,从此宫内平安,诸位放心就是了!”对陶仲文的装模作样,明世宗竟十分相信。

说他法力无边,灵效异常,重重奖了他一笔。宫中端妃手下有个恃婢,名叫杨金英,本来对张金莲动不动就大惊小怪已很看不惯,现在见陶仲文一口咬定将一截烂木头说成是木鱼。

心里很不以为然,说了句:“我看这明明是截烂木头,哪里是什么木鱼精?偏让这个破道士骗去了许多财帛去!”这话明里在说道士骗人,实质上是说皇上迷信荒谬。

不知哪个多嘴的宫女,将这话传到了明世宗的耳朵里。明世宗大怒,要将杨金英拖出去用乱棒打死。幸而当时端妃正得宠于明世宗,百般为她说情,好话讲了一大箩,这才饶了她的命,

但是一顿毒打是在所难免的了。杨金英为了轻轻一句话,几乎丧命,一直养了3 个月伤才痊愈;加上平日里皇上还因几件小事说她恃奉欠周处分过她,直叫她时这个皇帝恨得牙痒痒的。

换了别人,皇帝虽可恨,也只好恨在心头,可是杨金英是个刚烈女子,却付诸行动了。再说这天供雷神的雷坛造好了,明世宗兴致很高,亲自前去祭祷,回宫时已是天黑。

就直接来到西宫中,与端妃一起喝了几杯酒,不由瞌睡上来。他脑中昏昏沉沉,一阵昏眩,顿时觉得周身绵软,动弹不得,由端妃搀扶着滚倒在床,马上呼噜呼噜进入了梦乡。

端妃替皇上盖好被子,放下罗帐,深恐惊醒了他,蹑手蹑脚地带上门,自己到侧厢去了。杨金英原在边上侍候,所有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心想这时不下手更待何时?

就悄没声儿挨近寝室门口,侧耳细听,只听见帐内明世宗鼾声如雷,睡得正香。她一时新仇旧恨涌上心头,杀心陡起,放着胆子,解下自己腰间的一根丝带,作了一个套结,揭开御帐。

将结轻轻套入明世宗的脖子,用力一收。正在生死关头,只听见门外脚步声响。她毕竟是个年轻姑娘,没经历过大场面,顿时慌了手脚,丢下带子,拔腿就逃。

明世宗在梦中被人一勒,手脚乱颤,眼看要送命,现在她一松手,便缓过气来,只是头昏目眩,兀自晕死了过去。

回头来说,门外走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个宫婢张金莲,这天她正路过此地,远远看见杨金英手拿丝带,神情鬼祟,一时不知道她去干什么,待掩过来偷偷往房里一张,不禁吓得个手酸脚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朱厚熜

后面的分别是
武宗 朱厚照 1491年-1521年 正德 1505年-1521年(16年)
世宗 朱厚熜 1507年-1566年 嘉靖 1521年-1566年(45年)
穆宗 朱载垕 1537年-1572年 隆庆 1566年-1572年(6年)
神宗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万历 1572年-1620年(48年)
光宗 朱常洛 1582年-1620年 泰昌 1620年(0年)
熹宗 朱由校 1605年-1627年 天启 1620年-1627年(7年)
思宗 朱由检 1609年-1644年 崇祯 1627年-1644年(17年)

如果明穆宗没有子嗣,那么皇位会由谁来继承?

明穆宗有三个亲兄弟,哀冲太子朱载基早殇,庄敬太子朱载壡早殇,景王朱载圳1565年去世,没有兄弟,就找他叔伯。明世宗的大哥朱厚熙早殇,叔伯也没人了。那就找他的爷爷兴献王的兄弟....往下接着算是岐王朱祐棆已经去世并且无子。再往下益王朱佑槟已经去世,但是有子嗣,朱厚烨和朱厚炫,朱厚烨已经去世。终于找到了!朱厚炫还活着,恐怕是穆宗血缘最近的了,只有立他为皇帝喽!
历史上这种事儿多了!

一般都是从他的侄子里挑一个,最好是同母兄弟的儿子。

皇家枝繁叶茂,那么多王爷不会都绝后的
明穆宗朱载垕是嘉靖皇帝的儿子,万历皇帝的老爸,如果他没有后代……就按照他伯父正德皇帝朱厚照的经历来看,如果天子无后,应该从血缘最近的枝系中选择一个过继给已故的天子,然后承继大统。朱厚照死了之后,按说应该找他的兄弟或者亲侄子即为,不过他是独生子,没有兄弟更谈不上亲侄子,所以就找了他老爸明孝宗的亲弟弟湘献王的儿子朱厚熜(算是过继给明孝宗做儿子)来继位
明穆宗有三个亲兄弟,哀冲太子朱载基早殇,庄敬太子朱载壡早殇,景王朱载圳1565年去世,没有兄弟,就找他叔伯。明世宗的大哥朱厚熙早殇,叔伯也没人了。那就找他的爷爷兴献王的兄弟....往下接着算是岐王朱祐棆已经去世并且无子。再往下益王朱佑槟已经去世,但是有子嗣,朱厚烨和朱厚炫,朱厚烨已经去世。终于找到了!朱厚炫还活着,恐怕是穆宗血缘最近的了,只有立他为皇帝喽!
他兄弟或兄弟的子嗣
本文标题: 明武宗驾崩之后,为什么不立更年长的朱厚炫,或者把朱厚炫的儿子朱载增过继给明武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144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中国历史上,如芈月一般不为人知的女政治家如何评价墨子,与孔子老子是否可以平起平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