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有德者是怎样的?这些经典讲得很清楚

发布时间: 2021-07-25 17:28:3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4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荟萃而成的结晶,民族的瑰宝,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都有着教化人心的作用。在程派名剧《锁麟囊》中,富家女薛湘...

真正的有德者是怎样的?这些经典讲得很清楚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荟萃而成的结晶,民族的瑰宝,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都有着教化人心的作用。

在程派名剧《锁麟囊》中,富家女薛湘灵出嫁那天,于春秋亭避雨,恰好偶遇也在那天出嫁的贫家女子赵守贞。

这种贫富之间的相遇,再加上更是处在这样一个特别的日子,那种特别且巨大的落差,往往可以对人产生很大的冲击。

此情此景之下,贫家女子赵守贞因感身世凄凉,竟然情不自禁地悲伤痛哭起来。

而富家女薛湘灵,见此状,问明其中缘由,竟然慷慨解囊,把自己的锁麟囊,赠予了她,以此作为一种勉励和安慰。

赵守贞收下锁麟囊后,叮嘱父亲赵禄寒:“问过小姐姓名,日后也好报答。”

而薛湘灵却隔着娇帘回答说:“相赠此囊,非为报也。”就是她并不是希望人家来报答她,而且她还特意嘱咐自己的丫鬟梅香,对自己的姓名要守口如瓶,不要快嘴告诉人家。

做好事,不留名,不图报,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

《清静经》有言:“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就是说,真正有道德的人,他不会用所谓的道德来标榜自己,也不会为自己贴上“善人”或者“有德者”的标签,来让别人吹捧自己。

反而,他不会把这种高尚的品行,当作一种很了不起的事情,他认为他所做的一切,包括善行,包括坚守,等等这些都是理所应当,自然而然的,这是“上德不德”。

而“下德执德”,那些看起来很有道德的人,那些让别人知道他做了很多善事的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有德行。

因为他有所执着,他希望把做善事当作一种,对自己人格和身份的投资,然后来抬高自己,所以这并不能称之为“真正的道德”。

《道德经》里也讲:“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就像是做好事不留名的那种人或者行为,这实际上是有德的,而下德的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道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有道德,然而这实际上没有达到德。

上德的人是顺应自然,无心而为,而下德的人,则是顺应自然,却有心而为,这就是最本质的区别。

在《菜根谭》中有一句话,就讲述了下德的人,他的表现,即“为善而急人知”,原话是这样讲的:

“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犹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那些做了坏事,但是怕人知道的人,虽然作恶了,但是还有一丝改过向善的良知,这样的人不论多坏,至少他还是“知耻”的。

而那些做了好事却急于让别人知道的人,虽然做了善事,但是他也是别有用心,动机不纯,并不是在真正的行善,所以这也就为他之后的发展,埋下了祸根。

按照《了凡四训》中的说法:“为善而心不著善,则随所成就,皆得圆满,心著于善,虽终身勤励,止于半善而已。”

所以,做好事而生怕被人不知道的人,做善事而把自己的善行放在心上的人,这些人都不是在真正的行善,最多只能算是“半善”。

真正的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他们施恩不望报,与人亦不求感德。

就像开篇中那个故事中的富家女薛湘灵一样,我对你怎样,那都是出于至诚,由心而发的,至于你对我怎样,我不在乎,我也不求回报,这才是“上德”。

本文标题: 真正的有德者是怎样的?这些经典讲得很清楚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5051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对于抗战老兵,国家政府目前提供的福利待遇到底怎么样!语言与文字:试论殷商文字之发源与形成(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