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

发布时间: 2021-07-22 12:08:09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7

能否提供几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书评?尽量多提供几篇,谢谢。历史的另一种书写,--读《万历十五年》,明代的历史,因其扑朔迷离...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

能否提供几篇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的书评?

尽量多提供几篇,谢谢。
历史的另一种书写
--读《万历十五年》
明代的历史,因其扑朔迷离、跌宕起伏而被历史学家所关注。有关明代的史著可谓洋洋大观,如黎东方的《细说明朝》、孟森的《明代史》、当然还有吴晗的《朱元璋传》与《海瑞罢官》都对明代这段长达267年的纷杂历史作了细尽的载录。美籍华裔学者、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也是一部明史研究著作,该书从计划撰写到定稿,历时七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八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发行,是一部独到、严谨的史著。
在具体评述这本书之前有必要对书名作一交代。万历十五年是明代第十四个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当政的第十五个年头,既公元1587年。这一年是极为平淡的一年(《万历十五年》一书英文名为"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中文直译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除了一些难以避免的灾患之外,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之上没有发生任何一件足以影响历史进程的大事。但是作者却独独选择这一年作为其切入点,以全新的视角,新颖的形式,深刻的思想为我们揭示了明代历史进程中的一页,昭示了东方这个古老的帝国衰败的必然。
全书以人物为主线,分为七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主角,而这些主角的选择又涉及到社会不同的阶层,构成了明代中晚期社会结构的一个缩影。在这些人物中既有当时的最高统治者万历皇帝,又有权倾一时的重臣张居正;既写了当权的保守派官僚海瑞,又写了身为布衣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李贽。而这些人物之间又暗藏着各种矛盾:有万历皇帝同群臣之间的矛盾,有各级官僚之间的矛盾,有保守派与自由派的矛盾等等。但是所有的矛盾都集中于一个矛盾即个人与体制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的存在导致了所有这些人物都具有一个共同点--最终的命运都具有悲剧色彩。如万历皇帝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在立储这个问题上却一直不能如愿,在与群臣争斗了数十年之后最终屈服,这种屈服表面上是向群臣屈服,实际上是在向体制屈服;又如戚继光为了建立新军和保卫国家,不得不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游离,这种游离迫使他投机取巧,巴结权贵,最终仍逃脱不了政治中的现实,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在书中,所有的人物,无论地位,无论善恶,统统都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他们或身败,或名裂,还有的身败兼名裂,没有一个功德圆满者。他们的个人理想、价值在一个大黑暗时代里被社会现实击得粉碎,而他们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湮灭了。这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剧,这个悲剧一直延续到1840年而发挥成了极致。
明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朝代。西欧近代史的起点与明代的建立都在十四世纪,在此之前,中国的经济、军事、科技都还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到了明代灭亡的十七世纪中叶,古老的中国就明显落后了。这种衰亡是否已经为两百多年后鸦片战争的失败和近代史的屈辱埋下了伏笔?这是几乎每个涉及明史的人都会思考的问题。作者对此也进行了思考,他在《后序》中提到:"万历十五年公元为1587年,去鸦片战争尚有二百五十三年,但是中央集权,技术不能展开,财政无法核实,军备只能以效能最低的因素作标准,则前后相同。"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症结在哪里呢?作者又进一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两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这正是《万历十五年》不同于别家史著的关键所在。有了如此的思想定位,那些深刻、一语中的地论述不断地从书中流泻而出。如作者在谈及海瑞时就提出"法律的解释和执行离不开传统的伦理,组织上也没有对付复杂的因素和多元关系的能力"这个当时的弊端;又如在谈及官僚阶层时,又尖锐地提出"官员们在道德的掩盖下争权夺利,导致文官集团的涣散,进而导致整个帝国无法治理"。诸如此类的论述很多,似乎这又是一本以暴露中国传统弱点为主的著作,但是这种"暴露"的目的是什么?作者自己这样评价:"《万历十五年》指出道德并非万能,不能代替技术,尤不可代替法律,但是从没有说道德可以全部不要,只是道德的观点应当远大。"由此可见作者这种"暴露"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检讨过去的错误,以作为现在乃至将来的借鉴,同时也告诉每一位读者应该如何保全中国传统中有价值的东西。
黄仁宇先生以深厚的史学素养和远见卓识,用大胆、平时的笔触评说明史,进而评述中国的历史。他在这本史著中赋予了历史真实鲜活的面容,不仅使人们可以清晰地体验到光明与黑暗、进步与倒退的较量,更重要的是给人们以遐想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细心的人们不仅可以从中品味个人人生的酸楚,而且还会发现隐藏于表面背后的历史积淀。用这种方式撰写历史,不仅能唤起人们对往昔的客观历史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让人们从深厚的历史迷雾中走出,进而思索。读《万历十五年》给人现实意义上的启迪远在其史料价值之上。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这本书

比较尊重历史,可以说是史书,记录了万历十五年间,那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比如海瑞,张居正,戚继光,李贽等。

作者的观点,并没有站在道德或者国家的制高点上去评价历史,而是以理性,无奈,旁观者的视角记叙历史,人物形象饱满,各有特色,并不是我们听说的那样,比如海瑞就是愚忠,或者张居正贪污,当我们看了这本书就感觉,他们都是复杂的,并不是刻板的那种印象,还有他把皇帝的生活,思想也描述的十分详细。官场谋术,利益争执,变幻无常又压抑的感觉。中国的思想,为人处世,在这里都有详细的展现。让我们更了解自己的社会文化。
平平而已。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真实客观

你好
两本都是根据历史写的 都很真实(跟正史保持一致) 区别:万历十五年是知名学着写的更权威但是着眼点只在万历朝 而明朝那些事是整个朝代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

《万历十五年》是1997年5月三联书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作者是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一书中,黄仁宇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万历十五年,无关紧要的一五八七年。这一年,西班牙无敌舰队即将出征英吉利,揭开世界历史新的一页;中国的朝廷上却发生了若干易被历史学家忽视的事件。这些琐细小事,如大风起于青萍之末一般成为帝国走向崩溃的前兆,上自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最终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

借用数学的话语模式,《万历十五年》这本书详细分析了“社会问题陈陈相因”,得出结论是“百代积弊”在“封建社会可行域”无解,但在更广阔的历史域中有解:解就是“现代化”三个字。 社会机器的锈蚀,不是一般人以为的封建就是落后。细读《万历十五年》,可以找到关于这一点的精彩论述,。

此作品褒贬不一。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陈梧桐认为,《万历十五年》对具体历史事实的叙述并非全部真实、可靠,得出的结论失之于偏颇、片面,作为学术著作不够格,作为大众读物传播的是错误的明史知识,不值得肯定和热捧。  陈梧桐说:“我查过《万历十五年》的脚注,并非完整引用,多是掐头去尾,是在搞‘六经注我’——对我有用的材料才用,没用的直接去掉。还有一些脚注根本找不到原文。换言之,这样的大历史就是不顾细节,数字错了,细节错了,也无所谓。”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从明朝万历皇帝在位的第十五年下手,由小见大,描述了一个皇朝由兴亡到衰败的历程。
是一本相当不错的历史学书籍。作者研究这段历史的观点相当新颖,思维也比较独特。但同时也要注意到作者引用历史资料并不全面,喜欢引用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历史材料,所以会显得并不是完全准确。
介于学术和商业的书籍。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军事、以及当世的思想的历史著作。 更多地加入了作者的立场。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与《明朝那些事儿》,哪个更

您好。
两本书我都看过,那些只看过一本的人就开始妄加评论的人我觉得可以收收你们的傲气,耐下心去通读一遍《明朝那些事儿》,我觉得这本书不是完全没有价值,把这本书划到小说一类,略不妥当。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万历十五年》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992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评价刻时峰江头脑风暴:中国人太好骗,李左车就是一个大忽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