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明向中国借一人说名后十分担心,毛泽东:你们比我们更需要他

发布时间: 2021-07-12 15:27:1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说历史的女人——第1619期)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国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但与此同时,对于邻国的越南,也有着重大的激...

胡志明向中国借一人说名后十分担心,毛泽东:你们比我们更需要他

(说历史的女人——第1619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对于中国是一件改天换地的大事。

但与此同时,对于邻国的越南,也有着重大的激励意义。

当时越南的共产党领导人胡志明闻知新中国成立之消息,内心十分激动,对于未来更加充满了信心。但是信心归信心、希望归希望,这一切都要靠实力来赢取。以当时越南共产党的力量,还不足以击败赶走法国的殖民军队,解放越南,尚需借助力量之援助,于是胡志明就想到了新中国想到了毛泽东主席。

1950年初,胡志明翻山越岭,步行了17天,终于悄悄来到中国。但是当时毛泽东主席正在苏联访问,不在国内,因此胡志明先去见了刘少奇和朱德等领导人之后,又马不停蹄奔赴苏联,在那里,胡志明见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

经过了见面的寒暄之后,胡志明向毛泽东主席说明了自己的目的,原来胡志明是要向中国借人。当时毛泽东主席对于胡志明是表示绝对支持的,因此十分慷慨地说:

“你看谁去合适呢?”

胡志明见毛泽东如此真诚,也就是不假思索地说道:

“韦国清担任军事顾问团,很合适的,只是指挥边界战役,最好是一名身经百战作战经验丰富的高级将领……”

毛泽东说:“那你点名吧。”

胡志明几乎是脱口而出:“我想最好是陈赓。”

不过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老政治家,他说完陈赓的名字后立即就感到有点后悔,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国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战争并未彻底结束,尤其是大陆、沿海等地区的诸多战事仍在继续;

二是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陈赓作为中国解放军中能征善战之高级将领,当时先担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兼任云南军区司令员,之后又担任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等要职,独当一面,正领兵征战、坐镇桂滇。

在此特殊时期重要时刻,胡志明提出借陈赓,这对于中共中央来说,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因此,胡志明说完陈赓的名字后,自己心里都打起了鼓,十分担心,因陈赓之重要,唯恐中共中央不能同意。但是毛泽东主席一边抽烟一边思索,过了一下说:

“你们正在危急紧要之关头,你们比我们更需要他,更需要陈赓同志!”

胡志明听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顿时满脸绽笑,乐开了花,对毛泽东主席表示十分感谢。

接到中央的命令后,1950年7月7日6点30分,陈赓与送行战友们握手道别,奔赴越南,援越抗法。7月19日,陈赓带领的一个工作小组进入越南地界。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中共中央派遣陈赓赴越,是秘密安排,所以采取了非常严格的保密措施,外界一概不知。

因为保密之缘故,自然也限制了陈赓的行动自由,这对于生性好动、以及喜欢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陈赓而言,实在难以忍受,因此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车过宜良,偶然探首窗外,众皆驻足以望,只好缩首反坐。苦矣哉!莫如行动无自由也!”

越南胡志明方面也派来了迎接人员,就这样陈赓在越南人员的陪同下一路前进。当然,这一路上陈赓虽然行动受限,但是大脑却一直没有停止思考。有关越南共产党的战争,其实陈赓是早有思考的,其情况也是早有了解的。在1950年5月,他路过云南砚山地区时,在听取了越南军事长官的汇报后,当时就产生了很大的忧虑。因为,在听取越军军事军官汇报时,他发现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越南军官在作战思想上存在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越南军官的作战方略有问题,他们总是把目标一味盯在敌人的大型城镇,战争的胜败也是以占领敌人的城镇为目的,而不是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目的;

第三个问题是越军的将官缺乏战略战术眼光,总是把目光拘泥于眼前一战,而非长远的战役。

从某种程度来讲,越共对法战事的问题,陈赓算是已经心中有数的。因此,在前往越南的途中,陈赓就越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战略建议,那就是建议越军应该稳打稳扎,先拿下敌人孤立的小据点,然后逐步逐个据点寻机灭之,而非以主力部队去争夺敌人的大城镇。

中共中央军委认为陈赓的建议非常有道理,复电:

“我们认为你的意见是正确的,越军应先打小仗,逐步锻炼……先打小据点……”(实际上,这是毛泽东主席的意见,也就是说毛泽东同意陈赓的战略建议)

但当时越方的军官对于陈赓的建议,并不能领会其中的军事奥秘。如今,陈赓一边想着越军存在的问题,一边前进,在1950年7月25日,终于来到了越南太原省白木县境内。在此地稍作休息之后,在越方中央统战部长范文同的迎接陪同下,在7月27日下午来到六十里外的越共中央所在地。胡志明和其他越共主要领导人,对于陈赓的到来,非常高兴和热情。

其实,陈赓和胡志明也算是旧识,早年20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陈赓和胡志明就在广州认识了。当时陈赓是黄埔一期学生,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而胡志明化名李瑞,在孙中山手下工作,担任孙中山的苏联政治顾问鲍罗廷之秘书。如今再相逢,自然是分外亲切。

陈赓的到来,对于当时的越共军队来说,那就犹如“天降神将”。当时越共军队正面临一个最大的骨头,那就是攻占高平,可是法军武器装备精良、队伍作战有素、指挥官指挥有方,越共队伍无论从装备还是从指挥官的指挥能力,都根本不是对手。也就是说实力悬殊之大已经不言而喻,但是在陈赓的指挥下,最终取得了胜利,而且此战是越军抗法战争史上最大的胜利,这次战役共歼敌多达8千余人,边界沿线的大部队城镇也悉数解放,可谓是扭转局势之战。

那么陈赓是如何做到的呢?其实说来也不易,也易。不易是对越共官兵而言,易是对于陈赓的指挥能力而言。陈赓虽然是第一次来到越共战争的前线,但是他在8月14日抵达广渊越军的前线指挥所后,先是听取了越军总参长谋黄文泰对越法两军的情况的介绍,接着又派人深入战场进行了实地侦察。最后,陈赓结合理论介绍、实地侦察,针对战地地图,进行了战略分析和部署,指出越军应该在首战取胜,先攻东溪。

这时候,就要说到战事对于当时越军的不易,因为当陈赓提出首攻东溪时,这个战略并没有得到越军指挥官们的认可,以武元甲为首的越军指挥官们认为应该先攻高平,觉得只要攻下高平,那么高平周围的战略据点的敌人都会不战而败。越军指挥官们的战略意图,有点像中国的一句古话“擒贼先擒王”。但是正规的战争,可不是打土匪。尤其是高平之战,敌人是训练有素武器精良的法军。

不过陈赓并没因为越军指挥官们的反对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他继续逐步层层分析了下去:

“高平四面有山水围绕,原本就易守难攻,再加上法军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不久前又增兵驻防,若强攻,必然伤亡严重,还打不下……因此我们要盘活战局,而盘活战局的最好办法就是先攻守备薄弱的东溪,也就是先打弱的,再打强的,强的就变弱了,反之若先攻强的,强的攻不下,弱的也变强了……”

结果陈赓分析到最后,越军的指挥官们听得津津有味,被如此新鲜的战术折服了。这是第一步,越军在思想上服从了陈赓的战术。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怎么样呢?

到9月,各项备战工作准备就绪,胡志明亲自来到边界前线,对陈赓说:“我把越南部队都交给你了,这次战役的胜利,你也得给我包了。”

虽然胡志明信任陈赓的军事才干,但是陈赓是一个有组织的指挥官,做事仔细有分寸,他首先把该次作战的具体计划,给毛泽东主席进行了汇报。毛泽东看了陈赓的作战计划,亲自致电表示赞同。

于是,按照计划时间,在9月16号,战役的枪声打响,剑指东溪。18号8时,东溪攻破,歼敌270人呢,缴获了许多军需物资,越军士气大振。19号攻打七溪,七溪守军有三千之众,越军有点招架不住,越军的指挥官也有点紧张,在10月4日的时候,越军的首席指挥官武元甲甚至让第三0八师停止了进攻,陈赓非常恼火,气得拍着桌子说道:

“如果这样的仗还不打,我就卷起铺盖走了。”

陈赓发火是有原因的,战场的战机那是稍纵即逝,当时法军的勒巴热兵团要去和萨克东兵团回合。如果这两兵团回合后,就会很麻烦。因此陈赓要采取分而逐个歼灭,先把勒巴热兵团在谷社山区歼灭,再回头收拾另一个。陈赓在生气之余,一边给胡志明写信重申这一战况,一边也给中共中央做了战况汇报。结果毛泽东非常支持陈赓的指挥方针,胡志明也立即意识到了问题所在,鼓励部将积极听从陈赓指挥部署,最终歼灭了敌人的两大兵团,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而且是越军在对法战争中最大的胜利!

这次胜利,使得陈赓在越军中名声大振,越军的指挥官们对陈赓的军事才能也表示由衷的佩服,正当他们还想在陈赓的指挥下再打一些胜仗时,陈赓却要离开越南了,因为朝鲜战争紧张,中共中央已经下达了决定:让陈赓率领志愿军第三兵团开赴朝鲜战场……

(文/说历史的女人·绿火)

本文标题: 胡志明向中国借一人说名后十分担心,毛泽东:你们比我们更需要他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824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骨穴宋朝工商税约占总税收的70%,是清朝的2倍,为何没能出1个胡雪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