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戌奇荒为什么没有起义

发布时间: 2021-07-06 04:57:4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2

60年饿死人了,为什么没有发生农民起义呢?我没经历过。不过听家里长辈说起过这些事。自己也喜欢读些历史。谈下我的看法吧。上海交通大...

丁戌奇荒为什么没有起义

60年饿死人了,为什么没有发生农民起义呢?

我没经历过。不过听家里长辈说起过这些事。自己也喜欢读些历史。谈下我的看法吧。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主任曹树基的<<1959-1961年的中国大饥荒人口死亡和成因>>中提到1959-1961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口达3250万,国家原统计局原局长李成瑞发表的<<"大跃进"引起的人口变动>>统计人数为2158万人.另外,党史专著<<曲折发展的岁月>>也对非正常死亡人数有类似报道.上海大学金辉先生统计结果为2791万。
但是其中大部分是儿童。而且主要是在偏远的地区。虽然大人也挨饿,但是并没有到了饿死造反的地步。毕竟家里还有点吃的。
经历过几十年的战乱。人们对挨饿这个问题似乎有点麻木了。
在冷兵器时代,锄头就可以当武器。可是在新战争时代,没有枪,人们似乎没了那个胆量。
新中国初期,还是在某种程度上给予饱受创伤的人们一些慰藉的。信仰的力量很强大。
再说一句根本的。逼上梁山的,都是不反就死的。
那几年全国非正常死亡人数高达3000到5000万人后来毛主席叫各省高层领导来北京开会 给他们准备两干一稀 一日三餐 两干一稀 什么概念?北京的高层都吃这个了 地方吃什么?听家里奶奶说 就北京饿死的人就不少 这是她亲眼见着的 所以现在80岁上下的人对吃特别在意 那真是命啊 现在三年灾害已经被改成三年困难时期了 这说明国家自己知道为题所在也在一点一点的改正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 以后还会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就看当代的领导人了 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问世间沧桑谁主沉浮 我们!我们!还是我们!人类命运共同体万岁!

抗日战争为什么没有农民起义

抗战时期没有爆发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向来是一个凝聚力强大的民族,在内忧外患的时刻,是一致对外同心协力同仇敌忾的。
面对日本的入侵,我国人民必须团结一心才能驱除外敌复我山河,纵观历史,我国历代一向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拯救山河和国家、民族才是值得所有人努力的。
历来农民起义,都是反对和打倒封建君主残酷压迫统治的。然而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需要打倒谁呢?国家外辱,起义只是自我消耗和贻害无穷。只有一致对外才是正确明智的选择。
历史背景:在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爆发了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有。抗战时期,湖北省竹山县就出了个农民起义领袖熊光文。
面对外忧,人民团结一心,哪里会大规模起义,这不外忧没了后中国人不就自己打自己人了嘛。。。。
就是啊,只不过叫工农红军啊,是有编制的,现代编制
农民起义,打倒谁呢,国家外辱,还起义自我消耗

历代王朝末年都发生了起义,为何宋朝没有发生起义?

主要是外患频仍,成为了社会的主要矛盾,当然也发生了方腊起义等起义,规模没有其他朝代大
宋朝时期外部持续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威胁,成为了社会主要矛盾
宋朝也有起义,比如历史上的杨幺起义,还有梁山宋江,以及方腊起义,即使都有记载。
宋朝末年还没有来得及起义,就被蒙古忽必烈给灭了。
最大的农民起义,就是众所周知的方腊起义。在一些历史记载中,宋朝经历农民起义的时间是非常久的,而且在这段时间内,农民起义现象一直发生着,曾在一本书的记载中提到过宋朝一共发生了400多次的农民起义。

光绪年间, 丁戊奇荒死伤超一千万人, 为什么没有一人敢造反呢?

不是不想,是根本就没有能力反,晚清时期的丁戊奇荒,算得上是清朝乃至历史上最罕见的超级灾荒之一,以往的朝代若发生这般的灾荒,通常就会引起大乱,不过丁戊奇荒期间,清朝却相对比较安静,最终竟然硬是挨了过去。

清光绪元年,华北平原一带突然出现了大范围的重度干旱,而在此之前近十年间,原本多干旱少雨水的燕赵之地,却一反常态,时常阴雨连绵,永定河屡屡决口。光绪二年,旱灾开始大范围波及,因当年是丁丑年,次年是戊寅年,所以这场大灾被称作“丁戊奇荒”。

丁戊奇荒的灾况,的确罕见

这场大灾的波及范围非常广,北至辽河内外,南达江淮,向西包括了甘肃地区,几乎整个北方都笼罩在了阴霾之下,这样的超大范围的旱灾,在古代也是非常少见。

在大灾前不久,同治年间,清朝刚刚完成了对于太平天国与捻军的平定,洋务运动开展的也比较顺利,甚至这段岁月被清朝自诩为“同治中兴”,结果这场大灾,给了清朝一记重击。

1877年,丁戊奇荒的灾况达到了顶峰状态,尤其是当时受灾最重的山西与河南两地,几乎就是“饿殍载途,白骨盈野”,按照清朝当时的记录,仅仅是山东、山西与直隶三地受到大灾的州县就达到955个,其中直隶331个,几乎就没有不受灾的州县。

命的是,丁戊奇荒所影响的地区,几乎全都是当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所以受灾的人口,占到了当时清朝总人口的一半左右,由于这场大灾,还有旱灾时引发的鼠疫,最终造成的罹难人口超过1000万之巨。

同治年间,山西总人口大约1600万,但大灾之后,仅剩600万左右,约500万因大灾罹难,另则受灾出走,被迫背井离乡。时任山西巡抚的曾国荃在上疏之中写道: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古所未见。

自上而下的救灾力度比较有效

以往的朝代,若是因大灾引起大乱,通常都是因为救灾不力,而清朝在这方面,倒是做足了工夫,为了平息这场威胁到了清朝根基的大灾,清朝也算是不遗余力。

大灾开始,清朝就派出曾国荃与李鸿章等人,奔赴各地火速赈济。一方面,依旧按照惯例模式进行救灾,另一方面,开始组织起募捐与其他形式的救济,比如鬻爵。

虽然很多人一听到卖官鬻爵这四个字就劈头盖脸,但事实上,当时救灾而被售出的爵位通常都是一些虚衔,并没有什么实缺,而清朝当时国库里早就没什么银两能用于赈济,用这些空头支票,从有钱人那里获得银两,也不失为一种办法。

请教高手:春秋战国时代为什么没有起义

老百姓起义必然是统治阶级的失败,以导致人民起义。春秋战国时期,是军阀混战时期。各国都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统治阶级。虽然名义上周王室最大,但是却是名不副实。
因此,老百姓起义是为了推翻谁?是推翻哪个诸侯国国家吗?那个时候的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都是为了自己国家而战,而不是为了人民百姓而战。因此对于老百姓而言,没有正义善良的国家,都是黑吃黑罢了。
本文标题: 丁戌奇荒为什么没有起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70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史上的康熙真的有过微服私访吗起于山形,止于山形是什么意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