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忠至正——晏子的为官之道 3(“举”节选之三)

发布时间: 2021-06-26 17:28:41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唯贤不唯身所谓不唯身,就是“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是英雄,就不要计较他的出身是否卑微,地位是否低贱。用人用的是贤能而不是出身和地位...

大忠至正——晏子的为官之道 3(“举”节选之三)

唯贤不唯身

所谓不唯身,就是“英雄莫问出处”。只要是英雄,就不要计较他的出身是否卑微,地位是否低贱。用人用的是贤能而不是出身和地位。“帝王将相,宁有种乎?”贤才与家庭出身,金钱地位没有必然联系。

【梁监门子】 战国时期,秦王政派姚贾出使楚、吴、燕、代四国,以粉碎四国联合攻秦的图谋。姚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韩非对秦王说:“姚贾原是魏国守门人的儿子(梁监门子),曾在大梁做过盗贼,被赵国驱逐过。他之所以能出使成功,是因为他借大王的权势,并大量耗费了秦国的珠宝。还请大王明察。”秦王于是召来姚贾责问,姚贾回答得理直气壮:“太公望,曾被老婆赶出家门,卖肉卖到发臭都不能卖出去,想出卖自己劳力也无人雇用,然而,周文王用他却一统天下。管夷吾(管仲),曾是做小买卖的商贩,在南阳隐身苟活,在鲁国则是个阶下之囚,然而,齐桓公用他却称霸诸侯。百里奚,曾是虞国的乞丐,晋献公女儿的陪嫁奴,身价不过五张羊皮,然而,秦穆公用他却使西戎各国竞相来朝。所以,明主用人,不看他们的出身,不取他们的污点,不听他们的谬论,只考虑对自己有用的地方。能存社稷者,虽外诽而不听;无咫尺功者,虽高名而不赏。”(原文见《战国策·秦策五》)

韩非子以翻姚贾旧账的方式劝说秦王政抹杀姚贾的功劳,却没想到他的同学李斯也以同样的方式劝说秦王政砍了韩非子的脑袋,真可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所以,当太师子榖向楚惠王推荐右领差车和左史老可以作为攻打陈国的统帅人选而遭到大臣子高以“率贱”为由强烈反对时说:“观丁父,做过鄀国俘虏,楚武王让他做军师,因此战胜州国、蓼国,使随国、唐国顺服,大大地开导了各部蛮人。彭仲爽,做过申国俘虏,楚文王让他做令尹,使申国、息国成为楚国的两个县,使陈国、蔡国前来朝见,开拓封疆到达汝水之滨。因此,只要他们能胜任职务,有什么卑贱不卑贱,分什么卑贱不卑贱的呢?”(原文见《左传·哀公十七年》)

唯贤不唯身当然不是不要讲出身,不用讲身份,毕竟一个人的出身和经历对一个人有着一定的影响,有的甚至是重要的影响。但出身与贤能比起来,终归不是主要因素,更不是唯一因素。因此,在举贤官能上,不能用显微镜放大历史,更不能站在历史的门缝里看扁贤能。当然,这里不包括那些虽有才能却没有德行的人,缺德的小人万万用不得。

本文标题: 大忠至正——晏子的为官之道 3(“举”节选之三)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551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留学背景提升机构)达利欧:八千里历史高空俯瞰中国《骗经》之装公子套妓脱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