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突厥主义历史情况简述

发布时间: 2021-06-20 13:29: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4

最近央视发布了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的纪录片。其中再一次提到了所谓的“泛突厥主义”。本篇主要想介绍一下这个“泛突厥主义”的来龙去脉。一...

泛突厥主义历史情况简述

最近央视发布了我国的反恐怖主义的纪录片。其中再一次提到了所谓的“泛突厥主义”。本篇主要想介绍一下这个“泛突厥主义”的来龙去脉。

一.什么是泛突厥主义

泛突厥主义(英语Pan-Turkism,土耳其语Türkülük),又称大突厥主义,是一种极端的民族沙文主义思潮。主张全体使用突厥语系的民族共同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

二.泛突厥主义的来源及发展

1.泛突厥主义来源的背景

在19世纪初,在奥地利的斯拉夫人最先涌现出了“泛斯拉夫主义”,而泛斯拉夫主义在俄罗斯境内的广泛传播,特别是政府或多或少的推行泛斯拉夫主义政策,引起了传统中亚地区鞑靼族知识分子的不满。俄罗斯泛斯拉夫主义者们通过一边宣传奥地利、奥斯曼土耳其统治下的斯拉夫人居住的东欧应该归属于俄罗斯统治,一边又在被俄罗斯统治下的中亚穆斯林地区加紧俄罗斯化的步伐,比如俄罗斯沙皇政府鼓励斯拉夫人移民于穆斯林地区,在斯拉夫人移民点修筑各种生活宗教设施并给这些斯拉夫移民免除10年赋税,而这也导致了穆斯林集团的不满。正是在泛斯拉夫主义影响下,俄国的穆斯林中间首先产生了泛突厥主义。以色列学者兰道说:“俄国突厥集团的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受新型民族主义的感染,培植起泛突厥主义的根苗。在俄国泛突厥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80年代,先在克里米亚、伏尔加河沿岸、阿塞拜疆的鞑靼人中找到适宜生长的沃土,而后扩展于中亚的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吉尔吉斯人、哈萨克人和其他操突厥语族语言的民族。1877年俄国穆斯林的总人口为1360万, 占全俄总人口的11%;到19世纪末,俄国的穆斯林人口多达1800万,与奥斯曼帝国的总人口几乎相等”。当时在“俄国当局与突厥集团的关系中,日益明显地表现出两种主要倾向,即东正教化和俄罗斯化。许多突厥人的反应是更加强烈地坚持自己的信仰和民族渊源。伊斯兰教、突厥主义一道成为他们的连结纽带”。

接下来分细了讲。从政治上来说,俄罗斯对于泛斯拉夫主义和东正教的推动冲击了传统中亚的伊斯兰教信仰和民族习俗。从经济上来说,因为俄罗斯的征服,民族独立丧失,俄罗斯资本的冲击,鞑靼民族的商业资本在中亚的主导地位被破坏,而俄罗斯资本的进一步流入,迫使鞑靼商业资本组成了一个新的团体。从17世纪开始,鞑靼人之间就出现了以工商资产阶级代表的主张民族独立的中层阶级。而在当时的西欧,也出现了两次研究突厥文化的热潮,虽然第一次只是收集土耳其的文化艺术产品,但随着第二次对于“突厥人”的研究,特别是来自英国,俄罗斯,德国等许多国家的历史学家对于所谓“突厥学”的研究,在草原上的数千年前的突厥石碑的发现,以及对于“突厥语系”的各个民族的研究,促进了部分鞑靼知识分子对于“突厥”这一概念的认同。

但其实在早期的突厥学研究中是存在问题的,比如德国焦菲尔对于突厥学的定义就是“关于突厥各民族及其语言和文化共同性的科学”,这里的问题主要是对于突厥的定义是按照伊斯兰诸国对于突厥人的定义,把突厥和突厥语系的各民族模糊化的融合在了一起,模糊不清的突厥定义也为之后的泛突厥主义发展培育了所谓“学术依据”,用语言学的研究强行替代历史学研究。

另外就是西欧民族国家概念的发展。列宁说过:“这种运动(民族运动)的经济基础就是:为了使商品生产获得完全胜利,资产阶级必须夺得国内市场,必须使操着同一种语言的人所居住的地域用国家形式统一起来。”虽然一定程度上确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理念却转变成了对政治权力,种族优越,民族荣誉的狂热追求。而泛突厥主义也不可避免的就受到了这一概念的影响。

于是,在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压迫下,欧洲民族国家概念及泛民族主义的发展和突厥学的开展,泛突厥主义诞生了。

2.泛突厥主义的诞生及其在俄罗斯的开展

一般说来,人们总会把“泛突厥主义”和土耳其联系起来,但泛突厥主义的最初发生地并非土耳其,而是在沙皇俄国。正如苏联历史学家加比杜林所说:“泛突厥主义是俄罗斯现实的产物,它只是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找到了拥护者和崇拜者。”

虽然曾经在奥地利帝国统治下的匈牙利出现了“大图兰”的思想潮流,但这一理念并未成为一种思想运动,如万波利等人的理念很多只见于学术著作。而在俄罗斯的鞑靼斯坦,随着18世纪末开始鞑靼民族里出现了新兴的商业资本集团,但与俄罗斯的资本集团的竞争还是略显弱势且政治地位不能与经济力量相平衡。于是“泛突厥主义”就成为了这些鞑靼新精英阶层所利用的工具。

加斯普林斯基,也正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他生活在沙皇俄国统治下,因为沙俄政府的强权统治,不能直接宣告所谓的政治独立,于是加斯普林斯基只能将自己的看法从侧面入手,他针对现状,发现各个使用突厥语系的民族分部过于分散,且文化程度过低,通过简单的政治口号无法将其进行有效整合。于是他决定从语言方面入手。通过所谓的文化宣传,教育手段和文字改革进行“泛突厥主义”宣传,意图通过语言来统一各个突厥语系民族。他创办出版《译文报》,提出了著名的“三统一”称号,即“在语言,思想,行动上联合起来”。而针对新的“突厥语言”问题,他一方面从各个鞑靼民族语言里选用共同部分,一方面又从所谓“古突厥语”及奥斯曼土耳其语里选取,他想创建一个介于鞑靼语及波斯语,奥斯曼语间的一个语言。因为鞑靼各民族因为历史原因,多信仰伊斯兰教,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把伊斯兰教与泛突厥经行绑定。于是加斯普林斯基积极参加流行于鞑靼地区的“扎吉德”(意思为新的教学法)宗教改革运动,模仿欧洲新型教育模式来改革伊斯兰传统的教法教育。而之后他来往于喀山,乌拉尔等地,因为其的名气,能够得到这些地方对于俄罗斯不满的鞑靼地方上层的支持。于是他接着这些支持,相继创办了《瓦克林特》、《舒拉》、《切尔朱曼》等报纸(同时他专门针对妇女出版了《妇女世界》,当然这些报纸里影响最大的还是《切尔朱曼》,在中亚,中东,南亚和新疆地区广为传播)。

在前面所说的“扎吉德”运动开展期间,因为主张新的教育方式,冲击了传统伊斯兰教法学教育,从而是该运动遭到传统伊斯兰教毛拉们的强烈抵制,毛拉们通过奥伦堡伊斯兰宗教会议与沙皇政府取得联系,逮捕了主张变革鞑靼地区教育的部分先进分子。而之后部分“扎吉德”支持者选择与传统旧伊斯兰势力和沙皇势力妥协并与他们相互勾结,从而使得“扎吉德”运动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泛突厥主义者也同样选择了和传统伊斯兰势力勾结,转变为举起“双泛”大旗的势力。

1905年,加斯普林斯基不满足于现状,乘着当时泛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他也打出了泛伊斯兰主义的旗帜,组织起如同“促进穆斯林文化发展协会”“俄罗斯穆斯林同盟”等组织。但是加斯普林斯基的真正意图是泛突厥主义,现在他只是借用泛伊斯兰主义的名头来方便开展他自己的意图。

加斯普林斯基的思想也在俄罗斯不断传播,但最先把其由思想转变为政治运动的是阿喀楚拉,他直接就提出了各个突厥集团整合,主张直接整合成一个新的突厥民族。而阿和买提.维里迪.托甘更是直接参与了十月革命时期的位于中亚的“突厥斯坦民族委员会”,想要在布哈拉,费尔干纳等地建立独立的突厥国家然后再统一起来。

在1905年5月的时候,这些泛突厥分子因为鞑靼社会活动家比吉耶夫的婚礼上聚集,他们决定在下诺夫哥罗德进行所谓“全俄穆斯林代表大会”,而当他们向该州申请时却被拒绝,于是这些人改在“古斯塔夫.思特乌威”号轮船上集会,而加斯普林斯基当选主席。大会成立了俄罗斯穆斯林政治组织,并被命名为“穆斯林联盟”。在这次会议里,这些泛突厥分子主要提出以下的内容:

(1)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团结全俄各个地区的穆斯林参与俄国的社会、文化和政治生活。(2)穆斯林的先进分子要力争实现这个任务,要支持俄国进步思想家提出的实行宪政的要求,提升参与意识,在法律的框架内自由选举人民代表参与国家立法和管理机构的事务。(3)主张采用完全合法的方式促请当局取消一切歧视和限制穆斯林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规定,提高穆斯林在立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中的地位,实现穆斯林与俄罗斯族人完全平等地参与管理国家司法、政治、世俗和宗教等方面的一切事务的目的。(4)穆斯林应当使自己的行为适应急剧变化着的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力争创办各种形式的学校,出版书籍报刊,开办社区讲习班、图书阅览室和其他形式的文化启蒙机构,传播和普及现代思想文化,以满足穆斯林的精神生活需求。(5)为了实现会议提出的所有目标,在穆斯林聚居区要组建自己的接受常设的伊斯兰委员会领导的国民议会。

从这些内容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泛突厥主义分子目前仍然以伊斯兰教的文化宗教外衣做为遮掩,同时也没有提出政治性的变革口号,比如更换大穆夫提等口号。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以看出鞑靼族和穆斯林希望进一步参政的欲望。而之后部分参与者加入了俄罗斯立宪民主党(因为有比较相同的政治理念)。

但随着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的发展及苏维埃民族理念的推进,泛突厥主义也难以进一步发展,大批主张泛突厥主义的俄罗斯鞑靼人逃亡土耳其,伊朗等国。而这一逃亡,也为泛突厥主义找到了新的市场。

3.泛突厥主义的完善和在土耳其的发展

其实,最早在泛突厥主义刚刚在俄罗斯产生时,奥斯曼土耳其的贵族们和精英阶层并不看得上这一理念,认为所谓的“突厥”是一劣等民族概念,突厥一词有贬义色彩(因为此时奥斯曼土耳其正在推行苏丹哈米德二世的泛伊斯兰主义)。所以说此时逃到土耳其的前俄罗斯“泛突厥主义”推崇者,如阿喀楚拉,加斯普林斯基等人,虽然在土耳其创办了《突厥故国》等泛突厥主义书籍,但响应者寥寥无几。而之后巴尔干危机的暴发,土耳其人也只是想弥补奥斯曼主义的缺陷,但随着欧洲各国对土耳其的侵略加深和欧洲突厥学运动、民族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土耳其人认识到了在奥斯曼帝国中土耳其人的特殊性质,即所谓的土耳其民族和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其他民族是有区别的,更加强调土耳其民族的独立性和特征。部分奥斯曼精英人士对泛突厥主义这一概念认识逐渐加深。比如奥斯曼土耳其著名诗人伊敏.尤尔达迪勒在其诗篇中就说到“啊!突厥民族!啊!铁与火的儿子!啊!一千个祖国的创建者!啊!一千顶王冠的佩戴者!”。奥斯曼土耳其小说家哈立德.艾迪富也在小说中歌颂所谓的突厥民族必定将万世不灭。但这些人只是在文化上歌颂传播“泛突厥主义”,并未使“泛突厥主义”政治化。而真要使这一“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政治化,理念化,还要等到孜牙.乔加勒普的出现。

孜牙.乔加勒普出生于正值欧洲侵略危如累卵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他面对这种情况,接触到了“泛突厥主义”概念,于是他写出了《突厥主义原理》这一本在泛突厥主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著作,被部分泛突厥主义的信徒奉做经典。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化,规范化的对之前的各种泛突厥主义思想进行了整理。在孜牙乔加勒普的观念里,突厥民族必须要只有一种文化和语言,才能完成对于突厥民族的整合。他根据历代俄罗斯泛突厥先辈的观念和匈牙利“图兰”主义观念,提出了大中小三个突厥民族建立方案,即所谓的“大图兰”“中图兰”“小图兰”。他写道:“突厥人的故乡既不是突厥斯坦,也不是土耳其,而是一块广大不朽的地方,图兰!”但此时由于土耳其处于民族侵略的时候,在孜牙乔加勒普的著作中,为了宣传理论,他同样强调了土耳其在构建所谓图兰的重要性。

但是因为此时的土耳其正处在列强侵略的困境中,所以在土耳其,有着各种各样的应对方案,孜牙乔加勒普的理论不过只是其中之一。但随着土耳其国内政局的变动,泛突厥主义理论也开始迎来新机会,特别是在青年人中,该理论更为流行,比如穆罕默德埃明的土耳其青年诗人在1897年就直接说出“我是一个突厥人,我的种族是强大无边的”等言论。

随着穆罕默德协会和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争夺权力的失败,土青党的政权牢固性已经不可避免。而因为被土青党人所推翻的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是主张“泛伊斯兰主义”,所以土青党人刚上台时,主张的是奥斯曼主义,即通过政府的各种手段,使得全奥斯曼帝国境内的公民感受到自己是奥斯曼公民,以做为奥斯曼公民而自豪,并且对奥斯曼帝国拥有义务。但是奥斯曼主义的推行,必须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而政府内部大部分都是土耳其人或伊斯兰教徒,这一举措得不到异教和异族的支持。而这一可能促进奥斯曼帝国团结的政策当然也不会被外国人所希望。比如在1911年7月17日,英国东方协会前主席弗雷德里克.哈里森就给土耳其人写信,说这一政府举措可能让土耳其政府“丧失国外那些坚定的支持者”。

为了处理和周边国家和国内各个民族团体的关系,土青党实行了对俄罗斯鞑靼人采用泛突厥主义,对国内的阿拉伯人、亚美尼亚人等则分别采用泛伊斯兰主义和奥斯曼主义。以上的这几种策略其实可以看出此时奥斯曼帝国土青党政府所采用的实用主义措施。但随着国际关系的日益紧张(一战前的大环境)以及土耳其国内越来越难以处理的民族阶级矛盾(包括土耳其领土的缩小,所统治的民族越来越单一化),还有就是土耳其与德国关系的日益紧密(使其从德国吸收了德国特有的民族主义)。土青党更加偏向于采用激进的泛突厥主义的一些理念,但也没有完全放弃奥斯曼主义(因为奥斯曼主义只能勉强维持异族对于奥斯曼帝国的支持,而推动泛突厥主义则能加强对于奥斯曼帝国境内土耳其人的团结,巩固政治基本盘)。比如,大家众所周知的恩威尔帕夏就不必再谈了,而另一位土耳其新精英阶层的代表艾哈迈德杰马尔帕夏也有相同的论调“我是个奥斯曼人,但也是个突厥人,什么事情也改变不了我的想法,即突厥民族才是奥斯曼帝国的基础”。从他的看法里,既保留了传统奥斯曼主义的理论,但也强调了所谓突厥民族,突厥主义在重新构筑奥斯曼主义中的重要性。从此也可以看出泛突厥主义此时在土耳其的重要影响。

三.泛突厥主义的式微和隐退

1.泛突厥主义在苏联的失败

随着沙皇俄国的崩溃,红军和白军在俄罗斯大地上开始了不断的角逐,而泛突厥主义者们,也根据自身利益的不同,选择了加入不同的阵营。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在双方里面的泛突厥主义者。

在白军中,最有名的就是中亚的巴斯马奇集团,随着中亚权力的空心,他们倚靠着中亚地区的巴依和各个埃米尔国的埃米尔势力,在中亚迅速发展。强调泛突厥主义和泛伊斯兰主义。在他们中,也不乏其他外国的支持者,比如著名的土耳其恩威尔帕夏(这家伙1921年在中亚被红军击毙)。但随着红军向中亚的发展,巴斯马奇集团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集团分子也纷纷逃窜,基本失败。

而在红军中的泛突厥分子,最有名的代表则是民族事务委员部委员苏丹.加利耶夫。在他看来,苏维埃政府只是暂时存在的,目的只是推翻帝国主义和推动欧洲革命,之后则应该把中亚到伏尔加河的大块区域建立一个鞑靼(突厥)共和国。不过加利耶夫的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因为盲目想把社会主义,伊斯兰教和鞑靼民族主义融为一体的策略这是必然失败的。后来随着加利耶夫的被清算处决(当然是否该处决他存在争议),这股力量也基本被失败掉了。

而在纳粹德国入侵苏联期间,泛突厥主义还短暂的在俄罗斯大地复活,泛突厥主义者短暂活动于中亚及伏尔加地区,当然只是垂死挣扎。

说完了俄罗斯,接下来介绍一下土耳其的情况。随着一战奥斯曼的失败和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土耳其已经到了最后关头,各种主义几乎失灵,前文提到的奥斯曼主义、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都不能拯救土耳其。而凯末尔的横空出世,将土耳其拯救了出来,在强烈的个人影响下,凯末尔主义横空出世。

关于凯末尔主义,这里不再过多阐述,但因为凯末尔主义的存在,使得泛突厥主义暂时被压制,此时的土政府至少在明面上不鼓励和宣传泛突厥主义。

因为凯末尔主义的开展和土耳其政府的政策因素,在上文提到的伊敏尤尔达迪勒和哈立德.艾迪富等人,转变了自己原本的观点,转向了凯末尔主义。但是他们观念的转变并不代表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死亡。随着法西斯主义在欧洲的崛起,新的泛突厥主义分子又重新出现。比如胡塞因.尼哈勒.阿齐兹,迪尔汗,奥尔罕.塞易非.鄂尔浑等人。这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主张和拥护者,结成了半公开的团体。在这些人中,阿齐兹和迪尔汗都是极端民族主义者,鄂尔浑只是单纯的复读加斯普林斯基的理论。因为法西斯主义的传播和法西斯势力的扩张,他们曾经在1944年5月涌上街头,要求对苏联参战,但因为时局的情况和土政府的打击,他们也不得不收敛。

二战后,由于土耳其的军事管控政策,泛突厥主义在政治层面上难以作为,于是再次把主要力量放在文化层面。而之后由于土耳其的政局变动,泛突厥主义分子偶尔会从文化再次进入政治局势,比如1956年泛突厥分子通过共和农民与民族党(民族主义行动党),但并未取得政权。1980年的土耳其军事政变使得泛突厥分子又不得不重新退出政界,但其仍然盘踞在土耳其文化界。

四.泛突厥主义的复活和当今世界

首先,我们谈谈俄罗斯。1991年,随着苏联解体,原本苏联统治的中亚地区出现了各个加盟国。而因为原本的社会主义政治理念的瓦解,中亚各国不得不进行民族国家意识的重构。加上原本的伊斯兰教传统和泛突厥主义的活动,中亚国家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泛突厥主义影响。最明显的是在乌兹别克斯坦。在1991年9月,原本的乌兹别克共产党改名为人民民主党,而在人民民主党成立仪式上,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就已经提出要对苏联成立前的中亚巴斯马奇集团等进行所谓“客观中立”的新评价,在这一官方放出“风声”后,乌兹别克斯坦大大小小的泛突厥,泛伊斯兰主义者就开始了活动,最经典的情况莫过于希多亚科夫的《苏联的民族问题》一书。而之后,哈萨克,阿塞拜疆等国政界高层很多都放出了有“泛突厥”色彩的话语,这里也不细谈了。而随着这一“潮流”,土耳其厄扎尔政府也提出了所谓“图兰主义”这一理论,使得泛突厥主义死灰复燃。

当然因为中亚各个国家因为从苏联独立出来,提出所谓的“泛突厥”理论,只是为了巩固国家政权,进行国家民族意识重构,如果真的有他国想因为所谓“泛突厥”联盟来干涉本国,他们也不会同意,如果任由发展,本国政权也会受到威胁,所以这些政治家也只愿意这种理论留在文化层面来巩固本国本阶级统治。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中亚各国与土耳其的“矛盾”所在。这也正如哈萨克总统纳扎尔巴耶夫所说:“这里没有任何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存在。”

五.总结(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泛突厥主义是在受到18-20世纪西方狭隘的民族观念影响下鞑靼系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情况下所产生的扭曲民族独立观念并被野心家所利用的毫无历史学支撑的空谈性质的概念。

ps:至于中国的东突活动,这里不在阐述,大家可以去看共青团中央发的新疆反恐纪录片,那里面对中国的东突活动的由来及现状和其暴行有详细记录。

参考资料:

《奥斯曼帝国六百年》

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土耳其现代转轨下的奥斯曼主义》

《俄国鞑靼斯坦“扎吉德”运动与近代维吾尔启蒙运动——新疆“东突厥斯坦”运动的缘起》

哈萨克《全景报》1994年10月22日

《俄国泛突厥主义研究》

谢纽特娜金《俄国突厥主义早期的政治步伐》

本文标题: 泛突厥主义历史情况简述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44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陛下,你要造反?孙中山先生的名言,到底是“世界潮流,浩浩汤汤……”还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请说明出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