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系列

发布时间: 2021-06-19 08:07:4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雍正只登基13年为什么因为登基13年后就病死了。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

如何评价《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系列

雍正只登基13年为什么

因为登基13年后就病死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

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  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扩展资料:

雍正在位13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耗羡银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

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在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后,为提高军务效率,在离养心殿百步之遥的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更是铸就了沿袭至清末的帝后独揽军政要务的集权模式。

有鉴于康熙朝诸皇子争储位的惨痛教训,雍正创立秘密建储制,即将已选定的储君姓名,写好密藏匣内,再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以备不测。这一制度,有助于以后乾嘉道咸几朝皇权的顺利过渡。

他是个明君而非仁君,明君指的是治理国家能力很强,但在某个地方也犯下了严重错误,但总的来说是七三开的,即成绩七分,过错三分。

可以这样说,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

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雍正的继位存在很多疑点。这样说并不是要抹煞他的历史功绩,应该说封建统治者骨肉相残是经常发生的。

封建社会中,即使一个英明的君主也往往要用阴谋手段和残酷斗争来夺取和巩固统治,汉武帝、唐太宗、武则天、努尔哈赤都有屠兄弟、杀儿子、逼父亲的行为,雍正并不是个例外。

他作为一个最高统治者,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雍正统治十三年是清朝统治的重要时期,承上启下,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盛世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雍正

  雍正只登基13年的原因:雍正皇帝登基时年龄比较大,已经45岁了。而去世时又只是58岁,所以登基只有13年。
  基本简介:
  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胤禛的年号,雍正帝出生于公元1678年。生母乌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抚养。与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为同母兄弟。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驾崩。胤禛登基,时年45岁。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驾崩,享年58岁。
一 雍正登基的时候 年龄已经很大了,雍正排行老四,他父亲康熙退位的时候已经七十多岁了,你想想,正常一点,雍正最起码也四五十岁了,登基13年,也六十多岁去世,虽然对于康熙和乾隆来说活的年纪都小了点,但是这个年龄对于中国历史上正常皇帝来说已经很大了。二,野史记载,雍正在位期间,因为康熙的征战,虽然内乱是平了,但是国库基本上空了,所以雍正是清朝历史上最勤政的,也最劳累的,内政不比征战,处理内政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损耗,这东西,你吃什么都补不回来。在雍正死后,清朝的国库银存于接近2000万两白银,而雍正接手清朝时,国库只有不到10万两的库银,简单的想一想,你也知道光享乐和睡觉,是不能增长这么多的
他阿玛死的晚,他自己死的早,中间只差13年。
因为他老子活的太久了,轮到他都44岁了,你说还能当几年啊

雍正,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

对雍正皇帝的评价

历史上雍正究竟是怎么样,真的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坏吗,但是我觉得没有他就没有“康乾盛世”。他前半生在努力还康熙欠下的债,后半生在努力为儿子创造财富,才有了乾隆的盛世局面,像知道更多关于雍正的评价
一、评价:
1、积极方面:雍正帝在位期间重整机构并且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特别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雍正一朝,整顿吏治,在中央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并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这样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2、消极方面: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

二、简介: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雍正帝刚毅果决、勤政、肃贪养廉,为清朝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周功鑫说,这次就是要让文物说话,通过“雍正皇帝的一生”及“雍正朝的文化与艺术”两部分,改变通俗演义对雍正的负面评价,重新确定其历史地位。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也表示,雍正帝是个争议人物,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是一个勇于改革的皇帝,并且带动了一个革新的时代。
  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助理研究员郑永昌说,本次展览中从北京故宫借来的雍正“为君难”印,最能反映其当政时的心情。在文物展品之外,展厅内还设置了说明看板,对雍正评价甚高。如“治理天下”看板的说明如下:“雍正帝曾自评功业:‘朕反躬内省,虽不敢媲美三代圣君哲后,若汉唐宋明之主对之不愧。’今天史学界也公认他是位承前启后奠定康乾盛世的明君。”
  郑永昌还表示,野史中流传的雍正篡改遗诏,将“传位十四子”改为“传位于四子”,并不准确。本次展览特地从台“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借展《康熙遗诏》,以原始档案粉碎了传言。展厅内陈列的遗诏上清楚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位。”
历史上的雍正,公正的来说是很伟大了不起的皇帝.

1.他接手康熙的皇位时,国库空虚,贪官污吏横行,那个时候太平盛世已经衰落了.同样嘉庆接手乾隆的皇位的时候,也是这种情况.但是即使嘉庆还没收了当时的世界首富和珅的家产也是让清朝继续走向衰落.而雍正却没有

2.唐太宗李世民杀光兄来争夺皇位,甚至逼迫父亲退位.鲜少听到有人说唐太宗的不是.雍正只是和大多君王一样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而杀不安定的兄弟.而且雍正在即位之初并没有大开杀戒.反而给兄弟升官加爵.却和唐太宗有不一样的名声.

3.雍正整顿吏治,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和取缔陋规等多项工作.

4.雍正的性格是情绪化的,急噪的.康熙也批评过雍正性格急燥.所以雍正就把"戒急用忍"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并且用了很多年的时间来克服自己的缺点.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子发现自己的缺点很难的,更难得的是用了很多年去改正.
雍正是一位十分复杂而矛盾的历史人物,他是勇于革新、勤于理政的杰出政治家,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风,使吏治澄清、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但他毕竟是封建皇帝,有着重大过失和种种局限,他的继位为帝,也存在很大疑点。

雍正的主要功绩有

摊丁入地。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此外,雍正还有许多值得称道的政绩,如惩治贪污、解放贱民、平定罗卜藏丹津、始派驻藏大臣等,为中国的统一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但是,雍正也有严重的过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间虽没有出现大规模农民起义,但零散的反抗经常发生,雍正的镇压措施十分严厉。不论具体情节,抗官者即以反叛论处,斩杀不赦。甚至拒捕时,有人"共在一处,虽非下手之人,在旁目观,即系同恶共济",均斩立决。对民间秘密结社,嘱咐官吏们"时时察访,弋获首恶,拔树寻根,永断瓜葛"。苏州手工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罢工叫歇,雍正严加惩处,立碑永禁叫歇。雍正时文字狱日益频繁,汪景祺因"谄附"年羹尧而立斩枭首,查嗣庭因趋奉隆科多而戮尸示众,陆生楠因议论时政而被军前正法。最为轰动的是吕留良案,吕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学者,已去世40年,后有曾静、张熙读吕氏之书,受其影响,竟去策反岳钟琪,要他反清复明,酿成大案。吕留良被开棺戮尸,其儿子、学生处死刑。雍正朝文网甚密,株连人众,处刑严酷。知识分子动辄得咎,形成闭眼不敢看现实,缄口不敢谈政治的沉闷风气。

雍正遵奉重农业、轻工商的信条。他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群趋为工,则物之制造者必多,物多则售卖不易,必至壅滞而价贱,是逐末之人多,不但有害于农,而并有害于工也"。根据这一理论制定的政策必然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他又认为:开矿"断不可行"。因为开矿将引诱人们离开农本,追求末业,而且矿工聚集一地,易于闹事。

雍正在对外交往中亦固步自封。当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日益增多,但雍正却不许中国商人出洋贸易,设置种种障碍,声言"海禁宁严毋宽,余无善策"。后来,在沿海各省的再三要求下,虽稍稍放宽海禁,但仍加以种种限制。尤其对久住外国的华侨商贩和劳工,"逾期不归,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不许其复回内地"。当时,西方先进国家正在鼓励海外贸易,而中国即使是杰出的君主也缺乏世界眼光,限制对外交往,故而成为国际潮流中的落伍者。

雍正还好大喜功,急于求成。正因如此,故河南垦荒,四川清丈,陕西挖井,直隶营田,本意为利民,却劳而无功,反成民间之累。他的性情偏急,喜怒无常,手段残酷,造成了许多冤假错案。他死后,乾隆继位,一反雍正苛严之治,实行"宽严相济"的方针,昭雪死者,释放囚犯,缓和了矛盾。故后人评:"纯皇帝(乾隆)即位,承宪皇帝(雍正)严肃之治,皆以宽大为政,万民欢悦,颂声如雷。"

谈起雍正,就会想到他的继位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他受康熙遗诏继位,是合法继承;一种认为康熙并未传位与他,雍正是矫诏夺位。由于雍正即位,篡改了历史,销毁了档案,现在已找不到他矫诏夺位的确凿证据。斧声烛影,已是千古的疑案,但从各种迹象推断,他的继位确实存在很多疑点。

康熙晚年,太子废立,诸子争位,闹得乌烟瘴气,储位虚悬,人心不定。当时因准噶尔入侵西藏,康熙命皇十四子允
严格,他对清朝可以说做了很大的贡献,是他开创了 ,军机处,对后清的政治有很大的影响。

雍正为人如何?他真的是一位冷酷无比的人么?

了解雍正的人就踊跃回答啊。

奋发有为,意志坚强,性格刚毅,而且目光锐利

电视上,野史上说他是一个冷酷的人是抹黑。

名家评价以及依据:

1、日本东洋史学者、文学博士佐伯富:“谚语云‘王朝基础多奠基於第三代’,雍正帝正是清入关后第三代君主,有清二百数十年的基础盘石,即为雍正所奠定。”

2、林瑞汉:“雍正在位十三年,严厉明察、循名责实、整饬吏治、清理财政,大大矫正康熙以来宽纵的弊端,雍正一朝吏治清明,臣下莫不奉公守法,吏治之隆是清代之最,历代仅见。”[55] 

3、清史研究专家杨珍说:“雍正帝在位仅有13年,然而他却通过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迅速扭转了康熙晚期积弊严重,社会发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础上,康乾盛世方能进入鼎盛时期,使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达到其最高峰。“

这一为期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启后作用,无可或缺。如果从在位时间相对短暂,但建树之多,政绩之大并不亚于其他历史名君这一角度审视,雍正帝当属更为不易。

4、著名历史学家郭福祥说:“清代的雍正皇帝在历史上是一位富有传奇性的人物,他那出色的才华、刚强的性格、传奇式的政治生涯以及充满矛盾的思想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5、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冯佐哲说:“雍正帝是一个卓越的实用主义政治家。”

6、刘桂林:“清世宗初政所表现出来的才能,非同一般,其精力过人、勤奋、干练,亦为常人所难及。”

7、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南怀瑾说:“清朝入关定鼎八十年后,有了一位文学词章并不亚于任何一位翰林学士;谈禅说道,并不逊于禅门宗师的雍正皇帝。他的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内肃权贵,不避亲疏。外立纲常,赫如烈日。”

用此守成,当然可使内外肃穆,谁敢与之抗衡。他是真实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儿孙好自经理。实在可算是历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为历代职业皇帝中绝无仅有的一人。

8、著名历史学家易中天说:“他刻薄是真刻薄,但不寡恩;冷酷是真冷酷,但非无情。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也许夸张了点,却是对雍正治国的公正评价。雍正无疑是一个极有个性的人,也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刚毅,目光锐利,而且奋发有为。”

扩展资料:

胤禛: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轶事:

眼镜最早出现于1289年的意大利佛罗伦萨,是欧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雍正帝很喜欢西洋眼镜,倒不是雍正帝附庸风雅,确实是他已经眼花了,需要眼镜的帮助。

据不完全统计,造办处为雍正帝专门制作的各式眼镜达35副之多,如水晶、茶晶、墨晶、玻璃眼镜等等。雍正帝把这些眼镜随处安放,每到一地,随手可取。

在雍正帝经常起居的大内与圆明园的宫殿里,甚至在他的銮轿中,都放有专门的御用眼镜。不仅如此,雍正帝还把眼镜发放给泼灰处的工匠,作为一种实用的福利待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是个勤政的帝王,每天批阅奏折要写8000-9000个毛笔字,批阅奏折是他生活的很大一部分,从奏折的批示上很能瞧出他个性的一些端倪。

雍正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是个卓越的政治家,勤勉的帝王。

雍正为人严厉、勤勉、较真、耿直、矛盾、行事果断、刻薄、心思缜密。戳破把戏是他的拿手好戏,而且他本人还因此非常自豪,不放过任何戳穿的机会(感觉他做这种事有快感,有点小变态,呵呵),不给人留面子。这个人挺极端的,爱憎分明,感觉他对于朋友象春天般的温暖,对于敌人象冬天般的寒冷。他对于人的诚实有相当严苛的要求,痛恨被人欺骗。

他为人精明,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贴面无私,由于太不讲情面,得到炒家皇帝的绰号。对于澜官他也有的是办法,杜绝出工不出力的行为。
是的,雍正是个冷酷无比的人,他就是目睹了父亲康熙治国的仁慈,而产生了逆反心理,所以才狠。也正因为这样才出了一代明君乾隆,他兼学了祖父的仁,也会了父亲的狠,所以才可以在位64年,成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百家讲坛》“雍正十三年”系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4427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郑州人情有独「中」,又于何时流行说「中」 「中」曾经负载的厚重历史你知道哪些电流是粒子在流动吗
    Top